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学教学课件概论
合集下载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ppt课件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c591229770bf78a6429544a.png)
制种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是制种生态条件选择的主 要内容,重点依据以下条件:
1、抽穗开花授粉期的安全气候条件
从始穗到终花期( 10~12天),气候条件影响父母本抽穗、开 花、授(受)粉、结实,决定制种产量的高低或成败。
安全气候条件的基本要求是: (1)不出现连续3天以上整天下雨天气; (2)日均温26~28℃,日最高温度不超过35℃,日最低温度
2、制种技术系统研究阶段(1996-2000)
主要问题:不同生态条件下制种产量和质量差异很大; 育性敏感期、抽穗开花期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关键技术:(1)提出了两个安全期协调安排的原理, 确定了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的原则;(2)光温敏核 不育系技术鉴定标准;(3)核心种子生产原理与技 术。
效果:形成了两系杂交稻保纯制种技术体系,制种产 量和质量稳步上升。
❖ 三系法杂交稻制种
❖ 两系法杂交稻制种
三系配套法
A×B→A 不育系繁殖
BB 保持系繁殖
A × R → 杂交种 杂交制种
RR 恢复系繁殖
2021/1/25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两系配套法
S 低温 短照
(可育 繁殖)
S
S系繁殖
S
×
R
高温、长照
(不育,作母本)
杂交种子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
2021/1/25
4、制种季节安排
制种季节安排原则
根据杂交水稻制种的途径(三系法、两系法)。 根据杂交组合生育期类型(早、中、迟熟)。 根据制种基地的气候条件。
春制
具有双季稻生产气候条件区城,在早稻生 产季节的制种。
3、制种技术提升与推广阶段(1984-2009) 主要问题:实现多种技术配套条件下的高产、安全、 高效制种。 突破的关键技术: (1)制种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良好的生态条件, 确保制种各时技术
1、抽穗开花授粉期的安全气候条件
从始穗到终花期( 10~12天),气候条件影响父母本抽穗、开 花、授(受)粉、结实,决定制种产量的高低或成败。
安全气候条件的基本要求是: (1)不出现连续3天以上整天下雨天气; (2)日均温26~28℃,日最高温度不超过35℃,日最低温度
2、制种技术系统研究阶段(1996-2000)
主要问题:不同生态条件下制种产量和质量差异很大; 育性敏感期、抽穗开花期受气候条件影响大。
关键技术:(1)提出了两个安全期协调安排的原理, 确定了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的原则;(2)光温敏核 不育系技术鉴定标准;(3)核心种子生产原理与技 术。
效果:形成了两系杂交稻保纯制种技术体系,制种产 量和质量稳步上升。
❖ 三系法杂交稻制种
❖ 两系法杂交稻制种
三系配套法
A×B→A 不育系繁殖
BB 保持系繁殖
A × R → 杂交种 杂交制种
RR 恢复系繁殖
2021/1/25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两系配套法
S 低温 短照
(可育 繁殖)
S
S系繁殖
S
×
R
高温、长照
(不育,作母本)
杂交种子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
2021/1/25
4、制种季节安排
制种季节安排原则
根据杂交水稻制种的途径(三系法、两系法)。 根据杂交组合生育期类型(早、中、迟熟)。 根据制种基地的气候条件。
春制
具有双季稻生产气候条件区城,在早稻生 产季节的制种。
3、制种技术提升与推广阶段(1984-2009) 主要问题:实现多种技术配套条件下的高产、安全、 高效制种。 突破的关键技术: (1)制种基地选择与季节安排(良好的生态条件, 确保制种各时技术
玉米种子生产学课件(PPT 47张)
![玉米种子生产学课件(PPT 47张)](https://img.taocdn.com/s3/m/c706c41483c4bb4cf7ecd1ca.png)
六、母本去雄
“及时、彻底、干净”的原则。 及时是指母本雄穗刚露出顶叶而尚 未散粉时及时拔除; 彻底是指把制种区所有母本的雄穗 一株不漏地全部拔除; 干净是指母本的每个雄穗不留分枝, 拔除干净。
七、加强人工辅助授粉
制种花期相遇不好或在开花阶段气候条件 不利授粉时,人工辅助授粉的增产效果更 加显著。人工辅助授粉的时间一般在上午 8--11时,待露水干后散粉最多时进行,人 工拉绳,人工辅助授粉应在玉米散粉期进 行4--5次,以提高结实率 。
1.3.生育期隔离 错期播种,使其花期与临近 其他玉米品种错开,以达到安全隔离的目的 2.隔离区的数目 隔离区的数目因繁殖类别而不同。配制 单交种,需设置3个;配制三交种应设置5 个隔离区;配制双交种应设置7个隔离区.
二.调节父母本播期,确保花期相遇
1.同期播种 双亲花期相同或母本花期比 父本早 2--3天,同期播种 2. 错期播种(花期相差在5天以上) 2.1: “宁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原则 花丝的生活力一般可以保持6--7天,而父 本散粉时间较短,一般4--5天,同时花粉 在田间仅能存活数小时。
玉米杂交种子生产主要步骤:
一 .隔离区的设置 二.调节父母本播期,确保花期相遇 三.确定父母本行比 四.花期调节 五.严格去杂去劣 六、母本去雄 七、加强人工辅助授粉 八、分收分藏
隔离区的设置
一 .隔离区的设置 1.1.空间隔离 自交系至少500米,杂交 种至少300米,在多风地区,下风处或地势 低洼处,应适当加大隔离区。 1. 2.屏障隔离 山岭、房屋、林带以及 高秆作物等自然障碍物
2.2双亲花期相差的天数并不等于播种期相 差的天数 早播的亲本,由于前期温度低,生 长慢,所以错期的天数应比花期相差的天 数多几天,一般是父母本播期相差的天数 是花期相差天数的2倍,如果双亲花期相差 6--7天,则播期要错开12--14天。
种子生产及经营管理课件(PPT59张)
![种子生产及经营管理课件(PPT59张)](https://img.taocdn.com/s3/m/1deb6edb9e314332396893cd.png)
• 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常规种原种 种子的生产许可证由生产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 管部门审核,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 主要农作物常规种的大田用种生产许可证由生产 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核发。 • 生产所在地为非主要农作物,其他省(自治区、直 辖市)为主要农作物,申请办理种子生产许可证的, 生产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并核发。
《种子法》所指的种子生产可 以认为仅指种子的田间生产
第二节 种子生产许可制度
• 种子生产许可是指种子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为保证种子质量,对种子生产采取一般性禁止。 只有行政相对人具备种子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 条件,经过申请并通过国家种子行政主体审查批 准,发给相应许可证才能解除这种禁止,从事种 子生产活动。
• 种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与一般的商品不同,假种 子与真种子、较强活力的种子与生活力丧失的种 子很难区分; • 在我国种子生产与投入生产上使用的间隔时间比 较短,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鉴定种子的质量尤其是 纯度几乎是不可能的。 • 种子生产过程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
• 种子生产管理是指种子行政主体对农作物 种子生产单位和个人的生产行为 进行规 范、监督的活动。进行宏观的管理,主要 是制定相应的政策并组织实施, 其目的 是提高商品种子的质量,减少种子事故, 保障农业生产用种的安全供给。 由于 《种子法》调整的是商品种子,它所规范 的是商品种子的生产。
• 种子生产许可证应当注明许可证编号、 生产者名称、生产者住所、法定代表人、 发证机关、发证时间、生产种子的作物 种类、品种、地点、有效期限等项目。
• 有效期限为3年;生产种子是转基 因品种的,应当注明。
• 商品种子生产应当执行种子生产 技术规程和种子检验、检疫规程。
牧草种子生产ppt课件教学教程
![牧草种子生产ppt课件教学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e0e5e8c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d3.png)
温度对牧草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都有影响, 包括营养生长、花芽分化、开花、花粉萌 发、结实、种子成熟等过程。并且每一时 期的最适温度和温度效应各不相同。
(四)温度
适量的降水对牧草种子发育初期是必要的, 但种子成热期和收获期要求干燥的气候条 件。牧草营养生长阶段需要充足的水分供 应,如降水量不能满足要求的地区,必须 有灌溉条件才能适合于作种子生产。
二、牧草种子生产对土地的要求
(一)土壤类型、土壤结构及土壤肥力
用于牧草种子生产的土壤最好为壤土,壤 土较粘土和沙土持水力强,有利于耕作和 除草剂的使用,壤土还适于牧草根系的生 长和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
(二)地形及土地布局
用做生产牧草种子的地块,应选择在开旷、 通风、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 肥力适中、杂草较少的地段上。
一、牧草种子生产对气候的要求
(一)日照长度
许多牧草,日照长度决定其是否开花及开 花效应强度。光周期对牧草的生殖生长具 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效应。
(二)辐射量
晴朗多光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牧草种子产 量的提高。 辐射有利于光合,有利于开花、 授粉,有利于传粉媒介昆虫的活动,有利 于抑制病害的发生。
(三)温度
1、传粉受精率低 2、落粒性强持留性差 3、收获过程中的损失
四、提高牧草实际种子产量的可能性
第二节 牧草种子生产地区的选择
牧草种子生产中必须根据牧草生殖生长对 环境条件的需求,选择适宜的地区进行种 子生产,以获得优质高产。
决定一个种或品种是否适于在某一地区生 产种子,首先考虑气候条件,其次要考虑 土地条件。
第三节 牧草种子生产的田间管理
一、播种点播、条播、撒播 (二)播种时间及播种量 1、播种时间 2、播种量 3、播种深度
二、施肥 (一)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施肥 (二)豆科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施肥 (三)牧草种子生产中的特殊养分 三、灌溉 四、杂草防治 (一)化学防治 (二)生态防治
(四)温度
适量的降水对牧草种子发育初期是必要的, 但种子成热期和收获期要求干燥的气候条 件。牧草营养生长阶段需要充足的水分供 应,如降水量不能满足要求的地区,必须 有灌溉条件才能适合于作种子生产。
二、牧草种子生产对土地的要求
(一)土壤类型、土壤结构及土壤肥力
用于牧草种子生产的土壤最好为壤土,壤 土较粘土和沙土持水力强,有利于耕作和 除草剂的使用,壤土还适于牧草根系的生 长和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
(二)地形及土地布局
用做生产牧草种子的地块,应选择在开旷、 通风、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 肥力适中、杂草较少的地段上。
一、牧草种子生产对气候的要求
(一)日照长度
许多牧草,日照长度决定其是否开花及开 花效应强度。光周期对牧草的生殖生长具 有极其重要的生态效应。
(二)辐射量
晴朗多光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牧草种子产 量的提高。 辐射有利于光合,有利于开花、 授粉,有利于传粉媒介昆虫的活动,有利 于抑制病害的发生。
(三)温度
1、传粉受精率低 2、落粒性强持留性差 3、收获过程中的损失
四、提高牧草实际种子产量的可能性
第二节 牧草种子生产地区的选择
牧草种子生产中必须根据牧草生殖生长对 环境条件的需求,选择适宜的地区进行种 子生产,以获得优质高产。
决定一个种或品种是否适于在某一地区生 产种子,首先考虑气候条件,其次要考虑 土地条件。
第三节 牧草种子生产的田间管理
一、播种点播、条播、撒播 (二)播种时间及播种量 1、播种时间 2、播种量 3、播种深度
二、施肥 (一)禾本科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施肥 (二)豆科牧草种子生产中的施肥 (三)牧草种子生产中的特殊养分 三、灌溉 四、杂草防治 (一)化学防治 (二)生态防治
种子生产学-概论 图文
![种子生产学-概论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33e796d16529647d26285242.png)
一、种子生产的概念和意义
❖ 种子生产(seed production)是按照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操作 规程繁殖常规种子和杂交种子的过程。生产出来的种子 作为大田生产的播种材料或进一步作为繁殖下一代种子 的材料。
✓ 基本要求:原有的遗传特性、产量潜力、种子活力 ❖ 种子生产的意义在于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的优质种
《种子生产学》
主要教材和参考资料
❖ 胡晋主编,种子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8 ❖ 洪德林主编,种子生产学实验技术,科学出版社,2014 ❖ 农业部门户网站种子局子站, ❖ 中国南繁网,http://219.141.234.66:50005/index.php ❖ 中国种子协会网,
《种子生产学》
三、种子生产应具备的条件
❖ 1、应具有良好的种子生产基地。种子生产基地应当满足 该作物品种种子生产对气候、隔离、土壤肥力、农田基本 设施、干燥、收购、生产人员等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要 求。
❖ 2、应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 。
❖ 3、应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和生产、检验设施。 ❖ 4、应获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2016年开始实施的《中华
种子生产学植物花器构造种子生产学二种子生产的特点2自然因素制约性不同作物种类而对光照温度水分等要求不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种子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3种子生产的时效性种子的生命周期有限供应的时效性4种子质量鉴定的困难性种子纯度种子生产学三种子生产应具备的条件1应具有良好的种子生产基地
种子生产学
/sites/MainSite
《种子生产学》
❖ 考核与评分:
1、期末闭卷考试 50%
2、平时成绩:
50%
(1)课程读书报告(25%)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PPT课件
![水稻种子生产技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6db5dac1c708a1284a441c.png)
第 4 季,不育系原种圃。当选的不育 系株系混系繁殖,用保持系原原种 作为回交亲本。 见P41图1-8。
(二) 杂种一代的种子生产(制种) 1 制种田的选择。凡是能长杂交稻的 地方都能制种。要求水肥条件好, 阳光充足,病虫害少,无检疫对象。 2 隔离条件。 (1) 空间隔离:200米以上。在水旱 兼作区,可用旱作物隔离。特别要 注意籼粳隔离,防止产生大青棵。
何谓原种? 原种是指用原原种直接繁育 出来的,或推广品种经提 纯后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 种子。
原种如何生产? 1 由原原种直接繁殖,防杂保纯。 2 按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 生产。
谁来生产原种?
一般由地、市原种场生产原种。
原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影响到 良种种子质量和数量。
何谓良种? 良种是指用原种再繁殖一、 二代的种子。就是提供给 农户种植的生产用种。
Collabo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IRRI on Hybrid Rice
第八节 水稻种子生产 一、常规品种(纯系)的种子 生产 经审定合格的新品种,必须加 速繁殖并保持纯度,使新品 种在种子数量和质量上能满 足生产的需要。
1.常规品种种子生产程序: 原原种
原种
良种
(一)三系原种生产的方法和 程序 1 三系七圃法。 生产程序:单株选择、分系比 较、混系繁殖。不育系设株 行、株系、原种三个圃;保 持系、恢复系各设株行、株 系二个圃,共七个圃。
第 1 季,单株选择。保持系、恢复系 各选 100-120 株,不育系选 150-200 株。 第 2 季,株行圃。按常规稻提纯法建 立 保 持 系 和 恢 复 系 株 行 圃 各 100120 个株行。恢复系每个株行种植 500株。保持系每个株行种植200株 (上年保持系单株种子分为2份,1 份提前种在保持系株行圃,另 1 份 用作不育系株行圃的父本)。
种子生产学教学课件第一章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
![种子生产学教学课件第一章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6b188ce48d7c1c709a14578.png)
《种子生产学》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5、雄性不育性( male-sterility )
➢ 植株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功能雄配子的特征称为雄性不 育性。如水稻、玉米、高粱、大麦、小麦、棉花、油菜、 向日葵、白菜、番茄等都有各种雄性不育性类型,有的已 广泛用于配制杂交种。
➢ 植物受遗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分为两大类: (1)细胞核雄性不育(nucleic male sterility) --- 雄性不育性受 核基因控制,多为隐性,但在少数作物(如小麦、粟等) 中也发现了显性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在水稻、油菜 、小麦、高粱、玉米等许多作物中还发现了光、温敏核雄 性不育性。
种子生产学一作物的繁殖方式不育系保持系不育系繁殖不育系保持系不育系恢复系杂交制种杂交种大田生恢复系三系法杂交水稻亲本繁殖和制种示意图表示自交表示杂交种子生产学三系配套水稻制繁种一作物的繁殖方式种子生产学一作物的繁殖方式二无性繁殖1营养体繁殖vegetativepropagation许多植物的植株营养体部分都具有再生繁殖的能力如植株的根茎芽叶等营养器官及其变态部分块根球茎鳞茎匍匐茎地下茎等都可利用其再生能力采取分根扦插压条嫁接等方法繁殖后代
《种子生产学》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甘薯营养体(块根)育苗
《种子生产学》
茶树无性系育苗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 2、无融合生殖( apomixes )
➢ 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两性配子的融 合过程而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称为无融合生殖。
➢ 无融合生殖有多种类型:因大孢子母细胞或幼胚囊败育, 由胚珠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直接形成二倍体胚囊,成为无 孢子生殖;由大孢子母细胞不经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 ,直接产生二倍体的胚囊形成种子,称为二倍体孢子生殖 ;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 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胚乳而形成种子,称为不定 胚生殖;在胚囊中的卵细胞未和精核结合,直接形成单倍 体胚,称为孤雌生殖;进入胚囊的精核未与卵细胞融合, 直接形成单倍体胚,称为孤雄生殖;具单倍体胚的种子后 代经染色体加倍可获得基因型纯合的二倍体。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5、雄性不育性( male-sterility )
➢ 植株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功能雄配子的特征称为雄性不 育性。如水稻、玉米、高粱、大麦、小麦、棉花、油菜、 向日葵、白菜、番茄等都有各种雄性不育性类型,有的已 广泛用于配制杂交种。
➢ 植物受遗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分为两大类: (1)细胞核雄性不育(nucleic male sterility) --- 雄性不育性受 核基因控制,多为隐性,但在少数作物(如小麦、粟等) 中也发现了显性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性,在水稻、油菜 、小麦、高粱、玉米等许多作物中还发现了光、温敏核雄 性不育性。
种子生产学一作物的繁殖方式不育系保持系不育系繁殖不育系保持系不育系恢复系杂交制种杂交种大田生恢复系三系法杂交水稻亲本繁殖和制种示意图表示自交表示杂交种子生产学三系配套水稻制繁种一作物的繁殖方式种子生产学一作物的繁殖方式二无性繁殖1营养体繁殖vegetativepropagation许多植物的植株营养体部分都具有再生繁殖的能力如植株的根茎芽叶等营养器官及其变态部分块根球茎鳞茎匍匐茎地下茎等都可利用其再生能力采取分根扦插压条嫁接等方法繁殖后代
《种子生产学》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甘薯营养体(块根)育苗
《种子生产学》
茶树无性系育苗
一、作物的繁殖方式
❖ 2、无融合生殖( apomixes )
➢ 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两性配子的融 合过程而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称为无融合生殖。
➢ 无融合生殖有多种类型:因大孢子母细胞或幼胚囊败育, 由胚珠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直接形成二倍体胚囊,成为无 孢子生殖;由大孢子母细胞不经减数分裂而进行有丝分裂 ,直接产生二倍体的胚囊形成种子,称为二倍体孢子生殖 ;由胚珠或子房壁的二倍体细胞经过有丝分裂而形成胚, 和由正常胚囊中的极核发育成胚乳而形成种子,称为不定 胚生殖;在胚囊中的卵细胞未和精核结合,直接形成单倍 体胚,称为孤雌生殖;进入胚囊的精核未与卵细胞融合, 直接形成单倍体胚,称为孤雄生殖;具单倍体胚的种子后 代经染色体加倍可获得基因型纯合的二倍体。
2019年第一章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ppt
![2019年第一章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b03f7333687e21ae45a931.png)
种子生产的中心任务是保纯防杂。 纯度的高低是检验种子质量的第一标准。所有的农业技术 措施重点之一,就是要保持纯度。 “纯”只能是局部的、暂时的、相对的,随着繁殖的扩大 必然会降低后代的相对纯度。因此,在种子生产中,提出尽 可能的较少生产代数的要求。
2.在原种生产中单株选择的重要性
在自交作物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体系中,要 按原品种的典型性,采取单株选择、单株脱粒, 对株系进行比较,一步步进行提纯复壮。
2.栽培品种 的DUS三性
一致性 (uniformity)
经过繁殖,相关的特征或 者特性相对一致
稳定性 (stability)
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 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 或者特性保持不变
第二节 纯系学说和种子生产
一、纯系学说(pure line theory)的概念 1903年丹麦植物学家Johannsen提出,论点: (1)在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通过单
株选择,可以分离出许多基因型纯合的家系。这样 的选择是有效的。
(2)在纯系内继续选择无效。
理论意义
区分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指出了 选择遗传变异的重要性,对选择的作用也进行了 精辟的论述。因此,它为自花授粉作物的选择育 种和种子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纯系学说在种子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1.保纯防杂
0-4%) 4-50%) 50-100%)
二、作物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
(一)有性繁殖与种子生产
1.自花授粉作物 同质结合,基因纯合,基因型表现型一致,遗传稳定。 在种子生产中,保持品种纯度的首要措施是防止各种形式
的机械混杂,田间去杂是重要的技术措施;其次是防止生 物学混杂,但对隔离条件的要求不严,可适当采取隔离措 施。
混杂,同时要严防各种形式的机械混杂。在杂种优势利用 上,可利用品种间杂交种,但最好利用自交系间杂交种。
2.在原种生产中单株选择的重要性
在自交作物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体系中,要 按原品种的典型性,采取单株选择、单株脱粒, 对株系进行比较,一步步进行提纯复壮。
2.栽培品种 的DUS三性
一致性 (uniformity)
经过繁殖,相关的特征或 者特性相对一致
稳定性 (stability)
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 殖周期结束时,其相关的特征 或者特性保持不变
第二节 纯系学说和种子生产
一、纯系学说(pure line theory)的概念 1903年丹麦植物学家Johannsen提出,论点: (1)在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通过单
株选择,可以分离出许多基因型纯合的家系。这样 的选择是有效的。
(2)在纯系内继续选择无效。
理论意义
区分了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指出了 选择遗传变异的重要性,对选择的作用也进行了 精辟的论述。因此,它为自花授粉作物的选择育 种和种子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纯系学说在种子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1.保纯防杂
0-4%) 4-50%) 50-100%)
二、作物繁殖方式与种子生产
(一)有性繁殖与种子生产
1.自花授粉作物 同质结合,基因纯合,基因型表现型一致,遗传稳定。 在种子生产中,保持品种纯度的首要措施是防止各种形式
的机械混杂,田间去杂是重要的技术措施;其次是防止生 物学混杂,但对隔离条件的要求不严,可适当采取隔离措 施。
混杂,同时要严防各种形式的机械混杂。在杂种优势利用 上,可利用品种间杂交种,但最好利用自交系间杂交种。
种子生产学 第十四章瓜类种子生产技术 图文
![种子生产学 第十四章瓜类种子生产技术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8ab36a5fbfc77da369b117.png)
✓ 西瓜柱头在开花前1~2天和开花后1~2天都具有受精能力 ,但以开花当天授粉结果率最高。花粉在开花前一天或后 一天均有发芽能力,但以开花当天的花粉发芽率最高。西 瓜的花朵一般在早上开放,所以,授粉应在上午进行。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西瓜种子生产技术
3. 果实膨大及种子成熟 ❖ 子房的大小和形状与品种及栽培条件有关。长果形的品种
子房呈长圆筒形,圆果形的子房呈圆形,长圆筒形的品种 蒂部容易受机械损伤,影响坐果。一般初期形成的雌花其 子房较小,而主蔓或侧蔓上第2~3雌花的子房较大。子房 大而充实时则坐果率也相对较高。 ❖ 西瓜在坐果后20 d左右,其种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发芽能力 ,但从开花到种子成熟所需要的时间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 异,一般早熟品种为28~30 d,晚熟品种为40 d左右,即种 子的成熟时间略迟于果实食用成熟期。
➢ 西瓜雌花的柱头和雄花的花药均具蜜腺,靠昆虫传粉,为 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品种间极易造成天然杂交。
➢ 雌花在主蔓上发生的节位,依品种而不同。早熟品种于 4~5节发生第一雌花,中、晚熟品种一般于7~9节发生第一 雌花,子蔓上雌花发生的节位较低。第一雌花后间隔5~7 节再发生1朵雌花,间有连续发生2个雌花的。在自然情况 下,每个西瓜植株可形成250~300朵花,其中绝大多数为 雄花,雌花仅占10%左右。 2. 开花习性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西瓜种子生产技术
三、西瓜种子生产的生物学基础
1. 花器构造 西瓜的花单生,着生于叶腋。花单性,异花同株,有些品
种和部分植株的雌花其雄蕊发育完全,其花粉具有生活力 ,为雌型两性花。
雌蕊 雄蕊
《种子生产学》
雄花
雌花
雌型两性花
西瓜花的性别
《种子生产学》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西瓜种子生产技术
3. 果实膨大及种子成熟 ❖ 子房的大小和形状与品种及栽培条件有关。长果形的品种
子房呈长圆筒形,圆果形的子房呈圆形,长圆筒形的品种 蒂部容易受机械损伤,影响坐果。一般初期形成的雌花其 子房较小,而主蔓或侧蔓上第2~3雌花的子房较大。子房 大而充实时则坐果率也相对较高。 ❖ 西瓜在坐果后20 d左右,其种子已经具备一定的发芽能力 ,但从开花到种子成熟所需要的时间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 异,一般早熟品种为28~30 d,晚熟品种为40 d左右,即种 子的成熟时间略迟于果实食用成熟期。
➢ 西瓜雌花的柱头和雄花的花药均具蜜腺,靠昆虫传粉,为 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品种间极易造成天然杂交。
➢ 雌花在主蔓上发生的节位,依品种而不同。早熟品种于 4~5节发生第一雌花,中、晚熟品种一般于7~9节发生第一 雌花,子蔓上雌花发生的节位较低。第一雌花后间隔5~7 节再发生1朵雌花,间有连续发生2个雌花的。在自然情况 下,每个西瓜植株可形成250~300朵花,其中绝大多数为 雄花,雌花仅占10%左右。 2. 开花习性
《种子生产学》
第二节 西瓜种子生产技术
三、西瓜种子生产的生物学基础
1. 花器构造 西瓜的花单生,着生于叶腋。花单性,异花同株,有些品
种和部分植株的雌花其雄蕊发育完全,其花粉具有生活力 ,为雌型两性花。
雌蕊 雄蕊
《种子生产学》
雄花
雌花
雌型两性花
西瓜花的性别
《种子生产学》
《种子生产学》课件
![《种子生产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88e44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3.png)
种子在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和节约资源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
2
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种子是转基因植物研发和推广的重要载体,为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3
环保和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种子在生态修复、土壤保护和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生态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种子生产学》PPT课件大纲
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保护
种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基础,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抗 逆能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种子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恢复生 态功能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 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遗产保护意义
某些珍稀物种的种子具有重要的 文化、科学和生物价值,需要进 行保护和研究。
种子的应用前景
1
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种子的质量检测与鉴定
意义
种子质量检测可以评估种子的 萌发率、纯度和活力测包括测定种子的 湿重、干重、纯度和活力等指 标,并采用种子萌发实验和化 学分析等方法进行鉴定。
原则和方法
种子鉴定按照国家标准或国际 规定进行,包括观察种子形态、 鉴定种属和识别品种等步骤。
《种子生产学》PPT课件
# 种子生产学PPT课件
什么是种子?
定义
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器官,包括种皮、胚珠和营养组织。
特点
种子具有休眠状态、耐久性和传播性,能够在不利条件下存活并扩散。
分类
种子可以根据植物类型、形态和生活史等方面进行分类。
种子的生物学基础
结构
发育过程
萌发和成长
种子由胚珠、种皮和内部组织构 成,每个部分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种子的保存与运输
1
保存原则和方法
种子保存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常用方法包括冷藏、干燥和真空封存。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教学课件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473e7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e.png)
种子的生理特性
种子具有休眠、萌发和生长 等特性,决定了种子在生产 和繁殖中的用途和特点。
种子生产技术
种子材料的收集与储存
收集优质种子材料,储存并处理种子以确保良好的 发芽率和种子质量。
种子处理技术
使用适当的处理方法(如消毒、激素处理等)来提 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种子生产过程
选择适宜的种植环境,控制生长条件,进行规范的 种子生产流程。
种子市场与法律
了解种子行业的法规和政策, 确保种子生产和销售过程的合 法合规。
介绍种子繁殖的不同方法,如自交、杂 交、无性繁殖等,以及适用的植物品种。
种子遗传改良技术
介绍常用的遗传改良技术,如基因编辑、 转基因等,以及其在种子生产中的应用。
种子市场与管理
种子市场与需求
了解当前的种子市场情况,分 析市场需求和趋势,以满足消 费者的需求。
种子管理与销售
制定科学的种子管理方案,了 解种子销售渠道和销售技巧, 提高种子的市场竞争力。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教学课 件
园艺植物种子生产教学课件旨在深入探讨种子生产的基础知识、技术、遗传 改良以及市场与管理,提高同学们的种子生产技术能力。
种子基础知识
什么是种子
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 个重要阶段,是植物用来繁 殖后代的结构。
种子的结构与发育
种子由种皮、胚乳、胚和植 物萌发所需的养分组成,经 过受精、胚胎发育等过程而 形成。
种子质量检测与筛选
通过种子质量检测和筛选,确保种子的纯度、发芽 率和品种真实性。
种子繁殖与遗传改良
1
种子遗传改良基础知识
2
了解基因和遗传学原理,了解如何通过
遗传改良来改善植物的性状。
《种子生产与管理》PPT课件
![《种子生产与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07c3158d0d233d4b04e69bc.png)
和颁发新品种审定合格证书。
• 4.对已推广的品种以及种子生产等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
品种审定的方法与程序
• 报审条件 • 申报材料 • 申报程序和时间 • 品种审定与命名
二、新品种的推广
• 品种推广的方式 • 品种区域化和良种的合理布局 • 良种必须合理搭配
品种推广的方式
• 分片式 • 波浪式 • 多点式
• 一、品种混杂退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 二、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 三、防止混杂退化的方法
一、品种混杂退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 品种的混杂是指一个品种群体中,掺杂有不同于本品种的各种异型株,造成 品种纯度降低的现象。品种的退化则是指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部分地或全部 消失,生活力下降,品质变劣,抗性减退,以致降低或丧失了原品种在农业 生产上的利用价值。
三、品种保护
• 我国1997年3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年10月1日 起开始实行。
• 植物新品种保护旨在通过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鼓 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促进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 步伐,扩大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
第二节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与防 止办法
在机械播种时,每播完一个品种后,要及时对播种箱及其它工具进行清扫
• 合理安排繁殖田的轮作,不可重茬连作,以防上季残留的种子在下季出苗而造成 混杂
严格防止生物学混杂
• 防止生物学混杂的关键是搞好隔离。应据据作物不同的授粉方式和发生天然杂交 的程度,对繁殖田采取隔离措施。一般采用的是空间隔离,自花授粉作物设置一 定宽度的保护行;异花授粉作物或常异花授粉作物,以及水稻、玉米的杂交制种 田和亲本繁殖田,都要设置隔离区。此外,还可采用时间隔离、屏障隔离等方法, 其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防止外来花粉的污染。
• 4.对已推广的品种以及种子生产等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及建议。
品种审定的方法与程序
• 报审条件 • 申报材料 • 申报程序和时间 • 品种审定与命名
二、新品种的推广
• 品种推广的方式 • 品种区域化和良种的合理布局 • 良种必须合理搭配
品种推广的方式
• 分片式 • 波浪式 • 多点式
• 一、品种混杂退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 二、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 三、防止混杂退化的方法
一、品种混杂退化的概念及其表现
• 品种的混杂是指一个品种群体中,掺杂有不同于本品种的各种异型株,造成 品种纯度降低的现象。品种的退化则是指品种原有的优良性状部分地或全部 消失,生活力下降,品质变劣,抗性减退,以致降低或丧失了原品种在农业 生产上的利用价值。
三、品种保护
• 我国1997年3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1997年10月1日 起开始实行。
• 植物新品种保护旨在通过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保护育种者的合法权益,鼓 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促进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 步伐,扩大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
第二节 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与防 止办法
在机械播种时,每播完一个品种后,要及时对播种箱及其它工具进行清扫
• 合理安排繁殖田的轮作,不可重茬连作,以防上季残留的种子在下季出苗而造成 混杂
严格防止生物学混杂
• 防止生物学混杂的关键是搞好隔离。应据据作物不同的授粉方式和发生天然杂交 的程度,对繁殖田采取隔离措施。一般采用的是空间隔离,自花授粉作物设置一 定宽度的保护行;异花授粉作物或常异花授粉作物,以及水稻、玉米的杂交制种 田和亲本繁殖田,都要设置隔离区。此外,还可采用时间隔离、屏障隔离等方法, 其目的就是千方百计地防止外来花粉的污染。
作物种子学全套课件
![作物种子学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bd5f5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89.png)
贮藏环境对种子活力影响研究
1 2
温度
种子贮藏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种子的呼吸作用和 酶活性,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种子造成不良 影响。
湿度
种子贮藏环境的湿度也是影响种子活力的重要因 素,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导致种子霉变或失水。
3
气体成分
贮藏环境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对种子的呼吸 作用有着重要影响,适当的气体成分可以延长种 子的贮藏寿命。
杂交育种的程序与步骤
制定育种目标、选配杂交组合、实施杂交、选种与鉴定等。
细胞工程在育种中应用前景探讨
细胞培养与植株再生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完整植株,用于快速 繁殖和种质保存。
原生质体融合与细胞杂交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实现远缘杂交,创造 新的遗传变异。
细胞器移植与基因转移
通过细胞器移植和基因转移技术,实现优良 性状的转移和整合。
贮藏期间病虫害防治策略部署
清洁仓库
在种子入库前,应对仓库 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以 消灭残留的病虫害。
定期检查
在种子贮藏期间,应定期 对种子进行检查,及时发 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病虫害防治
一旦发现病虫害,应立即 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包括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 物方法等。
现代贮藏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
设施建设
包括种子的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指标,是评价种子 质量的基本依据。
种子质量评价方法
包括感官检验、物理检验、化学检验和生物检验等多种方法 ,用于全面评价种子的质量。
种子检验原理与方法
种子检验原理
基于种子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遗传特性等,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种子进 行检验和分析。
种子检验方法
包括扦样、净度分析、发芽试验、水分测定、健康测定等,用于确定种子的质量 状况。
种子学ppt课件
![种子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2a64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a.png)
04
种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种子选择与处理
种子选择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种植需求选择 适宜的种子,确保其具有优良的遗传 特性和较高的抗逆性。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消毒、催芽、拌种等处理 ,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势,减 少病虫害的发生。
种子繁殖与育种
01
02
03
有性繁殖
通过种子繁殖,利用雌雄 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发 育成新个体。
理生化变化,最终形成幼苗。
种子生长的阶段与特点
总结词
种子生长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所需的条件。
详细描述
种子萌发后进入生长阶段,这个阶段可以分为多个时期,如幼苗期、生长期、成 熟期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生理特点和生长需求,如光照、水分、养分等。 了解和掌握这些特点,对于合理管理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种子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种子的产量和品质 ,促进农业和园艺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种子的形成与发育
种子的形成
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经过一系列的细 胞分裂和分化过程,形成胚和胚乳。
种子的发育
种子的发育过程受到多种激素和环境因素的 调节,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种子的成熟
种子成熟过程中,胚乳细胞大量合成营养物 质,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能量和养分。
种子学研究的发展与展望
种子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种子学研究起源
种子学研究起源于古代农业实践,最初关注种子的收集、保存和 种植。
现代种子学研究发展
随着生物学、遗传学和农业科学的发展,种子学研究逐渐深入,涉 及种子的形态、发育、遗传、生理等方面。
当前研究重点
当前种子学研究的重点包括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子发育与萌发 机制、种子抗逆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生产学》
三、种子生产应具备的条件
❖ 1、应具有良好的种子生产基地。种子生产基地应当满足 该作物品种种子生产对气候、隔离、土壤肥力、农田基本 设施、干燥、收购、生产人员等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要 求。
❖ 2、应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 。
❖ 3、应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和生产、检验设施。 ❖ 4、应获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2016年开始实施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林木的商品 种子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 ❖ 5、应取得该作物的品种权或该品种的生产学》
植物花器构造
二、种子生产的特点
❖ 2、自然因素制约性 ➢ 不同作物种类而对光照、温度、水分等要求不同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 种子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 3、种子生产的时效性 ➢ 种子的生命周期有限 ➢ 供应的时效性 ❖ 4、种子质量鉴定的困难性---种子纯度
子,满足市场的需求。
《种子生产学》
二、种子生产的特点
❖ 1、繁殖方式多样性
➢ 农作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
✓ 有性繁殖根据作物的花器构造、开花习性、传粉情况以 及开花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又可分为自花授粉、异花 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三类;异花授粉又可分为雌雄异株、 雌雄同株异花、自交不亲和、雌雄不同期成熟或花柱异 型四种类型。
一、种子生产的概念和意义
❖ 种子生产(seed production)是按照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操作 规程繁殖常规种子和杂交种子的过程。生产出来的种子 作为大田生产的播种材料或进一步作为繁殖下一代种子 的材料。
✓ 基本要求:原有的遗传特性、产量潜力、种子活力 ❖ 种子生产的意义在于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的优质种
种子生产学
❖人的六个基本需求:
✓衣、食、住、行、性、玩
➢中国古代: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
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种 ✓人以农为本、农以 为基
《种子生产学》
课程简介
❖ 种子生产学是研究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以及生产 过程中种子质量控制的一门应用科学。
❖ 本课程包括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新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 、种子生产的基本方法、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种子生产质 量控制以及不同作物种子的生产技术等内容。
/sites/MainSite
《种子生产学》
❖ 考核与评分:
1、期末闭卷考试 50%
2、平时成绩:
50%
(1)课程读书报告(25%)
(2)实验过程与总结报告(15%)
(3)出勤率(10%)
(4)问题抢答(+2分)
《种子生产学》
绪论
《种子生产学》
➢ 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种子生产原理等相关知识,针对常规 品种种子生产、杂交品种种子生产以及无性系种子种苗生 产,了解不同种类种子的最佳生产方法和技术,通过种子 质量控制,保证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 量的种子,为种子经营提供物质基础。
《种子生产学》
主要教材和参考资料
❖ 胡晋主编,种子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8 ❖ 洪德林主编,种子生产学实验技术,科学出版社,2014 ❖ 农业部门户网站种子局子站, ❖ 中国南繁网,http://219.141.234.66:50005/index.php ❖ 中国种子协会网,
三、种子生产应具备的条件
❖ 1、应具有良好的种子生产基地。种子生产基地应当满足 该作物品种种子生产对气候、隔离、土壤肥力、农田基本 设施、干燥、收购、生产人员等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要 求。
❖ 2、应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 。
❖ 3、应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和生产、检验设施。 ❖ 4、应获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2016年开始实施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林木的商品 种子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 ❖ 5、应取得该作物的品种权或该品种的生产学》
植物花器构造
二、种子生产的特点
❖ 2、自然因素制约性 ➢ 不同作物种类而对光照、温度、水分等要求不同
,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 种子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 ❖ 3、种子生产的时效性 ➢ 种子的生命周期有限 ➢ 供应的时效性 ❖ 4、种子质量鉴定的困难性---种子纯度
子,满足市场的需求。
《种子生产学》
二、种子生产的特点
❖ 1、繁殖方式多样性
➢ 农作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
✓ 有性繁殖根据作物的花器构造、开花习性、传粉情况以 及开花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又可分为自花授粉、异花 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三类;异花授粉又可分为雌雄异株、 雌雄同株异花、自交不亲和、雌雄不同期成熟或花柱异 型四种类型。
一、种子生产的概念和意义
❖ 种子生产(seed production)是按照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操作 规程繁殖常规种子和杂交种子的过程。生产出来的种子 作为大田生产的播种材料或进一步作为繁殖下一代种子 的材料。
✓ 基本要求:原有的遗传特性、产量潜力、种子活力 ❖ 种子生产的意义在于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的优质种
种子生产学
❖人的六个基本需求:
✓衣、食、住、行、性、玩
➢中国古代: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
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种 ✓人以农为本、农以 为基
《种子生产学》
课程简介
❖ 种子生产学是研究种子生产原理和技术以及生产 过程中种子质量控制的一门应用科学。
❖ 本课程包括种子生产的基本理论、新品种审定和品种保护 、种子生产的基本方法、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种子生产质 量控制以及不同作物种子的生产技术等内容。
/sites/MainSite
《种子生产学》
❖ 考核与评分:
1、期末闭卷考试 50%
2、平时成绩:
50%
(1)课程读书报告(25%)
(2)实验过程与总结报告(15%)
(3)出勤率(10%)
(4)问题抢答(+2分)
《种子生产学》
绪论
《种子生产学》
➢ 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种子生产原理等相关知识,针对常规 品种种子生产、杂交品种种子生产以及无性系种子种苗生 产,了解不同种类种子的最佳生产方法和技术,通过种子 质量控制,保证种子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 量的种子,为种子经营提供物质基础。
《种子生产学》
主要教材和参考资料
❖ 胡晋主编,种子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8 ❖ 洪德林主编,种子生产学实验技术,科学出版社,2014 ❖ 农业部门户网站种子局子站, ❖ 中国南繁网,http://219.141.234.66:50005/index.php ❖ 中国种子协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