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主题教学模式的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引言
社会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难于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愿望,主要原因在于:
1)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虽然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但计算机课程大多使用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陈旧的教学内容。大多数计算机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既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求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及时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显得十分必要。
3)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多数计算机课程为大班授课,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越发突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差生“学不懂”、好生“学不够”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分层主题”教学模式,融合“分层”和“主题式”教学模式的优点,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分层”时(尤其是教学目标分层和教学内容分层时)要兼顾主题内容,同时又要在“分层”的前提下考虑主题的设计。
本项目拟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开展“分层主题”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典型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学习计算机后续课程的先行课,涉及学生面广、影响大,传统教学方式的各种矛盾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充分体现,一线教师急切盼望有新的教学模式去解决矛盾,因此选择该课程作为“分层主题”教学模式的试点对其它课程很有借鉴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目前鲜有将分层教学和主题式教学模式相结合的研究,大多数研究是分别针对分层教学或主题式教学模式的。
1.1分层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1-2]。从本质上看,分层教学是上述理论的“综合”和“升华”。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它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分层教学成为国外教育改革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美国涌现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个别化分层教学理论与模式。英、法、德、韩、澳等也加入分层教学实验行列,在分层教学实践上也呈现繁荣与多样化态势。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内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可分为二个阶段[2]:1)寻求理论依据、丰富分层教学实践和进行新型分层教学试验阶段(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2)分层教学改进、传播及其丰富、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以来)。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受到了广泛关注与研究,然而分层教学在理论与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分层教学目标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分层标准与分层内容的客观性与科学性等,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2主题式教学研究现状分析
主题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授课时,老师预先设计一个与课程内容相符的主题,然后以主题为中心,围绕主题展开教学,使学生在一个特定的主题环境中掌握所学的知识[3]。
主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活动理论等[3-5]。建构主义学习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教育领域兴起,该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的基础上,可以有一种或数种优势智能。活动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美国等国家并广泛流行,该理论认为一个活动系统包括主体、工具、客体、分工、共同体、规则六个部分。
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开始发展主题式学习的研究,如主题式学习理论的研究、主题式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主题资源网站的建设等[5]。近年来,国内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开始了主题教学设计的研究和实践[6]。然而,目前国内外主题式学习缺乏系统的研究,实践还缺少理论指导。
2“分层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分层主题”教学模式的主要目标为:融合“分层”和“主题式”教学模式各自的优点,通过两种模式的互补,建立新的、更好的教学模式。“分层主题”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研究“分层”、“主题式”两个教学模式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挖掘两个教学模式的交叉要素;研究两个教学模式的融合;构建“分层主题”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丰富目前的教学理论。最终解决如何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有效地结合“分层”和“主题式”教学模式这一问题,使得“分层主题”教学模式既能保持“分层”和“主题式”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又能突出结合后的优势。
3“分层主题”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教学中,通过“构建分层主题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反思与研讨——
—理论指导——
—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如何有效的开展“分层主题”教学模式,构建该模式的基本框架。通过观察、调查、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该教学模式中能力发展与提高的状况,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水平的变化等情况,进而研究并制定学生分层方法、教学目标分层方法、教学内容的分层和主题设计策略、教学过程设计等。定期举行展示课、观摩课等活动,组织教师参观、讨论、评议“分层主题”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的得失,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通过建立实验组(班)与对照组(班)、评价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等方式,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分层主题”教学模式和一套标准的“分层主题”教学模式的评估体系。“分层主题”教学模式实施过程积累的大量教学素材(教学课件、课程教学和实验大纲、教学日历,教学过程组织策略、学习评价策略、分层策略、师生互动策略及相关材料,学生学习成果等),有助于对该模式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推广。
4结语
本文研究的“分层主题”教学模式结合了“分层”和“主题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有助于解决优、中、差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教学矛盾,保持其学习的积极性。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研究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可以丰富当前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的研究理论,对研究多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融合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维平.实施多样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个体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 42-43.
[2]王爱军.分层教学发展与研究综述[J].成人教育,2011(8):65-66.(下转第28页)
分层主题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潘颖
(广西师范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针对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分层主题”教学模式,目的是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和学生学习负担。本文研究“分层主题”模式的教学理念,并且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对该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分层教学;数据库原理;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此文为广西师范学院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潘颖(1972—),女,广西宁明人,中山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博士,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数据库、数据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