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燃烧特性和烟气分析实验指导书
烟气分析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 烟气成分分析一、实验目的使用奥氏烟气分析器测定干烟气的容积成分百分数。
学生通过烟气分析实验,进一步巩固和充实烟气组成成分的概念,初步学会使用奥氏烟气分析器测定烟气成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奥氏烟气分析器是利用化学吸收法按容积测定气体成分的仪器,主要由三个化学吸收瓶组成。
吸收瓶I 内盛放氢氧化钾溶液KOH ,它可吸收烟气中的CO 2与SO 2。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2KOH+CO 2→K 2CO 2+H 2O(3-1)2KOH+SO 2→K 2CO 2+H 2O (3-2)KOH 同时吸收C O 2与SO 2,在烟气成分中常用RO 2表示CO 2与SO 2总和,即RO 2=CO 2+SO 2(3-3)吸收瓶II 内盛焦性没食子酸苛性钾溶液C 6H 3(OK)2,它可吸收烟气中的RO 2与O 2。
当RO 2已被吸收瓶I 吸收后,则吸收瓶II 吸收的烟气容积即为O 2了。
焦性没食子酸苛性钾溶液吸收O 2的化学反应式为4C 6(OK)3+O 2→2[(OK)3C 6H 2—C 6H 2K 2(OK)3]+2H 2O (3-4)吸收瓶III 内盛氯化亚铜的氨溶液Cu(NH 3)2CI ,它可吸收烟气中的CO 。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Cu(NH 3)2CI+2CO →Cu(CO)2CI+2NH 2(3-5)它同时也能吸收氧气。
故烟气先通过吸收瓶II ,O 2被吸收后,这样通过吸收瓶III 吸收的烟气中只有一氧化碳CO 了。
综上所述,三个吸收瓶的测定程序切勿颠倒。
在环境温度下,烟气中的饱和蒸汽将结露成水,因此在进入分析器前,烟气应先通过过滤器,使饱和蒸汽被吸收,故在吸收瓶中的烟气容积为干烟气容积,测定的成分为干烟气容积成分百分数,即CO 2+SO 2+O 2+CO+N 2=100%(3-6)而%100%100%100%100222222⨯=⨯=⨯=⨯=gyO gyCOgySO gy CO V V O V V CO V V SO V V CO式中V CO2、V SO2、V CO、V O2、V N2——分别为烟气中CO2、SO2、CO、O2、N2——的容积,Nm3/kg;V gy——干烟气容积,Nm3/kg。
烟气化学分析实验指导书.
烟气化学分析实验指导书编者:殷全玉河南农业大学二〇〇八年五月目录实验一、卷烟样品抽样和制备 (1)实验二、主流烟气总凝聚物测定 (3)实验三、主流烟气总粒相物水分测定 (6)实验四、主流烟气总粒相物烟碱测定 (8)实验须知烟气化学分析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时训练学生进行烟气化学分析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正确掌握有关烟气化学分析的常规方法及分析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进行每个实验以前必须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内容和方法,要安排好当天的实验计划。
在实验过程中应养成及时记录的良好习惯,凡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都应该立即如实地写在记录本中。
实验完成后按照实验报告格式,写出一份内容完整、层次清楚,纸面整洁的实验报告按时交给老师。
实验台面应该经常保持清洁和干燥,不是立即要用的仪器,应保存在实验柜内。
需要放在台面上待用的仪器,也应放的整齐有序。
使用过的仪器应及时洗净。
所有废弃的固体和滤纸应丢入废物缸内,绝不能丢入水槽或下水道,以免堵塞。
对产生有害气体的操作必须在通风厨内进行。
烟蒂要完全熄灭后才倒入废物娄内。
为了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和培养良好的试验室作分,学生必须遵守下列试验室规则。
1.实验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2.实验室中应保持安静和遵守秩序,实验进行时思想要集中,操作要认真,不得擅自离开,要安排好时间,准时结束。
实验结束后,立即进行计算,写出实验报告。
3.遵从教师的指导,注意安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如发生意外事故应立即报请教师处理。
4.保持试验室整洁。
实验时做到桌面、地面、水池、仪器四净。
实验完毕后应把实验台整理干净。
关妥水电。
5.爱护公务。
公用仪器及药品用后立即归还原处。
节约水电及消耗性药品。
小心使用仪器,尽量避免破损,若有破损应报请老师处理。
6.同学轮流做值日生。
铝型材烟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铝型材在高温下的燃烧特性,观察烟雾的产生和扩散情况,探讨烟雾对环境的影响,为铝型材在高温环境下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铝型材在高温下燃烧时,会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氧化铝和烟雾。
烟雾的成分包括未燃烧的铝颗粒、氧化铝、以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
本实验通过观察烟雾的产生和扩散,了解铝型材燃烧特性。
三、实验材料1. 铝型材:长度100cm,直径10cm;2. 高温加热器;3. 烟雾检测仪;4. 温度计;5. 风扇;6. 透明塑料盒;7. 滤纸;8. 实验记录表。
四、实验步骤1. 将铝型材固定在高温加热器上,预热至300℃;2. 启动高温加热器,使铝型材持续加热至500℃;3. 观察铝型材表面变化,记录烟雾产生的时间;4. 使用烟雾检测仪检测烟雾浓度,记录数据;5. 使用温度计测量烟雾扩散区域内的温度,记录数据;6. 启动风扇,观察烟雾扩散情况,记录数据;7. 将烟雾通过滤纸过滤,观察滤纸上的沉积物,记录数据;8.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预期结果1. 铝型材在500℃高温下燃烧,产生烟雾;2. 烟雾检测仪显示烟雾浓度较高;3. 烟雾扩散区域温度较高;4. 风扇启动后,烟雾扩散速度加快;5. 滤纸上有沉积物,沉积物中包含铝颗粒和氧化铝。
六、实验结果1. 铝型材在500℃高温下燃烧,产生烟雾,烟雾产生时间为5分钟;2. 烟雾检测仪显示烟雾浓度为100mg/m³;3. 烟雾扩散区域温度为60℃;4. 风扇启动后,烟雾扩散速度加快,扩散时间为2分钟;5. 滤纸上有沉积物,沉积物中包含铝颗粒和氧化铝。
七、实验讨论1. 铝型材在高温下燃烧,产生烟雾,烟雾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可能导致空气质量下降;2. 烟雾浓度较高,需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烟雾浓度;3. 烟雾扩散速度较快,需加强通风,降低烟雾对人体的危害;4. 滤纸上有沉积物,表明铝型材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含有有害物质,需进一步研究处理方法。
燃烧学实验指导书
M (C m W )(T2 T1 ) / m nRT
量热体系的总热容量(Cm+W)后再用相同的方法 对其他物质进行测定,测出温升,代入上式,即 可求出其燃烧热。
实验设备
DZ3310燃烧热实验装置
燃烧热实验主机(内含点火控制、搅拌控制、计时预置
读数、温度温差测量、数据接口)、立体充氧器、螺旋 式压片机、放气帽、数据线两根 。
实验内容
4. 通气并调节流量。开启氧、氮气钢瓶阀门,调节减压
阀压力为0.2~0.3MPa,然后开启氮气和氧气管道阀门 ,然后调力。调节流量调节阀,通过 转子流量计读取数据,得到稳定流速的氧、氮气流。检 查仪器压力表指针是否在0.1Mpa,否则应调节到规定 压力,O2+N2压力表不大于0.03Mpa或不显示压力为正 常,若不正常,应检查燃烧柱内是否有结炭、气路堵塞 现象;若有此现象应及时排除使其恢复到符合要求止。
个试样长宽高等于(70mm)×(4.0±0.5mm) 。每组应制备10个标准试样。试样表面清洁、平 整光滑,无影响燃烧行为的缺陷,如:气泡、裂 纹、飞边、毛刺等。距离点燃端50mm处划一条 刻线。 2. 氧、氮气流量调节要得当,压力表指示处于正 常位置,禁止使用过高气压,以防损坏设备。 3.流量计、玻璃筒为易碎品,实验中谨防打碎。
原理说明
继续升高温度,液面上方蒸气浓度增加,当蒸气
分子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到火源能够燃烧且持 续时间不少于5秒时,此时液体被点燃,它所对应 的温度称为该液体的燃点。 从消防观点来看,闪燃是火险的警告,着火的前 奏。掌握了闪燃这种燃烧现象,就可以很好地预 防火灾发生或减少火灾造成的危害。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
HC-2型氧指数测定仪 由燃烧筒、试样夹、流量控制系统及点火器组成 。
燃烧性能(不燃性能)指导书(3)
燃烧性能(不燃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材料及制品术语和定义、燃烧性能等级、燃烧性能等级判据、燃烧性能等级标识和检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及制品等的燃烧性能分级和判定。
不二、执行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 8624-201《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 2406.2-2009《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5464-2010《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5464-2010《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GB/T 5454-1997《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GB/T 8627-2007《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GB/T 14402-2007 《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硬质泡沫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垂直燃烧法》GB/T 8333-2008 三,检测设备四、基本规定4.1、试样应从代表制品的足够大的样品上制取。
4.2、试样为圆柱形,体积(76±8)m3,直径(450-2)mm高度(50±3)mm.4.3、材料厚度不满足(50±3)mm,可通过叠加该材料的层数和/或调整材料厚度来达到(50±3)mm的试样高度。
4.4、每层材料均在试样架中水平放置,并用两根直径不超过0.5mm 的铁丝将各层捆扎在一起,以排除各层间的气隙,但不应施加显著压力。
松散填充材料的试样应代表实际使用的外观和密度等特性。
4.5、一共测试五组试样。
4.6、试验前,试样应按照EN13238的有关规定进行状态调节。
然后将试样放入+(60±5)℃的通风干燥箱内调节(20~24)h然后将试样置于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
试验前应称量每组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01g。
五、操作流程5.1、加热炉温度平衡。
5.2、验前应确保整台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如空气稳流器整洁畅通插入装置能平稳滑动、试样架能准确位于炉内规定位置。
燃烧特性试验作业指导书
燃烧特性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通过明确燃烧特性试验检测作业方法,确保试验检测的标准作业以及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 适用范围适用于SGM项目相关产品燃烧特性性能的试验检测。
3.名称、定义及引用文件GMW32214. 标准内容4.1 样件要求根据GMW3221要求从部件上裁取合适的试片进行检测。
试验前样件需要在23℃±2℃和50%RH±5%RH环境下放置至少24h。
或者根据要求试样先进行如下的老化处理:在(+40 ± 3) °C ,(93 ± 5)% 放置(48 ± 1) h 然后在(+90 ± 3) °C 下放置(168 ± 1) h至少完成5个样件试验。
4.2 样件标识将检测编号写在样品标识卡上,将其贴在样件上,用以区分样件的状态4.3 样件准备随机挑选5件或以上样件进行测试4.4 试验步骤步骤1:产品准备或者产品上取样;步骤2:预处理;步骤3:将预处理过的试样取出,把表面起毛或簇绒的试样平放在平整的台面上,用规定的金属梳在起毛面上沿绒毛相反方向梳两次;步骤4:在燃气灯的空气进口关闭状态下点燃燃气灯,将火焰按火焰高度标志板调整,使火焰高度为38 mm 在开始第一次试验前,火焰应在此状态下至少稳定地燃烧1 min,然后熄灭;步骤5:将试样暴露面朝下装入试样支架。
安装试样使其两边和一端被U形支架夹住,自由端与U 形支架开口对齐。
当试样宽度不足,U形支架不能夹住试样,或试样自由端柔软和易弯曲会造成不稳定燃烧时,才将试样放在带耐热金属线的试样支架上进行燃烧试验;步骤6:将试样支架推进燃烧箱,试样放在燃烧箱中央,置于水平位置。
在燃气灯空气进口关闭状态下点燃燃气灯,并使火焰高度为38 mm,使试样自由端处于火焰中引燃15s,然后熄掉火焰(关闭燃气灯阀门);步骤7:火焰从试样自由端起向前燃烧,在传播火焰根部通过第一标线的瞬间开始计时。
燃烧性能 (单体燃烧)指导书(1)
燃烧性能(单体燃烧)试验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测定各种类型的纺织品(包括单组分或多组分),如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涂层织物、层压织物、复合织物、地毯等(包括阻燃处理和未经处理)的燃烧性能检测。
二、执行标准《纺织品的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GB6529-1986《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导则》GB/T 2406.1-2008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 2406.2-2009三、检测设备四、基本规定4.1 、续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有焰燃烧的时间。
4.2、阴燃时间: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当有焰燃烧终止后,或者移开(点)火焰后,材料持续无焰燃烧的时间。
4.3、损毁长度: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损毁面积在规定方向上的最大长度。
4.4、极限氧指数: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氧氮混合物中材料刚好保持燃烧状态所需要的最低氧浓度。
五、操作流程5.1、试验装置检查:打开气体供给部门的阀门,并任意选择混合气体浓度,流量在10L/min左右,关闭出气和进气阀门,并记录氧气、氮气、混合气体的压力流量。
放置30min在观察各压力计及流量计所示数值,与前记录值核对,如无变动,说明装置无漏气。
5.2、试验温湿度:试验时在温度为10~30℃和相对湿度为30%~80%的大气中进行。
5.3、试样氧浓度的初步选择:当被测试样的氧指数值完全未知时,可将试样在空气中点燃,如果试样迅速燃烧,则氧浓度可以从18%左右开始。
如果试样缓和地燃烧或燃烧得不稳定,选择初始氧浓度大约 21%。
若试样在空气中不能继续燃烧,选择初始氧浓度不小于25%.据此推定的氧浓度,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流量和氮流量。
变化浓度时应注意混合气体的总流量在10~11.4L/min之间。
5.4 将试样装在试样夹中间并加以固定,然后将试样夹联同试样垂直安插在燃烧玻璃筒内的试样支座上,试样上端距筒口不少于100mm,试样暴露部分最下端离筒底气体分配装置顶面不少于100mm.5.5、打开氧、氮气阀门,调节从附录B中查出相应的氧气和氮气流量,让调节好的气流在试样点火之前流动冲洗燃烧筒至少30s,在点火和燃烧过程中保持此流量不变。
燃烧烟气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燃烧烟气中主要污染物的种类、含量及变化规律,为烟气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实验,掌握燃烧烟气测试方法,提高对烟气污染的认识,为我国烟气治理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燃烧烟气测试主要采用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生物分析法等。
本实验采用化学分析法,利用烟气分析仪对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烟气分析仪、气体采样器、气体流量计、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
2. 试剂: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标准气体。
四、实验方法1. 样品采集: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气体采样器采集烟气样品,并通过气体流量计记录采样流量。
2. 样品分析:将采集到的烟气样品送入烟气分析仪,根据仪器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对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3.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烟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及变化规律。
五、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在实验开始前,将烟气采样器连接到气体流量计,调整采样流量,对烟气进行连续采集。
2. 样品预处理:将采集到的烟气样品通过烟气分析仪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保证样品的纯净度。
3. 样品分析:将预处理后的样品送入烟气分析仪,根据仪器操作手册进行操作,对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
4. 数据采集:在实验过程中,利用数据采集器实时记录烟气分析仪的输出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
5.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烟气中主要污染物的含量及变化规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氧气含量:在实验过程中,氧气含量保持在20%左右。
(2)一氧化碳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含量在10-50ppm之间波动。
(3)二氧化硫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硫含量在0.1-1.0ppm之间波动。
(4)氮氧化物含量:在实验过程中,氮氧化物含量在5-20ppm之间波动。
建筑材料燃烧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
XXX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主题:作业指导书第75页共154页作业指导书燃烧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一、试验目的为了更好地指导燃烧性能检测实验,减少试验偏差,提高数据准确度更好地完成燃烧性能的控制过程。
二、试验范围适用于燃烧性能的检测。
三、试验依据《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20284-2006《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GB/T14402-2007《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温室试验》GB/T2406.2-2009《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GB/T8626-2007《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5464-2010四、试验准备4.1可燃性试验4.1.2试验前的仪器准备4.1.2.1可燃性试验仪(燃烧箱:由不锈钢钢板制作,并安装有耐热玻璃门,以便于至少从箱体的正面和一个侧面进行试验操作和观察。
燃烧箱通过箱体底部的方形盒体进行自然通风,方形盒提由厚度为1.5mm的不锈钢制作,盒体高度为50mm,开敞面积为25mm×25mm。
为达到自然通风目的,箱体应放置在高40mm的支座上,以使箱体底部存在一个通风空气隙。
箱体正面两支座之间的空气隙应予以封闭。
在只点燃燃烧器和打开抽风罩的条件下,测量的箱体烟道内的空气流速应为(0.7±0.1)m/s。
燃烧箱应放置在合适的抽风罩下方。
燃烧器:燃烧器的设计应使其能在垂直方向使用或与垂直轴线成45°角。
燃烧器应安装在水平钢板上,并可沿燃烧箱中心线方向前后平稳移动。
试样夹:由两个U型不锈钢框架构成,宽15mm,厚(5±1)mm。
框架垂直悬挂在挂杆上,以使试样的底面中心线和底面边缘可以直接受火。
为避免试样歪斜,用螺钉或夹具将两个试样框架卡紧。
采用的固定方式应能保证试样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不会移位。
挂杆:挂杆固定在垂直立柱(支座)上,以使试样夹能垂直悬挂,燃烧器火焰能作用于试样。
计时器:计时器应能持续记录时间,并显示到秒,精度≤1s/h。
燃烧学实验指导书
《燃烧学》实验指导书陈长坤编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防灾减灾实验室二00五年十一月目录实验一:材料氧指数测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可燃液体闪点燃点测定 (4)实验三:固体材料和燃点测定 (8)实验四:热塑性固体材料燃烧特性测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材料氧指数测定一.实验目的1.明确氧指数的定义及其用于评价高聚物材料相对燃烧性的原理;2.了解HC-2型氧指数测定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掌握运用HC-2型氧指数测定仪测定常见材料氧指数的基本方法;4.评价常见材料的燃烧性能。
二.实验原理物质燃烧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不同的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消耗的氧气量不同,通过对物质燃烧过程中消耗最低氧气量的测定,计算出物质的氧指数值,可以评价物质的燃烧性能。
所谓氧指数(Oxygen index),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即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表示(即在该物质引燃后,能保持燃烧50mm长或燃烧时间3min时所需要的氧、氮混合气体中最低氧的体积百分比浓度)。
作为判断材料在空气中与火焰接触时燃烧的难易程度非常有效。
一般认为,OI<27的属易燃材料,27≤OI<32的属可燃材料,OI≥32的属难燃材料。
HC-2型氧指数测定仪,就是用来测定物质燃烧过程中所需氧的体积百分比。
氧指数的测试方法,就是把一定尺寸的试样用试样夹垂直夹持于透明燃烧筒内,其中有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
点着试样的上端,观察随后的燃烧现象,记录持续燃烧时间或燃烧过的距离,试样的燃烧时间超过3min或火焰前沿超过50mm标线时,就降低氧浓度,试样的燃烧时间不足3min或火焰前沿不到标线时,就增加氧浓度,如此反复操作,从上下两侧逐渐接近规定值,至两者的浓度差小于0.5%。
燃烧学实验实验指导书
燃烧学实验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物质的燃烧过程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燃烧产物的化学特性和燃烧反应的热学参数,加深对燃烧学原理的理解。
2. 实验仪器及材料•燃烧炉•燃烧样品:纸片、木块、蜡烛等•量热计•硝酸银溶液•纸巾•打火机3. 实验原理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主要有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 纸片燃烧: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木块燃烧:C6H10O5 + 6O2 → 6CO2 + 5H2O - 蜡烛燃烧:C25H52 + 38O2 → 25CO2 + 26H2O实验中,我们将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过程,通过量热计测定其燃烧反应的热变化,进而分析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释放和热量转化情况。
4. 实验步骤(注意:操作时需佩戴实验手套和安全眼镜,并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内进行。
)4.1 准备工作1.将燃烧炉摆放在平稳的台面上,并确保通风良好。
2.清洁燃烧炉的内胆,并确认燃烧炉底部的钢网完好无损。
3.准备好所需的燃烧样品:纸片、木块和蜡烛。
4.2 纸片燃烧实验1.将一张纸片放在钢网上,并点燃纸片的一角。
2.观察纸片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并记录下时间。
3.记录纸片燃烧结束后的残留物。
4.3 木块燃烧实验1.将一块适量的木块放在钢网上,并点燃木块表面。
2.观察木块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并记录下时间。
3.记录木块燃烧结束后的残留物。
4.4 蜡烛燃烧实验1.将蜡烛放在钢网上,并点燃蜡烛顶部的蜡燃料。
2.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并记录下时间。
3.记录蜡烛燃烧结束后的残留物。
4.5 量热计测定热变化1.使用纸巾擦干燃烧炉内胆,并放入适量的水。
2.点击量热计的确认键,使其开始记录初始温度。
3.将量热计放入燃烧炉内,使水与燃烧样品充分接触。
4.记录燃烧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时间。
5.燃烧结束后,停止记录温度,并记录最终温度。
5. 数据记录与分析5.1 燃烧实验观察记录表物质燃烧时间燃烧残留物纸片……木块……蜡烛……5.2 温度变化曲线图将燃烧样品的燃烧时刻和水的温度变化绘制在同一张图上,观察温度变化与燃烧过程之间的关系。
材料燃烧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材料燃烧的基本原理和过程;2. 掌握燃烧实验的基本方法;3. 研究不同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的燃烧特性;4. 分析材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一种放热反应,生成新的物质。
燃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着火、燃烧和熄灭。
本实验主要研究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的燃烧特性,包括燃烧速度、热释放速率、烟密度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材料(如木材、纸张、塑料等);2. 实验仪器:燃烧器、温度计、烟密度计、计时器、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 燃烧速度测试:将材料放置在燃烧器上,点燃材料一端,测量燃烧时间,计算燃烧速度;2. 热释放速率测试:将材料放置在燃烧器上,点燃材料一端,测量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计算热释放速率;3. 烟密度测试:将材料放置在燃烧器上,点燃材料一端,测量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密度;4. 燃烧时间测试:将材料放置在燃烧器上,点燃材料一端,测量材料完全燃烧所需的时间。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不同类型的材料分别编号;2. 将编号后的材料分别放置在燃烧器上,点燃材料一端;3. 使用计时器测量燃烧时间,记录数据;4. 使用温度计测量燃烧过程中材料表面的温度,记录数据;5. 使用烟密度计测量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密度,记录数据;6. 使用天平测量燃烧前后材料的质量变化,计算热释放速率;7.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燃烧速度:不同类型的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的燃烧速度不同,木材、纸张等有机材料燃烧速度较快,而塑料等无机材料燃烧速度较慢;2. 热释放速率:不同类型的材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热量不同,有机材料释放的热量较多,无机材料释放的热量较少;3. 烟密度:不同类型的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密度不同,有机材料产生的烟密度较大,无机材料产生的烟密度较小;4. 燃烧时间:不同类型的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的燃烧时间不同,有机材料燃烧时间较短,无机材料燃烧时间较长。
JN-007燃烧性能作业指导书
XXXXXX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燃烧性能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QWJN-007版本号:A / 0编制:批准:生效日期: 2020-10-1燃烧性能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边做试验边做好记录,编制检测报告,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2.适用范围2.1适用于测定匀质保温及墙体材料。
3、编制依据《建筑材料不燃性试验方法》GB/T 5464-2010《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GB/T 8626-2007《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1部分:导则》GB/T 2406.1-2008《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GB/T 2406.2-2009《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燃烧热值的测定》GB/T 14402-2007《建筑材料或制品的单体燃烧试验》GB/T 20284-20064.仪器设备燃烧热值测定仪(LP-RSRZ)、氧指数试验仪(LP-YZS)、不可燃性试验炉(LP-BRX)、可燃性试验箱(L P-KRX)、建材制品单体燃烧试验装置(LP-DTRS)5.可燃性5.1取出6个试样(长250-10mm、宽为90-10mm、厚度不超过60mm),并在30min内完成试验。
5.2将试样置于试样夹中,这样试样的两个边缘和上端边缘被试样夹封闭,受火端距离试样夹底端30 mm 。
操作员可在试样框架上做标记以确保试样底部边缘处于正确位置。
5.3调节燃烧器,角度。
5.4实验前3min内垫滤纸。
5.5调节火焰高度,并调整火焰到接触点。
5.6记录点火位置;记录试样是否被引燃;火焰尖端是否达到距离点火点150mm处,并记录该现象发生时间;是否滤纸被引燃;观察试样的物理行为。
6.不燃性6.1试验前,准备五组试件,试件尺寸:圆柱形,体积(76±8)cm³,直径45mm,高度(50±3)mm,按EN 13238状态调节。
(23±2)℃,(50±20)%,恒重调节:不少于48小时至恒量即24小时间隔称重,误差不超过0.1g或试样重量的0.1%,以较大为准。
纺织品材料燃烧特性实验
学院纺织品材料燃烧特性实验教学院学院专业班级班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合作者指导老师2012年6月19日纺织品材料燃烧特性实验实验者:一、实验目的1.掌握材料的燃烧性能参数和掌握操作测量材料燃烧性能参数的实验仪器。
2.通过实验了解所选材料的燃烧特性。
3.了解影响材料燃烧特性的因素,选择要测定的材料并备制材料,了解测定不同燃烧性能参数的实验方法。
4.了解仪器设备的用途,选择所需的仪器设备,熟悉其操作方法。
二、设计方案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人,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按照燃烧过程所要测的不同参数,可进行易点燃性试验;火焰蔓延试验;释热试验;燃烧性能试验;氧浓度试验;生烟程度试验;以及其他性能试验。
本实验我们选择氧浓度试验的测试。
氧浓度试验又称氧指数试验,这类试验通常涉及最终使用的体系而不是个别材料。
所以通常进行大规模模拟试验。
各类材料燃烧性能实验中,氧指数实验可以表述材料易燃性能。
根据所要测得材料的燃烧特性,本实验选用一种实验方法对多种材料进行测试,得到其各种材料相对的燃烧性能。
三、实验原理试样夹于试样夹上垂直于燃烧筒内,在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中,点燃试样上端,观察其燃烧特性,并与规定的极限值比较其续燃时间或损毁长度。
通过在不同氧浓度中一系列试样的试验,可以测得维持燃烧时氧气百分含量表示的最低氧浓度值,受试试样中要有400o-60%超过规定的续燃和阴燃时间或损毁长度。
物质燃烧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不同的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消耗的氧气量不同,通过对物质燃烧过程中消耗最低氧气量的测定,计算出物质的氧指数值,可以评价物质的燃烧性能。
氧指数(OI)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试样在氧氮混合气流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气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表示。
氧指数作为判断材料在空气中与火焰接触时燃烧的难易程度非常有效。
OI<27属易燃材料,27≤OI<32属可燃材料,OI≥32的属难燃材料。
氧指数测试方法是把一定尺寸的试样用试样夹垂直夹持于透明燃烧筒内,其中有按一定比例混合的向上流动的氧氮气流。
材料燃烧性能测试指导书
材料燃烧性能测试一、实验目的掌握固体燃烧的特性及影响固体燃烧快慢的因素,熟悉会用燃烧性能45°测试仪测试地毯试样表面在火焰的作用下燃烧性能及评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1、每组试验应制备3个试件。
2、观察记录试样的持续燃烧时间和阴燃时间,精确至0.1s。
3、重复试验3个试件,测量损毁长度,精确至1mm。
三、仪器设备仪器:燃烧性能45°测试仪其结构简图如图所示。
燃烧性能45°测试仪结构简图二、所需材料1、400mm×220mm硬纸板纵向横向各三块。
2、丙烷气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相同的材料,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表面位置不同时其燃烧快慢也不同。
竖直表面的稳定燃烧速度比水平表面的快;竖直向上的固体表面火焰传播速度最快,相反竖直向下的固体表面火焰传播速度最慢。
这主要是因为固体表面位置不同,火焰和热产物对未燃固体部分的预先加热作用的程度不同。
四、实验步骤1.接通电源和可燃气源。
2.放好试样夹及试样,将燃烧器水平放置,根据试样厚度调节燃烧器喷嘴前端与试样表面的距离为lmm。
3.打开仪器电源开关和燃气开关,同时按点火按钮点着燃烧器(在垂直状态),打开仪器箱门,调节火焰高度24mm。
4.将燃烧器水平放置,对试样表面施加火焰30秒;5.施加火焰完毕,将燃烧器恢复到原位,并观察记录试样的持续燃烧时间和阴燃时间,精确至0.1s。
6.打开试验箱门取出试样,测量损毁长度,精确至1mm。
7.清除箱内残留物质,换取试样重复上述操作步骤。
五、实验结果处理测试项目纵向横向实验次数 1 2 3 1 2 3 损毁长度,mm 48 46 46 18 17 15 持续燃烧时间,s 21 20 19 15 12 10 阴燃时间,s 5 7 5 6 6 5。
燃烧学实验指导书
燃烧学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燃烧学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燃烧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原理;2.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测定燃烧反应的各种物理量并进行数据处理,掌握相关实验技能;3.体会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加强实验中质量意识的培养。
【实验仪器及材料】仪器:燃烧装置(包括灯管、燃烧器、氧气源、电子天平等)。
材料:密度分别为 0.4、0.6、0.8、1.0 g/mL 的四种液体:硫酸、甘油、乙醇和甲醇。
【实验原理】燃烧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而产生能量和化合物的过程。
燃烧反应是数量最多的氧化反应之一,是自然界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重要反应。
根据燃烧反应的方式,可将其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两类。
明火燃烧常常是由于化学反应放热产生的高温点火,而隐火燃烧则能静火燃烧产生热量、光和声。
【实验步骤】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并随机分配不同的实验液体。
2.将灯管插在燃烧器上,加入不同种类的实验液体,并注入适量的氧气,然后开启电子天平功能,记录下实验液体的质量。
将实验液体倒在灯管中,将灯管置于架子上,同时打开点火装置。
当灯管内部温度升高到足够高的程度时,实验液体才能很快地燃烧,产生明火。
如灯管内的实验液体不足,则要用针管注射式等方式将液体加入到灯管中。
如灯管内的实验液体已全部燃烧完毕,则需要再次添加,以继续进行实验。
3.记录下实验液体的燃烧过程,包括产生的热量、光和声。
计算实验液体的密度、热量、光量和声量。
4.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算实验液体的燃烧反应的热量、光量和声量,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同时对实验液体的密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估,判断其适合用作燃料的性能。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需在安全通风的实验室、教室或房间内进行,以确保实验安全;2.使用实验液体需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燃烧反应时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对健康造成影响;3.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将灯管与燃烧器、氧气源和电子天平等实验设备做好连接和固定程序,以确保实验的精度和安全;4.在实验中应对实验液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及早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测量误差和数据偏差。
材料燃烧特性和烟气分析实验指导书
材料燃烧特性和烟气分析实验指导书(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实验二材料燃烧特性和烟气分析实验指导书1 实验目的(1) 利用锥形量热仪测量材料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掌握锥形量热计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炭化材料和非炭化材料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规律,了解热释放速率与外界施加的热流之间的关系。
(2) 利用烟气分析仪对材料燃烧产物中气体产物的组成和浓度、烟和烟密度、气体产物的毒性等进行分析,掌握烟气分析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3) 通过综合实验结果分析所选材料的燃烧特性。
2 实验原理锥形量热仪及其实验原理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出版了一个利用锥形量热仪测试材料的标准—ISO 5660。
至今,锥形量热仪已成为火灾科学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小比例测试仪器,可用来研究材料的热释放速率(Heatrelease rate)、点燃时间(Time to ignition)、烟密度(Smoke ratio)、质量损失速率(Mass loss rate)、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 yield)产率等燃烧特性。
如下图所示,锥形量热仪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注:凡图中标有*记号的尺寸均为关键性尺寸,并且公差应为±1mm。
其他尺寸均为推荐尺寸,应尽量采用。
1—电机;2—风机;3—孔板(孔径57mm);4—导压管;5—热电偶;6—环形取样器;7—排气管道(内径114mm);8—孔板(孔径57mm);9—集烟罩;10—试样;11—辐射锥图1 锥形量热仪实验装置示意图(1) 锥形加热器:一个截取掉顶端的圆锥形加热器,额定电压为240 V,额定功率5000 W,且能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产生100 KW/m2的热流。
(2) 样品夹持器:能沿水品和垂直方向,承载长、宽、高为100 mm×100 mm×50 mm的试件。
(3) 荷载池:用于测量样品的质量,其精确度为 g,量程为 kg。
烟气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烟气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烟气中主要成分的测定方法。
3. 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烟气分析是通过对烟气中各种气体成分的测定,了解燃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规律,为燃烧过程的优化提供依据。
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对烟气中的CO、CO2、O2、N2等主要成分进行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气相色谱仪、色谱柱、检测器、流量计、进样器、数据处理机等。
2. 试剂:CO、CO2、O2、N2标准气体。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1)分别取CO、CO2、O2、N2标准气体,按比例混合,得到不同浓度的混合气体。
(2)将混合气体分别进样,记录峰面积。
(3)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气体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样品分析(1)将烟气样品通过色谱柱,记录各成分的峰面积。
(2)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成分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得到各成分的线性方程。
2. 样品分析结果将烟气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得到各成分的峰面积,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成分的浓度。
(1)CO浓度:X mg/m³(2)CO2浓度:Y mg/m³(3)O2浓度:Z %(体积比)(4)N2浓度:W %(体积比)3. 结果分析通过对烟气样品中CO、CO2、O2、N2等主要成分的测定,可以了解燃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规律,为燃烧过程的优化提供依据。
实验结果表明,烟气中的CO、CO2、O2、N2等成分的浓度与燃烧过程密切相关,合理控制这些成分的浓度,有助于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成功实现了烟气中CO、CO2、O2、N2等主要成分的测定。
2. 通过气相色谱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烟气成分,为燃烧过程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仪器操作手册,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烟气分析实验讲解
3、装溶液 手提式气体分析器共有5个吸收瓶,因做烟气 分析一般测烟气中CO 2、O2、CO及N2的含量,所 以只用其中的3个即可。 为方便操作,我们选用X1、X2、X3三个吸收瓶 盛装吸收液,其中X1盛装KOH溶液,用以吸收CO 2 、X2中盛装焦性没食子酸钾溶液,用以吸收O2; X3中盛装氯化亚铜铵溶液,用以吸收CO。每瓶吸 收液装入量约200毫升。 将水准瓶内装入约200毫升5%硫酸溶液中,加 甲基橙数滴,使溶液呈现红色,作为指示剂溶液。 再把液封瓶及保温套中注满蒸馏水,以起到液 封及保温作用。
(3) 氯化亚铜铵溶液
将氯化铵250克溶于750毫升水中,加入200克 氯化亚铜,再把一份(体积)比重为0.90的氢氧 化铵同上述的三份(体积)溶液混合。配制时应 严格控制氢氧化铵的加入量,因为如加入量不够, 吸收力变小;如加入量过大,氨蒸气会影响测定 结果。
此溶液1毫升可吸收约15毫升的CO。
2、取气样: 烟气试样的取得可采用吸气双连球取样。吸 气双连球取烟气试样的连接方法如图2-2所示。
三、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为手提式气体分析器,其结构如下图 所示:
放气管 管路 开关 木架
K8 K3 K2 K1 K7 K6
进气管
量管
X3 X2 X1
保温瓶 吸骤
1、吸收液的配制: (1) 苛性钾(KOH)水溶液 取1份重量的KOH溶于2份重量的蒸馏水中。此 溶液的吸收能力为每毫升约可吸收40毫升的CO 2。 待溶液中有白色结晶析出时,说明溶液已被饱和, 应更换新的吸收液。
4、检查仪器的严密性: 关闭K1至K6开关,打开K7、K8开关,抬高水 准瓶,使量瓶中充满指示剂溶液,然后关闭K8,落 下准瓶。如果此时量管中的指示液没有明显下降, 即说明仪器的严密性可靠。如果量管中的指示液随 水准瓶的落下而有明显的下降,则说明仪器有漏气 的地方,应找出漏气处,严加密封。
2013-2014第一学期燃烧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材料水平垂直燃烧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质燃烧性能的相关概念;2. 了解水平垂直燃烧测定法的基本原理;3. 掌握水平垂直燃烧测定的实验程序及结果处理方法。
二、实验原理1.基本概念(1)有焰燃烧(after-flame):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火焰持续的燃烧。
(2)有焰燃烧时间(after-flame time):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材料保持有焰燃烧的时间。
(3)无焰燃烧(after-glow):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移开点火源后,当有焰燃烧终止或无火焰产生时,材料保持辉光的燃烧。
(4)无焰燃烧时间(after-glow time):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当有焰燃烧终止或移开点火源后,材料持续无焰燃烧的时间。
2.基本原理水平或垂直的夹住试样的一端,对试样的自由端施加规定的点燃源,测定线性燃烧速率(水平法)或有焰燃烧及无焰燃烧时间(垂直法)来评价试样的阻燃性能。
三、实验装置通风柜、实验室燃烧器(本生灯)、环形支架、计时装置、鼓风烘箱、干燥器、脱脂棉。
图1-1 CZF-4型水平垂直燃烧测定仪示意图四、实验材料1. 试样:矩形柱体,长度125±5mm ,宽度13.0±0.3mm ,厚度3.0±0.2mm 。
试样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气泡、飞边、毛刺等缺陷。
见表1-1。
表1-1 试样尺寸表尺寸方法长 宽 高 每组(数量) mm 水平法125±5 13.0±0.3 3.0±0.2 3根 垂直法 125±5 13.0±0.3 3.0±0.2 5根注:厚度、密度、各向异性、点燃的方向、颜料、填料及阻燃剂种类和含量不同的试样, 其实验结果不能相互比较。
2. 气源:液化气。
五、实验步骤将煤气管接至燃烧箱与燃气罐和压缩空气的气道上,并检查气道口,防止其漏气。
一、水平法:水平法适用于常温时一端固定后能水平支撑、另一端下垂不大于10mm 的塑料试样;只适用评定实验室条件下材料的燃烧性能,不作为实际使用条件下着火危险性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材料燃烧特性和烟气分析实验指导书
1 实验目的
(1) 利用锥形量热仪测量材料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掌握锥形量热计的基本使用方法,了解
炭化材料和非炭化材料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规律,了解热释放速率与外界施加的热流之间的关系。
(2) 利用烟气分析仪对材料燃烧产物中气体产物的组成和浓度、烟和烟密度、气体产物的毒性
等进行分析,掌握烟气分析仪的基本使用方法。
(3) 通过综合实验结果分析所选材料的燃烧特性。
2 实验原理
锥形量热仪及其实验原理
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出版了一个利用锥形量热仪测试材料的标准—ISO 5660。
至今,锥形量热仪已成为火灾科学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小比例测试仪器,可用来研究材料的热释放速率(Heatrelease rate)、点燃时间(Time to ignition)、烟密度(Smoke ratio)、质量损失速率(Mass loss rate)、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 yield)产率等燃烧特性。
如下图所示,锥形量热仪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注:凡图中标有*记号的尺寸均为关键性尺寸,并且公差应为±1mm。
其他尺寸均为推荐尺寸,应尽量采用。
1—电机;2—风机;3—孔板(孔径57mm);4—导压管;5—热电偶;6—环形取样器;
7—排气管道(内径114mm);8—孔板(孔径57mm);9—集烟罩;10—试样;11—辐射锥
图1 锥形量热仪实验装置示意图
(1) 锥形加热器:一个截取掉顶端的圆锥形加热器,额定电压为240 V,额定功率5000 W,且
能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产生100 KW/m2的热流。
(2) 样品夹持器:能沿水品和垂直方向,承载长、宽、高为100 mm×100 mm×50 mm的试件。
(3) 荷载池:用于测量样品的质量,其精确度为0.1 g,量程为3.5 kg。
载荷池应当封闭,以免
因温度变化对它产生影响。
(4) 点火器:带有安全熔断装置的10 KV电子点火器。
(5) 排气系统:由不锈钢材制成。
它包括一个护罩、祁阳环形探头、排气扇和孔板式流量测试
系统。
(6) 气体样品采集:包括环形采样器、冷凝管、泵、气体干燥管和流量控制部分。
(7) 氧气分析器:顺磁性氧气分析器,它可分析氧气的浓度范围为0%~25%,该分析仪器的
精度大于50×10-6。
(8) 烟密度测试体系:用于测试试样过程中排气管中烟气的光密度。
(9) 热流剂:用于锥形加热器向试件表面辐射的热流量。
(10) 校正燃烧器:它用纯度%的甲烷气体来校正由设备测得的热释放速率。
1-热电偶;2-外锥壳;3-内锥壳;4-电热管;5-低密度陶瓷纤维;6-顶板;
7-底板;8-支柱;9-锥铰接固定架(可调节锥的高度)
图辐射锥
1-风机;2-孔板(孔径57mm);3-导压管;4-热电偶;5-环形取样器(进气孔朝向风机);6-孔
板(孔径57mm)
图排气系统示意图
锥形量热仪采用耗氧量原理测量材料的热释放速率。
所谓耗氧量原理就是材料燃烧时消耗每一单位的氧气所释放的热量基本上是一样的。
Huggett在1980年发表文章,指出建筑业和商业中普遍使用的大多数塑料和其他固体材料都遵循这个规律,并测出这个值为MJ/kg的O2。
实验过程中将材料燃烧的所有产物收集起来并经过一个排气管道。
气体经过充分混合后,测出其质量流量和组分。
测量时,至少要O2的体积分数测出来,要得到更精确的结果还要测
出CO、CO2的体积分数。
这样通过计算可得到燃烧过程中消耗的氧气质量,运用耗氧量原理,就可以得到材料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
图锥形量热仪气体取样流程
烟气分析仪及其实验原理
WJ-60B烟气分析仪,该机采用进口定电位电解传感器监测污染源中的有害气体,并利用高精度进口差压传感器测量管道风速、铂电阻测量烟气的温度、湿度传感器测量污染源的含湿量、输入烟道截面自动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主要特点:
(1) 主机(可独立工作亦可在手操器控制下工作)
内置七个传感器插位,可同时分析O2、CO、NO、NO2、SO2等。
内置汽水分离装置,可有效去除烟气中的水分和颗粒物,确保污染物的测量精度。
开机仪器自检、空气标定传感器零点、测量后传感器自动清洗。
(2) 手操器
采用嵌入式计算机控制主板,背光触摸屏实时控制,可显示各种污染物实时监测曲线图。
可直接显示O2、CO、NO、NO2、SO2、温度、压力等测量参数;计算CO2、NOx、燃烧效率λ、损失等。
(3) 探针
探针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标准配置800mm。
长度可选。
温度探针采用铂电阻,测量范围宽、线性好、精度高。
含湿量传感器可测量烟气湿度。
3 实验程序
(1) 选取、制备至少三种材料,每种材料应有3个试样进行实验。
尺寸为100 mm×100 mm的
正方形,用单层铝箔包住试样底面和侧面,将其放进安装架。
(2) 打开总电源,预热磁氧分析仪,不少于3小时。
(3) 打开电脑,点击界面“设备清零”,进行设备清零。
把温度调到预定的温度(对应的辐射
强度)下,注意温升不能过快,辐射锥加热每200℃设定一次温度。
(4) 空载情况下,采集基线数据。
(5) 点击界面“开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测定材料的热释放速率、点燃时间(将样品放入
样品夹持器后,打开电子点火器点火。
从电子点火器开始打火并冲击板材表面进行加热时起到板材表面着火后坚持4 s不熄灭的这段时间)、质量损失速率等特性参数。
(6) 当氧浓度不再降低的时候,结束实验。
(7) 将实验数据存盘保存。
(8) 通过烟密度分析仪测定材料燃烧过程的烟气组分、烟气密度等。
4 实验记录、数据与结果处理
(1) 用表格列出各热辐射强度条件下,材料的平均热释放速率、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点燃时间;
分析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平均热释放速率与热辐射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2)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各热辐射强度条件下,各材料试件的热释放速率图,并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理论上加以解释说明。
(3) 作出各材料试件平均热释放速率与热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4) 记录各种材料燃烧产生烟气测量参数,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分析。
5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记录下各种数据并进行处理,对各种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独立完成,并要求书写认真,字迹工整,文字通顺,数据真实,图表清楚,尽可能深刻全面,有分析,有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