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学案教案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6篇)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cdc16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08.png)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6篇)《羚羊木雕》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根据自己的情况,查字典解决文字障碍。
练习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
能力目标: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家庭成员各自的思想感情,从不同人的立场考虑如何解决这场矛盾。
教学重难点:重点1、根据自己的情况,查字典解决文字障碍。
2、练习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
3、学习插叙的写作方法。
难点1、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2、体会家庭成员各自的思想感情,从不同人的立场考虑如何解决这场矛盾。
教学设计思路:本文的故事一波三折,很有吸引力;而更感人的是文中表现的高尚友谊。
作者是以一个孩子的口气来讲述故事,以孩子的视角来看待世间(包括家庭、学校)的冷暖,形成两个世界——成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
在“我”的眼里,这两个世界有着本质的不同,高下优劣自见。
这对同龄的学生来说,是很容易被打动并引起共鸣的。
课文不难理解,出示投影片只是起着一种媒介作用,触发学生进人课文的情境,设身处地体会“我”的心情,感受“我”的伤心,起着情感教育的作用。
另外,由于作者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写,写出了孩子与成人世界的对立状态和对立情绪,因此,还得防止一种偏向,即孩子对成人世界和家庭的反感、反抗的情绪。
教学方法:学生阅读、讨论与教师的总结启发相结合。
教学媒体:投影(投影片里的两幅画面,应在两处相关情节的展开中出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相信大家都有好朋友吧,爸爸、妈妈是不是支持你们的友谊呢?你有没有因为朋友的事情跟爸爸妈妈闹过矛盾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看看我们文章中的小主人公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想一想我们到底该如何这类亲情与友情的矛盾。
二、朗读分角色朗读全文。
朗读前,要默读几遍,对生字、多音字、异读字,要先查字典。
在朗读中,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构思路梳理;全文分四个部分,按照以下思路划分结构:“查问木雕”(妈妈、爸爸和我)──插叙“赠送木雕”(我和万芳)──“强迫取回木雕”(我、奶奶、爸爸、妈妈)──“取回木雕”(万芳和我)一部分(1—16段):“查问木雕”,写爸爸妈妈为了一件羚羊木雕而伤害了“我”的心。
羚羊木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羚羊木雕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2db95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16.png)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材依据与背景分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造型艺术”一课程中,介绍了中国传统工艺中的木雕艺术。
在传统木雕艺术中,动物形象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其中,羚羊是中国美术中的传统形象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生亲手制作羚羊木雕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羚羊的特点及在中国美术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造型技能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①理解羚羊在中国美术中的地位;②掌握木雕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③掌握简单的粗雕与精雕技巧;④掌握色彩搭配技巧。
2.态度与价值方面①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积极创作的兴趣;②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1.课前准备①教师安排好工具材料,切实保障教学安全;②教室环境布置,创造合适的艺术氛围;③展示羚羊雕塑,引发学生兴趣。
2.教学过程①课程导入: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羚羊雕塑,并讲解它在中国美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制作它的创意和意义。
接着,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其造型特点。
②技法演示:由教师现场演示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如锉刀、刨子、锉片等,并讲解木材的选择、锉刀的区别及使用等;③操作演练:让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进行操作,进行简单的粗雕与精雕练习,掌握基本技巧。
④色彩搭配:教师为学生介绍色彩理论和搭配技巧,引导学生运用色彩表达羚羊的特征和形象。
⑤羚羊制作:由学生自行制作羚羊木雕,结果展示。
3.课程总结①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指出学生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加强巩固,提高自己的技能;②鼓励学生对成果进行交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与感受;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文化交流和学习,在家庭和社区中发挥他们学到的艺术技能和知识;四、教学评价与反思评价方法:当堂评价,学生制作的羚羊木雕和课堂活动记录。
《羚羊木雕》教案优秀3篇
![《羚羊木雕》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3911a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9.png)
《羚羊木雕》教案优秀3篇羚羊木雕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重义轻财的道德品质。
2、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读出人物形象,明确是非。
2、难点:点拨学生找到思考问题的切入点。
教学前的准备: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从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并大胆质疑设疑。
教学过程及内容:提问:在这场矛盾中,谁是谁非?学生书面准备陈诉理由,教师巡视课堂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一、礼物送出去后能不能再拿回来?讨论明确:除非特殊情况,不能拿回!因为有悖诚信(引《韩非子》中“曾子杀猪,以信教子”为例)什么是特殊情况呢?讨论明确:在家人不知晓的情况下,送出去的礼物对家人有重大意义或对家庭将产生重大影响(礼物对朋友只是“锦上添花”,对自己的家庭却是“雪中送炭”)。
那么,文中是否存在着这样的特殊情况?讨论明确:木雕是父亲从非洲带回来的,但父母看重的不是它的纪念意义,文中一再强调的是“贵重”,所以排除了某些同学所谓的“传家宝”的意义。
另外,父母也不靠木雕维持生计,木雕只是一件贵重的摆设,把木雕送出去后,“我”不会倾家荡产,父母也绝无沿路乞讨的危险,不存在部分同学所说的“孩子把存折送给朋友,难道也不能要回来吗?”这样的情况。
结论:“我”不该拿回礼物,同样爸爸也不该向我要会这个礼物。
二、礼物该不该送?讨论明确:首先,“我”不是随便送礼,送的对象是“我”的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曾经为“我”做出过“牺牲”!“我”把木雕送给好朋友,并不意味着“我”不珍惜父母的馈赠,所谓“借花献佛”,难道送给好朋友的东西应该是不好的吗?其次,“我”送万芳木雕,并不是因为木雕价值贵重,而是因为万芳“特别喜欢”(万芳“特别喜欢”,不是因为木雕的价钱,而是因为木雕造型美观)!所以“我”和万芳互换礼物,不会导致友情深浅以金钱来衡量的后果。
三、“我”不知道木雕“贵重”而送给了朋友,现在我知道了“贵重”却要向朋友讨回(当然,是被父母逼的),不就意味着与朋友的情谊不如木雕贵重吗?这就引发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贵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给朋友?到底是“物重”还是“情重”?讨论明确:古人说,为朋友,抛头颅撒热血,在所不辞(当然,不能没有原则,陷入“江湖意气”的误区)。
羚羊木雕教案(优秀6篇)
![羚羊木雕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a3659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1.png)
羚羊木雕教案(优秀6篇)羚羊木雕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意的启示。
教学设计:一、导入你在悄悄的长大,对许多事情已有了主见,有时候,对某些问题,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它也许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这样一个故事,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二、整体把握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我最要好的朋友万芳,被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我”很伤心。
]要感知课文内容,就要朗读,朗读有助于体会。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自由发表自己对文章的初步感受。
教师鼓励学生对课文有主动的、独特的感受,随时加以肯定。
[教师小结]《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把孩子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
文章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妈妈、爸爸、奶奶先后出场,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
这样巧妙的情节,精彩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精读揣摩精读赏析师生合作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
请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听读后进行评价。
教师用大屏幕投影问题组:①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②文章结构顺序能否调整(过渡)从大家的掌声和眼神里可以看出,同学们已被文章深深地感染了。
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发现、有感悟,进而有创作。
小组讨论谁读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读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讨论。
全班讨论对人物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①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分别对“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并由此分析人物性格。
②文章结构顺序调整后不好。
在叙述这场家庭纠纷的时候插叙了我和万芳的友谊。
这样写是对故事情节作必要的交待,能够吸引人,使故事悬念迭起,情节起伏跌宕。
体验反思(过渡):同学们在悄悄地长大,在生活中你可能不得不面对与父母的分歧,也许是“剪不断,理还乱”,也许是唱出和谐的主旋律。
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0ab7a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03.png)
《羚羊木雕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羚羊木雕》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型。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能力。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关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掌握生字词和重点句型。
分析课文结构和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三、教学准备1.课文《羚羊木雕》原文及注释。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
2.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羚羊和木雕。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展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用生字词造句。
(四)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分段落概括大意。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课文内容,回顾生字词。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
(二)课文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三)写作训练1.教师提供写作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互相评价。
2.布置作业:仿写一篇关于自然和生命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引导、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羚羊木雕》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在生字词学习环节,学生通过跟读、造句等方式,有效记忆了生字词。
在课文分析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写作训练环节,学生通过仿写,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表现不够积极,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_初一上册语文《羚羊木雕》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_初一上册语文《羚羊木雕》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8be3c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d.png)
动,低着头不敢看她;声音有些颤抖。〞读出“我〞可怕,读出“我〞无
⑴研读“妈妈〞的语言、动作、神态:
奈。
留意读出“妈妈〞语言的语气〔抓住感叹号〕,留意妈妈的动作、神
〔板书:我心虚无奈〕
态。〔读出妈妈坚决和软硬兼施。〕
4.推想故事的进展。
〔板书:坚决、软硬兼施〕
⑴妈妈为什么那么严峻?我又为何那样可怕和无奈呢?从中你可知
⑵研读爸爸的神态、动作、语言。〔根据爸爸的神态、动作、反问句,
道什么?〔木雕十分珍贵〕
读出爸爸的冷酷和不行抗拒。〕
⑵故事就在妈妈追问木雕下落过程中发生了。〔PPT:发生〕
〔板书:冷酷不行抗拒〕
⑶请推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⑶研读“奶奶〞的语言。〔读出奶奶善解人意。〕〔板书:奶奶善解
〔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想。〕
么事情,预报那时“我〞的情形。
泼辣〕
学生推想,学生预报。
2.抓住环境描写,读出“我〞的难受和风雨无阻;感受大人们对小
3.下节课我们一同研读文本。
孩的损害和物质利益。
五、作业
3.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的语言。
课余读课文,验证自己的推想。
4.推想故事的下个环节。
第二课时
我虽然要回了木雕,但我的心情不好受,思绪翩翩,我担忧友谊,我
1.抓住“我〞的动作、神态、心理、语言,读出我的难为情。〔板
作用。
书:难为情〕
2.故事因妈妈的追问而发生,故事在妈妈、爸爸逼迫我要回木雕中
抓住万芳的动作、语言、神态读出万芳的不解。〔板书:万芳不解〕
进展,接下来故事将进入兴奋人心的环节,请大家推想接下来将会发生什
抓住阿姨的语言、动作,读出阿姨的凶狠、泼辣。〔板书:阿姨凶狠
人意〕
《羚羊木雕》教案
![《羚羊木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bda8a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5.png)
《羚羊木雕》教案《羚羊木雕》教案(通用22篇)《羚羊木雕》教案篇1教学目标:1、感受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知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3、感知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倾向。
4、欣赏文章,感悟友情。
教学步骤:一、探究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
本文中写“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有什么作用?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大屏幕显示)冷冷的月光烘托渲染的是一种凄冷的氛围,表现了“我”因为反悔而伤害友谊后的伤心、难过和孤单的感情。
知识卡片1: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二)、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
二、概括文中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爸爸说话婉转、持重沉稳重财轻义妈妈态度生硬固执重财轻义奶奶明白事理、同情理解却无能为力万芳仗义、明理不让朋友为难万芳妈明理、处理问题方式简单“我” 重情义、软弱知识卡片2:塑造人物形象运用的手法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心理描写4、动作描写5、神态描写三、作者在本文中的感情倾向是什么?不要伤害孩子的心,应该尊重孩子的情感,应该妥善处理孩子的幼稚行为。
本文给我们的启示:走进生活,学会处事1、小孩子要从小学会思考,有主见;但不要自以为是、自作主张,做事应该先同父母商量,尊重他们的意见。
2、父亲送给女儿礼物时也应讲清如何名贵,要珍藏好;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友情。
3、一家人要多商量,多沟通,多理解,才可避免许多矛盾。
四、欣赏美文,感悟真正的友谊老师配乐范读《谁是真正的朋友》傍晚,一只羊独自在山坡上玩,突然从树木中窜出一只狼来,要吃羊,羊跳起来,拼命用角抵抗,并大声向朋友们求救。
牛在树丛中向这个地方望了一眼,发现是狼,跑走了;马低头一看,发现是狼,一溜烟跑了;驴停下脚步,发现是狼,悄悄溜下山坡;猪经过这里,发现是狼,冲下山坡;兔子一听,更是箭一般地离去。
山下的狗听见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山坡,从草丛中闪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狼疼得直叫唤,趁狗换气时,怆惶逃走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7a12c8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5.png)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要按时完成,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作文要有新意,尽量避免套话、空话,注重真情实感。
3.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要积极思考、查阅资料,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协助教师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共同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3.课后思考: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下节课分享自己的观点:
a.课文中的羚羊木雕象征着什么?
b.作者是如何通过羚羊木雕来表达对亲情的珍视的?
4.词汇积累:请学生整理本节课学到的重点词汇和成语,做好词汇积累。
5.课堂反馈:请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设计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羚羊木雕》,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使他们认识到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一组羚羊木雕的精美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木雕艺术的魅力。同时,我会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它们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故事?”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羚羊木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56f9097e21af45b307a876.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4篇Lesson 3 "antelope wood carving" lesson 3 of Chinese volume 1 of Grade 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2、篇章2: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3、篇章3:羚羊木雕模板(规范版)4、篇章4: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篇章1: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羚羊木雕》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和感悟亲情、友情,学会理解亲情,珍惜友情。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
3、学习文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具体生动的刻画人物形象。
4、理解文章突出主题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
1、抽一个同学起来,问:你有过与父母发生吵架之类的过冲突没有?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冲突?齐读22课标题下面方框。
3、板书课题。
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
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
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
二、整体感知。
(一)、速读课文。
回答问题:○1、文章写了一句什么事?用一两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说说文章的思路或结构怎样?(二)、画出段序。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3最新-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c0e97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5.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本文是美丽的编辑帮助大家整编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借鉴。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2. 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
3.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勾通。
教学重点、难点1.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与父母交流思想。
教学设计本文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可采用讨论以至辩论的方法来拓展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看法。
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找到正确的方向,学会与别人交流,特别是与父母的勾通。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见教学目标1.2.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渐渐地我们都长大了,对许多事情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对学习、对友情、你可能与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有时可能与父母发生冲突,由于他们是大人,所以你只能委曲求全,你免不了伤心、落泪。
那么如何与父母交流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一课或许对你有一定的启发。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 默读准备:查工具书,识字写字抹(mò) 攥(zuàn) 逮(dǎi,不念dài)怦怦(pēngpēng) 树杈(chà) 寒颤(zhàn)2. 默读。
3. 畅谈读后感(在这个环节同学们畅所欲言,可能谈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
)4. 再默读课文:(看同学的观点哪一种更符合作品内容,体会并评价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1. 各自练读2. 分好角色妈妈故事叙述者我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3. 分角色朗读四、课文研读1. 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
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a0fe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2.png)
《羚羊木雕》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羚羊木雕》的作者、作品背景。
2.学生分享对题目《羚羊木雕》的理解和联想。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列出故事情节的时间线。
三、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主题,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文章中的亮点和难点。
四、课堂讲解1.教师对文章进行逐段讲解,分析人物形象、情感态度。
2.教师针对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羚羊木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如:“我”、“妈妈”、“哥哥”等。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三、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羚羊木雕》为题材,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故事。
”2.学生进行课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羚羊木雕》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文章中的人物特点。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文章中的情感态度,如:“我”对羚羊木雕的感情,“妈妈”和“哥哥”对“我”的态度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羚羊木雕》为题材,写一篇关于成长的感悟。
”2.学生进行课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羚羊木雕》的情感态度,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文章中的情感表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3bc17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1.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题,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羚羊木雕》。
(2)请大家先看看课文,思考一下,这篇课文可能会讲什么内容?2.自主阅读(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握文章大意。
(2)阅读过程中,将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待会儿一起讨论。
3.分析课文内容(1)请同学们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注意把握故事情节。
(2)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4.分析人物形象(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形象的关键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5.体会作者情感(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2)讨论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6.课堂小结(2)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人物形象的赏析文章。
2.阅读课后推荐文章,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把握文章主题。
2.在分析人物形象方面,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但个别同学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不够深入。
3.在体会作者情感方面,同学们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但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延伸1.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推荐同学们阅读类似题材的文章,提高阅读水平。
2.组织同学们进行写作训练,以课文为素材,进行创作实践。
3.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同学们关注亲情、友情等话题。
七、教学评价1.课后对同学们进行书面测试,检验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同学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作业评价,检查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9d3bb6a98271fe900ef973.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羚羊木雕》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该文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
“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
“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一、课文整体理解该文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
“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
“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
这种矛盾是亲情与友情之间的矛盾,说到底还是一个“代沟”问题。
由于时代的变迁,知识背景的不同,两代人在对待人生、理想、亲情、友情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必然会有种种差异,也必然表现在许多家庭里。
二、教学设想《羚羊木雕》是作者张之路的一篇微型小说。
该文所写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结构精致,布局巧妙,情节发展曲折,矛盾环环相扣。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符合人物个性。
设计时只能有所取舍,把更大的自由、发现的快乐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并联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长经验去体验人物思想感情,从而欣赏课文的人物形象,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从而避免一些可以避免的家庭矛盾冲突,使自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教学目的1.学习掌握课文中的有关生字词。
2.运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充分感悟本文的人物思想感情,欣赏人物形象。
3.理清文章线索、结构,品味语言,随文讲解烘托、反问的修辞手法及叙述中的倒叙和插叙。
七年级语文教案《羚羊木雕》
![七年级语文教案《羚羊木雕》](https://img.taocdn.com/s3/m/e20e57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76.png)
七年级语文教案《羚羊木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羚羊木雕》。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运用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感恩和回报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羚羊木雕》。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情节的深入理解和人物性格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羚羊木雕》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2)生词和短语的清单。
(3)教学多媒体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羚羊木雕》,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准备生词和短语的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羚羊木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羚羊木雕》,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或参考资料,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生词和短语的学习疑问。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情节和人物性格。
(2)学生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词和短语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生词和短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和背诵。
羚羊木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羚羊木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6ff7d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f.png)
羚羊木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羚羊木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羚羊木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中国传统木雕工艺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羚羊的形态特征,熟悉羚羊原型,了解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3)学习木雕的基本工具和工艺,掌握雕刻的基本技法;(4)初步了解色彩知识,掌握基本颜色的混合方法和正确使用颜料的方法。
2. 能力目标(1)通过实践体验和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羚羊木雕的创作,提高学生的手工技能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野生动物的保护,增强爱护大自然的情感;(2)通过创作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向往,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熟悉羚羊原型和形态特征;2. 掌握木雕的基本工具和工艺;3. 学习木雕工艺的基本技法。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 掌握基本颜色的混合方法和正确使用颜料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羚羊知识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羊,介绍自然分布地区、外形、习性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等。
2. 木雕基础知识介绍木雕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观察传统木雕工艺品,并感知不同雕刻方式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点。
3. 木雕工具和材料讲解木雕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背锯、手锯、粗锉、细锉、刨子、雕刀、锉刀、木材、细沙纸等,并给学生简单实用的锯木和切板的方法。
4. 创作过程(1)设计初稿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羚羊资料创作初稿,并指导学生在其形态、动态、韵律、节奏等方面进行构思。
(2)制作模型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初稿用浆糊纸模制作模型,并预留好拖把斜角度,以便能够为木材雕刻预留好雕刻角度。
(3)切割画线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模型贴在木材上,用笔画出羚羊的轮廓,然后用背锯或手锯将木板进行切割。
(4)用锉平滑修整将羚羊的体型和轮廓慢慢锉好,并平滑修整。
《羚羊木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
![《羚羊木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c6f15e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b.png)
《羚羊木雕》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共3篇《羚羊木雕》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羚羊木雕》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木雕的历史及羚羊木雕的特点和分类;⑵接触木雕巧,了解手艺活;⑶掌握木雕所需的工具,材料及其操作方法;⑷创作简单原创木雕作品。
2.能力目标:⑴了解手工制作的过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⑵锻炼学生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提高创造力;⑶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对项目的管理能力;3.情感目标:能够在学习中慢慢的体验到木雕的魅力,增强学习的愉悦性和探究的乐趣性,感受生活中每一个小小的细节,尊重劳动成果,锻炼学生的耐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羚羊木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历史:羚羊木雕的起源和演变;2.技艺:羚羊木雕的特点和分类,制作方法和工具材料的介绍;3.创作: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艺术素养,让学生尝试设计制作自己的作品;4.实践:根据自己的设计,手工制作羚羊木雕。
三、教学方法十分注重“学中做、做中学” 教育。
除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外,注重学习实践的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有选择性的进行羚羊木雕的制作及学习。
本堂课设计运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首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羚羊木雕的种类和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形象生动的情景演示,让学生感性认知出素材和原料,并通过演示整个生产过程熟悉羚羊木雕的工具和制作技术。
2.亲手制作:接下来,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工具、原材料亲手动手制作羚羊木雕作品,体验这一传统工艺的魅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手工能力,加强手眼协调能力。
3.思维拓展:在学生自己的制作过程中,可以逐步要求学生模拟、设计和制作出若干个不同样式的作品,持续拓宽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力。
4.展示和分享:最后当所有的作品制作完成后,请全班同学分享,让大家共同欣赏和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四、教学过程本课程共分四步:1.引入引入板块:生动有趣地展示羚羊木雕。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11e55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b.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教案与教学反思《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羚羊木雕》的主题思想,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掌握描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分析人物形象。
2.掌握描写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2.运用描写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3.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问题1:课文中的羚羊木雕象征着什么?问题2: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问题3:课文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4.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主题思想。
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描写方法。
5.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合作完成创意写作。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问题1:课文中的羚羊木雕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问题2:你如何看待课文中的亲情、友情?3.创意写作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
写作主题:以“羚羊木雕”为线索,编写一个故事。
4.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1.优点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描写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不足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更多关注。
创意写作环节,部分学生写作水平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指导。
3.改进措施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多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在创意写作环节,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羚羊木雕》的主题思想,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描写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初一语文《羚羊木雕》教案3篇
![初一语文《羚羊木雕》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7342d98762caaedc33d45e.png)
初一语文《羚羊木雕》教案3篇wtt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羚羊木雕》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一语文《羚羊木雕》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倾向2、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3、学会从文中的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课型及课时]1、讨论课2、一课时[媒体设计]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里有两样东西:一样是一堆金钱,一样是几个穷朋友。
假如让你选择其中你需要的东西,你选什么好呢?(穷朋友)为什么这样选择?(朋友珍贵,友情珍贵。
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没有人认为金钱贵重,金钱万能吗?(摇头)的确。
最珍贵的东西是友情。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
”希罗多德说:“世界上没有比一个既真诚又聪明的朋友更可贵的。
”斯托贝说:“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重钱轻情义,尤其是大人们,他们的这种重财轻义的思想往往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不利的影响。
一件由羚羊木雕引起的故事就说明这一点。
今天我们要共同地学习一下张之路的文章——《羚羊木雕》。
二、明确教学目标三、整体感知:要求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初读课文四、探究思考:在这场矛盾冲突中,谁是谁非?如果父母市正确的,子女应如何对待?如果父母是错误的,在子女又该如何对待?你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如何处理的?再读课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倾向,点拨关键处:1、文章开头就写&;妈妈突然问我&;,我感到&;突然&;,可见的&;惊吓&;,耶可见妈妈的&;惊慌&;,气氛一下子就很紧张。
2、第一部分是妈妈爸爸同&;我&;先后对话的描写,这段描写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是怎样的?明确:作者是同情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女儿,可见对女儿的宠爱。
父母宠爱女儿,可是丝毫不尊重女儿所珍视的友情。
&;我&;本来并不知道羚羊木雕的贵重,以为既然是爸爸送给我的,自己当然可以作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羚羊木雕》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建议安排2课时)[学法导引]《羚羊木雕》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小说。
文章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将羚羊木雕“送友”后又被迫“讨回”的过程,反映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少年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情,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感情,尊重他们纯真的友谊。
课文的情节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故事的发生是妈妈查问木雕,其后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插叙了“我”把木雕赠送好友的情景,奶奶劝阻父母未成,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友情的行为;高潮和结局是“我”违心地取回木雕,好友体谅“我”给了“我友谊的温暖”。
阅读课文关键在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体会课文赋深刻的主题于一件平凡的家庭琐事中,以小见大,详略得当,立意深刻。
小说的主题一方面是批评父母的重财轻义,文中还插入一大段有关万芳“仗义”的事,都是揭示了小说主题的另一面——为赞扬孩子间的友谊服务。
加强诵读,学习课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非常细腻、真切,能准确地展示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更能有效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整篇文章将家长的价值观与孩子的价值观对照着写,发人深思地提出了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
[典题例析]例题一:指出下面《羚羊木雕》一文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羚羊木雕》一文表现复杂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个性特征,因此,各抒己见,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个人的说法都在情理之中。
B、《羚羊木雕》一文共写了六个人,爸爸、妈妈和奶奶以及万芳的妈妈都是同一类型的人。
C、文章结尾“我”说:“这能全怪我吗?”这一句发问,含蓄而又深刻地揭示出“我”因屈从父母而对朋友“反悔”是有责任的;但主要责任应在父母身上,他们太“重财”而“轻情”,疼爱子女却不懂得如何尊重子女的人格情感。
D、文章在写到“我”与“万芳”的友好关系时,使用了“倒叙”的写法。
解析:此题目的在于检测学生对课文,包括语句含义、写作特点及人物性格的理解情况。
选项A模糊了本文原本非常清楚明白的立意,既赞孩子间纯真的友谊,批家长们的过于“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情感。
选项B中“奶奶”是与另几个人有截然不同性格的形象,她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情感,不是同一类。
而选项D将“插叙”的写法理解成了“倒叙”。
参考答案:C例题二:下列关于课文运用插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课文将“我”和万芳平时的相处的情景安排在插叙部分,可使行文集中、紧凑在一天里。
B、插叙的内容充分刻画了万芳的“仗义”形象,既为结尾万芳谅解了“我”做了铺垫,也是全文故事发展的起由。
C、插叙内容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孩子纯真感情的做法。
D、插叙部分内容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太紧密,是可有可无的。
解析:此题意在让学生掌握插叙的作用。
插叙是暂时中断叙事线索,插入一段与文章中心相关的内容的写法。
在《羚羊木雕》一文中,在爸爸妈妈逼迫自己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时,运用了一段插叙,写出了自己与万芳的相处,写出了二人的友情。
插叙使全文集中发生在一天之内,故事紧凑,并且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友情的行为。
写文章都要围绕中心选材,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内容,写了会冲淡主题,所以要一概略去。
参考答案:D[课时训练]训练一一、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犄角()寒颤()树杈()羚羊()怦怦()恶心()脸颊()挨揍()着落()攥着()咽喉()逮捕()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塞颤逮藏()()()()三、在下列句子中的“口”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爸爸)慢慢地对我说口“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B、“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口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口“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四、根据提示,在各句中的“说”字前填上恰当的词。
坚定小声递到我手上满不在乎塞到我的手里坚强A、“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说。
B、她把小刀()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五、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一)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
她把小刀塞到我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
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这能全怪我吗?1、万芳先前的“突然不见”与选文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变化,由而变成。
2、找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词语,其作用是。
3、对“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一句理解正确的是()A、这件事主要怪我,但万芳也有责任。
B、因为爸爸妈妈以前没有给我讲清楚羚羊木雕的贵重,所以这是他们的责任。
C、我反悔应该怪我,但是父母只知羚羊贵重,不知情义无价,逼我这样做的,所以更应该怪父母。
D、这件事主要怪xx,但我也有责任。
4、选文着力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向我们揭示了什么?(二)秋天的思念史铁生⑴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zào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这时候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过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菊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⑵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⑶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的脸上现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qiáo cuì出央求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赶紧准备准备。
”“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⑷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⑸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万万没想到她已病成那样。
看着三辆车远去,也绝没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jué别。
⑹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时,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未成年的女儿……”⑺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5、根据文中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
(l)()⑵()(3)()(4)()6、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⑴瘫痪()⑵鲜血()⑶侍弄()⑷整宿()⑸吐着()⑹脾气()7、第⑴段里,写当“我”发脾气时,就砸碎玻璃和摔手边的东西,而这时妈妈不但不劝阻,竟悄悄躲出去,为什么?8、儿子双腿瘫痪以后,母亲经常劝他:“听说北海的菊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原因是:9、用文xx句回答:⑴能表现病危中母亲无限眷恋儿女的:⑵能表现母亲虽重病在身,但却充满坚定生活信念的:10、文中出场的人物有“我、妹妹、邻居小伙子、母亲”等,但作者着重表现的人物是。
作者塑造这一人物的手法主要有11、母亲由始至终瞒着“我”一件事,这件事是指,原因是12、文章末尾,提到“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这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懂得了什么呢?训练二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礼物⑴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⑵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
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⑶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地退出房门。
⑷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⑸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
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的艺术殿堂。
⑹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
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
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l万元呀,到哪去弄呢?⑺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的焦灼中等待。
⑻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⑼母亲病倒了。
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显出()的样子。
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
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
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⑽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
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
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许久。
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⑾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
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
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意儿,袒胸露背的,好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
”“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
”“不,我不退。
”“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
”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
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
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
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将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在原文的括号内,使原旬完整通顺。
忐忑不安疲惫不堪蹑手蹑脚朦朦胧胧向往已久2、文中插叙了一件什么事?清简要概括。
3、“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中“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