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1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高考文综学习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归纳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归纳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归纳在历史当中,我们所知道面对外来侵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在不同的历史开展阶段,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维护国家,起而抗争;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高三历史复习提纲归纳,盼望能够帮助大家,欢送阅读!高三历史复习提纲1列强侵华鸦片斗争(1840——1842年道光)一.缘由:⑴根本:英法美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迅猛开展,须要广袤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殖民扩张,迫切要求翻开中国的大门。

⑴干脆:中国的禁烟运动——1839年虎门销烟(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坚毅决心,鼓舞斗志,林那么徐成为民族英雄)。

二.经过:(略,看看课本即可)结果:失败,签订第一个不同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见前面表格。

)。

(关税协定紧要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便利英国对华商品倾销,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斗争的本质意图。

)主观缘由:清王朝封建制度腐朽落后;客观缘由:英国综合国力的强大。

根本缘由: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三.影响:⑴政治:国家主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独立开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变更,起先沦为双半社会,社会主要冲突发生变更,中国革命任务发生变更;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⑴经济:中国从今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⑴文化:林那么徐、魏源等地主阶级代表“开眼看世界”。

⑴客观踊跃:中国自然经济慢慢解体,民族资本主义起先兴起,城乡商品经济开展,中国被迫向近代化迈进。

其次次鸦片斗争(1856——1860年咸丰)实质:鸦片斗争的接着和扩大。

缘由:为了进一步翻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干脆缘由:“修约”要求被拒绝。

二.经过(看看即可):1856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斗争。

在此后的两年间停停打打,直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列强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

高三文综历史有效复习方法_高考历史的复习技巧

高三文综历史有效复习方法_高考历史的复习技巧

高三文综历史有效复习方法_高考历史的复习技巧高三文综历史有效复习方法1.课后复习法:所谓课后复习法就是我们刚听完老师的讲课之后,利用下课的10分钟来消化和吸收刚刚讲过的知识,因为老师刚讲完,所以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达到了巅峰的状态,此时我们只要稍加的复习巩固,就能牢牢的记住所学知识。

2.睡前记忆法: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在一天中早晨醒来和晚上临睡前记东西的效果最好。

早晨可能大家没有时间,但是晚上一定有,既然我们错过了早晨当然不能错过晚上,在临睡觉前我们需要把今天所学的所有知识系统的过滤一遍,虽然是一天的知识,但是也花费不了很多时间,而且记忆的效果很好。

3.考前突击法:俗话说的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很多学生平时不下功夫,总是在考试前做突击,虽然这种方法不可取,但是不得不说考前突击的记忆还是非常深刻,尤其是当你看到一个知识点而考试中有考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对它的记忆便会更深,虽然不是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但是也有其一定的效果。

4.间隔记忆法:有些学生喜欢把所有的知识拿到一起来复习,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复习方法,这是因为集中复习内容过多,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细胞的疲倦,从而降低记忆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采用间隔记忆法,每隔一段时间对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当然间隔时间不能过长,毕竟人的记忆力有限,时间过长,难免有遗忘。

高考历史的复习技巧在高三历史复习课本知识的时候考生特别要注意,对中外历史的线索、历史事件的时空概念、历史现象与历史本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

任何历史现象不是单独地存在的,事与事之间,人与人之间,事与人之间都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整理的时候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追求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局部。

此外,学生在复习时还应注意,一方面强化知识,强化记忆,而在记忆方法上,学生只需记住该记住的,只需理解无需记忆的就不要死记硬背。

另一方面学生需寻找差错,弥补遗漏。

高考历史备考技巧分析参考答案:做题、背书是文科生无法避免的,但是我认为做题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多细。

高三文综历史备考的复习方法

高三文综历史备考的复习方法

高三文综历史备考的复习方法高考文科综合对课本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视。

所以,要与高考针锋相对,课本是法宝。

我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看。

历史5本书我七八遍,可能不能完全背下来,但是做题时能准确回忆课本几乎所有知识点。

关于看书,我有几点建议:1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

我们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知识的整体,背熟目录才能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

考场答题时,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观概括,尽量避免因遗漏观点而失分。

2不放过任何角落。

大字小字一起看,还有批注,插图及其说明等。

还要适度涉及未列入考试大纲的内容。

因为高考试题“超纲”现象常有发生。

3注意整理笔记,抄录书里。

我没有单独的历史和地理、政治笔记本,因为我觉得把笔记记到书里是最好的,方便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

我把几本参考资料的延伸知识或者精辟见解都抄录在书中,翻阅课本时也会一起复习。

这样在考试中你的历史语言表达会更加完善和专业,且涉猎面和跨度也更广,进而得分更高。

4分专题总结。

这个在第二轮复习中老师也会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总结效果最好。

比如世界之最,中共会议之类的。

这样不仅可以让读书看书更加有趣,还可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策略一:熟记史实历史是最强调背记的学科。

为什么呢?历史背记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史实,二是分析。

而政治的背记,主要是分析,对事实的记忆则很少,所以远没有历史难记。

不背行不行呢?不妨分析几次历史试卷,看看有多少分是记忆不清丢失的,答案不言自明。

事实上,史实不清、审题不细,是历史丢分的两大原因。

怎样背记史实呢?第一,精细读书。

要一个句号一个句号读,包括导言、注解、图示在内。

2002年高考,有一题问葱岭的地理位置,得分率很低。

其实,“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答案就在古代史课本的小注里。

这启示我们一定要细心读书,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时。

第二,动手总结。

一定要落实到笔头上,因为看和写的感觉完全不同,而考试是写,不是看。

文综考点历史必修三的期末复习提纲

文综考点历史必修三的期末复习提纲

文综考点历史必修三的期末复习提纲文综考点历史必修三的期末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三是高中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其所涉及的内容涵盖了从近代以来的全球历史,包括欧洲、北美、南美、非洲和亚洲等各个地区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进展。

考试也往往采用分析材料和论述的方式出题,所以在期末复习中要重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这里提供了一份文综考点历史必修三的期末复习提纲,供学生进行复习。

1.第一次世界大战1.1.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与大国争霸1.2.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与全球影响1.3.纠纷与政治,经济及科技演进的关系1.4.战争带来的重大影响,如战略思维变革等2.20世纪中期的全球变化2.1.二战后全球秩序的建立2.2.意识形态和政治冲突的影响,如冷战和朝鲜战争等2.3.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2.4.技术进步的影响,如航空工业和信息技术进步等3.中国近现代史3.1.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和文化变革3.2.清末民初的政治动荡3.3.民族独立和建设的力量和机遇3.4.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4.其他地区的现代化进程4.1.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4.2.美洲大陆的历史进程4.3.非洲和亚洲的经济和政治发展4.4.国际经济领域的发展与变化,如资源危机、贸易壁垒等5.世界文化和科技史5.1.杰出人物及其对世界文化科技进展的影响5.2.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如跨文化的交流和多元化的文化体系5.3.科技进步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5.4.文化和科技创新的历史及发展趋势以上是文综考点历史必修三的期末复习提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和考试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历史材料的分析和阐述能力,培养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同时,因为历史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知识,还需要学生在复习时注意与地理、政治等学科的联系,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一、概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及复习的意义历史学科的划分及主要内容复习的方法与技巧二、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1. 中国古代史的时代划分及重要朝代2. 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特点3. 中国古代人物及其作用4. 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的演变5. 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发展与变迁6.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影响三、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复习1. 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与政治环境2. 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变革3.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4. 中国近现代的对外关系及其影响5. 中国现代化进程与现代化思潮四、世界史知识点复习1. 世界史的时代划分及重要历史事件2. 世界各大文明的形成与发展3.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作用4. 世界历史上的社会制度与经济变迁5. 世界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影响五、历史学科的辅助知识点复习1. 历史研究的方法与技巧2. 历史文献的阅读与分析3. 历史地理与历史背景知识4. 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六、历史学科的综合应用1. 历史学科的应试技巧与策略2. 历史学科与社会实践的结合3. 历史学科的思辨与创新七、复习计划与备考建议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2. 复习过程中的备考技巧与注意事项3. 学科知识及复习备考过程中的资源与工具八、总结与反思复习历史学科的成果与收获对历史学科的评价与展望以上是《高三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通过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等知识点的复习,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中国与世界历史的发展与变迁,并掌握相应的复习方法与技巧。

只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合理的复习计划以及科学的备考策略,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以上提纲能够对大家的历史学科复习有所帮助,加油!。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归纳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归纳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归纳学习虽然也包含有好工作,有素质,别人看的有文化这种成分,但目的绝对不能设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微量元素” ,向我上面说的,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高尚,完美。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一.含义:君主专制: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从中央。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 z 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兴衰过程:⑴萌芽:战国(理论:法家思想;实践: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⑵确立: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律》、选拨考察官吏; 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车轨;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⑶巩固:西汉(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察举制和征辟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改造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需要的指导思想)。

⑷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特点:用分权强君权;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非此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

这正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⑸加强:北宋。

中央官制:二府三司制;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⑹发展: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⑺强化、顶峰(衰落):明朝:废丞相,内阁制度;八股取士。

清朝: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发展到顶峰,这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三.评价:⑴积极影响:①政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高三历史的复习的方法详解.doc

高三历史的复习的方法详解.doc

高三历史的复习的方法详解高三历史的复习的方法1.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我坚持“全、准、细”的原则。

“全”即复习要全面,以课本为依据,对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地毯式清理,在此基础上强化重点;“准”即对知识的识记、理解、阐释要准确;“细”即注重细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题问题并不难,但考查很细致,细节决定成败。

因此教材中的导言、正文中大小字、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课下小字注释、书后大事年表及其他隐性知识(如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的本质内涵,教材本身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整个学科体系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基本的理论观点)等,复习时要面面俱到,不可偏废,要强记、记死,使之成为提高考试成绩的新增长点。

以《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为例:(1)正文知识点:时代特征、春秋诸侯争霸(背景、目的、条件、经过、标志)战国兼并战争(战国开始的标志、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民族融合(途径、意义)(2)插图:地图《春秋大国争霸图》《战国兼并形势图》(图中包含诸侯国、战役地点、少数民族分布),图片《马陵道遗址》《长平之战遗址》(3)“楚王问鼎”的文字材料。

(4)小字注释“王畿”。

类似这样的知识点很多,必须做到没有遗漏。

2.在记忆基础上对历史知识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认识,即对历史现象、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的认识,要深刻把握好相关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

以《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为例:(1)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的异同点。

(2)春秋战国时期有利于结束分裂走向统一的因素。

(3)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关系(消亡的民族,新兴起的民族)(4)成语反映的历史背景,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问鼎中原、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讲解中要注意处理好常考知识、热点知识、冷点知识(理论上不考的)。

常考知识就是过去的高考以及平时的训练经常考到的知识,热点知识就是连续几年高考一直出题的知识点及与今年时政相关的历史知识,这些知识要照着教材给学生点出来。

历史高三复习知识点高考

历史高三复习知识点高考

历史高三复习知识点高考历史学科作为高考的一门重要科目,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必须重点复习的内容之一。

高考历史考试重视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此,高三学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历史复习,掌握重点知识点,提升复习效果和应对考试的能力。

本文将从历史高三复习的方向、方法和重点知识点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复习方向和方法1. 系统复习历史学科的知识点众多,高三复习需要系统性地进行。

首先,根据历史学科的学科体系建立复习大纲,明确复习的范围和重点。

其次,将历史知识点分成不同的类别,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比如,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事件顺序或者主题进行划分,分阶段有条理地进行复习。

2. 多角度学习历史学科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学习,才能全面理解历史事件和现象。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资源进行学习,如课本、教辅资料、历史文献、历史题目和模拟试题等。

同时,要注重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培养自己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3. 边学边练高考历史考试注重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察,因此,复习过程中要边学边练。

可以通过做历年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检验自己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同时,要做好错题总结和错因分析,及时对知识漏洞进行补充。

二、重点知识点历史学科的知识点繁多,高三复习需要重点关注以下知识点:1. 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历史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辽金西夏时期、元明清时期等。

学生需要了解每个时期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2. 世界现代史世界现代史是高考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欧洲历史、美国历史、东亚近代史等。

学生需要了解欧洲的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重大事件,美国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东亚近代史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

3. 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高考历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晚清时期、中国近代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等。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总复习提纲

高考总复习必修一复习提纲(高三)(一)中国早期政治臸度的特点(夏商周:奴隶社会)1.分封臸(又称,封建,封邦建国)①含义: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异姓功臣、先代贵族;③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宋、晋;④目的:巩固周朝统治;⑤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⑥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⑦影响:积极(前期):扩大了疆域,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消极(后期):导致春秋战国诸侯割据局面的形成。

2.宗法臸:(与分封臸互为表里)①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臸度;②实臼:按血缘亲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③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臸。

(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子);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④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⑤大宗与小宗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内部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国”和“家”密切结合。

⑥作用: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巩固了统治臺序,保证贵族的特权;⑦宗法臸对现在的影响:祭祖、家谱、重亲情、尊老爱幼、重男轻女、同姓不婚等。

(同姓不婚,例如春秋时期,鲁晋不婚,原因鲁国和晋国同为姬姓)3. 礼乐臸度:①礼乐臸是维护封建臸度(分封臸)的文化臸度。

周朝通过礼乐臸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4.中国早期政治臸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的结合;②以血缘为纽带;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以后政治臸度3个基本特征:君主专臸、中央集权、官僚臸度)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臸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综述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综述

高三历史复习方法综述自己整理的高三历史复习方法综述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第一条】高三历史复习方法总结首先,学好历史的七把钥匙1、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有些学生没有学好历史,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历史不感兴趣。

他们误以为要死记硬背历史,要背很多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地点、时间当然要背,但要看怎么背。

有的人带着理解背,有的人死记硬背。

记忆它们的效果是相反的。

对学习历史感兴趣的人会主动背诵,理解,然后掌握历史学习的要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往往与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也可能是近代史。

只要注意和书结合,就能对学习历史感兴趣。

2.学会把握历史课的主要内容。

历史的研究是有规律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性质、情节和作用。

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是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和事件的来龙去脉。

3.建立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

学生们一课一课地学习历史。

他们经常学习一些个别的历史事件。

学完一个单元或者一本教材,就是一部非常完整的历史。

此时,他们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总结和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从而逐步实现历史知识的整合,这不仅对加强记忆很重要,对加强理解也很重要。

4.学习历史分析方法。

学习历史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学习历史分析方法,使我们能够系统地从历史事件出发,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复杂的历史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5.知识要勤用。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进步。

我们已经是21世纪初了,历史不会重演。

但是历史发展中会有很多类似的事件。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听到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发展信息。

我们应该利用现有的历史知识来分析和评价这些新的历史时代,以便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

这样不仅能强化我们的基础知识,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不断提高我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6.做笔记,善于总结。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高三文综历史部分复习的方法与策略一、文综历史的命题特点文综1 文综2 文综3 文综4 北京卷天津卷1 城市发展与经济状况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泛珠江文明中日关系民族关系民族关系2 儒家学说与社会政治文字、文物资料与历史研究古代地方官制民族关系文献资料科学技术3 近代政党与社会进程中俄关系中日关系农民运动与时俱进民族资本4 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与全球化和平与安全山东问题欧美关系工业革命5 中共土地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近代民族工业人权问题国际关系6 近代铁路东西方近代问题7 农民问题欧洲共同体文综1 文综2 文综3 文综4 北京卷天津卷1 传统文化科学技术泛珠江三角洲中日关系民族关系民族关系2 求真务实中俄关系中日关系民族关系与时俱进科学技术3 伊拉克问题北京奥运修宪问题朝核问题欧美关系工业革命4 中国和平崛起中非关系公共卫生农民工工资问题修宪问题国际关系5 西部大开发全球一体化和平与安全保护耕地人权问题三农问题6 农民问题振兴东北三农问题开发大西北神舟五号可持续发展7 农业问题未成年人保护8 东西方近代化9 修宪问题10 人地关系1.突出主干不偏不难2.关心时政直逼热点3.改中求稳稳中出新4. 老题新作 同样新鲜 二、 文综历史的复习建议1. 狠抓主干知识主要特点:重农抑商,自己自足 核心内容:土地问题 新的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人民辛勤劳动社会秩序安定政府重视经济农业及水利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手工业(瓷、冶、纺、纸、船)商业(货币交通、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周边国外,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闭关锁国)古 代经济重点难点 重农思想 土地兼并 经济发展主干知识主要特点:治乱兴衰终归合一 核心问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新的因素: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帝王将相中央集权职官制度变法改革 盛世与乱世统一与分裂朝代沿革 历史名城 统一王朝 治乱兴衰农民起义 著名改革 中央集权 边疆管辖主要特点:博大精深、辉煌灿烂 核心内容:儒道释文化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心理、宗教等包括范畴 生活方式:民俗、习惯、节日、姓氏等精神物化产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基本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上的反映 共同原因:经济发展、政治安定、社会需求、人民劳动、文化交往传承与发展 各民族共同创造 主流文化的扩展(儒道释) 外来补充(佛、天主教) 思想统一运动古人类、甲骨文、金鼎文、青铜器兵马俑、长城、《史记》 丝绸、瓷器 四大发明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科技把握历史主干知识,就是建立主干知识的知识结构或知识的相互联系。

文综考点历史必修三的期末复习提纲

文综考点历史必修三的期末复习提纲

文综考点历史必修三的期末复习提纲在高中阶段,文综考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考试,往往关乎学生的高考成绩和未来的学业规划。

其中,历史作为文综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需要我们认真复习和掌握。

而历史必修三是历史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为期末考试的复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文将就历史必修三的期末考点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复习提纲。

一、第一章:明末清初社会矛盾加剧和封建统治危机深化1、明朝晚期出现的刺秦画像、史实派、经世致用学派对中国新时期思想文化的影响。

2、明末清初的社会矛盾,如农民起义的原因、主要反抗对象和影响。

3、明朝末年封建统治危机的表现、原因和后果,如勾结剥削阶级、虚耗国力、外族侵略等。

4、清朝建立后,对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和改革措施。

二、第二章:晚清的民族危机和西方列强的侵略1、晚清时期的新兴派别和思潮,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2、晚清的农民起义、义和团运动等民族危机的表现、原因和影响。

3、列强侵略中国的手段和目的,如《不平等条约》、侵占领土、掠夺财产等。

4、列强入侵后中国的改革和反侵略斗争,如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

三、第三章: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1、五四运动的背景、起源和主要内容,如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等。

2、五四时期的思想倾向,如马克思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在中国的发展。

3、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如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程、革命战争和建立新中国等。

4、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影响和历史作用,如民主思想的蓬勃发展、社会变革与进步等。

以上就是历史必修三的期末考点提纲,其中包含了必修三的三个章节的考点内容和复习要点。

要想顺利通过历史必修三的考试,需要同学们在复习期间要重点掌握这些考点,并融会贯通,在考试时更容易得到高分。

最后,希望本文能对同学们的期末考试复习提供帮助。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对自己,“学而不厌” ,对人家,“诲人不倦” ,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出现公共权力和王位世袭制度。

商朝:内外服制度。

特点:商王有支配内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

一.分封制: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

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前提),周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封国,拱卫王室。

2. 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

3.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异姓贵族。

4.分封内容:土地、人口、物资和武装。

5.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与各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

③周王确立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加强。

④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

⑤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和国家统一,埋下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祸根。

6.分封制瓦解原因及表现: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受封的诸侯力量日益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商鞅变法在秦国推行郡县制,开始否定分封制,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列二.宗法制:1.含义: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2. 目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②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大宗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③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4.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③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前提和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领域的具体表现。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作为全国性的高考科目之一,历史对于学生的考试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历史复习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筛选历史重点知识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效复习。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秦汉时期在秦汉时期,中国历史迎来了大规模统一的局面。

在这一时期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1、秦统一六国2、建立郡县制度3、开拓农田,推行均田制4、铸币和度量衡的统一5、修长城和修筑大运河6、汉武帝时期疆域扩张二、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战争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需要我们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知识点:1、三国的形成及政治局势2、三国内外的战争、合纵连横和典故故事3、曹操对汉文化的贡献和历史评价4、三国战争的影响和意义三、唐朝时期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辉煌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需要我们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知识点:1、唐太宗的改革和玄武门之变2、开元盛世的文化、科技和经济繁荣3、安禄山之乱的起因和结果4、唐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四、明朝时期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但是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

在这一时期,需要我们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知识点:1、明太祖朱元璋的平定和建立2、明朝的海外贸易和航海业等3、明朝的重新统一和北伐战争4、明代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发展五、清朝时期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这一时期,需要我们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知识点:1、明清transition的渡曲2、满族的全面统治和三藩之乱3、华夷之辨和熟悉的外交政策4、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5、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以上就是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在这些知识点中,对于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是对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通过高效的复习方法和技巧不断强化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取得高分。

文综历史考前复习要诀

文综历史考前复习要诀

文综历史考前复习要诀高考来临之前的10天内,如何达到最佳复习效果,是考生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历史科的复习主要在于“突出主干,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强化技巧”十六个字。

具体而言:突出主干这一阶段的复习,一定要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不妨利用课本标题,形成对课本的整体把握。

例如回忆某一阶段的历史时,可以回忆这一阶段的相关章、节甚至子目的标题,以它们作为自己梳理知识的坐标。

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突破一些重要知识点,按章、节、目录及时间先后,学会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把握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做到滴水不漏。

复习时,还要注意专题复习与通史复习相结合,注重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

打破章节、目录等原有的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梳理,把同类知识、相关知识,甚至是中外史知识进行重组,这点对准备考试尤为奏效。

比如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的资产阶级革命,就要以世界史为大背景,把辛亥革命作为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亚洲的觉醒”内容,使中外历史浑然一体;同时,也要时时考虑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国际关系和科技文化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立体式的思维。

回归课本考前的10天左右,我们要从题海中跳出,留出更多的时间回归课本。

越临近高考,课本对我们越重要。

对于一些基础不好或前一阶段复习不到位的同学而言,这更是“救命稻草”。

回归课本时,同学们要重视历史概念、结论。

这是《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这是提高历史解题能力的基础。

还要重视原因、影响,尽管它们往往比较抽象,但它们却是命题的“亮点”。

回归课本的目的还在于查漏补缺。

平时一些没有注意的盲点、盲区,此刻决不能放过。

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不要陷于“题海战”里,而要根据高考的基本要求、考试说明,找出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复习。

文科生到了离高考还有极短暂的时候,不能丧失复习的斗志,不能对自己说,“我复习地已经足够好了,现在只要保持状态就行了”。

文科的特点决定了在这10天里,高效率的复习可以让你立竿见影地提高历史成绩,一句话:考历史,即使到高考前一天也不能放弃对课本知识的复习、巩固。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整理

高三历史复习提纲整理

[键入文字]高三历史复习提纲整理【摘要】:高三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大家要好好把握住高三阶段,好好学习,备战高考。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历史复习提纲,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一、高三历史复习的目标(一)基本目标历史复习需要掌握基本史实、基本线索、阶段特征等;需要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比较、评价历史现象等项学科能力;需要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如史论结合的思想、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思想、用史实说话的思想等。

?(二)能力目标?“能力目标”也就是四个能力目标的12个层次,即:?“获取和解读信息”:强调解读题中信息。

第一层次是审清题目的考查意图和要求,基本要求为“精”、“准”二字。

第二层次为提取题中材料的有效信息。

怎样提取有效信息呢?一是根据试题要求去提取信息;二是根据已学知识去理解材料信息的内涵。

第三层次强调获取信息的综合性,即跨学科理解试题的考查意图和材料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强调链接课本知识。

第一层次是根据试题考查要求去链接知识。

第二层次是将题中材料信息与课本知识有效链接。

第三层次是根据试题要求跨学科链接课本知识和材料信息。

?“描述和阐释事物”:强调阐释历史的能力。

第一层次为表述事物的现象和特征,关键从特征入手。

第二层次要求从现象深入到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三层次是跨学科的要求,强调理论上的认识。

?“论证和探讨问题”:强调解决情境问题,即解决新的情境问题的能力。

第一层次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

第二层次强调表述思路的清晰性,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

第三层次强调跨学科解决问题,体现思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总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影响:有利于防止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但容易产生暴政、腐败;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
第五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七单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八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第九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第十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
中国近代史结构图
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
1840—1842: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开端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新思想的萌发(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南京)、《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事变、《资政新篇》、天京陷落
1861—1895:洋务运动:中体西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海军、教育
19世纪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代表: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
海继昌隆缫丝厂
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马关条约》割台湾
1898:戊戌变法运动(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
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190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完全形成
1905: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三民主义革命纲领
1911: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912:中华民国成立和清朝的覆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1919: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1915:新文化运动开始。

陈独秀提倡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解放运
动、文化转型运动、片面性
1919: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921.7: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共成立 1922: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4: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大革
命开始
1926:北伐战争:珠江流域→长江流域
1927: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七一五政变,大革命失败
1927:南昌起义(第一枪;建军节)、秋收起义(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 1931:九一八事变(沈阳)→伪满洲国
1934.10—1936.10:红军长征
1935.1: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毛泽东核心地位、独立成熟、转折 1936.1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关系转折,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7: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937.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国民党积极抗战:淞沪会战(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 国计划)
平型关大捷(最早)、台儿庄大捷(最大) 南京大屠杀
百团大战(1940)
中共七大(1945延安、毛泽东思想确立)
中国抗战胜利意义(第一次、奠定基础、世界贡献、地位)
1946夏:全面内战爆发
1947.6: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 1948年底—1949年初: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1949.4: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 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十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十三单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雅典民主政治: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少数民主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
《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薄伽丘、莎士比亚;思想解放
西方人文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打击天主教会势力
精神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开辟新航路: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世界市场荷兰、英国殖民扩张:建立海外商品市场;世界市场形成主要途径;日不落帝国逐步形成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完善
欧美代议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共和、总统制;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军国主义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理论和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典力学体系:牛顿的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
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冲击“神创说”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部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
新经济政策:固定的粮食税;允许中小企业私营、外资经营;自由贸易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严重,导致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摸式弊端→苏联解体
背景: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特点:国家干预经济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的成立为标志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高速发展;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
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当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于2001年底加入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代科技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第十四单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第十五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十六单元: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十七单元: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十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今)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民主革命胜利;过渡时期开始
1950—1952土地改革运动: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3: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开始;一五计划;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
1954:一届人大召开(通过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日内瓦会议召开 1955: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195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 1956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956中共八大召开: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1958:“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4:原子弹
1967:氢弹
1970: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1: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
197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结束对抗走向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3:袁隆平杂交水稻 1977:恢复高考
1978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邓小平理论形成标志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
1979: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正常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1983:“银河”巨型计算机 199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体系 1997.7香港回归
1997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99.12澳门回归
2000: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思想
2001: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中国加入WTO 2003:神舟五号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二十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二十一单元: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第二十二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二十三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二十四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会议
⒉党的指导思想形成:七大(毛泽东思想)、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十六大(三个代表)。

⒊“八大”即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即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建国后四次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示意图表:
1952
1956 1958 1978
———→ ———→——→ 土地改革 责任制
近现代各派别探索活动一览表
⒈农民阶级:由于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本性,旧式农民战争最终归于失败
⒉地主阶级:主张学习西方的长技来维护封建统治
⒊资产阶级:两面性和软弱性,不敢依靠、发动群众,在内外反动势力的打击下最终失败
⒋无产阶级:先进生产力代表,具有彻底的革命性,革命必将成功
⒌探索的进步性:器物→制度→思想;西方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