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大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大全与压力压强实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大全与压力压强实验实验1:物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获取物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自由落体加速度;2.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加速下落时的运动规律。
实验器材1.自由落体装置;2.计时器;3.楼梯。
实验步骤1.将自由落体装置放在楼梯上,将物体放在自由落体释放器上;2.同时按下计时器和自由落体释放器,记录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3.重复实验3~5次,取平均值作为物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自由落体加速度。
实验结果1.物体在相同条件下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为9.8m/s²;2.观察到物体在加速下落时,速度呈匀加速变化,位移呈二次函数变化。
实验2: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测量实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和物理意义;2.通过实验掌握测量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方法与技巧。
实验器材1.弹簧振子组件;2.电子计时器。
实验步骤1.让弹簧振子自由振动,将振动的时间记录在电子计时器上;2.重复实验3~5次,取平均值得到振动周期;3.让弹簧振子在振幅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振子长度或质量,测量振动周期,由此得出周期与振子长度质量的关系;4.测量振子在不同振动状态下的频率。
1.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子长度、质量成反比例关系;2.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关系式:$T =\\frac{1}{f}$,$f = \\frac{1}{T}$。
实验3: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F不变时,物体所受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成反比例关系。
实验器材1.物块;2.弹簧测压仪;3.电子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压仪施加相同的力F,记录物体所受加速度a;2.改变物体的质量m,重复步骤1。
实验结果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F不变时,物体所受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成反比例关系。
实验4:压力与面积的关系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压力与面积的关系;2.通过实验探究压力和面积的关系。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实验方法归纳汇总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本实验方法归纳汇总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学科,实验是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和验证一些物理现象,提高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就是我们课本上最新出现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实验方法的归纳汇总。
实验一: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实验目的:通过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
实验过程:1. 连接电路:将电流表接入电路中,注意连接的正确性。
2.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打开电源开关,读数电流值。
实验二:探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改变电阻值,探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并了解欧姆定律。
实验过程:1. 连接电路:使用电流表、电铃和不同大小的电阻,按照实验图示连接电路。
2.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打开电源开关,读数电流值,并记录下来。
3. 改变电阻:依次更改电阻的大小,记录下每次的电流值。
4.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流-电阻图像,探究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实验三:探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改变电压大小,探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并深入理解欧姆定律。
实验过程:1. 连接电路:使用电流表、电铃和恒定电阻,按照实验图示连接电路。
2.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打开电源开关,读数电流值,并记录下来。
3. 改变电压:依次改变电压大小,记录下每次的电流值。
4. 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电流-电压图像,探究电压对电流的影响。
实验四:测量电阻的大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电阻的大小,学习并掌握测量电阻的方法。
实验过程:1. 连接电路:使用电源、电流表和待测电阻,按照实验图示连接电路。
2. 测量电压和电流:打开电源开关,读数电流和电压值,并记录下来。
3. 计算电阻大小:根据欧姆定律,通过计算得到电阻的大小。
实验五:测量导线的电阻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导线的电阻,探究导线材料和长度对电阻的影响,并了解导线电阻的基本知识。
实验过程:1. 连接电路:使用导线、电流表和电阻,按照实验图示连接电路。
八年级上册物理小实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小实验第一篇:《那一次,我用瓶子吹出了泡泡》记得那天,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正坐在教室里,看着窗外发呆。
老师突然说:“今天咱们来个小实验,用瓶子吹泡泡。
”一听这话,班里瞬间炸开了锅,同学们都兴奋得不得了,毕竟谁不喜欢玩呢?准备材料很简单,一瓶水,一点洗洁精,一根吸管,还有一个空瓶子。
老师让我们先在瓶子里倒些水,再加点洗洁精,搅拌均匀后,奇迹就发生了。
我拿起吸管轻轻吹了一下,哇塞,瓶口竟然冒出了五彩斑斓的泡泡,它们轻盈地飘向空中,有的还飞到了我的脸上,凉凉的,软软的,特别好玩儿。
实验虽然简单,但背后藏着不少门道。
比如,为什么水里加了洗洁精就能吹出泡泡呢?原来啊,洗洁精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这样空气进去后就能形成一个个小气泡,而这些气泡在水膜的包裹下,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泡泡了。
听起来是不是挺神奇的?更有趣的是,我们还发现,如果往水里加点糖或者蜂蜜,泡泡会变得更稳定,不容易破。
这是因为糖和蜂蜜增加了液体的粘度,让泡泡壁变得更结实。
这下子,不仅实验变得更好玩了,也让我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科学,原来离我们这么近,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啊!第二篇:《自制简易电路,点亮小灯泡》说起那次物理课上的小实验,真是让人记忆犹新。
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几个小灯泡、电池、导线还有开关,神秘兮兮地说:“今天我们要自己动手做一个电路,看谁能最先让小灯泡亮起来。
”这句话就像是一枚炸弹,在班里炸开了花,大家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开始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电流是怎么回事,说电流就像是水在水管里流动一样,只不过它是在电线里跑。
要想让小灯泡亮起来,就得给它提供足够的“水压”,也就是电压。
明白了原理,接下来就是动手操作了。
我按照老师的指导,把电池的正负极分别接上导线,一头连着小灯泡,另一头则接到开关上。
当所有连接完成后,轻轻一按开关,“啪”的一声,小灯泡瞬间亮了起来,那一刻,心里那个激动啊,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这个实验看似简单,但其实里面蕴含了不少物理知识。
八年级上册物理初中物理实验目录表
√
4.使用温度计时还可能发生什么错误
烧杯 实验室用温度计
√
5.体温计
体温计
√
2.熔化
和凝固
1.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铁架台 酒精灯 温度计 试管 烧杯 水 海波 蜡
√
10
12
3.汽化
和液化
1.观察塑料袋的变化
透明塑料袋 酒精 滴管 80℃的热水
√
10
15
2.水的沸腾
铁架台 酒精灯 温度计 烧杯 石棉网 穿孔纸板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2.运动的快慢
测量平均速度
小车 木块 木板 秒表√来自9111.长度
时间及
其测量
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刻度尺 游标卡尺 卷尺 螺旋测微器
√
8
31
2.如何使用刻度尺
刻度尺 书、文具盒等随机物体
√
3.说出钟表分度值
石英钟 停表
√
第
二
章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是怎样产生的
身边的各种物体
量筒 不规则形状物体小石块 烧杯 水 塑料块
√
4.密度
与社会
生活
1.密度与温度
两个气球吹鼓 冰箱冷藏室 火源
√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实验目录
章
节
演示实验及探究体验活动
演示
分
组
必
做
选
做
实验名称
仪器及器材参考
第七章
力
1.力
1.力的作用效果
水平板 斜面 小钢球 磁铁 弹簧
√
★
2.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归纳
一、水沸腾实验1、现象:沸腾前沸腾时气泡由大变小由小变大温度升高不变声音大小2、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3、停止加热,水的沸腾停止,说明: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4、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1)水少一些(2)水的初始温度高一些(3)给烧杯加上盖子5、会从表格、图像中读出沸点;会用描点法画水的沸腾图像6、使用的温度计:水银温度计(若使用酒精温度计,则超过量程)温度计测温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二、熔化实验1、冰加热的方法:直接放在室温下(原因:冰的熔点低于室温,且受热均匀)石蜡加热的方法:水浴法(优点:能使石蜡受热均匀)2、会辨别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过程有固定温度—晶体熔化/凝固过程无固定温度—非晶体3、会从晶体的熔化、凝固图像中辨别对应时间物质所处的状态,如右图:(1)AB: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C :处于熔化过程,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3)CD :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4)DE :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5)EF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6)FG :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4、物体温度高于沸点:气体熔点—沸点:液态低于熔点:固体三、平面镜实验1、平面镜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且物与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2、实验中,为什么用玻璃板不用平面镜: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3、玻璃板如何放置:与桌面垂直目的:使像恰好成在桌面上,从而使像与物可以重合4、为什么用两个相同的棋子:比较物与像的大小5、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6、实验中多次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目的: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排除偶然性7、实验环境:较黑暗如果棋子的像不够清晰,怎么办?——用强光照射棋子8、玻璃板应选择薄的如果玻璃板太厚,有什么后果?——前后表面分别成像,出现两个像9、不管怎么移动棋子B都不能使它与棋子A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玻璃板未与桌面垂直10、人高1.6m,距离平面镜3m,人和像的距离6 m,像的高度 1.6 m人靠近镜子,镜中像的大小:不变(变大/不变/变小),像的高度:1.6m11、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路(角反射器、潜望镜)四、光的反射1、纸板如何放置——垂直于平面镜2、改变入射光方向,多次测入射角、反射角目的: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排除偶然性由入射角、反射角数据可知:反射角等与入射角3、逆着原入射光线方向,反射光线将: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出说明: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4、将纸板转动后,发现:在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5、可转动的白色硬纸板作用:1.显示光的传播路径2.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五、凸透镜实验1、如何放置烛焰、凸透镜、光屏: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蜡烛变短,光屏上的像——升高如何调整:光屏向上移,或者烛焰向上移,或者凸透镜向下移3、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得到像,可能原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4、凸透镜上有一个小黑点,像的大小、形状不受影响,但像的亮度变暗5、成实像时,物距u增大,像距v减小,像变小6、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佩戴凹透镜(近前凹)远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佩戴凸透镜(远后凸)7、3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下图:(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六、科学探究方法1、控制变量法:探究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影响纸锥下落快慢的因素2、转换法: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乒乓球、纸屑:放大微小振动)3、实验加推理:真空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理想模型: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忽略其他因素,非真实存在)。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目录
一、演示实验1、测一测你听觉的频率范围;2、探究声音的奥秘;3、观察水的三种状态记起特征;4、练习使用温度计;5、观察蒸发现象;6、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7、人工造“雪”;8、分解太阳光;9、观察色光的混合;10、观察颜料的混合;11、探测红外线的热效应;12、光的直线传播——手影;13、探究光的反射;14、观察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5、认识透镜;16、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17、测定凸透镜的焦距;18、透镜的应用;19、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20、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现象;21、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现象;22、探究透镜的奥秘;23、光的折射与透镜原理;24、比较课桌的长、宽、高;25、观察刻度尺;26、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27、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28、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
二、分组实验1、观察水的沸腾;2、探究水、松香的熔化特点;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4、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一、演示实验1、托盘天平的认识和使用;2、探究物体的形状、形态的变化对其质量大小的影响;3、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4、测量水的质量;5、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6、比较物质的硬度;7、认识物体的结构;8、探究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存在吸引力;9、观察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10、观察弹簧测力计;11、判断重力的方向;12、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力;1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4、探究大气压强;15、估测大气压的值;16、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17、探究浮力的大小;18、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19、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20、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1、探究阻力对物体的影响;22、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23、观察惯性现象;二、分组实验1、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2、用量筒和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的大小;4、探究影响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的因素;5、探究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6、探究压力和压强的关系和效果;7、探究液体的压强。
初二简单物理小实验
初二简单物理小实验物理实验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初二学生做的简单物理实验。
实验一:水的冰冻过程实验目的观察水的冰冻过程,了解凝固现象。
实验材料•瓶装纯净水•冰块实验步骤1.准备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中。
2.每隔30分钟观察一次水的情况,记录水的状态。
实验原理当水的温度降低到0摄氏度以下时,水会凝固成固态,即变成冰块。
冰冻过程是水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
实验二:物体的重心实验目的通过悬挂物体观察物体的平衡状态,了解物体的重心。
实验材料•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小球、木块等)•细绳•吊钩实验步骤1.用细绳将物体悬挂于吊钩上。
2.观察物体的平衡状态,记录观察结果。
3.重复尝试不同的物体和悬挂位置。
实验原理物体的重心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受合力通过的点,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重心处于物体的几何中心。
实验三:简单电路组装实验目的通过组装简单电路,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实验材料•电池•电灯或蜂鸣器•电线•开关实验步骤1.将电灯(或蜂鸣器)与电池相连。
2.观察电灯的亮度或蜂鸣器的声音。
3.接通或断开电路,观察结果。
实验原理电流是电荷运动的流动,电压是电荷静电势能单位的转换率,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东西。
在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以上是初二学生可以进行的一些简单物理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并培养动手实验的能力。
希望通过这些实验,初二学生对物理学有更深入的认识。
初二上册物理实验演示
初二上册物理实验演示实验演示一:简单电路实验材料:电池、导线、灯泡、开关实验过程:1. 将电池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池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灯泡的底座上。
2. 将另一根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灯泡的螺口金属接头上(底座的顶部),另一端连接到开关的一个端口。
3. 当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电流无法流通,灯泡不亮;当将开关打开时,电流可以顺畅地流通,灯泡亮起。
实验原理:该实验演示了一个简单的闭合电路系统。
当开关关闭时,电流的通路被切断,电流无法流通,灯泡因缺乏电流而不亮。
而当开关打开时,电流的通路闭合,电流能够顺畅地流通,使灯泡发光。
实验演示二:用空气推船材料:塑料瓶、吸管、食用油、废弃的CD盘实验过程:1. 将废弃的CD盘放在平坦的表面上,作为船的底座。
2. 在塑料瓶上切割一个小孔,使吸管的一端能够插入瓶内,而另一端可以露在外面。
3. 将吸管的一端插入塑料瓶内,并用胶带将其固定在瓶口。
4. 在塑料瓶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注意不要倒得太多。
5. 将吸管露在外的一端放入口腔,并用嘴轻轻吹气。
你会看到船缓缓地向前推进。
实验原理: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空气的推力。
当我们吹气时,空气通过吸管的一端进入塑料瓶内,并推动油向CD盘的反方向移动。
由于油具有粘性,因此会在CD盘上形成一层涡流,从而产生向前的推力,推动船向前移动。
实验演示三:放大声音材料:纸杯、牙签、剪刀、塑料薄膜实验过程:1. 使用剪刀,将纸杯的底部切去一小块,使得杯底留下一个小洞。
2. 将塑料薄膜平铺在纸杯口的上方并固定好。
3. 使用剪刀将牙签分割成两根长短略有差异的部分。
4. 将较短的一段牙签从薄膜的背后穿过小洞并固定。
5. 用手拍打纸杯,你会发现声音变得更加响亮。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演示了声音的共鸣现象。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用手拍打纸杯时,声音会向四周扩散,而且会有一部分声音被吸收。
而通过在纸杯的底部添加小洞和薄膜,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共鸣腔。
2024年中考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核心重点实验汇总
【核心实验汇总】实验1:探究声音的产生(如图所示)(1)操作:敲击音叉。
(2)现象:小球被多次弹开..。
(3)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分析:①小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
②该实验采用的方法是转换法...。
实验2:探究声音的传播(如图所示)(1)操作:将瓶内空气不断抽出。
(2)现象: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
(3)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4)分析:①该实验最终是几乎听不见.....声音。
②该实验采用的是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
实验3:探究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如图所示)(1)操作:分别用较小的力和较大的力拨动钢尺,使之振动发声。
(2)现象:较大的力....拨动时,钢尺振动的幅度较...大.;听到的声音较响....。
(3)结论: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分析: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实验4: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如图所示)(1)操作: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
(2)现象:钢尺伸出桌面较长..时,钢尺振动的较.慢.,发出的声音音调较低....。
(3)结论:音调与声源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分析: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实验5:水沸腾实验(如图所示)(1)操作:①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②每隔1min(或2min)记录1次水的温度,并注意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③沸腾后几分钟,撤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④作出水的温度-时间图像。
(2)现象:①沸腾前...,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②沸腾前...,温度逐渐升高......,需要继续吸热....;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需要继续吸热......。
八上物理实验
八上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部分,在初中八年级的物理课程中也有许多有趣的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同学们能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验证理论,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下面将介绍几个八年级物理实验的案例。
实验一:压力传递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压力在液体中的传递规律。
实验原理液体中的压力是由液体的重力和液体柱高度决定的。
根据帕斯卡定律,液体中处处相等。
当外力作用于液体封闭容器中时,液体将等压分布,会对容器壁面施加压力。
实验步骤1.将一根软管连接两个注射器,一个放在水中,一个悬空放置。
2.在水封闭容器下方,用一个小瓶放置一些液体。
3.拉动一端的注射器的柱塞,观察另一端的注射器的液体情况。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当一端注射器拉动柱塞时,液体在另一个注射器中上升,说明压力在液体中得到了传递。
实验二:光的反射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原理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质会发生折射现象。
实验步骤1.在实验室地面上放置一个平整的镜子。
2.用手持光源向镜子中照射光线。
3.观察光线从光源到镜子的角度和光线从镜子反射出去的角度。
实验结果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反射定律成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实验三:简单电路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电路中的基本元件。
实验原理电路中主要包括电源、导线和元件。
电流会自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当电路关闭时,电网极积极,在闭合电路中形成电流。
实验步骤1.连接一个电池和一个小灯泡。
2.通过导线连接电池的正负极和灯泡的两端,使电路闭合。
3.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电路闭合时,电流从电池正极流向负极,通过灯泡发出光亮。
通过这些实验,同学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中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验中学到更多知识,发现更多乐趣。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一、引言物理实验是物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几个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包括测量物体体积实验、光的反射实验和平衡点实验。
二、实验一:测量物体体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
我们需要用到一个密度瓶、一些装有水的容器和一些浮力体(例如小球、木块等)。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使用密度瓶测量容器中水的密度。
2. 将一个物体(如一个浮力球)放入一个装有水的容器中,并记录水的水位。
3. 通过计算物体的重量和容器中水的排放量来计算物体的体积。
4. 重复步骤2和3以测量其他物体的体积。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浮力原理来测量物体的体积,进而理解密度的概念。
三、实验二:光的反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光的反射原理。
我们需要用到一个平面镜、一束光和一些贴有标记的纸片。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将平面镜固定在桌子上,使其垂直于桌面,并安装一束光源(如激光笔)使其射向平面镜。
2. 在平面镜中间放置一张贴有标记的纸片。
3. 观察标记的纸片在平面镜反射后的位置。
4. 向不同的角度旋转平面镜,观察标记的纸片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学会光的反射原理,明白光线经过平面镜时会发生反射并改变朝向。
四、实验三:平衡点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找到一个物体的平衡点。
我们需要用到一个木板、一些钉子和一个物体(如铅球)。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在木板上用钉子引出两个固定点A和B,并且设置移动点C。
2. 悬挂一个物体在移动点C,并观察物体的平衡状态。
3. 移动点C,找到物体的平衡点。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平衡法找出物体的平衡点,进而理解物体的平衡性质。
五、实验结论这三个实验都是非常基本和容易理解的物理实验,但它们都是重要的基础。
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八年级上物理的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在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旨在验证物理理论,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
以下是一些适合八年级上物理实验的实验方法。
1.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一:使用一张白纸、一个小镜子、一个直尺和一个激光笔。
将镜子立在白纸上,并且倾斜一定的角度。
然后将激光笔照射到镜子上,观察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在不同的角度和镜子倾斜度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二:使用一块透明玻璃板、一个尺子和一个激光笔。
将激光笔照射到玻璃板上,并观察光线在板上的折射现象。
测量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角度,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探究力和运动实验三:使用一个小汽车模型、一个斜面和一个计时器。
将小车放在斜面上,并测量它在不同斜角下的滑动时间。
通过改变小车的重量和斜面的角度,观察和记录滑动时间的变化。
实验四:使用一根绳子、一个几千克的物体和一个滑轮。
将物体系在绳子上并绕过滑轮,然后将绳子的一端拉起来,用力测量物体的拉力。
随着力的增加,记录物体的变形状况,并观察力与形变之间的关系。
3.研究热传导实验五:使用两个金属棒(一个金属棒两端加热,另一个用于测量温度变化),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一个细线将它们连接起来。
加热一个金属棒,并测量另一个金属棒的温度变化。
根据测得的数据,分析热能如何传导并确定传导速率。
实验六:使用两个杯子,一个包含热水,一个包含冷水。
在每个杯子中放入一个温度计,并测量温度的变化。
观察和记录热能如何从热水杯传递到冷水杯中。
4.研究声音和音乐实验七:使用一个压电传感器、一个音频发生器和一个示波器。
将发生器连接到示波器上,并用压电传感器测量不同频率的声音信号。
记录频率和振幅之间的关系,并观察声音的变化。
实验八:使用一个共鸣管、一个音叉和一个频率计。
用不同频率的音叉奏响共鸣管,并测量共鸣管的管长。
观察频率和共鸣管管长之间的关系,并解释为什么它们会产生共鸣。
5.研究电流和电阻实验九:使用一个电池、一个导线和一个小灯泡。
将导线连接到电池正负极,并将灯泡置于导线中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21个【重点实验考点】总结,考前抓紧过一遍!
八年级物理上册21个【重点实验考点】总结,考前抓紧过一遍!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21个【重点实验考点】声现象1.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将音叉紧贴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同时听到音叉发出声音。
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答:取一根长铁管,同学A轻敲铁管一端,使在另一端的同学B 刚好听不到敲击声,同学B把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发现同学B能够听到敲击声。
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3.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塑料袋密封浸没在水槽中,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答:让一同学在对面敲鼓,发现自己能够听到敲鼓省。
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5.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真空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中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小。
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物态变化6. 设计实验证明:熔化现象的存在。
答:在试管中加入碎冰,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发现试管内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证明:固体可以熔化。
7. 设计实验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答:用酒精灯给海波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海波的温度,发现海波逐渐变成液态,且从出现液态海波开始,到海波熔化结束的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不变(熔化过程中撤掉酒精灯,发现熔化立刻停止)。
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8. 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可以凝固。
答: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烧杯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发现一段时间后,烧杯内液态的水变成了固态的冰。
证明:液体可以凝固。
9. 设计实验证明:非晶体熔液凝固时放热且温度降低。
答:将蜡油放在小烧杯中并一起放到冰块上,在装有蜡油的烧杯中放入温度计,一段时间后发现蜡油逐渐变成固态,温度计示数一直在降低且烧杯底部的冰块熔化,证明:非晶体熔液凝固时放热且温度降低。
物理小实验初二
物理小实验初二
在初二的物理课堂上,小实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实验,同学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物理现象,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二物理课堂上常见的小实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有趣的现象吧!
实验一:简易电路
实验材料
•1个电池
•1个LED灯
•2根导线
实验步骤
1.将电池的正极和LED灯的一端用一根导线连接起来。
2.将LED灯的另一端和电池的负极用另一根导线连接起来。
实验现象
当电路连接好并且电池正负极正确连接时,LED灯会亮起来。
实验原理
在电路中,电流自正极流到负极,LED灯辐射出光线。
这是因为电流通过LED
灯使其发光。
实验二:光的直线传播
实验材料
•一张白纸
•一个光源
•一个小孔
实验步骤
1.在白纸上打一个小孔。
2.将光源放在孔的一侧,光线射向孔。
实验现象
光线会通过小孔传播,当光源与小孔之间没有阻挡时,光线呈直线传播的状态。
实验原理
光是一种直线传播的电磁波,所以遮挡光线源到小孔的路径不会使光线在孔处弯曲,而是沿着一条直线传播。
以上是初二物理课堂上的两个简单小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的操作和观察,同学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物理世界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现象。
希望同学们在实验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勇于实践,享受科学的乐趣!。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大全与压力压强实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大全与压力压强实验一、引言物理学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实验。
物理实验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物理现象,还可以培养我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面,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大全以及关于压力和压强的实验内容。
二、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1.光的反射实验用平面镜展示光的反射,并观察角度对光线的反射方向的影响。
2.光的折射实验用三棱镜把光折出彩虹,并观察光线进入不同物质时的折射规律。
3.电的简单电路实验利用电池、灯泡和导线,制作简单电路并观察灯泡的亮起情况。
4.万用电表电阻测量实验使用万用电表对一些常见物品的电阻进行测量,如导线、灯泡、电池等。
5.万用电表电流测量实验使用万用电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三、压力压强实验1.压强与面积的关系实验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力,然后在不同面积的物体上施加相同的力,并通过对所施加力和受力面积的测量,观察压力与压强的关系。
2.液体压强实验在不同深度的液体中测量压强,观察压强与液体深度之间的关系。
3.标准气瓶与氦气折射实验用标准气瓶测量气体压强,并通过洛仑兹折射定律测量氦气的折射率。
四、实验步骤以第三个实验实例,液体压强实验为例,介绍实验步骤: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仪器:压力计、液体槽、液体漏斗、不锈钢球等物品。
实验步骤:1.将液体槽放置于实验台上,并将液体漏斗的出口与液体槽内的导管连接,使得液体可以顺利地流入液体槽内。
2.在液体槽内加入一定量的液体,使得液体深度可以被测量,并让液体保持水平状态。
3.在不同深度的液体上方放置不锈钢球,再用压力计测量不锈钢球的受力情况,即可得出在不同深度下的压力。
4.利用压力计得出的压力与液体深度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制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操作要细心,避免疏忽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2.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保证自身安全。
3.实验过后要将仪器设备和实验台等清洁干净,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一、实验考点汇总1. 计算速度- 实验一:利用直尺和秒表确定物体的速度- 实验二:利用测速计测量物体的速度- 实验三:利用小球在不同坡度上滚动的实验,研究速度与坡度的关系2. 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一:利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二:利用天平和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 实验三:利用测力计测量物体的质量3. 研究物体的密度- 实验一:利用密度瓶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二:利用称量法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三:利用天平和密度瓶测量物体的密度4. 研究物体的膨胀- 实验一:利用热胀冷缩实验观察物体的膨胀与收缩- 实验二:利用铁环和铝环的热胀冷缩实验验证膨胀系数的大小- 实验三:利用螺栓和螺母的膨胀差实验研究热胀冷缩差异5. 研究物体的声音- 实验一:利用乐器和弹弓的实验研究音的产生- 实验二:利用音叉实验研究音的高低和频率- 实验三:利用共鸣管实验研究声音共鸣现象二、练习题附答案1. 实验一:利用直尺和秒表确定物体的速度时,如果物体在1秒里移动了10厘米的距离,则它的速度是多少?答:速度 = 距离 ÷时间 = 10厘米 ÷ 1秒 = 10厘米/秒。
2. 实验二:利用测速计测量物体的速度时,如果测得的速度是40米/秒,则物体在2秒内移动了多少距离?答:距离 = 速度 ×时间 = 40米/秒 × 2秒 = 80米。
3. 实验一:利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如果弹簧秤指向的刻度是5千克,则物体的质量是多少?答:物体的质量 = 刻度读数 = 5千克。
4. 实验二:利用天平和弹簧秤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如果天平的左右两端秤盘的指示分别是400克和600克,则物体的质量是多少?答:物体的质量 = 左秤盘指示 + 右秤盘指示 = 400克 + 600克 = 1000克。
5. 实验一:利用密度瓶测量物体的密度时,如果物体的质量是20克,占据的体积是5立方厘米,则物体的密度是多少?答:物体的密度 = 质量 ÷体积 = 20克 ÷ 5立方厘米 = 4克/立方厘米。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集锦
4、光的反射实验
问题一:如果纸板B向后/前折叠那 纸板B能不能接到反射光线?可以 A 证明什么问题? 不能接到反射光线,证明反射 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 平面内。 纸板A 问题二:拿激光灯朝向BO 射去,发现光线会沿OA射 出。这说明光有什么性质 光路具有可逆性。
N
B
i r O
纸板B
4平面镜成像的实验 问题一:为什么用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问题二:为什么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1.小车下滑实验
s 实验原理: v t
为了测量更准确坡度应该越小越好
这里读数时应注意刻度尺的估读
2.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 问题一:为什么把固体颗粒放到试管里,并把试管插入水中 加热,
水浴法:给物体间接均匀的加热,
问题二:实验安装顺序?
从下往上
问题三:固体):吸热 温度不断上升 物质状态:液态
B:固态 C:液态 晶体熔化的2个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非晶体熔化曲线分析:
像蜡这样的物体在熔化的时候在不停的吸热,温度不断上 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就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液体沸腾时间
B
C
A 问题一:沸腾前和沸腾时分别是哪一段,各有什么特点? AB:沸腾前吸热温度上升 , BC: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问题二: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的特点 沸腾前气泡往上越来越小,沸腾时气泡往上越来越大 问题三:液体沸腾的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问题四:石棉网的作用?
使烧杯均匀受热
晶体熔化曲线分析:
① AB 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AB段(熔化前):吸热 温度不断上升 物质状态:固态
2. BC 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 化?
(完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1.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步骤:①“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②“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③“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④“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⑤“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⑥“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或公路、铁路、河流等长度),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测量硬币周长、测量操场跑道的长度可以用这种方法。
●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这种方法。
3.演示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设计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现象】在使用同种材料的情况下,伸出桌边越短,音调越高;伸出桌面越长,音调越高。
【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越高。
【注意】①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②不要听桌面被拍打的声音。
实验的研究对象是钢尺,听桌面声音是错误的。
●乐器调弦,改变的是音调。
分辨碗的好坏时(敲击),主要分辨音调,其次分辨音色。
●见书上图1.3-8的水瓶琴,对瓶口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起到控制光路的作用。 (2)利用平面镜成像可以起到增大空间的感觉。 【注意】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像可能与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小相同,关于镜面对称。 3、探究方法 (I)器材: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薄玻璃板及固定架、刻度尺、铅笔、一张白 纸 (II)实验装置图
(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反射定律 如下图所示,镜前的物体射向平面镜的光线,遇到平面镜就会发生反射,反
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视觉会逆着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反射光线和延长线的交战 就形成了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2、平面镜成像作图 (1)已知平面镜、物体或像三者中的两者的位置,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求 第三者的位置。 (2)已知镜和物体或像的位置,通过平面像成像的原理以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求光的路径或像的可见范围等。 【注意】要特别重视利用物体与像关于镜面的对称性,以及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也 总是通过虚像的。 3、平面镜的应用
(III)步骤: ①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注意】选用薄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②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 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③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 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用蜡烛代替 像,是等效替代法) ④在纸板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要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 相同。 ⑤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 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4、分析与论证:未点燃蜡烛与像重合,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 称。 5、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距、等大、垂直)
一、“探究: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基础> 沸腾
1、沸腾: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沸点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 同。 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4、沸腾条件 (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 (3)温度保持不变。
不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实验>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
1、提出问题:水在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2、猜想与假设 (1)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越来越高。 (2)水沸腾后虽继续加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实验器材 温度计、适量温水、烧杯、酒精灯、火柴、铁架台、石棉网、停表、带孔的硬 纸板。 4、设计实验
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实验(八上)
目录 一、“探究: 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1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 四、测量密度..............................................................................................7 五、测量长度、时间............................................................................... 13 六、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4 七、“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5
5、温度计的使用 正确使用温度计,一定要做到:两看清、四要、一注意“。
(1)“两看清” 测量前一定要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
(2)“四要” ①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②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一段时间,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④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注意”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和物体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注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只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
4
大小有关。由于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找对称点的方法来找 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
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温水,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直至 烧杯内的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并撤去酒精灯,观察水沸腾时气 泡的变化情况和温度计的示数。
5、实验过程 (1)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温水,盖上带孔的硬纸板,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2)当水温为 90℃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注意观察沸腾前烧杯内 气泡的变化情况。当水沸腾后继续记录三次,并注意此时的气泡变化情况。 (3)记录完毕后,撤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沸腾。 6、收集数据
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并根据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像如图所 示。
7、现象及结论 从实验现象和图像可知:给水加热,温度逐渐升高,继续加热,达到某一
温度时,水开始沸腾,之后,虽然继续加热,但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2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基础>
(一)虚像
平面镜所成的像由于不是实际光线直接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 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所以是虚像。虚像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呈现有光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