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发展历史与作用教学提纲
纸的历史与发展
![纸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3f2ab2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7.png)
纸的历史与发展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材料,用于书写、印刷、绘画和包装等各种用途。
它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纸的历史与发展,从纸的起源、制造方法、传播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纸的起源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世纪的中国。
根据历史记载,最早的纸是由植物纤维制成的。
最初的纸是由麻、黄麻和桑树的纤维制成的,经过浸泡、捣烂、晾晒等工艺制成。
这种制作方法被称为“造纸术”,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二、纸的制造方法纸的制造方法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改进。
最初的纸张制作方法相对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断改进制作工艺和材料,使纸张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现代纸张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准备:纸张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如木材、竹子、棉花等。
这些原料首先需要经过处理,去除杂质和非纤维成分。
2. 纤维分离:原料经过切碎、煮沸等处理后,纤维与非纤维成分分离。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进行。
3. 纤维悬浮:将纤维悬浮在水中,形成纤维悬浮液。
4. 造纸:将纤维悬浮液倒入造纸机中,通过筛网和压榨等工艺,使纤维形成纸张。
5. 干燥和加工:纸张制成后需要经过干燥和加工,以提高其强度和平整度。
三、纸的传播与应用纸的制作技术最初是在中国发展起来的,随后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纸的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 中国纸的传播:中国的造纸术最早传到韩国和日本,随后传播到阿拉伯地区和欧洲。
在阿拉伯地区,纸的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张制作中心。
2. 纸的应用:纸作为一种重要的书写和印刷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古代,纸被用于书写、绘画和包装等方面。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纸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成为书籍、报纸、杂志等印刷品的主要载体。
3. 现代纸张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纸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也得到了拓展。
纸不仅用于书写和印刷,还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家居装饰等各个领域。
纸的历史与发展
![纸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1ce9d7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15.png)
纸的历史与发展一、引言纸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纸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纸的历史与发展。
二、纸的起源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中国。
根据史书记载,当时中国的宫廷内使用的是竹简,这是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书写材料。
然而,竹简存在着分量大、不易保存等问题,因这人们开始寻觅更轻便、易保存的书写材料。
公元105年,中国东汉时期的官员蔡伦发明了纸张。
他采用了植物纤维混合水浆,并通过特殊的制作工艺,使其成为一种轻薄而顽强的材料。
这一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书写方式,并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三、纸的发展1. 中国纸的传播蔡伦发明纸张后,纸的制作技术逐渐传播到其他地区。
在中国唐朝时期,纸的制作技术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并由此传入了欧洲。
这一传播过程对于纸张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纸的改良与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纸的制作技术进行了改良和创新。
在宋朝时期,中国的纸张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纸张的质量和耐久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此外,人们还开始使用植物纤维以外的材料制作纸张,如麻纸、藤纸等。
3. 工业化生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纸张的生产逐渐实现了规模化和机械化。
在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推动了纸张工业的快速发展,纸张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使得纸张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
四、纸的应用纸的发展也推动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1. 文化教育纸张作为书写材料的重要载体,对于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纸张的浮现使得书写更加方便和广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保存。
2. 出版印刷纸张的发展推动了印刷技术的进步。
印刷术的发明和纸张的广泛应用相互促进,使得书籍的印刷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3. 包装行业纸张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纸盒、纸袋等纸质包装材料的使用,不仅提供了商品的保护,还起到了美化和宣传的作用。
4. 美术创作纸张在美术创作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24年《纸的作用》优秀教案
![2024年《纸的作用》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f77d8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d.png)
2024年《纸的作用》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科学与社会》第3章第2节,主题为“纸的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纸的制作工艺、纸的种类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纸的特性与用途、以及纸张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认识到纸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2. 使学生掌握纸的基本制作工艺,了解不同种类纸张的特点及应用。
3. 培养学生珍惜纸张、保护环境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纸的制作工艺、纸张的种类及其特性。
重点:纸的作用、纸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纸张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纸张样本、显微镜、放大镜、环保宣传册。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张,引导学生思考纸的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讲述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纸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2)讲解纸的制作工艺,引导学生关注纸张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3)介绍纸张的种类及其特性,让学生了解不同纸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活动:(1)分发实物纸张样本,让学生观察、触摸,感受不同纸张的质地。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纸张的使用心得,探讨如何节约用纸、保护环境。
4. 例题讲解:(1)展示一道关于纸张种类及其应用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讲解解题思路,强调纸张特性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设计一款具有特定用途的纸张,并说明其优点。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选出最佳设计。
六、板书设计1. 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2. 纸的制作工艺3. 纸的种类及其特性4. 纸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 纸张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
(2)介绍两种你生活中常见的纸张,并说明其用途。
(3)谈谈你对纸张环保的认识。
《纸的发展》
![《纸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ff7dd09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3.png)
《纸的发展》纸的发展纸是一种以纤维为原料制成的薄薄的平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书写、印刷、包装等方面。
它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纸的发展历程和重要影响。
古代纸的出现纸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中国。
早期的纸是由植物纤维如葛、桑等制成的,经过高温压制而成。
这种纸质地较为粗糙,适合用于简单记录和书写。
造纸术的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纸的制作技术进行了改进。
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用树皮和残枝败叶作为纸浆原料,制作出更加细腻的纸张。
这一发明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纸的制作更加广泛和高效。
纸的运输和传播纸的发展对书籍的产生和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纸张的出现之前,人们使用竹简、木版等材料进行书写和印刷。
纸张的出现使书籍的制作更为便捷,提高了文字的传播速度。
这进一步促进了知识的传承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现代纸张的多样性如今,随着技术进步和工艺改革,纸张的种类和用途变得更加多样化。
除了普通的书写纸、印刷纸外,还有包装纸、艺术纸、特种纸等。
这些不同种类的纸张满足了人们不同领域的需求,推动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纸张的环保性然而,纸张的制作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
纸张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和水资源,同时纸张的制作过程中也会排放废水和废气。
因此,推广和使用环保纸张成为了当前纸张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结论纸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工业材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书写和阅读方式,也促进了知识和文明的传播。
然而,我们也需要关注纸张的环保问题,并积极寻求环保纸张的替代方案,以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幼儿科普教案:了解纸张的历史和发展
![幼儿科普教案:了解纸张的历史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6bf644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2.png)
引言:纸张是我们日常中用到最多的一种材料,不论是写字、打印、包装、装订、绘画、书法等等都少不了它。
纸张的历史悠久,经过了几千年的变迁与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和文化用品。
那么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究纸张的历史吧。
第一部分:纸张的定义在了解纸张的历史和发展前,先来介绍一下纸张的定义。
纸张,也叫纸,是一种用纤维素或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状材料,具有可折叠、可缝纫、可撕烂、可书写等的特性,广泛应用于文字、出版、印刷、包装和美术等方面。
第二部分:纸张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公元105年,汉朝官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使得纸张的制造更加高效,大大推动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此后经过了年的漫长岁月,纸张不断发展改进。
到了唐朝,纸张的制作达到了高峰,不仅用于书写,还用于制作图画和美术作品,成为中国高度文明的象征。
经过了悠久的漫长历史,纸张的制作技术逐渐传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从中国到东南亚、印度、中东、欧洲,最后终于传递到了美洲。
在这个过程中,纸张逐渐形成了多样化的风格和特点,如中式纸张、印度纸张、日本纸张、欧洲纸张等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造纸技术和特有的用途。
第三部分:纸张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纸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用于书写、绘画、印刷,还涉及到包装与装订、建筑与装饰、通信与音响、文化与教育、金融与证件等多个领域。
其发展也推动了纸张相关工业的革新升级,如纸浆生产、造纸机械化、印刷技术科技化等。
与此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注重,纸张的可循环利用也是越来越受到关注,如纸张制品的回收与再生、绿色造纸等,都在为可持续发展打造更加健康可持续的环境。
纸张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商品。
但同时,人们也要注意保护它,合理的使用纸张、回收废纸与重要文献资料的数字保障,都是我们今天应该去重视关注的内容。
结语:纸张在我们日常中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也该重视它的历史和发展,了解纸张的应用和生产过程,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使用这个人类文明历史上不能缺少的材料,将其智慧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为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2024年纸的由来大班教案
![2024年纸的由来大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5a994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c.png)
2024年纸的由来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社会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神奇的发明》,详细内容为“2024年纸的由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纸,以及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张的由来,知道蔡伦发明纸的故事。
2. 培养学生珍惜纸张、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观察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张的制作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纸的由来,认识不同种类的纸,以及纸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纸张样品、视频资料、故事书。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纸张,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用途。
1.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纸是从哪里来的吗?”2. 教学新课(15分钟)2.1 教师讲述蔡伦发明纸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纸的由来。
2.2 教师通过PPT展示纸张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纸张是如何制成的。
2.3 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纸张,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3.1 教师出示例题:“请你说一说,纸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用途?”4. 随堂练习(5分钟)4.1 教师出示练习题:“请用画纸和彩笔,画一幅关于纸的画。
”4.2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纸的有趣知识?”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纸的由来》2. 主要内容:2.1 纸的由来:蔡伦发明纸的故事2.2 纸的制作过程:图片展示2.3 纸的种类与用途:表格呈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设计一张节约用纸的宣传海报。
2.1 纸的重要性2.2 节约用纸的方法2.3 鼓励大家行动起来,共同保护环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关于纸的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纸的知识。
纸的历史与发展
![纸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0c70a3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f.png)
纸的历史与发展概述:纸是一种常见的文化载体和办公用品,它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纸的历史和发展,包括纸的起源、传播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方面。
1. 纸的起源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中国。
据历史记载,当时的中国人使用蚕丝和植物纤维制作纸张。
这种纸张制作方法被称为造纸术,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 纸的传播纸张的制作方法逐渐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和韩国。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纸张的制作方法传入中亚和西亚地区。
在公元8世纪,纸张制作技术传入阿拉伯帝国,并在那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3. 纸的发展在欧洲,纸张制作技术最早传入西班牙。
在公元12世纪,纸张制作技术逐渐传播到其他欧洲国家。
纸张的制作方法得到了改进,使用的原材料也从植物纤维扩展到棉花和麻等纤维。
4. 纸的应用纸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文化领域,纸被用于书写、绘画和印刷等活动。
在办公领域,纸被用于记录信息、打印文件和制作办公用品等。
此外,纸还被用于包装、建造和艺术创作等领域。
5. 纸的影响纸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纸的浮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
纸张的制作方法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和知识的交流。
其次,纸的浮现推动了办公和管理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纸的可再生性和可回收性使其成为一种环保的材料。
结论:纸的历史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中国传入亚洲、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
纸的发明和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文化、知识和办公等领域的发展。
纸张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化载体和办公用品,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指南]《纸》教案
![[指南]《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546f7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2.png)
[指南]《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科学》第三册第五章第一节《纸》。
内容包括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纸的制作原料与工艺流程、纸的种类及用途、纸的环保意义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认识纸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2. 掌握纸的制作原料、工艺流程及种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对纸张资源的珍惜和合理利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纸的制作工艺流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纸的种类及用途,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纸)、视频资料等。
学具: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引发学生对纸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2. 第一环节: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a. 介绍蔡伦发明纸的故事。
b. 学生分享自己对纸的了解。
c. 梳理纸的发展历程。
3. 第二环节:纸的制作原料与工艺流程a. 介绍纸的原料及其来源。
b. 观看纸的制作工艺流程视频。
4. 第三环节:纸的种类及用途b. 学生分享生活中常见的纸及用途。
c. 讲解环保纸的意义。
5. 第四环节:环保教育a. 讲解纸的环保意义。
b. 学生讨论如何节约用纸。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废旧报纸制作小物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2. 纸的制作原料与工艺流程3. 纸的种类及用途4. 环保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纸的环保意义”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阐述纸的环保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纸,了解其特点和用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观看视频、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制作原料与工艺流程、种类及用途等。
同时,通过环保教育,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纸的认识是否深入,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环保意识的提高。
2024年《纸的发明》教案(精选
![2024年《纸的发明》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2e50a17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3.png)
2024年《纸的发明》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版本初中历史教材第七单元《古代科技与发明》中的第三节《纸的发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纸张的发明背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及其影响、古代纸张的种类和使用、以及我国古代造纸术的传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张的发明背景,掌握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 认识古代纸张的种类和使用,感受我国古代科技与发明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及其影响。
重点:纸张的发明背景、古代纸张的种类和使用、我国古代造纸术的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实物样品(不同种类的古代纸张)、教学视频。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古代纸张,引发学生对纸张起源和发展的兴趣。
2. 讲解:(1)介绍纸张的发明背景。
(2)讲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及其影响。
(3)介绍古代纸张的种类和使用。
(4)阐述我国古代造纸术的传播。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现场体验造纸过程,了解古代造纸技艺。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纸张发明和传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关于纸张发明和传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对纸张发明和传播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纸的发明》2. 内容:(1)纸张的发明背景(2)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及其影响(3)古代纸张的种类和使用(4)我国古代造纸术的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纸张的发明背景。
(2)分析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及其影响。
(3)列举古代纸张的种类和使用。
(4)谈谈我国古代造纸术的传播。
2. 答案:(1)见教材P。
(2)见教材P。
(3)见教材P。
(4)见教材P。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纸张的发明、传播和影响。
纸张历史文化教案
![纸张历史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c27b5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4.png)
纸张历史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纸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掌握纸张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式。
3、了解纸张在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容1、纸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1)纸张的起源和发展纸张是一种常见的文化载体,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汉朝时期。
在那个时代,纸张是由树皮、纸草和麻等植物制成的。
发明纸张的人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蔡伦。
他在研究布草制作方法时,发现另一种植物纤维结构特别适合于纸张制作,创造了纸张的制作方法。
(2)纸张的传播和发展纸张制作技术最初被保密,只在官府内部使用。
直到唐朝时期,纸张的制作方法才开始传播到民间。
此后,纸张制作技术逐渐流传到国外,促进了世界各地纸张产业的发展。
(3)纸张的种类和用途纸张种类繁多,包括木浆纸、竹浆纸、麦草纸和棉纸等。
纸张不仅是书写载体,也用于艺术绘画和工业制品等领域。
2、纸张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式(1)纸张的制作方法纸张的制作方法包括纸浆的制备、造纸工艺、干燥加工和印刷等环节。
(2)纸张的使用方式纸张在文化、社会和经济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文化和艺术领域,纸张用于绘画和书法的载体;在商业和工业领域,纸张用于包装、广告和贺卡等制品。
三、教学步骤1、纸张制作的实践操作(1)材料准备:准备纸浆、竹子、水、天然黏合剂等物质以备造纸。
(2)造纸步骤:将制备好的纸浆均匀涂布在木板或网纱上,再进行干燥、压平、切割等操作,得到完整的纸张。
2、纸张文化背景的讲解(1)介绍制作纸张的历史和文化,比如纸张的起源、发展和传播。
(2)讲解纸张在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了解纸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纸张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方式。
(2)让学生理解纸张在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及价值。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从纸张的历史和文化角度去理解这个主题。
(2)纸张制作过程实践操作的难度,需要老师提前准备好制作好的纸张材料。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讲解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纸的历史与发展
![纸的历史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a5b411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b.png)
纸的历史与发展一、介绍纸的起源和历史纸是一种由纤维素制成的薄片状物质,被广泛用于书写、绘画、印刷等用途。
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5年的中国汉朝,当时的发明者是蔡伦。
他使用植物纤维、鱼网和废纸浆制成了纸张。
这一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书写和传播方式,并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纸的制作过程1. 原料准备:纸的制作原料通常是植物纤维,如竹子、木材、麻类植物等。
这些原料首先需要经过脱水、切碎等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加工。
2. 纤维分离:经过切碎的原料需要进行纤维分离,这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实现。
化学方法包括浸泡和蒸煮,机械方法则包括打浆和筛选。
3. 纸浆制备:经过纤维分离的原料会形成纸浆。
纸浆的制备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染料、填料和增强剂等物质。
4. 造纸工艺:纸浆经过过滤、排水、压榨等工艺,最终形成纸张。
具体的造纸工艺包括湿法造纸和干法造纸两种方法。
5. 后续加工:制成的纸张需要经过干燥、压光、切割等处理,以便于使用和销售。
三、纸的不同类型和用途1. 按纸张质地分类:纸可以分为木浆纸、竹浆纸、麻纸、棉纸等。
不同的纸张质地适用于不同的用途,如书写纸、绘画纸、包装纸等。
2. 按纸张厚度分类:纸可以分为薄纸、中厚纸和厚纸。
薄纸适用于印刷、复写等需要较高透明度和柔韧性的场合,而厚纸则适用于包装、制作贺卡等需要较高强度和厚度的场合。
3. 按纸张表面光洁度分类:纸可以分为光面纸和粗面纸。
光面纸适用于印刷、广告等需要较好的色彩还原和光泽度的场合,而粗面纸则适用于绘画、艺术品制作等需要较好的吸墨性和质感的场合。
4. 纸的用途:纸的用途非常广泛,包括书写、印刷、绘画、包装、制作手工艺品等。
纸的发展也推动了印刷术、出版业和文化交流的进步。
四、纸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纸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纸的制造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资源,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
纸张的废弃物也给环境带来压力,尤其是未经回收处理的纸张会占据大量的垃圾填埋场和造成森林砍伐。
《纸的前世今生》(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2)
![《纸的前世今生》(教案)全国通用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2)](https://img.taocdn.com/s3/m/1fc981c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7.png)
教案:纸的前世今生一、标题:探索纸的演变与应用二、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纸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物品,但你知道吗?纸并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这样存在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和不断的改进。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纸的起源、发展和应用,了解纸的前世今生。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适用于三年级上册的学生。
学生对纸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使用经验,但对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缺乏了解。
通过引入纸的前世今生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和信息素养。
四、教学目标:1. 了解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理解纸的制作过程;3. 掌握纸的应用范围;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纸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应用范围。
2. 教学难点:纸张的制作过程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课堂活动材料;2. 纸的制作材料和工具;3.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七、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0分钟)1. 导入话题:请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纸制品,并让他们说出自己对纸的认识。
2. 介绍概念:向学生简要解释什么是纸,它的作用是什么。
步骤二:纸的起源和发展(15分钟)1.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纸的起源,讲解古代纸的制作方式和材料。
2. 引导学生思考:纸的起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步骤三:纸的制作过程(20分钟)1. 向学生展示纸的制作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并解释每一个步骤的具体操作和原理。
2. 准备纸浆材料和纸张制作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纸张,并体验整个过程。
步骤四:纸的应用与改进(15分钟)1. 继续向学生介绍纸的应用范围,如书写、印刷、包装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想到还有哪些其他的纸的应用?步骤五:环保意识培养(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纸张的可循环利用和环保性能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讲解纸张回收再利用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节约使用纸张,保护环境?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纸的演变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024年10《纸的发明》教案
![2024年10《纸的发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5fce3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8.png)
2024年10《纸的发明》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历史与社会》教材第四单元《技术、科学与文化》中的第一章《纸的发明》。
教学内容详细阐述了纸的发明背景、发明过程、蔡伦的改进以及纸的传播与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的发明背景,掌握纸的发明过程及蔡伦的改进。
2. 理解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认识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价值。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蔡伦对纸的改进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纸的发明过程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纸张样品、造纸工具等)。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尺子、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张,引导学生思考纸的来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讲述纸的发明背景,介绍古代书写材料的使用。
(2)详细讲解纸的发明过程,强调蔡伦的改进。
(3)分析纸的传播与影响,展示纸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纸的发明过程及其意义。
(2)动手实践:学生利用学具,尝试制作简单的纸张,体验古代造纸工艺。
4. 例题讲解:讲解与纸的发明相关的历史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纸的发明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纸的发明2. 主要内容:(1)纸的发明背景(2)纸的发明过程(3)蔡伦的改进(4)纸的传播与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纸的发明过程。
(2)分析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 答案:(1)纸的发明过程:从古代的甲骨、竹简、丝绸等书写材料,到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原料改进造纸术。
(2)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降低了书写成本,提高了书写速度,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纸的发明过程及其意义有了深入了解,动手实践环节也取得了较好效果。
2024年《纸的发明》教案通用
![2024年《纸的发明》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d23f0a4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35.png)
2024年《纸的发明》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纸的发明》教材,涉及第一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第三节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纸的发明背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以及传统造纸工艺与现代造纸技术的对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背景,掌握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造纸工艺,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及其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纸的发明背景、传统造纸工艺与现代造纸技术的对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物模型(造纸工艺流程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纸,引发学生对纸的发明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课。
2. 讲授:介绍纸的发明背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及其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动手模仿古人造纸的过程,体验传统造纸工艺。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纸的发明的历史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关于造纸工艺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纸的发明》2. 内容:纸的发明背景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传统造纸工艺与现代造纸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纸的发明背景。
请描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
请谈谈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 答案:纸的发明背景:竹简、丝绸等书写材料不便携带,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科技进步,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纸的发明背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及其影响。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吸收情况,对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他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2024年大班纸的由来教案
![2024年大班纸的由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3d73d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9f.png)
2024年大班纸的由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五章第一节“纸的由来”,详细内容如下:1. 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2. 纸的张数、厚度、大小及用途;3. 纸的制作过程;4. 环保意识及废纸回收利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认识纸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了解纸的制作过程;3.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学会废纸的回收利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纸的制作过程及环保意识培养。
教学重点: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纸的特点及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样品、显微镜、计时器、尺子、天平等。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废纸、环保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废纸制作的手工作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纸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我们要节约用纸?2. 教学新课(15分钟)(1)讲解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纸的由来;(2)展示不同类型的纸,让学生观察、触摸,了解纸的特点;(3)介绍纸的制作过程,通过观看视频、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纸张的制作过程。
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例题:如何计算一张纸的面积?(3)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环保教育(10分钟)(1)讲解废纸回收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废纸的再利用价值;(2)组织学生进行废纸回收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更好地节约用纸?六、板书设计1. 纸的发明与发展历史;2. 纸的特点及用途;3. 纸的制作过程;4. 环保意识及废纸回收利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调查家里的用纸情况,计算一周内家庭用纸量,并提出节约用纸的建议。
2. 答案: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出一周内家庭用纸量,并提出具体的节约措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纸的由来,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2024年纸的由来大班教案
![2024年纸的由来大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c49e3f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f.png)
2024年纸的由来大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探究活动教材》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具体内容为“2024年纸的由来”。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纸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张及其制作原料,理解纸张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纸张的由来,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及其制作原料。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增强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纸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纸张的由来、种类及其制作原料。
难点:理解纸张制作过程中涉及的环境保护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剪刀、胶水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纸张,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用途,激发学生对纸张的兴趣。
2. 讲解纸张的由来(10分钟)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纸张的历史发展过程,介绍蔡伦发明纸张的故事。
3. 认识不同种类的纸(5分钟)展示不同种类的纸,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了解它们各自的制作原料。
4. 实践活动:纸张制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纸张制作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强调纸张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纸。
六、板书设计1. 纸张的由来2. 不同种类的纸及其制作原料3. 纸张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调查一下你家里使用的纸张种类,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列出家里使用的纸张种类,如卫生纸、打印纸、餐巾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纸张的由来和种类有了基本的了解,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课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向家人宣传保护环境、节约用纸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纸张的由来、种类及其制作原料。
2024年大班纸的由来教案
![2024年大班纸的由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8defa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e.png)
2024年大班纸的由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科学》第五册第三章《生活中的材料》,具体内容为第一课时《纸的由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纸的发明与发展历程,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张及其特点,掌握纸张的制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纸张的发明与发展历程,知道我国在纸的发明方面的贡献。
2. 认识不同种类的纸张及其特点,了解纸张的制作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纸张的发明与发展历程,纸张的制作原理。
难点:纸张的制作原理及不同种类纸张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视频、纸张样品、显微镜等。
学生准备:记录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种类的纸张,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种类的纸?纸是从哪里来的?2. 教学新课(1)介绍纸张的发明与发展历程,强调我国在纸的发明方面的贡献。
(2)讲解纸张的制作原理,通过视频和显微镜观察纸张的结构。
(3)展示不同种类纸张的特点,让学生亲手触摸并分辨。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废旧报纸制作新纸,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可以节约资源?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废旧报纸制作新纸。
六、板书设计1. 纸的由来纸的发明与发展纸张的制作原理不同种类纸张的特点2. 制作新纸废旧报纸环保纸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调查家里的纸张使用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纸。
2. 答案: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具体的节约用纸措施,例如:双面打印、使用草稿纸、减少不必要的打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纸张的发明与发展历程,认识到了纸张的重要性。
在课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纸张使用情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现代环保纸张的制作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纸张的制作原理2. 不同种类纸张的特点3. 实践操作:制作新纸4. 作业设计:调查家里的纸张使用情况,思考如何节约用纸一、纸张的制作原理纸张的制作原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包括纸浆的制备、筛选、压榨、烘干等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的发展历史与作用
纸的发展历史与作用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同时,纸也是文房四宝之一。
古书有东汉蔡伦造纸之说,这一说法至今尚有争论。
从目前的出土文物及资料来看,在西汉墓葬中已发掘远古的纸张。
当时的纸是动、植物纤维的混合体,这些纤维碎末经过再加工就被制成了纸张。
自东汉起,造纸技术经过改良,人们仅利用植物纤维就可以制成薄纸。
可以推断的是,东汉时期的蔡伦在造纸术的改良方面有所贡献。
他发明了用树皮、麻、破布、鱼网等材料造纸的技术,并将造成的纸献给了皇帝。
因此人们又将这种纸称为“蔡候纸”。
造纸术的发明,带动了笔、墨、砚的发展。
造纸术传至东南亚、欧洲及阿拉伯国家,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西汉是麻纸的萌芽阶段,产量不太大,产地不广,仍不足以代替帛简。
汉罗布淖尔纸上,看到有被压光的痕迹。
可见纸的压光自西汉即已开始。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古纸,还有陕西西安、挟风及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麻纸是否属于纸,学者们为此争论不已。
该纸的厚度和纤维分布不均,称为麻纸。
麻纸在汉至唐近千年间,一直是我国书写绘画的主要用纸。
真正意义上的宣纸要属南朝时安徽歙县等地出产的一种银光纸,当时梁武帝的咏纸诗“皎白如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
”足以说明当时的造纸水平。
隋唐是造纸术发展的鼎盛时期。
这时的纸品种和式样都基本形成,且出现了对纸的染色工艺。
唐代较有名气的纸有扬州麻纸和以青檀树皮为原料制成的宣纸,还出现了一些新品种。
到了宋代,竹、褚皮取代麻而成为主要的造纸原料。
此外,木棉也作为材料用于造纸。
随着印刷业的兴起,发明于晋代适宜印书的竹纸大为盛行。
此外,纸的加工技术也得到了不断提高,除细琢外,加工中还配以蜡糨、黄檗、胶、矾、颜色、金银辅料,使纸更为光润、平滑、美观。
明清时期,我国造纸业继续发展。
笺纸、宣纸的制作工艺日趋精湛。
在制作工艺上,除施胶、加矾、加蜡、染色、印花、砾光、洒金银等技术,人们还采用豆板、拱花的印刷方法,制造出各式工艺精美的笺纸。
清代,宣纸作为主要书写材料,其产地扩大,名目众多。
除玉版宣、罗纹纸、六吉纸、夹贡外,还有不少特制纸,如南禹县布纸、湖南来阳棉纸等,到了清代末年,机器造纸技术引入我国,造纸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旱滩坡纸出土后,已裂成一些碎片,最大的约为5×5厘米,存在于木牛车车箱两侧,三层纸粘在一起,纸上有较大的汉隶墨迹,明显可辨者有"青贝"等字。
原料为麻类,一眼就可看出质量之高。
从这里可以推知,在造纸过程中对破麻布、绳头等原料,已采取碱液蒸煮、精细舂捣,反复漂洗等工序,制成分散度较高的纸浆,再用滤水性好的细密抄纸设备抄出来的。
在2、3世纪时,"左伯纸"与"张芝笔"、"韦诞墨"齐名,为当时的人们,尤其是书法家所爱用。
汉代在书写纪事材料方面还是缣帛和简牍并用,纸则只是作为新型材料刚刚崛起,还不足以完全取代帛简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到了晋朝就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由于晋代已造出大量洁白平滑而又方正的纸,人们就不再使用昂贵的缣帛
和笨重的简牍来书写了,而是逐步习惯于用纸,以致最后使纸成为占支配地位的书写材料,彻底淘汰了简牍。
东晋末年,有的统治者甚至明令规定用纸作为正式书写材料,凡朝廷奏议不得用简犊,而一律以纸代之。
地下出土文物也表明,西晋时还是简纸并用,东晋以降,便不再出现简牍文书,而几乎全是用纸了。
我国造纸原料资源丰富,随着造纸技术的进步和推广,这个时期南北各地,包括有些少数民族地区,都建立了官私纸坊,就地取材造纸。
北方以洛阳、长安、山西及河北、山东等地为中心,主要产麻纸、楮皮纸、桑皮纸。
1964年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晋代纸绘地主生活图,长1O6.5厘米,高47厘米,由六张纸联成,可能是迄今最早的纸本绘画。
1966~1969年新疆出土的南北朝的民间剪纸,式样美观大方,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潘吉星先生对魏晋南北朝近百种古纸都进行了检验,证明其中90%以上都是麻纸,以木麻和苎麻为原料的居多。
除麻纸外,这时期还采用其他韧皮纤维原料造纸,如楮皮纸、桑皮纸、藤皮纸等。
从晋朝开始一直延续到唐宋时为止,浙江嵊县南曹娥江上游的刻溪附近,更开创用野生藤皮造纸而久享盛名。
据文献记载,晋朝还有一种侧理纸,实即后世的发笺,以麻类、韧皮类等传统原料制浆,再掺以少量水苔、发菜等作填料,用量虽少,但因呈现颜色,放在纸面上非常明显。
这种发笺纸在唐宋以后还继续生产,直到近代。
外国的发笺,最著名的是朝鲜李朝的发笺。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加工技术也有相当发展,较重要的加工技术之一是表面涂布。
就是将白色矿物细粉用胶粘剂或淀粉糊剧在纸面上,再予以压光。
这样,既可增加纸的白度、平滑度,又可减少透光度,使纸面紧密,吸墨性好。
这种技术在欧洲的首次使用,是1764年卡明斯在英国提出的,将铅白、石膏、石灰及水混合,涂刷在纸上。
常用的白色矿物粉原料有白垩、石膏、滑石粉、石灰或瓷土等。
涂布方法是先将白粉碾细,制成它在水中的悬浮液,再将淀粉与水共煮,使与白粉悬浮液混合,用排笔涂施于纸上,因为纸上有刷痕,所以干燥后要经压光。
这类纸在显微镜下观察,纤维被矿粉晶粒所遮盖的现象清楚可见。
晋时染潢有两种方式,或者是先写后潢,或者是先潢后写。
黄纸不仅为士人写字著书所用.也为官府用以书写文书。
下于民间宗教用纸,也多用黄纸,尤其佛经、道经写本用纸,不少都经染潢。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黄纸外,还生产了其它各种色纸。
汉纸多粗厚,帘纹不显,而晋朝和南北朝的纸,都比汉纸薄,且有明显的帘纹,从造纸技术上来分析,晋南北朝时,是用类似现今土法抄的可拆合的帘床纸模抄造。
这显然是造纸技术史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
这种抄纸设备的优越性,在于能抄出紧薄而匀细的纸面,减少生产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设备投资。
这种设备起源于何时,只能从出土古纸来判断,迄今最早有帘纹的纸属于西晋。
看来它是在两汉抄纸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帘纹分为帘条纹和编织纹两种。
潘吉星先生说:"从古纸帘纹的实测中,能分辨出纸帘是用什么材料编制的。
根据笔者对大量古纸帘纹的实测数据分析,在每1厘米内有9根以上帘条纹的,是用细竹条编制的纸帘子;每1厘米内有5~7根帘纹的,是用芨芨草或萱草茎编制的纸帘子。
后一种粗纹纸,多是在我国北方无竹地区抄造的。
前一种纸多产于中原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
潘先生的
这些论断有力地驳斥了赵将帘纹的横竖作为鉴别南北纸的技术依据,而提出了帝条纹的粗细,是辨别南北纸的重要依据。
这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粗条纸帘,抄纸时滤水速度特快,易使纸质不够紧密匀称。
为克服这一缺点,常常要将纸抄得较厚。
帘纹纸模滤水速度适中,能造出一种白亮而极薄的的佳纸,表面平滑、坚韧,墨迹发光,用手触它,沙沙有声。
这种佳纸在新疆出土的实物不少,至今看到实物,仍令人赞叹不已。
隋唐五代所用的造纸原料,除家麻和野麻而外,从晋朝以来兴起的藤纸,到了隋唐时期达到了全盛时期,产地也不只限于浙江。
从历史文献上看,桑皮纸、楮皮纸虽然历史悠久,但唐以前的实物则很少见到,隋唐以后皮纸才渐渐多了起来。
敦煌石室中的隋开皇二十年写本《波罗蜜经》,据专家化验是楮皮纸;隋末的《妙法莲华经》是桑皮纸;开元六年的《无上秘要》、唐代的《波罗蜜多经》也是皮纸。
此外,传世的唐初冯承摹神龙本《兰亭序》也是皮纸。
唐代还有一种香树皮纸。
广东廉江县北多栈香树,身如柜柳,皮捣为纸,产的栈香或笺香树皮纸是名闻于当时的。
随着造纸原料的逐步扩大和造纸技术在各地的推广,隋唐五代时的产纸区域遍及全国各地。
据《元和郡县图志》、《新唐书?地理志》、《通典?食货典》三书的记载,在唐代各地贡纸者有常州、杭州、越州、婺州、、衡州等十一州邑。
当然这是个很不完全的统计。
如果再查其他唐人著作,还可找出另外一些地区所生产的各式品种和名目的纸。
进献者还有益州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细黄状纸,均州大模纸,宣州、衢州案纸、次纸,蒲州细薄白
纸。
歙州、池州、信州、宣州等地,均以产纸著名。
现在全世界闻名的国产书画用的"宣纸",其历史渊源就可以追溯到唐代宣州的贡纸。
《新唐书?地理志》载,宣州土贡有纸和笔。
宣州下置宣城、当涂、泾县、广德、南陵、太平、宁国、旌德等八县。
这是有关宣纸的最早记载。
后世的宣纸,主要是以宣州泾县为主产地。
宣纸在唐代为书画家所使用,可见它的质量之高。
摹拓书画用纸,要求薄而透明,纸质紧密,纸的质量不佳也是不能胜任的。
隋唐五代时的造纸技术比魏晋南北朝时进步,这时期纸的质量及其加工技术大大超过前代,而且出现了不少名贵的纸张为后世所传颂,在造纸设备上也有了改进。
纸的加工主要目的在于阻塞纸面纤维间的多余毛细孔,以便在运笔时不致因走墨而晕染,达到书画预期的艺术效果。
有效措施是压光、拖浆、填粉、加蜡、施胶等。
这样处理过的纸,就逐渐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