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重点专题突破 (9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八)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1.天然放射现象说明()

A.原子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

B.原子核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

C.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的

D.原子是由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基本粒子组成的

解析:选B天然放射现象是自发地从原子核里放出粒子而转变为新元素的现象,说明原子核不是单一的基本粒子,B正确;α粒子散射现象说明原子内大部分是空的,A、C 项不是由天然放射现象说明的。

2.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分成a、b、c三束,如图所示,其

中()

A.c为氦核组成的粒子

B.b为比X射线波长更长的光子流

C.b为比X射线波长更短的光子流

D.a为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流

解析:选C根据射线在电场中的偏转情况,可以判断,a射线向电场线方向偏转,应为由带正电的粒子组成的α射线,D错。b射线在电场中不偏转,所以为γ射线,其波长比X射线短,B错,C正确。c射线受到与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力,应为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β射线,A错。

3.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γ射线的贯穿作用B.α射线的电离作用

C.β射线的贯穿作用D.β射线的中和作用

解析:选B由于α粒子电离作用很强,能使空气分子电离,电离产生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故B正确。

4.由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知()

A.放射性元素一次衰变可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

B.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新核的化学性质不变

C.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的快慢不可人为控制

D.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新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增加1

解析:选C一次衰变不可能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只可能同时产生α射线和γ射线或β射线和γ射线;原子核发生衰变后,核电荷数发生了变化,故新核(新的物质)的化

学性质应发生改变;发生正电子衰变,新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减小1。

5.放射性元素A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后生成一新元素B,则元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元素A的位置向前移动了()

A.1位B.2位

C.3位D.4位

解析:选Cα粒子是42He,β粒子是0-1e,因此发生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少2,发生一次β衰变电荷数增加1,根据题意可知,电荷数变化为-2×2+1=-3,所以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前移动了3位。

6.23592U经过m次α衰变和n次β衰变,变成20782Pb,则()

A.m=7,n=3 B.m=7,n=4

C.m=14,n=9 D.m=14,n=18

解析:选B原子核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增加1。比较两种原子核,质量数减少28,即发生了7次α衰变;核电荷数应减少14,而核电荷数减少10,说明发生了4次β衰变,B项正确。

7.原子核23892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23490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23491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23492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

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解析:选A23892U―→23490Th,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说明①为α衰变。23490Th―→

234

Pa,质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说有②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23491Pa―→23492U,质91

子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说明③为β衰变,中子转化成质子。

8.[多选]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释放出大量的碘131,碘131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会发出β射线与γ射线,碘131被人摄入后,会危害身体健康,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下面关于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无法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碘131衰变的快慢

B.碘131的半衰期为8.3天,则4个碘原子核经16.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碘原子核C.β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但γ射线穿透本领比β射线强

D.碘131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解析:选AD衰变的快慢由放射性元素本身决定,与外部环境无关,A正确;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几个原子核无意义,B错误;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电磁波,故C错误;β衰变的实质是10n―→11H+0-1e,D正确。

9.放射性元素氡(22286Rn)经α衰变成为钋(21884Po),半衰期约为3.8天;但勘测表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目前地壳中仍存在天然的含有放射性元素22286Rn的矿石,其原因是()

A.目前地壳中的22286Rn主要来自于其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B.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壳中元素22286Rn的含量足够高

C.当衰变产物21884Po积累到一定量以后,21884Po的增加会减慢22286Rn的衰变进程

D.22286Rn主要存在于地球深处的矿石中,温度和压力改变了它的半衰期

解析:选A地壳中22286Rn主要来自其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则A正确,B错误;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环境等因素无关,则C、D错误。

10.[多选]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 73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3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解析:选AC剩余的14C占1

2,表明经过了一个半衰期,A正确;

12C、13C、14C的质

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中子数不同,14C比12C多两个中子,故B错误;14C变为14N,质量数未变,放出的是电子流,即β射线,C正确;半衰期不受外界环境影响,D错误。

11.放射性元素21084Po衰变为20682Pb,此衰变过程的核反应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用此衰变过程中发出的射线轰击199F,可得到质量数为22的氖(Ne)元素和另一种粒子,此核反应过程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衰变规律,此衰变过程的核反应方程是21084Po―→20682Pb+42He。用α射线轰击

19

9

F,可得到质量数为22的氖(Ne)元素和另一种粒子,此核反应过程的方程是42He+199F―→

22

10

Ne+11H。

答案:21084Po―→20682Pb+42He42He+199F―→2210Ne+11H

12.放射性同位素14C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测定古生物体的年代,此项研究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

(1)宇宙射线中高能量的中子碰到空气中的氮原子后,会形成很不稳定的146C,它很容易发生衰变,放出β射线变成一个新核,其半衰期为5 730年。试写出此核反应过程。

(2)若测得一古生物遗骸中的146C含量只有活体中的12.5%,则此遗骸距今约有多少年?

解析:(1)此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