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6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规划理念与国际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规划理念与国际经验
罗翔郭云
【摘要】新形势下,传统的关注中心城区物质空间、以改造项目为途径的城市更新理念正逐渐演化为包含更大空间尺度、更丰富内涵的城市复兴理念。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城市衰败的主要原因,并辨析不同语境下,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的内涵差异,进而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城市复兴的主要模式和策略。在此基础上,比较中国的城市复兴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宏观背景与微观机制,并提出具体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复兴;理念;模式;策略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主要工业国家(欧美及日本)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从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迈进,快速发展的城市开始出现衰败萎缩的迹象。1990年以后,大量东欧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现象。根据联合国人居署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408座城市的分析表明,尽管快速或高速的城市增长仍然是发展中地区大多数国家的主要现象,但在1990-2000年间,143个样本城市存在人口数量下降的现象;该报告还表明,至2005年,全球每六个城市中就有一个城市在经历人口减少和衰退。尽管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2011年城镇化率超过50%,并将于2020年达到57%;同时也要看到,人口向心集聚的同时也伴随着城市郊区化现象,中心城区后续发展乏力面临转型困境,老社区设施配套陈旧供需矛盾突出等。有鉴于此,研究者提出:中国的城市规划师要未雨绸缪,不仅肩负“为了增长而规划”的职责,也准备好“为了萎缩的规划”,两者结合方能实现更健康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本文将在梳理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的概念演化基础上,综述城市复兴的内涵、模式和国际实践经验,并以提出适应中国基本国情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启示和借鉴。
1.理念演化:从“更新”到“复兴”
1.1背景:城市衰败的主要原因
(1)经济转型:去工业化
20世纪中叶起,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欧美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传统制造业发
展出现停滞,工业生产作为城市主要职能的地位下降,基本原料采集和初始制造加工向欠发达地区大规模转移,重工业厂房、港口码头和矿区逐渐被废弃。由于城市中心制造业的衰败,城市中心区聚集大量失业人口,传统城市出现失业、投资外溢、贫富差距悬殊等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景观上,城市生活设施不足、工业土地闲置、旧城中心建筑破败、公共空间建设与管理难以为继等。
(2)空间演进:郊区化
加速城市衰退的另一个过程,是城市扩散导致的人口和就业岗位从现有城市地区向边缘郊区转移并且扩散到周边城镇。同时,新的综合生产流程要求水平方向布置厂房并有充足的用地,老工业区及其多层式厂房不再适用,企业受用地扩展和基础设施不足的“推力”作用,搬迁到城市外围或更远的郊区。此外,新兴的城市经济空间,如产业园区、大学城、生态城、主题公园等,也相应在郊区蔓延,与传统的城市中心形成强有力的竞争。
(3)人口变化:老龄化
全球的生育率已从1965-1970年期间平均每名妇女生育5.0个子女下降到2005-2010年期间平均每名妇女生育2.6个子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Aged Society)。目前全世界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已有77个,到2050年, 这一数字可能增长到165个,亚洲和欧洲是老龄化最快的地区。经济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口,无力承担外迁的成本,往往困于衰退的地区,使这里成为贫困等社会问题的集中地区。
(4)环境因素:资源枯竭
不少伴随矿产或森林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由于可采资源日益减少,资源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生产成本直线上升, 产品市场萎缩, 工人大量失业,人口大量外迁。另一方面,自20世纪50年代末起,由于以煤、钢为主单一经济结构受到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科技革命的冲击,工业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新兴工业部门相继崛起,逐步取代传统的工业部门,传统经济支柱,如冶金、煤炭和纺织业等,开始衰退。
(5)社会转型:社会主义变革
在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工业城市的衰退不仅与工业经济相关,同时也受到社会体制转型的巨大影响。在这些城市,从“福特式”向“后福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并非渐进过程,而是以“休克疗法”完成,大多数国有企业在私有化之后没有能够适应生存下来,导致大量的工厂关闭、工人失业。本地和国际投资者往往青睐城市边缘或郊区,建立新的产业园区,而不是重建内城工业区。
(6)信息社会与气候变化的新挑战
进入21世纪,城市衰退的新成因首先在于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优化与调整。办公自动化、转移家庭办公、离岸办公、依靠移动电话和无线设备转移到办公室外空间工作等,都将减少传统办公楼的空间需求,大量空置的办公楼、商场和机场,成为新世纪的城市萎缩的标志。全球生产过程将重新组织,生产基地重新布局。同时,许多城市遭受灾害性气候的巨大损害,主要表现在缺乏饮用水、洪涝灾害、冻土解冻等。
1.2演化:不同语境的城市复兴
有别于二战后为解决城市问题提出的“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理念和“城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理念,20世纪70年代,北美城市规划引入了“城市复兴”(urban renaissance)理念:“以综合和整合的视角并通过行动,引导对城市问题的分析,寻求转型地区的持续增长的条件,其中包括经济、形态、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内容”[7],不仅强调城市复兴的目标,同时也指出城市复兴是一个持续的长期过程。此后,城市复兴的概念不断地变化和丰富,策略和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目前,城市复兴已不仅仅适用于西方发达国家,也是所有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和经济共同的挑战,特别是由工业经济转向服务经济,是一种多维度、综合性的思想方法,对于解决城市问题,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表1 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的理念演化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从表1的比较可以看出,城市复兴不再以物质空间为关注核心,或仅仅以项目导向为基础,缺乏全局的城市再开发,而是一种对城市建成区变化的干预行为:从部门组织看,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