【人教版】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一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
提升卷
A.经济特区实际是租界的翻版 B.世界局势变动影响改革开放
C.改革开放需要加强思想解放 D.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8.[2018·湖南长沙高三一模]199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080.1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了24.7%,比上年增长速度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这表明( )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激发活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浦东开发开放取得显著成就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9.[2018·河南省高三4月适应性考试]从1979年开始,中央多次推动公房出售工作,1982年更是在27个省推行“三三制”试点,居民只需承担房价的三分之一,但仍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这说明( ) A.住房市场机制缺乏方略 B.房屋居住属性遭到破坏
C.体制革新缺乏社会基础 D.市场经济具备社会基础
10.[2018·河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测试]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把“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这一举措( ) A.落实了教育优先发展思想 B.顺应了现代教育改革趋势
C.改变了歧视教育人才现象 D.解决了我国社会落后局面
11.[2018·福州高三期末]从下图1到图2的转变,反映了( )
A.文化革命的深入发展 B.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C.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D.城乡教育制度的统一
12.[2018·贵州省贵阳一中高三模拟]2017年热映的国产影片《战狼2》,国内票房创纪录的突破56亿元人民币,远超《敢死队》《速度与激情》《变形金刚》等好莱坞大片。2018年,与《战狼2》同题材的国产影片《红海行动》也受到热捧,截至3月21日,国内票房突破35亿元人民币。这两部影片的热卖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国内电影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B.新时代国人价值观念的变化
C.新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新技术手段推动电影业进步
二、非选择题
13.[2018·四川成都高三三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20世纪20年代,许多有识之士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出现了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主的一波留学热潮。“留美热”从1911年美国设立留美预备校——清华学堂开始,至1925年,在美学习科学与文化的中国留学生已达2500多人。“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留法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向国内介绍和传播。国民革命期间又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为此,1925年苏联当局设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的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
新中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1950年教育部规定,留学生直接归所在国中国大使馆领导,要定期汇报学习成绩及生活情况。从1950年到1966年,新中国派往苏联、东欧各国的留学生约一万余人,其中80%是留苏生。“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急剧下降。1978年,随着50名留美学者的启程,出国留学逐渐回暖,留学人数逐年递增。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二十多万人。至2004年更达70万人,除公派之外,自费留学占很大比重。1992年国家出台“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从而给予了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和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
——据李喜所《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热潮的主要特点,并比较20世纪20年代与50年代“留苏热”的不同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留学热潮重现的背景。概括与新中国初期相比,新时期留学热潮的主要变化。(13分)
14.[2018·湖南衡阳高三三模]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据曹广伟《世界经济秩序的历史变迁》编撰
从上图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图文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专题十一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沧桑巨变
提升卷
1.A 题目中邓小平指出不能总是说什么都是“四人帮”搞的,“要考核我们自己的干部……问一问领导人、领导班子是不是可以(办事)吧”可知,邓小平主张领导干部要自省、反思“文革”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即邓小平意在推动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A项正确;题目中邓小平谈话不仅仅是指出要纠正“文革”错误,更重要的是强调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项表述不符主旨;邓小平领导和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在1978年5月,排除C项;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排除D项。
2.A 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是在1993年,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是在1999年,将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写入宪法是在1982年,将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写入宪法是在1954年,A项正确。
3.C 从材料中的“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可知,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C项正确;“一国两制”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邓小平提出,A 项错误;海峡两岸关系涉及台湾问题,不是香港问题,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间经济交流,没有体现出台湾当局的政治原则,D项错误。
4.C A项错在了“开始”,排除;材料只是表明中国不断加入新的国际组织,反映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反映不出世界多极化的发展,B项错误,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5.A 从材料中的“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可知,“它”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分田到户、自主经营。公有制(集体经济)的前提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原则;分田到户、自主经营(个体经营)体现的是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平均主义,B项错误;协作经营不符合“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的要求,C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是自主经营,不是共同劳动,D项错误。
6.D 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人们对市场经济不理解,才有了破产企业职工的哭声一片;十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也就理解和支持企业破产了,D项正确;A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与材料中之后的企业破产得到人们的理解无关,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们观念的转变,不是国有企业改革成熟,B项错误;社会保障的完善的说法有夸大之嫌,且不是材料主旨,C项错误。
7.C 漫画中人们的看法其实是反映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不能正确认识对外开放,这表明改革开放需要加强思想解放,C项正确;新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在坚持独立自主前提下的对外开放,与清政府的被迫开放有本质区别,A项错误;影响改革开放的世界局势变动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但题目反映的是深圳特区创办时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史实,B项错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比设立经济特区对国民的思想冲击更大,因此只有先解放思想才能深化改革,D项错误。
8.A 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A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B项错误;1992年浦东刚刚开发还没有取得显著成就,C项错误;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是在1996年的“九五”计划后,D项错误。
9.C 材料涉及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材料显示改革开放初期,无论是公房销售,还是居民承担住房的三分之一,效果都不好。究其原因,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收入总体还是比较低,因此不具备社会基础,C项正确。
10.A 题目中政府将科技和教育作为国家富强的一项基本国策,可知政府对科技和教育事业的重视,是教育优先发展的表现,A项正确;题目阐述的教育优先发展思想,没有涉及教育改革趋势,排除B项;C、D两项夸大了这一举措的影响,排除。
11.C 材料中的两幅图画反映了由工农兵大学到恢复高考的变化,这体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C项正确;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恢复高考,A项错误;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是在2001年,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2.B 题目中《战狼2》和《红海行动》均是爱国主义题材,它们的热卖反映了爱国主义价值观在当代的影响力,B项正确;A、D两项是表象,不是根本;影片的热卖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13.答案:(1)主要特点:留学目的地集中于美、法、苏三国;学习内容多元;体现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受当时国际国内局势影响较大(若仅答具体的史实酌情给分)。
不同影响:20世纪20年代的“留苏热”主要着眼于民主革命的需要,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革命理论和军事骨干力量;20世纪50年代的“留苏热”主要服务于经济建设,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2)背景:“文革”造成人才的断层;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邓小平复出整顿文教(高考制度的恢复);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西方国家关系逐步正常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主要变化:规模越来越大;留学目的地更加广泛;自费留学比重增加;个人的自主性增强。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热潮的特点并比较20世纪20年代与50年代“留苏热”的不同影响。在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留学热潮的特点时,可结合材料中“出现了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主的一波留学热潮”,并联系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局势组织答案。在比较20世纪20年代与50年代“留苏热”的不同影响时,可结合两个时期主要任务的不同组织答案。第(2)问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留学热潮重现的背景和与新中国初期留学热潮相比的变化。在概括背景时,要联系“文革”的影响、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的需要、重视科技教育、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与西方关系的改善、第三次科技革命等组织答案。在比较新时期与新中国初期留学热潮的变化时,可结合材料中的信息从留学规模、留学目的地、留学费用和性质等方面进行组织答案。
14.答案:论题:世界经济秩序与中国经济变化存在联动关系。论证:①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国家推行殖民扩张与暴力掠夺,中国凭借强大的传统经济坚持朝贡贸易体制并处于优势地位;②工业革命后,英国逐渐主导了世界自由贸易秩序,中国被迫开放,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受外商企业与洋务企业的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不断发展;③大危机期间,世界经济秩序发生剧烈冲突和动荡剧变,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④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进入两个市场对立时期,中国立足于本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中国采取改革开放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结论: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世界经济秩序的变动,中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