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第十一章 老年社会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
老年社会工作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界定。 狭义的老年社会工作,或称之为专业老年社会工 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应用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 充分协助老年人解决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以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专业老年 社会工作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而广义的老 年社会工作也可称为老年人服务或老年人福利, 泛指社会上一切有利于增进老年人适宜生活的社
工业革命以前,北欧及美国等先进国家,皆因社会现实的需要而制定 各种济贫法案以协助贫民,其中受助者大部分为老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英国开始,西方国家纷纷宣布建立了福利国 家。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年社会工作和老年人福利在这一时期也有了进 一步的发展,并实现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有些国家例如美国实现了 对于老年人保障的单独立法。
(三)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罗伯特·哈维格斯特提出的一种理论。他对堪萨 斯市的300个人——主要是健康的白人中产阶级,年龄从 50岁到90岁之间——做了六年的定期谈话,根据调查分析 发பைடு நூலகம்了这一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有活动力的老年人比没 有活动力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满意,并且也更能适应社会。 因此老年人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在社会参与中肯定自我, 保持生命的活力。活动理论有四个重要的假设:第一,角 色丧失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第二,保持高水平的活动, 会使老年人所要求的角色认同在角色支持方面有更多的资 源。第三,稳定的角色支持,可以保证稳定的自我认识。 第四,自我认识越明确,生活满意度也就越高。这四个假 设按照一种清晰的逻辑关系展开,说明了老年人参与社会 的程度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的促进关系。
(二)老年问题的成因
现代社会老年问题越来越严重,是由于多 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两大因素 是最为重要的:一是人口老龄化,二是现
(三)老年问题的表现
老年问题的根本是需求问题,即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问题。 老年人的需求结构可以分为五个层面:第一层面,老有所 养、老有所助、老有所医的需求,就是满足老年人在衣食 住行以及健康、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第二层面,老有所爱、老有所伴需求,就是要满足老年人 在亲情伦理和情感生活方面的感情需求;第三层面,老有 所乐、老有所亲、老有所学和老有所美的需求,就是要满 足老年人在娱乐、交友、求知、爱美等方面的充实自我、 张扬自我和肯定自我的发展需求;第四层面,老有所为、 老有所用、老有所成的需求,就是要满足老年人在自我实 现方面的价值需求;第五层面,老有善终需求,就是有满 足老年人在人生最后阶段的归宿需求。
(二)老年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老年人福利思想与福利措施在我国起源很早。舜以“孝”治天下;周
公制六礼,提倡尊敬老人;孔子提倡“老者安之”,“老有所终”; 孟子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无不体现了我国悠久的尊老敬老
西方国家的慈幼、养老、赈穷等综合性福利思想,也可追溯到古希腊 的“幸福主义”(eudemonism)、古罗马的“责任观”(responsibility) 和希伯来人的“正义论”(justice)等观念。
社会工作概论第十一章 老年社会工 作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老年问题与老年 社会工作的发展
对老年人的界定一般是从生理年龄上来说的。一 个人算不算是老年人,首先看的是他的年龄。国 际上对老年人的界定有两种年龄标准,分别是60 岁和65岁。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65岁作为老年 人口的年龄界线,而发展中国家多采用60岁作为 老年人口的起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仍 比发达国家一般水平低5岁左右,而且《中华人民 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所称老年人便是指 60岁以上公民,因而以60岁作为我国老年人口的
第二节
角色理论主要是从老年期社会角色变迁的 角度来探讨的。老年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 不同于中年期的社会角色。一个人进入老 年期一般就意味着基本失去了中年期的社 会角色以及社会关系。
脱离理论又称撤退理论或休闲理论,是由美国社 会学家卡明(Cumming)和亨利(Henry)在20世 纪60年代提出的。脱离理论是从代际循环的角度 展开的,老年人因为从原有的社会角色尤其是职 业角色中退出以及活动力的下降,而不能达到原 来的社会期望,同时老年人也希望摆脱这种难以 达到的社会期望,从原有的社会中“脱离”出来。 因此对老年人来说,脱离被看做是一种适应的行 为,可以使老年人保持一种有价值和平静的感觉, 同时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
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主要是探讨环境、个体及其 相互作用对个人老化的影响。这种理论的观点强调晚年生活中老年人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们会通过社会互动形成对情境或事件的知觉和 意义,而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个人会依其知觉对现实环境设定计划 目的和采取行动。因此在老年人生活中,周围环境、老年人自身以及 老年人与环境的互动等状况对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尊老爱老的社会中,周围环境对老年人的评价都是积极的,老年人 自身也会产生积极的自我认知,对于生活的满意度当然也是高的;反 之如果整个社会对老年人采取歧视的态度,老年人每天听到的广播、 看到的电视、外出购物所目睹的一切,都把老人描绘成昏庸、老朽、 无用,那么这些信息的积累自然会对老人的自我观念产生否定性的认 识,让他们感到自己不再有能力,对家人和社会都是负担,从而使他 们与社会产生隔离感。
脱离理论和活动理论都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局限性——忽视 了老年人的个性在老年期生活中的作用,而连续性理论的 出现正是以个性的研究为基础,解释了老年人晚年生活的 差异性。连续性理论认为,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重要的 作用,不同个性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老年人的 生活方式与其个性也是紧密相关的,不同老年人有着不同 的生活方式。因此,那些总是消极或退缩的人不可能在退 休后成为积极分子;同样,那些一贯活跃、自信和经常参 与社会的人在老年时也不可能安静地呆在家里。也就是说, 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存在着连续性,一个人进入老年期之前 的生活方式会延续到老年期。
老年问题也称老年人问题、老龄问题等等,是指老年人由 于自身老化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所带来的个人问题、家庭问 题和社会问题,包括老年人个人方面出现的需求问题和人 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简单地说,就是老年人需求 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问题的本质是老年人的需求 问题。老年人由于年老体衰,难以保证通过自己获得生活 所需,且由于各种原因又缺乏外界的有力援助,因此往往 存在着老年人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 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问题的严重性凸显出来,已 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协调有序地运行,因而 成为社会工作所重点关注、解决的对象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