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参考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参考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参考教案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参考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了解其经济发展的条件。

3.初步掌握经济地图的阅读方法,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用。

教材分析

长江三角洲区域涉及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本教材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整理如下;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区域位置与范围;优越的自然环境;雄厚的经济基础;密切的内外联系。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的经济特色与地位;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北翼(以南京为中心的区域发展);南翼(以杭州为中心的区域发展)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共安排了三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位置与范围、优越的自然环境、农业与工商业发展、区域经济特征与区域内外联系等方面的情况,这些内容是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基础。两则阅读资料“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上海港”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区域范围和内外联系的通达性,有助于强化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密切的内外联系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正文内容主要阐述了上海的经济特色与地位,以及上海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这部分内容中,正文内容分别介绍了北翼—以南京为中心的苏南地区和南翼—以杭州为中心的浙北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最后扼要说明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现状,即长江三角洲区域在众多领域的协作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比较导入:我们经常听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它们是我国三大著名的三角洲。我们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那么,另外两个三角洲的发展状况如何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状况。

(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教学指导: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等,学习难度不大,八年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基本上能达成教学目标。但对“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区域”这两个概念易混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说明。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长江三角洲地形分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和“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上海港”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在图中找出“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等城市,说一说这些城市之间有哪些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整合教材P.58“活动”1、2)想一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有哪些优越的条件,请把它们梳理出来。(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思考,渗透知识整理的方法)

(2)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58“活动”3)

(3)通过上述分析,归纳出长江三角洲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特色。(人口和城镇密集;农业和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浓厚,综合实力强盛;内外联系便利,经济开放性强)

上述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整理知识的能力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

教学指导:

这一部分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市的经济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