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建筑工程测量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测量定位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工程测量定位。
2施工准备
2.1材料准备
2.1.1 红铅笔
2.1.2 油漆,排笔
2.1.3 墨线
2.1.4 线
2.2设备校核
2.2.1经纬仪的校检
(1)LL⊥HH,且误差小于τ/4。
(2)CC⊥HH,2C在±12"之内。
(3)HH⊥VV。
(4)光学对中器完好。
注:LL—水准管轴,CC—视准轴,VV—竖轴,HH—横轴,τ—水准管分划值,2C—CC与HH不垂直误差的两倍。
2.2.2水准仪的校检
(1)水准轴(LL)平行于视准轴(CC)。
(2)i角的误差在±10"之内。
(3)自动补偿仪定好。
2.3机具准备
2.2.1 全站仪一台,需经过检测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2.2.2 50米塑钢尺一把,需经过检测合格且无弯曲、损伤,刻度清晰。
2.2.3 5米钢卷尺一把,需经过检测合格。
2.2.4 棱镜两个,需经过检测合格。
2.2.5 J2经纬仪一台,需经过检测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2.2.6 坐标记录簿。
2.2.7 测角记录簿。
2.2.8 铁锤一把。
2.2.9 水准仪一台,需经过检测合格且在有效期内;自动补偿器完好。
2.3 作业条件
2.3.1 控制点预埋,应根据需要,在基坑四周预埋一定数量的坐标控制点。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出控制点坐标,坐标点应设在相对稳定的基坑边坡上方。
2.3.3 避开施工震动较大的时段进行测量观测。
3施工工艺
3.1 施工流程
3.1.1 甲方提供的坐标点不得少于两个,在一个坐标点的情况下必须再提供一个方向点。方向点与坐标点之间必须提供方位角。
3.1.2 坐标点预埋:每个工程要根据工程大小预埋一定数量的坐标控制点。坐标点预埋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基岩或原状土上。用1米长φ20~φ28钢筋,上部用钢锯条锯成“十”字形,打入基坑上部土内,土宜下挖30~50cm,四周用C30砼浇筑。预埋钢筋宜高于砼2~3cm,点的四周要用红砖砌筑加以防护,且要平整,便于架设仪器。坐标点之间要求相互通视。
3.1.3 提供的标高点,亦不得少于2个。
3.2操作工艺
3.2.1 先熟悉校核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
3.2.2 总平面图的校核
A:建设用地红线点坐标与角度,距离是否对应。
B:建筑物定位依据及定位条件是否明确、合理。
C:建(构)筑物群的几何关系是否正确。
3.2.3 建筑施工图的校核
A:建筑物各轴线的间距之和与总尺寸是否正确,夹角以及几何关系是否正确。
B: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及节点大样图的轴线尺寸是否吻合。
C:各层相对高程与总平面图中有关部位是否对应。
3.2.4 结构施工图的校核
A:轴线尺寸与层高、结构尺寸是否正确。
B:以轴线图为准,核对基础、非标准层及标准层的轴线关系是否明确。
C:对照建筑图,核对两者相关部位的轴线,尺寸标高是否对应。
3.2.5 设备施工图的校核
A:对照建筑结构施工图,核对有关设备的轴线,尺寸及高程是否对应。
B:核对设备基础,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尺寸、高程是否与土建图一致。
3.2.6 校核红线桩坐标点与水准点
A:核算总平面上的红线桩的坐标与其边长、夹角是否对应(红线桩坐标反算)。
a):根据红线桩的坐标值,计算各红线边的坐标增量。
b):计算红线边长D及其方位角φ。
c):根据各边方位角计算各红线间的左夹角β。
B:核测红线桩边长及左夹角。
a):红线桩点数量不应少于三个。
b):校测红线桩的允许误差:角度±60″,边长1/2500,点位相对误差5cm。
C:校测水准点
a):水准点数量应不少于两个;
b):用附和线路法校测,允许闭合差为±10mm〃√n(n为测站数);
3.2.7 制定测量放线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与施工方法,并遵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204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测量定位方案;
A:场地平面控制网的作用
根据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准确的测定并保护好场地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桩位,是整个场地内各栋建筑物、构筑物定位和确定高程的依据,是保证整个施工测量精度与顺利进行工作的基础。
B:场地平面控制网的布网原则、精度、网形及基本测设方法
a):布网原则
1):控制网中应包括作为场地定位依据的起始点与起始边,建筑物主点、主轴线。
2):在便于施测、使用,并长期保存(平面定位及高程竖向控制)的原则下,尽量组成建筑物外部平行的闭合图形,以便校核。
3):控制线间距以30~50m为宜,控制桩之间应通视、易量,其顶面应略高于场地设计高程,以便于长期保存,控制桩钢筋预埋一般为1米左右。
b):精度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
c):网形:常用网形有以下几种
1):矩形网:这是建筑场地中最常用的网形。通称建筑方格网,适用于按正方形、矩形布置的建筑群或大型高层建筑。
2):多边形网:适用于非矩形布置的建筑场地。可按其主轴线的情况测设多边形平面控制网。
3):主轴线网:对于不便于组成闭合网形的场地,可只测十字(或﹟字)形的主轴线或平行于建筑物的折线形的主轴线,但在测设直线的过程中要求严格的直线校核。
d):基本测设方法
平面控制网应以设计指定的一个定位依据点与一条定位边的方向为准进行测设。根据平面网形的不同,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测设方法:
1):先测定控制网的中心十字主轴线,经校核后再向四周扩展整个场地的闭合网形(即先内后外的原则)。
2):先测设外部场地控制网,闭合校核后再向内加密成网形(即先外后内的原则)。注:红线点一般不宜作为坐标控制点引测
3):只测十字主轴线时,先根据周围的坐标反算边长及夹角,然后在红线桩上,用前方交会法测定十字主轴线。
3.2.9 场地高程控制网的布网原则、精度及基本测法
A:布网原则:
a):在整个场地内各主要幢号附近设置2~3个高程控制点或±0.000水平线。
b):相邻间距80~100米左右。
c):构成闭合的控制网。
B:精度:
闭合差:±6mm内√n或±20 √L之内
n—测站数;
L—测线长度以KM为计量单位;
C:测法:
根据设计指定的水准点,用附和导线测法将已知高程引测到场地内,联测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