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专题(二):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寒假班内部讲义)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寒假班内部讲义)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第一部分知识网络一、重、难点重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难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二、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即:a2+b2=c2)要点诠释: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知识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则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应注意:(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长边长为:c;(2)验证c2与a2+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2<a2+b2,则△ABC为锐角三角形)。

知识点三: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

知识点四:互逆命题的概念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

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三、规律方法指导1.勾股定理的证明实际采用的是图形面积与代数恒等式的关系相互转化证明的。

2.勾股定理反映的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数量关系,可以用于解决求解直角三角形边边关系的题目。

3.勾股定理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弄清谁是斜边谁直角边,这是这个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易犯的主要错误。

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a,b,c有下列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该逆定理给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5.•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过程主要是进行代数运算,通过学习加深对“数形结合”的理解.第二部分 学习笔记1.直角三角形的边、角之间分别存在什么关系?(1) 角与角之间的关系:在△ABC 中,∠C=90°,有∠A+∠B=90°;(2) 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在△ABC 中,∠C=90°,有222c a b =+2.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 ,那么222c a b =+ 即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人教版习题word版: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人教版习题word版: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第1课时勾股定理01 基础题知识点1 勾股定理的证明1.利用图1或图2两个图形中的有关面积的等量关系都能证明数学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定理,这个定理称为勾股定理,该定理结论的数学表达式是a2+b2=c2.2.在一张纸上画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们拼成如图形状,请用两种方法表示这个梯形的面积.利用你的表示方法,能得到勾股定理吗?解:∵梯形的面积为12(a+b)(a+b)=12ab+12ab+12c2,∴a2+2ab+b2=ab+ab+c2.∴a2+b2=c2.知识点2 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3.在△ABC中,∠A,∠B,∠C的对应边分别是a,b,c,若∠B=90°,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C)A.a2+b2=c2 B.b2+c2=a2C.a2+c2=b2 D.c2-a2=b24.(2019·平顶山期末)在△ABC中,∠B=90°.若BC=3,AC=5,则AB等于(C) A.2 B.3 C.4 D.345.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的长是2 3 cm,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是(C)A.4 cm B.4 3 cmC.6 cm D.6 3 cm6.(2019·毕节)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AB上.若EB=1,EC=2,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B)A. 3 B.3 C. 5 D.57.(2019·洛阳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AB=5 cm,BC=13 cm,BD是AC边上的中线,则△BCD的面积是15__cm2.8.(2019·郑州高新区期末)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64.【变式】如图,以Rt△ABC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S1,S2,S3.若S2=32π,S3=18π,则斜边上半圆的面积S1=50π.知识点3 赵爽弦图9.【关注数学文化】(2019·咸宁)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我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是由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他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案被称为“赵爽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选它作为会徽.下列图案中是“赵爽弦图”的是(B),A) ,B) ,C) ,D)10.(2019·大庆)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那么(a-b)2的值是1.易错点直角边不确定时漏解11.(2019·洛阳期中)已知Rt△ABC的三边长为a,4,5,则a的值是(C)A.3 B.41C.3或41 D.9或4102 中档题12.(本课时T8变式)如图,分别以Rt△ABC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等边三角形.若AB=4,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A)A.8 3 B.6 3C.18 D.1213.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边AB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A)A.3 3 B.6C.3 2 D.2114.(2019·河南)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D=90°,AD=4,BC=3.分别以点A ,C 为圆心,大于12AC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 ,作射线BE 交AD 于点F ,交AC 于点O.若点O 是AC 的中点,则CD 的长为(A)A .2 2B .4C .3 D.1015.(2018·荆州)为了比较5+1与10的大小,可以构造如图所示的图进行推算,其中∠C=90°,BC =3,D 在BC 上且BD =AC =1.通过计算可得5+1>10.(填“>”“<”或“=”)16.在△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32或42.17.如图,在△ABC 中,AB =15,BC =14,AC =13,求△ABC 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解:在△ABC 中,AB =15,BC =14,AC =13,设BD =x ,则CD =14-x.由勾股定理,得AD 2=AB 2-BD 2=152-x 2,AD 2=AC 2-CD 2=132-(14-x)2.∴152-x 2=132-(14-x)2.解得x =9.∴AD=12.∴S△ABC=12BC·AD=12×14×12=84., 03 综合题)18.(2019·毕节改编)三角板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将一对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点B在ED上,AB∥CF,∠F=∠ACB=90°,∠E=45°,∠A =60°,AC=10,求CD的长度.解:过点B作BM⊥FD于点M,在△ACB中,∠ACB=90°,∠A=60°,AC=10,∴∠ABC=30°.∴AB=2AC=20,BC=AB2-AC2=10 3.∵AB∥CF,∴∠BCM=∠ABC=30°.∴BM=12BC=12×103=5 3.∴CM=BC2-BM2=15.在△EFD中,∠F=90°,∠E=45°,∴∠EDF=45°.∴MD=BM=5 3.∴CD=CM-MD=15-5 3.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01 基础题知识点1 勾股定理在平面图形中的应用1.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2米,另一棵高6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10米.2.八(2)班小明和小亮同学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为了测得如图风筝的高度CE,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测得BD的长度为15米;(注:BD⊥CE)②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计算出风筝线BC的长为25米;③牵线放风筝的小明身高为1.6米.求风筝的高度CE.解:在Rt△CDB中,由勾股定理,得CD=CB2-BD2=252-152=20(米).∴CE=CD+DE=20+1.6=21.6(米).答:风筝的高度CE为21.6米.3.(2019·郑州管城区月考)如图所示,甲渔船以8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O向东北方向航行,乙渔船以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O向西北方向航行,它们同时出发,一个半小时后,甲、乙两渔船相距多少海里?解:由题意,得BO=1.5×6=9(海里),AO=1.5×8=12(海里),∠1=∠2=45°,故∠AOB=90°,AB=BO2+AO2=15(海里).答:甲、乙两渔船相距15海里.知识点2 两次勾股定理的应用4.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那么小巷的宽度为(C)A.0.7米 B.1.5米C.2.2米 D.2.4米5.(教材P25例2变式)如图,滑竿在机械槽内运动,∠ACB为直角,已知滑竿AB长2.5米,顶点A在AC上滑动,量得滑竿下端B距C点的距离为1.5米,当端点B向右移动0.5米时,滑竿顶端A下滑0.5米.知识点3 利用勾股定理求两点间的距离6.(2019·常州)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原点的距离是5.7.(教材P26练习T2变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4),B(1,0),C(0,1),则B,C两点间的距离是2;A,C两点间的距离是5;A,B两点间的距离是5.8.(2019·大庆)如图,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10 km至B港,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航行10 km至C港.(1)求A,C两港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到0.1 km,参考数据:2≈1.414,3≈1.732);(2)确定C港在A港的什么方向.解:(1)由题意,得∠PBC=30°,∠MAB=60°.∴∠CBQ=60°,∠BAN=30°.∴∠ABQ=30°.∴∠ABC=∠ABQ+∠CBQ=90°.∵AB=BC=10,∴在Rt△ABC中,AC=AB2+BC2=102≈14.1.答:A,C两港之间的距离约为14.1 km.(2)由(1)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45°.∴∠CAM=60°-45°=15°.∴C港在A港北偏东15°的方向上.02 中档题9.如图为某楼梯,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计划在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为(D)A.4米 B.8米C.9米 D.7米10.(2019·南京)无盖圆柱形杯子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将一根长为20 cm的细木筷斜放在该杯子内,木筷露在杯子外面的部分至少有5cm.11.【方程思想】如图是一副秋千架,左图是从正面看,当秋千绳子自然下垂时,踏板离地面0.5 m(踏板厚度忽略不计),右图是从侧面看,当秋千踏板荡起至点B位置时,点B离地面垂直高度BC为1 m,离秋千支柱AD的水平距离BE为1.5 m(不考虑支柱的直径).求秋千支柱AD的高.解:设AD=x m,则由题意可得AB=(x-0.5)m,AE=(x-1)m.在Rt△ABE中,AE2+BE2=AB2,即(x-1)2+1.52=(x-0.5)2.解得x=3.答:秋千支柱AD的高为3 m.12.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上周末,小鹏等三位同学在滨海大道红树林路段,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观测点设在到公路l的距离为100 m的P 处.这时,一辆轿车由西向东匀速驶来,测得此车从A处行驶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3 s,并测得∠APO=60°,∠BPO=45°,试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80 km/h的限制速度?解:在Rt△APO中,∠APO=60°,则∠PAO=30°.∴AP=2OP=200 m,AO=AP2-OP2=2002-1002=1003(m).在Rt△BOP中,∠BPO=45°,则BO=OP=100 m.∴AB=AO-BO=(1003-100)m.∴从A到B小车行驶的速度为(1003-100)÷3≈24.4(m/s)=87.84 km/h>80 km/h. ∴此车超过80 km/h的限制速度.03 综合题13.【分类讨论思想】如图,在Rt△ABC中,∠C=90°,AB=5 cm,AC=3 cm,动点P 从点B出发沿射线BC以1 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s.(1)求BC边的长;(2)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解:(1)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2=AB2-AC2=52-32=16.∴BC=4 cm.(2)由题意,知BP=t cm,①当∠APB为直角时,如图1,点P与点C重合,BP=BC=4 cm,∴t=4;②当∠BAP 为直角时,如图2,BP =t cm ,CP =(t -4)cm ,AC =3 cm ,在Rt△ACP 中,AP 2=AC 2+CP 2=32+(t -4)2.在Rt△BAP 中,AB 2+AP 2=BP 2,即52+[32+(t -4)2]=t 2.解得t =254. ∴当△ABP 为直角三角形时,t =4或254. 第3课时 利用勾股定理作图01 基础题知识点1 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1.(教材P27练习T1变式)(2019·河南期末)如图,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是0,点B 对应的数是1,BC⊥AB,垂足为B ,且BC =2,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D ,则点D 表示的数为(D)A .2.2B. 2C. 3D. 52.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0的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解:略.知识点2 网格中的无理数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1),点B(3,-1),则线段AB 的长度为(C) A. 2 B. 3 C. 5 D .34.如图,△ABC 的顶点A ,B ,C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 于点D ,则CD 的长为(A)A.255B.355C.455D.455.利用如图4×4的方格,作出面积为8平方单位的正方形,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实数8和-8.解:如图所示.知识点3 等腰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6.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 =12 cm ,则AF =62cm.7.(2019·天水)如图,等边△OAB 的边长为2,则点B 的坐标为(B)A .(1,1)B .(1,3)C .(3,1)D .(3,3)8.(教材P27练习T2变式)如图,在△ABC 中,AB =AC =13 cm ,BC =10 cm ,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与面积.解:过点A 作AD⊥BC 于点D ,∵AB=AC =13 cm ,∴BD=CD =12BC =12×10 =5(cm).∴AD=AB 2-BD 2=132-52=12(cm),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12 cm.∴S △ABC =12BC·AD=12×10×12=60(cm 2).02 中档题9.(2019·驻马店汝南县期末)如图,在Rt△ABC 中,∠ACB=90°,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作圆弧交边AB 于点D.若 AC =3,BC =4,则BD 的长是(A)A .2B .3C .4D .510.如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 的周长为(B)A .16B .12+4 2C .7+7 2D .5+11 211.(教材P27练习T1变式)如图,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实数是5-1.12.点A ,B ,C 在格点图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点C 到线段AB 所在直线的距离为355.13.如图,△ABC 和△DCE 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求BD 的长.解:∵△ABC 和△DCE 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CB=CD ,∠CDE=∠DCE=60°.∴∠BDC=∠DBC=12∠DCE=30°. ∴∠BDE=90°.在Rt△BDE 中,DE =4,BE =8,∴BD=BE 2-DE 2=82-42=4 3.14.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1)在图1中,以格点为端点,画线段MN=13;(2)在图2中,以格点为顶点,画正方形ABCD,使它的面积为10.解:(1)如图.(2)如图.03 综合题15.仔细观察图形,认真分析下列各式,然后解答问题.OA22=(1)2+1=2,S1=1 2;OA23=(2)2+1=3,S2=2 2;OA24=(3)2+1=4,S3=3 2;…(1)请用含有n(n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2)推算出OA10的长;(3)求出S21+S22+S23+…+S210的值.解:(1)OA2n=(n-1)2+1=n,S n =n 2(n 为正整数). (2)OA 210=(9)2+1=10, ∴OA 10=10.(3)S 21+S 22+S 23+…+S 210=(12)2+(22)2+(32)2+…+(92)2+(102)2 =14+24+34+…+94+104=1+2+3+…+9+104=1+102×104=554.小专题(二)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教材P39复习题T12的变式与应用【例】 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 cm ,底面半径等于3 cm ,在圆柱的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 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取3)【思路点拨】 要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需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即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把圆柱沿着过A 点的直线AA′剪开,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蚂蚁应沿着平面展开图中线段AB 这条路线走.解:如图,由题意可得:AA′=12,A′B=12×2π×3=9.在Rt△AA′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2=A′A2+A′B2=122+92=225.∴AB=15.∴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5 cm.几何体中最短路径基本模型如下:图例圆柱――→展开长方体阶梯问题基本思路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确定最短路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1.(2018·禹州期中)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5 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20cm.(杯壁厚度不计)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4 dm,3 dm,3 dm,点A 和点B是这个台阶上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处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行到点B的最短路程是30__dm.3.如图,长方体的高为5 cm,底面长为4 cm,宽为1 cm.(1)点A1到点C2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若一只蚂蚁从点A2爬到C1,则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解:(1)∵长方体的高为5 cm,底面长为4 cm,宽为1 cm,∴A2C2=42+12=17(cm).∴A1C2=52+(17)2=42(cm).(2)如图1所示,A2C1=52+52=52(cm).如图2所示,A2C1=92+12=82(cm).如图3所示,A2C1=62+42=213(cm).∵52<213<82,∴一只蚂蚁从点A2爬到C1,爬行的最短路程是5 2 cm.小专题(三) 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教材P39复习题T10的解法剖析及变式应用【教材母题】 一根竹子高1丈,折断后竹子顶端落在离竹子底端3尺处.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这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其中的丈、尺是长度单位,1丈=10尺.)解:设AB =x 尺,根据题意,得∠BAC=90°,AB +BC =10尺,∴BC=(10-x)尺.∵AC 2+AB 2=BC 2,∴32+x 2=(10-x)2,解得x =41120. 答:折断处离地面41120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两边长,可直接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长,若已知一边长,且知另两边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可利用方程思想,设出一边长,利用数量关系表示另一边长,借助勾股定理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其中两边的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直角三角形中有特殊角,二是出现图形的折叠.类型1 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角揭示两边的数量关系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长.解:如图1,设AC =x ,∵∠ACB=90°,∠B=30°,∴AB=2x.∵A B 2=AC 2+BC 2,∴(2x)2=x 2+32.∴x=3或-3(负值舍去). ∴AC=3,AB =2 3.如图2,设AC =x ,∵∠ACB=90°,∠A=45°,∴BC=AC =x.∵AB 2=AC 2+BC 2,∴x 2+x 2=(32)2.∴x=3或-3(负值舍去).∴AC=BC =3.类型2 利用图形的折叠找两边的数量关系2.如图,在Rt△ABC 中,AB =6,BC =4,∠B=90°,将△ABC 折叠,使A 点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C)A.53B.52C.83D .53.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已知AD =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EF =3,则AB =6.4.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其对角顶点A与C重合.若长方形的长BC为8,宽AB为4,则折痕EF的长度为25.类型3 利用勾股定理和方程思想求点的坐标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3),试在x轴上找一点P,使△OAP为等腰三角形,求出P点的坐标.解: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B.∵A(1,3),∴OB=1,AB=3.∴OA=12+32=10.当AO=AP时,以A为圆心,AO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交于点O与点P1,∵AB⊥x轴,∴BP1=BO=1,即P1(2,0);当OA=OP时,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交于点P2,P3,∵OA=10,∴P2(10,0),P3(-10,0);当PA=PO时,作OA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P4.设OP4=x,则BP4=x-1,AP4=OP4=x.在Rt△ABP4中,AP24=AB2+BP24,∴x2=32+(x-1)2.解得x=5,即P4(5,0).综上所述,使△OAP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有:P1(2,0),P2(10,0),P3(-10,0),P4(5,0).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01 基础题知识点1 互逆命题1.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的是(C)A.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若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也相等C.对顶角相等D.如果a2=b2,那么a=b2.(2019·安徽)命题“如果a+b=0,那么a,b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为如果a,b 互为相反数,那么a+b=0.逆命题是真命题.(填“真命题”或“假命题”)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2019·郑州期末)下面四组数,其中是勾股数组的是(A)A.3,4,5 B.0.3,0.4,0.5C.32,42,52 D.6,7,84.(2019·洛阳洛龙区期中)由线段a,b,c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D) A.a2-b2=c2B.a=54,b=1,c=34C.a=2,b=3,c=7D.∠A∶∠B∶∠C=3∶4∶55.(2019·益阳)已知M,N是线段AB上的两点,AM=MN=2,NB=1,以点A为圆心,AN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为圆心,BM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连接AC,BC,则△ABC一定是(B)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6.将勾股数3,4,5扩大2倍,3倍,4倍,…,可以得到勾股数6,8,10;9,12,15;12,16,20;…,则我们把3,4,5这样的勾股数称为基本勾股数,请你写出两组不同于以上所给出的基本勾股数:答案不唯一,如:5,12,13;7,24,25.7.已知: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三边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1)a=3,b=22,c=5;(2)a=5,b=7,c=9;(3)a=5,b=26,c=1.解:(1)是,∠B是直角.(2)不是.(3)是,∠A是直角.8.如图是一个零件的示意图,测量AB=4 cm,BC=3 cm,CD=12 cm,AD=13 cm,∠ABC =90°,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求出∠ACD的度数吗?试说明理由.解:在△ABC中,∵AB=4,BC=3,∠ABC=90°,∴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B2+BC2=42+32=52.∴AC=5.∵AC2+CD2=52+122=25+144=169,AD2=132=169,∴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且AD为斜边,即∠ACD=90°.02 中档题9.如图,AD为△ABC的中线,且AB=13,BC=10,AD=12,则AC等于(D)A.10 B.11 C.12 D.1310.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B)A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B .对顶角相等C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11.【关注数学文化】(2018·长沙)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里记载有这样一道题目:“问有沙田一块,有三斜,其中小斜五里,中斜十二里,大斜十三里,欲知为田几何?”这道题讲的是:有一块三角形沙田,三条边长分别为5里,12里,13里,问这块沙田面积有多大?题中的“里”是我国市制长度单位,1里=500米,则该沙田的面积为(A)A .7.5平方千米B .15平方千米C .75平方千米D .750平方千米12.如图,方格中的点A ,B 称为格点(横线的交点),以AB 为一边画△ABC,其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格点C 的个数为(B)A .3B .4C .5D .613.把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4.(教材P34习题T6变式)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BC ,CD 边上的一点,且BE =2EC ,FC =29DC ,连接AE ,AF ,EF ,求证:△AEF 是直角三角形.证明:设FC =2a ,则DC =9a ,DF =7a.∴AB=BC =AD =CD =9a.∵BE=2CE ,∴BE=6a ,EC =3a.在Rt△ECF 中,EF 2=EC 2+FC 2=(3a)2+(2a)2=13a 2.在Rt△ADF 中,AF 2=AD 2+DF 2=(9a)2+(7a)2=130a 2.在Rt△ABE 中,AE 2=AB 2+BE 2=(9a)2+(6a)2=117a 2.∵13a 2+117a 2=130a 2,∴EF 2+AE 2=AF 2.∴△AEF 是以∠AEF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15.(教材P34习题T5变式)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1,CD =3,DA =1,且∠B=90°.求:(1)∠BAD 的度数;(2)四边形ABCD 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 (3)将△ABC 沿AC 翻折至△AB′C,如图所示,连接B′D,求四边形ACB′D 的面积.解:(1)∵AB=BC =1,∠B=90°,∴∠BAC=∠ACB=45°,AC =AB 2+BC 2= 2.又∵CD=3,DA =1,∴AC 2+DA 2=CD 2.∴△ADC 为直角三角形,∠DAC=90°.∴∠BAD=∠BAC+∠DAC=135°.(2)∵S △ABC =12AB·BC=12,S△ADC=12AD·AC=22,∴S四边形ABCD=S△ABC+S△ADC=1+22.(3)过点D作DE⊥AB′,垂足为E,由(1)知∠DAC=90°.根据折叠可知∠B′AC=∠BAC=45°,AB=AB′=1,S△AB′C=S△ABC=1 2 .∴∠DAE=∠DAC-∠B′AC=45°.∴AE=DE.设DE=AE=x,在Rt△ADE中,AE2+DE2=AD2. ∴x2+x2=1.∴x=2 2.∴S△ADB′=12×1×22=24.∴S四边形ACB′D=S△AB′C+S△ADB′=12+24=2+24.03 综合题16.(2019·呼和浩特改编)如图,在△ABC中,内角∠A,∠B,∠C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1)若a,b,c满足aa-b+c=12(a+b+c)c,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2)若a=m-n,b=2mn,c=m+n,(其中m,n都是正整数,且m>n),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证明:(1)原式可变形为a a +c -b =a +b +c 2c, ∴(a+c)2-b 2=2ac ,即a 2+2ac +c 2-b 2=2ac.∴a 2+c 2=b 2.∴△ABC 是以∠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2)∵a 2=(m -n)2,b 2=(2mn)2=4mn ,c 2=(m +n)2,∴(m-n)2+4mn =(m +n)2,即a 2+b 2=c 2.∴△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章末复习(二) 勾股定理01 分点突破知识点1 勾股定理(河南中招2019T9选,2018T9选,2017T18(2)解,2016T6选,2015T7选,2014T7选)1.如图,在△ABC中,∠C=90°,∠A=30°,AB=12,则AC=(C)A.6 B.6 2C.6 3 D.122.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64cm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CD⊥AD,AD2+CD2=2AB2.求证:AB=BC.证明:连接AC.∵在△ABC中,∠B=90°,∴AB2+BC2=AC2.∵CD⊥AD,∴∠ADC=90°.∴在△ACD中,AD2+CD2=AC2.∵AD2+CD2=2AB2,∴AB2+BC2=2AB2.∴BC2=AB2.∵AB>0,BC>0,∴AB=BC.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应用4.如图,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 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 m,则旗杆的高度为(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D)A.12 mB.13 mC.16 mD.17 m5.你听说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吧.为了防止羊的再次丢失,牧羊人要在宽0.9 m,长1.2 m的长方形栅栏门的相对角顶点间加固一条木板,则这条木板至少需1.5__m长.6.如图,O为数轴原点,A,B两点分别对应-3,3,作腰长为4的等腰△ABC,连接OC,以O为圆心,CO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实数为7.知识点3 逆命题及逆定理7.“同旁内角互补”的逆命题是互补的两个角是同旁内角,它是假命题.知识点4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8.在△ABC中,AB=6,AC=8,BC=10,则该三角形为(B)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9.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b2=c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C是直角 B.∠B是直角C.∠A是直角 D.∠A是锐角02 易错题集训10.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8,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100或28.11.(2018·襄阳)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3,AD=1,AB=2AC,则BC的长为23或27.03 河南常考题型演练12.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5,则BC的长为(D)A.3-1B.3+1C.5-1D.5+113.如果将长为6 cm,宽为5 cm的长方形纸片折叠一次,那么这条折痕的长不可能是(A)A.8 cm B.6 cmC.5.5 cm D.1 cm14.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CD,EF,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B)A.CD,EF,GH B.AB,EF,GHC.AB,CD,EF D.GH,AB,CD15.(2019·信阳罗山县模拟)如图,在△ABC中,点M是AC边上一个动点.若AB=AC =10,BC=12,则BM的最小值为(B)A.8 B.9.6 C.10 D.4 516.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2 3 cm,一边长为3 3 cm,其他两边之差为 3 cm,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7.(2019·枣庄)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三角尺的锐角顶点与另一个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且另三个锐角顶点B,C,D在同一直线上.若AB=2,则CD=6-2.18.(2019·河北)勘测队按实际需要构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标示了A,B,C三地的坐标,数据如图(单位:km).笔直铁路经过A,B两地.(1)A,B间的距离为20km;(2)计划修一条从C到铁路AB的最短公路l,并在l上建一个维修站D,使D到A,C 的距离相等,则C,D间的距离为13km.19.如图,有一块空白地,∠ADC=90°,CD=6 m,AD=8 m,AB=26 m,BC=24 m.试求这块空白地的面积.解:连接AC.∵∠ADC=90°,∴△ADC是直角三角形.∴AD2+CD2=AC2,即82+62=AC2.解得AC=10.又∵AC2+CB2=102+242=262=AB2,∴△ACB是直角三角形,∠ACB=90°.∴S四边形ABCD=S Rt△ACB-S Rt△ACD=12×10×24-12×6×8=96(m2).故这块空白地的面积为96 m2.04 核心素养专练20.(2019·邵阳)公元3世纪初,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注《周髀算经》时,创造了“赵爽弦图”.如图,设勾a=6,弦c=10,则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4.周测(第十七章)(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每一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值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C) A.8,15,17 B.2,3, 5C.3,2, 5 D.1,2, 52.已知命题: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该命题为假命题B.该命题为真命题C.该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命题D.该命题没有逆命题3.点A(-3,-4)到原点的距离为(C)A .3B .4C .5D .74.如图,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0,点B 表示的数是1,BC⊥AB,垂足为B ,且BC =1,以A 为圆心,A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数轴交于点D ,则点D 表示的数为(B)A .1.4 B. 2 C. 3D .25.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同时扩大一倍,得到的三角形是(C)A .钝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6.在△ABC 中,∠A∶∠B∶∠C=1∶2∶3.若AC =4,则AB 的长为(D)A .8B .6C.433D.8337.下面各三角形中,面积为无理数的是(C)8.如图,将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 折叠,使得点A 落在CD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MN.若CE 的长为7,则MN 的长为(B)A .10B .13C .15D .无法求出9.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之和为6,斜边长为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B) A .0.25 B .0.5C .1D .2 310.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3,若以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所作的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A)A.92B.94C .3D .9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6,一直角边的长是5,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长为11.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0,3),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弧,交x 轴的负半轴于点C ,则点C 的坐标为(-1,0).13.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ABC 边AC 上的高BD 的长为85.14.如图,在△ABC 中,AB∶BC∶CA=3∶4∶5,且周长为36 cm ,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每秒1 cm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沿BC 边向点C 以每秒2 cm 的速度移动.若同时出发,则过3秒时,△BPQ 的面积为18cm 2.15.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分别以AB,AC,BC为边在AB 的同侧作正方形ABEF,ACPQ,BCMN,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4,则S1+S2+S3+S4等于18.三、解答题(共50分)16.(8分)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1)求△ABC的面积;(2)求AB,AC的长.解:(1)S△ABC=12×7×5=17.5.(2)由勾股定理,得AB=32+52=34,AC=42+52=41.17.(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BC=6,AC=8,求AB与CD的长.解:在△ABC中,∠ACB=90°,BC=6,AC=8,由勾股定理,得AB=BC2+AC2=10,∵S△ABC=12AB·CD=12AC·BC,∴CD=AC·BC AB =8×610=4.8.18.(10分)如图,∠AOB=90°,OA =45 cm ,OB =15 cm ,一机器人在点B 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 出发沿着AO 方向匀速滚向点O ,机器人立即从点B 出发,沿直线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 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 是多少?解:因为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运动时间相等,所以BC =CA. 设AC =BC =x ,则OC =45-x ,由勾股定理可知OB 2+OC 2=BC 2.又因为OB =15,所以152+(45-x)2=x 2.解得x =25.答: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 是25 cm.19.(10分)清朝的康熙皇帝对勾股定理也很有研究,他著有《积求勾股法》:用现代的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的整数倍,设其面积为S ,则求其边长的方法为:第一步:S 6=n ;第二步:n =k ;第三步:分别用3,4,5乘k ,得三边长.当面积S 等于150时,请用“积求勾股法”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 解:当S =150时,k =n =S 6=1506=25=5, ∴三边长分别为3×5=15,4×5=20,5×5=2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15,20,25.20.(12分)在正方形ABCD 中,过点A 引射线AH ,交边CD 于点H(点H 与点D 不重合),通过翻折,使点B 落在射线AH 上的点G 处,折痕AE 交BC 于点E ,延长EG 交CD 于点F.如图1,当点H 与点C 重合时,易证得FG =FD(不要求证明);如图2,当点H 为边CD 上任意一点时,求证:FG =FD.【应用】 在图2中,已知AB =5,BE =3,则FD =54,△EFC 的面积为154.(直接写结果)证明:连接AF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 =AG =AD.在Rt△AGF 和Rt△ADF 中,⎩⎪⎨⎪⎧AG =AD ,AF =AF ,∴Rt△AGF≌Rt△ADF(HL).∴FG=FD.。

《勾股定理》专项训练练习

《勾股定理》专项训练练习

60 120140 60BACC A BDE 1015《勾股定理》专项训练练习基础篇1、下列各组线段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3,4B .3,4,6C .5,12,13D .4,6,7 2、在△ABC 中,∠C=90°,周长为60,斜边与一直角边比是13:5,•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 )A .5,4,3 B .13,12,5 C .10,8,6 D .26,24,10 3、若等边△ABC 的边长为2cm ,那么△ABC 的面积为( ). A. 3cm2B. 32cm2C. 33cm 2D. 4cm 24. 三角形的三边为a 、b 、c ,由下列条件不能判断它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 :b :c=8∶16∶17B . a 2-b 2=c 2C .a 2=(b+c)(b-c)D . a :b :c =13∶5∶12 5. 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 c b a 2)(22+=+,则这个三角形是( )A . 等边三角形B . 钝角三角形C . 直角三角形D . 锐角三角形.6.直角三角形中一直角边的长为9,另两边为连续自然数,则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 A .121 B .120 C .90 D .不能确定7、放学以后,小红和小颖从学校分手,分别沿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回家,若小红和小颖行走的速度都是40米/分,小红用15分钟到家,小颖20分钟到家,小红和小颖家的直线距离为( ) A .600米 B . 800米 C . 1000米 D. 不能确定8、ΔABC 中∠B=90°,两直角边AB=7,BC=24,在三角形内有一点P 到各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距离是( )A.1B.3C.6D.非以上答案9、在△ABC 中,AB=12cm , BC=16cm , AC=20cm , 则△ABC 的面积是( )A. 96cm 2B. 120cm 2C. 160cm 2D. 200cm 210、已知如图,水厂A 和工厂B 、C 正好构成等边△ABC ,现由水厂A 和B 、C 两厂供水,要在A 、B 、C 间铺设输水管道,有如下四种设计方案,(图中实线为铺设管道路线),•其中最合理的方案是( )11、在△ABC 中,∠C=90°, AB =5,则2AB +2AC +2BC =_______.12、如图,一根树在离地面9米处断裂,树的顶部落在离底部12米处.树折断之前有______米.13、如图所示,是一个外轮廓为矩形的机器零件平面示意图,根据图中标出尺寸(单位:mm )计算两圆孔中心A 和B 的距离为 .14、已知Rt △ABC 中,∠C=90°,若a+b=14,c=10,则Rt △ABC 的面积是_____15、如图,梯子AB 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A 到墙根O 的距离为2米,梯子的顶端B 到地面的距离为7米.现将梯子的底端A 向外移动到A ’,使梯子的底端A ’到墙根O 的距离等于3米,同时梯子的顶端 B 下降至 B ’,那么 BB ’的值: ①等于1米;②大于1米5;③小于1米.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16、如图,将一根25㎝长的细木棒放入长、宽、高分别为8㎝、6㎝和103㎝的长方体无盖盒子中,求细木棒露在盒外面的最短长度是多少?17、小东拿着一根长竹竿进一个宽为3米的城门,他先横着拿不进去,又竖起来拿,结果竿比城门高1米,当他把竿斜着时,两端刚好顶着城门的对角,问竿长多少米?18、如图,铁路上A 、B 两点相距25km , C 、D 为两村庄,若DA =10km ,CB =15km ,DA ⊥AB 于A ,CB ⊥AB 于B ,现要在AB 上建一个中转站E ,使得C 、D 两村到E 站的距离相等.(1)求E 应建在距A 多远处? (2)DE 和EC 垂直吗?试说明理由19、如图,在△ABC 中,∠BAC =120°,∠B =30°,AD ⊥AB ,垂足为A,CD=2cm,求AB 的长.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5题图A B D专题篇一、勾股定理与梯子问题1、如图1,一个梯子AB长2.5米,顶端A靠在墙上,这时梯子下端B与墙角C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的位置上,如图2,测得BD长为0.5米,求梯子顶端A下落了多少米.2、比较梯子沿墙壁滑行时其在墙壁和地面上滑行距离的大小关系例2如图3,梯子AB靠在墙上,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为2米,梯子的顶端B到地面的距离为7米.现将梯子的底端A向外移动到A′,使梯子的底端A′到墙根O的距离等于3米,同时梯子的顶端B下降至B′,那么BB①等于1米;②大于1米;③小于1米.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要求写出过程)二、勾股定理中的数学思想1、面积法.已知△ABC中,∠ACB=90°,AB=5㎝.BC=3㎝,CD⊥AB于点D,求CD的长.2、构造法.如图,已知△ABC中,∠B=30°,∠C=45°,AB=4,AC=22.求△ABC的面积.3、转化思想.如图3,已知四边形ABCD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4、分类讨论思想.已知Rt△ABC中,其中两边的长分别是3,5,求第三边的长.5、方程思想.如图4,AB为一棵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米的D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C处有一筐苹果,一只猴子从D往上爬到树顶A又沿滑绳AC滑到C处,另一只猴子从D滑到B,再由B跑到C.已知两只猴子所经路程都是15米.试求大树AB的高度.如图,在△ABC中,AB=15,BC=14,CA=13,求BC边上的高AD.6、逆向思维的方法如图1,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已知AB=13,AD=12,AC=15,BD=5,那么DC=_____.图3DABC图4DCBAABC三、勾股定理在影响范围问题中的运用1、如图1,公路MN 和公路PQ 在点P 处交汇,且30QPN ∠=︒,点A 处有一所中学,AP =160m 。

《勾股定理》核心专题一点通(历年考题)

《勾股定理》核心专题一点通(历年考题)

7.勤学早第17章《勾股定理》核心专题一点通B ——核心思想方法核心思想方法1:转化的思想(1)斜三角形→转化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等腰△ABC 中,AB =AC =4,∠ABC =75°,求△ABC 的面积.AB C解:过B 作BD ⊥AC 于D 点,∠A =30°,∴BD =2,∴△ABC 的面积是4.2.如图,某船向正东方向航行,在A 处望见某岛C 在北我偏东60°方向,前进6海里到B 点,测得该岛在北偏东30°方向,已知该岛周围4海里内有暗礁,若该船继续向东航行,有无触礁危险?请说明理1.732≈)解:过C 作CD ⊥AB 于D ,可求BC =AB =6,CD =4,∴该船继续向东航行,无触礁危险.(2)割补图形→转化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60°,∠B =∠D =90°,BC =6,CD =3,求AB 的长.ABD解:延长AB ,DC 交于E 点,∠E =30°,CE =2BC =12,BE=DE =CE +CD =15,在Rt △ADE 中,∠E =30°,ADAE =2AD =,AB =AE -BE =.4.在四边形ABCD 中,∠B =∠C =120°,AB =BC=4,CD =ABCD 的面积.ADB C解:分别过A,D作BC的垂线,垂足为M,N,则围成直角梯形AMND,可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6643+.(3)将立体图形→转化平面图形→勾股定理5.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为4cm和宽为2cm,高为5cm,若一只蚂蚁从P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QP A解: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2cm和4cm,高为5cm.∴P A=4+2+4+2=12(cm),QA =5cm .∴PQ=13cm.∴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13cm.6.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3dm,2dm,A和B是这个台阶上两个相对的端点,点A处有一只蚂蚁,想到点B处去吃可口的食物,求蚂蚁沿着台阶爬行到点B的最短路程.解:三级台阶平面展开图为长方形,长为20dm,宽为(2+3)×3dm,则蚂蚁沿台阶面爬行到B点最短路程是此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可设妈蚁沿台阶面爬行到B点最短路程为xdm,由勾股定理得()222220[233]25x=++⨯=,解得x=25.7.有一个如图所示的长立体的透明玻璃鱼缸,假设其长AD=80cm,高AB=60cm,水深为AE=40cm,在水面上紧贴内壁G处有一鱼饵,G在水面线EF上,且EG=60cm,一小虫想从鱼缸外的A点沿壁爬进鱼缸内G生吃鱼饵.(1)小动物应该走怎样的路线才能使爬行的路线最短呢?请你在图中画出它爬行的路线,并用箭头标注.(2)求小动物爬行的最短路线长?A'QGFEDCBA解:(1)如图,AQ+QG为最短路程;(2)∵AE=40cm,A'A=120,A'E=80cm,又EG=60cm,∴AQ +QG ='A Q +QG =A 'G =100cm .∴最短路线长为100cm核心思想方法2:方程的思想(1)一般问题8.如图,等腰△ABC 的周长是16,底边上的高AD =4,求这个三角形各边的长.DBC解:设BD =x ,则AB =8-x ,由勾股定理,可以得到222AB BD AD =+,也就是()22284x x -=+,∴x =3,AB =AC =5,BC =6.9.一个正方体物体沿斜坡向下滑动,其截面如图所示,正方形DEFH 的边长为2米,∠A =30°,∠B =90°,BC =6米,已知222CD AE BC =+,求AE 的长.A解:AE =143(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知二求四) 10.Rt △ABC 中,∠C =90°,CD ⊥AB 于D ,AC =6,BC =8,求CD 和AD 的长.DBA解:CD =4.8,AD =3.611.在Rt △ABC 中,∠C =90°,CD ⊥AB 于D ,DB -AD =4,AC =4,求BC 和AB 的长.DBA解:BC =AB =8.(3)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12.在Rt △ABC 中,∠C =90°,CD 平分∠ACB 交AB 于D ,AB =10,BC =8,求CD 的长.(提示:面积法求垂线段)CBAD解:过D 分别作DM ⊥AC 于M ,DN ⊥BC 于N ,利用面积法,可求DM =DN =247,CD =13.在Rt △ABC 中,∠C =90°,AD 平分∠CAB 交CB 于D ,CD =3,BD =5,求AC 和AD 的长.CBA解:过D 作DM ⊥AB 于M ,AC =AM =a ,CD =MD =3,则BM =4,在Rt △ABC 中,()22284a a +=+,a =6,AC =6,AD =(4)直角三角形+中线14.在Rt △ABC 中,∠C =90°,D 是BC 的中点,AD =13,AB =AC 和BC 的长.CBA解:AC =12,CD =5,BC =2CD =1015.在Rt △ABC 中,∠C =90°,AD ,BE是中线,BE =AD =5,求AB 的长.C BA解:AB =核心思想方法3:分类讨论的思想(1)三角形的形状不明时需分类讨论16.(2017东营)在△ABC 中,AB =10,AC =BC 边上的高AD =6,则另一边BC 的长是( C ) A .10 B .8 C .6或10 D .8或1017.在△ABC中,AB =AC =4,BC =2,以AB 为边向△ABC 处作△ABD ,使△A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线段CD 的长.解:AC =4,BC =2,AB=222AC BC AB +=,∴△ACB 为直角三角形,即∠ACB =90°,分三种情况:(1)如图1,过点D 作DE ⊥CB ,垂足为点E ,易证△ACB ≌△BED ,易求CD =(2)如2,过点D 作DE ⊥CA ,垂足为点E ,易证△ACB ≌△DEA ,易求CD=(3)如图3,过点D 作DE ⊥CB ,垂足为点E ,过点A 作AF ⊥DE 垂足为点F ,易证△AFD ≌△DEB ,易求CD =图1DEB CA图2AEDB C 图3DF BECA(3)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和腰不明时需要分类讨论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1) (1)求OA 的长;(2)点P 为x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AOP 是等腰三角形,求P 点坐标.xx解:(1)0A ; (2)1P (54,0)或2P (4,0)或3P ,0). 核心思想方法4:建模的思想(1)数学模型1:半倍角→全等→勾股定理19.如图,四边形ADCF 中,∠D =∠C =90°,AD =DC =6,AE =EAF =45° (1)求EF 的长;(2)直接写出点F 到直线AE 的距离是 .AE解:将四边形ADCF 补成正方形ABCD ,由半角与倍角模型结论可知EF =DE +BF ,设EF =x ,则BF =x -3,FC =9-x ,在Rt △ECF 中,()22293x x =-=,解得x =5,EF =5;(2)可知△AEF 的面积是15,∴点F 到直线AE 的距离=215⨯÷20.(2017武汉改)(1)如图1,在等腰Rt △ABC 中,∠BAC =90°,AB =AC ,点M ,N 是BC 上任意两点,且∠MAN =45,求证:BM 2+CN 2=MN 2.(2)如图2,已知△AMC 中,N 为MC 上一点,∠MAN =∠C =45°,AC =,MC =9,求AN 的长.CNCN图1 图2解:(1)略;(1)过A 作AB ⊥AC 交CM 的延长线于B 点,则BC,AC =12,BM =3,∴设NC =x ,则MN =9-x ,由(1)可知222BM CN MN +=,∴()22239x x +=-,解得x =4,过A 作AT ⊥MC 于T ,则AT =TC =6,在Rt △ANT 中,运用勾股定理得:AN=(2)模型2: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21.如图,△ABC 中,AB =AC ,∠BAC =120°,∠DAE =60°,BD =5,CE =8,求DE 的长.CE DF BAE'CED F BA解:∵AB =AC ,可把△AE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 'E B ,BE '=EC =8,'AE AE =,∠E 'AB =∠EAC ,∠BAC =120°,∠DAE =60°,∴∠BAD +∠EAC =60°,∠E 'AD =∠E 'AB +∠BAD =60°, ∴△E 'AD ≌△EAD (SAS ),∴E 'D =ED ,过E '作EF ⊥BD 于点F ,∵A B =AC ,∠BAC =120°,∴∠ABC =∠C =∠E 'BA =30°,∴∠E 'BF =60°,∴∠BE 'F =30°,∴1'42BF BE ==,'E F =BD =5,∴FD =BD -BF =1,在Rt △E 'FD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 'D7,∴DE =7.22.如图,在△ABC 中,∠ABC =60°,AB =3,BC =5,以AC 为边向外作等边△ACD ,求BD 的长.F解:以AB 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E ,连接EC ,易证△ABD ≌△AEC ,得BD =EC ,过E 作EF ⊥BC 交CB 延长线于F ,易得32BF =,EF =,132CF =,在Rt △EFC 中,由勾股定理得EC =7,∴BD =7.(3)模型3: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23.(1)如图1,锐角△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边向外作等腰△ABE 和等腰△ACD ,使AE =AB ,AD =AC ,∠BAE =∠CAD ,连接BD ,CE ,试猜想BD 和CE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四边形ABCD 中,AB =7,BC =3,∠ABC =∠ACD =∠ADC =45°,求BD 的长;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ACD 在线段AC 的左侧时,求BD 的长.DABDAB图1 图2 图3解:(1)BD =CE ,理由:证△EAC ≌△BAD ,BD =CE ;(2)过A 向外作AE ⊥AB 、连接EB,则△AB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AB =ABE =45°,∵∠ABC =45°,∴∠EBC =90°,∴BD =EC =(3)过A 向外作AE ⊥AB 交BC的延长线于E ,BE= BD =EC=BE-BC =3.E。

方程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方程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方程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 主讲 刘兰风
左权宏远学校
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记 载了一道有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意思是: 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 形,在水池的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 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 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 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
D
C
B
A
解:设水池的水深AC为x尺,则这根芦苇长AD=AB=(x+1)尺,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C=5尺
由勾股定理得,BC2+AC2=AB2 即 52+ x2= (x+1)2 25+ x2= x2+2x+1, 2 x=24, ∴ x=12, x+1=13
答:水池的水深12尺,这根芦苇长13尺.
A
解:设旗杆高AC=x米,则AB=
(x+1)米,BC=5米.
根据勾股定理得x²+5²=(x+1) ²
x=12,所以AB=x+1=13 即旗杆的高度为12米, 绳子的长度为13米.
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B
图(2)
谢谢大家
当堂检测
下图是学校的旗杆,旗杆上的绳子垂到了地面,并多出了一段, 现在老师想知道旗杆的高度,你能帮老师想个办法吗?请你与 同伴交流设计方案?
A
图(1)
C 图(2) B
小明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如图(1),当他们把绳 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如图(2),你能帮 他们把旗杆的高度和绳子的长度计算出来吗?请你与同伴交流并回 答用的是什么方法.

勾股定理中的方程思想(解析版)

勾股定理中的方程思想(解析版)

勾股定理中的方程思想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已知两边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第三边的长;如果已知一条边长及另外两边的数量关系,可以考虑利用方程思想解决。

一、选择题1、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一直角边大2,另一直角边长为6,则斜边长为( ).A. 8B. 10C. 12D. 14答案:B解答:设斜边为x ,则x 2=(x -2)2+62,得到x =10.所以答案为B.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周长为.则其面积是( ).A. 12B. 1C.D. 2答案:A解答: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周长为,∴a +b ,∵(a +b )2=a 2+b 2+2ab =c 2+2ab =4+2ab =6,∴ab =1,∵三角形有面积=12ab =12. 二、填空题3、在Rt △ABC 中,∠C =90°,c =20,a :b =3:4,则a =______,b =______.答案:12;16解答:设a =3x ,b =4x ,则c =5x ,又∵c =20,即5x =20,∴x =4,∴a =3x =12,b =4x =16.4、在△ABC中,∠C=90°,∠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a+c=32,a:c=3:5,则△ABC的面积为______.答案:96解答:设a=3x,c=5x,则由勾股定理知b=4x.又a+c=8x=32,∴x=4.∴a=12,b=16.∴S△ABC =12ab=96.5、如图,在Rt△ABC中,∠B=90°,AB=8,BC=4,斜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E、O,连接CE,则BE的长为______.答案:3解答:∵OE是AC的垂直平分线,∴CE=AE,∴AB=BE+AE=BE+CE,设CE=x,则BE=8-x,在Rt△BCE中,CE2=BC2+BE2即x2=42+(8-x)2,解得x=5.BE=8-5=3.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8,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垂直AC交AD于点E,则DE的长是______.答案:3解答:如图,连接CE,设DE=x,则AE=8-x,∵OE⊥AC,且点O是AC的中点,∴OE是AC的垂直平分线,∴CE=AE=8-x,在Rt△CDE中,x2+42=(8-x)2解得x=3,∴DE的长是3.故答案为:3.7、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将线段CB绕点C旋转,得到线段CD,若DA⊥AB,AD=1,BD,则BC的长为______.答案:17 8解答: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可知,AD=1,BD,AB=4.设BC=CD=x,AC=4-x,由勾股可知12+(4-x)2=x2,解得x=178.三、解答题8、如图,在Rt△ABC中,∠A=90°,AB=4,BC=5,CD=BD,求AD的长度.答案:7 8解答:在RtΔABC中,AB2+AC2=BC2∴AC=3设AD=x,则BD=AB-AD=4-x∴CD=BD=4-x在RtΔACD中,AD2+AC2=CD2∴32+x2=(4-x)2,解得x=7 8∴AD=7 89、如图,△ABC中,CD⊥AB于D,若AD=2BD,AC=6,BC=4,求BD的长.答案:BD.解答:设BD=x,则AD=2x.在Rt△ACD中,AC2-AD2=CD2.∴AC2-AD2=BC2-BD2.62-(2x)2=42-x2.∴x=3.∴BD.10、如图,在△ABC中,∠A=45°,AC AB,求BC的长.答案:BC=2.解答:作CD⊥AB于点D,∵∠A=45°,AC,∠ACD=45°,设AD=x,则CD=x,由勾股定理得2x2=2.x=1,∵AB,∴BD在Rt△BCD中,BC2=BD2+CD2,∴BC.11、△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1)若a:b=3:4,c=25,求a,b.(2)若c-a=4,b=12,求a,c.答案:(1)a=15,b=20(2)a=16,c=20.解答:(1)∵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b=3:4,∴设a=3x,则b=4x.∵a2+b2=c2,即(3x)2+(4x)2=252,解得x=5,∴a=3x=15,b=4x=20(2)∵△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a2+b2=c2,∵c-a=4,b=12,∴a2+144=(a+4)2,解得:a=16,∴c=20.12、如图,△ABC中,AB=AC,D是AC边上的一点,CD=1,BC BD=2.(1)求证:△BCD是直角三角形.(2)求△ABC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答.(2)52.解答:(1)在△BCD中,CD=1,BC BD=2,∵12+22=2,∴CD2+BD2=BC2,∴△BCD是直角三角形.(2)设AD=x,则AC=x+1,∵AB=AC,∴AB=x+1,∵∠BDC=90°,∴∠ADB=90°,∴AB2=AD2+BD2,即(x+1)2=x2+22,解得:x=32,∴AC=32+1=52,∴S△ABC=12 AC·BD=12×52×2=52.13、根据条件求三角形面积.(1)已知钝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4,求该三角形的面积.(2)已知锐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7、8,求该三角形的面积.答案:(1)4.(2)解答:(1)过点B 作AC 边上的高BD ,令AD =x ,∴BD 2+DA 2=AB 2,BD 2+DC 2=BC 2,∴AB 2-DA 2=BC 2-DC 2,即9-x 2=16-(x +2)2,解得x =34. ∴BD 2=AB 2-DA 2,∴BD ,∴S △ABC =·2AC BD =4. (2)过点A 作BC 边上的高AD ,设BD =x ,∴BD 2+AD 2=AB 2,CD 2+AD 2=AC 2,∴AB 2-BD 2=AC 2-CD 2,即25-x 2=49-(8-x )2,解得x =52,即BD =52,∴AD 2=AB 2-BD 2=25-254=754,∴AD∴S △ABC =·2AD BC . 14、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底边BC =10,D 为AB 上一点,且CD =8,BD =6,求△ABC 的周长.答案:803. 解答:由BC =10,CD =8,BD =6,所以BC 2=CD 2+BD 2,即△BCD 为Rt △,所以CD ⊥AB ,又因为AB =AC ,设AB =AC =x ,在Rt △ACD 中AD =x -6,AC =x ,CD =8,所以AC 2=AD 2+DC 2即x 2=82+(x -6)2,解得x =253, △ABC 周长=2AB +BC =503+10=803. 15、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10,D 为AB 上一点,CD =8,BD =6.(1)求证:∠CDB =90°;(2)求AC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答.(2)253.解答:(1)在△ABC中,BD2+CD2=62+82=100,BC2=102=100.∴BD2+CD2=BC2.∴△BCD是直角三角形∠CDB=90°.(2)设AD=x,则AC=AB=6+x,由(1)可知∠CDB=90°.∴∠CDA=90°.在Rt△CDA中,AD2+CD2=AC2.∴x2+82=(6+x)2.∴x=73.∴AC=6+x=253.16、如图,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20 cm,D是腰AB上一点,且CD=16 cm,BD=12 cm,求△ABC的周长.答案:1603cm.解答:由勾股定理逆定理得,△BCD是直角三角形.在△ACD中,应用勾股定理,设AC=x,x2-(x-12)2=162代入数值得,x=503.所以△ABC的周长=503×2+20=1603cm.17、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CD=32,BD=52,求AC的长.答案:3.解答:过D 作DE ⊥AB ,∵AD 平分∠CAB ,∴CD =DE =32, ∵BD =52, ∴由勾股定理得BE =2,设AC =x ,则AB =x +2,在Rt △ABC 由勾股定理得:x 2+16=(x +2)2,解得x =3,∴AC =3.18、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BC =8,∠CAB 的平分线AD 与BC 相交于点D ,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E .(1)求BE 的长.(2)求CD 的长.答案:(1)4.(2)CD =3.解答:(1)∵AD 平分∠CAB ,∠C =90°,DE ⊥AB ,∴DC =DE ,在Rt △ACD 和Rt △AED 中,AD AD DC DE =⎧⎨=⎩, ∴Rt △ACD ≌Rt △AED (HL ),∴AC =AE .∵∠C=90°,AC=6,BC=8,∴在Rt△ABC中,AB,∴AE=6,BE=AB-AE=4.(2)设CD=x,则DE=x,BD=8-x,在Rt△BDE中,DE2+BE2=BD2,x2+42=(8-x)2,解得x=3,∴CD=3.19、如图,在△ABC中,AB=15,BC=14,CA=13,求BC边上的高AD.答案:12.解答:设BD为x,则CD=14-x,∵AD为△ABC的高,∴在Rt△ABD中,AB2-BD2=AD2,在Rt△ACD中,AC2-CD2=AD2,∴AB2-BD2=AC2-CD2.即152-x2=132-(14-x)2,解得:x=9.∴CD=14-x=14-9=5.∴在Rt△ABD中,AD=12.20、如图,在Rt△ABC中,∠ABC=90°,AB=20,BC=15,点D为AC边上的动点,点D 从点C出发,沿边CA往A运动,当运动到点A时停止,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1)若△CBD是直角三角形,求t的值.(2)若△CBD是等腰三角形,求t的值.答案:(1)t=4.5s或t=12.5s.(2)7.5s,9s或6.25s.解答:(1)当∠CDB=90°时,△CBD是直角三角形,CD=2t,AC,故AD=25-2t.∵BD⊥AC,∴BC2-CD2=BD2=AB2-AD2,即152-(2t)2=202-(25-2t)2,100t=450,t=4.5s.当∠CBD=90°时,△CBD是直角三角形,此时D与A重合,∴CD=25=2t,t=12.5s,综上所述,t=4.5s或t=12.5s.(2)当BC=CD时,即15=2t,解得t=7.5s,当BC=BD时,取CD中点E,连接BE.∵BC=BD,∴BE⊥AC,∴BE=12,∴CE=9,∴CD=2CE=18=2t,即t=9s.当CD=BD时,过B点作BF⊥AC于F点.∵CD=BD=2t,BF=12,CE=9,∴DF=2t-9,在Rt△BDF中,BF2+DF2=BD2,即122+(2t-9)2=(2t)2t=6.25s,综上所述,t的值为7.5s,9s或6.25s.。

勾股定理经典例题(全解版)

勾股定理经典例题(全解版)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1、在Rt△ABC中,∠C=90°(1)已知a=6, c=10,求b, (2)已知a=40,b=9,求c; (3)已知c=25,b=15,求a.思路点拨:写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解析:(1) 在△ABC中,∠C=90°,a=6,c=10,b=(2) 在△ABC中,∠C=90°,a=40,b=9,c=(3) 在△ABC中,∠C=90°,c=25,b=15,a=举一反三【变式】:如图∠B=∠ACD=90°,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答案】∵∠ACD=90°AD=13, CD=12∴AC2 =AD2-CD2=132-122=25∴AC=5又∵∠ABC=90°且BC=3∴由勾股定理可得AB2=AC2-BC2=52-32=16∴AB= 4∴AB的长是4.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2、如图,已知:在中,,,. 求:BC的长.思路点拨:由条件,想到构造含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于D,则有,,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DC的长,进而求出BC的长.解析:作于D,则因,∴(的两个锐角互余)∴(在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根据勾股定理,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在中,.∴.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于P. 求证:.解析:连结BM,根据勾股定理,在中,.而在中,则根据勾股定理有.∴又∵(已知),∴.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有,∴.【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点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

解析:延长AD、BC交于E。

聚焦《勾股定理》中的数学思想

聚焦《勾股定理》中的数学思想

聚焦《勾股定理》中的数学思想一、方程思想所谓方程思想,就是通过观察,分析,判断,从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位置关系或数量关系入手,找出等量关系,运用数学符号语言将相等关系转化为方程,再通过解方程把问题解决.例1 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的一边AD向下折叠,点D落在边BC上的F处,已知AB=8,AD=10.求CE得长。

点评通过勾股定理来建立方程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方法,设未知数把未知的量与已知的量集中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再通过勾股定理建立方程,然后再解方程求出CE的长.二、数形结合思想所谓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例2 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ABC中,边长是无理数的边数有( )条A.0B. 1C.2D. 3点评勾股定理由已知的“直角三角形”得出“a²+b²=c²”的结论,这是由“形”的条件而得出“数”的结果,蕴含着从形到数的转化.三、分类讨论思想所谓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将问题划分为若干个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小问题,再一一加以解决的方法.当问题的条件不具体时,通过分类讨论可以确定准确的答案.例3 在△ABC中,AB=15,AC=13,边BC上的高AD=12.求△ABC 的面积.点评本题△ABC的形状不确定,可以通过分类讨论来解决问题.四、转化思想所谓转化思想,就是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另一个较为容易解决的问题或已经解决的问题,具体的做法是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将“陌生”的转化为“熟悉”,将“复杂”的转化为“简单”.例4 如图:要在直线L上修一水利站,分别向张庄A和李庄B送水,已知张庄A到河边L的距离AC= 2km,李庄B到河边L的距离BD=7km,CD=12km.如果铺设水管的工程费用为每千米1500元,求铺设水管的最小费用.点评遇到实际问题或非直角三角形时,通常把实际问题或非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您给我转评赞,有一样就谢谢您了!。

习题word版: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习题word版: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 第1课时 勾股定理01 基础题知识点1 勾股定理的证明1.利用图1或图2两个图形中的有关面积的等量关系都能证明数学中一个十分著名的定理,这个定理称为勾股定理,该定理结论的数学表达式是a 2+b 2=c 2.2.在一张纸上画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并把它们拼成如图形状,请用两种方法表示这个梯形的面积.利用你的表示方法,能得到勾股定理吗?解:∵梯形的面积为12(a +b)(a +b)=12ab +12ab +12c 2,∴a 2+2ab +b 2=ab +ab +c 2. ∴a 2+b 2=c 2.知识点2 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3.在△ABC 中,∠A ,∠B ,∠C 的对应边分别是a ,b ,c ,若∠B =90°,则下列等式中成立的是(C ) A .a 2+b 2=c 2 B .b 2+c 2=a 2 C .a 2+c 2=b 2 D .c 2-a 2=b 2 4.(2019·平顶山期末)在△ABC 中,∠B =90°.若BC =3,AC =5,则AB 等于(C ) A .2 B .3 C .4 D .34 5.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的长是2 3 cm ,则另一条直角边的长是(C ) A .4 cm B .4 3 cm C .6 cm D .6 3 cm 6.(2019·毕节)如图,点E 在正方形ABCD 的边AB 上.若EB =1,EC =2,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B ) A .3 B .3 C . 5 D .57.(2019·洛阳期中)如图,在△ABC 中,AB ⊥AC ,AB =5 cm ,BC =13 cm ,BD 是AC 边上的中线,则△BCD 的面积是15__cm 2.8.(2019·郑州高新区期末)如图,两个较大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225,289,则字母A 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为64.【变式】 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直径分别向外作三个半圆S 1,S 2,S 3.若S 2=32π,S 3=18π,则斜边上半圆的面积S 1=50π.知识点3赵爽弦图9.【关注数学文化】(2019·咸宁)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之一”.我国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是由汉代的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他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图案被称为“赵爽弦图”.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选它作为会徽.下列图案中是“赵爽弦图”的是(B),A) ,B) ,C) ,D)10.(2019·大庆)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那么(a-b)2的值是1.易错点直角边不确定时漏解11.(2019·洛阳期中)已知Rt△ABC的三边长为a,4,5,则a的值是(C)A.3 B.41C.3或41 D.9或4102中档题12.(本课时T8变式)如图,分别以Rt△ABC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等边三角形.若AB=4,则三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A)A.8 3 B.6 3C.18 D.1213.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ABC和△A′B′C′拼在一起,其中点A′与点A重合,点C′落在边AB 上,连接B′C.若∠ACB=∠AC′B′=90°,AC=BC=3,则B′C的长为(A)A.3 3 B.6C.3 2 D.2114.(2019·河南)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D=90°,AD=4,BC=3.分别以点A,C为圆心,大于12AC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E,作射线BE交AD于点F,交AC于点O.若点O是AC的中点,则CD的长为(A)A.2 2 B.4C.3 D.1015.(2018·荆州)为了比较5+1与10的大小,可以构造如图所示的图进行推算,其中∠C =90°,BC =3,D 在BC 上且BD =AC =1.通过计算可得5+1>10.(填“>”“<”或“=”)16.在△ABC 中,AB =15,AC =13,高AD =12,则△ABC 的周长为32或42. 17.如图,在△ABC 中,AB =15,BC =14,AC =13,求△ABC 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解:在△ABC 中,AB =15,BC =14,AC =13, 设BD =x ,则CD =14-x.由勾股定理,得AD 2=AB 2-BD 2=152-x 2,AD 2=AC 2-CD 2=132-(14-x)2. ∴152-x 2=132-(14-x)2.解得x =9. ∴AD =12.∴S △ABC =12BC·AD =12×14×12=84., 03 综合题) 18.(2019·毕节改编)三角板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帮手.将一对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 在FD 的延长线上,点B 在ED 上,AB ∥CF ,∠F =∠ACB =90°,∠E =45°,∠A =60°,AC =10,求CD 的长度.解:过点B 作BM ⊥FD 于点M ,在△ACB 中,∠ACB =90°,∠A =60°,AC =10, ∴∠ABC =30°.∴AB =2AC =20,BC =AB 2-AC 2=10 3. ∵AB ∥CF ,∴∠BCM =∠ABC =30°.∴BM =12BC =12×103=5 3.∴CM =BC 2-BM 2=15. 在△EFD 中,∠F =90°,∠E =45°, ∴∠EDF =45°. ∴MD =BM =5 3.∴CD =CM -MD =15-5 3.第2课时勾股定理的应用01基础题知识点1勾股定理在平面图形中的应用1.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2米,另一棵高6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10米.2.八(2)班小明和小亮同学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为了测得如图风筝的高度CE,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测得BD的长度为15米;(注:BD⊥CE)②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计算出风筝线BC的长为25米;③牵线放风筝的小明身高为1.6米.求风筝的高度CE.解:在Rt△CDB中,由勾股定理,得CD=CB2-BD2=252-152=20(米).∴CE=CD+DE=20+1.6=21.6(米).答:风筝的高度CE为21.6米.3.(2019·郑州管城区月考)如图所示,甲渔船以8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O向东北方向航行,乙渔船以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O向西北方向航行,它们同时出发,一个半小时后,甲、乙两渔船相距多少海里?解:由题意,得BO=1.5×6=9(海里),AO=1.5×8=12(海里),∠1=∠2=45°,故∠AOB=90°,AB=BO2+AO2=15(海里).答:甲、乙两渔船相距15海里.知识点2两次勾股定理的应用4.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那么小巷的宽度为(C) A.0.7米B.1.5米C.2.2米D.2.4米5.(教材P25例2变式)如图,滑竿在机械槽内运动,∠ACB为直角,已知滑竿AB长2.5米,顶点A在AC 上滑动,量得滑竿下端B距C点的距离为1.5米,当端点B向右移动0.5米时,滑竿顶端A下滑0.5米.知识点3利用勾股定理求两点间的距离6.(2019·常州)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原点的距离是5.7.(教材P26练习T2变式)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4),B(1,0),C(0,1),则B,C两点间的距离是2;A,C两点间的距离是5;A,B两点间的距离是5.8.(2019·大庆)如图,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0°方向航行10 km至B港,然后再沿北偏西30°方向航行10 km 至C港.(1)求A,C两港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到0.1 km,参考数据:2≈1.414,3≈1.732);(2)确定C港在A港的什么方向.解:(1)由题意,得∠PBC=30°,∠MAB=60°.∴∠CBQ=60°,∠BAN=30°.∴∠ABQ=30°.∴∠ABC=∠ABQ+∠CBQ=90°.∵AB=BC=10,∴在Rt△ABC中,AC=AB2+BC2=102≈14.1.答:A,C两港之间的距离约为14.1 km.(2)由(1)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45°.∴∠CAM=60°-45°=15°.∴C港在A港北偏东15°的方向上.02中档题9.如图为某楼梯,测得楼梯的长为5米,高3米,计划在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为(D)A.4米B.8米C.9米D.7米10.(2019·南京)无盖圆柱形杯子的展开图如图所示.将一根长为20 cm的细木筷斜放在该杯子内,木筷露在杯子外面的部分至少有5cm.11.【方程思想】如图是一副秋千架,左图是从正面看,当秋千绳子自然下垂时,踏板离地面0.5 m(踏板厚度忽略不计),右图是从侧面看,当秋千踏板荡起至点B位置时,点B离地面垂直高度BC为1 m,离秋千支柱AD的水平距离BE为1.5 m(不考虑支柱的直径).求秋千支柱AD的高.解:设AD=x m,则由题意可得AB=(x-0.5)m,AE=(x-1)m.在Rt△ABE中,AE2+BE2=AB2,即(x-1)2+1.52=(x-0.5)2.解得x=3.答:秋千支柱AD的高为3 m.12.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上周末,小鹏等三位同学在滨海大道红树林路段,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观测点设在到公路l的距离为100 m的P处.这时,一辆轿车由西向东匀速驶来,测得此车从A 处行驶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3 s,并测得∠APO=60°,∠BPO=45°,试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80 km/h的限制速度?解:在Rt△APO中,∠APO=60°,则∠P AO=30°.∴AP=2OP=200 m,AO=AP2-OP2=2002-1002=1003(m).在Rt△BOP中,∠BPO=45°,则BO=OP=100 m.∴AB=AO-BO=(1003-100)m.∴从A到B小车行驶的速度为(1003-100)÷3≈24.4(m/s)=87.84 km/h>80 km/h.∴此车超过80 km/h的限制速度.03综合题13.【分类讨论思想】如图,在Rt△ABC中,∠C=90°,AB=5 cm,AC=3 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 以1 cm/s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s.(1)求BC边的长;(2)当△ABP为直角三角形时,求t的值.解:(1)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2=AB2-AC2=52-32=16.∴BC=4 cm.(2)由题意,知BP=t cm,①当∠APB为直角时,如图1,点P与点C重合,BP=BC=4 cm,∴t=4;②当∠BAP为直角时,如图2,BP=t cm,CP=(t-4)cm,AC=3 cm,在Rt△ACP中,AP2=AC2+CP2=32+(t-4)2.在Rt△BAP中,AB2+AP2=BP2,即52+[32+(t-4)2]=t2.解得t =254.∴当△ABP 为直角三角形时,t =4或254.第3课时 利用勾股定理作图01 基础题知识点1 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 1.(教材P 27练习T 1变式)(2019·河南期末)如图,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是0,点B 对应的数是1,BC ⊥AB ,垂足为B ,且BC =2,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D ,则点D 表示的数为(D )A .2.2B . 2C . 3D . 52.在数轴上作出表示10的点(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解:略.知识点2 网格中的无理数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1),点B(3,-1),则线段AB 的长度为(C ) A . 2 B . 3 C . 5 D .34.如图,△ABC 的顶点A ,B ,C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 ⊥AC 于点D ,则CD 的长为(A ) A .255 B .355 C .455 D .455.利用如图4×4的方格,作出面积为8平方单位的正方形,然后在数轴上表示实数8和-8.解:如图所示.知识点3 等腰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6.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 =12 cm ,则AF =62cm .7.(2019·天水)如图,等边△OAB 的边长为2,则点B 的坐标为(B ) A .(1,1) B .(1,3) C .(3,1) D .(3,3)8.(教材P27练习T2变式)如图,在△ABC 中,AB =AC =13 cm ,BC =10 cm ,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与面积.解:过点A 作AD ⊥BC 于点D , ∵AB =AC =13 cm ,∴BD =CD =12BC =12×10=5(cm).∴AD =AB 2-BD 2=132-52 =12(cm),即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12 cm.∴S △ABC =12BC ·AD =12×10×12=60(cm 2).02 中档题 9.(2019·驻马店汝南县期末)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以点A 为圆心,AC 长为半径作圆弧交边AB 于点D.若 AC =3,BC =4,则BD 的长是(A )A .2B .3C .4D .510.如图,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 的周长为(B )A .16B .12+4 2C .7+7 2D .5+11 211.(教材P 27练习T 1变式)如图,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实数是5-1.12.点A ,B ,C 在格点图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格点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点C 到线段AB 所在直线的距离为355.13.如图,△ABC 和△DCE 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求BD 的长.解:∵△ABC 和△DCE 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 ∴CB =CD ,∠CDE =∠DCE =60°.∴∠BDC =∠DBC =12∠DCE =30°.∴∠BDE =90°.在Rt △BDE 中,DE =4,BE =8, ∴BD =BE 2-DE 2=82-42=4 3.14.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 (1)在图1中,以格点为端点,画线段MN =13;(2)在图2中,以格点为顶点,画正方形ABCD ,使它的面积为10.解:(1)如图. (2)如图.03 综合题15.仔细观察图形,认真分析下列各式,然后解答问题.OA 22=(1)2+1=2,S 1=12; OA 23=(2)2+1=3,S 2=22; OA 24=(3)2+1=4,S 3=32; …(1)请用含有n(n 是正整数)的等式表示上述变化规律; (2)推算出OA 10的长;(3)求出S 21+S 22+S 23+…+S 210的值.解:(1)OA 2n=(n -1)2+1=n ,S n =n2(n 为正整数). (2)OA 210=(9)2+1=10, ∴OA 10=10.(3)S 21+S 22+S 23+…+S 210 =(12)2+(22)2+(32)2+…+(92)2+(102)2 =14+24+34+…+94+104 =1+2+3+…+9+104=1+102×104=554.小专题(二)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 ——教材P39复习题T12的变式与应用【例】 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 cm ,底面半径等于3 cm ,在圆柱的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 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取3)【思路点拨】 要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需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即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把圆柱沿着过A 点的直线AA ′剪开,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蚂蚁应沿着平面展开图中线段AB 这条路线走.解:如图,由题意可得:AA ′=12,A ′B =12×2π×3=9.在Rt △AA ′B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B 2=A ′A 2+A ′B 2=122+92=225. ∴AB =15.∴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5 cm.图例圆柱――→展开长方 体阶梯 问题基本 思路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确定最短路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1.(2018·禹州期中)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5 cm的点B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从外壁A处到内壁B处的最短距离为20cm.(杯壁厚度不计)2.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4 dm,3 dm,3 dm,点A和点B是这个台阶上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处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行到点B的最短路程是30__dm.3.如图,长方体的高为5 cm,底面长为4 cm,宽为1 cm.(1)点A1到点C2之间的距离是多少?(2)若一只蚂蚁从点A2爬到C1,则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解:(1)∵长方体的高为5 cm,底面长为4 cm,宽为1 cm,∴A2C2=42+12=17(cm).∴A1C2=52+(17)2=42(cm).(2)如图1所示,A2C1=52+52=52(cm).如图2所示,A2C1=92+12=82(cm).如图3所示,A2C1=62+42=213(cm).∵52<213<82,∴一只蚂蚁从点A2爬到C1,爬行的最短路程是5 2 cm.小专题(三)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教材P39复习题T10的解法剖析及变式应用【教材母题】一根竹子高1丈,折断后竹子顶端落在离竹子底端3尺处.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这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其中的丈、尺是长度单位,1丈=10尺.)解:设AB=x尺,根据题意,得∠BAC=90°,AB+BC=10尺,∴BC =(10-x )尺. ∵AC 2+AB 2=BC 2, ∴32+x 2=(10-x )2,解得x =41120.答:折断处离地面41120尺.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两边长,可直接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长,若已知一边长,且知另两边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可利用方程思想,设出一边长,利用数量关系表示另一边长,借助勾股定理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其中两边的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直角三角形中有特殊角,二是出现图形的折叠.类型1 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角揭示两边的数 量关系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长.解:如图1,设AC =x ,∵∠ACB =90°,∠B =30°, ∴AB =2x.∵AB 2=AC 2+BC 2,∴(2x)2=x 2+32.∴x =3或-3(负值舍去). ∴AC =3,AB =2 3.如图2,设AC =x ,∵∠ACB =90°,∠A =45°,∴BC =AC =x.∵AB 2=AC 2+BC 2,∴x 2+x 2=(32)2.∴x =3或-3(负值舍去). ∴AC =BC =3.类型2 利用图形的折叠找两边的数量关系2.如图,在Rt △ABC 中,AB =6,BC =4,∠B =90°,将△ABC 折叠,使A 点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C )A .53B .52C .83D .53.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已知AD =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EF =3,则AB =6.4.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其对角顶点A 与C 重合.若长方形的长BC 为8,宽AB 为4,则折痕EF 的长度为25.类型3 利用勾股定理和方程思想求点的坐标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3),试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OAP 为等腰三角形,求出P 点的坐标.解:过点A 作AB ⊥x 轴,垂足为B. ∵A(1,3),∴OB =1,AB =3. ∴OA =12+32=10.当AO =AP 时,以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画弧与x 轴交于点O 与点P 1, ∵AB ⊥x 轴,∴BP 1=BO =1,即P 1(2,0);当OA =OP 时,以O 为圆心,OA 长为半径画弧与x 轴交于点P 2,P 3, ∵OA =10,∴P 2(10,0),P 3(-10,0);当PA =PO 时,作OA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点P 4. 设OP 4=x ,则BP 4=x -1,AP 4=OP 4=x.在Rt △ABP 4中,AP 24=AB 2+BP 24, ∴x 2=32+(x -1)2.解得x =5,即P 4(5,0).综上所述,使△OAP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P 1(2,0),P 2(10,0),P 3(-10,0),P 4(5,0).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01 基础题 知识点1 互逆命题1.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不成立的是(C ) A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 .若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则这两个数也相等C .对顶角相等D .如果a 2=b 2,那么a =b 2.(2019·安徽)命题“如果a +b =0,那么a ,b 互为相反数”的逆命题为如果a ,b 互为相反数,那么a +b =0.逆命题是真命题.(填“真命题”或“假命题”)知识点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2019·郑州期末)下面四组数,其中是勾股数组的是(A ) A .3,4,5 B .0.3,0.4,0.5 C .32,42,52 D .6,7,8 4.(2019·洛阳洛龙区期中)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D ) A .a 2-b 2=c 2B .a =54,b =1,c =34C .a =2,b =3,c =7D .∠A ∶∠B ∶∠C =3∶4∶5 5.(2019·益阳)已知M ,N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AM =MN =2,NB =1,以点A 为圆心,AN 长为半径画弧;再以点B 为圆心,BM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 ,连接AC ,BC ,则△ABC 一定是(B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6.将勾股数3,4,5扩大2倍,3倍,4倍,…,可以得到勾股数6,8,10;9,12,15;12,16,20;…,则我们把3,4,5这样的勾股数称为基本勾股数,请你写出两组不同于以上所给出的基本勾股数:答案不唯一,如:5,12,13;7,24,25.7.已知: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三边分别为下列长度,判断该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并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1)a=3,b=22,c=5;(2)a=5,b=7,c=9;(3)a=5,b=26,c=1.解:(1)是,∠B是直角.(2)不是.(3)是,∠A是直角.8.如图是一个零件的示意图,测量AB=4 cm,BC=3 cm,CD=12 cm,AD=13 cm,∠ABC=90°,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求出∠ACD的度数吗?试说明理由.解:在△ABC中,∵AB=4,BC=3,∠ABC=90°,∴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B2+BC2=42+32=52.∴AC=5.∵AC2+CD2=52+122=25+144=169,AD2=132=169,∴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且AD为斜边,即∠ACD=90°.02中档题9.如图,AD为△ABC的中线,且AB=13,BC=10,AD=12,则AC等于(D)A.10 B.11 C.12 D.1310.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B)A.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B.对顶角相等C.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等于90°11.【关注数学文化】(2018·长沙)我国南宋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的著作《数书九章》里记载有这样一道题目:“问有沙田一块,有三斜,其中小斜五里,中斜十二里,大斜十三里,欲知为田几何?”这道题讲的是:有一块三角形沙田,三条边长分别为5里,12里,13里,问这块沙田面积有多大?题中的“里”是我国市制长度单位,1里=500米,则该沙田的面积为(A)A.7.5平方千米B.15平方千米C.75平方千米D.750平方千米12.如图,方格中的点A,B称为格点(横线的交点),以AB为一边画△ABC,其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格点C的个数为(B)A.3 B.4 C.5 D.613.把一根30米长的细绳折成3段,围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条边的长度比较短边长7米,比较长边短1米,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4.(教材P34习题T6变式)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BC,CD边上的一点,且BE=2EC,FC=2 9DC,连接AE,AF,EF,求证:△AEF是直角三角形.证明:设FC =2a ,则DC =9a ,DF =7a. ∴AB =BC =AD =CD =9a. ∵BE =2CE ,∴BE =6a ,EC =3a.在Rt △ECF 中,EF 2=EC 2+FC 2=(3a)2+(2a)2=13a 2. 在Rt △ADF 中,AF 2=AD 2+DF 2=(9a)2+(7a)2=130a 2. 在Rt △ABE 中,AE 2=AB 2+BE 2=(9a)2+(6a)2=117a 2. ∵13a 2+117a 2=130a 2, ∴EF 2+AE 2=AF 2.∴△AEF 是以∠AEF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15.(教材P 34习题T 5变式)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1,CD =3,DA =1,且∠B =90°.求: (1)∠BAD 的度数;(2)四边形ABCD 的面积(结果保留根号);(3)将△ABC 沿AC 翻折至△AB′C ,如图所示,连接B′D ,求四边形ACB′D 的面积.解:(1)∵AB =BC =1,∠B =90°, ∴∠BAC =∠ACB =45°,AC =AB 2+BC 2= 2. 又∵CD =3,DA =1, ∴AC 2+DA 2=CD 2.∴△ADC 为直角三角形,∠DAC =90°. ∴∠BAD =∠BAC +∠DAC =135°.(2)∵S △ABC =12AB·BC =12,S △ADC =12AD·AC =22,∴S 四边形ABCD =S △ABC +S △ADC =1+22.(3)过点D 作DE ⊥AB′,垂足为E , 由(1)知∠DAC =90°.根据折叠可知∠B′AC =∠BAC =45°,AB =AB′=1,S △AB′C =S △ABC =12.∴∠DAE =∠DAC -∠B′AC =45°. ∴AE =DE.设DE =AE =x ,在Rt △ADE 中,AE 2+DE 2=AD 2. ∴x 2+x 2=1.∴x =22.∴S △ADB′=12×1×22=24.∴S 四边形ACB′D =S △AB′C +S △ADB′=12+24=2+24.03 综合题16.(2019·呼和浩特改编)如图,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1)若a ,b ,c 满足aa -b +c=12(a +b +c )c ,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2)若a =m -n ,b =2mn ,c =m +n ,(其中m ,n 都是正整数,且m>n),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证明:(1)原式可变形为aa +c -b=a +b +c 2c ,∴(a +c)2-b 2=2ac ,即a 2+2ac +c 2-b 2=2ac. ∴a 2+c 2=b 2.∴△ABC 是以∠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2)∵a 2=(m -n)2,b 2=(2mn)2=4mn ,c 2=(m +n)2, ∴(m -n)2+4mn =(m +n)2,即a 2+b 2=c 2. ∴△ABC 是以∠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章末复习(二)勾股定理01分点突破知识点1勾股定理(河南中招2019T9选,2018T9选,2017T18(2)解,2016T6选,2015T7选,2014T7选) 1.如图,在△ABC中,∠C=90°,∠A=30°,AB=12,则AC=(C)A.6 B.6 2C.6 3 D.122.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面积为64cm2.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CD⊥AD,AD2+CD2=2AB2.求证:AB=BC.证明:连接AC.∵在△ABC中,∠B=90°,∴AB2+BC2=AC2.∵CD⊥AD,∴∠ADC=90°.∴在△ACD中,AD2+CD2=AC2.∵AD2+CD2=2AB2,∴AB2+BC2=2AB2.∴BC2=AB2.∵AB>0,BC>0,∴AB=BC.知识点2勾股定理的应用4.如图,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 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 m,则旗杆的高度为(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D)A.12 mB.13 mC.16 mD.17 m5.你听说过亡羊补牢的故事吧.为了防止羊的再次丢失,牧羊人要在宽0.9 m,长1.2 m的长方形栅栏门的相对角顶点间加固一条木板,则这条木板至少需1.5__m长.6.如图,O为数轴原点,A,B两点分别对应-3,3,作腰长为4的等腰△ABC,连接OC,以O为圆心,CO 长为半径画弧交数轴于点M,则点M对应的实数为7.知识点3逆命题及逆定理7.“同旁内角互补”的逆命题是互补的两个角是同旁内角,它是假命题.知识点4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8.在△ABC中,AB=6,AC=8,BC=10,则该三角形为(B)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9.在△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a2-b2=c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C是直角B.∠B是直角C.∠A是直角D.∠A是锐角02易错题集训10.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和8,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100或28.11.(2018·襄阳)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3,AD=1,AB=2AC,则BC的长为23或27.03河南常考题型演练12.如图,在△ABC中,∠C=90°,AC=2,点D在BC上,∠ADC=2∠B,AD=5,则BC的长为(D)A.3-1B.3+1C.5-1D.5+113.如果将长为6 cm,宽为5 cm的长方形纸片折叠一次,那么这条折痕的长不可能是(A)A.8 cm B.6 cmC.5.5 cm D.1 cm14.如图,在单位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中标有AB,CD,EF,GH四条线段,其中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线段是(B)A.CD,EF,GH B.AB,EF,GHC.AB,CD,EF D.GH,AB,CD15.(2019·信阳罗山县模拟)如图,在△ABC中,点M是AC边上一个动点.若AB=AC=10,BC=12,则BM的最小值为(B)A.8 B.9.6 C.10 D.4 516.若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2 3 cm,一边长为3 3 cm,其他两边之差为 3 cm,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7.(2019·枣庄)把两个同样大小的含45°角的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其中一个三角尺的锐角顶点与另一个的直角顶点重合于点A,且另三个锐角顶点B,C,D在同一直线上.若AB=2,则CD=6-2.18.(2019·河北)勘测队按实际需要构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并标示了A,B,C三地的坐标,数据如图(单位:km).笔直铁路经过A,B两地.(1)A,B间的距离为20km;(2)计划修一条从C到铁路AB的最短公路l,并在l上建一个维修站D,使D到A,C的距离相等,则C,D 间的距离为13km.19.如图,有一块空白地,∠ADC=90°,CD=6 m,AD=8 m,AB=26 m,BC=24 m.试求这块空白地的面积.解:连接AC.∵∠ADC=90°,∴△ADC是直角三角形.∴AD2+CD2=AC2,即82+62=AC2.解得AC=10.又∵AC2+CB2=102+242=262=AB2,∴△ACB是直角三角形,∠ACB=90°.∴S四边形ABCD=S Rt△ACB-S Rt△ACD=12×10×24-12×6×8=96(m2).故这块空白地的面积为96 m2.04核心素养专练20.(2019·邵阳)公元3世纪初,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注《周髀算经》时,创造了“赵爽弦图”.如图,设勾a =6,弦c=10,则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4.周测(第十七章)(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每一组数据中的三个数值分别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C)A.8,15,17 B.2,3, 5C.3,2, 5 D.1,2, 52.已知命题: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该命题为假命题B.该命题为真命题C.该命题的逆命题为真命题D.该命题没有逆命题3.点A(-3,-4)到原点的距离为(C)A.3 B.4 C.5 D.74.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0,点B表示的数是1,BC⊥AB,垂足为B,且BC=1,以A为圆心,AC 的长为半径画弧,与数轴交于点D,则点D表示的数为(B)A .1.4 B. 2 C. 3 D .25.将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同时扩大一倍,得到的三角形是(C ) A .钝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6.在△ABC 中,∠A ∶∠B ∶∠C =1∶2∶3.若AC =4,则AB 的长为(D ) A .8 B .6 C .433 D .8337.下面各三角形中,面积为无理数的是(C )8.如图,将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 折叠,使得点A 落在CD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MN.若CE 的长为7,则MN 的长为(B )A .10B .13C .15D .无法求出9.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之和为6,斜边长为2,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B ) A .0.25 B .0.5 C .1 D .2 310.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3,若以三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所作的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为(A )A .92B .94C .3D .9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6,一直角边的长是5,则此直角三角形的另一直角边长为11.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4,0),B(0,3),以点A 为圆心,AB x 轴的负半轴于点C ,则点C 的坐标为(-1,0).13.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ABC 边AC 上的高BD 的长为85.14.如图,在△ABC 中,AB ∶BC ∶CA =3∶4∶5,且周长为36 cm ,点P 从点A 开始沿AB 边向点B 以每秒1 cm 的速度移动;点Q 从点B 沿BC 边向点C 以每秒2 cm 的速度移动.若同时出发,则过3秒时,△BPQ 的面积为18cm 2.15.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3,BC =4.分别以AB ,AC ,BC 为边在AB 的同侧作正方形ABEF ,ACPQ ,BCMN ,四块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则S 1+S 2+S 3+S 4等于18.三、解答题(共50分)16.(8分)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1)求△ABC 的面积;(2)求AB ,AC 的长. 解:(1)S △ABC =12×7×5 =17.5.(2)由勾股定理,得AB =32+52=34,AC =42+52=41.17.(10分)如图,在△ABC 中,∠ACB =90°,CD ⊥AB ,垂足为D ,BC =6,AC =8,求AB 与CD 的长.解:在△ABC 中,∠ACB =90°,BC =6,AC =8,由勾股定理,得AB =BC 2+AC 2=10,∵S △ABC =12AB·CD =12AC·BC , ∴CD =AC·BC AB =8×610=4.8.18.(10分)如图,∠AOB =90°,OA =45 cm ,OB =15 cm ,一机器人在点B 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 出发沿着AO 方向匀速滚向点O ,机器人立即从点B 出发,沿直线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 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 是多少?解:因为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运动时间相等,所以BC =CA.设AC =BC =x ,则OC =45-x ,由勾股定理可知OB 2+OC 2=BC 2.又因为OB =15,所以152+(45-x)2=x 2.解得x =25.答: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 是25 cm .19.(10分)清朝的康熙皇帝对勾股定理也很有研究,他著有《积求勾股法》:用现代的数学语言描述就是: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的整数倍,设其面积为S ,则求其边长的方法为:第一步:S 6=n ;第二步:n =k ;第三步:分别用3,4,5乘k ,得三边长.当面积S 等于150时,请用“积求勾股法”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解:当S =150时,k =n =S 6=1506=25=5, ∴三边长分别为3×5=15,4×5=20,5×5=25.∴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15,20,25.20.(12分)在正方形ABCD 中,过点A 引射线AH ,交边CD 于点H(点H 与点D 不重合),通过翻折,使点B 落在射线AH 上的点G 处,折痕AE 交BC 于点E ,延长EG 交CD 于点F.如图1,当点H 与点C 重合时,易证得FG =FD(不要求证明);如图2,当点H 为边CD 上任意一点时,求证:FG =FD.【应用】 在图2中,已知AB =5,BE =3,则FD =54,△EFC 的面积为154.(直接写结果)证明:连接AF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 =AG =AD.在Rt △AGF 和Rt △ADF 中,⎩⎪⎨⎪⎧AG =AD ,AF =AF , ∴Rt △AGF ≌Rt △ADF(HL ).∴FG =FD.。

例析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例析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例析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它在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观念性的指导作用。

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这部分知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一、 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例1: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度。

解析:设旗杆的高度AC 为x 米,那么绳子的长度AB 为(1+x )米,根据题意得到△ABC 为直角三角形,∠C =90°,根据勾股定理得到:()22215+=+x x ,解得x =12。

答:旗杆的高度为12米。

【总结】在实际问题中,通常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建立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二、 两次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例2:在锐角∆A BC 中,AB=15,AC=13,BC=14, A D⊥BC 垂足为D ,计算DA 的长度。

解析:设DB =x ,CD =x -14,在Rt ∆ABD 中,∠ADB =90°,根据勾股定理得:AD 2=AB 2—BD 2,即AD 2=;2215x -在Rt ∆ACD 中,∠ADC =90°,根据勾股定理得:AD 2=AC 2—CD 2,即AD 2=();221413x -- ∴2215x -=();221413x -- 解得9=x在Rt ∆ABD 中,∠ADB =90°,根据勾股定理得:AD 2=AB 2—BD 2,即AD 2=,=-=222221291515x - ∴(负值舍去)。

=12DA答:DA 的长度的长度为12。

【总结】如果题目中有三角形的高线时,可以在两个三角形中分别运用勾股定理表示同一个量,从而建立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

三、利用等积性建立方程:例3:在Rt ∆ABC 中,∠C =90°,,,68==BC AC CD 为斜边AB 边上的高,求CD 的长度。

解析:在Rt ∆ABC 中,∠C =90°,根据勾股定理得:222BC AC AB +=,∵S ∆ABC CD AB BC AC ⨯⨯=⨯⨯2121= ∴CD AB BC AC ⨯=⨯∴CD 1068=⨯101003664682222==+=+=+=BC AC AB∴8.4CD答:CD的长度的长度为4.8。

第1章勾股定理(已整理)

第1章勾股定理(已整理)

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练习题1.直角三角形ABC的两直角边BC=12,AC=16,则ΔABC的斜边AB的长是()A.20B.10C.9.6D.8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是6和8,则周长与最短边长的比是()A.7∶1B.4∶1C.25∶7D.31∶73.如图所示,在ΔABC中,AB=AC,AD是ΔABC的角平分线,若BC=10,AD=12,则AC=.3题图 4题图 5题图4.如图所示,在RtΔABC中,∠ACB=90°,AB=10,分别以AC,BC为直径作半圆,面积分别记为S1,S2,则S1+S2的值等于.【基础巩固】1.在RtΔABC中,AB=6,BC=10,∠A=90°,则AC=.2.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5,12,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面积为.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4,则第三边长为.4.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9米,那么15米长的梯子可以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能力提升】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中,ΔABC的三边长a,b,c的大小关系是()A.a<b<cB.c<a<bC.c<b<aD.b<a<c6.如图所示,在一个由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以EF为边的小正方形与正方形ABCD的面积比是.7.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为.8.如图所示,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中,字母A所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9.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飞机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10.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 m,宽2.2 m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11.在ΔABC中,AB=25,AC=30,BC边上的高AD=24,求BC的长.【拓展探究】12.如图所示,在RtΔABC中,∠ACB=90°,AC=3,BC=4,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则BD=.13.如图所示,一个机器人从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3点,…,按此规律走下去,当机器人走到A6点时,离O点的距离是.如左下图所示,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点A,B都是格点,则线段AB的长度为()A.5B.6C.7D.25例1 例题2如图所示,直线l上有三个正方形a,b,c,若a,c的面积分别为3和4,则b的面积为.我方侦察员小王在距离东西向公路400 m处侦察,发现一辆敌方汽车在公路上疾驶.他赶紧拿出红外测距仪,测得汽车与他相距400 m,10 s后,汽车与他相距500 m,你能帮小王计算敌方汽车的速度吗?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画出右图,其中点A表示小王所在位置,点C,点B表示两个时刻敌方汽车的位置.由于小王距离公路400 m,因此∠C是直角,这样就可以由勾股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解:由勾股定理,可以得到AB2=BC2+AC2,也就是5002=BC2+4002,所以BC=300.敌方汽车10 s行驶了300 m,那么它1 h行驶的距离为300×6×60=108000(m),即它行驶的速度为108 km/h.检测反馈1.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证明勾股定理的是()2.用四个边长均为a,b,c的直角三角板,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2题图 3题图A.c2=a2+b2B.c2=a2+2ab+b2C.c2=a2-2ab+b2D.c2=(a+b)23.如图所示,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另一种方法计算大正方形的面积是,两种结果相等,推得勾股定理是.4.操作:剪若干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分别记为a,b,c(如图(1)所示),分别用4张这样的直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如图(2)(3)所示的形状,图(2)中的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S2,S3与图(3)中小正方形的面积S1有什么关系?你能得到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基础巩固】1.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那么(a-b)2的值是()A.1B.2C.12D.131题图 3题图3.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的图案如图所示.(1)它可以看做是由四个边长分别为a,b,c的直角三角形拼成的,请从面积关系出发,写出一个关于a,b,c 的等式.(要有过程)(2)请用四个这样的直角三角形再拼出另一个几何图形,也能验证(1)中所写的等式.(不用写出验证过程)(3)如果a2+b2=100,a+b=14,求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能力提升】4.勾股定理是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我国古算书《周髀算经》中就有“若勾三,股四,则弦五”的记载.如图(1)所示的是由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构成的,可以用其面积关系验证勾股定理.图(2)是由图(1)放入矩形内得到的,∠BAC=90°,AB=6,AC=8,点D,E,F,G,H,I都在矩形KLMJ的边上,则矩形KLMJ的面积为.5.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如图所示,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长直角边为a,较短直角边为b,则a4+b4的值为 ()A.35B.43C.89D.976.据传当年毕达哥拉斯借助如图所示的两个图验证了勾股定理,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7.如图所示,在平面内,把矩形ABCD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矩形A'BC'D'.设AB=a,BC=b,BD=c.请利用该图验证勾股定理.【拓展探究】8.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所示).图(2)是由弦图变化得到的,它是用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的.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16,则S2的值是.9.勾股定理神秘而美妙,它的证法多样,其巧妙各有不同,其中的“面积法”给了小聪以灵感,他惊喜地发现,当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如图(1)或图(2)摆放时,都可以用“面积法”来证明,下面是小聪利用图(1)证明勾股定理的过程.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1)所示摆放,连接DC,其中∠DAB=90°,求证a2+b2=c2.证明:连接DB,过点D作BC边上的高DF,则DF=EC=b-a.∵b2+ab,又∵c2+a(b-a),∴b2+ab=c2+a(b-a),∴a2+b2=c2.请参照上述证法,利用图(2)完成下面的验证过程.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图(2)所示摆放,其中∠DAB=90°,连接BE.验证a2+b2=c2.证明:连接,∵=,又∵=,∴,∴a2+b2=c2.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1.以以下各组数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3,4,6B.9,12,15C.5,12,14D.10,16,252.Δ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在下列条件下,不能判定Δ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2=b2-c2B.a2∶b2∶c2=1∶2∶3C.∠A=∠B-∠CD.∠A∶∠B∶∠C=3∶4∶53.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3,BC=4,AC=5,CD=12,AD=13,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A.72B.36C.66D.424.如图所示,在ΔABC中,AB=26,BC=20,边BC上的中线AD=24.求AC.【基础巩固】1.下列几组数中,是勾股数的是 ()A.5,6,7B.3,4,9C.5,3,6D.10,24,262.有五根木棒,它们的长度分别为2 cm,6 cm,8 cm,10 cm,12 cm,从中取出三根首尾顺次连接搭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这三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 ()A.2 cm,6 cm,8 cmB.6 cm,8 cm,10 cmC.6 cm,8 cm,12 cmD.2 cm,8 cm,10 cm3.如图所示,有一块地,已知AD=4 m,CD=3 m,∠ADC=90°,AB=13 m,BC=12 m,则这块地的面积为()A.24 m2B.26 m2C.28 m2D.30 m24.若Δ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5|+(b-12)2+(c-13)2=0,则ΔABC的面积为.【能力提升】5.观察下列几组勾股数:①3,4,5;②5,12,13;③7,24,25;④9,40,41;⑤15,m,n.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可得m+n=.6.如图所示,∠C=90°,AC=12,BC=9,AD=8,BD=17,求ΔABD的面积.7.已知a,b,c为ΔABC的三边长,且满足a2c2-b2c2=a4-b4,试判断ΔABC的形状.解:∵a2c2-b2c2=a4-b4,①∴c2(a2-b2)=(a2+b2)(a2-b2).②∴c2=a2+b2.③∴ΔABC是直角三角形.(1)在上述解题过程中,从哪一步开始出现错误?请写出该步的代号:;(2)错误的原因为;(3)写出本题正确的解题过程.8.求证若勾股数组中,弦与股的差为1.证明这样的勾股数组可表示为如下形式:2a+1,2a2+2a,2a2+2a+1,其中a为正整数.9.国道通过A,B两村庄,而C村庄离国道较远,为了响应政府“村村通公路”的号召,C村决定采用自己筹集一部分,政府补贴一部分的方法修建一条水泥路直通国道.已知C村到A,B两村的距离分别为6 km,8 km,A,B两村距离为10 km,那么这条水泥路的最短距离为多少?3勾股定理的应用课后练习题1.如图所示,有两棵树,一棵高10 m,另一棵高4 m,两树相距8 m.一只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则小鸟至少飞行()A.8 mB.10 mC.12 mD.14 m2.如图所示,将一根长24 cm的筷子放入底面直径为5 cm,高为12 cm的圆柱形水杯中,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最小值是()A.12 cmB.13 cmC.11 cmD.9 cm3.某楼梯的侧面视图如图所示,其中AB=6.5米,BC=2.5米,∠C=90°,楼梯的宽度为6米,因某种活动要求铺设红色地毯,则在AB段楼梯所铺地毯的面积应为.4.如图所示,铁路AB的一边有C,D两村庄,DA⊥AB于A,CB⊥AB于B,已知AB=25 km,DA=15 km,CB=10 km,现要在铁路上建一个农产品收购站E,并使DE=CE,则农产品收购站E应建在距点A多少千米处?【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一根竹子高9尺,折断后竹子顶端落在离竹子底端3尺处,折断处离地面高度是 ()A.3尺B.4尺C.5尺D.6尺2.如图所示,一只蚂蚁从正方体的底面A点处沿着表面爬行到正方体上底面的B点处,它爬行的最短路线是()A.A⇒P⇒BB.A⇒Q⇒BC.A⇒R⇒BD.A⇒S⇒B3.如图所示,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8 cm,高为15πcm,一只蚂蚁从A点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cm.4.有一块边长为24米的正方形绿地ABCD(如图所示),在绿地的BC边上距B点7米的点E处有一健身器,居住在A处的居民经常践踏绿地,沿直线AE直达E处健身,小明同学想在A处立一块标牌“少走■米,踏之何忍?”,则标牌上的“■”处的数字是.5.如图所示,要从电线杆离地面12米处向地面拉一条长为13米的钢缆,求地面钢缆固定点A到电线杆底部B的距离.【能力提升】6.两艘轮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甲船时速40海里,乙船时速30海里,两小时后,两船相距100海里,已知甲船的航向为北偏东46°,则乙船的航向为()A.东偏南46°B.北偏西46°C.东偏南46°或西偏北46°D.无法确定7.如图所示,已知长方体的三条棱AB,BC,BD的长分别为4,5,2,蚂蚁从A点出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行到M的最短路程的平方是.7题图 9题图 10题图8.一艘轮船以24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向东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以10海里/时的速度离开港口向西南方向航行,经过1小时,这两艘轮船相距多远?9.如图所示,在长15米,宽8米的长方形ABCD花园内修一条长13米的笔直小路EF,小路出口一端E选在AD边上距D点3米处,另一端出口F应选在AB边上距B点几米处?10.如图所示,有一圆柱形油罐,要从A点环绕油罐搭梯子,正好到A点的正上方B点.梯子最短需要多少米?(已知油罐底面的周长是12 m,高AB是5 m)【拓展探究】11.如图所示,三条公路的交叉地带是一个三角形,经测量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B=130米,BC=140米,AC=150米.市政府准备将其作为绿化用地,请你求出绿化用地的面积.如图所示,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 cm,底面周长为18 cm,在杯内离杯底4 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cm.第一章勾股定理专题复习专题一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基本用法【专题分析】勾股定理是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一个重要定理,运用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蕴含着方程、几何、不等式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应注意:(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大边长为c;(2)验证c2与a2+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c2=a2+b2,则Δ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若c2>a2+b2,则ΔABC是以∠C为钝角的钝角三角形;若c2<a2+b2,则ΔABC为锐角三角形)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的比是3∶4,斜边长是20,求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针对训练1】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腰长为5,求ΔABC的面积.如图所示,ΔABC中,已知AB=AC,D是AC上的一点,CD=9,BC=15,BD=12.(1)求证ΔBCD是直角三角形;(2)求ΔABC的面积.【针对训练2】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DC中,∠A=90°,AB=9,AC=12,BD=8,CD=17.(1)求BC的长;(2)求四边形ABDC的面积.专题二勾股定理的应用【专题分析】在实际生活中,勾股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是运用勾股定理还是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和构造垂直关系就成为解题的关键所在.(莱芜中考)如图所示,在ΔABC中,AB=AC=5,BC=6.若点P在边AC上移动,求BP的最小值.【针对训练3】如图所示,直线MN表示一条铁路,A,B是两个城市,它们到铁路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A1=20 km,BB1=40 km,已知A1B1=80 km,现要在A1,B1之间设一个中转站P,使两个城市到中转站的距离之和最短,请你设计一种方案确定P点的位置,并求这个最短距离.专题三数学思想方法(一)转化的思想方法【专题分析】我们在求三角形的边或角,或进行推理论证时,常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来解决.如图(1)所示,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DE⊥DF,若BE=12,CF=5.求线段EF的长.【针对训练4】在甲村至乙村的公路有一块山地正在开发,现有一C处需要爆破,已知点C与公路上的停靠站A的距离为300米,与公路上的另一停靠站B的距离为400米,且CA⊥CB,如图(1)所示.为了安全起见,爆破点C周围半径250米范围内(包括250米)不得进入,则在进行爆破时,公路AB段是否有危险?是否需要暂时封锁?(二)方程的思想方法【专题分析】方程是通过等量关系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解决几何计算、代数求值、求解函数解析式等都渗透着方程思想,在中考中方程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渗透在各种大小问题之中.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 cm,BC=10 cm,求EF的长.【针对训练5】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把ΔACD沿AC折叠得到ΔACD',AD'与BC交于点E,若AD=4,DC=3,求BE的长.。

勾股定理的应用(3种题型)

勾股定理的应用(3种题型)

第03讲勾股定理的应用(3种题型)【知识梳理】一.勾股定理的应用(1)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中,通常添加辅助线得到直角三角形.(2)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3)常见的类型:①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有关线段的长度.②由勾股定理演变的结论: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多边形,以斜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等于以直角边为边长的多边形的面积和.③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运用勾股定理的数学模型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④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把一个无理数表示成直角边是两个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二.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1)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2)关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它们本身就是数和形的结合,所以我们在解决有关结合问题时的关键就是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考点剖析】题型一.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例1.如图,一棵树从3m处折断了,树顶端离树底端距离4m,那么这棵树原来的高度是() A.8m B.5m C.9m D.7m【变式】如图在实践活动课上,小华打算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她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后还多出1m,当她把绳子斜拉直,且使绳子的底端刚好接触地面时,测得绳子底端距离旗杆底部5m,由此可计算出学校旗杆的高度是()A.8m B.10m C.12m D.15m例2.如图,一个直径为20cm的杯子,在它的正中间竖直放一根小木棍,木棍露出杯子外2cm,当木棍倒向杯壁时(木棍底端不动),木棍顶端正好触到杯口,求木棍长度.【变式】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了1m,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题型二.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例3.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是1cm和3cm,高是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B,那么用细线最短需要()A.12cm B.10cm C.13cm D.11cm例4.一个上底和下底都是等边三角形的盒子,等边三角形的高为70cm,盒子的高为240cm,M为AB的中点,在M处有一只飞蛾要飞到E处,它的最短行程多少?【变式】如图①,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cm,底面半径等于3cm,在圆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取3)题型三: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例5.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4AB=,3AD=,折叠纸片使AD边与对角线BD重合,折痕为DG,则AG的长为()A.1B.43C.32D.2【变式】如图,将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F点处,已知3CE cm=,8AB 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过关检测】一.选择题1.如图,在水池的正中央有一根芦苇,池底长10尺,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则这根芦苇的长度是()A.10尺B.11尺C.12尺D.13尺2.如图,已知圆柱底面的周长为12cm,圆柱高为8cm,在圆柱的侧面上,过点A和点C嵌有一圈金属丝,则这圈金属丝的周长最小为()A.10cm B.20cm C.cm D.100cm3.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壁,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若梯子底端位置保持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1.5米,则小巷的宽度为()A.0.8米B.2米C.2.2米D.2.7米4.如图,台阶阶梯每一层高20cm,宽30cm,长50cm,一只蚂蚁从A点爬到B点,最短路程是()A.10B.50C.120D.1305.如图,圆柱的高为8cm,底面半径为2cm,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B处的食物,已知四边形ADBC的边AD、BC恰好是上、下底面的直径,问:蚂蚁吃到食物爬行的最短距离是cm.(π取3)6.《九章算术》中的“引葭赴岸”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一种芦苇类植物)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水深几何?其大意是:有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池塘,一棵芦苇生长在它的正中央,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该芦苇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恰好碰到岸边(如图所示),则水深________尺.7.《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数学专著,其中记载了一个“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未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其意思是:有一根与地面垂直且高一丈的竹子(1丈10尺),现被大风折断成两截,尖端落在地面上,竹尖与竹根的距离为三尺,问折断处离地面的距离为.8.《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在“勾股”章中记载了一道“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根四尺,问折者高几何?”翻译成数学问题是:如图所示,△ABC中,∠ACB=90°,AC+AB =10,BC=4,求AC的长.9.如图,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梯子底端B离墙AO有7米.(1)求梯子靠墙的顶端A距地面有多少米?(2)小燕说“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了4米,那么梯子的底端B在水平方向就滑动了4米.”她的说法正确吗?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10.已知某开发区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ABCD,如图所示,现计划在空地上种植草皮,经测量∠A=90°,AB=3m,BC=12m,CD=13m,DA=4m,若每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元,问要多少投入?11.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译文:一根竹子,原高一丈,虫伤有病,一阵风将竹子折断,其竹梢恰好着地,着地处离原竹子根部3尺远.问:尺)原处还有多高的竹子?(1丈1012.如图,一个梯子AB,顶端A靠在墙AC上,这是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高度为24米,若梯子的顶端下滑4米,底端将水平滑动了8米,求滑动前梯子底端与墙的距离CB是多少?13.(2022春•蜀山区期中)在一款名为超级玛丽的游戏中,玛丽到达一个高为10米的高台A,利用旗杆顶部的绳索,划过90°到达与高台A水平距离为17米,高为3米的矮台B,(1)求高台A比矮台B高多少米?(2)求旗杆的高度OM;(3)玛丽在荡绳索过程中离地面的最低点的高度MN.14.如图,四边形ABCD是舞蹈训练场地,要在场地上铺上草坪网.经过测量得知:∠B=90°,AB=24m,BC =7m,CD=15m,AD=20m.(1)判断∠D是不是直角,并说明理由;(2)求四边形ABCD需要铺的草坪网的面积.15.如图,A,B两村在河L的同侧,A,B到河L的距离分别为1.5km和2km,AB=1.3km,现要在河边建一供水厂,同时向A,B 1.8万元,问水厂与A村的水平距离为多远时,能使铺设费用最省,并求出总费用约多少万元.。

勾股定理与数学思想方法

勾股定理与数学思想方法

勾股定理与数学思想方法李树臣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利用勾股定理解题时,常常把有关的已知量与未知量在图形中表示出来,这就是说,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时要用到“数形结合思想”,即在研究问题时把数和形结合考虑或者把问题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的性质,或者把图形的性质转化为数量关系,从而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因此,勾股定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除此之外,勾股定理还常常体现出以下三种数学思想,下面结合近年的中考试题举例说明:1. 方程思想方程思想是指对所求问题通过列方程(组)求解的一种思维方法,中考中用方程思 想求解的题目随处可见。

例1. (河北省2005)工人师傅为检测该厂生产的一种铁球的大小是否符合要求,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工件槽,其中工件槽的两个底角均为90°,尺寸如图1(单位:cm )。

将形状规则的铁球放入槽内,若同时具有图1所示的A 、B 、E 三个接触点,该球的大小就符合要求。

图2是过球心O 及A 、B 、E 三点的截面示意图。

已知⊙O 的直径就是铁球的直径,AB 是⊙O 的弦,CD 切⊙O 于点E ,CD AC ⊥,CD BD ⊥。

请结合图1中的数据,计算这种铁球的直径。

图2解:连结OA 、OE ,设OE 与AB 交于点P ,如图3。

∴⊥⊥=,CD BD ,CD AC ,BD AC 四边形ACDB 是矩形。

CD 与⊙O 切于点E ,OE 为⊙O 的半径,4PE ,4BD AC 8PA ,16CD AB AC PE ,PB PA ABOE ,CD OE =∴===∴===∴=⊥∴⊥∴ 在OAP Rt ∆中,由勾股定理得22PA OA =2OP +,即222)4OA (8OA -+=,解得10OA =。

所以这种铁球的直径为20cm 。

2. 分类思想数学中的分类讨论就是把所研究的对象按可能出现的情况不重复、无遗漏地分别加以讨论,从而获得对问题完整的解答。

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勾股定理与方程思想ppt课件

勾股定理与方程思想ppt课件

精品课件
19
2.思想方法:
(1)方程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 (3)转化思想 (4)建模思想
注意:
在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时,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比如说,“如果题 目中出现了... ...,那么我们就考虑......”.
精品课件
20
精品课件
21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6
感受新知2
如图,在Rt△ABC中,∠C=90°, AC=1, BC=3. AB的中垂线DE交BC于点D, 连结AD, 则AD的长为——.
A
AB的中垂线DE交BC于点D
Ex
B
AD=BD
D 3-x C
精品课件
7
在直角三角形 中(已知两边 的数量关系)
设其中 一边为x
求各边长

利用勾股定理

列方程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思考题:在△ABC中,BC=a,AC=b,AB=c,若 ∠C=90°,如图①,根据勾股定理,则 a2 b2=c2 , 若△ABC不是直角三角形,如图②和图③,请你类 比勾股定理,试猜想 a2 b2与c2 的关系,并证明你
的结论.
精品课件
16
(三)总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涉及了哪些思想方法?
C
AC=14,BC=6,求△ABC的面积.
小结:
A
DB
1.题目中既没有直角三角形,也没有直角,可 考虑利用作垂线段,分割图形的方法,构造直 角三角形;
2. “斜化直”即:斜三角形化为直角三角形求解.

小专题2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小专题2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A.1 B.2 C.3 D.4
2.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 AC=5
cm,BC=10 cm,将△ABC 折叠,使点 B 与点 A 重
合,折痕为 DE,则 CD 的长为( D )
25 A. 2 cm
25 C. 4 cm
15 B. 2 cm
15 D. 4 cm
3.如图,在长方形纸片 ABCD 中,AB=8 B 落在点 E 处,AE 交
DC 于点 F.若 AF=245 cm,则 AD 的长为( C )
A.4 cm
B.5 cm
C.6 cm
D.7 cm
4.(铜仁中考)如图,在长方形 ABCD 中,BC=6,
CD=3,将△BCD 沿对角线 BD 翻折,点 C 落在点
C′处,BC′交 AD 于点 E,则线段 DE 的长为( B )
【解答】 因为 A1 是 BC 的中点, 所以 A1B=12BC=4. 因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90°, 所以 AB=BC=8.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 AE=A1E, 设 AE=A1E=x,则 BE=8-x. 在 Rt△A1BE 中,由勾股定理,得 A1E2=A1B2+BE2,即 x2=42+(8-x)2. 解得 x=5. 所以线段 AE 的长为 5.
解决折叠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对称性.勾股定理的 数学表达式是一个含有平方关系的等式,求线段长时, 可利用勾股定理直接计算,也可设未知数,由勾股定 理列出方程,运用方程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
1.如图,长方形 ABCD 的边 AD 沿 AE 折叠,使点 D 落在 BC 上的点 F 处,已知 AB=6,△ABF 的面 积是 24,则 FC 等于( B )
A.3
15 B. 4
C.5
15 D. 2

专题 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四大题型)(解析版)

专题 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四大题型)(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 勾股定理》专题 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例题1】(2022春•赣州月考)在Rt △ABC 中,∠C =90°,∠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5:12,c =26,则△ABC 的面积为( )A .96B .98C .108D .120【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积求解即可.【解答】解:∵c=26,a:b=5:12,∴设a=5x,则b=12x,∵a2+b2=c2,即(5x)2+(12x)2=262,解得x=2,∴a=10,b=24.∴12ab=12×10×24=12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熟知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1-1】在Rt△ABC中,∠C=90°,已知a:b=3:4,c=10,其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则a的长为( )A.3B.6C.8D.12【分析】由a与b的比值,设a=3k,b=4k,再由c的长,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k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到k的值,即可确定出a的长.【解答】解:由a:b=3:4,设a=3k,b=4k,在Rt△ABC中,a=3k,b=4k,c=10,根据勾股定理得:a2+b2=c2,即9k2+16k2=100,解得:k=2或k=﹣2(舍去),则a=3k=6.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比例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1-2】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0cm,两直角边之比为3:4,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A.27cm B.30cm C.40cm D.48cm【分析】根据两直角边之比,设出两直角边,再由已知的斜边,利用勾股定理求出两直角边,即可得到三角形的周长.【解答】解:根据题意设直角边分别为3xcm与4xcm,由斜边为20cm,根据勾股定理得:(3x)2+(4x)2=202,整理得:x2=16,解得:x=4,∴两直角边分别为12cm,16cm,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12+16+20=48cm.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利用了方程的思想,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变式1-3】在△ABC中,∠C=90°,a+c=32,a:c=3:5,则△ABC的周长为 .【分析】根据a+c=32和a:c=3:5可以准确计算a、c的长度,根据a、c的长度计算b的长度,即可求得a+b+c.【解答】解:△ABC中,∠C=90°,∴△ABC为直角三角形,即c2=b2+a2,∵a+c=32 a:c=3:5,∴a=12,c=20,∵c2=b2+a2,∴b=16.∴a+b+c=12+16=20=48.故答案为:48.【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本题中根据a、c的两个等量关系式计算a、c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4】(2022春•天门校级月考)一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长为6,斜边长比另一直角边长大2,则该三角形的面积为( )A.8B.10C.24D.48【分析】设另一直角边长为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x,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解答】解:设另一直角边长为x,则斜边长为(x+2),由勾股定理得,x 2+62=(x +2)2,解得,x =8,∴该三角形的面积=12×6×8=24,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变式1-5】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周长为2A .12B .1CD .2【分析】根据已知可得到两直角边的和,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即可求得两直角边的乘积,从而不难求得其面积.【解答】解: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2,周长为2+∴a +b ∵(a +b )2=a 2+b 2+2ab =c 2+2ab =4+2ab =6,∴ab =1,∵三角形有面积=12ab =12,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及完全平方和公式的运用.【变式1-6】(2021秋•重庆期中)如图,Rt △ABC 中,∠CAB =90°,△ABD 是等腰三角形,AB =BD =4,CB ⊥BD ,交AD 于E ,BE =1,则AC =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E =∠BDE ,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到∠CAE =∠DEB ,求得AC =EC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B=BD=4,∴∠BAE=∠BDE,∵CB⊥BD,∴∠DBE=∠CAB=90°,∴∠DEB=90°﹣∠D,∠CAE=90°﹣∠BAD,∴∠CAE=∠DEB,∵∠AEC=∠DEB,∴∠CAE=∠CEA,∴AC=EC,∵BE=1,∴BC=AC+1,∵AC2+AB2=BC2,∴AC2+42=(AC+1)2,∴AC=15 2,故答案为:15 2.【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证得AC=CE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7】(2021春•盘龙区期末)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8,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垂直AC交AD于点E,则DE的长是( )A.3B.5C.2.4D.2.5【分析】连接CE,由矩形的性质可得∠CDE=90°,AD=BC=8,AB=DC=4,AO=OC,由OE⊥AC,AO=OC,可知OE垂直平分AC,则可得AE=CE;设DE=x,则AE=CE=8﹣x,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得关于x的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连接CE,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8,∴∠CDE=90°,AD=BC=8,AB=DC=4,AO=OC,∵OE⊥AC,∴AE=CE,设DE=x,则AE=CE=8﹣x,在Rt△CDE中,由勾股定理得:DE2+DC2=CE2,∴x2+42=(8﹣x)2,解得x=3.∴DE的长为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点,数形结合、熟练掌握相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8】如图,在Rt△ABC中,∠ACB=90°,∠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1)若a:b=3:4,c=15,求b;(2)若a=6,b=8,求c的长及斜边上的高.【分析】(1)根据已知的比用x表示边长,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并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斜边上的高即可.【解答】解:(1)∵a:b=3:4,∴设b=4x,a=3x,∴c=5x,又∵c=15,∴5x=15,∴x=3,∴b=4×3=12.(2)∵b=8,a=6,∴c=10,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ab=c•CD,∴CD=abc=6×810=4.8.【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题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并灵活应用.【变式1-9】(2023春•荔城区期末)如图,在Rt△ABC中,∠C=90°,AC=8,AB=1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求AE的长.【分析】由勾股定理先求出BC=6,连接BE,根据中垂线的性质设AE=BE=x,知CE=8﹣x,在Rt△BCE 中由BC2+CE2=BE2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之可得答案.【解答】解:在Rt△ABC中,∠C=90°,AC=8,AB=10,∴BC==6,连接BE,∵DE垂直平分AB,∴AE=BE,设AE=BE=x,则CE=8﹣x,在Rt△BCE中,∵BC2+CE2=BE2,∴62+(8﹣x)2=x2,解得x=25 4,∴AE=25 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及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变式1-10】(2022秋•建湖县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BC=13,D是AB上一点,BD=5,CD=12.(1)求证:CD⊥AB;(2)求AC长.【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1)证明:∵BC=13,BD=5,CD=12,∴BD2+CD2=52+122=132=BC2,∴△CDB是直角三角形,∠CDB=90°,∴CD⊥AB;(2)解:∵AB=AC,∴AC=AB=AD+BD=AD+5,∵∠ADC=90°,∴AC2=AD2+CD2,∴(AD+5)2=AD2+122,∴AD=119 10,∴AC=11910+5=16910.【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11】(2023春•沂水县期中)如图,在△ABC中,∠ACB=90°,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B于点D,以A为圆心,AD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C于点E,连接CD.(1)若∠A=25°,求∠ACD的度数;(2)若BC=4,CE=3,求AD的长.【分析】(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D,计算即可;(2)根据线段的和差以及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解答】解:(1)根据作图可知BD=BC.∵∠ACB=90°,∠A=25°,∴∠B=65°.∵BD=BC,∴∠BCD=∠BDC=180°65°2=57.5°,∴∠ACD=90°﹣∠BCD=90°﹣57.5°=32.5°;(2)根据作图可知AD=AE,BD=BC.∵∠ACB=90°,BC=4,CE=3,∴BD=BC=4∵AE=AD,∴AC=AD+3,AB=AD+4.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C2+BC2.即(AD+4)2=(AD+3)2+42.解得:AD=4.5.【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例题2】(2022秋•南京期末)如图,在△ABC中,AD⊥BC,交BC于点D,AB=17,AC=10.(1)若CD=6,则AD= ,BD= ;(2)若BC=20,求CD的长.【分析】(1)由勾股定理可得出答案;(2)设CD=x,则BD=20﹣x,由勾股定理可得出102﹣x2=172﹣(20﹣x)2,则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AD⊥BC,∴∠ADB=∠ADC=90°,∵AB=17,AC=10,CD=6,∴AD==8,∴BD=15.故答案为:8,15;(2)设CD=x,则BD=20﹣x,∵AC2﹣CD2=AD2,AB2﹣BD2=AD2,∴AC2﹣CD2=AB2﹣BD2,∴102﹣x2=172﹣(20﹣x)2,解得x=211 40,∴CD=211 40.【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变式2-1】如图,在锐角△ABC中,已知AB=15,BC=14,AC=13,AD⊥BC于D点,求AD的长.【分析】设BD=x,则CD=14﹣x,根据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x的值,再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D的长.【解答】解:设BD=x,则CD=14﹣x,∵AD⊥BC,∴∠ADB=∠ADC=90°,∵△ADB与△ACD均为直角三角形,∴AD2=AB2﹣BD2=AC2﹣CD2,即152﹣x2=132﹣(14﹣x)2,解得x=9,∴BD=9,∴AD==12.【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求出BD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变式2-2】已知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BC,垂足为D,交AB于点E,且BE2﹣AE2=AC2.(1)求∠A的度数;(2)若DE=3,BD=4,求AE的长.【分析】(1)连接C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转化线段BE到△AEC中,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求∠A度数;(2)设AE=x,则AC可用x表示,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关于x的方程求解AE值.【解答】解:(1)连接CE,∵D是BC的中点,DE⊥BC,∴CE=BE.∵BE2﹣AE2=AC2,∴AE2+AC2=CE2.∴△AEC是直角三角形,∠A=90°;(2)在Rt△BDE中,BE=5.所以CE=BE=5.设AE=x,则在Rt△AEC中,AC2=CE2﹣AE2,所以AC2=25﹣x2.∵BD=4,∴BC=2BD=8.在Rt△ABC中,根据BC2=AB2+AC2,即64=(5+x)2+25﹣x2,解得x=1.4.即AE=1.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求解线段长度,选择直角三角形借助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是解这类问题通用方法.【变式2-3】如图,在△ABC中,AC BC=13,AD、CE分别是△ABC的高线与中线,点F是线段CE的中点,连接DF,若DF⊥CE,则AB=( )A.10B.11C.12D.13【分析】连接DE,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2DE,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DC,得到AB=2CD,根据勾股定理列式计算得到得到答案.【解答】解:连接DE,∵AD⊥BC,点E是AB的中点,∴AB=2DE,∵DF⊥CE,点F是线段CE的中点,∴DE=DC,∴AB=2CD,在Rt△ABD中,AD2=AB2﹣BD2,在Rt△ACD中,AD2=AC2﹣DC2,∴AB2﹣BD2=AC2﹣DC2,即(2CD)2﹣(13﹣CD)22﹣DC2,解得,CD=5,∴AB=2CD=1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变式2-4】如图,∠ABC=90°,AB=6cm,AD=24cm,BC+CD=34cm,C是直线l上一动点,请你探索当C离B多远时,△ACD是一个以CD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分析】设BC=xcm,则CD=(34﹣x)cm,再根据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列出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解答】解:设BC=xcm时,三角形ACD是以D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BC+CD=34,∴CD=34﹣x,在Rt△ABC中,AC2=AB2+BC2=36+x2,在Rt△ACD中,AC2=CD2﹣AD2=(34﹣x)2﹣576,∴36+x2=(34﹣x)2﹣576,解得x=8.∴当C离点B8cm时,△ACD是以D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知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2-5】(2022秋•南海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BC=10,AC=AD⊥BC,垂足为D.(1)求证:∠B=2∠CAD.(2)求BD的长度;(3)点P是边BC上一点,且点P到边AB和AC的距离相等,求点P到边AB距离.【分析】(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证明;(2)设CD =x (x >0),由勾股定理得到AB 2﹣BD 2=AC 2﹣DC 2,列出关于x 的方程,求出x 的值,即可得到答案;(3)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12BC •AD =12AB •PM +12AC •PN ,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证明:∵AB =AC ,∴∠BAC =∠C ,∵∠BAC +∠C +∠B =180°,∴∠B +2∠C =180°,∵AD ⊥BC ,∴∠CAD +∠C =90°,∴2∠C +2∠CAD =180°,∴∠B =2∠CAD ,(2)解:设CD =x (x >0),在Rt △ABD 和Rt △ACD 中,∵AB 2﹣BD 2=AC 2﹣DC 2=AD 2,∴102﹣(10﹣x )2=―x 2,∴x =2,∴BD =BC ﹣CD =10﹣2=8;(3)解:作PM ⊥AB 于M ,PN ⊥AC 于N ,且PM =PN ,连接AP ,在Rt △ABD 中,AD 6,∵△ABC 的面积=△PAB 的面积+△PAC 的面积,∴12BC •AD =12AB •PM +12AC •PN ,∴10×6=(PM ,∴PM =10﹣∴P到AB的距离是10﹣【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关键是掌握由勾股定理列出关于CD的方程;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12BC•AD=12AB•PM+12AC•PN.【变式2-6】(2023春•金安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1)作AD⊥BC于D,设BD=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则CD= ;(2)请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作为“桥梁”建立方程,并求出x的值;(3)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分析】(1)直接利用BC的长表示出DC的长;(2)直接利用勾股定理进而得出x的值;(3)利用三角形面积求法得出答案.【解答】解:(1)∵BC=14,BD=x,∴DC=14﹣x,故答案为:14﹣x;(2)∵AD⊥BC,∴AD2=AC2﹣CD2,AD2=AB2﹣BD2,∴132﹣(14﹣x)2=152﹣x2,解得:x=9;(3)由(2)得:AD==12,∴S△ABC =12•BC•AD=12×14×12=8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面积求法,正确得出AD的长是解题关键.【例题3】(2022秋•卧龙区校级月考)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BC =4,CD =3,现将该长方形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对点C '处,BC '交AD 于点E .(1)试说明DE =BE ;(2)求AE 的长.【分析】(1)利用等角对等边解决问题即可;(2)设BE =DE =x ,在Rt △ABE 中,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求解,再根据AE =AD ﹣DE 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ADB =∠DBC ,由翻折的性质可知∠DBE =∠DBC ,∴∠DBE =∠ADB ,∴DE =BE .(2)设BE =DE =x ,在Rt △ABE 中,∵∠A =90°,∴BE2=AB2+AE2,∴32+(4﹣x)2=x2,解得x=25 8,∴BE=DE=25 8,∴AE=AD―DE=4―258=78.【点评】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矩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翻折的性质.【变式3-1】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ABC折叠,使点B 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的长为( )A.154cm B.254cm C.74cm D.无法确定【分析】设CD=xcm,则BD=BC﹣CD=(8﹣x)cm,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得AD=BD=8﹣x,然后在△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8﹣x)2=62+x2,再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设CD=xcm,则BD=BC﹣CD=(8﹣x)cm,∵△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AD=BD=8﹣x,在△ACD中,∠C=90°,∴AD2=AC2+CD2,∴(8﹣x)2=62+x2,解得x=7 4,即CD的长为74 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也考查了勾股定理.【变式3-2】如图,在Rt△ABC中,∠B=90°,AB=4,BC=3,延长BC至E,使得CE=BC,将△ABC 沿AC翻折,使点B落点D处,连接DE,则DE的长为( )A.95B.125C.165D.185【分析】连接BD交AC于点F,由折叠的性质得出AB=AD,∠BAC=∠DAC,由勾股定理求出CF的长,则可由中位线定理求出DE的长.【解答】解:连接BD交AC于点F,∵将△ABC沿AC翻折,使点B落点D处,∴AB=AD,∠BAC=∠DAC,∴BF=DF,∠BFC=90°,∵AB=4,BC=3,∴AC=5,设CF=x,则AF=5﹣x,∵AB2﹣AF2=BF2,BC2﹣CF2=BF2,∴42﹣(5﹣x)2=32﹣x2,∴x=9 5,∴CF=9 5,∵CE=BC,∴CF=12 DE,∴DE=18 5.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中位线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3-3】(2023春•米东区期末)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所在直线折叠,点C落在同一平面内,落点记为F,BF与AD交于点E,若BC=2AB=8,求DE的长.【分析】设DE=x,则AE=8﹣x,依据∠EBD=∠EDB,即可得到ED=BE=x.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到DE的长.【解答】解:∵BC=2AB=8,∴AB=4,设DE=x,则AE=8﹣x,由题可得,∠CBD=∠EBD,∠CBD=∠EDB,∴∠EBD=∠EDB,∴ED=BE=x,Rt△ABE中,AB2+AE2=BE2,即42+(8﹣x)2=x2,解得x=5,∴DE=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时,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变式3-4】(2022秋•沙坪坝区期末)如图,△AB'C是将长方形ABCD沿着AC折叠得到的.若AB=4,BC=6,则OD的长为 .【分析】由矩形的性质可得AB=CD=4,AD=BC=6,AD∥BC,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得∠EAC=∠ACE=∠ACB,即AE=EC,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E的长.【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4,AD=BC=8,AD∥BC,∴∠OAC=∠ACB,由折叠可得∠ACO=∠ACB,∴∠OAC=∠ACO,∴AO=CO,在Rt△DOC中,CO2=DO2+CD2,即(6﹣OD)2=DO2+16,解得OD=5 3,故答案为:5 3.【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解题时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变式3-5】(2023春•东莞市校级月考)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BE=3.(1)求CF的长;(2)求AB的长.【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CE=5,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AFE=90°,BE=EF=3,AB=AF,在Rt△CEF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F;(2)设AB =AF =x ,则AC =x +4,在Rt △ABC 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8,∴∠B =90°,AD =BC =8,∵BE =3,∴CE =BC ﹣BE =8﹣3=5,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 =∠AFE =90°,BE =EF =3,AB =AF ,∴∠CFE =90°,在Rt △CEF 中,CF ==4;(2)设AB =AF =x ,则AC =AF +CF =x +4,在Rt △ABC 中,AB 2+BC 2=AC 2,∴x 2+82=(x +4)2,解得:x =6,∴AB =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是解题关键.【变式3-6】(2022秋•卧龙区校级月考)将矩形ABCD 沿直线AE 折叠,顶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F 点处,若AD =10cm ,AB =8cm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得AF =AD =10cm ,EF =DE ,由勾股定理求出BF =6cm ,则CF =4cm ,设CE =x ,则DE =EF =8﹣x ,由勾股定理得CE 2+FC 2=EF 2,代入求出x =3cm ,由S 阴影=S △ABF +S △CEF =12AB •BF +12CF •CE 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BC =10cm ,AB =CD =8cm ,∠B =∠C =90°,∵矩形ABCD沿直线AE折叠,顶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AF=AD=10cm,EF=DE,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BF==6(cm),∴CF=BC﹣BF=10﹣6=4(cm),设CE=xcm,则DE=EF=(8﹣x)cm,在Rt△ECF中,由勾股定理得:CE2+FC2=EF2,即:x2+42=(8﹣x)2,解得:x=3,∴CE=3cm,∴S阴影=S△ABF+S△CEF=12AB•BF+12CF•CE=12×8×6+12×4×3=30(cm2).【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3-7】(2022春•平邑县校级期中)在Rt△ABC中,∠C=90°,AC=6,BC=8,D,E分别是AB和CB上的点,把△ABC沿着直线DE折叠,顶点B的对应点是点B'.(1)如图1,如果点B'恰好与顶点A重合,求CE的长;(2)如图2,如果点B'恰好落在直角边AC的中点上,求CE的长.【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再利用翻折得到AE=BE,在Rt△A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E的长;(2)点B'是直角边AC的中点,可以得到B'C的长度,再利用翻折得到B′E=BE,在Rt△B'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E的长.【解答】解:(1)在Rt△ABC中,∠C=90°,AC=6,BC=8,∴AB=10,根据折叠的性质,∴△ADE ≌△BDE ,∴AE =BE ,设CE 为x ,则:AE =BE =8﹣x ,在Rt △ACE 中:x 2+62=(8﹣x )2,解得:x =74,即CE 的长为:74;(2)∵点B '是直角边AC 的中点,∴B 'C =12AC =3,根据折叠的性质,∴△B 'DE ≌△BDE ,∴B ′E =BE ,设CE 为x ,则:B ′E =BE =8﹣x ,在Rt △B 'CE 中:x 2+32=(8﹣x )2,解得:x =5516,即CE 的长为:5516.【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以及图形的变换中的折叠问题.在折叠过程中,对应角和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一条边长以及另外两条边的关系时,通常采用方程思想来解题.【例题4】(2023秋•文山市月考)如图,有一个池塘,其底边长为10尺,一根芦苇AB 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部分BC 为1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 恰好碰到岸边的B '.请你计算这个池塘水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分析】设池塘水的深度是x尺,则这根芦苇的长度是(x+1)尺,在Rt△CAB′中,由勾股定理得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设池塘水的深度是x尺,则这根芦苇的长度是(x+1)尺,由题意得:∠ACB'=90°,B'C=102=5(尺),在Rt△CAB′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x2+52=(x+1)2,解得:x=12,∴x+1=12+1=13,答:池塘水的深度是12尺,这根芦苇的长度是13尺.【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1】(2023春•余干县期中)如图是某小区为迎接十四运,方便群众活动健身设计的秋千示意图,秋千AB在静止位置时,下端B离地面0.6m,当秋千到AB′的位置时,下端B′距静止位置的水平距离DB′等于1.2m,距地面1m,求秋千AB的长.【分析】利用已知表示出AD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即可.【解答】解:设AB=xm,则AB′=xm,由题意可得出:DB=1﹣0.6=0.4(m),则AD=AB﹣DB=(x﹣0.4)m,在Rt△AB′D中,AD2+B′D2=AB′2,则(x﹣0.4)2+1.22=x2,解得:x=2.答:秋千AB的长为2m.【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善于观察题目的信息是解题以及学好数学的关键.【变式4-2】(2022秋•运城期末)如图,∠AOB=90°,OA=18cm,OB=6cm,一机器人在点B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出发沿着AO方向匀速滚向点O,机器人立即从点B出发,沿直线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 是多少?【分析】由题意可知,若设BC=xcm,则AC=xcm,OC=OA﹣AC=(18﹣x)cm,这样在Rt△BOC中,利用勾股定理就可建立一个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结果.【解答】解: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运动时间相等,即BC=CA,设BC=xcm,则AC=xcm,OC=OA﹣AC=(18﹣x)cm,∵∠AOB=90°,∴由勾股定理可知OB2+OC2=BC2,又∵OC=(18﹣x)cm,OB=6cm,∴62+(18﹣x)2=x2,解方程得出x=10(cm).答: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是10cm.【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机器人与小球同时出发,速度相等”这两个条件,得到BC=AC,从而将已知量和未知量集中到Rt△BOC中,就可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来求解.【变式4-3】(2021春•绥宁县期末)如图,AB为一棵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m的D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地面上C处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从D处向上爬到树顶A处,然后利用拉在A处的滑绳AC滑到C处,另一只猴子从D处先滑到地面B,再由B跑到C,已知两猴子所经过的路程都是15m,求树高AB.【分析】Rt△ABC中,∠B=90°,则满足AB2+BC2=AC2,BC=a(m),AC=b(m),AD=x(m),根据两只猴子经过的路程一样可得10+a=x+b=15解方程组可以求x的值,即可计算树高=10+x.【解答】解:Rt△ABC中,∠B=90°,设BC=a(m),AC=b(m),AD=x(m)则10+a=x+b=15(m).∴a=5(m),b=15﹣x(m)又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10+x)2+a2=b2,∴(10+x)2+52=(15﹣x)2,解得,x=2,即AD=2(米)∴AB=AD+DB=2+10=12(米)答:树高AB为12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题中找到两只猴子行走路程相等的等量关系,并且正确地运用勾股定理求AD的值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4】(2023•湘乡市校级开学)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的直线距离是10米,求两树相隔的距离.【分析】由题意知,AB=10米,CD=4米,AD=10米,在Rt△AED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DE的长即可.【解答】解:如图,由题意知,AB=10米,CD=4米,AD=10米,∴AE=10﹣4=6(米),在Rt△AED中,由勾股定理得,DE==8(米),∴BC=DE=8米,即两树相隔的距离为8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5】(2022秋•双塔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的是一个拉箱的示意图,箱体长AB=65cm,拉杆最大伸长距离BC=35cm,在箱体的底端装有一圆形滚轮,其直径为6cm.当拉杆拉到最长时,滚轮的圆心在图中的A处,当拉杆全部缩进箱体时,滚轮圆心水平向右平移55cm到A′处.请求点C离地面的距离(假设点C的位置保持不变)【分析】过C作CE⊥DN于E,延长AA'交CE于F,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方程652﹣x2=1002﹣(55+x)2,求得A'F的长,即可利用勾股定理得到CF的长,进而得出CE的长.【解答】解:如图所示,过点C作CE⊥DN于点E,延长AA′交CE于F,则∠AFC=90°.设A′F=xcm,则AF=(55+x)cm,由题可得,AC=AB+BC=65+35=100(cm),A′C=65cm.∵Rt△A′CF中,CF2=652﹣x2,Rt△ACF中,CF2=1002﹣(55+x)2,∴652﹣x2=1002﹣(55+x)2,解得x=25,∴A'F=25(cm),∴CF=60(cm).又∵EF=AD=3cm,∴CE=60+3=63(cm),∴点C离地面的距离为63cm.【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变式4-6】(2023春•德州期末)如图1,同学们想测量旗杆的高度.他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了地面,并多出了一段,但这条绳子的长度未知.小明和小亮同学应用勾股定理分别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如下:小明:①测量出绳子垂直落地后还剩余1.5米,如图1;②把绳子拉直,绳子末端在地面上离旗杆底部6米,如图2.小亮:先在旗杆底端的绳子上打了一个结,然后举起绳结拉到如图3点D处.(1)请你按小明的方案求出旗杆的高度;(2)已知小亮举起绳结离旗杆6.75米远,此时绳结离地面多高?【分析】(1)由题可知,旗杆,绳子与地面构成直角三角形,根据题中数据,用勾股定理即可解答;(2)由题可知,BD=BC=11.25米,DE=6.75米.在Rt△BDE中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BE2+6.752=11.252,求出BE=9,进而求解即可.【解答】解:(1)如图2,设旗杆的长度为x米,则绳子的长度为(x+1.5)米,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x2+62=(x+1.5)2,解得:x=11.25,故旗杆的高度为11.25米;(2)由题可知,BD=BC=11.25米,DE=6.75米.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得:BE2+6.752=11.252,解得:BE=9,∴EC=BC﹣BE=11.25﹣9=2.25(米),∴DF=EC=2.25米.故绳结离地面2.25米高.【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题意得出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4-7】(2022秋•抚州期末)长清的园博园广场视野开阔,阻挡物少,成为不少市民放风筝的最佳场所,某校七年级(1)班的小明和小亮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为了测得风筝的垂直高度CE,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测得水平距离BD的长为15米;②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计算出风筝线BC的长为25米;③牵线放风筝的小明的身高为1.6米.(1)求风筝的垂直高度CE;(2)如果小明想风筝沿CD方向下降12米,则他应该往回收线多少米?【分析】(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再加上DE的长度,即可求出CE的高度;(2)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在Rt△CDB中,由勾股定理得,CD2=BC2﹣BD2=252﹣152=400,所以,CD=20(负值舍去),所以,CE=CD+DE=20+1.6=21.6(米),答:风筝的高度CE为21.6米;(2)由题意得,CM=12米,∴DM=8米,∴BM=17(米),∴BC﹣BM=25﹣17=8(米),∴他应该往回收线8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悉勾股定理,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8】(2022秋•佛山校级期末)铁路上A,B两站(视为直线上的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视为两个点),DA⊥AB于点A,CB⊥AB于点B(如图),已知DA=10km,CB=15km,现在要在铁路AB上建一个土特产收购站E,使得C,D两村庄到收购站E的直线距离相等,请求出收购站E到A站的距离.【分析】由勾股定理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可求,即在直角三角形DAE和直角三角形CBE 中,DE2=AD2+AE2,CE2=BE2+BC2,得出AD2+AE2=BE2+BC2,设AE为xkm,则BE=(25﹣x)km,将BC=10代入关系式即可求得.【解答】解:∵C、D两村到E站距离相等,∴CE=DE,在Rt△DAE和Rt△CBE中,DE2=AD2+AE2,CE2=BE2+BC2,∴AD2+AE2=BE2+BC2.设AE为xkm,则BE=(25﹣x)km,将BC=10,DA=15代入关系式为x2+102=(25﹣x)2+152,解得x=15,∴E站应建在距A站15km处.【点评】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变式4-9】(2022秋•叙州区期末)“村村通”公路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如图,A,B,C三个村都分别修建了一条互通公路,其中AB=BC,现要在公路BC边修建一个景点M(B,C,M在同一条直线上),为方便A村村民到达景点M,又修建了一条公路AM,测得AC=13千米,CM=5千米,AM=12千米.(1)判断△ACM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公路AB的长.【分析】(1)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设AB=BC=x千米,则BM=(x﹣5)千米,在Rt△ABM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ACM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AC=13千米,CM=5千米,AM=12千米,∴CM2+AM2=AC2,∴△ACM是直角三角形,∠AMC=90°;(2)设AB=BC=x千米,则BM=(x﹣5)千米,由(1)可知,∠AMC=90°,∴∠AMB=180°﹣∠AMC=90°,在Rt△ABM中,由勾股定理得:122+(x﹣5)2=x2,解得:x=16.9,答:公路AB的长为16.9千米.【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4-10】(2022春•江津区期中)中菲黄岩岛争端持续,我海监船加大黄岩岛附近海域的巡航维权力度.如图,OA⊥OB,OA=36海里,OB=12海里,黄岩岛位于O点,我国海监船在点B处发现有一不明国籍的渔船,自A点出发沿着AO方向匀速驶向黄岩岛所在地点O,我国海监船立即从B处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某直线去拦截这艘渔船,结果在点C处截住了渔船.(1)请用直尺和圆规作出C处的位置;(2)求我国海监船行驶的航程BC的长.【分析】(1)由题意得,我海监船与不明渔船行驶距离相等,即在OA上找到一点,使其到A点与B点的距离相等,所以连接AB,作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2)连接BC,利用第(1)题中作图,可得BC=AC.在直角三角形BO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122+(36﹣BC)2=BC2,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作AB的垂直平分线与OA交于点C;(2)连接BC,由作图可得:CD为AB的中垂线,则CB=CA.由题意可得:OC=36﹣CA=36﹣CB.∵OA⊥OB,∴在Rt△BOC中,BO2+OC2=BC2,即:122+(36﹣BC)2=BC2,解得BC=20.答:我国海监船行驶的航程BC的长为20海里.【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不仅仅能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而且它也是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等量关系.【变式4-11】(2022秋•广陵区校级期末)如图,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在AD的位置时,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为0.6m,将秋千AD往前推送3m,到达AB的位置,此时,秋千的踏板离地的垂直高度为。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微专题: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微专题: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微专题: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一.专题解读: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两边长,可直接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长,若已知一边长,且知另两边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可利用方程思想,设出一边长,利用数量关系表示另一边长,借助勾股定理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其中两边的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直角三角形中有特殊角,二是出现图形的折叠.二.典型习题.1.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5,BC =8,CD 是AB 边上的高,则线段AD 的长度为( )A.125B.245C.135D.752.如图,在Rt △ABC 中,AB =6,BC =4,∠B =90°,将△ABC 折叠,使A 点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 )A.53B.52C.83 D .53. 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D 是BC 上的一点,已知AC =CD =5,AD =6,BD =52,则△ABC 的面积是( )A .18B .36C .72D .1254.如图,A,B两个村庄分别在两条公路MN和EF的边上,且MN∥EF,某施工队在A,B,C三个村之间修了三条笔直的路.若∠MAB=65°,∠CBE=25°,AB =160 km,BC=120 km,则A,C两村之间的距离为( )A.250 km B.240 km C.200 km D.180 km5.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60°,∠ABC=∠ADC=90°,BC=2,CD=3,则BD=( )A. 5B.19 C.3 2 D.8336.如图,在△ABC中,AB=41,BC=8,AC=5,则△ABC的面积为.7. 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8.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其对角顶点A与C重合.若长方形的长BC为8,宽AB为4,则折痕EF的长度为.9.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3,AD=1,AB=2AC,则BC的长为.1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2,4)和(3,0),点C 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在运动的过程中,当△ABC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点C的坐标为.1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长.12. 一根竹子高1丈,折断后竹子顶端落在离竹子底端3尺处.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这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其中的丈、尺是长度单位,1丈=10尺.)13. 如图是一个零件的示意图,测量AB=4 cm,BC=3 cm,CD=12 cm,AD=13 cm,∠ABC=90°,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求出∠ACD的度数吗?试说明理由.14. 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BD上的一点,∠B=∠D=90°.若AB=3,BC=2,CD=6,DE=4,AE=65.(1)求AC,CE的长.(2)求证:∠ACE=90°.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微专题: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一.专题解读: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两边长,可直接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长,若已知一边长,且知另两边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可利用方程思想,设出一边长,利用数量关系表示另一边长,借助勾股定理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其中两边的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直角三角形中有特殊角,二是出现图形的折叠.二.典型习题.1.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5,BC =8,CD 是AB 边上的高,则线段AD 的长度为( D )A.125B.245C.135D.752.如图,在Rt △ABC 中,AB =6,BC =4,∠B =90°,将△ABC 折叠,使A 点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 C )A.53B.52C.83 D .53. 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D 是BC 上的一点,已知AC =CD =5,AD =6,BD =52,则△ABC 的面积是( A )A.18 B.36 C.72 D.1254.如图,A,B两个村庄分别在两条公路MN和EF的边上,且MN∥EF,某施工队在A,B,C三个村之间修了三条笔直的路.若∠MAB=65°,∠CBE=25°,AB =160 km,BC=120 km,则A,C两村之间的距离为( C )A.250 km B.240 km C.200 km D.180 km5.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60°,∠ABC=∠ADC=90°,BC=2,CD=3,则BD=( B )A. 5B.19 C.3 2 D.8336.如图,在△ABC中,AB=41,BC=8,AC=5,则△ABC的面积为16.7. 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6.8.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其对角顶点A与C重合.若长方形的长BC为8,宽AB为4,则折痕EF的长度为25.9.已知CD是△ABC的边AB上的高,若CD=3,AD=1,AB=2AC,则BC的长为23或27.1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2,4)和(3,0),点C 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在运动的过程中,当△ABC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点C的坐标为(0,118 ).1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长.解:如图1,设AC=x,∵∠ACB=90°,∠B=30°,∴AB=2x.∵AB2=AC2+BC2,∴(2x)2=x2+32.∴x=3或-3(负值舍去).∴AC=3,AB=2 3.如图2,设AC=x,∵∠ACB=90°,∠A=45°,∴BC=AC=x.∵AB2=AC2+BC2,∴x2+x2=(32)2.∴x=3或-3(负值舍去).∴AC=BC=3.12. 一根竹子高1丈,折断后竹子顶端落在离竹子底端3尺处.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这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其中的丈、尺是长度单位,1丈=10尺.)解:设AB=x尺,根据题意,得∠BAC=90°,AB+BC=10尺,∴BC=(10-x)尺.∵AC2+AB2=BC2,∴32+x2=(10-x)2,解得x=411 20 .答:折断处离地面41120尺.13. 如图是一个零件的示意图,测量AB=4 cm,BC=3 cm,CD=12 cm,AD=13 cm,∠ABC=90°,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求出∠ACD的度数吗?试说明理由.解:在△ABC中,∵AB=4,BC=3,∠ABC=90°,∴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B2+BC2=42+32=52.∴AC=5.∵AC2+CD2=52+122=25+144=169,AD2=132=169,∴AC2+CD2=AD2.∴△ACD是直角三角形,且AD为斜边,即∠ACD=90°.14. 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BD上的一点,∠B=∠D=90°.若AB=3,BC=2,CD=6,DE=4,AE=65.(1)求AC,CE的长.(2)求证:∠ACE=90°.解:(1)∵在Rt△ABC中,∠B=90°,AB=3,BC=2,∴AC=AB2+BC2=32+22=13.∵在Rt△EDC中,∠D=90°,CD=6,DE=4,∴CE=CD2+DE2=62+42=52=213.(2)证明:∵AC=13,CE=52,AE=65,∴AE2=AC2+CE2.∴∠ACE=90°.。

勾股定理及方程思想的综合应用

勾股定理及方程思想的综合应用

典型问题分析与解决策略
典型问题一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求 斜边。
解决策略
直接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并 求解。
典型问题二
已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和斜 边,求另一条直角边。
解决策略
验证三边是否满足勾股定理条件 。
典型问题三
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 形。
解决策略
通过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并化简 求解。
XX
PART 02
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应 用
REPORTING
方程建模与求解过程
勾股定理描述
求解过程
在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和等 于斜边的平方,即$a^2 + b^2 = c^2$。
通过代入已知数值,解三角形两条边时,可建立 方程求解第三边。例如,已知直角边 $a$和$b$,求斜边$c$,则方程为 $a^2 + b^2 = c^2$。
• 方程思想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对于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如多元函数、微分方 程等,方程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建立适当的方程或方程组,可 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相对简单的求解问题。
• 勾股定理与方程思想的跨学科应用:除了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外,勾股定理和 方程思想还可以在其他学科中找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物理学中,勾股定理 可以用于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等;在化学中,方程思想可以用于解决化学反 应中的平衡问题;在经济学中,方程思想可以用于分析市场供需关系等。因此 ,掌握勾股定理和方程思想对于提高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勾股定理和方程思想,可以建立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 物质的量和反应速率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而进行化学 计算。
经济问题中价格、数量和总收入关系分析
价格与数量关系

专题1 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老师版)

专题1 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老师版)

专题1.1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例1】如图,在△ABC中,∠ACB=90°,BC=8,BE=4,AE=AC,求AE的长.解题思路:设AE=AC=x,根据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可列方程为.【答案】x2+82=(x+4)2.【解答】解:设AE=AC=x,∵∠ACB=90°,BC=8,BE=4,AE=AC,根据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x2+82=(x+4)2,故答案为:x2+82=(x+4)2.【变式1】(2021秋•亭湖区校级期中)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6,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则AE的长是.【答案】【解答】解:连接BE,∵DE垂直平分AB,∴AE=BE,设AE=BE=x,则CE=8﹣x,在Rt△BCE中,∵BC2+CE2=BE2,∴62+(8﹣x)2=x2,解得x=,∴AE=,故答案为:.【变式2】如图,在△ABC中,∠C=90°,AC=8,BC=6,BD为角平分线,求BD的长.【答案】BD=3【解答】解:过D作DE⊥AB于E,在Rt△ABC中,∵AC=8,BC=6,∴AB===10,∵BD平分∠ABC,∴∠EBD=∠CBD,在△EBD和△CBD中,,∴△EBD≌△CBD(AAS),∴BE=BC=6,∴AE=10﹣6=4.设DC=ED=x.∵AC=8,∴AD=8﹣x,在Rt△AE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x2+42=(8﹣x)2,解得x=3,∴CD=3,∴BD===3.【例2】如图,在锐角△ABC中,已知AB=15,BC=14,AC=13,AD⊥BC于D点,求AD的长.【答案】AD=12【解答】解:设BD=x,则CD=14﹣x,∵AD⊥BC,∴∠ADB=∠ADC=90°,∵△ADB与△ACD均为直角三角形,∴AD2=AB2﹣BD2=AC2﹣CD2,即152﹣x2=132﹣(14﹣x)2,解得x=9,∴BD=9,∴AD===12.【变式1】(2021秋•象山县期中)如图,在△ABC中,AB=14,BC=15,AC=13,AD⊥BC.(1)求BD的长.(2)求△ABC的面积.【答案】(1)BD的长是(2)84【解答】解:(1)设BD=x,则CD=15﹣x.在Rt△ABD中,AD2=AB2﹣BD2=142﹣x2,在Rt△ACD中,AD2=AC2﹣CD2=132﹣(15﹣x)2,由勾股定理得到:142﹣x2=132﹣(15﹣x)2.解得x=.即BD的长是;(2)由(1)知,BD=.Rt△ABD中,AD2=AB2﹣BD2=142﹣x2,即AD2=142﹣()2=()2,∴AD=,∴S=BC•AD=×15×=84.△ABC【变式2】已知:如图,△ABC中,AB=10,BC=9,AC=17,求BC边上的高.【答案】8【解答】解:延长CB,作AD⊥BC,交CB的延长线于点D,设AD=x,BD=y,在直角△ADB中,AB2=x2+y2,在直角△ADC中,AC2=x2+(y+BC)2,解方程得y=6,x=8,即AD=8,∵AD即BC边上的高,∴BC边上的高为8.答:BC边上的高为8.【例3】(2021春•黄冈月考)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求(1)AE的长.(2)折痕EF的长.【答案】(1)AE=5(2)EF=2.【解答】解:(1)∵将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AE=CE,∴BE=BC﹣CE=BC﹣AE=8﹣AE,∵∠B=90°,∴AB2+BE2=AE2,即42+(8﹣AE)2=AE2,∴AE=5;(2)解:过点F作FG⊥BC于G∵EF是直角梯形AECD的折痕∴AE=CE,∠AEF=∠CEF.又∵AD∥BC∴∠AEF=∠AFE.∴AE=AF.在Rt△ABE中,设BE=x,AB=4,AE=CE=8﹣x.x2+42=(8﹣x)2,解得x=3.在Rt△FEG中,EG=BG﹣BE=AF﹣BE=AE﹣BE=5﹣3=2,FG=4,∴EF==2.【变式1】(2019春•河池期末)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B=6,BC=8,将直角边AB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C上,折痕为AD,则BD=.【答案】3【解答】解:设点B落在AC上的E点处,连接DE,如图所示,∵△ABC为直角三角形,AB=6,BC=8,∴根据勾股定理得:AC==10,设BD=x,由折叠可知:DE=BD=x,AE=AB=6,可得:CE=AC﹣AE=10﹣6=4,CD=BC﹣BD=8﹣x,在Rt△CDE中,根据勾股定理得:(8﹣x)2=42+x2,解得:x=3,则BD=3.故答案为:3.【变式2】(2019春•鄂城区期末)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8,16的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EF与AF的比值为()A.4B.C.2D.【答案】B【解答】解:连接AC交EF于点O,连接FC,由折叠得:AF=FC,EF垂直平分AC,设AF=x,则DF=16﹣x在Rt△CDF中,由勾股定理得:DF2+CD2=FC2,即:(16﹣x)2+82=x2,解得:x=10,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OA=CO=,在Rt△FOC中,OF=,EF=2OF=,∴,故选:B.【例4】(2021秋•宣化区期末)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了1m,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求旗杆的高.【答案】12m【解答】解:设旗杆的高AB为xm,则绳子AC的长为(x+1)m在Rt△ABC中,AB2+BC2=AC2∴x2+52=(x+1)2解得x=12∴AB=12∴旗杆的高12m.【变式1】(2021春•汉阳区期中)“引葭赴岸”是《九章算术》中的一道题:“今有池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题意是:有一个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池塘,一棵芦苇AB 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BC为1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恰好碰到岸边的B'(如图).问水深和芦苇长各多少?(画出几何图形并解答)【答案】芦苇长13尺,水深12尺【解答】解:依题意画出图形,设芦苇长AB=AB′=x尺,则水深AC=(x﹣1)尺,因为B'E=10尺,所以B'C=5尺在Rt△AB'C中,52+(x﹣1)2=x2,解之得x=13,即芦苇长13尺,水深12尺.【变式2】(2016秋•东台市期中)如图,有两只猴子在一棵树CD高5m的点B处,它们都要到A处的池塘去喝水,其中一只猴子沿树爬下走到离树10m处的池塘A处,另一只猴子爬到树顶D后直线跃向池塘的A处.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路程相等,这棵树高有多少米?【答案】树高为7.5米.【解答】解:设BD为x米,且存在BD+DA=BC+CA,即BD+DA=15,DA=15﹣x,在直角△ACD中,AD为斜边,则CD2+AC2=AD2,即(5+x)2+102=(15﹣x)2解得x=2.5,故树高CD=BC+BD=5米+2.5米=7.5米,答:树高为7.5米.1.(2019秋•襄汾县校级月考)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若AD=13,AC=12,则点D到AB的距离为()A.3B.4C.5D.6【答案】C【解答】解:在Rt△ACD中,AD=13,AC=12,由勾股定理得:CD=5,过D作DE⊥AB于E,∵∠C=90°,AD平分∠BAC,∴DE=CD=5,即点D到AB的距离为5,故选:C.2.(2021秋•禅城区期末)如图有一个水池,水面BE的宽为16尺,在水池的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2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则这个芦苇的高度是()A.26尺B.24尺C.17尺D.15尺【答案】C【解答】解:设水池的深度为x尺,由题意得:x2+82=(x+2)2,解得:x=15,所以x+2=17.即:这个芦苇的高度是17尺.故选:C.3.(2020秋•槐荫区期末)《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的数学代表作,书中记载:今有开门去阃(读kun,门槛的意思)一尺,不合二寸,问门广几何?题目大意是:如图1、2(图2为图1的平面示意图),从点O处推开双门,双门间隙CD的长度为2寸,点C和点D到门槛AB的距离都为1尺(1尺=10寸),则AB的长是()A.104寸B.101寸C.52寸D.50.5寸【答案】B【解答】解:取AB的中点O,过D作DE⊥AB于E,如图2所示:由题意得:OA=OB=AD=BC,设OA=OB=AD=BC=r寸,则AB=2r(寸),DE=10寸,OE=CD=1寸,∴AE=(r﹣1)寸,在Rt△ADE中,AE2+DE2=AD2,即(r﹣1)2+102=r2,解得:r=50.5,∴2r=101(寸),∴AB=101寸,故选:B.4.(2021秋•晋中期中)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纸片折叠,使点D与点B 重合,点C落在点H的位置,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A.6cm2B.8cm2C.10cm2D.12cm2【答案】A【解答】解:设AE=x,由折叠可知:ED=BE=9﹣x,∵在Rt△ABE中,32+x2=(9﹣x)2∴x=4,∴S=AE•AB=×3×4=6(cm2)△ABE故选:A.5.(2020秋•越城区期中)已知,如图,△ABC中,∠C=90°,AB=10,AC=8,BD为∠ABC的角平分线交AC 于D,过点D作DE垂直AB于点E,(1)求BC的长;(2)求AE的长;(3)求BD的长【答案】(1)BC=6(2)AE=4(3)BD=3【解答】解:(1)∵∠C=90°,AB=10,AC=8,∴BC==6;(2)∵BD为∠ABC的角平分线,DE⊥AB,∴CD=DE,在Rt△BCD和Rt△BED中,,∴Rt△BCD≌Rt△BED(HL),∴BE=BC=6,∴AE=AB﹣BE=10﹣6=4;(3)设CD=DE=x,则AD=8﹣x,在Rt△ADE中,AE2+DE2=AD2,即42+x2=(8﹣x)2,解得x=3,所以,CD=DE=3,在Rt△BCD中,BD==3.6.(2019秋•溧水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AC,△ABC的高BH,CM交于点P.(1)求证:PB=PC.(2)若PB=5,PH=3,求AB.【答案】(1)PB=PC(2)AB=10【解答】(1)证明:∵AB=AC,∴∠ABC=∠ACB.∵BH,CM为△ABC的高,∴∠BMC=∠CHB=90°.∴∠ABC+∠BCM=90°,∠ACB+∠CBH=90°.∴∠BCM=∠CBH.∴PB=PC.(2)解:∵PB=PC,PB=5,∴PC=5.∵PH=3,∠CHB=90°,∴CH=4.设AB=x,则AH=x﹣4.在Rt△ABH中,∵AH2+BH2=AB2,∴(x﹣4)2+(5+3)2=x2.∴x=10.即AB=10.7.(2021秋•广南县期末)如图,一棵竖直生长的竹子高为8米,一阵强风将竹子从C处吹折,竹子的顶端A刚好触地,且与竹子底端的距离AB是4米.求竹子折断处与根部的距离CB.【答案】CB为3米【解答】解:由题意知BC+AC=8,∠CBA=90°,∴设BC长为x米,则AC长为(8﹣x)米,∴在Rt△CBA中,有BC2+AB2=AC2,即:x2+16=(8﹣x)2,解得x=3,∴竹子折断处C与根部的距离CB为3米.8.(2021秋•法库县期末)笔直的河流一侧有一旅游地C,河边有两个漂流点A,B.其中AB=AC,由于某种原因,由C到A的路现在已经不通,为方便游客决定在河边新建一个漂流点H(A,H,B在同一直线上),并新修一条路CH,测得BC=5千米,CH=4千米,BH=3千米.(1)判断△BC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原路线AC的长.【答案】(1)△HBC是直角三角形且∠CHB=90°(2)AC的长为千米【解答】解:(1)△BCH是直角三角形,理由是:在△CHB中,∵CH2+BH2=42+32=25,BC2=25,∴CH2+BH2=BC2,∴△HBC是直角三角形且∠CHB=90°;(2)设AC=AB=x千米,则AH=AB﹣BH=(x﹣3)千米,在Rt△ACH中,由已知得AC=x,AH=x﹣3,CH=4,由勾股定理得:AC2=AH2+CH2,∴x2=(x﹣3)2+42解这个方程,得x=,答:原来的路线AC的长为千米.9.(2021秋•济阳区期末)如图,小刚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度,他发现旗杆顶端A处的绳子垂到地面B处后还多2米.当他把绳子拉直并使下端刚好接触到地面C处,发现绳子下端到旗杆下端的距离为6米,请你帮小刚求出旗杆的高度AB长.【答案】8米【解答】解:设旗杆的高度为x米,则绳子的长度为(x+2)米,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62=(x+2)2,解得,x=8.答:旗杆的高度为8米.10.(2021秋•江阴市期末)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在他的著作《算法统宗》中写了一首计算秋千绳索长度的词《西江月》:“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恰竿齐,五尺板高离地…”翻译成现代文为:如图,秋千OA静止的时候,踏板离地高一尺(AC=1尺),将它往前推进两步(EB=10尺),此时踏板升高离地五尺(BD =5尺),求秋千绳索(OA或OB)的长度.【答案】14.5尺【解答】解:设OA=OB=x尺,∵EC=BD=5尺,AC=1尺,∴EA=EC﹣AC=5﹣1=4(尺),OE=OA﹣AE=(x﹣4)尺,在Rt△OEB中,OE=(x﹣4)尺,OB=x尺,EB=10尺,根据勾股定理得:x2=(x﹣4)2+102,整理得:8x=116,即2x=29,解得:x=14.5.则秋千绳索的长度为14.5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专题(二):方程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
【教材母题】一根竹子高1丈,折断后竹子顶端落在离竹子底端3尺处.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这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一个问题.其中的丈、尺是长度单位,1丈=10尺.)
方法指导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两边长,可直接运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长,若已知一边长,且知另两边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可利用方程思想,设出一边长,利用数量关系表示另一边长,借助勾股定理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其中两边的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直角三角形中有特殊角,二是出现图形的折叠.
针对训练
类型1 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特殊角揭示两边的数量关系
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长.
类型2 利用图形的折叠找两边的数量关系
2.如图,在Rt ABC △中,6,4,90AB BC B ︒==∠=,将ABC △折叠,使A 点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 )
A.53
B.52
C.83
D.5
3.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已知8AD =,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3EF =,则AB =____________.
4.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其对角顶点A 与C 重合.若长方形的长BC 为8,宽AB 为4,则折痕EF 的长度为_______________.
类型3 利用勾股定理和方程思想求点的坐标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1,3)
△为等腰三
A,试在x轴上找一点P,使OAP
角形,求出P点的坐标.
参考答案 【教材母题】解:折断处离地面11420
尺. 针对训练
1.解:图1,AC AB ==图2,3AC BC ==.
2.C
3.6
4.
5.解:使OAP △为等腰三角形的点P 有:1234(2,0),((5,0)P P P 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