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研究
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指导的探究
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指导的探究引言语文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有限,他们在朗读时常常存在各种问题,如发音不准、语调不准、速度过快等。
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朗读,成为了语文教师和家长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与方法,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的特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通常指的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语文朗读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特点:1. 语言能力有限。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系统学习汉语拼音和基础汉字,因此他们的语言能力远远不及中高年级的学生,对生字和生词的掌握也相对较少。
2. 发音和语调不准。
由于学生的语言基础较弱,因此在朗读时往往会出现发音不准、语调不准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3. 表达能力弱。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还处于较为浅显的阶段,往往难以把握文章的情感、节奏和节律,从而影响了朗读的表达效果。
以上特点决定了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朗读指导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包括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如何培养其语感和如何提高其表达能力等方面。
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朗读指导,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1. 注重基础训练。
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薄弱,因此在朗读指导中需要注重基础训练,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训练,以及正确的发音技巧等。
可以通过朗读练习、语音练习和板书展示等形式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知识。
2. 多听多模仿。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朗读时需要通过多听多模仿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教师可以选用一些优秀的范文或课文进行语音模仿和朗读练习,引导学生模仿优秀的语音语调,逐渐形成自己的朗读风格。
3. 引导情感表达。
朗读不仅仅是单纯的语音练习,更重要的是情感表达。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一、研究背景朗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
良好的朗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往往被忽视或者只是简单的机械式朗读,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二、相关理论1. 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指读者出声地读文章,是一种口头表达的方式,通过朗读可以使文章的语言更生动、更有感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朗读教学策略朗读教学应该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和语言的表达,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引导、语音语调训练、朗读技巧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效果和质量。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探讨以下内容:(1)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2)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能力培养的实施效果评估;(3)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教学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收集学生朗读能力的数据,分析现有朗读教学的不足,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进行实施,最后再次测试学生的朗读能力,对比实施前后的数据,评估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2)通过实施朗读教学改进方案,评估朗读能力培养的实施效果;(3)提出相应的朗读教学策略,促进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五、实施策略1. 提倡情感投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投入情感,通过理解文章内容,表达作者的情感,帮助学生提高朗读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2. 进行语调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语调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让朗读更加生动有感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一、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环节之一,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朗读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模仿优秀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增强语感。
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朗读学习,学生可以提高阅读速度、理解深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活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朗读能力培养策略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引导学生模仿优秀的朗读范本。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或朗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课文,要求学生模仿其语调、节奏、语速等朗读技巧,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反馈。
2. 组织朗读比赛或朗诵活动。
通过举办朗读比赛或朗诵活动,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朗读表现力和自信心。
3. 注重日常练习。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朗读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的质量和效果。
4. 营造轻松和愉快的朗读氛围。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故事讲解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为了验证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本研究设计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朗读能力的前后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实验组在语文课堂中实施了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对照组继续按传统教学方式进行。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而对照组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成绩提高不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取有效的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建议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读练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机会,并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朗读教学方式往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学生的阅读素养普遍偏低,对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有所欠缺,影响了他们的朗读表现。
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寻求有效的改进策略和方法。
通过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他们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和表现。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和探讨改进策略,可以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改进策略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进一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通过本研究,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文朗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未来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指明方向,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缺乏朗读的兴趣,对课文缺乏理解,导致表达时缺乏情感投入,声音单调枯燥,无法引起听众的共鸣。
部分学生朗读时语速过快或过慢,节奏不准确,影响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部分学生在朗读时缺乏语音语调的准确把握,表现出音节模糊、声调不准等问题,影响了整体的朗读效果。
一些老师在教学中重视朗读的速度和准确性,而忽视了情感的表达和语言的韵律感,导致学生朗读时过于机械化,缺乏生动感和感染力。
小学语文朗读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语文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朗读更是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但现实中,很多小学生在朗读时存在诸多问题,如音节不清晰、语音错误、声音
单调等,这对于他们的语文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小
学语文朗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分析小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朗读的意义和价值
2.小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4.提高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文献资料法主要是对相关文
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掌握小学语文朗读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情况,为实地
调查提供依据和指导;实地调查法则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获取校内外小学教师、
家长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深入了解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结果
六、参考文献
1. 罗敏昭.小学语文朗读的现状及对策[J].县教,2021(03):169-170.。
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经典诵读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经典诵读一直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典诵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感和文学情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操。
如何设计有效的经典诵读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领会诗词词句的内涵和特点,一直是语文老师们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课堂的经典诵读教学策略展开研究,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和领悟能力。
一、培养诵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许多学生对于诵读经典诗词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语文老师在设计诵读教学策略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渲染和情境营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诵读的乐趣。
在诵读一篇优美诗词时,教师可以先讲述诗词的背景故事,让学生了解诗词的诗情画意,从而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的表现手段,辅助诵读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诗词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引导和情感涵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到与诗词内容相通的情感共鸣点,让学生在诵读时能够表现出真情流露。
教师还可以结合名家诵读的音频或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名家的诵读风采,从而激发学生模仿的愿望。
这样一来,学生会更加投入到诵读的过程中,从而更好地领会诗词的意境和气韵。
二、注重语音语调训练,提高学生的诵读准确性在小学语文课堂的经典诵读教学中,语音语调训练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因为语音语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诗词的把握和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音韵搭配和韵脚呼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韵律感。
在诵读时,学生需要根据语音语调的特点,正确把握每个字词的读音,并且注意把握句子的起承转合和意思的转折变化,从而表现出诗词原本的韵律美。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的音律情感,让学生从中领会诗词的韵味和意境。
小学语文朗读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研究中期研究报告【摘要】这篇中期研究报告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朗读的重要性及实施方法,并评估其对学生的影响。
在本文介绍了小学语文朗读研究的意义、背景和目的。
在分析了小学语文朗读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实施方法,并探讨了效果评估和对学生的影响。
结论部分总结了小学语文朗读研究的启示、局限性和展望。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小学语文朗读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研究报告、中期研究、意义、背景、目的、相关理论、实施方法、效果评估、影响、未来发展、启示、局限性、展望1. 引言1.1 小学语文朗读研究中期研究报告的意义小学语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朗读的实施方法和效果评估,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和未来发展。
小学语文朗读研究的中期研究报告意义重大,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小学生朗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研究的中期报告,可以为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通过对小学语文朗读研究的中期报告的撰写和发布,可以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全面发展。
1.2 小学语文朗读研究的背景小学语文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一直备受教育界的关注。
背景的认识是深入了解小学语文朗读研究的关键。
小学语文朗读研究的背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而朗读作为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备受瞩目。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和多样的文本,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和理解文本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语文朗读正是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朗读指导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讲堂授课中提升朗诵指导有效性的研究》中期报告一、研究的状解析朗授课作一种的文授课方法,然不曾在研究域声匿迹,但也有沉浮,且在理深度上的探有待挖掘。
自从《小学文授课大》提出“小学各个年的授课都要重朗”,“要学生充分地,在中整体感知,在中有所感悟,在中培养感,在中碰到感情的熏陶”。
一,朗之流行,并很快成小学文堂授课的重。
同,好多教育工作者也在“朗” 个材上大做文章,但是很多是停留在“蜻蜓点水”的面上,比方:从朗的形式上来作文章,无疑不能够确而有效地提升朗授课的有效性。
因朗的目的不是,而是要在中激学生的内心世界,领悟思想感情,累言,培养感,并能真切地享受的无量趣。
⋯⋯⋯⋯主要参照文件:1、《对当前朗诵授课的审察》,2002,( 14)2、《语文朗诵授课的综合效应》,2001,( 15)“提升小学生朗能力的策研究” 研究告《提升小学生朗能力的策研究》笔人:内蒙古包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董第一部分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学会,拥有独立的能力,学生的生学打下基,是授课的首要目。
了的目,首要的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和方法的指,其中方法的学和指已成信息代授课的重要内容和价追求。
朗是行的基本技术之一,是培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文程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授课都要重朗和默。
”小学段朗的体要求是:用一般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文。
在文授课中,朗也是一种重要的授课方式。
出名特教双金曾指出:声琅琅看作一堂好的首要特色。
教育家叶圣陶就朗也曾:“ 身地,激动他激动,宛转他宛转⋯⋯必尽兴的作者当的感情,美得其法,不但认识当作者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的心灵沟通。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凡,需要得字字响亮,不能一字,不能暗。
而且要“逐句玩味”、“屡次精”、“ 之宜舒不迫,字字分明。
”可朗的重要性。
我校是一所中心小学,地城合部,学生的组成基本是当地民子弟和外来打工子女,流性大,学生音容颜表出一般水平低,方言种多差异大的特色。
以六年 1 班例,全班 35 人,学生构当地学生 9 人,山西、盟、甘、北、北、四川等地的学生 26 人,全班学生家庭均没有一般言境。
小学语文朗读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语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朗读环节却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学生的朗读技巧不够熟练,表达能力不够强,思维表达不够流畅等。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语文朗读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二、研究目的1. 总结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 探究小学语文朗读教育的有效方法。
3. 提出改进小学语文朗读教育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然后,选择一所小学的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比较两个年级学生在朗读技巧、表达能力和思维表达方面的差异性。
四、研究结果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以下结果:1. 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方面相对比较薄弱,而四年级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2. 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思维表达方面较小学一年级学生更加流畅,更具连贯性。
3. 使用多媒体辅助朗读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六、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小学语文朗读教育的建议:1. 在小学一年级开始,安排每周固定的朗读课程,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2. 增加多媒体辅助朗读教学的时间和机会,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3. 导入一些培养思维能力的任务,如朗读文章后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七、研究局限本研究受限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研究对象仅限于一所小学的一年级和四年级学生。
研究的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八、研究展望本研究仅为小学语文朗读教育的初步探索,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下一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规模,增加研究对象的数量,进一步探究小学语文朗读教育的有效方法,并提出更具体的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一、前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通过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二、朗读能力的重要性朗读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
朗读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识别能力,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感悟能力。
朗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更好地表达自己。
朗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文章,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作品的情感和氛围,从而培养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因此可以看出,朗读是所有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情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1. 丰富多样的朗读材料朗读材料的选择对于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十分重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一些生活中的故事、经典文学作品、诗歌等来进行朗读。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感悟能力。
2. 合理的朗读方法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还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出文章的情感和内涵。
教师还要重点指导学生音量、节奏的控制,以及语音语调的准确运用。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表达出文章的表意和情感。
3. 反复的朗读训练朗读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音、韵、调、停等方面的传神表达。
所以,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反复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比赛、课文朗读等形式,让学生多次进行朗读练习,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四、实证研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一些实证研究,来探讨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研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朗读能力的评价在研究中可以设计一些朗读测验,通过比较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朗读的效果,来评价朗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小学语文朗读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研究中期研究报告小学语文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语感的重要环节。
本中期研究报告旨在深入探讨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方法与效果,并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一、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朗读课文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加词汇积累,并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朗读效果不佳,存在很多问题。
本研究选择了小学语文朗读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目的1.明确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目标和意义;2.探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3.分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小学语文朗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2.实地观察法:观察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朗读教学,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师的教学策略;3.实证研究法:设计一套小学语文朗读测试,并对学生进行测评,分析测试结果。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通过文献调研和实地观察,我们发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缺乏课前准备,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2.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掌握不够,导致朗读效果不佳;3.学生的朗读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4.教材选择不当,难度过大或过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教师应提前准备好课堂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策略;2.针对学生的不同朗读问题,教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3.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程度的朗读材料,确保学生能够顺利掌握朗读内容。
五、研究结论我们通过实验证明,采取以上改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
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明确性对学生的朗读能力有重要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并设计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朗读活动。
《小学语文朗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自从开展课题《小学语文朗读策略研究》以来,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针对课题研究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很多实践性的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思考,对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课题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现将本课题研究中期工作小结如下:一、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始终认为,搞课题研究,扎扎实实进行实践固然重要,但在研究过程中,更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借鉴其他老师的研究经验,不断充实调整研究思路。
(1)积极认真阅读各类教育教学类的有关朗读的书籍及音像资料,学习及积累朗读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取得实效提供了理论支撑。
(2)学习课标,朗读指导明方向课堂教学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课题组成员都是语文教师,又分布在各个年级,便于我们进行统一步骤的课题研究。
学期初我们就组织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朗读教学在不同学段的目标任务,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以学习为主;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练习为主;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以应用为主。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特点及朗读水平,初步确立小学不同学段的朗读教学方法。
倡导各位老师网上学习自己所带年级课文的朗读音频,教学视频等,为语文课堂朗读指导提供有利支持。
(3)通过理论学习,教师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朗读教学的诸多益处,也认识到朗读教学的必要性,势在必行2.大胆实践,优化朗读教学。
(1)了解现状,做针对性地指导在课题研究开展前期,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虽然喜欢朗读,但不愿在公共场所及人多的地方朗读,包括课堂,看来孩子们不善于表现自己,有些羞涩,不自信。
家长虽然也重视孩子的朗读,但家长自身的普通话水平相对弱一些,孩子又不听家长的话,这就凸显出老师在课堂上对孩子朗读指导的重要性。
(2)积极参加集体学习、研讨、实践全体教师在教研组的教研计划的安排下,紧紧围绕课题开展教学实验,公开课、研讨课,课前做好充分备课,并邀请同行观摩、指导,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引言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和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朗读时语调单一,表情呆板等。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朗读,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进行策略研究,探讨如何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朗读教学策略的选择1. 文本选择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文本的选择非常重要。
需要选择一些既适合学生年龄,又具有一定内涵的文章。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比如《三毛流浪记》,《小王子》等。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内容有趣,而且语言优美,适合用来进行朗读训练。
2. 语音语调训练在朗读教学中,语音语调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需要通过模仿老师或者录音来练习正确的语音语调。
可以设置一些绕口令或者口语课程来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比如用唱歌的方式进行语音训练,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3. 情感表达训练朗读不仅仅是将文字念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情感。
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情感表达的训练也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分析文本情境和人物情感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并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演练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的训练。
4. 教学评价策略教学评价是朗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反馈,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策略,比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同学互评等方式。
这些评价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二、朗读教学策略的实施与应用1. 创设情境在进行朗读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朗读。
比如在学生集会或者课间活动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朗读练习,增加学生的朗读乐趣。
2. 分层教学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提高语音语调技巧、培养语感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一、提高语音语调技巧语音语调是朗读的基本技巧,对于表达文意和传播情感起着重要作用。
为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技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教师示范:教师在朗读时要注意语音语调的调节,注重感情的融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
2. 听力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听力训练,让学生辨认、模仿和跟读不同语音语调的示范,提高他们的听力感知和模仿能力。
3. 反馈指导:教师在学生朗读时要对其语音语调进行及时的反馈指导,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具体改进方法。
二、培养语感和情感体验语感是指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对于语言的敏感和把握能力,情感体验则是指学生在朗读中的情感表达和感悟。
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朗读情境营造: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不同的情境,如故事背景、角色体验等,使学生能够根据情境来把握语言表达。
2. 表达感悟:教师在朗读后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鼓励他们通过朗读来发现和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培养他们对于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 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或全班的形式下进行朗读互动和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三、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提高朗读效果的关键。
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多样化文本:教师应选取生动有趣的文本进行朗读教学,如童话故事、校园小说等,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配套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文本相关的活动,如绘本阅读、角色扮演等,使朗读教学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
3. 积极鼓励:教师在学生朗读时要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引言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既有助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又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朗读的意义、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小学语文朗读的意义小学语文朗读是学生接触语文文本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提高语感,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而对于文学类文本的朗读,更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二、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
首先是学生的朗读兴趣不高,一些学生对朗读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在朗读中也存在发音不准确、声音单一、没有表现力等问题。
其次是教师的朗读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和有效,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朗读。
再次是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无法促使学生在朗读中提高。
三、朗读教学策略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效果。
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是朗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具体小学孩子的兴趣点,选取适合学生的文学作品或者散文美文,利用生动有趣的朗读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到朗读中去。
老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背后的故事、情感、含义,以及开展一些有趣的朗读话剧、朗读比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方法在朗读教学中,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朗读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分段朗读,采用分角色朗读、小组合唱朗读、表演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形式中不断尝试、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朗读的自信和表现力。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研究的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研究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一、研究目标:1.了解小学生语文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2.探索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3.提出适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研究内容:1.整理小学语文朗读中常见的问题和困难,如发音准确性、语调感知能力、节奏把握能力等;2.相关教材、教学资源和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3.设计朗读教学实验,将有效策略应用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比较不同策略的效果;4.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提出适合小学朗读教学的有效指导的策略。
三、实施步骤:1.调研分析: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当前教学现状,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
2.文献研究:深入了解国内外有关朗读教学的研究和方法,查找相关教材、教学资源和文献,形成参考资料。
3.设计实验方案: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朗读教学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对象、实验材料、实验流程等。
4.实施教学实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朗读教学实验,根据实验方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5.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学生的朗读数据,如朗读音频录音和朗读成绩等,进行统计和分析。
6.总结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教学实践,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探索有效的朗读指导策略。
7.撰写成果:根据实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总结实施方案和有效策略,提出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改进建议。
四、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实验材料的选择:选择与小学朗读教学内容相符的材料,同时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2.实验对象的选择:确定同一班级或年级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和实验结果的可比较性。
3.实验流程的安排:合理安排实验流程,确保实验的有效进行,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记录和数据的收集等。
4.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五、预期成果:1.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深入了解;2.提出了有效的朗读指导策略,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3.改进和优化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施方案,提高了教学效果;4.撰写了研究报告或论文,为同行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小学朗读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小学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分析了朗读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本文通过对小学朗读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分析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小学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认为朗读只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讲解课文内容,而忽视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2. 朗读教学方法单一在朗读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的传统朗读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如反复朗读、跟读等。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影响朗读效果。
3. 学生朗读能力不足由于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朗读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部分学生朗读能力不足,如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存在问题。
4. 评价体系不完善在朗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靠主观感受,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小学朗读教学改进策略1. 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加强对朗读教学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
教师应认识到朗读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将朗读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2. 丰富朗读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朗读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分组朗读、朗读比赛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朗读效果。
3. 加强学生朗读能力培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朗读能力,针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小学语文朗读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研究中期研究报告引言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方法,而朗读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小学语文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表达特长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加深对语文学科认识和理解的重要环节。
因此,对小学语文朗读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朗读的研究,探讨小学语文朗读在语言、文化和情感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研究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小学语文朗读的基本特征和意义朗读是指读者把文章的字词按一定节奏和语调,用声音发出来,表达出文章的情感、气氛等特征的阅读方式。
小学语文朗读,是指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文本的要求,正确、流畅、生动地朗读文字,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1.体现语言文字的特色和韵律美:小学语文朗读相对于阅读来说,更注重语音语调和声音美感,更好地体现了语言文字的特色和韵律美。
2.表达情感和意境:小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感情,进一步深化对文章意义的理解和把握。
3.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小学生通过朗读锻炼自己的语音语调表达能力,同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朗读的意义也十分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语感:通过不断朗读,小学生可以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特色和韵律美,培养出自己的语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4.增进文化知识:小学语文朗读所朗读的文章,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内涵,通过朗读,可以增加小学生的文化知识。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在语言、文化和情感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熏陶。
从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来看,下面介绍几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1.重视语音语调教学: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语音语调是非常重要的。
在朗读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单词的语音发音和语调,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朗读。
关于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的研究
关 于 小 学 语 文 朗 读 指 导 的
张 成 兴
( 州 省罗 甸县 董 当 乡坡 共 小学 贵
贵 州 罗 甸
5 00 ) 5 1 6
中图 分 类号 : 2 G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7 0 4 (0 01 - 2 6 0 1 0 — 7 52 1 )1 0 2 — 1
逐 步 加深 。 ” 以 见 得 . 足 朗读 在 小 学 语 文 学 习 中 , 多么 的重 要 和 生 , 他 们 在 朗 读 中体 会 , 体 会 中 思 考 , 思 考 中升 华 , 升 华 是 让 在 在 在 有效 。在 阅读 中 , 分 地 利 用 朗 读 手 段 . 以帮 助 学 生 理 解课 文 , 中创 新 。 朗读 训 练 常 用 的 方 法 有 : 充 可 自由 朗 读 、 师 范 读 或 录音 范 教 展开语言 、 维等。而且 , 思 朗读 也 是 一 种 艺 术 的再 创 造 , 它在 使 无 读 、 生 齐 读 、 组 读 、 别 读 、 角 色读 、 读 、 读 、 学 小 个 分 轮 领 比较 读 、 配 声 的 书 面 语 言 变 成有 声 有 色 的 口头 语 言 的过 程 中甚 至 是 情 景 中 , 乐 朗读 等 。在 教学 中 , 根据 教 材 的 特 点 与学 生 的学 情 , 择 适 当 要 选 眼 、 、 、 等多种感官并用 , 口 耳 脑 既促 进 了 学 生 对 课 文 的 理 解 和记 的 朗读 形 式 。以 《 火 柴 的小 女 孩 》 文 为 例 , 前 可 安 排 学 生 自 卖 一 课
各 种方 法 并 不 是 孤 立 的 , 往 是 多 种方 法 的 综 合 运 用 。 往 选 择 朗读 形 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濮阳县胡状镇老王庄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研究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提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朗读训练的功能(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二)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悟思想情感;(三)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四)可以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和审美熏陶。
二、朗读训练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具体来说就是:正确地读,是指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要把字音读正确、清楚(声母、韵母要读准确,调值要“到位”,没有语音缺陷和方音),做到不落(辣)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不唱读(不拖尾韵),词的轻重格式正确。
(荆门方言和普通话轻重格式比较)流利地读,是指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读得通顺流畅,不顿读,不读破句子,不中断朗读。
有感情地读,是指在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正确处理重音、停连、语速、节奏、语气等,能用声音生动地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做到以情感人。
需要注意的是,有感情地朗读既是朗读训练的最高要求,又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普遍要求。
教学中,不应只重视对少数学生的训练,而忽视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要求。
三、朗读训练的原则(一)整体性。
朗读是吸收和表现相统一的过程,朗读训练是听说读写的整体性训练。
要充分发挥朗读训练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朗读训练与其他语文训练、教学方法和阅读形式的关系。
1.朗读与理解的关系。
理解课文内容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才有可能通过朗读准确传达出作者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朗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也将更加深入。
2.朗读与讲解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也是讲解,而且是更加深入、具体、生动的讲解。
有人曾这样概括朗读与讲解的关系:“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面;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3.朗读与默读的关系。
一般来说,低年级朗读训练的比重较大,随着年级的升高,默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就课堂教学的训练程序而言,先朗读,再默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给学生提供了体会、学习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机会;先默读,再朗读,既能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切、具体的感受,又能检查学生对课文掌握的程度。
(二)层次性1.阅读教学的不同阶段,朗读训练的目的、要求不同。
初读课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主要内容,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
分段学习课文,朗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这时的朗读不仅要求正确、流利,还应能传达出各部分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全篇课文之后的朗读,要使学生对课文能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把握,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
2.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朗读训练的要求和指导要有所不同。
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出现读错字音、读破词语等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一些字词不熟悉、不理解。
教师应帮助他们理解这些字词,朗读的要求应首先着眼于正确、流利。
有些学生虽能比较正确、流利地朗读,但却读不出感情。
这些学生或者是因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不深,不甚了解课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形象、意境,使理性认识和感性体验相互作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三)实效性。
关于朗读训练,最主要的是要讲求实效,扎实训练。
一是要科学安排朗读训练的程序。
就一般情况而言,朗读训练可以按照如下程序进行: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确定朗读的感情基调;2.学生自由练读;3.教师指名试读,教师、学生评读,肯定优点,指出不足;4.学生再次自由练读;5.教师指名汇报,师生再次评读。
当然,根据需要有些环节可以省略或再进行若干次反复。
二是要保证朗读练习的时间,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当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时候在一节课开始时学生朗读的水平与这节课下课时学生朗读水平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这节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基本不起作用。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朗读训练的时间不够。
我看到有的阅读教学,一节课朗读训练的时间不到5分钟。
而且常听老师说:朗读我们就先练到这儿,课后再练。
阅读课就是要读书,决不能使朗读训练成为一种点缀。
同时,朗读的训练一定要“到位”。
比如,这段课文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通过朗读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训练一定要到位,绝对不能走过场,否则天长日久,学生的朗读水平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
怎么才叫“充分地读”呢?比如指导学生朗读《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价值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一句时,有位老师的指导非常巧妙。
她让学生齐读后,要求学生变读为告诉的语气并相机给予示范。
而且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好该句子,如果你告诉的是孩子你怎么说?如果你大声地告诉全世界的人民你怎么说?你告诉的是父母你又怎么说?……可以看出,这位老师的朗读指导着眼于开掘人物的内在心理,从文本中唤起内心的情感波动,引导着学生在跟不同的对象作跨越时空的对话后,进行恰当的个性化的朗读外化。
使文本的语言成了学生自己内心的抒发。
这样充分的朗读时间,这样充足的朗读机会,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表达也到了极致。
三是要保证朗读练习的面,做到全体学生而不是仅仅少数学生练习朗读。
有一些公开课,教师总是叫那些朗读比较好的学生朗读,这样就造成越是朗读好的同学练习朗读的机会越多,而那些恰恰需要加强朗读训练的比较差的学生却很少有练习的机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而外,在安排朗读训练的形式上,当指名朗读时,可以有意识多叫那些较差的学生;而且是否可以规定一节课内指名朗读每人不能超过2次。
要适当多进行全体学生的自由练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巡视、指导那些朗读较差的学生。
此外,齐读虽然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练习,但是也容易掩盖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一般要少用。
四是要重视恰当、具体、准确的朗读指导。
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阅读教学改革和发展不断深入的结果,但是当前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走入了误区。
误区之一:过分强调其作用。
有的教师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到了不恰当的位置上,似乎整个阅读教学就是为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堂课,一开课,师生共同确立教学目标,教师直言不讳地指出,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的目的。
然后,一段一段地指导学生怎样读,最后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帮助学生阅读的一种手段。
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确非常重要,但它不能等同阅读教学的全部。
从目标角度讲,它只是目标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重要目标,如词、句训练。
从手段角度讲,它只是手段之一,是在学生把握文章基本意思的基础上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帮助学生加深、拓展对课文的理解。
忽视阅读教学的其他任务,过分强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作用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既窄化了阅读教学,又达不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训练目标,学生难以达到有感情地阅读,即使有时好像在拿腔拿调地读,也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误区之二:过分看重概念。
不知从何时起,在阅读教学中形成了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总要先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感情或者什么语气来读,于是乎,在课堂上出现了种种说法:用矛盾的感情读,用陶醉的感情读,用孤独寂寞的感情读,用意味深长的语气读……我想教师们这样重视让学生用什么感情、语气来读,无非是想让学生通过读来把握文章的感情,通过把握文章的感情来提高学生朗读的层次水平。
我们应该往深处想一想,学生是不是只要把握了用什么感情、语气来读这些概念,就能够按照这些概念的指引去读呢?事实并非如此,感情的形成和发展不能光靠几个孤零零的概念。
与其这样,我认为不如把功夫放在帮助学生用心体会文章的感情上,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出文章的感情,与作者和文章中的人物情感产生了共鸣时,自然也就不要你去告诉他要用什么感情、语气去朗读了。
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予以朗读方法、技巧方面的指导,这时的方法、技巧指导主旨在导,帮助学生从已经产生的情感出发,通过一定的形式使已经体会到的情感尽可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同时也在表达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有感情朗读的水平。
但这种指导与前述的指导是两码事。
前述的指导在很大程度上是灌,有的教师在学生自由练读之前,就告诉学生哪个词要重读,那句话要读得快等等,甚至还在一些句子上标注朗读符号。
我们认为这是不够妥当的。
因为这样的朗读技巧指导没有针对性,实践证明效果也是不好的。
在教学中还经常会发现教师只是让学生“要带着高兴的感情读”,并认为这就是朗读指导。
其实,这只是朗读要求,而不是朗读指导。
误区之三:过分渲染感情。
曾经听过这样一些课,教师指导学生读“老黄牛”说的话,硬要让学生读出“老黄牛”的语气,读爷爷、爸爸、小朋友的话,硬要让学生读出不同的腔调,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硬要让学生用颤音来读。
我认为,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是对的。
但是,这里一定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
因为朗读与朗诵不同,与表演更不同;小学生的声音条件也不同于成人。
在帮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应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童声来读,用童声来表达已经体会到的情感。
大可不必硬要学生去摹仿文章中的角色。
事实上,小学生也是摹仿不了的,生硬模仿的结果只会让人感到不自然,甚至有装腔作势、虚假做作的感觉。
这对于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没有好处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朗读的规律,就是一般情况下,正面角色的语言根据需要,有的读高音,有的读低音;而反面角色的语言通常都不能用高音朗读,不能像演话剧那样突出反面角色的嚣张。
在处理时,一般要用较低的佯音去读(佯音:朗读者根据情感需要对所读的内容用假声假气去表现),因为佯音可以表现反面角色的语言、表示否定和蔑视的态度。
如《狼和小羊》中有这样一句,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狼的本质是凶恶残暴的,语言是蛮横奸诈的。
在进行朗读指导时,一是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多采用“示范—模仿”式的朗读指导,一般不进行或少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