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

合集下载

基于地缘政治创建当代中国的国际关系及理论

基于地缘政治创建当代中国的国际关系及理论

对云南以 G S和孟中印缅合作 为主推进多元化 国 M 际区域合作 的支持力度 ,加强与东盟和周边 国家多
方位 、 多层次的合作 ; 针对缅北地 区的特殊情况 , 制
订全面的应对方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
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所长胡仕胜研究员就解放后 中共治藏政策的演变进行了探讨。胡仕胜研究员首
亚洲。 以中国是亚洲最主要大国的角度看 , 但 中国的 亚洲邻居并不认为中国已经做得足够多。郑永年教 授 由此 提醒 : 中国 的地缘政 治 环境非 常特殊 ; 国与 中
国际关系的研究 , 中国学界遭遇着思想 、 使 思维“ 被
殖民” 的尴 尬 , 些学 者从 中意识 到 西方 理论不 能用 有 来解 释 中国 的国际关 系经验 ,因此 就想 在知识 领域
能增加中国操作空间.同时也是制约美国的一粒棋 子。 对于 中 国未 来 的周边 大局 , 张蕴 岭指 出南海 问题 是关键而重要的。为此 , 中国需要多重下注: 提升干 预能力 , 建立南海海警部 队; 把南海问题分类 , 出 提
1 中国边疆治理的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理论
11 中国周 边 的新 形势 .
大 的反 思空 间 。 国的周 边外交 有很 多很好 的概念 , 中
例如睦邻、 安邻和富邻 , 但实现这些 目标的行为则很
少 ,而且 中 国的周边 外交 在执 行过 程 中往 往 出现 了 很多 问题 。 由此 , 中国需 要根 据地缘 政治调 整外交 战 略 。 中国的战 略和外 交 必须考 虑 到 中国周 边 的特殊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主任 、学部委员张蕴
主动性倡议 ( 如召开南海地区航海安全会议; 提议不 在争议 区单方开发资源 ; 中国—东盟对话框架下 , 在 召开南海争议当事方对话会议 )在东亚峰会、 中 ; 在 美战略对话 中谈及南海稳定安全议题 , 争取主动。 张 蕴岭最后指出,中国崛起过程 中会面临着各种各样

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

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

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摘要:地缘政治是分析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地缘政治学逐渐复苏,发展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学。

从全球地缘政治视野中,中国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地缘政治形势要求中国外交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付新形势的需要。

通过考察中国周边外交思维的变化,特别是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周边外交中逐步生长起来的新外交思维,我们得出结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区域多边制度主义应当成为中国在周边地区的重要外交战略,这是地缘政治变动的客观要求和中国外交新思维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国;地缘政治;外交战略一、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 旋转地球仪,环视中国的版图,你立马会发现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有意思。

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海洋边缘,雄踞亚洲东海岸,位居远东的中央部分,具有漫长的属于中纬度的海岸线,辽阔的版图几乎占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这种位置为中国提供了在亚洲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生长、发展和壮大的天然有利条件。

但是,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并不容乐观。

从地缘区位上讲,中国被众多国家所包围,北有老牌帝国俄罗斯,东北方向有充满变数的朝鲜半岛,南面是新近在崛起的印度和越南等国,还有一个强大的日本守在我们门口。

我们再来眺望一下,在中国的周边还有一些随时都可能“投敌”的南洋国家和动荡的阿富汗,以及势力无所不在的美国。

目前国际共产主义处于极度低潮时期,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向西方国家看齐,发展中国家分化、西化倾向明显,中国不得不承认处于比较严峻的国际政治地理环境之中。

2、直接影响我国地缘政治的国家或地区及我国对各自采取的外交战略(一)美国 从地图上来看,美国不应列为影响我国地缘政治的国家,但是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中国而言,发展对美关系一直是其外交之中的“重中之重”。

美国人曾提到,在构筑以它为主导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新格局中,与中国的政治合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

中国外交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正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但“9·11”事件后尤其是伊拉克战争以来,随着世界安全形势和地缘政治的演变,中国亚太安全态势也相应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

这种变化既给中国创造发展的新机遇,也使中国面临许多新挑战。

一,在地缘政治上,中国处于世界政治新版块的中心区域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深刻调整中,亚太地区无疑是对美国全球利益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核心地区。

然而,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安全威胁几乎都来自亚太地区:该地区是对美国安全构成致命威胁的国际恐怖势力的滋生地和集中地,是对美国安全构成现实威胁的所谓三个“邪恶轴心国”的分布地,也是因大国崛起可能对美国长远安全利益构成挑战的地区,还是对美国经济安全尤其是能源安全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地区。

因此,美国已将全球战略重点东移,确保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实现。

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中国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在地缘政治上,中国扼守亚洲东部,是美国推行欧亚大战略并企图将东西两线联为一体的重要屏障;在地区局势上,中国是美国解决亚太地区所关注问题时必须借重与合作的重点对象;在双边关系上,中美两国特殊的安全联系和复杂的利益冲突,使美国对华始终怀有一种矛盾心态,对华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两面性:中国是美国既要进行建设性合作、又需要加以防范的国家。

二,在周边环境上,中国周边主要地缘版块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亚太地区主要地缘版块战略地位的明显提升,既是该地区成为世界地缘政治中心的导因,又是该地区主导世界政治舞台的体现。

中东地区因其复杂和特殊的矛盾而成为世界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区。

美国以伊拉克为突破口推进所谓“民主化”改造,可是巴以冲突的时起时伏,使该地区成为牵动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火药桶”。

国际恐怖势力的猖獗和民族宗教矛盾的泛起,使这一地区成为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关键地区。

国际恐怖势力的全球性、严密性、诡秘性和狂热性,决定了国际反恐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也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亚仍将是世界地缘政治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外交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外交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外交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外交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愈发频繁。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不容忽视。

本文将分析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外交的挑战与机遇,并分别进行探讨。

一、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外交的挑战1.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加剧。

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利益冲突,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

中国外交需要在这种格局下保持战略定力,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

2.国际规则体系的变革全球化时代,国际规则体系正在发生巨大变革。

传统的国际秩序正在受到挑战,新兴国家和地区性组织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中国外交需要适应这种变革,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改革,争取更多发展空间和话语权。

3.疫情和全球治理全球化时代,疫情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挑战。

疫情暴发导致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国际社会对治理体系的构建和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外交需要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和其他全球性挑战。

4.贸易摩擦和经济合作全球化时代,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中国外交需要在经济合作中保持战略定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形象,在贸易摩擦中保持理性和克制。

二、全球化时代下中国外交的机遇1.多边合作框架的加强全球化时代,多边合作框架成为国际社会合作的重要形式。

中国外交可以通过参与多边合作,提升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推动国际关系的稳定与发展。

2.文化交流和软实力的提升全球化时代,文化交流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中国外交可以通过软实力的提升,增强国家形象和影响力,为国际合作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国际组织的参与和改革全球化时代,国际组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外交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规则的形成和实施,为国际合作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发展中的合作和共赢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将面临的八大危机:信仰、教育、地缘政治、人与人关系、地方矛盾、水资源、粮食、外交危机

中国将面临的八大危机:信仰、教育、地缘政治、人与人关系、地方矛盾、水资源、粮食、外交危机

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成绩的光辉下我们也看到了多重危机正在向我们袭来。

如果不能早作出预防,那么后果将是不可设想的。

下面我们对这些危机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1.信仰危机想要改变一个国家,就要改变他的国民,想要改变国民,就要改变他的思想。

而中国面临的就是信仰危机的变迁。

三十年前,中国从上到下都信仰,只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成为一个世界上民族之林之一。

后来各种思潮纷至沓来,人们的思想变得现实,变得拜金,变得互相猜忌,在金钱万能的信仰下,铤而走险者有之,勾心斗角者有之,****者有之,甚至为了金钱残害同胞,忘记生身父母者也有之。

孰不知,一旦人们的信仰从过去的主义变成现实的金钱至上,那么想要再变过来,不流血,不牺牲,是不可能的了。

中国想要变强,就要有信仰;想要有信仰,就要变思想!2.教育危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句曾经耳熟能详的口号,已经湮灭在历史的烟云里。

现在教育产业化,已经让金钱的观念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植入到头脑中了。

而中国教育的没落,更多的是源于金钱,毁于人为。

过去知识就是力量,陷在知识就是重量。

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的书包,没有十几斤是下不来的。

是什么造就了天真的孩子沦为学习的机器?是什么造成了,同时国家的花朵,却一个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一个生长在贫瘠的悬崖?一个国家的公平公正,首先就是教育的公平公正。

在这一点上,即便是封建王朝,对贫富的读书子弟,都是一视同仁的。

中国的这种教育模式和体制,即便大学毕业了,与三十年前,初中毕业的人,有什么区别呢?除了多消耗了一些资源之外,是就业有优势,还是思想得到升华,还是信仰得到确认,都没有。

甚至现在的一个大学生的素质,都比不上,三十年前的一个初中生。

所以教育的根本不是在于读了多少书,而是在于获得了多少知识——有用的知识!这才是教育的真谛!3.地缘政治危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里,基本上和中国现在周边的国家都发生过战争。

但是现在面临的是更多的地缘政治危机。

超越地缘政治思维的中国高铁外交

超越地缘政治思维的中国高铁外交

20215超越地缘政治思维的中国高铁外交陈晓茹郑安光2010年两会后,中国的高铁建设成为一张闪亮 的名牌,高铁外交风靡世界。

受传统地缘政治观影 响,西方一些学者带着偏见看待中国高铁外交。

但 中国高铁外交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环节,超越了原有地缘政治思想的桎梏,其“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体现了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迈进的 导向。

一、中国高铁外交的形成与发展1.中国高铁的建设历程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电气化高速铁 路,此后各国纷纷抓紧高铁建设。

改革开放后,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号召深入各个行业。

铁道部 响应号召,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铁路现代化建设中,铁 路部门的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

1990年铁道部向全国人大提交《京沪高铁线 路方案构想报告》,开始了中国高铁建设的研究。

起 初中国技术人员完全靠自己在高铁的研发道路中 摸索,在多次的失败与探索中,独立研制出了 “先锋 号”高速动车组。

2002年中国借鉴德国高铁技术, 研制出了“中华之星”高速动车组,并在秦沈客运专 线上达到321.5公里的最高时速。

“先锋号”和“中华之星”的成功研发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为后期 中外合作奠定了基础。

2004年4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曾培炎 主持召开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会议,会议明确了 引进技术的总原则。

在一系列招标谈判实践中,中 国摸索出一条“以市场换技术”的道路,中国北车长 春客车股份、唐山客车公司和中国南车青岛四方响应政策相继与德国西门子等公司合作,引进技术,联 合设计生产“和谐号”高速动车组。

2008年具有中 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在15分钟内 增速至每小时394.3公里,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 的运营速度,开启了中国的高速时代。

但中国高铁 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审查把关不严而造成 的甬温线“7 • 23事故”,让中国的高铁事业突逢寒 冬,社会批评不断,谣言四起,民心换散,高铁资金短 缺,发展缺乏助力,中国高铁全面降速。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国家,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

以下是中国地缘政治的现状和对策:
1. 区域影响力扩大: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欧亚非拉各国之间的合作。

中国已成为该地区的重要经济伙伴和投资者。

对策是加强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和经济联系,促进互利合作。

2. 领土争端: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领土争议,如东海和南海的岛屿争端。

对策是坚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并与相关国家保持对话与合作。

3. 西方国家的忧虑:随着中国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实力感到担忧。

对策是加强与西方国家的沟通与合作,消除疑虑,并通过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4. 非传统安全问题:中国面临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

对策是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这些威胁,构建更安全的国际环境。

5. 美中竞争:中国与美国之间存在经济、科技和地缘政治等多个
领域的竞争。

对策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主导制定国际规则,并通过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国家实力。

总之,中国需要通过外交手段、区域合作和国际治理等多种方式,应对地缘政治的挑战,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

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

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

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摘要:地缘政治是‎分析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地缘‎政治学逐渐‎复苏,发展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学。

从全球地缘‎政治视野中‎,中国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地缘政‎治形势要求‎中国外交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付新形‎势的需要。

通过考察中‎国周边外交‎思维的变化‎,特别是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周边外‎交中逐步生‎长起来的新‎外交思维,我们得出结‎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区域多边制‎度主义应当‎成为中国在‎周边地区的‎重要外交战‎略,这是地缘政‎治变动的客‎观要求和中‎国外交新思‎维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国;地缘政治;外交战略一、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旋转地球仪‎,环视中国的‎版图,你立马会发‎现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有意思‎。

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海洋边缘,雄踞亚洲东‎海岸,位居远东的‎中央部分,具有漫长的‎属于中纬度‎的海岸线,辽阔的版图‎几乎占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这种位置为‎中国提供了‎在亚洲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生长、发展和壮大‎的天然有利‎条件。

但是,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并不容乐‎观。

从地缘区位‎上讲,中国被众多‎国家所包围‎,北有老牌帝‎国俄罗斯,东北方向有‎充满变数的‎朝鲜半岛,南面是新近‎在崛起的印‎度和越南等‎国,还有一个强‎大的日本守‎在我们门口‎。

我们再来眺望一‎下,在中国的周‎边还有一些‎随时都可能‎“投敌”的南洋国家‎和动荡的阿‎富汗,以及势力无‎所不在的美‎国。

目前国际共‎产主义处于‎极度低潮时‎期,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向西方国家‎看齐,发展中国家‎分化、西化倾向明‎显,中国不得不‎承认处于比‎较严峻的国‎际政治地理‎环境之中。

二、直接影响我‎国地缘政治‎的国家或地‎区及我国对‎各自采取的‎外交战略(一)美国从地图上来‎看,美国不应列‎为影响我国‎地缘政治的‎国家,但是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中国而言‎,发展对美关系一直‎是其外交之‎中的“重中之重”。

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

个人心得信管一斑通过对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的分析,有关论文的整理分析,我得出一些个人看法。

地缘政治的现实意义:对一个国家的战略决策产生影响,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指导性。

例如麦金德的地缘论被德国运用。

地缘政治受到的冲击:1、核武器的出现,使地缘政治受到质疑,使边缘中心、缓冲地带变得微不足道。

2、科学技术的冲击,科学技术带来的新技术革命使国家间战场由军事过渡到以经济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3、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冲击,以经济全球化为甚。

地缘政治中的中美关系如何应对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地缘战略政策1、从自身着手,融入全球,提高自身实力,正面利用有利时机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实力。

2、利用世界多极化局势,加强与俄罗斯、欧盟及亚洲周边国家的合作,以此来压抑美国。

3、在地缘问题上要有全球眼光。

4、争取化解中日矛盾,增强政治对话,强调中日在东亚的利益。

5、不仅只考虑政府往来,还应加强政府之外的往来,消除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

6、有效利用美国国内的有利因素来遏制台独,避免中美在台海问题上的冲突。

7、在非传统安全问题领域,美国是需要中国合作的,中美应该拓展合作领域。

8、塑造中国的软实力来构建和谐社会。

地缘政治中的中欧关系2003年后,中欧关系良好发展的表现首先,经济领域。

中欧双边贸易持续走高,经贸合作日趋紧密。

欧盟是中国的第一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的第二贸易伙伴。

而且贸易不仅在量上有增长,在深度上也有扩展。

其次,政治领域。

双方对话与沟通日益机制化,为双方建立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奠定基础。

第三,在国际事务合作上。

中欧双方不断迈向新台阶,实现了互利合作。

在朝核问题和伊朗问题上都达成了共识。

第四,在环保方面。

合作已经成为双方的新亮点,中国不断吸取欧盟工业化过程的环保经验。

第五,科教领域。

合作不断深化,加强了民众之间的友好往来。

当前中欧关系出现的变化及原因1、中欧关系从2007年开始有所转变,直接变化就是领导人的变化。

欧洲主要国家的领导人更迭,不同的领导人多外政策必然有所差别。

时事政治: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分析

时事政治: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分析

时事政治: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分析1. 引言1.1 概述时事政治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国际形势以及各国之间的关系都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这篇长文旨在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探讨它们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全球政治经济形势、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与矛盾、地区冲突与紧张局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时所采取的外交策略。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并明确目标和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国际形势分析,深入研究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各国之间关系与矛盾以及地区冲突与紧张局势。

然后,我们将探讨中国外交政策,并研究其总体战略与原则、对外关系发展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具体外交政策和行动方针。

第四部分将重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包括经济实力对国际地位的影响、中国在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中的角色以及其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

最后,我们将得出结论,探讨国际形势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政府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为读者提供对当前重要问题的更深刻理解。

通过了解全球局势与各国关系、中国外交政策制定理念与行动方针以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与地位,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当今世界形势中复杂而纷繁多变的因素,并为未来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2. 国际形势分析2.1 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

一方面,全球主要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导致了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升级。

另一方面,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面临挑战,一些国家采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政策,对全球治理体系造成冲击。

2.2 主要国家间关系与矛盾:当前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和矛盾。

美中关系是最重要且备受关注的双边关系之一。

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

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

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2级6班班级姓名杨军平学号2012202505课程名称地缘政治学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摘要中国“和平发展”这一概念曾由中国政府领导人数次宣誓,在中国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研究界以及多种中国报刊上曾激发了较热烈的讨论。

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中国的对外战略尤其重要,特别是大国战略。

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本文将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周边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分析,并结合国际地缘政治的格局变化,试着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论述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内对外国际战略。

关键词和平发展地缘政治环境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印关系正文对中国未来对外政策选择的不同理念,所涉及的争论,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会面对怎样的国际环境,需要处理怎样的国际关系,以及怎样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等。

这些争论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已成为热门话题的“和平发展”问题。

不管“和平发展”这个概念作为中国的国际战略是否合适,至少它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即中国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而且中国的高速发展已被国内外许多人视为是“崛起”。

基于这种情况,当讨论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时,从现实的角度说,不能不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能不能和平发展,二是如果中国能够和平发展,应该采取何种战略选择。

一、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战略环境中国是位于东半球欧亚大陆东部的国家,面临太平洋,陆海兼备。

中华民族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即北边是冰天雪地的荒漠,西北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西边是号称世界屋脊的微微大山,西南是难以通过的深山老林,丛东到南则是弧形的汪洋大海。

因此在中华民族那里形成并强化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大一统”思想,中国拥有十五个陆上邻国,六个海上邻国,陆地边界有2.2万多公里,海岸线有1.8万多公里。

这意味着中国的地缘安全变数大,遇到麻烦的几率高,解决边界问题的负担重。

另外,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外加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美国。

地缘政治_国家利益_外交战略_宋凌云

地缘政治_国家利益_外交战略_宋凌云

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外交战略宋凌云⒇(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兰州 730000)摘 要:文章通过对直接影响中国地缘政治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的地缘战略目标及改进外交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地缘政治;国家利益;外交战略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97(2000)02-0020-04 拿破仑有句名言,只要了解了一国的地理,就能判断出一国的外交政策。

这是对地缘政治理论最简单形象的概括。

地缘政治理论作为国际政治理论众多流派中的一支,其影响至为深远。

无论在跨世纪的今天,还是可预见的将来,地缘政治仍是影响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国的崛起,国家利益的扩展,研究其地缘政治问题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直接影响我国地缘政治的国家或地区主要有美国、日本、俄罗斯、中亚、朝鲜半岛、东南亚和南亚。

除美国之外的其它国家或地区都与我国相邻,作为地缘政治力量是容易理解的。

其中美国虽不和我国接壤,但其影响无处不在,尤其在亚太地区,中美关系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地缘政治战略。

美国不仅应列为影响我国地缘政治的国家,而且是其中最重要的国家。

下面,就上述各地缘政治力量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分别予以分析说明: 一、美国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华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苏东剧变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华战略以外交“打压”为主,企图促使中国“和平演变”;第二阶段是1993年后,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为扼制中国重新打出“台湾牌”,制造海峡两岸的紧张气氛;第三阶段,从1997年开始,美国政府开始认识到,中国的崛起是大势所趋,任何“扼制”的企图是不明智的,既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也有损于美国的全球战略。

冷战后,美国政府提出建立欧亚大陆地缘战略新格局的设想。

目前,这种新格局已初显端倪。

以中亚高加索为地缘政治支点,以北约东扩和美日安保体制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防止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接上页)合授权的目的,并且必须遵守自由裁量权的法定界限④。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探讨中国在此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作为国际关系的两个重要维度,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包括重要邻国的政治经济动态、地区安全形势的演变、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走向等。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中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时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强经济合作、深化政治互信、推进地区安全合作等。

通过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文旨在为中国在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和更高国际地位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格局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或存在海洋争端。

这一地区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多元、交织和动态的特点,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陆地接壤国家众多,地缘政治竞争激烈。

中国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西部与中亚五国相邻,南部则与印度、缅甸、越南等国交界。

这些国家之间因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民族矛盾等引发的冲突和摩擦不断,给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例如,中印边境争端、中缅边境的毒品问题等,都是中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海洋争端频发,海洋权益保护形势严峻。

中国周边海域广阔,与多个国家存在海洋划界和岛屿争端。

东海、南海等海域的争端尤为突出,涉及领土、渔业资源、能源开发等多个方面。

这些争端不仅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对中国的海洋权益保护和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再次,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周边地区的大国竞争也日趋激烈。

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该地区都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对中国的崛起持有一定的防范和制衡心态。

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

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

第二章 地缘政治与世界大国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美俄欧日地缘政治
第一节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摘自中国社科院:《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
第二节 美俄欧日地缘政治
美国地缘政治 俄罗斯地缘政治 欧盟地缘政治 日本地缘政治

美 国 地 缘 政 治
俄 罗 斯 地 缘 政 治
欧 盟 地 缘 政 治
日 本 地 缘 政 治
第三章 当代中国地缘政治
东线地缘政治
西线地缘政治 南线地缘政治 北线地缘政治
第一节 东线地缘政治
主要邻国:日本、俄罗斯、美国、朝鲜、韩国
热点问题:东海大陆架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
朝鲜半岛问题
东 海 大 陆 架 问 题
台 湾 问 题
朝 鲜 半 岛 问 题
第二节 地缘政治学
•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地缘政治 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 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 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把地缘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 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种观点为国际关 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定有相当的影 响”。
第二节 西线地缘政治
主要邻国: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亚五国 热点问题:中印边界争端、印巴克什米尔争端、阿富
汗问题
中 印 边 界 争 端
印 度
巴 基 斯 坦
克 什 米 尔 问 题
阿 富 汗
中 亚 五 国
第三节 南线地缘政治
主要邻国:越南、菲律宾、印尼、美国
热点问题:南海主权归属问题
课程考核


平时考查:占总分的30%,以个人出勤率、 讨论发言情况为考核标准。 结业考核:占总分的70%,完成一篇字数不 少于1500字的论文,以论文的创新性、规 范性、条理性为考核标准。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
中国与中亚地区有着复杂而密切的地缘政治关系。

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经济合作:中国与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近年来有了显著增长。

中国是中亚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

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和中国的投资需求相互契合,中亚地区是中国的重要能源供应地,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同时,中国也将中亚地区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互联互通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

2. 安全合作:中国与中亚地区在安全合作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关切。

中亚地区被认为是中国的西部边疆地区,中国关注该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中国与中亚国家加强了反恐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SCO),该组织是中亚地区重要的安全合作框架,除了中亚国家外,还包括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

3. 地缘政治角力:中亚地区位于中国与其他大国之间的交汇地带,因此地缘政治角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俄罗斯一直视中亚地区为其传统势力范围,并在该地区有着军事、经济和文化上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美国也在中亚地区增加了其军事存在,并与中亚国家加强了合作关系。

中国在这些大国之间的竞争中积极发挥着自己的外交角色,并通过经济合作和外交交往维护自己在该地区的利益。

总的来说,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是多层次、多方面
的,涉及经济、安全和地缘政治等多个领域。

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但在地缘政治竞争中也面临着复杂的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众所周知,最近几年,在经济与科技迅猛发展的态势下,国际局势似乎也变得甚为微妙,有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历史和国际竞争的舞台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与对垒。

但同时世界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任何国家都不能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

今年以来,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传统因素和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因素对各国的影响都在上升。

对中国而言,从年初的天安舰事件以及美国对台军售和美国总统会见达赖,到最近的韩美黄海军演,日本于钓鱼岛非法扣押我渔船船长以及欧美联合施压人民币升值,外国势力加大对中国的打压,使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急剧恶化。

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和坚定自己的道路,敢于同外界敌对势力作斗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内容摘要近年以来,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传统因素和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能源安全等非传统因素对各国的影响都在上升。

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上未获根本的改善,部分地区的问题且呈恶化趋势,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仍旧错综复杂,旧的热点问题温度未降,彻底解决遥遥无期,新的热点问题接二连三出现。

伊拉克局势略见平缓,但前景很不明朗。

阿富汗形势趋向严重,塔利班势力的活动越来越猖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重要基地和活动场所。

发生在印度,巴基斯坦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伤亡,深刻表明国际反恐斗争仍将是长期的和艰巨的。

伊朗核问题迄今仍无任何进展,前景仍然十分暗淡。

经过六方会谈积极努力,朝鲜核问题有所解决,但又因为南朝鲜的一系列挑衅措施,使得落实达成的协议步步为艰,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道路仍然漫长而曲折。

同时,国际多边军控谈判停滞不前,军备竞赛有增无减,主要打过启动核武库的更新换代,而且太空争夺已经初现端倪。

这一切都说明核裁军,防扩散问题困难重重,另外,频繁发生的海盗活动,国际贩毒等事件也严重危机国际社会的安全。

中国外交政治——地缘政治

中国外交政治——地缘政治

海权论:美国海军军官,同时也是历史学家的阿尔弗雷 德·赛耶·马汉,经由对英国海军发展与海洋霸权的研究, 提出一套以制海权概念解释历史的理论。于1890年,出 版《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阐述海权理论,其 论点之中心在于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与安全的重要性, 若是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必须要掌握在海洋上自由行 动的能力。
北线地缘政治
越南、菲律宾、 印尼、美国
俄罗斯、蒙古

外交平衡
“平衡外交”是常见的一种外交方式,包含各种形式类别。 实际上,国家无论大小,都可能采用某种形式的“平衡外 交”策略,平衡的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本文关注 小/弱国的“大国平衡”外交,即它们如何平衡地对待两个 大国。这种“平衡外交”具有一些限制性条件,例如:着眼 于小/弱国的立场和视角;实施国是小国或弱国,对象国 是大国;涉及两个大国和一个小/弱国之间的三边关系; 两个大国处于竞争或对立状态。要准确理解小/弱国的“大 国平衡”外交机理
地缘政治学主张一国的政治乃受其地理所支配。它的关键内在含义是,如果一 个国家的邻国越多,那么它与这些邻国的利益纠纷就越容易产生。如果地缘政 治学说是正确的,那么中国在未来充当第一超级大国的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 为它的邻国会时时刻刻拉着它的后腿。这些与邻国的利益冲突,必会使中国在 制定政治和经济政策时小心弈弈,必然大量消耗中国的国力和军力。也就是说, 美国只有二个邻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可以如一名喜欢挑战的拳击手, 随时找些敌人开心而产生凝聚力,从精通地缘政治学的美国政治家来说,这的 确是他们的一种治国之策。美国也可以在功成名就后,安安稳稳、轻轻松松地 怡养天年,但这样的缺少紧迫感会使美国很快变成南美洲的懒散国家。而中国 却用不着找任何敌人,反而受地缘支配,它必须随时应付不管它愿不愿意的各 种挑战而消耗国力。因此在任何条件下,它都不可能如美国一样可以轻易地调 兵遣将到世界各地。精通地缘政治学的美国的决策者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地缘政治思想梳理及当代启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缘政治思考和智慧。

这些传统理念对于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注重以和为贵的原则。

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繁荣的贸易往来,讲求睦邻友好。

中国古代有“修邻居,犹修身”的说法,强调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以和平解决争端。

这为当代中国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了借鉴,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强调君子之交淡如水。

中国古代的地缘政治思想强调相互尊重和理解,注重赢得邻国的友善和信任。

古人常说“交朋友宜淡”,要求对外交往时保持清醇和谦逊的态度。

这一理念在当代地缘政治中仍有启示作用,强调各国之间应保持互相尊重和友好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强调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古代中国通过朝贡制度和边疆管理等方式,保持了较为稳定的边界秩序。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稳定和秩序一直被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这为当代中国积极参与地缘政治事务,维护国家稳定和地区秩序提供了借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还注重国家形象塑造和软实力的提升。

古代中国重视外交礼仪,强调礼仪之邦,使得外国来华交流时会受到礼遇。

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将维护国家形象视为重要任务,注重通过外交手段来提升国家声望和国际影响力。

这为当代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升国际形象和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思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缘政治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的深度和广度。

这些地缘政治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地缘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要注重和睦相处和友好交往;在国际事务中要坚持相互尊重和友善合作;在维护国家稳定和地区秩序时要加强管理和调控;在提升国际形象和影响力时要注重外交礼仪和文化传播。

这些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将有效地推动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
摘要:地缘政治是分析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视角.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地
缘政治学逐渐复苏,发展成为全球地缘政治学。

从全球地缘政治视野中,中国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地缘政治形势要求中国外交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付新形势的需要。

通过考察中国周边外交思维的变化,特别是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周边外交中逐步生长起来的新外交思维,我们得出结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区域多边制度主义应当成为中国在周边地区的重要外交战略,这是地缘政治变动的客观要求和中国外交新思维的
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国;地缘政治;外交战略
一、中国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
旋转地球仪,环视中国的版图,你立马会发现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有意思。

中国处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海洋边缘,雄踞亚洲东海岸,位居远东的中央部分,具有漫长的属于中纬度的海岸线,辽阔的版图几乎占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这种位置为中国提供了在亚洲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生长、发展和壮大的天然有利条件。

但是,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形势并不容乐观。

从地缘区位上讲,中国被众多国家所包围,北有老牌帝国俄罗斯,东北方向有充满变数的朝鲜半岛,南面是新近在崛起的印度和越南等国,还有一个强大的日本守在我们门口。

我们再来眺望一下,在中国的周边还有一些随时都可能“投敌”的南洋国家和动荡的阿富汗,以及势力无所不在的美国。

目前国际共产主义处于极度低潮时期,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向西方国家看齐,发展中国家分化、西化倾向明显,中国不得不承认处于比较严峻的国际政治地理环境之中。

二、直接影响我国地缘政治的国家或地区及我国对各自采取的外交战略
(一)美国
从地图上来看,美国不应列为影响我国地缘政治的国家,但是美国是当今世
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对中国而言,发展对美关系一直是其外交之中的“重中之重”。

美国人曾提到,在构筑以它为主导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新格局中,与中国的政治合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美国在各个大国之间搞力量均衡,防止出现任何一个国家来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美国国内展开了对中国采取“接触”抑或“遏制”的大辩论。

考虑到中国在整个东亚、中亚、南亚所具有的巨大潜在影响和日本在本地区不获信任的政治孤立状况,美国必须彻底放弃“遏制”或敌视中国的政策,而要与中国展开政治对话与合作,不得不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战略关系---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二)日本
日本可以说是中国的门户,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对日关系一直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对日战略,可以说很理性,并没有因为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对二战期间所犯下的历史罪行一直持顽固态度以及小泉等政要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而怀恨在心,煽动国内人民的仇恨情绪。

在经济上,我国应继续坚持不以政治干扰影响经贸关系的原则。

中日自恢复正常外交关系以来,中日贸易额增加了 60多倍。

所以中国应进一步扩大中日经贸合作领域,加强民间经济交流,建立两国之间牢固的经济关系。

在文化上,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各国层次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利用两国几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和文化上的渊源关系,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大力培植民间友好力量,这是发展中日关系的一条重要经验。

在政治上,继续坚持提出“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口号,以中美建立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为契机,明确反对日本走向军事大国的任何企图和举措,不断加强对相互战略的理解和深化,来促使日本政治关系的稳定发展。

(三)朝鲜半岛
自近代以来,朝鲜半岛一直是东北亚国家相互争夺的地缘政治焦点,成为东北亚局势流变动荡的关键性诱因。

对此,中国付出了沉重代价,有时几近亡国。

正是由于地缘政治原因,冷战时期,中朝并肩作战,阻止了美国越过“三八线”,并把美国直接威胁中国安全的企图直接扼杀在摇篮之中。

冷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性对抗的消逝,但东北亚局势仍然紧张,对峙局面仍然存在。

从总体上看,这种框架是相对稳定的,处于非敌非友的态势。

但是半岛形势错综
复杂,无论统一后美军撤出与否,都可能对中国带来影响。

而且,朝核危机也折射出了中国与半岛国家尤其是与朝鲜之间存在着相当分歧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互不信任,反映出中朝关系尚存在一定问题的客观现状。

朝鲜半岛历来是我国的战略利益地区,其去向与我国利益攸关。

(四)俄罗斯和中亚
中俄两国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历史上就曾发生过多次纠葛和冲突,中国也多次受到俄国的宰割。

1991 年岁末,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中俄顺利实现了由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

冷战后,虽然俄罗斯的经济受到了影响,但是它的军事势力在世界上还是屈指可数的。

从地缘政治上看,中亚地区是亚欧大陆的战略要道,是中东石油的重要陆路运输线。

由于前苏联解体和外部势力的介入,以及塔吉克斯坦内乱、阿富汗内战的影响,使得中亚地区的民族、宗教、资源和领土等方面矛盾比较突出,导致这一地区的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猖獗。

这些邪恶势力同时也威胁到邻国的社会安全和地区稳定。

中国在中亚问题上的核心是保证中亚地区的地区稳定,防止该地区宗教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势力威胁中国的西部安全,保障中国在必要时能获得中亚的能源供应。

要达成上述目标,最好的策略是大力推动中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在该地区发挥经济上的主导作用,以经济上的利益牵制美国的政治经济渗透,密切与中亚五国的经济联系。

(五)南亚和东南亚
南亚次大陆在地缘上也与我国安全又密切关系。

温家宝总理于 2005 年 4 月对印度进行了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了《联合声明》,中印关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和南亚国家加强合作有利于亚洲政治局势的稳定和团结,作为互邻的地区,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而言,彼此建立相互信任、携手合作的关系,对于促进地区稳定、经济发展都有利。

中国和南亚是国际新格局中正在崛起的力量,这对第三世界具有特殊意义。

加强合作对于维护彼此的权益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中国还必须加强同巴基斯坦、缅甸的战略合作,这样才能维护西南边疆的稳定。

在地缘政治上讲,东南亚扼守了太平洋到印度洋的通道,如果任何一个国家想控制这两大洋之中的任何一个,都必须要控制东南亚,否则就不可能完全达到在该地区的势力存在。

东南亚是中国的战略核心区,其重要性不亚于台湾。

台湾在地缘政治上给我们提供了突破第一岛链的战略基地,而且拥有了东海油气田的战略后方,有了和日本对抗的基地。

而东南亚是我们前出印度洋的咽喉,这个位
置就像一只大手死死的掐住了我们通往印度洋的通道,印度洋是我们能源海上通道和非洲地区的必经之地,所以中国应继续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以经贸交流的加强巩固和发展双边的政治关系。

三、地缘政治环境对中国政策的影响
地缘政治环境,对中国国内的政治生态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由于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迫使中国不得不长期维持一个高度集权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并过渡强调保持国内稳定,以促成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从而忽视对世界范围内普世价值的遵从。

籍以高度行政集权模式降低公共政策与民众期待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削弱政府在面临国内和国际挑战时做出正确判断和坚决回应能力的可能。

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还导致中国外交必须学会和适应在大国之间寻求平衡的艺术并对有关争议采取谨慎和容忍策略,这也合理地解释了中国在海洋争端中奉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的理论形成过程。

四、构建超地缘的国家战略
中国要降低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对国家的不利影响,除传统的平衡大国关系、立足东亚,推进睦邻友好战略、奉行独立自主的多边外交外还必须构建以金融、文化和媒体力量为主要元素的超地缘的国家战略。

建立独立、自由、开放的媒体平台,在国家传播领域形成民众积极参与、媒体自由讨论、学者借智创新、官方扬弃施政的良性互动氛围。

这既有利于在重大国内和国际挑战面前集中民智,也有利于外界了解中国真实的民意,从而提高国家的话语权。

不同渠道表达的不同观点还将为中国外交赢得更多的回旋空间。

参考文献:
[1]白桦.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国石油外交战略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6.
[2]曹飞.中亚国家政局演变中的大国博弈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3]姚勤华,戴轶尘.中国与中亚地缘政治关系新析[J].俄罗斯研究,2004,(1).
[4]于朝晖.整合公共外交[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5]韩波.论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地缘战略[D].青岛:青岛大学,2007.
[6]庞彦,卢武铉.“和平繁荣政策”与韩朝关系发展研究[D].延边:延边大学,2007.
[7]郝军学.初探外交能力与中国外交[D].北京:外交学院,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