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公开课课件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不求甚解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班

不求甚解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小班

不求甚解教案小班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小班学员理解和运用“不求甚解”的概念,并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该原则。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不求甚解”?- 简单介绍“不求甚解”的概念和背景- 解释“不求甚解”的意义和用途- 引导学生思考“不求甚解”的前提条件2. “不求甚解”的案例分析- 提供几个“不求甚解”的案例,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决策-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并讨论其影响和后果3. 如何正确运用“不求甚解”- 解释正确运用“不求甚解”的目的和原则-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正确运用“不求甚解”4. “不求甚解”的反思和评估- 引导学生评估他们在运用“不求甚解”时的效果和影响三、教学步骤:1. 导入- 师生对话,引出“不求甚解”的话题- 学生针对“不求甚解”的定义进行讨论2. 概念讲解- 通过简单的故事或例子,向学生介绍“不求甚解”的概念和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不求甚解”的意义和用途3. 案例分析- 提供几个“不求甚解”的案例,让学生分别进行讨论和分析 -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背后的原因和影响4. 原则讲解- 解释正确运用“不求甚解”的原则和前提条件-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正确运用“不求甚解”5. 反思和评估- 引导学生评估他们在运用“不求甚解”时的效果和影响6. 总结与延伸活动- 小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要点- 提供延伸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不求甚解”四、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或黑板2. 案例分析材料五、教学评估:1. 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 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参与和思考能力3. 学生对正确运用“不求甚解”的评估和反思能力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运用“不求甚解”的概念,并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该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引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原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及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原则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实践性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三、教学内容1. 词条解释: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出处及例句。

2. 故事分享:讲述与“不求甚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现实案例。

3. 方法指导:介绍如何运用“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4. 实践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四、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及出处,分享相关故事。

2. 第二课时:讲解如何运用“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进行实践练习。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出处及例句。

2. 案例分析法:分享历史故事或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

4. 实践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六、教学手段1.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内容。

2. 视频:播放与“不求甚解”相关的短视频,增强课堂趣味性。

3. 练习题: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讨论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验学习效果。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感受,是否存在困惑。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3. 教学调整: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九、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与“不求甚解”相关的文章、书籍,提高阅读能力。

邓拓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

邓拓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

邓拓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1. 简介本公开课旨在介绍中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邓拓先生的不求甚解的教育理念,并探讨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邓拓先生以其独特的教育观念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节课将深入探讨邓拓的教育理论,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现代教育实践中。

通过本次公开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邓拓先生以及他的教育思想。

2. 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能够:•了解邓拓先生的人物背景和教育理论•理解不求甚解的教育理念及其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分析邓拓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和影响•探索如何将邓拓的教育思想应用到现代教育中3. 教学内容3.1 邓拓先生介绍•邓拓先生的背景和成就•邓拓先生的教育观念3.2 不求甚解的教育理念•不求甚解的含义和特点•不求甚解的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对比3.3 不求甚解的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3.4 邓拓教育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和影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发展3.5 将邓拓的教育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实践•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不求甚解的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如何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以符合不求甚解的教育理念4.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通过使用多媒体资源,介绍邓拓先生的生平和教育理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不求甚解的教育理念对他们的影响和启示,并分享讨论结果。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邓拓教育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和教育实践中。

5. 教学评估•学生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对邓拓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提交个人反思日志,评估学生对不求甚解的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思考。

•开展课堂问答环节,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6.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邓拓的相关文献和资料•案例分析教材7. 扩展阅读建议•邓拓:《邓拓讲稿》•钱穆:《我的教育观》•韩寒:《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以上是本次公开课的教案,希望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邓拓先生的不求甚解教育理念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认识到其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探讨“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与争议。

分析不同教育观点对“不求甚解”的看法,如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差异。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及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方法2.1 教学内容讲解“不求甚解”的定义和来源,引用相关文献和案例。

分析“不求甚解”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文学、科学研究等。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不求甚解”的概念和案例。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和体验。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组织3.1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讲解“不求甚解”的定义和背景。

分析不同教育观点对“不求甚解”的看法。

通过案例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讨论“不求甚解”的应用。

总结讲解,强调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的重要性。

3.2 教学组织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动交流和分享观点。

提供相关文献和案例,让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

组织小组展示,让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和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评估学生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估学生对不同教育观点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4.2 教学反馈提供及时的口头反馈,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和思考。

给予书面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资源5.1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不求甚解”在个人成长和发展中的应用,如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

鼓励学生探索不同领域的“不求甚解”案例,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研究。

5.2 教学资源提供相关文献和案例,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推荐相关的学术课程和讲座,供学生拓展知识面。

第六章:教学活动与互动6.1 教学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探讨“不求甚解”在实际学习中的利弊。

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在不同情境下运用“不求甚解”的态度。

《不求甚解》公开课课件讲课教案共31页PPT

《不求甚解》公开课课件讲课教案共31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不求甚解》公开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件讲课教案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分析能力训练
教授逻辑分析和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本质和 内在联系。
多元视角引入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全面、客观的思维方 式。
团队协作能力锻炼
团队组建与分工
指导学生组建团队并明确分工,培养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团队沟通与协调
教授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协商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
总结回顾环节
总结目的
01
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
打下基础。
总结方法
02
采用提问、概括、归纳等方式进行总结。
总结内容
03
简要回顾不求甚解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强调其在学生未来
发展中的重要性。
04 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
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选用合适教材
选择符合教学目标、内容全面、结构清晰的教材,如《不求甚解公 开课教材》等。
其他辅助资源介绍
1 2
图书馆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资源,为学生 提供丰富的阅读和学习材料。
实验室资源
利用学校实验室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为学生提供 实验操作和科研实践的机会。
3
校企合作资源
与企业合作,利用企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为学 生提供实践基地和实习机会。
05 学生能力培养与提升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编写辅助材料
根据教学需要,编写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材料,如学习指南、习题 集等。
更新教材内容
定期更新教材内容,保持与学科前沿的同步,确保教学内容的新鲜度 和时效性。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
制作精美课件
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课件,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课件内容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迅速,人们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容易导致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前感到压力。

因此,本文提出一种不求甚解的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快速获取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求甚解的概念和特点,认识到其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不求甚解方法进行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不求甚解的概念和特点2.不求甚解的方法和技巧3.不求甚解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4.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技巧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获取知识。

2.讲解不求甚解的概念和特点教师简要介绍不求甚解的概念,并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不求甚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3.探讨不求甚解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不求甚解的方法和技巧,如快速阅读、筛选信息、归纳总结等。

同时,教师分享一些实用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不求甚解方法。

4.实践不求甚解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不求甚解方法进行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不求甚解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求甚解的意义和价值,强调其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

6.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技巧教师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7.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求甚解在实际学习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

五、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学生运用不求甚解方法完成一篇关于某一主题的文章,检验学习效果。

2.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公开课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不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展示,也是学生的学习机会。

而如何设计出一份优秀的公开课教案以及教学设计,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分享一份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希望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所启发。

一、教学目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某一具体知识点,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和合作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了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根据该话题,设计了一系列的知识点和相关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知识。

三、教学方法本次公开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实验等。

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2. 知识讲授: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生动具体的例子,清晰明了地讲解知识点,并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重点强化。

3. 实践操作: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 提高拓展:通过情境设置,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拓展问题的解决能力。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堂管理良好的课堂管理对于公开课的进行非常重要。

在本次公开课中,教师采用了以下管理措施:事先布置好座位,提前检查教学用具;注意时间控制,避免时间浪费;合理安排学生的任务,鼓励积极参与。

六、教师评价与反思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估和反思的过程。

在本次公开课中,教师评价教学的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理解程度、参与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不求甚解》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不求甚解》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不求甚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不求甚解》这一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

2. 阐述《不求甚解》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3. 分析《不求甚解》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

4. 理解《不求甚解》对现实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启示。

5.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不求甚解》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2. 理解《不求甚解》对现实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内容:1. 《不求甚解》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 《不求甚解》的主要内容概述。

3. 《不求甚解》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分析。

4. 《不求甚解》对现实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不求甚解》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不求甚解》的了解。

2. 提问:你们对“不求甚解”这个词有什么理解?它在什么情境下会被使用?为什么?3. 介绍《不求甚解》的背景和作者:简单介绍《不求甚解》是一部哪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是谁,他的生平背景等等。

第二步:《不求甚解》的主要内容概述1. 教师简要概述《不求甚解》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对整个故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对《不求甚解》的初步了解,尝试概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第三步:《不求甚解》中的重要人物和情节分析1. 教师介绍《不求甚解》中的重要人物,并解释他们在故事中的角色和作用。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再次分组,让他们分头阅读《不求甚解》的不同章节,选择一位自己角色的喜欢的人物或情节进行深入解读,总结人物的形象特点和情节的重要性。

第四步:《不求甚解》对现实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启示1.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个人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和阅读体验,结合现实社会和个人生活,讨论《不求甚解》对我们有哪些启示和思考。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讨论结果。

第五步: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1. 学生个人阅读:鼓励学生独立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上海五四制语文八下《不求甚解》PPT课件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上海五四制语文八下《不求甚解》PPT课件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 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 理。
自学指导(一)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树靶子
射靶子
自己的主张
2022/8/8
五、品读课文,理解深意
• 陶渊明的一句“好读书,不求甚解” 体现出了他的读书态度和方法,请同学 们品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对“不求甚解” 四个字赋予的两层含义?认真品读后谈 谈你对这两层含义的见解和看法,或者 谈谈你个人对“不求甚解”这个词的理 解。
2022/8/8
• 不求甚解
马南邨
2022/8/8
教学目标
• 1、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 义,把握文中所阐述的正确主张。
•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 作者进行驳论的论述方法。
•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 的读书习惯。
2022/8/8
每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 会 意
读 书
便不
欣求
然 忘

食解
2022/8/8
作者简介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邓 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 无忌等。福建福州人。 1961年在《北京 晚报》副刊上以马南邨笔名开辟“燕山夜 话”杂文专栏。又与吴晗、廖沫沙以“吴 南星”笔名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三家 村札记》杂文专栏,因面对现实而产生很 大影响。他的作品涉猎很广,杂文独树一 帜,有针砭时弊的批判性,并且把知识、 趣味融于一炉,具有学者杂文的独特魅力。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原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及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 提高学生沟通、合作、创新等综合能力。

二、教学原则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3. 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方法三、教学内容1. 词义理解:讲解“不求甚解”的词义及来源。

2. 案例分析:分析历史人物、文化作品中的“不求甚解”现象。

3. 方法指导:介绍如何运用“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义、案例及方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 实践法:设置课后作业,运用“不求甚解”方法进行实践。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组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不求甚解”的内涵。

2. 讲解:详细讲解“不求甚解”的词义、案例及方法。

3.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实践:设置课后作业,运用“不求甚解”方法进行实践。

5.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不求甚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组织1. 课堂纪律:严格要求课堂纪律,确保教学效果。

2. 座位安排:按小组座位,便于讨论与合作。

3. 时间分配:合理分配讲解、讨论、实践等环节的时间。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实践效果。

3. 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综合能力提高。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2. 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评价和改进措施。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状况。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九、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辅助教学。

《不求甚解》教案

《不求甚解》教案

《不求甚解》精品教案第一章:导入与背景1.1 课程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不求甚解》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1.2 学生自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理解。

1.3 问题探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如:“什么是不求甚解?为什么作者提倡这种阅读方法?”第二章:理解与分析2.1 段落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每个段落,理解作者的论述和论据。

2.2 关键词解析教师挑选文章中的关键词汇,解释其含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2.3 观点阐述学生阐述自己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看法,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应用与实践3.1 实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不求甚解的阅读方法进行分析,体会不求甚解的好处。

3.2 阅读练习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文本,运用不求甚解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3.3 写作练习第四章:拓展与思考4.1 相关阅读推荐教师推荐与不求甚解阅读方法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思考。

4.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不求甚解阅读方法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4.3 主题演讲学生选择一个与不求甚解阅读方法相关的主题,进行演讲,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课程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回顾学习收获。

5.2 学生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思考如何将不求甚解的阅读方法应用于今后的学习中。

5.3 作业布置第六章:深度探讨与批判性思维6.1 文章深层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探讨作者的深层意图和观点。

6.2 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章进行评价,如:“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漏洞?”6.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批判性思考,互相交流意见。

第七章:跨学科7.1 相关学科知识介绍教师介绍与不求甚解阅读方法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心理学、哲学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

九上语文短文两篇-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九上语文短文两篇-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

九上语文短文两篇-不求甚解公开课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短文《不求甚解》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够分析短文中的关键信息和论据,概括作者的论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短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短文《不求甚解》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难点:分析短文中的关键信息和论据,概括作者的论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短文《不求甚解》的作者背景和文章特点。

(2)引发学生对“不求甚解”这一概念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短文《不求甚解》,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回答问题和对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讨论题目。

(2)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分析短文中的关键信息和论据,概括作者的论点。

4. 分享与展示(1)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展示对短文的理解和分析。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分析指导。

(2)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 根据短文《不求甚解》,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不求甚解”的理解和体会。

2. 推荐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或书籍,写一段推荐语,说明推荐的理由。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等方面。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短文《不求甚解》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对正确读书态度和方法的认同度以及阅读习惯的养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 短文《不求甚解》的文本。

2. 自主学习任务单。

2024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2024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课程介绍与背景•优秀教案展示•教学设计思路分享目•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探讨录01课程介绍与背景课程名称及定位课程名称《不求甚解公开课》课程定位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各种复杂问题的简化方法和思维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简化复杂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具备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和阅读任务,掌握课程所讲授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本课程将涵盖简化复杂问题的多种方法和技巧,包括抽象思维、模型构建、数据分析、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0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2-3个课时。

每个模块将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深入探讨。

同时,每个模块还将安排相应的课后作业和阅读任务,以巩固所学知识。

02优秀教案展示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引入背景课文概述阅读指导简述《不求甚解》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为学生阅读全文做铺垫。

引导学生如何快速浏览课文,抓住文章主旨,提高阅读效率。

030201教案一:《不求甚解》开篇导读分析《不求甚解》的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脉络。

文章结构从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句式变化等方面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写作特点结合课文具体段落,讲解如何运用写作特点进行文本分析和解读。

实例解析教案二: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分析教案三:人物形象塑造及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分析《不求甚解》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性格特点、行为举止等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内心世界。

情感表达探讨课文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等手法表达情感,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分享与课文人物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增强情感体验。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掌握驳论文的论证构造及其内在逻辑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教学难点:掌握驳论文的论证构造及其内在逻辑教学流程:一、导1、“不求甚解” 的字面含义是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读书态度是否可取?2、世人对于“不求甚解” 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邓拓又对“不求甚解” 发表了什么语出惊人的观点?正确的态度又是怎样的?二、定1、阅读课文,划出每段中最能反映该段中心观点的句子。

(尤其注意从正面表观点的判断句)2、本文属于何种实用文体?根据论证思路划分属于哪一小类(驳论文)3、驳论文是用文字和别人在思想上打仗。

驳论分文“破”和“立” 两个环节。

前者是攻取别人的阵地,后者是牢牢守住已经占领的阵地。

本文哪些段落为“破”、哪些段落为“立” ?(第一段到第四段为“破” 第五到第六段为“立” )三、破1、世人眼中的“不求甚解” 与“求甚解”考虑: (1) 世人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 世人对“不求甚解” 的态度如何?(3) 世人用怎样的行动“求甚解” ?2、作者眼中的“不求甚解”考虑: (1) 作者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 作者认为该怎样“不求甚解” ?3、作者是怎样反驳世人的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梳理第二、三段(引经据典,正本清,补全缺失要素,把握核心价值)4、先破后立的议论思路有何好处?(消灭敌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占领了阵地; 破除错误的观点,正确的观点才能站住脚)四、立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稳固自己的论点,使之更有说服力?(第五、六段运用举例论证,事实论据)2、本文在举例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其好处何在?(古今、中外、正反、不同角度:态度、方法)3、反对马马虎虎的读书态度对于稳固本文论点是否必要?(弥补可能留下的逻辑破绽,使论证更为严密)4、“攻取阵地” (破) 难还是“守住阵地” (立) 难?谈谈稳固阵地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多种论证方法科学搭配(火力强劲)全面考虑,弥补逻辑破绽(不留活力死角)五、思1、画出文中表现作者对“不求甚解” 态度的语句,体会其中语言的微妙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字音
马南邨 (cūn) 王粲 (càn) 哩 (lī) 咬文嚼字 (jiáo) 豁然贯通 (huò)
2、词义
不求甚解: 原指读书指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
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咬文嚼字:
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 实质, 因小失大: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豁然贯通:
文章批驳的观点是: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2、针对这一观点,作者是怎样进行反驳的?(理 清反驳思路)
树靶子:开门见山的提出反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 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同时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盲目的 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引出处: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
释新意:解释“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
陆象山“未晓处且放过”
第三部分(9):亮观点——重要的书要反复 读
不可 片面 理解 “不 求甚 解”
不应 断章 取义
一概 否定
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对方的观点是什么(文 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2、针对这一观点,作者是怎样进行反驳的?(理清 反驳思路)
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对方的观点是什(么 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结构提纲
(2)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 手,说明人们因为断章取义曲解了“不 求甚解”的意思。并点明陶渊明的读书 态度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3)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说明 读书要诀在于会意,而好读书又是会意 的基础,如果不好读书谈什么甚解不甚 解都没有意义。
结构提纲
(4)分析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 含义;一是虚心,因为书不一定一读就 懂,所以说“不求甚解”。二是着重在 读书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 意。
求甚解”很相似。
3、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 马虎虎的态度?
“不求甚解”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 部而放弃了整体。所以“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 很不认真。因此,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4、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怎样的?
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要活 读,最后告诉我们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渊明的“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陶渊明的全句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强调的 是“好读书”的态度与习惯,“不求甚解”是说读书 的要诀在于“会意”,一是表虚心,二是告诉人们读 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只顾局部,不顾整体, 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2、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文中的“观其大略”“未晓处且放过”跟“不
援例子: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 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活读、会意。
引语录:引用陆象山的语录更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 的含义。
结上文:提出自己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 反复阅读)
细读课文,理解内涵
1、陶渊明的“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 3、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 马虎虎的态度? 4、作者对读书的看法是怎样的?
(9)介绍读书方法:强调重要的书必 须反复阅读。
结构框架
第一部分(1):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 都是不好的。
指出曲解了“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
求 第二
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甚 解
部分 (2—8)
用诸葛亮的例子来阐释“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
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 下子弄懂了某个道理。 开卷有益:
读书有好处。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1)第一段摆出要批驳的靶子是: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并且开门见山的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 充分的理由。简而言之就是,不求甚 解也是好的。
《毛泽东选集》。
邓拓 ( 1912~1966 ) 福建闽侯(今 福州)人
文体知识
驳论文
是指先提出对方错误的观点, 加以直接批驳或者间接批驳;继而, 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 论证,以便驳倒对方错误的论点。
反驳对方的论点
反驳对方的论点, 要注重分析,把理讲 透,使人信服,不能 扣大帽子。
字音词义
(5)以普列汉诺夫为例子,进而提倡虚 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即虚心 读书,了解读书的精神实质(会意)。
结构提纲
(6)以诸葛亮为例子,证明“不求甚 解”的读书方法使知识面更广,了解 问题更全面。
(7)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即不抠 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 而放弃了整体。
结构提纲
(8)引用陆象山语录来作为道理论据, 证明上一段的观点,不要因小失大。
马南邨(邓拓)
“不求甚解”出处
出自陶潜《五柳先生 传》:“好读书,不求 甚解”。原意是读书只 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 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 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 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马南邨(1912-1966), 原名邓拓 、邓子建、邓云特。 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 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 辑、社长,“文化大革命” 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 18 日 含 冤 去 世 , 主 要 著 作 有 《中国救荒史》、《燕山夜 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 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 沙合写《三家村札记》, 1944 年 主 持 编 辑 了 第 一 部
明确内容,探究写法
1、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 么样的态度?他用了什么方法论证了自己 的观点?
2、驳论文的批驳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 驳论证,本文属于哪一种?
明确内容,探究写法
1、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样的 态度?他用了什么方法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作者持赞同提倡的态度。
他从不求甚解的出处说起,全面解释不求甚解的含 义,论证了不求甚解是一种好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 还列举了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到不求甚解,所以 曲解了马克思著作的反面事例;诸葛亮能够不求甚解, 观其大略,所以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的正面事 例。此外,还引用了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作道理论据 来佐证。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 证、引用论证来证明读书要不求甚解这一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