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六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合集下载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b35173110661ed9ad51f326.png)
凯恩斯陷阱:LM水平表示斜率为0,即货币需求 对利率弹性(h)趋近∞,人们愿意持有任意数量的 货币在手中而不做投资和消费。
物价水平怎样变化,L2=-hr,利率都几乎不变, 所以产出水平不变,AD曲线很陡峭,几乎垂直。
宏观经济学原理
16
二、总供给曲线
1. 三个基本概念
总供给:经济社会中所有企业愿意生产的商 品、劳务价值总和。
宏观经济学原理
17
二、总供给曲线
2. 总量生产函数
A:技术水平,N:就业水平,K:资本存量 ① 短期生产函数 Y
短期中,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变化微乎其微,近 似常数。 Y0 Y Af ( N , 短期总量生产函数: Y=f(N) K ) f ( N ) 假定性质 :总产量是就业量的增 1 函数 假定性质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以Y=f(N)的 图形凸向左上方。
总需求函数: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 入Y与一般价格水平P之间的依存关系。
表示在某一价格水平上,社会有多大的总需求量, 需要多高的总产量。 Y=f(P),两者反向变动。 宏观经济学原理
2
一、总需求曲线
1. 三个基本概念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函数的几何表达。
其意义与微观中的需求曲线基本相同。 产出水平与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 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4
二、总供给曲线
4. 总供给曲线
1. 2. 3. 4. 5. 6. 7. 8. 9. 不足500元,税率5% 500~2千,税率10% 2千~5千,税率15% 5千~2万,税率20% 2万~4万,税率25% 4万~6万,税率30% 6万~8万,税率35% 8万~10万,税率40% 超过10万,45%
6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bfdd77b3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4.png)
提高生产效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降低成本、增加附加值、提升 产业竞争力。
0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
政策制定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总需求总供 给模型分析经济运行状况,制定
相应的经济政策。
在经济过热时,政策制定者可以 通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等 措施抑制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
在经济衰退时,政策制定者可以 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 措施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预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未来经济走势。
根据模型分析,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表示生产能力 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增强;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表 示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通过比较不同时点的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可以预测未来一 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物价水平等指标。
宏观调控
政府需求受到政府财政状况、政策目标、社会福 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总需求模型中,政府需求也是总需求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出口需求
01 出口需求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国外市场销 售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02 出口需求受到国际市场需求、汇率水平、贸易政 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03
当前,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仍然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
一,许多学者对该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02 总需求模型
消费需求
01
消费需求是指居民和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各种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需求总和。
02
消费需求受到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物价水平、利率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在总需求模型中,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
解决方案
政策制定者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连 贯性。
0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应用
政策制定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总需求总供 给模型分析经济运行状况,制定
相应的经济政策。
在经济过热时,政策制定者可以 通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等 措施抑制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
在经济衰退时,政策制定者可以 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 措施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预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未来经济走势。
根据模型分析,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表示生产能力 提高,经济增长潜力增强;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表 示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通过比较不同时点的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可以预测未来一 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率、物价水平等指标。
宏观调控
政府需求受到政府财政状况、政策目标、社会福 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总需求模型中,政府需求也是总需求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出口需求
01 出口需求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向国外市场销 售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02 出口需求受到国际市场需求、汇率水平、贸易政 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03
当前,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仍然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
一,许多学者对该模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02 总需求模型
消费需求
01
消费需求是指居民和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各种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需求总和。
02
消费需求受到居民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物价水平、利率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
在总需求模型中,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
解决方案
政策制定者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连 贯性。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dd827a1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6.png)
(3)资源充分利用阶段。即C以上部分,这时总供给曲 线是一条垂线,这表示无论价格水平(P)如何上升,总供 给(Y)都不会增加。
这是因为从长期来讲,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 当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时,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宏观 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是指包括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在内的 所有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而不仅仅只是劳动人 口的充分就业),此时,无论如何提高价格,总供给也不会 增加。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资源总是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因 此,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左图中,总需求增加,使 得总需求曲线从AD0移动到AD1 ,得到新的均衡点E1,对应的均 衡国民收入为Y1,均衡价格水平 为P0;总需求减少,使得总需求 曲线从AD0移动到AD2,得到新 的均衡点E2,对应的国民收入为 Y2,均衡价格水平为P0。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
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 线,即短期总供给曲线。在这种情况下,总需求的变动引起 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总需求增加 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会使国民收 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如下图所示。
(2)资源接近充分利用阶段。即BC段,这时总供给曲线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它表示总供给(Y)的变动会引起 价格水平(P)的同方向变动。
这是因为在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引起 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总价格水 平上升。这种情况在短期生产中比较常见,所以这种向右上方 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又被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二)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如生产技术的提 高)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的变动,表现在图形上,就是总 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有两种情况,一是总 供给增加,引起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 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2;二是总供给减少,引起总供给曲 线向左上方移动,如下图中总供给曲线从AS0移动到AS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daf0ff9665ce0508763213af.png)
总需求曲线
y
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 3.总需求函数的机制 水平反向变动的现象。 价格水平()利率()总需求量()。
货币 需求
利率 水平
投资 水平 人们 相对贫穷 可支配 收入
总支出水平 收入水平 人们 消费水平 人们 消费水平
价 格 水 平
货币和具有 固定价值的 资产实际价值 名义 收入
提供的,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总供给=总收入=GDP。 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
2.宏观生产函数:整个国民经济中,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
间的关系。 既定技术水平,使用总量意义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 y=f(N,K) N为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业量。 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沿AD曲线变动。只有价格变动导致总产出沿着AD移动。 AD曲线水平移动。价格水平不变,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
变化,可看作AD曲线的水平移动。 主要原因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有其他原因吗?
AD曲线旋转移动。涉及AD曲线斜率,表示总产出对价格
水平变动的敏感程度。 斜率(绝对值)越大,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越迟 钝。反之,则越敏感。 影响AD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d、k、h、b等参数。
r IS
LM
E
BP
O
y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静态地说,宏观经济学 (1)从总供给(AS)和总需求(AD)两方面说明 实际国民收入Y如何决定。 (2)将实际国民收入Y与潜在国民收入Y*进行比较 。 (3)若实际国民收入与潜在国民收入不一致,则找 出原因,并说明应如何利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控。
Q:思考IS-LM模型与CH16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的区别?
总供给与总需求
![总供给与总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1e3ebfd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9.png)
N
N1
N2
Nd=Nd(W/P)
O
(W/P)o
(W/P)1
W/P
2、劳动的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函数:Nd=Nd(W/P) 式中:Ns表示劳动的需求量;W/P表示实际工资。Ns和W/P呈正方向变动。如上图 所示
W/P
(W/P)1
Ns=Ns(W/P)
N
N1
N0
O
(W/P)0
W/P
(W/P)2
Ns=Ns(W/P)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含义(1)
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研究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之间的均衡关系。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是指令社会资本家预期因雇佣一定数目的工人所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得到的卖价。总需求价格是指社会购买这些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不仅不能按预期的卖价出售商品,而且会有大量商品卖不掉。这时,资本家将减少产量,解雇工人。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因有利可图,将会增雇工人。只有在当总需求价格等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既不增雇工人,也不解雇工人,社会的总产量、总就业水平就在这个时候确定下来。
从上图可知:价格水平与总需求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三、价格水平变化与总支出的关系
三、价格水平变化与总支出的关系 1、利率效应(又称为凯恩斯效应)物价上升使货币交易需求上升,导致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民信贷消费需求。又称凯恩斯效应。 可见,价格水平与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2、实际余额效应(凯恩斯称为财富效应) 价格上升时,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用货币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减少,人们将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减少,这种效应叫实际余额效应。因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Pigou: 1877-1959)强调了这一效应,因而,实际余额效应又称为庇古效应。
N1
N2
Nd=Nd(W/P)
O
(W/P)o
(W/P)1
W/P
2、劳动的供给函数和供给曲线
劳动的供给函数:Nd=Nd(W/P) 式中:Ns表示劳动的需求量;W/P表示实际工资。Ns和W/P呈正方向变动。如上图 所示
W/P
(W/P)1
Ns=Ns(W/P)
N
N1
N0
O
(W/P)0
W/P
(W/P)2
Ns=Ns(W/P)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含义(1)
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研究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之间的均衡关系。有效需求是指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相等时的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是指令社会资本家预期因雇佣一定数目的工人所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得到的卖价。总需求价格是指社会购买这些商品时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当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不仅不能按预期的卖价出售商品,而且会有大量商品卖不掉。这时,资本家将减少产量,解雇工人。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因有利可图,将会增雇工人。只有在当总需求价格等于总供给价格时,资本家既不增雇工人,也不解雇工人,社会的总产量、总就业水平就在这个时候确定下来。
从上图可知:价格水平与总需求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三、价格水平变化与总支出的关系
三、价格水平变化与总支出的关系 1、利率效应(又称为凯恩斯效应)物价上升使货币交易需求上升,导致利率上升,抑制投资需求和居民信贷消费需求。又称凯恩斯效应。 可见,价格水平与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2、实际余额效应(凯恩斯称为财富效应) 价格上升时,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用货币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减少,人们将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减少,这种效应叫实际余额效应。因为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Pigou: 1877-1959)强调了这一效应,因而,实际余额效应又称为庇古效应。
宏观经济学__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__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6a4673fb90d6c85ec3ac6c6.png)
yf
常规总供给曲线(非线性的)
y
第七节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一、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当总供给AS与总需求AD相等时,经济达到充分就业, 此时国民收入为yf 对应的物价水平为P0 但一国经济体是复杂的, 经济达到均衡是相对的。
P
AS
短期中,现实经济会出现波动, 1.总需求的变动 2.总供给的变动 会偏离充分就业或出现通货膨胀。
所以今天 才像黄金般值得珍惜
P0
AD0 AD1
y1
yf
Y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1.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之间。
P
AA:古典总供给曲线 B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A B E C
C B
CC: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总供给曲线CC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AD=C+I+G+NX
P0 E1
E0 AD0
此外, 消费C减少、 政府购买G减少、 净出口NX减少, 都会使AD曲线左移。
P1
AD1
y1
yf
y
总需求的移动(不利移动)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二)
设经济最初取于均衡状态, 若投资I增加, AD右移。
B.经济过热
AS P
P1
E1 E0
• • •
物价水平上涨。 表明:经济过热,物价水平上升。 严重时出现通货膨胀。
P0
AD1
AD0
yf 总需求的移动
y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短期总供给曲线AS产生不利移动:
自然灾害和战争等;发生自然灾害和战争,AS向左移。 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如进口石油价格上升,AS向左移。
宏观经济学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ff221ad5acfa1c7ab00cc8a.png)
Y
Yf
Y = f(N、K)
Y0
0
N0
Nf
N:就业量
Yf:潜在产量:Yf=Y(Nf、K);Nf:潜在就业量。
潜在产量:也叫充分就业的产量。是指在潜在就 业量和现有资本存量下所能达到的产量。
潜在产量用生产函数表示: Y*=Y(N*,K)
其中:Y*为潜在产量,N*为潜在就业量。 潜在就业量和潜在产量不受价格水平或其它 宏观变量影响,它表明一个社会达到潜在就业量 或潜在产量时,生产资源全部得到利用。
劳动市场包括劳动的需求与供给。西方理论 认为,劳动需求量是由实际工资决定。
劳动需求函数:Nd=Nd(W/P)。 其中:N为劳动需求,W/P为实际工资。 劳动的供给量也是由实际工资决定。 劳动供给函数:Ns=Ns(W/P)。
当劳动市场上劳动供给等于劳动
需求时,就实现了均衡。
如图,E点表明劳动市场实现均衡。
总供给曲线:是总供给函数的几何表示,表明 当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 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
要了解总供给函数和总供给曲线, 还必须 首先认识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概念。
西方经济理论认为,一定技术条件下资源对 总产量的约束,主要通过价格水平来影响的, 而价格水平对总产量影响又主要是通过劳动的价 格即工资水平来影响的。
业产出量的垂直线。
长期总供给曲线推导
P P1 a图 P0 P2
0 N
P B
A C
W1 W0 W2
W0/P1 W0/P0 W0/P2
Ns
W/P 0 N
b图 N0
0
E Nf
Nd
W0/P1 W0/P0 W0/P2
W/P 0
AS
B
A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1236279a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03.png)
均衡工资率
均衡就业量
NS
ND N0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5徐生钰
6.2.4 AS曲线
AS曲线的推导
劳动市场:N
d(
W P
)
N
s(
W P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产函数: Y f (N, K )
消去 N可得到总供给曲线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6徐生钰
6.2.5 不同性质的AS曲线
1. 总供给曲线:短期总 P 供给曲线(Keynes总 供给曲线)具有正斜 率,即它是一条向 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SAS Y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9徐生钰
为什么LAS是垂直的?
在短期——当物价上升名义货币工资 上升或不变时工人会认为实际工资上 升或不变就业增加或至少不变产出 增加或至少不变这种被称为“货币幻 觉”。
在长期——名义工资会对劳动供求关系
作出应有的调整,工人们会消除“货币
幻觉”,劳动供给可被假定为实际工资
国民经济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说明国民收入的增加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AS曲线右移可以使价格稍有提高,而国民收入
增加很明显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7徐生钰
短期分析(经济萧条的解释)
P
AD1
AS
AD2 AD3
P1
P2 P3
Y
O
Y3
Y2 Y1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8徐生钰
短期分析(通货膨胀的解释)
在长期,财政和货币
AS
AD’
AD
Y*
Y
政策只影响价格而不
影响产出。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5徐生钰
古典模型的经济意义(偏向于长期)
宏观经济学 7第六章
![宏观经济学 7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3d76bada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9.png)
• 2、财政政策(IS移动)导致AD移动 –(1)过程:G↑、T↓→IS右移→Y↑、若P不变→AD右 移。反之亦反是。 –(2)结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反之亦反是。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政府政策
1.财政政策
P
2.货币政策
P0
AD0
AD1 Y
0
Y0
Y1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一、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
引入了价格因素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与第十五章 重要的不同就在于坐标,IS—LM模型是坐落在r-Y坐标中,
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 推翻物价水平不变的假定,考察物价水平和实际国民收
入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主体按一定价格愿 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AD=C+I+G+(X-M),其中国内需求=C+I+G,简称内需
动市场同时均衡的
模型
P
–AD曲线已经表明产 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均衡。
–AS曲线则表明劳动
P0
市场的均衡。
• 二、均衡的变动
– ——AD、AS受各种 因素影响而移动
O Y0
AS
AD Y
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P AS
P0
P1 AD2
AD1
Y1 YF
Y
凯恩斯情形
古典情形
• 货币中性:货币存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的变 化,实际变量(产量、就业)不发生任何变化。
y=f( p )
AD曲线的几何推导r M k Y
hP h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政府政策
1.财政政策
P
2.货币政策
P0
AD0
AD1 Y
0
Y0
Y1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一、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
引入了价格因素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与第十五章 重要的不同就在于坐标,IS—LM模型是坐落在r-Y坐标中,
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 推翻物价水平不变的假定,考察物价水平和实际国民收
入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主体按一定价格愿 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AD=C+I+G+(X-M),其中国内需求=C+I+G,简称内需
动市场同时均衡的
模型
P
–AD曲线已经表明产 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均衡。
–AS曲线则表明劳动
P0
市场的均衡。
• 二、均衡的变动
– ——AD、AS受各种 因素影响而移动
O Y0
AS
AD Y
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P AS
P0
P1 AD2
AD1
Y1 YF
Y
凯恩斯情形
古典情形
• 货币中性:货币存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的变 化,实际变量(产量、就业)不发生任何变化。
y=f( p )
AD曲线的几何推导r M k Y
hP h
宏观经济学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精品PPT课件共40页)
![宏观经济学之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精品PPT课件共40页)](https://img.taocdn.com/s3/m/4d9a47660b4e767f5bcfce4d.png)
Y
Y
v
1 va
P
P e
即: Y Y P Pe
25
第四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一、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Y Y P Pe
P Pe
1
Y Y
方程告诉我们,当预期价格确定后,价格高
于(或低于)预期价格时,企业的供给量就
石油价格变动 9.4% 25.4% 47.8% 44.4% -8.7%
通货膨胀率 7.7% 11.3% 13.5% 10.3% 6.1%
失业率 6.1% 5.8% 7% 7.5% 9.5%
36
20世纪80年代中期,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政治 动乱削弱了欧佩克限制石油供给的能力。石 油价格下降,扭转了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滞 涨。
P
AS1 P3=Pe3 P2 AD2
AD1 经济的波动
工资、原料上 涨,期望价格 AS2 高于实际价格, 减少产量
AS1
AD2 AD1
Y1=
Y2
Y
Y3=
Y2
Y
30
第六节 总供给曲线与非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的现代表达 式认为通货膨胀率与三种力量有关:期 望的通货膨胀率,周期性失业率,供给 冲击。期望的通胀率越高,通胀率越高 ,周期性失业率越高,通胀率越低。冲 击越大,通胀率越大。菲利普斯方程表 示为
P
P
SRAS Y
SRAS
AD1 AD2
Y
14
从短期到长期
P
LRAS
P
SRAS AD
Y
LRAS SRAS AD1
AD2 Y
宏观经济学 第六章 AD-AS模型
![宏观经济学 第六章 AD-AS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4a3a8473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d.png)
n 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 n 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线。
P
AS
l 如果实际工资能随时调整,劳动
市场永远处于均衡。
无论价格怎样变,始终处于充分 就业,产量位于潜在产量水平。
yf
y
古典总供给曲线
3.潜在(充分)就业量
n 潜在(充分)就业量:现有激励机制,所有愿意工作的人 都参加生产的就业量。
n 潜在产量,即充分就业时 的产量:现有资本和技术水 平下,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 的产量。
p N 为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业量。 p 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资本存量都很大。新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于资本存量的 影响很有限。
可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
ly=f(N,K)
y
表明: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 y0 存量下,产出取决于就业量。
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 增加;随就业量增加,总产 出按照递减的比率增加。
p 价格上涨到P1,实际工资下降到
W/P1。
劳动需求>供给。提高工资到原 实际工资W/P0,就业为N0。物价 上涨,不影响劳动供求均衡N0。
价格下降到P2,实际工资上涨到 W/P2。
u 劳动供给>需求,失业。实际工 资太高,只能雇佣N2。
u 货币工资不可能降低,导致就业 不均衡。
W/P
W/P2 W/P0 W/P1
NS
ND
N2 N0 N1
N
劳动供给和需求曲线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n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的“反L”曲线。
n 刚性假设:货币工资和物 价不能调整。
P
AS
萧条时,劳动力和资本大 P1 量闲置。收入增长,货币工
P
AS
l 如果实际工资能随时调整,劳动
市场永远处于均衡。
无论价格怎样变,始终处于充分 就业,产量位于潜在产量水平。
yf
y
古典总供给曲线
3.潜在(充分)就业量
n 潜在(充分)就业量:现有激励机制,所有愿意工作的人 都参加生产的就业量。
n 潜在产量,即充分就业时 的产量:现有资本和技术水 平下,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 的产量。
p N 为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业量。 p 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资本存量都很大。新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于资本存量的 影响很有限。
可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
ly=f(N,K)
y
表明: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 y0 存量下,产出取决于就业量。
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 增加;随就业量增加,总产 出按照递减的比率增加。
p 价格上涨到P1,实际工资下降到
W/P1。
劳动需求>供给。提高工资到原 实际工资W/P0,就业为N0。物价 上涨,不影响劳动供求均衡N0。
价格下降到P2,实际工资上涨到 W/P2。
u 劳动供给>需求,失业。实际工 资太高,只能雇佣N2。
u 货币工资不可能降低,导致就业 不均衡。
W/P
W/P2 W/P0 W/P1
NS
ND
N2 N0 N1
N
劳动供给和需求曲线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n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的“反L”曲线。
n 刚性假设:货币工资和物 价不能调整。
P
AS
萧条时,劳动力和资本大 P1 量闲置。收入增长,货币工
广东金融学院宏观经济学课件(王平)第六讲AD-AS模型(
![广东金融学院宏观经济学课件(王平)第六讲AD-AS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f8694fd5b52acfc788ebc981.png)
P
AD
y 总需求曲线
17
3.AD曲线的经济含义
描述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即IS=LM时,一国总产出水平 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
其它条件相同时,一般物价水平下降导致总需求上 升,反之亦然
表明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反映价格水平影响实际货币供给,实际货币供给 影响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影响投资水平,投资水 平影响产出水平水平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 机制。
E1
LM(P1)
E2 LM(P2)
IS
y1
y2
y
D1
D2
y1 y2
y
21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利用IS—LM模型)
r
LM(P2,Y2)
LM(P0,Y0)
•链条:
r2 r0
E2 E0
LM(P1,Y1)
P变动 →M/P
r1
E1
IS
O P
Y2 Y0 Y1
Y
P2
P0
变动 →LM 移动 →Y变 动
P1
AD
O
Y
22
32
一、AS( Aggregate Supply)的定义
推翻AS不变的假定,考察AS如何随价格水平 的变动而变动
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生产者和
政府向国内和国外提供的,供最终消费用的产品
和劳务的总和。也就是总收入和GDP。或者是一
个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最大能力(包括现
实的与潜在的能力),取决于该国的要素数量与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rthur Pigou: 1877-1959)强调了这 一效应,因而又称为庇古效应(财富效应)
价格水平()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 ( ),消费 水平和总需求量()。
宏观经济学 第6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 第6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fd86bddfa58da0116c1749ab.png)
Macroeconomics
Yu Hui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HEBUT
22
三、 总供给模型
长期地看, 长期地看,总供给与潜在产出水平密切 短期地看,在生产能力一定时, 相关 ;短期地看,在生产能力一定时,总 供给也要受总需求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供给也要受总需求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0
0 1 Yu Hui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HEBUT
N
N
N
20
4、劳动市场均衡 、
W/P
W 2 (P) W 0 (P)
NS = NS E
()
W P
Nd = Nd 0
Macroeconomics
()
W P
21
N1
N0
N2
N
Yu Hui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HEBUT
0 P
Y0
Y1
Y
E0 P0
E1
AD0 0
Macroeconomics Yu Hui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HEBUT
AD1 Y
13
Y0
Y1
r
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总 需求曲线的影响: 除价格因素外, 除价格因素外,扩张 性货 币政策导致AD线向 币政策导致 线向 右移动, 右移动, 相反紧缩性货币政策 导致 AD线向左移动。 线向左移动。 线向左移动
古典派认为总供给决定总需求 工资和价格是完全弹性的, 工资和价格是完全弹性的,市场能 够很快出清 当出现非均衡时, 当出现非均衡时,市场经济能够迅 速自动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下的均衡 状态 总供给总处于潜在产出水平,AS因 总供给总处于潜在产出水平,AS因 而是一条垂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