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直肠滴入治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2/3,一般情况下,直肠给源自文库超过20分钟而排出药物者, 可以不用重复给药。 ❖ 6 药物要过滤,防止堵塞导尿管
谢谢
直肠滴入注意
❖ (挤压时,不要用力过大,要缓慢的将药液 挤入直肠内,因为用力过大或过快容易产生 便意感,小儿还可能迅速将药物排出)然后 用左手捏紧导尿管以防止药液返流,在拔出 导尿管时叫患者家属迅速用面巾纸按压住患 者肛门,让患者保持体位休息5分钟左右就可 以了。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液的用量
❖ 成人: 100300次 儿童: 6个月1岁10次
❖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 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通过肺的宣 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
❖ 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强。 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 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 环,既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 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 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 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 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直肠的生理功能
❖ 一是吸收功能,直肠能吸收水分和一些药物,所以一些肠道 疾病和其他器官的疾病可以通过直肠给药来治疗。
❖ 二是分泌功能,直肠黏膜内有杯状细胞,能分泌碱性液体来 保护直肠黏膜,润滑大便以助排便。但在痔疮等慢性炎症刺 激下,黏液分泌过多可从肛门渗出而刺激肛周皮肤,导致肛 门疹痒。
阑尾炎、前列腺炎、结肠炎等
直肠滴入禁忌症
❖ 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 腹症,疑有肠坏死及穿孔,女性月经期,产褥期 等
直肠滴入的操作方法
❖ 直肠滴入是将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接上输液管, 拔去头皮针,接上一次性导尿管(管),通过直肠 滴入给药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将药物加入输液 瓶用热水适当加温(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 接上导尿管,在导尿管前端涂上石蜡油或其他润滑 剂,插入患者肛门,松开输液器开关,药液缓慢地 进入直肠内,待药液滴过莫菲氏管后,操作者用右 手将莫菲氏管上端折叠并挤压莫菲氏管,将药液全 部挤入直肠内。
直肠滴入注意事项
❖ 1.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物前,需嘱咐患者先行排便。 2. 在操作时,药液流而不畅时,可将导尿管向外抽动或向 里轻轻插入即可。
❖ 3 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患 者均可出现便意
❖ 4 药液中加入2%利多卡因针1,可以减缓肠道蠕动。 ❖ 5 根据资料报道,直肠给药20分钟后,药物的有效成份已
直肠滴入与临床应用
直肠的解剖
❖ 上端相当于第三骶椎平面,上接乙状结肠下至齿线处与肛管相连,长 12~15。下端扩大的部分为直肠壶腹,具有储存粪便的生理功能。直肠 与骶前关系密切,与骶骨有相同的曲度。直肠在额面有向左、右方向凸 出的弯曲直肠上l/3前面和两侧面有腹膜覆盖位于腹膜之间,中1/3前 面有腹膜,向前反折成直肠膀胱陷窝或直肠子宫陷窝。直肠下l/3全部 位于腹膜外。直肠为腹腔内外各半的肠道。直肠无肠系膜,但在其上端 背侧面,腹膜常包绕直肠上血管和蜂窝组织,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直 肠系膜。两侧有侧韧带将直肠固定于骨盆侧壁。直肠壶腹部牯膜有上、 中、下3个皱襞,内含环肌纤维,称直肠瓣。中瓣常对应于腹膜反折平 面。但直肠瓣的数目往往有变异,多者有4~5个。直肠膨胀时直肠瓣消 失,直肠瓣有阻止粪便排出的作用。
❖ 1岁 -2岁15次 ❖ 2岁3岁 20次
3岁 -4岁25次 ❖ 4岁5岁30次 ❖ 5岁15岁35次
成人与儿童每天的使用次数均为2次/天.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液的体位
❖ 成人一般取左侧卧位 ❖ 儿童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
❖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时导尿管插入的深度: 成人一般插入1020厘米
❖ 儿童一般插入510厘米
❖ 三是排粪功能,当直肠内粪便量蓄积到150毫升以上时,刺 激直肠下段肠壁内的压力感受器,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开启 肛门,同时增加腹压和肠内压力,将粪便排出体外。
直肠滴入疗法 定义
❖ 直肠滴入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 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 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 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小结
❖ 由此可见,直肠滴入给药有利于药物治疗的 发挥,也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直肠 滴入给药可用于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治 疗,
直肠滴入疗法适应症
❖ 1 昏迷病人 ❖ 2 呕吐病人 ❖ 3 禁食病人 ❖ 4 便秘病 人 ❖ 5 儿科疾病:如小儿上感、小儿肺炎、小儿肠炎、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 6 盆腔疾病:泌尿系感染、急慢性盆腔炎、急慢性
谢谢
直肠滴入注意
❖ (挤压时,不要用力过大,要缓慢的将药液 挤入直肠内,因为用力过大或过快容易产生 便意感,小儿还可能迅速将药物排出)然后 用左手捏紧导尿管以防止药液返流,在拔出 导尿管时叫患者家属迅速用面巾纸按压住患 者肛门,让患者保持体位休息5分钟左右就可 以了。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液的用量
❖ 成人: 100300次 儿童: 6个月1岁10次
❖ 祖国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直肠吸收 药物后,通过经脉上输于肺,再通过肺的宣 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
❖ 认为:直肠黏膜血液循环旺盛,吸收能力强。 药物通过直肠吸收后,一是通过直肠中静脉、 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 环,既防止和减少药物在肝脏中发生变化, 又避免了胃和小肠对药物的影响;二是通过 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肝脏代谢后,再 循环至全身;三是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 通过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
直肠的生理功能
❖ 一是吸收功能,直肠能吸收水分和一些药物,所以一些肠道 疾病和其他器官的疾病可以通过直肠给药来治疗。
❖ 二是分泌功能,直肠黏膜内有杯状细胞,能分泌碱性液体来 保护直肠黏膜,润滑大便以助排便。但在痔疮等慢性炎症刺 激下,黏液分泌过多可从肛门渗出而刺激肛周皮肤,导致肛 门疹痒。
阑尾炎、前列腺炎、结肠炎等
直肠滴入禁忌症
❖ 凡肛门,直肠,结肠术后,严重腹泻,肛门疾病,急 腹症,疑有肠坏死及穿孔,女性月经期,产褥期 等
直肠滴入的操作方法
❖ 直肠滴入是将药液或药物装入输液瓶,接上输液管, 拔去头皮针,接上一次性导尿管(管),通过直肠 滴入给药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将药物加入输液 瓶用热水适当加温(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 接上导尿管,在导尿管前端涂上石蜡油或其他润滑 剂,插入患者肛门,松开输液器开关,药液缓慢地 进入直肠内,待药液滴过莫菲氏管后,操作者用右 手将莫菲氏管上端折叠并挤压莫菲氏管,将药液全 部挤入直肠内。
直肠滴入注意事项
❖ 1.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物前,需嘱咐患者先行排便。 2. 在操作时,药液流而不畅时,可将导尿管向外抽动或向 里轻轻插入即可。
❖ 3 控制药液温度在35—40度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患 者均可出现便意
❖ 4 药液中加入2%利多卡因针1,可以减缓肠道蠕动。 ❖ 5 根据资料报道,直肠给药20分钟后,药物的有效成份已
直肠滴入与临床应用
直肠的解剖
❖ 上端相当于第三骶椎平面,上接乙状结肠下至齿线处与肛管相连,长 12~15。下端扩大的部分为直肠壶腹,具有储存粪便的生理功能。直肠 与骶前关系密切,与骶骨有相同的曲度。直肠在额面有向左、右方向凸 出的弯曲直肠上l/3前面和两侧面有腹膜覆盖位于腹膜之间,中1/3前 面有腹膜,向前反折成直肠膀胱陷窝或直肠子宫陷窝。直肠下l/3全部 位于腹膜外。直肠为腹腔内外各半的肠道。直肠无肠系膜,但在其上端 背侧面,腹膜常包绕直肠上血管和蜂窝组织,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直 肠系膜。两侧有侧韧带将直肠固定于骨盆侧壁。直肠壶腹部牯膜有上、 中、下3个皱襞,内含环肌纤维,称直肠瓣。中瓣常对应于腹膜反折平 面。但直肠瓣的数目往往有变异,多者有4~5个。直肠膨胀时直肠瓣消 失,直肠瓣有阻止粪便排出的作用。
❖ 1岁 -2岁15次 ❖ 2岁3岁 20次
3岁 -4岁25次 ❖ 4岁5岁30次 ❖ 5岁15岁35次
成人与儿童每天的使用次数均为2次/天.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药液的体位
❖ 成人一般取左侧卧位 ❖ 儿童一般取卧位或俯卧位
❖ 直肠滴入或直肠注入时导尿管插入的深度: 成人一般插入1020厘米
❖ 儿童一般插入510厘米
❖ 三是排粪功能,当直肠内粪便量蓄积到150毫升以上时,刺 激直肠下段肠壁内的压力感受器,通过复杂的神经反射开启 肛门,同时增加腹压和肠内压力,将粪便排出体外。
直肠滴入疗法 定义
❖ 直肠滴入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根据传 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 的临床给药技术,是除口服和注射之外的第 三种重要给药途径
小结
❖ 由此可见,直肠滴入给药有利于药物治疗的 发挥,也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直肠 滴入给药可用于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治 疗,
直肠滴入疗法适应症
❖ 1 昏迷病人 ❖ 2 呕吐病人 ❖ 3 禁食病人 ❖ 4 便秘病 人 ❖ 5 儿科疾病:如小儿上感、小儿肺炎、小儿肠炎、
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 6 盆腔疾病:泌尿系感染、急慢性盆腔炎、急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