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学案
板块模型学案一、板块模型的简介在物理学中,板块模型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模型,用于研究不同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力。
板块模型通常涉及两个或多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它们在水平或倾斜的表面上运动。
板块模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简单的力学问题到复杂的工程实际都有所涉及。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的传送带运输、车辆的制动系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滑板运动等场景中,都能看到板块模型的身影。
二、板块模型的基本要素1、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是决定其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的重要因素。
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改变其运动状态就越困难。
2、接触面的摩擦力摩擦力在板块模型中起着关键作用。
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接触面的性质、物体之间的压力以及相对运动的情况。
3、外力的作用外部施加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推动或拉动其中一个物体,或者施加一个倾斜的力等。
三、板块模型的常见类型1、无摩擦力的板块模型在这种情况下,物体之间的接触面非常光滑,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此时,物体的运动主要取决于外力和它们自身的惯性。
2、有摩擦力的板块模型这是更常见的情况,摩擦力的存在会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和相对位置。
根据摩擦力的性质(静摩擦力或动摩擦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会有所不同。
3、多个物体的板块模型可能涉及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接触和作用,分析起来会更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每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
四、板块模型的解题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首先要明确我们要研究的是哪个或哪些物体,将它们从系统中分离出来进行单独分析。
2、进行受力分析画出每个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外力等,并确定力的方向和大小。
3、建立运动方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物体的受力情况,建立运动方程。
如果是多个物体,还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4、求解方程通过数学方法求解所建立的方程,得到物体的加速度、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五、板块模型的实例分析例 1:在水平光滑的表面上,有一个质量为 M 的大木板,上面放置一个质量为 m 的小木块。
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核心素养微专题(三)模型建构——板块模型
核心素养微专题(三) 模型建构——板块模型【模型解读】滑块和木板组成相互作用的系统,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称为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是高中动力学部分中的一类重要模型,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能从多方面体现物理学科素养。
此类模型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滑块、木板间通过摩擦力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常见类型如下:类型图示规律分析B 带动A木板B 带动物块A ,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左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 B =x A +LA 带动B物块A 带动木板B ,物块恰好不从木板上掉下的临界条件是物块恰好滑到木板右端时,二者速度相等,则位移关系为x B +L =x AF 作用在A 上力F 作用在物块A 上,先考虑木板B 与地面是否有摩擦,然后利用整体受力分析和隔离B 受力分析,分析相关临界情况 F 作用在B 上力F 作用在木板B 上,先考虑B 与地面是否有摩擦,然后利用整体受力分析和隔离B 受力分析,分析相关临界情况【模型1】 物块、木板上均未施加力【典例1】(2022·山东等级考)如图所示,“L ”形平板B 静置在地面上,小物块A 处于平板B 上的O'点,O'点左侧粗糙,右侧光滑。
用不可伸长的轻绳将质量为M 的小球悬挂在O'点正上方的O 点,轻绳处于水平拉直状态。
将小球由静止释放,下摆至最低点与小物块A 发生碰撞,碰后小球速度方向与碰前方向相同,开始做简谐运动(要求摆角小于5°),A 以速度v 0沿平板滑动直至与B 右侧挡板发生弹性碰撞。
一段时间后,A 返回到O 点的正下方时,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减为零,此时小球恰好第一次上升到最高点。
已知A 的质量m A =0.1 kg,B 的质量m B =0.3 kg,A 与B 的动摩擦因数μ1=0.4,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25,v 0=4 m/s,取重力加速度g = 10 m/s 2。
板块模型的分析范文
板块模型的分析范文板块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公司或组织的经营模式和结构的方法。
该模型将公司或组织划分为不同的板块,并研究每个板块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以评估其对整体业务的贡献和风险。
以下将详细介绍板块模型的分析方法、重要性和应用。
一、板块模型的分析方法1.划分板块:首先,将公司或组织按照其主要业务领域、产品线、市场或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板块。
这些板块应该是有关联的,但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例如,一家电子公司可以划分为硬件板块、软件板块和服务板块。
2.评估板块的贡献:对每个板块进行详细的财务分析和业务评估,以了解其对整体业务的贡献。
这包括收入、利润、市场份额和增长潜力等方面的考量。
3.评估板块的风险:分析每个板块的风险,并评估其可能对整体业务造成的影响。
这包括市场需求的波动、竞争压力、政策风险等方面的考量。
4.评估板块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和评估各个板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这有助于了解板块之间的依赖度和协同效应,以及可能存在的合作和协同机会。
5.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分析和评估板块的贡献和风险,可以确定资源配置的优化方案。
例如,对于低贡献和高风险的板块,可以考虑削减投入或寻找合作伙伴来减少风险。
二、板块模型的重要性1.了解业务结构:板块模型帮助理解公司或组织的业务结构,包括不同板块的特点和关系。
这有助于建立对业务的整体认知和理解。
2.风险管理:通过评估不同板块的风险,可以更好地管理整体业务的风险。
这有助于提前识别和应对潜在的风险,减少损失和负面影响。
3.资源优化:通过板块模型的分析,可以了解每个板块的贡献和风险,从而确定最佳的资源配置方案。
这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整体业务绩效。
4.发现合作机会:通过分析各个板块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合作和协同机会。
这有助于促进板块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三、板块模型的应用1.经营决策:板块模型可以用于指导经营决策,包括业务发展、产品线优化、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决策。
板块模型的知识点总结
板块模型的知识点总结1. 板块模型的定义板块模型是一种管理和组织企业的方法论,它将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板块。
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目标和决策权,它们之间可以自主地进行合作和竞争。
板块模型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还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激励效果。
通过将一个复杂的组织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板块,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运营和管理。
2. 板块模型的优点(1) 提高效率:板块模型将一个大型的组织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板块,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和目标,从而可以更加专注地进行管理和运营。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运营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果。
(2) 提高灵活性:板块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每个板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市场变化做出决策,从而更加及时地调整战略和业务方向。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更加快速地适应市场变化,保持竞争优势。
(3) 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板块模型给予了每个板块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这样一来,员工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自由度和激励效果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 降低管理层次:板块模型将一个大型的组织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板块,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和目标,这样一来,可以大大降低管理的层次和成本。
这样一来,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运营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果。
(5) 提高员工的激励效果:板块模型给予了每个板块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这样一来,员工可以更加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自由度和激励效果可以激发员工的潜能,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 板块模型的缺点(1) 容易导致板块之间的内耗:板块模型强调将一个大型的组织结构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板块,每个板块都有自己的业务范围和目标,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板块之间的内耗。
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的板块之间往往会出现资源竞争和利益冲突,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
高中物理八种板块模型
高中物理八种板块模型
物理八种板块模型是由比利时裔加拿大物理学家波恩斯(Paul E. Poulin)在1999年提出的一种分类方式,用于将高中物理教育分为八个主要板块。
这八个板块分别是: 1、力学:包括动量和能量、力学的律和原理、物体的运动学问题等。
2、电学:包括电荷、电场、电流、电动势和电容器等。
3、电磁学:主要涉及电磁场、磁力、波动现象、电磁辐射等。
4、光学:主要涉及光的性质、光衍射、干涉、折射和极化等。
5、声学:主要涉及声学的基本概念、声学波的传播、声学图形等。
6、热学:主要涉及温度、热力学、热机械学等。
7、原子物理:主要涉及原子结构、原子系统、原子组成等。
8、核物理:主要涉及核结构、核反应、核束等。
板块模型的四种情况总结
板块模型的四种情况总结
“板块模型的四种情况总结”,是一种描述企业战略管理中各种可能形式的概念。
它把企业的组织活动细分为四种模式:单一板块、多样化板块、混合板块和全面板块模式。
首先,单一板块模式是企业采用的最常见的和最简单的组织模式。
它把企业的业务活动细分为一个单独的部门,在这个部门内,所有的活动都是以单一的板块为基础进行划分。
这种模式适用于小型企业,可以保证企业的管理有效性。
但是,如果企业的业务规模增大,单一板块模式就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就出现了多样化板块模式。
多样化板块模式是企业采用的次常见的组织模式,它把企业的业务活动细分为多个独立的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其特定的职能和目标,并且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协调关系。
这种模式适用于中型企业,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个部门的作用,提高企业的效率。
混合板块模式是综合前面两种模式的一种组合。
它把企业的业务活动细分为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其特定的职能和目标,但是,部门之间也存在联系,可以形成一个
整体。
这种模式适用于大型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综合管理。
最后,全面板块模式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采用的模式。
它是把企业的业务活动细分为数个部门,但是这些部门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协调关系,而且还包括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更为复杂的关系。
这种模式适用于大型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综合管理,使企业更加统一、有序。
总之,板块模型的四种情况总结是描述企业战略管理中各种可能形式的概念,包括单一板块模式、多样化板块模式、混合板块模式和全面板块模式。
它们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组织活动,而且也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4.5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板块模型(共25张ppt)
(2)通过受力分析,求出各物体在各个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
(3)根据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列式计算。
注意:①此类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
②前一个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个过程的初速度。
③不同运动过程转变的瞬间,加速度可能突变,需重新受力分析
板-块模型解题步骤
1.地面光滑的“滑块—木板”问题
擦力会发生突变
无相对位移
(速度相等
速度保持相同
的过程中)
位移的关系
有相对位移
(速度不相
等的过程中)
注意:计算过程中
①速度方向相同,
x相对=x木板+x滑块
②速度方向不相同,
x相对=x木板-x滑块
的速度,位移,都
是相对于地面而言。
2.“滑块—木板”模型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1)明确各物体对地的运动和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情况,确定物体间的
板-块模型
学习目标及重点
1.能说出“板-块”模型的概念。
2.能掌握“板-块”模型的分析方法。(重点)
3.能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板-块”问题。(重点)
板-块模型的概念
1.“板-块”模型概述:
两个或多个物体上、下叠放在一起,物体之间通过摩擦力
产生联系。
板-块模型的分析方法
1.“滑块—木板”模型的三个基本关系
= , = ,解得:t=2s
(3)B离开A时的速度大小为vB=aBt=2 m/s。
典例
2.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质
量为m=0.5 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3 m/s 的初速度从左端沿木
板上表面冲上木板,带动木板向前滑动.已知滑块与木板上表面间的动
物理板块模型归纳总结笔记
物理板块模型归纳总结笔记在学习物理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与板块模型相关的知识点。
板块模型是一种描述地壳的构造和运动的模型,它对于理解地球的地质现象和地震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对物理板块模型进行归纳总结,并分享一些相关的重要概念和理论。
1. 板块模型的基本概念板块模型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成若干个不断运动的板块,这些板块通过各种运动相互作用,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
板块模型的提出是基于当代地质学对地壳进行研究的结果,通过观察和研究地震分布、地壳变形等现象,人们建立了板块模型来解释这些现象。
2. 板块的分类根据其运动特征和地质构造,板块可以分为主要板块和次要板块两类。
主要板块是具有较大面积和显著运动特征的板块,包括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等;次要板块则是相对较小的板块,如菲律宾板块、加利福尼亚板块等。
这些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地球上的地震、火山等活动。
3. 板块运动的推动力板块运动的推动力主要有三种:地球内部的热对流、地壳的密度差异和摩擦力。
首先,地球内部的热对流造成了地幔物质上升和下沉的运动,推动了板块的运动。
其次,地壳的密度差异也是板块运动的原因之一,较重的板块下沉,较轻的板块上浮。
最后,板块之间的摩擦力也对板块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板块边界类型板块边界是指板块之间的接触带,根据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板块边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构造边界、转换边界和扩张边界。
构造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相互碰撞或相互脱离,例如地壳的褶皱和断裂带。
转换边界则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相对滑动,但没有相互碰撞或脱离,例如断层。
扩张边界是指两个板块之间相对分离,形成新的地壳,例如洋脊。
5. 地震和火山的分布板块模型对地震和火山现象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特别是构造边界和转换边界,这是因为在板块边界处存在大量的地壳运动和应力积累。
而火山则主要分布在板块内部的热点地区,热点地区是地幔柱上涌的岩浆通过裂缝喷发形成的。
板块模型PPT课件
地壳向两侧推移。
03
板块构造学说
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被分
割成若干巨大的刚性板块,即岩石圈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对流的作用
下不断运动,发生相互碰撞或张裂。
03
板块模型与地震活动
地震产生原因及类型
地震产生原因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岩石受力超过其承受极限而突然破裂、释放能量所引起的 自然现象。板块运动是地震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板块间的相互碰撞、挤压、 分离等。
两个板块沿水平方向相对 滑动,形成转换断层和地 震活动带,如圣安德烈斯 断层。
板块运动方式
01
02
03
04
扩张运动
在离散边界,板块向两侧扩张 ,形成新的洋壳。
俯冲运动
在汇聚边界,一个板块向下俯 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形成海
沟和火山弧。
碰撞运动
在汇聚边界,两个板块相互碰 撞挤压,形成高大山脉和地震
活动带。
深海探测与板块构造
随着深海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 揭示更多关于海底板块构造的细节和机制
。
板块构造与资源环境
深入研究板块构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有 助于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以及环
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地震预测与防灾减灾
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于减 轻地震灾害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跨学科综合研究
板块构造学说发展历程
01
大陆漂移学说
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
一的巨大陆块(联合古陆),在新生代又分裂漂移成现在的海洋和陆地
。
02
海底扩张学说
认为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板块模型-高中物理八种板块模型
高中物理模型法解题———板块模型【模型概述】板块模型是多个物体的多个过程问题,是一个最经典、最基本的模型之一。
木板和物块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称为板块模型,该模型涉及到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转化、方向判断等静力学知识,还涉及到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动能定理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等方面的知识。
板块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方法(1)受力分析.(2)物体相对运动过程的分析.(3)参考系的选择(通常选取地面).(4)做v-t图像(5)摩擦力做功与动能之间的关系.(6)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一、含作用力的板块模型问题:【例题1】如图所示,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1kg,木板的质量M=4kg,长L=2.5m,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20N拉木板,g取10m/s2,求:(1)木板的加速度;(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3)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假设木板的上表面也粗糙,其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欲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需对木板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是多大?(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4)若木板的长度、木块质量、木板的上表面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不变,只将水平恒力增加为30N,则木块滑离木板需要多长时间?【解题思路】(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板的加速度.(2)让木板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然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位移之和等于板长求出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木块的最大加速度,隔离对木板分析求出木板的加速度,抓住木板的加速度大于木块的加速度,求出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4)应用运动学公式,根据相对加速度求所需时间.【答案】(1)木板的加速度2.5m/s2;(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1s;(3)对木板施加的最小水平拉力是25N;(4)木块滑离木板需要2s【解析】解:(1)木板受到的摩擦力F f=μ(M+m)g=10N木板的加速度=2.5m/s2(2)设拉力F作用t时间后撤去,木板的加速度为木板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且a=﹣a′有at2=L解得:t=1s,即F作用的最短时间是1s.(3)设木块的最大加速度为a木块,木板的最大加速度为a木板,则对木板:F1﹣μ1mg﹣μ(M+m)g=Ma木板木板能从木块的下方抽出的条件:a木板>a木块解得:F>25N(4)木块的加速度木板的加速度=4.25m/s2木块滑离木板时,两者的位移关系为x木板﹣x木块=L即带入数据解得:t=2s【变式练习】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块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木块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的铁块B(大小可忽略),铁块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块长L=1m,用F=5N的水平恒力作用在铁块上,g取10m/s2.(1)若水平地面光滑,计算说明两木块间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2)若木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求铁块运动到木块右端的时间.【解题思路】(1)假设不发生相对滑动,通过整体隔离法求出A、B之间的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比较,判断是否发生相对滑动.(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求出A、B的加速度,结合位移之差等于木块的长度求出运动的时间.【答案】(1)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2)铁块运动到木块右端的时间为.【解析】(1)A、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m>μmg=0.3×10N=3N.假设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则对AB整体分析得:F=(M+m)a对A,f AB=Ma代入数据解得:f AB=2.5N.因为f AB<f m,故A、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2)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μ1mg=ma B,对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μ2(m+M)g=Ma A根据题意有:x B﹣x A=L,,联立解得:.二、不含作用力的板块模型问题:【例题2】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 =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板块模型 课件
课堂检测--能力提升
•答案 •(1)0.1 0.4 •(2)6 m (3)6.5 m
达标检测
解 (1)由题图乙可知,A 在 0~1 s 内的加速度 a1=v1-v0=-2 m/s2,
t1 对 A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1mg=ma1, 解得μ1=0.2.
(2)由题图乙知,AB 在 1~3 s 内的加速度 a3=v3-v1=-1 m/s2,
3μg
答案 (1) 4v0 v0 (2) 4v20
3μg 3
3μg
2
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经时间 t 两者达到共同速度 v,
则 v=v0-aBt=-v0+aAt
解得 t= 2v0 =4v0,v=-v0。
aA+aB 3μg
3
(2)在时间 t 内:A 的位移 xA=-v0+vt=-8v20
2
9μg
B 的位移 xB=v0+vt=4v20
2
9μg
木板 A 的最短长度为两者的相对位移大小,即 L=Δx=xB-xA=4v20。
m 1 m/s2
由题意可知,A 刚好没有从 B 上滑下来,则 A 滑到 B 最右端时的速度和 B
的速度相同,设为 v,则有
时间关系:t=v0-v= v
a1 a2
位移关系:L=v02-v2- v2 解得 v0=2 6 m/s.
2a1 2a2
课堂训练2
答案 (1)2 m/s2 1 m/s2 (2)2 s 解 (1)对于 B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1mg=maB 解得 aB=1 m/s2 对于 A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μ1mg-μ2(m+M)g=MaA 解得 aA=2 m/s2 (2)设经时间 t 抽出,则 xA=12aAt2 xB=12aBt2 Δx=xA-xB=l-x 解得 t=2 s.
板块模型的原理
板块模型的原理板块模型,也被称为板块构造理论,是地球科学中一种解释和描述地球上大地构造和地质活动的模型。
该模型认为地球的外部是由一系列大型岩石板块组成的,并且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上运动着。
板块模型的原理主要包括地壳运动、板块边界和板块内作用。
首先,板块模型的原理之一是地壳运动。
地壳是地球表面上最薄的一层,整个地壳分为陆壳和海壳两部分。
板块模型认为地球表面的地壳并不是连续的,而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并且这些板块是在地球表面上运动着的。
板块模型说明了地壳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地质活动是由板块的相对运动造成的,例如地震、火山喷发和山脉的形成。
其次,板块模型的原理涉及到板块边界。
板块边界是不同板块之间相互交界的区域,板块边界分为三种类型:边界构造、边界运动和地质现象。
第一种类型是边界构造,即不同板块相遇时形成的不同地质结构,例如洋中脊、大陆边缘和断层带等。
第二种类型是边界运动,即不同板块相对运动的方式,主要包括扩张性边界、挤压性边界和滑移性边界。
第三种类型是地质现象,指不同板块相遇时出现的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沉降等地质活动。
最后,板块模型的原理还涉及到板块内作用。
板块内作用是指同一板块内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
板块内作用主要包括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构造变形是指板块内岩石的变形和形态的改变,包括抬升、下沉、褶皱和断层等。
岩浆活动是指地球内部岩浆的上升和喷发,以及形成火山和岩浆岩等地质现象。
地震是板块内作用中最为常见的地质现象,是由板块内部应力积累和释放导致的地壳震动。
综上所述,板块模型的原理包括地壳运动、板块边界和板块内作用。
地壳运动是指地壳的相对运动,板块边界是不同板块之间相互交界的区域,板块内作用是指同一板块内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
板块模型的提出和发展深刻影响了地球科学领域,为我们理解地球上的地质现象和预测自然灾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板块模型知识点总结一、板块模型的基本概念。
1. 板块模型组成。
- 板块模型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滑块(可视为质点)和木板组成。
滑块和木板之间存在着摩擦力等相互作用,并且它们在一个平面上运动,这个平面可能是光滑的,也可能存在摩擦力。
2. 研究对象的选取。
- 在板块模型中,我们既可以单独选取滑块或木板作为研究对象,也可以将滑块和木板整体作为研究对象。
当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时,往往需要分别分析滑块和木板的受力情况;当整体的外力情况比较明确,且不涉及它们之间的内部摩擦力做功等问题时,可以采用整体法。
二、受力分析。
1. 滑块的受力。
- 滑块受到重力G = mg(其中m为滑块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 如果滑块在木板上滑动,它受到木板对它的摩擦力。
当滑块相对木板滑动时,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μ 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N为滑块与木板间的正压力(在水平面上N = mg)。
如果滑块有相对木板运动的趋势但未滑动,则受到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求解,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2. 木板的受力。
- 木板同样受到重力G'=M g(M为木板质量)。
- 它受到滑块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与滑块受到的摩擦力相等,方向相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
如果木板放在水平面上,还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F_N=(m + M)g(整体法分析时),若水平面不光滑,木板还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
三、运动分析。
1. 加速度的计算。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计算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
- 对于滑块,例如受到水平拉力F和摩擦力f时,其加速度a_1=(F - f)/(m)(假设拉力方向与摩擦力方向相反)。
- 对于木板,若受到滑块的摩擦力f和其他外力F'(如水平面的摩擦力等),其加速度a_2=(f+F')/(M)。
2. 相对运动情况。
- 当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不同时,它们之间就会产生相对运动。
判断相对运动的方向可以通过比较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板块模型至少涉及两个物体,一般包括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间还存在相对运动,可见此类问题一般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这类问题要注重过程分析,明确临界条件。
对于涉及板块模型类问题,根据初始运动状态和受力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两大类型:一、木板或木块受到水平力如果木块与木板没有相对滑动,那就是普通的动力学问题;若两者间存在相对滑动,这才是板块模型问题的特色。
解决此类问题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两者存在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二是两者滑离的条件是位移差等于木板的长度。
例: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M=10kg 的长木板从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F=90N 的恒力作用时,质量m=1kg 的小木块以v 0=4m/s 的初速度向左滑上长木板的右端。
已知木板与地面和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取g=10m/s 2。
问:为使木块不滑离木板,木板的长度L 至少为多少?解析:木块滑上模板后,在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木板的加速度大小1()F mg M m ga Mμμ--+=,解得 213a m s =小木块的加速度大小 225a g m s μ==在该过程中,木板一直向右做加速运动,而木块先向左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到零后又开始向右做加速运动,两者最终相对静止,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
这期间两者的相对位移一直增大。
设经过时间t 两者以共同速度运动,有 102at v a t =-+ 解得 2t s = 这段时间里,木板向右运动的位移 211162s at m == 木块向右运动的位移 2202122s v t at m =-+= 所以min 124L s s m =-=,此即木板长度L 的最小值。
木板或木块受到水平拉力的情况存在很多变化,但不管其怎样变化,只要做好两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都可以顺利解题。
二、木块或木板具有一个初速度滑块滑上模板时,首先应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出滑块的加速度,其次分析清楚滑块开始运动时的运动特征,然后再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滑板的加速度,明确其运动特征。
专题 滑块—木板模型(板块模型)(课件)(共54张PPT)
1.模型特点 涉及两个发生相对滑动的物体. 两种位移关系 滑块由滑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 若滑块和滑板同向运动,位移之差等于板长; 若滑块和滑板相向运动,位移之和等于板长.
设板长为L,滑块位移x1,滑板位移x2 x1
同向运动时:
运动演示
L=x1-x2
x2 L=x1+x2
相向运动时:
x1 x2
模型特征 滑块—滑板模型(如图a所示),涉及两个物体间的相对滑动,题目涉及摩擦力 分析、相对运动、摩擦生热、多次相互作用等,属于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综 合性较强,对能力要求较高,频现于高考试卷中。另外,常见的子弹射击木块 (如图b)、圆环在直杆上滑动(如图c)都属于滑块—滑板类问题,处理方法与滑 块—滑板模型类似。
专题 滑块—木板模型 (板块模型)
人教版(2019) 高一上
综合模型 滑块——木快板模型
运动和力观点
功能பைடு நூலகம்点 动量观点
三大
四大
思路
问题
木板+木块
模型
突出----
独立性、规律性、关联性
抓住----
两个加速度 两个位移 三个关系
1、板块用力拉 2、块在板上滑 3、板块相向动 4、弹碰情景加
1.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发生相对滑动,两者之间有相对运动。 问题涉及两个物体、多个过程,两物体的运动时间、速度、位移间有一定 的关系。 2.模型的特点: 滑块(视为质点)置于木板上,滑块和木板均相对地面运动,且滑块和木板 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相对滑动。
到随时间t变化的水平拉力F作用时,用传感器测出木板B的加速
度a,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F图像,已知g取10 m/s2,则 ( )
A.木板B的质量为1 kg B.滑块A的质量为4 kg C.当F=10 N时木板B的加速度为4 m/s2 D.滑块A与木板B间动摩擦因数为0.1
板块模型
板块模型板块模型至少涉及两个物体,一般包括多个运动过程,并且物体间还存在相对运动,可见此类问题一般具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这类问题要注重过程分析,明确临界条件。
对于涉及板块模型类问题,根据初始运动状态和受力条件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两大类型:一、木板或木块受到水平力如果木块与木板没有相对滑动,那就是普通的动力学问题;若两者间存在相对滑动,这才是板块模型问题的特色。
解决此类问题要把握两个关键,一是两者存在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二是两者滑离的条件是位移差等于木板的长度。
例: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质量M=10kg 的长木板从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F=90N 的恒力作用时,质量m=1kg 的小木块以v 0=4m/s 的初速度向左滑上长木板的右端。
已知木板与地面和木板与木块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取g=10m/s 2。
问:为使木块不滑离木板,木板的长度L 至少为多少?解析:木块滑上模板后,在与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的过程中,木板的加速度大小1()F mg M m ga Mμμ--+=,解得 213a m s =小木块的加速度大小 225a g m s μ==在该过程中,木板一直向右做加速运动,而木块先向左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到零后又开始向右做加速运动,两者最终相对静止,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
这期间两者的相对位移一直增大。
设经过时间t 两者以共同速度运动,有 102at v a t =-+ 解得 2t s = 这段时间里,木板向右运动的位移 211162s at m == 木块向右运动的位移 2202122s v t at m =-+= 所以min 124L s s m =-=,此即木板长度L 的最小值。
木板或木块受到水平拉力的情况存在很多变化,但不管其怎样变化,只要做好两物体受力分析和运动情况分析,都可以顺利解题。
二、木块或木板具有一个初速度滑块滑上模板时,首先应对滑块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出滑块的加速度,其次分析清楚滑块开始运动时的运动特征,然后再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滑板的加速度,明确其运动特征。
板块模型与动能定理结合
板块模型与动能定理结合板块模型与动能定理:揭示物体运动的本质引言:在物理学中,板块模型和动能定理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揭示了物体运动的本质。
板块模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一种模型,而动能定理则是描述物体运动能量变化的定理。
本文将探讨板块模型和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结合实际例子深入解析它们的关系。
一、板块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板块模型的定义及基本要素板块模型是一种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模型,它包括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要素。
物体的位置是指物体所处的位置坐标,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而加速度则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2. 板块模型的基本原理板块模型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成正比。
根据板块模型,我们可以通过物体所受的外力和物体的质量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进而推导出物体的速度和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二、动能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动能定理的定义及表述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运动能量变化的定理,它表明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功。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 动能定理的基本原理根据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功。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位移时,外力会对物体做功,使得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
动能定理可以用公式表达为: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的净外力所做的功。
三、板块模型与动能定理的关系1. 板块模型和动能定理的联系板块模型和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两个不同角度。
板块模型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来揭示物体运动的状态,而动能定理则通过描述物体的动能变化来揭示物体运动的能量变化。
二者相互联系,共同揭示了物体运动的本质。
2. 板块模型与动能定理的应用板块模型和动能定理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机械工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板块模型和动能定理来分析机械装置的运动状态和能量变化,从而设计出更加高效和可靠的机械系统。
板块模型规律总结
板块模型规律总结一、板块模型是啥。
板块模型呢,就是那种有两个或者多个板块放在一起的物理模型啦。
就好像是几个小伙伴排排坐,不过它们之间可是有着各种奇妙的物理关系哦。
你可以想象成是几块木板叠在一起,或者是一块木板在另一块木板上滑动这样的情况。
这种模型在物理学习里可是相当重要的,就像游戏里的关键关卡一样,掌握了它,好多物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呢。
二、受力分析是关键。
在研究板块模型的时候呀,受力分析简直就是我们的秘密武器。
对于每个板块,我们都得仔仔细细地看看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比如说重力,这个大家都很熟悉啦,就像地球爷爷拉着板块不让它们飞走一样。
还有摩擦力呢,这个摩擦力可调皮了,它有时候是板块运动的阻碍,有时候又像是板块运动的小助手。
当两个板块相对静止的时候,它们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这个静摩擦力的大小会根据情况变化,就像一个会自适应的小助手。
要是板块相对滑动了,那就变成滑动摩擦力啦,滑动摩擦力有它自己的计算公式,就像一个有固定规则的小怪兽。
而且呀,板块还可能受到外力的作用呢。
这个外力就像是从外面来的一个小捣蛋鬼,推动或者拉动着板块。
比如说,你用手推一个木板,这个推力就是外力啦。
在做受力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不能把这些力给弄丢了,得像数家珍一样,一个一个地把它们找出来。
三、运动状态要搞清。
板块的运动状态也是超级重要的一部分。
板块可能是静止的,就像一个安静睡觉的小宝贝。
也可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这就像是一个听话的小朋友沿着直线稳稳地走路。
还有可能是做变速运动呢,这个时候板块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猴子,一会儿快一会儿慢。
当板块相对静止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它们整体的受力情况来判断它们的状态。
如果整体受力平衡,那它们就会安安静静地待着。
要是板块相对滑动了,我们就得分别考虑每个板块的加速度啦。
加速度就像是板块运动的小指挥,告诉板块是该加速还是减速。
比如说,一个木板在粗糙的地面上滑动,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它就会有一个加速度,这个加速度会让它的速度慢慢改变。
板块模型
练习1.如图,水平光滑地面上停放着一辆小车, 左侧靠在竖直墙壁上,小车的四分之一圆弧轨 道AB是光滑的,在最低点B与水平轨道BC相切, BC的长度是圆弧半径的10倍,整个轨道处于同 一竖直平面内。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从A点正上方 某处无初速下落,恰好落人小车圆弧轨道滑动, 然后沿水平轨道滑行至轨道末端C处恰好没有滑 出。已知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 压力是物块重力的9倍,小车质量是物块的3倍, 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物块落人圆弧轨道时能量损 失。求 ⑴.物块开始下落的位置距水平轨道BC的竖直高 度是圆弧半径的几倍; ⑵.物块与水平轨道BC间的 动摩擦因数μ。
二、解决的方法: • 可以从动量、能量和牛顿运动定 பைடு நூலகம்等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 .
三 、解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块和板有相对运动,参照物的 选取出现错乱。 • 2、对物体受力情况不能进行正确 的分析。块和板之间有相互作用, 分析力时没能彻底隔离物体,研究 对象没盯死。
• 3、忽视守恒条件,没有正确判断 系统是否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能 不能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 4、分析过程混淆。
练习4.一长为L=4m,质量M=0.5㎏的木板AB, 正以v=4m/s的速度(相对地)在光滑水平面 上向右运动,此时在木板AB上表面B端处, 小物块m=2㎏受水平向左的拉力F=6N作用, 从初速为零(相对地)开始运动,已知m与M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g=10m/s2.试求: ⑴ 小从物块m开始运动, 经过多长的时间木板速 度减小为零? ⑵ 小物块m从木板B端运动到A端的过程中,木 板在地面上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练习3.如图所示,质量mA为4.0kg的木板A放在 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24,木板右端放着质量mB为1.0kg的小物块 B(视为质点),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木板 突然受到水平向右的12N· s的瞬时冲量I作用 开始运动,当小物块滑离木板时,木板的动 能EM为8.0J,小物块的动能EkB为0.50J,重 力加速度取10m/s2,求: (1)瞬时冲量作用结束时木板的速度v0; (2)木板的长度L。
最全板块模型总结
最全板块模型总结引言在现代管理学中,板块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将企业或组织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来进行研究和管理。
板块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本文将对最常见的板块模型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其应用进行分析和评价。
1. 功能模块板块模型功能模块板块模型是最常见和基础的一种板块模型。
它将企业的各种功能分为不同的模块,如生产、销售、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
每个模块负责特定的职能或任务,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和协作关系。
1.1 生产模块生产模块负责产品的制造和加工过程。
它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生产线管理等。
生产模块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
1.2 销售模块销售模块负责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拓展。
它包括市场调研、销售策略制定、销售渠道管理等。
销售模块的目标是扩大销售规模,提高销售额,增强市场竞争力。
1.3 市场营销模块市场营销模块负责企业的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它包括市场定位、品牌推广、市场公关等。
市场营销模块的目标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推动销售增长。
1.4 人力资源模块人力资源模块负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培训。
它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
人力资源模块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2. 流程模块板块模型流程模块板块模型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划分和管理。
它以流程为核心,将企业的各个环节划分为不同的模块,通过流程的优化和改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1 采购流程模块采购流程模块包括物料采购、供应商管理、采购订单等。
它的目标是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确保供应链的稳定和可靠。
2.2 生产流程模块生产流程模块包括生产计划、物料加工、质量控制等。
它的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
2.3 销售流程模块销售流程模块包括市场开发、订单管理、售后服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模型板块模型一、解题心诀分类别、识套路;记结论、省功夫;V-T 图,标清楚。
二、类别1、拉上或拉下2、带动带不动3、共速及变速问题三、拉上或拉下问题1、拉上先判下动否,最大摩擦敢承受。
[典例1]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 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 A =6 kg、m B=2 kg,A、B以及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开始时F=10 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36 N的过程中,则()A.当拉力F<12 N时,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时,开始相对滑动C.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运动112a f m g N μ==需承受,因为B 的最大摩擦力不能承受A 对它的拉力,所以当F 增大到一定程度时,B 会随着A 运动。
一起运动时,可以把二者当成一个整体。
2()8a b F f m m g N μ==+=第二步:判断A 和B 何时被拉开。
临界条件下,A 为B 提供的最大摩擦力,已经不能让B 和A一起加速向前了。
对于A:1a a F m g m a μ-=对于B:12()a a b b m g m m g m a μμ-+=联立两式得:24F N =,22/a m s =第三步:因为现在拉力F大于24N ,所以A和B不能一起运动。
那么单独分析A物体:1a a F m g m a μ-=,由此得,24/a m s =2、拉下则判两临界[典例3] 如图所示,物体A 叠放在物体B 上,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 、B 质量分别为m A =6 kg 、m B =2 kg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开始时F =10 N ,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36 N 的过程中,则( )A .当拉力F <12 N 时,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B .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 N 时,开始相对滑动C .两物体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D .两物体始终没有相对运动解析:拉下面的物体时,上面的物体一定会被带动,那么首先分析何时能动,用整体法来做判断。
2()8a b F f m m g N μ==+=然后判断A 和B 何时被拉开。
临界条件下,A 为B 提供的最大摩擦力,已经不能让B 和A一起加速向前了。
对于A:1a m g ma μ=对于B:2()()a b a b F m m g m m a μ-+=+联立两式得:24F N =,22/a m s =四、带动带不动1、上带下,先判断带动带不动。
步骤如“拉上”[典例1] (2017·安徽芜湖模拟)质量为m 0=20 kg 、长为L =5 m 的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5.将质量m =10 kg 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以v 0=4 m/s 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水平抛射到木板上(如图所示),小木块与木板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10 m/s 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B .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C .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D .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 解析:先判断m 0的最大静摩擦力是否能承受m 给它的滑动摩擦力。
如果能承受,那么不论m 运动再快,m 0也巍然不动。
如果承受不住,那么m 0就要跟随着m 向前运动。
max 10()45f m m g N μ=+=240f mg N μ==需承受,因为m 0能承受m 的最大摩擦力,所以,不论a 多么大,m 0都不会动。
[典例2] (2017·安徽芜湖模拟)质量为m 0=10 kg 、长为L =5 m 的木板放在水平面上,木板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15质量m =10kg 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以v0=4 m/s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被水平抛射到木板上(如图所示),小木块与木板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B.木板一定静止不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C.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不能滑出木板D.木板一定向右滑动,小木块能滑出木板解析:先判断m0的最大静摩擦力是否能承受m给它的滑动摩擦力。
如果承受不住,那么m0就要跟随着m向前运动。
max 10()30f m m g N μ=+=240f mg N μ==需承受,因为m 0不能承受m 的最大摩擦力,所以,m 会带着下面的m 0向前运动。
第二:如果能带动下面物体,那么二者共速后,二者会共同减速。
判断方法同前 假设二者可以一同向前做减速运动,那么,对整体:200()()F m m g m m aμ=+=+合对m :15f ma N μ==需承受而m 的 max 140f mg N μ==所以二者可以共同减速运动。
2、下带上,如果接触面粗糙,那么肯定能带动。
注意在共速,停止,反向以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会发生改变。
[典例3] (原创)一足够长的长木板B 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小物块A 无初速度的放到长木板B 的右端,此时木板B 的速度为16m/s .若小物块A 可视为质点,它与长木板B 的质量相同m =2 kg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取g =10 m/s 2.求:(1)最终A 与B 的相对位移是多少?解析:共速前,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减速运动。
212/A A A m ga m s m μ==212()6/A A B B B m g m m ga m s m μμ++==,AB 在第二秒末共速,共速时V A =V B =4m/s第二步:判断共速以后,B 能否hold 住A ,如果B 能hold 住A ,那么两者共速。
如果hold 不住,那么A 会“出轨”。
假设共速,那么21()2/A B A B A B m m ga a m s m m μ+===+那么B 要给A 提供的摩擦力能够让A 与其一起运动。
对A :max max 14(4)A A F f m a N f f m g N μ======由运动学可求,其相对位移是16m 。
[典例4] (原创)一足够长的长木板B 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小物块A 无初速度的放到长木板B 的右端,此时木板B 的速度为18m/s .若小物块A 可视为质点,它与长木板B 的质量相同m =2 kg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取g =10 m/s 2.求:(1)最终A 与B 的相对位移是多少? 解析:共速前,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做匀减速运动。
211/A A Am ga m s m μ==212()5/A A B B Bm g m m ga m s m μμ++==,AB 在第二秒末共速,共速时V A =V B =3m/s 第二步:判断共速以后,B 能否hold 住A ,如果B 能hold 住A ,那么两者共速。
如果hold 不住,那么A 会“出轨”。
假设共速,那么21()2/A B A B A Bm m ga a m s m m μ+===+对A :===4A f F m a N需要 max 12A f m g Nμ==由于f 需要 > f max ,所以hold 不住,那么A 比B 运动的快。
所以211/A A Am ga m s m μ==212()3/A A B B Bm g m m ga m s m μμ-+==由运动学可求,其相对位移是24m 。
共速、变速则力变。
注意物体在共速、停止、速度反向时,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可能改变。
比如前面的例4:(原创)一足够长的长木板B 在水平面上向右运动,小物块A 无初速度的放到长木板B的右端,此时木板B的速度为18m/s.若小物块A可视为质点,它与长木板B 的质量相同m=2 kg,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2取g=10 m/s2.求:(1)最终A与B的相对位移是多少?技巧:找好临界条件:在0~3秒,3~4秒,4~6秒,物体B的受力分析如下:终极考察试题:[典例1](原创)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如图a 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t图象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等于小物块质量,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2)木板的最小长度;解析:(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1(m+M)g=(m+M)a1①由题图b可知,木板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1=4 m/s,由运动学公式有v1=v0+a1t1②s0=v0t1+12a1t21③式中,t1=1 s,s0=4.5 m是木板碰撞前的位移,v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联立①②③式和题给条件得μ1=0.1④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2mg=ma2⑤由题图b可得a2=v2-v1 t2-t1⑥式中,t2=1.5 s,v2=0,联立⑤⑥式和题给条件得μ2=0.4⑦(2)碰撞后,木块向右运动,木板向左运动。
其受力分析如下: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2123()6/AABBm g m m g a m s mμμ++==,经过时间Δt ,木板速度变为0,v =v 1+a 3Δt ⑧因此:Δt =s 此时A 的速度 v =v 1+a 3Δt =s ⑨B 速度为0以后,受到A 对其向右的摩擦力,B 会向右运动。
其受力为当二者共速以后:其受力为:由运动学可,画出其V-t 图象:由运动学可得两者的相对位移为5614412339s 8+==⨯⨯()1424223927s ==⨯⨯所以二者的相对位移为:1721227s s s =+=。
因此,要使物体不滑出木板,木板的最小长度为17227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