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法学 典型案例分析
卫生法律法规案件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医院因一起医疗事故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患者李某因腹痛入院,经该院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进行手术治疗。
然而,手术过程中,医生误将患者的阑尾切除,导致患者肠道严重受损。
术后,患者病情恶化,经多方治疗无效,最终不幸去世。
患者家属认为医院存在医疗过错,遂将医院告上法庭。
二、案件焦点本案焦点在于医院是否存在医疗过错,以及医疗过错的认定标准。
1. 医疗过错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过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行为。
在本案中,医院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误将患者的阑尾切除,违反了诊疗规范,导致患者肠道严重受损,最终不幸去世。
因此,医院存在医疗过错。
2. 医疗过错的认定标准医疗过错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行为是否符合诊疗规范;(2)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情形;(3)医疗行为对患者人身损害的程度;(4)医疗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本案中,医院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误将患者的阑尾切除,违反了诊疗规范,导致患者肠道严重受损,最终不幸去世。
因此,法院认定医院存在医疗过错。
三、案件分析1.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规范,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中,医院存在医疗过错,应承担赔偿责任。
2. 医疗过错赔偿的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医疗过错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下列损失:(1)医疗费用;(2)误工费;(3)护理费;(4)交通费;(5)住宿费;(6)住院伙食补助费;(7)营养费;(8)残疾赔偿金;(9)死亡赔偿金;(10)精神损害抚慰金。
卫生法律真实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医院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该医院在医疗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卫生法律问题。
本案例将以该医院违反传染病防治法为例,分析卫生法律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2019年1月,某市发生一起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
某市A医院作为该市唯一一家设有传染病隔离病区的医院,承担了大量的疫情防治工作。
然而,在疫情防治过程中,该医院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隔离病区设置不符合规定。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设置隔离病区,对疑似传染病病人、确诊传染病病人进行治疗。
然而,某市A 医院在疫情爆发初期,隔离病区设置不符合规定,导致部分疑似病例无法得到及时隔离治疗。
2. 传染病防治措施不到位。
某市A医院在疫情防治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疑似病例的隔离、治疗、消毒等工作不到位,导致疫情扩散。
3. 信息报告不及时。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
然而,某市A医院在疫情爆发初期,未能及时报告疫情,延误了疫情防治的最佳时机。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某市A医院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首先,隔离病区设置不符合规定,导致疑似病例无法得到及时隔离治疗,增加了疫情扩散的风险。
其次,传染病防治措施不到位,未能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最后,信息报告不及时,延误了疫情防治的最佳时机。
2. 法律责任分析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未按照规定设置隔离病区的;(2)未按照规定对疑似传染病病人、确诊传染病病人进行治疗、隔离的;(3)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
因此,某市A医院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卫生法律法规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医院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近年来,医院在业务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020年5月,当地环保部门对医院进行了例行检查,发现医院存在严重的医疗废物处理违法行为,违反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二、案例经过1. 环保部门检查发现,医院医疗废物分类存放不规范,部分医疗废物直接与生活垃圾混合堆放。
2. 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面积不足,不符合规定,且未采取有效的防渗漏、防扬散措施。
3. 医院未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未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报告。
4. 医院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消毒、灭活处理,直接排放至污水处理系统。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1)医疗废物分类存放不规范。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医疗废物应当分类存放,不得与生活垃圾混合堆放。
本案中,医院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合堆放,违反了该规定。
(2)医疗废物暂存间不符合规定。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医疗废物暂存间应当符合下列条件:①有足够的面积;②有防渗漏、防扬散设施;③有防鼠、防蝇、防蚊、防蟑螂等设施。
本案中,医院医疗废物暂存间面积不足,且未采取有效的防渗漏、防扬散措施,违反了该规定。
(3)未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和报告。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登记制度,对医疗废物产生、收集、运输、处置等情况进行登记,并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本案中,医院未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未定期报告,违反了该规定。
(4)未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消毒、灭活处理。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消毒、灭活处理,防止疾病传播。
本案中,医院直接将医疗废物排放至污水处理系统,未进行消毒、灭活处理,违反了该规定。
2. 法律责任分析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该条例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卫生法学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王某,男,某市居民。
2010年,王某因涉嫌非法行医被某市卫生局依法立案调查。
经过调查,某市卫生局认定王某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医疗活动,属于非法行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某市卫生局对王某作出了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
王某不服某市卫生局的行政处罚决定,向某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某市人民政府经审查,维持了某市卫生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王某仍不服,遂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某市卫生局对王某作出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是否合法?2. 某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是否合法?3. 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行医?三、法院判决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医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案中,王某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医疗活动,其行为已构成非法行医。
2.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医疗活动的;(二)超出登记的诊疗科目开展医疗活动的;(三)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四)未按照规定进行消毒、隔离,导致传染病传播的;(五)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本案中,王某的行为属于第(一)项规定的情形,某市卫生局对其作出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行政处罚决定合法。
3. 关于某市人民政府的行政复议决定,某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某市人民政府在法定期限内对王某的行政复议申请进行了审查,并作出了维持原决定的复议决定,符合法律规定。
卫生法学卫生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医院位于我国某城市,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2019年,该医院因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被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查处。
现将该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情简介1. 违法行为2019年3月,某医院接收了一名患有疑似传染病的患者。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
然而,该医院在接到患者后,未立即采取隔离措施,也未按规定报告。
2. 后果由于该医院未采取有效措施,疑似传染病患者在医院内传播,导致多名患者被感染。
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展开调查,并对该医院进行了处罚。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采取下列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传播:(1)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应当立即隔离治疗;(2)对确诊的传染病患者,应当采取隔离治疗措施;(3)对密切接触者,应当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治疗。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1)未按照规定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的;(2)未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的;(3)未按照规定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隔离治疗的。
四、案例分析1. 案例性质本案是一起因医疗机构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而引发的卫生法律案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医疗机构有义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本案中,某医院未履行法定义务,导致疫情扩散,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
2. 案例教训本案给医疗机构敲响了警钟,提醒医疗机构要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切实履行法定义务。
具体教训如下:(1)提高法律意识。
医疗机构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确保在诊疗过程中依法行事。
(2)加强内部管理。
卫生法律知识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医院在2021年7月被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查处,涉嫌违规处置医疗废物。
经调查,该医院在处理医疗废物过程中,未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置,且存在随意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的情况。
此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对医院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法律依据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三、案例分析1. 违规行为分析根据《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医疗废物应当按照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置。
具体要求如下:(1)医疗废物分类: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
(2)医疗废物收集: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门容器,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
(3)医疗废物暂存: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用暂存间,对医疗废物进行暂存。
(4)医疗废物运输:医疗机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医疗废物运输。
(5)医疗废物处置:医疗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送至具有相应资质的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在本案中,某医院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存在将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混合收集的情况。
(2)未设置专用暂存间,对医疗废物进行随意堆放。
(3)未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医疗废物运输。
(4)存在随意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的情况。
2. 法律责任分析根据《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未按照规定设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置设施的;(2)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置的;(3)未按照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医疗废物运输的;(4)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置的。
根据《条例》第五十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1)未按照规定设置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置设施的;(2)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置的;(3)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置的。
卫生法律责任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医院是一家综合医院,拥有床位200张,医护人员300余人。
2019年5月,该医院在处理医疗废物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导致医疗废物泄漏,污染了周边环境,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二、案件经过1. 事件发生:2019年5月15日,某医院在处理医疗废物时,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一桶医疗废物在运输过程中破裂,医疗废物泄漏至医院周边的绿化带和下水道。
2. 居民举报:泄漏事件发生后,附近居民发现绿化带和下水道中存在大量医疗废物,随即向当地环保部门举报。
3. 环保部门调查:接到举报后,当地环保部门立即组织人员对某医院进行现场调查,发现该医院在处理医疗废物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和运输;- 未设置专门的医疗废物暂存间,导致医疗废物露天堆放;- 运输医疗废物时未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医疗废物泄漏。
4. 行政处罚: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当地环保部门对某医院作出了以下处罚:- 罚款人民币5万元;- 责令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并按照规定处理医疗废物;-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三、卫生法律责任分析1. 违反的法律规定:-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和运输。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专门的医疗废物暂存间,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医疗废物泄漏、渗漏和扩散。
2. 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某医院未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属于违法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当地环保部门对某医院作出的罚款和责令改正的处罚,符合法律规定。
- 刑事责任:虽然本案中某医院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若医疗废物泄漏导致严重环境污染,甚至危害公共安全,则可能涉及刑事责任。
3. 责任追究:- 某医院作为违法行为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卫生法律责任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居民李某,因持续发热、咳嗽等症状,于2021年6月1日前往本市某三甲医院就诊。
经医院诊断,李某被诊断为普通感冒,并开具了相应的药物治疗。
然而,经过一周的治疗,李某的症状并未明显改善,反而出现了呼吸困难、持续高烧等症状。
6月8日,李某再次前往该医院就诊,经详细检查后,医生发现李某患有严重的肺炎,需立即进行抗感染治疗。
由于延误治疗,李某的病情迅速恶化,被诊断为重症肺炎,并伴有呼吸衰竭。
经过紧急救治,李某的病情虽有所好转,但已造成严重的身体损害。
二、案件经过李某及其家属对医院的误诊行为表示严重不满,认为医院未能及时诊断其病情,导致病情恶化,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于是,李某及其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医院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诉讼过程中,法院委托了第三方医疗鉴定机构对医院的行为进行鉴定。
鉴定结果显示,医院在对李某的诊疗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诊断依据不足:医院在对李某的诊疗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导致诊断依据不足。
2. 诊疗程序不规范:医院在诊疗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如未能及时进行胸部CT检查,未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等。
3. 医疗过错:医院在对李某的诊疗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医疗过错,如未能及时诊断出李某的肺炎,延误了治疗时机。
三、案件判决法院审理后认为,医院在对李某的诊疗过程中,存在上述医疗过错,导致李某的病情恶化,侵犯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医院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具体赔偿金额,法院根据李某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医疗过错程度、李某的损失等因素,判决医院赔偿李某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共计人民币20万元。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因医院误诊导致的损害赔偿案件。
以下是本案的几个关键点:1. 医疗过错是赔偿的前提:本案中,医院在对李某的诊疗过程中,存在诊断依据不足、诊疗程序不规范、医疗过错等问题,这是导致李某损害赔偿的直接原因。
卫生法律课堂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卫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本案例以某市某区卫生行政部门对一家非法行医诊所的查处过程为背景,旨在通过分析案例,探讨卫生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简介某市某区居民王某,因身体不适,在某小区附近的一家无证行医诊所接受治疗。
治疗过程中,王某病情加重,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患者家属认为,该诊所无证行医,导致其亲人死亡,要求卫生行政部门介入调查。
三、案例分析(一)违法事实1. 诊所无证行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方可开展诊疗活动。
该诊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属于非法行医。
2. 诊所存在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名称、地址、组织机构;(2)有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用房、设施、设备;(3)有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负责人、执业医师、护士;(4)有符合规定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等。
该诊所不符合上述条件,存在安全隐患。
(二)法律责任1. 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诊疗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六条规定,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案例分析1. 卫生行政部门及时介入:在本案中,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患者家属举报后,迅速展开调查,体现了卫生行政部门对非法行医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2. 法律法规的适用:卫生行政部门在查处过程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行医行为进行定性,为后续行政处罚提供了法律依据。
卫生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较大,员工众多,每日接待大量顾客。
然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该企业卫生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餐具清洗消毒不规范、食品储存条件不达标、员工个人卫生意识淡薄等。
这些问题导致顾客投诉不断,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和利益。
为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对该企业进行了调查和处理。
二、案例事实1. 餐具清洗消毒不规范:经调查,该企业餐具清洗消毒设施不完善,员工操作不规范,部分餐具未达到消毒标准,存在卫生隐患。
2. 食品储存条件不达标:调查发现,该企业食品储存间温度、湿度不符合规定,部分食品已过期,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3. 员工个人卫生意识淡薄:部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未按照规定佩戴帽子和口罩,手部卫生状况不佳,对顾客就餐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三、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该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卫生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保证公共场所卫生,防止疾病传播。
四、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五十二条,该企业餐具清洗消毒不规范、食品储存条件不达标、员工个人卫生意识淡薄等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2. 处罚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一百二十五条,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对该企业作出如下处罚:(1)责令立即改正餐具清洗消毒、食品储存等方面的违法行为;(2)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3)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
3. 教育意义:此案例警示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
五、启示与建议1.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
卫生法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8年6月,某市卫生局接到群众举报,称某市XX医院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违法行为。
经调查,某市卫生局发现XX医院在2018年1月至5月期间,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未按规定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导致传染病扩散;2. 未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存放、运输和处理;3. 未按规定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
某市卫生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XX医院进行了处罚。
二、案例分析1. 违法事实认定(1)未按规定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医疗机构对传染病患者,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XX医院在2018年1月至5月期间,对传染病患者未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导致传染病扩散,违反了法律规定。
(2)未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存放、运输和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分类收集、存放、运输和处理。
”XX医院在2018年1月至5月期间,对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未进行分类收集、存放、运输和处理,违反了法律规定。
(3)未按规定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XX医院在2018年1月至5月期间,未按规定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违反了法律规定。
2. 法律适用(1)某市卫生局对XX医院的处罚依据某市卫生局对XX医院的处罚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按规定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二)未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存放、运输和处理;(三)未按规定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报告。
法律案例卫生法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8年5月,某市某医院接收了一名因急性阑尾炎住院治疗的病人,经医生诊断后,决定为其实施阑尾切除术。
手术过程中,由于主刀医生操作失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肠道粘连,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额外的医疗费用。
患者家属认为医院及主刀医生存在医疗过错,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案例分析1. 医疗事故的认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在本案中,主刀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肠道粘连,给患者带来了人身损害,符合医疗事故的定义。
2. 医疗过错的认定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等人身权利予以保护,不得侵犯。
在本案中,主刀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操作失误,违反了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给患者造成了人身损害,属于医疗过错。
3. 医疗损害赔偿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医疗过错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患者因医疗事故受到了人身损害,有权要求医疗机构及主刀医生承担赔偿责任。
4. 卫生法学的适用(1)卫生行政法:本案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卫生行政法律法规,应当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2)卫生刑法:本案中,主刀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操作失误,若情节严重,可能构成医疗事故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卫生民事法:本案中,患者因医疗事故受到人身损害,有权依法向医疗机构及主刀医生主张民事赔偿。
三、案例分析结论1. 医疗机构及主刀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医疗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 患者有权依法向医疗机构及主刀医生主张民事赔偿。
3.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卫生法律案例及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医院(以下简称“某医院”)为一家综合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儿科等多个科室。
2020年,我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机构有义务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
2020年3月,某医院接诊了一名来自疫情高发地区的患者,该患者表现出发热、咳嗽等症状。
然而,某医院在接诊过程中,未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对患者进行隔离观察,也未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结果,该患者被确诊为COVID-19确诊病例,并导致其家庭成员和医院内部医护人员多人感染。
二、案例经过1. 接诊环节:患者到某医院就诊时,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
医院医生初步诊断为普通感冒,未进行进一步的传染病排查。
2. 隔离观察: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对传染病患者应当实行隔离治疗。
然而,某医院未对患者进行隔离观察,导致患者有机会在医院内部活动,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3. 疫情报告: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某医院在发现患者疑似COVID-19后,未及时报告,延误了疫情防控的最佳时机。
4. 疫情扩散:由于某医院未履行传染病防治义务,患者在其家庭成员和医院内部医护人员中传播了病毒,导致多人感染。
三、案例分析1. 法律依据:本案涉及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传染病防治法》。
根据该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对传染病患者应当实行隔离治疗;根据第三十八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当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 某医院的法律责任:某医院未履行传染病防治义务,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包括:- 行政责任: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未履行传染病防治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许可证。
卫生法法律关系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9年5月,某市医院(以下简称“医院”)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被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卫生行政部门”)立案调查。
经调查发现,医院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 未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导致病毒传播风险增加;2. 未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传染病疫情,延误了疫情控制的最佳时机;3. 未对传染病病人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医院进行了处罚。
具体如下:1. 责令医院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对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并加强消毒工作;2. 对医院进行罚款,罚款金额为人民币5万元;3. 对医院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其向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检查。
二、法律关系分析1. 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本案中,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
根据该法,卫生行政部门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进行查处。
医院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实施主体,有义务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 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
医院与患者之间形成了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医院有义务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如发生医疗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患者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患者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患者作为消费者,有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患者认为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损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要求卫生行政部门依法查处。
三、案例分析1. 医院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及其法律后果医院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如未对传染病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未及时报告疫情、未进行有效消毒等。
关于卫生法律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也得到了迅速扩张。
然而,一些医疗机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忽视了医疗废物的处理,导致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本案例以某市医疗机构违规使用医疗废物案为例,分析卫生法律在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中的作用。
二、案情介绍2018年6月,某市卫生监督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市一家民营医院在处理医疗废物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
经调查,该医院在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将部分医疗废物露天堆放,甚至将医疗废物倒入城市下水道,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经查,该医院在处理医疗废物过程中,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 未按照规定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医疗废物露天堆放;2. 将医疗废物倒入城市下水道,造成环境污染;3. 未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置。
三、法律法规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医疗机构在处理医疗废物过程中,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置;2. 医疗机构应当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并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暂存;3. 医疗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运输和处置;4. 医疗机构不得将医疗废物露天堆放或者倒入下水道等。
四、案例分析本案中,某市医疗机构违规使用医疗废物,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以下是本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的性质某市医疗机构违规使用医疗废物,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环境污染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该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违法行为的危害某市医疗机构违规使用医疗废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潜在威胁。
医疗废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若不妥善处理,将导致环境污染和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卫生法律法规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一家大型餐饮企业,近年来在卫生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厨房卫生状况堪忧、餐具消毒不彻底、食品原料来源不明等。
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后,对该餐饮企业进行了调查。
经调查发现,该企业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厨房卫生状况差,地面、墙壁、天花板等部位污渍严重,积存油垢,厨房设备生锈,未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 餐具消毒不彻底,消毒设施设备陈旧,消毒剂过期,餐具清洗不干净。
3. 食品原料来源不明,部分原料未经过检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4. 员工健康证过期,未进行定期体检。
二、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1)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餐饮企业未按照法律规定,对食品原料进行检验,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同时,厨房卫生状况差、餐具消毒不彻底等行为,也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2)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该餐饮企业员工健康证过期,未进行定期体检,可能存在传染病传播风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3)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该餐饮企业未按照法律规定,对厨房进行定期清洁消毒,未对餐具进行彻底消毒,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的相关规定。
2. 法律责任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八条规定,餐饮企业未按照法律规定,对食品原料进行检验,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四条规定,餐饮企业未按照法律规定,对员工进行定期体检,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餐饮企业未按照法律规定,对厨房进行定期清洁消毒,未对餐具进行彻底消毒,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
三、案例启示1. 餐饮企业应加强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餐饮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原料进行检验,确保食品质量。
同时,加强厨房卫生管理,定期对厨房、餐具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消费者用餐安全。
卫生法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废物问题日益突出。
医疗废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卫生法律法规。
本文将以某医院违规处置医疗废物案为例,分析卫生法法律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介绍某医院是一家综合医院,拥有床位300张,医护人员200余人。
2018年,该医院在处置医疗废物过程中,因违规操作被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查处。
经调查,该医院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 未按规定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导致医疗废物直接堆放在病房走廊和公共场所;2.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不规范,将感染性废物与一般废物混放;3. 医疗废物运输过程中,未使用专用包装物,且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4. 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未取得相应资质,擅自将医疗废物运送至无资质的处置场所。
三、法律法规分析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暂存、运输和处理。
”本案例中,某医院未按规定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且分类收集不规范,违反了该法规定。
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包装、标识,并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方式运输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所。
”本案例中,某医院未使用专用包装物,且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违反了该条例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禁止将危险废物混入非危险废物中收集、运输、处置。
”本案例中,某医院将感染性废物与一般废物混放,违反了该法规定。
四、案例分析1. 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在本案例中,卫生法律法规对医疗废物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查处违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通过分析法律法规,可以看出,某医院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存在多处违规行为,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卫生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医院(以下简称“医院”)于2018年12月1日接诊了一名疑似患有传染病的患者。
该患者入院后,医院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采取隔离措施,也未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结果,该患者所携带的传染病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导致医院内多名医护人员和患者感染。
二、案件经过2019年1月10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举报,立即对医院进行调查。
经调查确认,医院在接诊疑似传染病患者后,未履行传染病防控义务,存在重大过失。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未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导致病毒扩散;2. 未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延误了病情控制的最佳时机;3. 医院内部防控措施不力,未能有效防止病毒在医院内传播。
针对上述情况,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对医院进行了行政处罚,包括罚款、暂停营业等措施。
同时,医院对感染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赔偿。
三、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包括:1. 传染病防治法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传染病防治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个人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本案中,医院未履行传染病防控义务,违反了该法的相关规定。
2. 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医疗机构未履行传染病防控义务,导致传染病传播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案中,医院未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也未及时报告疫情,导致病毒在医院内传播,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 行政处罚的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医疗机构进行行政处罚。
本案中,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进行了罚款、暂停营业等行政处罚,符合法律规定。
四、案件启示本案给我们的启示如下:1. 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履行传染病防控义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2.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卫生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8年3月,患者李某因急性阑尾炎入住某市人民医院。
入院后,医院对李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
经医院外科医生会诊,决定为李某进行阑尾切除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但在术后第3天,李某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
经医院检查,发现李某术后感染,需进行抗感染治疗。
然而,由于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导致李某病情加重,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
二、案件分析1. 医疗事故认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在本案中,某市人民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违反了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导致患者李某病情加重,最终死亡。
因此,本案构成医疗事故。
2. 违规操作分析(1)术后观察不到位。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住院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病情变化。
在本案中,医院在李某术后第3天才发现其病情加重,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导致病情恶化。
(2)抗生素使用不规范。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原菌种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因素,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在本案中,医院未对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测,盲目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增加。
(3)医护人员培训不足。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在本案中,医院未对医护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导致医护人员对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掌握不足。
3. 法律责任分析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四条,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医疗事故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案中,某市人民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因违规操作导致患者李某死亡,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医疗事故赔偿。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医疗事故给患者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卫生法律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卫生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然而,卫生领域的违法行为也日益凸显,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卫生法律法规。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卫生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案例介绍(一)案例名称某市甲医院疑似传染病事件(二)案例简介2019年,某市甲医院发生一起疑似传染病事件。
该院一名患者因感冒就诊,医生在未对患者进行传染病排查的情况下,给予其普通感冒治疗。
结果,该患者病情恶化,被诊断为疑似传染病。
此后,该院又陆续出现多例疑似传染病病例。
经调查,该院存在以下问题:1. 传染病防治制度不健全,未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2. 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不足,未能及时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3. 院感防控措施不到位,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三)案例处理1. 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该院进行立案调查,责令其立即整改;2. 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给予行政处分;3. 院方对感染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赔偿;4. 对该院进行整改,完善传染病防治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院感防控水平。
三、案例分析(一)传染病防治制度不健全本案中,甲医院存在传染病防治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制度,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然而,甲医院在此次事件中,未能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导致疑似传染病病例未能得到及时报告和处理。
(二)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不足本案中,甲医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知识掌握不足,未能及时发现疑似传染病病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其诊疗水平。
然而,甲医院在此次事件中,未能对医务人员进行充分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导致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出现失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法学典型案例分析
【简要案情】
原告张某,男,35岁,因上排四颗牙齿间隙较大一直有修复之心,2007年4月28日被某医院(被告)广告所吸引,来院咨询。
被告接诊医生对患者极力鼓吹所谓的手术效果,并怂恿患者上下排一起做,在其一再劝说下,患者同意当天就接受手术,但手术范围仅为上排四颗。
令人气愤的是被告医生术中未经患者同意,擅自扩大手术范围,将患者上下两排一共15颗牙齿全都做了打磨,并且全部打磨过度,造成患者当时5颗牙齿漏髓,其中3颗术中做了根管(有一颗根管手术还超填)。
麻醉过后,患者痛苦不堪,之后几个月,15颗牙齿相继出现牙髓反应和漏髓,期间患者饱受折磨,数次在省、市口腔医院就诊,目前15颗牙齿全都做了根管,成为死髓牙,今后不得不依靠牙冠维持正常牙齿功能。
2007年9月,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赔偿医疗费、继续治疗费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诉辩意见】
患方认为:医方严重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且手术操作严重不当,应当构成医疗事故,并应承担全部责任。
医方认为:我院对患者诊疗行为符合常规,不存在医疗过错,不构成医疗事故。
【鉴定结论】
受法院委托,医学会于2008年2月25日出具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结论为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
鉴定书分析意见为:
根据临床资料及现场调查分析,患者口腔病情较复杂,医方所提供的模型反映除前牙有间隙外还存在深覆牙合,咬合紧。
医方存在以下医疗过失行为:1、病历书写不规范;2、考虑欠周详,设计方案不当,匆忙进行治疗导致牙髓炎、牙齿疼痛;3、根据病历记载情况,关闭间隙只需磨12颗牙,多磨了3颗牙;4、违反操作常规,该病例应当先进行根管治疗。
对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烤瓷牙冠修复以重建咬合功能,恢复外形。
双方未申请重新鉴定。
【医事法律分析】
分析:本案焦点在于医院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扩大手术范围,且手术操作严重不当,是否存在医疗过错,是否构成医疗事故。
一、被告严重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
二、被告手术操作严重不当
知情权包括:
1、了解权
2、被告知权
3、拒绝权与同意权
本案中患者张某在接受被告医生治疗时,应当属于知情同意权的保护范畴。
被告医生给张某治疗时,是否侵犯了其知情同意权,取决于医生的行为是否具备侵权构成要件,即侵犯张某知情同意权的违法行为,加害人的过错,损害结果及侵犯知情同意权违法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A是否存在侵犯知情同意权的行为患者张某在接受治疗时有对自己的疾病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可能的预后有知情的权利,因此未经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可侵犯。
B加害人的过错本案中被告医生手术中未经患者同意,擅自扩大手术范围,将牙齿打磨过度,且多磨了11颗牙齿,存在侵犯患者张某知情同意权
C损害结果本案中被告医生没有事先告知张某,未经张某同意情况下,擅自扩大手术范围,多磨了11颗牙齿,造成张某另外11颗牙齿也相继出现牙髓反应和漏髓问题。
D侵犯知情同意权的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被告医生由于没有告知张某情况下,擅自扩大手术范围,在患者只同意磨4颗,却多磨了11颗,打磨的牙齿都相继出现问题,造成张某牙齿重度损伤。
被告手术严重操作不当是否存在医疗过错,构成医疗过失
医疗损害构成要件
一、存在医患关系
患者对其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的医患关系负有举证责任。
患者应提供挂号单、交费凭证、病历、出院证等单据证明与医院之间存在医患关系。
二、医方存在过错医疗行为,包括:
1、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实施诊疗活动;
2、违反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实施医疗行为;
3、未尽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注意义务;
4、未尽法定告知义务及知情同意义务;
5、未尽法定的病历管理义务;
6、未尽使用合格医疗产品实施医疗活动的义务;
7、未尽合理检查义务;
8、未尽保护病人隐私义务。
三、医方的上述过错造成患者以下损害后果
1、死亡。
2、身体损害。
身体损害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组成人的身体的躯干、肢、组织及器官受到损害使其正常功能不能得到发挥的。
二是虽然表面上并未使患者的肢体、器官受到损坏,但却致其功能出现障碍。
如大脑受药物刺激造成的精神障碍。
3、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是指医疗损害所导致的受害人心理和感情遭受创伤和痛苦。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依法对患者所遭受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
A是否存在医疗过错医疗鉴定被告医生存在违反操作常规,该病例应当先进行根管治疗。
所以符合未尽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注意义务;且被告在张某没有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扩大手术范围,符合未尽法定告知义务及知情同意义务
B加害人过错未经张某同意情况下,擅自扩大手术范围,多磨了11颗牙齿,,匆忙进行存在违反操作常规,该病例应当先进行根管治疗,且15颗牙齿打磨过度,治疗导致牙髓炎、牙齿疼痛
C损害结果15颗牙齿相继出现牙髓反应和漏髓,期间患者饱受折磨,数次在省、市口腔医院就诊,目前15颗牙齿全都做了根管,成为死髓牙,今后不得不依靠牙冠维持正常牙齿功能。
D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未经张某同意情况下,擅自扩大手术范围,多磨了11颗牙齿,,匆忙进行存在违反操作常规,该病例应当先进行根管治疗,且15颗牙齿打磨过度,治疗导致牙髓炎、牙齿疼痛,存在手术操作不规范,最终导致患者15颗牙齿成了死髓牙
《民法通则》第131条"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
",本案原告对自己的损害后果没有任何过错,其来院只是咨询,经被告鼓动怂恿,同意做4颗牙齿的美容,被告违反操作规范,盲目手术,且未经原告同意擅自扩大手术范围,导致原告15颗牙全部死去,不得不靠牙冠维持功能,这一后果完全是被告过错所致,被告对此当然应承担全部责任。
所以在医疗服务中每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都应该正确运用医方权利,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更不能侵犯患方的权利。
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不能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要将医疗方案措施,医疗风险如实告诉患者,同时正确进行手术操作,避免给患者带来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