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

合集下载

杭州地铁:建设“大交通”,引领新发展

杭州地铁:建设“大交通”,引领新发展

受访人:邵剑明
杭州市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杭州|生活品质
Hangzhou | quality life
铁限公司运营,2号线、4号线由杭州市地铁集团运营。

应该说,与杭港地铁的合作是成功的,我们学到了香港地铁运营的许多经验,对他们来说,也学到了内地国有企业人性化管理的许多优点。

记 者:香港地铁特别的运营模式,让其成为全世界为数不多盈利的地铁。

这对杭州地铁有什么借鉴意义?
邵剑明:地铁是老百姓的“必需品”,但是是城市的“奢侈品”。

杭州地铁一期建设总投资约423.6亿元,二期建设总投资约768.5亿元,三期建设总投资为1426亿元。

如此巨大的投资,钱从哪里来?如何还本付息,
式是一种新型公私合作模式,是提供公共设施或服务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

PPP模式的成效有三方面:首先,由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提高了管理效率;其次,公私合营在体制和机制上具有优势;第三,能够解决短期资金短缺的问题。

杭州地铁1号线由杭港地。

天津地铁与城市发展分析

天津地铁与城市发展分析

天津地铁与城市发展分析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天津城市空间结构面临重大转变。

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城市交通系统相互依存,相互关联。

拥有现代化、快速化、流量大等特征的轨道交通系统,在有力的推动着城市空间发展变化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出天津地铁站点建设模式,建立地铁站点选择以及周边城市用地开发的指标体系,建立地铁综合开发建设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天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tianjin city space structure face significant changes. The change of the structure of urban space and urban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terdependence, mutual association. Has a modern, quickly, larg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ail transit system, in strong push the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change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Tianjin metro construction model proposed site, a site selection and the surrounding city subway land development index system, establish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sign method.Keywords: tianjin; The city; Rail traffic; development在现代大都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交通方式的不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篇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

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定义:城市中使用车辆在固定导轨上运行并主要用于城市客运的交通系统称为城市轨道交通。

在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一)调查目的1、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历史发展概况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的现状及存在问题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包括对装备制造业、就业、城市空间布局、城市环境等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本报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展开调查。

调查采取从上搜寻大量资料并进行筛选总结的方法进行。

(三)项目执行调查时间:自XX年11月12日至11月15日三、调查结果(一)各大中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历史(即已建成通车的城轨交通)1908年,我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建成通车,揭开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

随后,、、、、等城市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线路,也在当时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及发展一、线网建设现状及发展分析2019年底上海市完成地铁2号西延伸线(长6.2km )、3号线北延伸线(长15.6km )。

至此,上海城轨交通运营总里程达145km 。

根据上海轨道交通规划到2019年,上海将有12条轨道交通线建成通车,组成长达311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

根据远景规划,上海整个轨道交通网络中共有17条线路(2019年建成12条),共设车站430座。

项目名称 1号线 2号线 3号线 4号线轨道线路长类型度(公里)地铁地铁地铁地铁21.26 18.4 24.97 27 17.04 31 33.1 35 23.3 31 - 120 - - - - - - -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现状及规划起点已建项目火车站中山公园清河泾浦西大木桥莘庄龙阳路莘庄高科路江湾镇浦东蓝村路车站闵行开发区浦东机场16 14 19 26 11 2 27 28 22 12 33 38 27 23 - - - - -65.53 120 84.6 38.1 100 - - - - - - - - - - - - -1990-1996 1997-2000 1997-2000 -2019 -2019 2001-2019 -2019 2019-2019 -2019-2019 - - - - - - - - -终点车总投站数资(亿元)工期5号线轻轨磁悬浮磁悬机场快线浮列车6号线 7号线 8号线 9号线 10号线 11号线 12号线 13号线 14号线 15号线 16号线 17号线 18号线轻轨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地铁轻轨轻轨轻轨轻轨在建项目济阳路站港城路站外环路站龙阳路站市光路站成山路站松江新城站宜山路站拟建项目外高桥保税高速铁路客区站临港新城2城北路站虹梅路金海路丰庄路华夏西路环西二大道金桥上海西站环南二大道祁连山路虹口公园上海西站军工路长江西路华夏中路二、设备现状及发展上海轨道交通运用了大量先进的新技术,所拥有的硬件设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都市圈圈层交通联系模式借鉴——以上海为例

都市圈圈层交通联系模式借鉴——以上海为例

都市圈圈层交通联系模式借鉴——以上海为例摘要:对纽约、东京、伦敦等国际大都市圈圈层交通联系模式进行梳理,主要包括都市圈的主城区与新城联系的交通需求特点、道路公路网络形态、轨道交通以及铁路结构。

总结国外交通联系模式的经验,为上海都市圈以及我国大都市圈主城区与新城的联系提供了可借鉴的交通模式。

关键词:大都市圈,新城,交通联系模式,对比研究1.前言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重构大都市地区空间体系,强调新城的能级提升、更关注新城主城区之间以及与新城长三角之间的联系。

随着进一步发展,现有规划中新城与主城区之间的交通模式已不能满足大都市圈发展需求,同时也未考虑出行方式的多样化更新对出行圈层距离的影响。

上海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全球城市”。

与纽约、伦敦等公认全球城市相比,上海在圈层交通联系还在发展阶段。

通过案例比较建立大都市圈发展背景下适应性强的交通规划思路。

1.基础指标对比1.城市概况全球城市城市的范围可分为主城区、新城范围、都市圈范围,具体规模如下表所示。

其中,为进行有效的比较研究,将城市圈划分为4个基本区域:第一圈层为主城区(中心城)范围;第一圈层、第二圈层为主城区(中心城)及新城范围,第三圈层为都市圈范围(邻近城市),下表为第一圈层的居住人口及密度。

图1 东京、纽约、伦敦、新加坡都市圈与上海都市圈尺度对比表1 国际大都市各圈层的面积及居住人口表2国际大都市居住及就业人口密度(人/km2)1.1.交通设施指标各大都市圈中新城之间联系主要有5种方式:个体交通主要依靠高快速路、主干路,公交包括轨道交通、中运量、常规公交。

新城与中心城最主要的联系方式是轨道交通的联系,相关轨道交通长度、密度见下表。

表3轨道交通线路长度km[1]1.交通发展模式1.个体交通与公共交通并重1.东京东京城市发展模式为环连中心式,城市的几个重要功能中心被城市骨架环线串联起来。

东京在距城市中心30-40km的范围内规划了4个大规模的新城。

从“TOD”走向“TOR”轨道交通引导城市更新

从“TOD”走向“TOR”轨道交通引导城市更新

从“TOD”走向“TOR”轨道交通引导城市更新郑金龙【摘要】中国的大中城市正在迎来轨道交通的建设高潮期,与此同时,城市也进入存量规划的阶段.为了从战略层面更好地建设城市,文章结合城市存量规划,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行探讨,提出将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更新规划的执行工具,即通过引入轨道交通从而为城市老旧、衰败地区带来土地资本溢价,再由资本溢价实现城市更新、轨道建设、居民住房改善多方共赢的经济模式.同时,文章认为轨道交通并不只是单方向改变城市规划的空间分布,城市存量规划也反向影响轨道交通规划,如线路选线、选站、城市再开发等.以双向思维思考城市建设可以提高规划的集约化效率,减少建设过程中的遗憾.【期刊名称】《福建建筑》【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5页(P15-19)【关键词】轨道交通规划;城市更新;存量规划;土地资本溢价【作者】郑金龙【作者单位】福州轨道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9近年来,随着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数十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路,并进一步把审批权限下放给省级发改委,轨道交通在全国大中城市迎来建设高潮期。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由于资金投入巨大,牵涉范围广,通常可以被定性为这个城市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系统性市政建设工程。

如何利用好这个系统性市政工程的建设机会,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风貌是相关建设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尤其是我国经过近30年的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城市中的“白地”(white site)越来越少。

城市中留存下来一些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建设质量不高的建筑,也进入了其建筑生命的后期,亟待改造。

基此,本文研究探索如何结合当前轨道交通市政建设,推动城市规划更新。

通过协同操作,提高效率,以减少城市建设中的遗憾。

同时,重点对“TOD”在新形势、新情况,延伸出“TOR”概念,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实施策略探讨。

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即是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1]。

香港轨道交通与新城协调发展历程与启示

香港轨道交通与新城协调发展历程与启示

香港轨道交通与新城协调发展历程与启示陈坚;潘国庆;李和平;王超深【摘要】轨道交通是大都市区多中心结构形成的重要支撑条件.香港作为典型的高密度都市,在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耦合协调发展,尤其是轨道交通引导和支撑新城发展方面拥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从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的相互关系视角将香港新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在分析香港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状况的基础上,梳理香港轨道交通的管理经营模式.系统归纳香港轨道交通近期、中长期规划方案,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梳理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协调策略.最后,总结提出香港轨道交通规划引领新城布局、建设综合开发、运营共享互通等经验启示.【期刊名称】《城市交通》【年(卷),期】2018(016)004【总页数】8页(P43-50)【关键词】轨道交通;大都市区;新城;协调发展;经营模式;香港【作者】陈坚;潘国庆;李和平;王超深【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30;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30;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3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0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区域化进程的加速,新城成为大都市区重要地域单元和功能中心。

在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的背景下[1-2],轨道交通因其快速、准时、安全、大容量等特点成为新城与中心区之间连接的首选。

如何通过轨道交通实现旧城的功能疏解,以及在大都市区背景下区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如何协调分工,是中国大都市区城市与交通规划面临的紧迫问题。

与纽约、巴黎、东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大都市相比,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区新城采用规模有限的轨道交通为支撑的空间组织模式[3]。

但由于城市规划与空间布局的整合不足以及轨道交通系统内各种制式(区域铁路、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等)的规划定位、管理模式不协调,导致中心区在人口、交通上的压力并没有因为新城建设而得到根本解决,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失衡现象严重,出现大量卧城[4]。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分析作者:张永生李楠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2期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逐步扩大,区域联系日趋紧密,长距离交通显著增多,城市交通迫切需要完善快速交通系统,从而实现各分区的快捷联系。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发展作用分析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轨道交通概述1. 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和轻轨两种制式,两种制式均可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上。

在我国的规范中,轴重相对较轻,单方向输送能力在每小时1万~3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称为轻轨;每小时客运量3万~8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称为地铁。

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选用轨距为1435毫米的国际标准双轨作为列车轨道,与国铁列车选用的轨道规格相同,并没有所谓的钢轨重量轻重之分。

2.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1)运输能力大、运行正点率高。

城市轨道交通是单一的客运轨道交通,运行正点率能得到保证;实行大容量、高密度的公交化开行方式,输送能力大,旅客乘车便捷。

(2)速度快。

旅行速度和旅行时间成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吸引客流量的重要因素。

(3)舒适度高、安全性好。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A、B、C三种型号,分别对应3米、2.8米、2.6米的列车宽度。

通过增加旅客在车厢内的活动空间,提高列车运行平稳性等有效手段,使列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能源消耗少。

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电力驱动,效率高,尤其适合我国石油资源短缺,而煤炭和水资源丰富的国情。

(5)环境污染小。

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电力动车组基本没有废气污染。

(6)土地占用省。

一条复线城市轨道交通与一条16车道的公路具有相同的运输能力,占地仅为公路的1/5。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1.国外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1)伦敦地铁1863年,伦敦第一条地铁建成通车;1890年,蒸汽机车为电气机车取代。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演变与推动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演变与推动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演变与推动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编制为例胡润州【摘要】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兴起与武汉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编制与发展演变,证明了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和网络形成,对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以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是推动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生活幸福指数进步的重要动力.目前,轨道交通改变城市交通格局,公交出行日渐成为"主旋律",交通拥堵在缓解中,有力促进了武汉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增强了"三镇三城"的"同城效应",跨江工作、跨地区居住生活再不遥远;乘坐轨道交通的人越来越多,道路交通拥堵会逐步缓解;地铁连接了"公铁水空",使武汉成为中国中部最大的综合换乘枢纽之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大量减少空气污染,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期刊名称】《上海城市管理》【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5页(P67-71)【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社会经济;交通拥堵;重要动力【作者】胡润州【作者单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正文语种】中文从伦敦、巴黎、纽约、东京等世界大城市发展的历程看,轨道交通建设对一个城市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不仅改变一个城市的空间布局,让土地增值,而且促进其经济繁荣,消除以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为代表的“城市病”的滋生,提升其现代化发展水平。

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处于工业化初期的武汉市就开始了建设轨道交通的探索。

当时,首先是遇上了以“公交乘车难”为特征的交通紧张期,常规公共汽电车难以满足广大市民(尤其是广大企业职工)的出行需求。

为此,国务院发文提出了“上天入地”的应对之策,轨道交通建设也随之应运而生。

其次是由于建设汉口新火车站,原穿越武汉市中心的京广铁路旧线要外迁,迁移后的铁路旧线干什么、武汉的轨道交通应如何建设,也由此提上议事日程。

基于这两点,从上世纪80~90年代武汉市就开始了其前期研究与规划工作。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五个新城”建设的决定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五个新城”建设的决定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五个新城”建设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0.27•【字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6届〕第12号•【施行日期】2023.10.28•【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六届〕第十二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五个新城”建设的决定》已由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23年10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10月28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0月27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五个新城”建设的决定(2023年10月27日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新城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确定的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空间结构的重要功能节点,是构建市域空间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承载国家战略的重要战略空间。

为了举全市之力推进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个新城建设,作如下决定:一、本市按照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统筹新城发展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将新城建设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希望之城、未来之城,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区和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

二、本市推进五个新城建设,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人民城市理念,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坚持高标准定位,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四大功能”,面向未来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坚持改革创新,强化系统观念,持续增强新城发展动力和活力;坚持因地制宜,找准比较优势,形成新城与中心城梯次发展、优势互补、互相赋能的格局。

三、本市推进新城建设,应当建立以区为主、市区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

城市轨道沿线综合开发规划——以厦门市轨道2号线为例

城市轨道沿线综合开发规划——以厦门市轨道2号线为例

◎Observer/产业观察城市轨道沿线综台开发规划――以厦门市轨道2号线为例■文—韦希扫一扫,分享本文时下,在基建不断提速的我国各城市,轨道建设蓬勃发展。

而轨道交通沿线综合开发目的是加强交通衔接、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土地使用、挖掘土地价值,为轨道交通站点及工程建设提供设计条件,实现规划有效管控。

轨道交通对城市的综合发展产生复杂而深刻影响,不仅体现在交通领域的结构调整,同时也体现在对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区域产业、功能布局、人口与社会资源分布等方面,对沿线地区的土地使用方式、产业功能布局、生活服务网络、交通配套体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以厦门市轨道2号线(以下简称“2号线”)为例,轨道全长45.71公里,共设车站32座,一期工程建设总投资约352.56亿元。

2号线综合开发有利于塑造和强化城市空间结构,结合沿线的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有利于城市的产业升级、城市更新,提升沿线土地价值与城市形象。

TOD与城市发展互为促进支撑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

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一土地的互动研究,实现沿线物业、空间、交通等多方面发展共赢。

优化不同性质和容量的土地在空间的分布,实现城市土地开发效益的提升,促进城市结构优化,促进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良性发展。

通过转移、耦合,组合等不同形式调整城市中心与站点的空间关系,提升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中心的耦合度;通过调整公共交通枢纽体系的布局,满足外围地区公共交通的接驳服务水平,增加公共交通枢纽与轨道交通站点的锚固度。

带动旧城更新和新城建设。

采取TOD策略,将轨道系统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带动旧城更新改造。

2号线促进海沧新阳片区旧工业改造、本岛东部村庄改造,协调好再开发与现存风格保护的关系。

轨道交通是岛内外公共交通的重要通道,TOD将会大力带动岛外新城发展,推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

带动马銮湾新城、海沧新城发展建设,形成新的城市副中心,推动本岛五缘湾片区和两岸金融中心建设,这些地区被形成为多个TOD节点,成为城市功能积聚的中心。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新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新趋势

(二)线性电机车辆
线性电机车辆采用直线电机作为牵引动力 线性电机车辆采用直线电机作为牵引动力 ,它改变传 统电机旋转运动方式为直线运动方式,工作原理与一般的 统电机旋转运动方式为直线运动方式, 旋转运动方式 旋转式感应电动机类似,可看成是将旋转电机沿半径方向 旋转式感应电动机类似,可看成是将旋转电机沿半径方向 剖开展平,定子部分沿纵向固定安装于车辆底架下部或 沿纵向固定安装于车辆底架下部 剖开展平,定子部分沿纵向固定安装于车辆底架下部或转 向架构架下部,转子部分展平变为一条感应轨,铺设在两 向架构架下部,转子部分展平变为一条感应轨, 展平变为一条感应轨 走行轨之间,定子与转子感应轨之间保持 走行轨之间,定子与转子感应轨之间保持8mm~10mm间 ~ 间 隙。当通过交流电流时,由于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推力, 当通过交流电流时,由于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推力, 轨道车辆就是利用该力驱动车辆运行或使车辆制动, 轨道车辆就是利用该力驱动车辆运行或使车辆制动,从而 车辆运行或使车辆制动 突破了长期以来依靠轮轨粘着作用传递牵引力的传统技术。 突破了长期以来依靠轮轨粘着作用传递牵引力的传统技术。 粘着作用传递牵引力的传统技术
珠江新交通系统车辆(庞巴迪)
APM与轨道交通线路形成快捷方便的连接,线路总长约3.94公 里,全部采用地下线路
广州珠江新城新交通系统
• APM预计初期高峰小时客流断面 预计初期高峰小时客流断面3553人次, 人次, 预计初期高峰小时客流断面 人次 采用小编组高密度的行车组织方式。 采用小编组高密度的行车组织方式。近、 远期客流增长较快, 远期客流增长较快,高峰小时客流断面达 人次和10028人次,需要加大编组 人次, 到8807人次和 人次和 人次 以适应客流的变化。 采用庞巴迪CX以适应客流的变化。APM采用庞巴迪 采用庞巴迪 100车辆,为APM胶轮车,定员 车辆, 胶轮车, 车辆 胶轮车 定员138人/辆, 人辆 一期工程开行7列共 辆车,每辆长约13米 列共14辆车 一期工程开行 列共 辆车,每辆长约 米 左右。 左右。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综述.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综述.
从1号线到2号线,最大特点是从1号线50%的投资用外国政府贷款、引进15个系统和设备,到2号线要实现70%的国产化率,并且不低于1号线的水平。这也反映了有关方面对地铁投资建设规律性认识的进步。虽然利用政府贷款、引进技术设备可以确保系统的先进性,但也带来了高造价和高昂的维护成本。2号线的实践告诉我们,国产化也可以保证较高技术水平和舒适性,而且有助于降低造价、促进国内轨道交通产
磁悬浮示范线建成以来,在试运行期间吸引了大量以观光为主要目的的乘客,表现出项目良好的效益前景。在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之后,该线路将承担浦东国际机场客流集散功能,其速度的优势也将吸引沿线客流,成为上海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国产中低速磁悬浮列车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磁悬浮列车研究,1989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小型磁悬浮原理样车。国产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研究开发一直在抓紧进行。据国防科技大学磁悬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尹力明教授介绍,位于国防科技大学内的试验线虽然只有204米,但它包括一段100米半径弯道和40‰的坡度,完全是按照实际运营线路标准建造的,在许多方面甚至还高出工程化标准,该试验线能满足磁悬浮列车运行的各项试验。经过2000公里的无故障试验运行表明,国产磁悬浮列车的各项技术性能良好,试验线已达到实际运营线路标准,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特别是这种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低噪音、无污染、安全舒适,特别适合城市轨道交通。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
发展回顾
一般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包括了地铁、轻轨、有轨电车以及磁悬浮列车等几种方式。在谈论城市轨道交通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地铁上,而应该将视线延伸开去。
1、地铁:风景这边独好①北京地铁
北京地铁始建于1965年,第一期工程于1971年1月开始试运营。运行区段从北京火车站至西郊苹果园,包括了现在的地铁1号线西段和地铁2号线(环线南段,全长23.6公里,共有17个

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交通状况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交通状况中的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交通状况中的应用1. 背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出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严重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在改善交通状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容纳大量乘客,高峰期的地铁、轻轨等线路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数十万人次的输送能力2.高效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乘客从起点送到终点,减少了乘客的出行时间3.低污染:相较于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低,排放的尾气污染物较少,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4.便捷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覆盖广泛,换乘方便,能够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5.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采用封闭式运行,配有专业的安全设备和人员,降低了乘客出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交通状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缓解交通拥堵: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大量输送乘客,减少私家车上路,从而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2.提高出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快,乘客出行时间缩短,提高了出行效率3.促进土地利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往往较高,有利于城市空间的优化和拓展4.减少空气污染: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低,排放的尾气污染物较少,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5.节约能源:城市轨道交通相较于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具有更低的能源消耗,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6.促进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4.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交通状况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推动城市交通状况的持续改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 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出行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严重,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容量、高效率、低污染的公共交通工具,其在改善交通状况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 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能够容纳大量乘客,高峰期的地铁、轻轨等线路甚至可以达到每小时数十万人次的输送能力2.高效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乘客从起点送到终点,减少了乘客的出行时间3.低污染:相较于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低,排放的尾气污染物较少,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4.便捷性: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覆盖广泛,换乘方便,能够满足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5.安全性:城市轨道交通采用封闭式运行,配有专业的安全设备和人员,降低了乘客出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交通状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缓解交通拥堵: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大量输送乘客,减少私家车上路,从而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2.提高出行效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快,乘客出行时间缩短,提高了出行效率3.促进土地利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往往较高,有利于城市空间的优化和拓展4.减少空气污染:城市轨道交通的能源消耗低,排放的尾气污染物较少,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5.节约能源:城市轨道交通相较于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具有更低的能源消耗,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6.促进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4. 城市轨道交通改善交通状况的案例分析以我国北京市的地铁为例,自20世纪60年代开通以来,北京地铁线路不断拓展,目前已形成覆盖全市的庞大网络地铁的运营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根据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的数据,地铁日客流总量已超过1000万人次,约占全市公共交通客流的60%此外,北京地铁还承担着重要的换乘功能,日均换乘量超过500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市民出行效率再以上海市的地铁为例,上海地铁自1993年开通以来,线路不断拓展,已成为全球最长的城市地铁网络之一上海地铁的高密度网络和便捷的换乘系统,使得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大大减轻了城市道路交通压力根据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的数据,上海地铁日客流总量已超过800万人次,约占全市公共交通客流的50%5. 结论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交通状况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推动城市交通状况的持续改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应用场合1. 城市核心区域交通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核心区域的交通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核心区域交通需求量大,道路拥堵严重,通过建设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设施,可以有效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提高市民出行效率2. 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在城市的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过程中,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同时,轨道交通还能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3. 大型活动与节假日交通保障在举办大型活动或节假日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有效应对突发大客流,保证市民的出行需求例如,世博会上演期间,上海地铁就承担了大量的观众输送任务,有效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4. 促进城市间一体化发展对于城市群或都市圈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推动城市一体化发展例如,东京都市圈内的地铁网络发达,使得不同城市间的居民可以便捷地在各个城市间出行注意事项1. 合理规划轨道交通网络在轨道交通的网络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和交通流量,确保轨道交通线路覆盖重点区域和交通枢纽,提高网络的便捷性和效率2. 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的吸引力,应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如公交、出租车等)的衔接,提供便捷的换乘设施和信息服务,方便市民出行3. 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例如,采取隔音降噪、绿化等措施,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4. 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水平通过优化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和乘客服务水平,如增加列车频次、缩短发车间隔、提供多元化的支付方式等5. 注重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轨道交通的安全是市民出行的基本保障应加强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设备维护,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6. 考虑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在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7. 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提高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效率通过以上应用场合和注意事项的把握,可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改善交通状况中的作用,推动城市交通的持续改善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摘要: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现状调研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年版)显示,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支撑城市正常运行的大动脉,近年来发展迅速。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其里程大约为2200-2500公里,运力与运能成几何增长。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15年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年的发展历程,轨道交通的技术和装备也从原来的依赖进口走向自主化、国产化开发。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目前国务院批准地铁建设一般依据3项指标来衡量,即城市人口在300万以上,GDP在1000亿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亿以上,而轻轨的标准只要达到上述条件的60%即可,目前全国有将近50个城市具备了轨道交通的建设和条件。

至2020年,京、沪、穗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都将超过500公里,其中上海将以877公里的总长度处于领先地位。

而三大城市轨道交通的远景规划都有望突破1000公里。

在保增长扩内需的“主旋律”下,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沉寂7年之后再次呈现火爆局面。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

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

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素。

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1.1 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带来其沿线地区良好的通达性。

交通的改善带来了区位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土地的潜在收益,沿线和两端的物业价值也将有所提升。

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只能通过竞价获取。

不同的土地使用者的地租支付能力是不同的,地租支付能力高的商业会将地租支付能力相对低的居民住宅挤出优势区位,其结果是居住空间向郊区或城市边缘地带迁移。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5.18•【字号】沪府发[2011]19号•【施行日期】2011.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11〕1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关于本市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五月十八日关于本市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充分发挥新城在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战略作用,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水平,现就本市加快新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认识加快新城发展的重大意义“十二五”时期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心将向郊区转移,新城建设对郊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带动作用。

新城作为支撑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空间,是上海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载体,是实践世博理念、放大世博效应的重要抓手,是加强与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途径。

(一)加快新城发展,有利于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促进人口、基础设施、社会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分布,在更高水平上统筹城乡发展,构建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构筑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加快新城发展,有利于将新城及周边地区建设成为本市主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支撑和引领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促进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能级提升。

(三)加快新城发展,有利于在中心城区和周边长三角地区城市中间地带形成郊区新城群,拓展中心城区的辐射功能,深入开展城市间互利共赢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打造面向长三角地区集聚、辐射和服务的新高地,分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周边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周边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周边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合理与否,对周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周边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对周边经济发展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不仅影响城市内部的交通流动和居民出行,同时也对周边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合理的站点布局能够促进周边经济的繁荣,提升区域竞争力。

1.1 提升区域交通便捷性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布局能够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方便人们出行。

在站点布局合理的情况下,居民、游客和商务人士可以方便地进出各个商业中心区域,促进商贸活动的展开。

同时,方便的交通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流,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地区经济。

1.2 促进商业地产开发合理布局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能够吸引更多商业地产的开发投资。

这些站点周边的区域,由于交通便利和人流量的增加,将成为各种商业活动的热点。

商业中心、购物中心以及各类便利设施的建设将迅速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的商业经济发展。

1.3 带动住房地产市场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将带动住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由于交通便利性的提升,居民将更倾向于选择靠近轨道交通站点的地段居住。

这将促进附近住宅楼盘的销售,并提高房价。

同时,购房者也将更关注周边的商业设施和生活便利条件,进一步推动商业经济的发展。

二、实证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周边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在大量实际案例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与周边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1 上海地铁的站点布局与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发展上海是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陆家嘴作为上海的金融中心地区,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大量的地铁线路和站点被布局在陆家嘴地区周边,使得该区域成为金融、商务和零售等行业的集聚地。

多中心视角下大都市区轨道交通与新城的协调发展——巴黎相关建设经验与启示

多中心视角下大都市区轨道交通与新城的协调发展——巴黎相关建设经验与启示

【 关键词 】 轨道 交通;新城 ;大都市 区; 协调 【 中图分类号 】T U 9 8 4 . 1 7 【 文献标识码 】 A
随着经 济全 球 化 、 城 市 区域 化 以及 城 市 化 的快 速 推进 , 我 国城 镇 群 地 区 如 京 津 冀 、 长三 角、 珠 三 角、 成 渝 地 区等 正 面 临进 一 步 巨型 化 、 高密度、 连 绵 发展 带 来 的发展 压 力 , 城 市 功 能 过 于集 中 于 中心 城 市 的单 向聚焦模 式 , 在 发 展 到 一 定 阶段 后 往 往 导 致 大都 市 区影 响力 因一 系列 的 城 市 问题 而 逐 渐 下 降 。
了诸多 城 市 问 题 的产 生 , 如 新 城 房 地 产 业 的 过 度 化、 就业 岗位 的短 缺 化 、 轨 道 沿 线 客 流 走 向 的单 一 化 等等 。 因此 通 过 研 究 发 达 国家 轨 道 交 通 与 新 城 发 展 的历程 , 总结其 中的经验与教训 , 并 结 合 我 国 国情 寻 求 发 展 对 策 很 有 必 要 。 巴黎 大 都 市 区轨 道 交通 与新 城 的 发 展 从 促 进 区域 整 体 发 展 的角 度 全 面 统筹 了新 城与 中心城 市 之 间 的 内在联 系 , 实 现 了 多 中心 空 间结 构 的 有序 整 合 与 新 城 的 可 持续 发 展 , 尽 管其建 设 活 动 在 政 治 体 制 及 时 代 背 景 上 与 我 国 有着 较 大不 同 , 但 发 展 中各 种 行 为 导 向与 运行 机 制 仍是 具有 共性 的 , 对 我 国大 都 市 区空 间 整 合 策 略 的
然而 , 与 国 际 化 大 都 市 相 比, 我 国 轨 道 交 通 起
步 较晚 , 新城的建设也可 以说是一种被 动行为 , 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70年代在新界东部,沿九广东铁兴建的沙田镇居住人口达50万;在新界 西部,通过西铁和轻轨有效服务屯门、元朗、天水围等新市镇大约140万人; 配合将军澳的开发建设的将军澳支线,使将军澳镇人口从不足1万人发展到31 万人,50万居民的80%住在离地铁线路的5个车站800m以内的地方。
轨道交通以时间换空间,促进了将新市镇与港九母城的紧密联系, 形成了新的城市格局,造就了一个大规模的网络、节点型城市结 构,形成了一种对轨道交通依赖的城市形态和市民生活方式,也 为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客流支持。
其次,轨道交通是城镇扩展的依托线。自古以来城镇就是交通枢纽所在 地。城市以交通枢纽为节点,沿交通干道作走廊式轴向发展,交通干线 伸展的方向往往就是城市向外发展的轴线。城镇由于其交通枢纽的特殊 地位,演化为交通节点,从而拉动城镇进一步扩展,这种交通节点的研 究也是当今交通学和城市学重点研究的的前沿领域。
香港
2、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并行的 综合交通模式——交通网络整合
1 优先发展轨道交通运输 2 协调各种交通模式:利用轨道交通网络组织专利巴士、 小巴、的士、轮渡等公共交通网络,使轨道交通成为 主要交通方式和主要接驳对象。
香港
B【微观——站点】
1、土地利用的“3D”模式
香港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土地利用基本模式为“3D”模式,是TOD 理念在微观层面促进站点步行距离内的土地开发的具体体现。其 主要内容是:站点的紧密影响区(步行)设计范围一般为步行5分钟 至15分钟,约400m至800m的半径的圆,以站点为核心将居住、 零售业、办公和公共空间组织在这个圆中。社区的中心部位设有 公交车站和商业设施,人们可以通过公交到达其他社区或城市中 心。
车站周边土地利用的“3D”模式就是——高密度(Den—sity)、 多样性(Diversity)、合理的设计(Design)。其意义在于:土地混合 使用、设施使用高效、出行距离缩短、能源消耗减少。从理论上 讲,它是综合效益最佳的居住社区。
香港
2、交通设施的“无缝衔接”模式——交通设施整合
这一模式是指利用轨道交通车站与公交站、出租车、 小汽车停靠站等接驳,即交通设施的整合,在城市 综合交通体系中形成功能与规模不同的衔接与转换 中心。 (1)利用轨道交通车站实现轨道交通线路之间零换乘 (2)利用轨道交通车站实现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 衔接”
香港
经验:
整体来说,香港地铁与新城的开发模式是成功的,其TOD理念对我国内地新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新市镇策略的不足: 70年代推行的新市镇策略在转移人口、降低都会区人口密度和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等方面获得了较大成功。但全面考察新市镇的发展, 仍有一些未达目标和偏离初衷的不足之处,最主要的是新市镇的就业岗位与居住人口的失衡,缺乏吸引力和就业机会,迫使往来市区 的交通量大量增加,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城市中心的外围“卧城”。在下一步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应注重运用前面所提到的“3D”土 地利用模式,保证新市镇吸引力和活力。
( 3) 新城轨道交通线路应该尽量与市区轨道交通实现有效衔接, 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快速优势, 保证新城居民对中心区有良好的 速达性。
( 4) 轨道交通票价要考虑到新城居民的承受能力。高票价不利新 城发展, 也不利于轨道交通自身的发展。
新加坡
新加坡新市镇发展是个与时俱进的动态程。新 加坡于七十年代末发展了新城结构规划模型, 用以指导新镇的发展建设。从新加坡新城建设 的实践以及大量的学术研究证明,通过轨道交 通系统引导新城镇的建设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另外,轨道交通是土地开发的乘数效应起点线。快速干道的交通,改善 了沿线的交通条件,带功了贫困地区的开发,加速了中心城人口郊区化 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沿线地价大大提升,沿线经 济欣欣向荣。
新加坡
新加坡
对我国新城发展的启示:
香港
发展过程:发展萌芽——改造旧区——适应新要求——引导新 区——落实运输策略——网络完善
新加坡新市镇发展是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其通过轨道交通联系起来 的新城体系,有效缓解了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过多、市内基础设施压 力过大等问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重要标志,快速交通对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首先,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快速交通是城市区产业和人口迁往的导向线。 轨道交通的发展是城镇和区域问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重要载体,是区 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轨道交通将各类城镇迅速而便,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从而 使人们愿意离开中心城,迁到新城和郊区沿轨道交通沿线居住。
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
日本
经验:
通过五方面分析轨道交通对新城发展的影 响, 得到以下启示:
( 1) 新城发展需要快速轨道交通的支持。解决居民出行问题是影 响新城发展的关键。提供连接新城与中心区的轨道交通能满足大 规模、中长距离的出行要求, 对新城吸引人口起极大的促进作用。
( 2) 新城土地开发要注意与轨道交通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相配合。 这样既能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增加新城的吸引力, 从而提高土 地开发的效率, 又为轨道交通带来充足的客流, 保证其运营的效率, 形成良性循环。
新城(新镇)结构规划模型是一个土地综合利 用与道路网络相结合的综合规划,包含三个 主要目标:土地开发与交通规划挂钩,优化 使用土地,促进环境改善和生活素质提高。 在土地使用分配上,30—40%的土地用于居 住或与居住相关的设施,三分之一用于工业 与商业发展,其余的则用作道路、学校、体 育场馆、公共设施、绿地等。一个新城模型 是2.5公里见方,四周同快速道路环绕。一 个新市镇有5万户人家,20万人口。一个典 型的市镇由五到七个邻区组成,每个邻区则 至少包括六个邻里,而每一个邻里由四到八 座租屋组团围合,一座典型的租屋可容纳 100一120户左右的家庭。
A【宏观——选线】1、土地的“珠链式”开发模式
以轨道为骨干的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格局高度融和。是实现土地 利用与地铁运营良性互动的理想模式。
轨道交通引导新区:1973年开始,香港政府借助以轨道交通带动 新市镇开发的TOD理念,建设了庞大的新市镇组群。经过前后三 代形成的9个新市镇(荃湾、沙田、屯门、元朗、粉岭、上水、大 埔、将军澳、天水围和东涌)的居民人数超过300万,几乎消化了 香港近30年来新增的所有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