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道分类建设指引
不同分类体系下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标准的

05
绿道慢行系统建设建议与展望
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要点一
政策扶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绿道慢行系统的建设给予一 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激发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 极性。
要点二
专项资金
设立绿道慢行系统建设专项资金,确保资金投入,用 于支持各地开展绿道慢行系统建设。
因地制宜制定建设标准与规划方案
它通常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林荫道等,以及相应的休息、服务设施和标识系 统。
绿道慢行系统的特点
绿道慢行系统具有线性连续、多功能性、自然环保、文化展 示和公共可达等特点。
它能够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空间,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同时 还能连接城市与自然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绿道慢行系统的重要性
绿道慢行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 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同时,绿道慢行系统还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 的生活幸福感,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02
绿道慢行系统分类
按建设类型分类
生态型绿道慢行系统
这种类型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最小程度地 改变自然环境来建设绿道,同时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生态体 验。
郊野型绿道慢行系统
通常位于城市近郊,以自然环境为主,人工干预较少的区 域。其特点是距离城市较近,方便市民到达,提供放松身 心、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
都市型绿道慢行系统
位于城市内部,通常以绿化带、公园、广场等城市公共空 间为基础,为市民提供便捷、舒适的休闲健身场所。
按使用功能分类
休闲健身型绿道慢行系统
主要满足市民日常休闲健身的需求,通常配备相应的休息设施、 健身器材等。
观景游览型绿道慢行系统
城市绿道建设规划解析

城市绿道建设规划解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绿道建设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城市绿道的定义、功能、规划和建设等方面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推动城市绿道建设。
一、城市绿道的定义与功能城市绿道是指在城市内部或城市周边规划建设的一条或多条绿地廊道,用于连接城市中的各个绿地节点,并提供人们休闲、娱乐和交通出行的场所。
城市绿道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功能:城市绿道可以保护和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绿道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和热岛效应,提供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
2. 交通功能:城市绿道可以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人们步行、骑行和慢行的便利通道。
通过绿道的连接,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
3. 休闲功能:城市绿道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绿道上散步、跑步、骑行,与家人和朋友共享自然的美景,享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4. 文化功能:城市绿道可以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风貌的文化景观。
通过在绿道上设置公共艺术品、文化展示和活动场所,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二、城市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城市绿道的规划与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因素。
以下是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的一般步骤:1. 规划调研:首先,需要进行城市规划调研,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土地利用现状和人口分布等情况。
同时,还要了解居民对绿道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其他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要求。
2. 绿道网络规划: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城市绿道的整体规划方案。
这包括确定绿道的起点和终点,规划绿道的走向和长度,以及确定绿道的主要功能和服务设施。
绿道建设导则 解读

绿道建设导则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道建设导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针对绿道的建设提出的指导性文件。
绿道是城市中一种重要的绿色空间,旨在打造一个便民亲近自然的生活环境。
绿道建设导则的出台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绿道建设导则的首要目标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娱乐、锻炼的场所,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绿道作为城市的绿肺,可以有效吸收废气、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和噪音污染。
绿道也是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的重要场所,有利于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社会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在制定绿道建设导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绿道的规划和设计。
绿道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格局和人口分布,使绿道能够贴近居民区、商业区、公共设施等重要区域,方便市民的使用。
绿道的设计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提供充足的绿色植被和休息设施,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其次是绿道的建设和维护。
在绿道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施工质量和安全,确保绿道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建设者还应该加强对绿道的维护管理,保持绿道的整洁和安全,及时修缮损坏设施,定期清理垃圾,确保市民可以放心地使用绿道。
最后是绿道的宣传和推广。
绿道建设导则应该强调对绿道的宣传推广,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理念。
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和宣传推介,吸引更多人参与绿道建设和利用。
绿道建设导则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指导文件,其出台对于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应该遵循绿道建设导则,共同努力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
【此篇文章共计465字】接下来将为您继续撰写该主题的文章,以达到2000字的要求。
第二篇示例:绿道建设导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为了促进绿色出行和环境保护而制定的具体指导方针。
绿道建设导则的出台,意味着城市规划的迈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同时也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出行环境和生活质量。
绿道设计导则

绿道设计导则绿道是一种以自然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道设计不仅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活动,还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文将介绍绿道设计的导则,以指导绿道的设计和建设。
一、绿道的基本原则1.自然保护原则绿道的设计应遵循自然保护原则,保护和维护绿道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人本原则绿道的设计应以人为中心,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3.可持续发展原则绿道的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最小化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实现绿道的建设和运营。
二、绿道的设计要素1.绿道的功能绿道的功能应符合当地的城市规划和市政需求,同时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和自然环境保护需要。
2.绿道的布局绿道的布局应考虑到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绿道的景观应以自然为基础,融入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以提供一个舒适、美丽的休闲娱乐空间。
4.绿道的设施绿道的设施应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活动,同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
5.绿道的管理绿道的管理应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绿道的正常运营和维护,同时保护和维护绿道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
三、绿道的设计流程1.规划设计绿道的规划设计应考虑到当地的城市规划和市政需求,同时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平衡。
2.方案设计绿道的方案设计应考虑到绿道的功能、布局、景观、设施和管理等要素,以提供一个满足人们需求的休闲娱乐空间。
3.施工设计绿道的施工设计应考虑到当地的施工条件和环境要求,以最小化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实现绿道的建设。
4.验收和评估绿道的验收和评估应考虑到绿道的功能、布局、景观、设施和管理等要素,以确保绿道的正常运营和维护。
1.管理机构绿道的管理机构应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等。
上海市绿道建设导则

上海市绿道建设导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绿道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绿道建设也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绿道的定义、分类、建设原则和建设步骤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上海市绿道建设的导则。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绿道是指沿城市主干道、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景观或文化景观线性延伸的绿色带状景观,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绿道的功能和形态,可以将其分为步行绿道、自行车绿道、生态绿道、文化绿道等多种类型。
二、绿道建设的原则1.生态优先。
绿道建设应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2.文化传承。
绿道建设应注重文化传承,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地域文化特色。
3.多功能性。
绿道建设应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可持续性。
绿道建设应具有可持续性,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绿道建设的步骤1.规划设计。
绿道建设应根据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要求,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绿道的类型、长度、宽度、路线等。
2.土地征用。
绿道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因此需要进行土地征用,保障绿道建设的顺利进行。
3.绿化建设。
绿道建设需要进行植被绿化,根据绿道类型和功能,选择适宜的植物进行绿化,打造绿色景观。
4.设施建设。
绿道建设需要配套设施,如休息亭、公共厕所、垃圾桶等,提供便利的服务设施。
5.管理维护。
绿道建设后需要进行管理维护,保障绿道的正常使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之,上海市绿道建设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多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同时,绿道建设需要进行规划设计、土地征用、绿化建设、设施建设和管理维护等步骤,确保绿道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正常使用。
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方案的探讨

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方案的探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对于绿色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城市绿道作为一种绿色交通系统,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们的健康和身心发展。
因此,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的方案,以期为城市绿道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城市绿道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道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城市绿道可以提供人们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需要一个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而城市绿道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理想选择。
人们可以在绿道上散步、跑步、骑车等,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宁静的环境。
其次,城市绿道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绿地越来越稀缺,而城市绿道的建设可以有效地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这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够减缓城市的气候变暖和污染问题。
最后,城市绿道对于人们的健康和身心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可以减轻人们的压力、提高人们的情绪和注意力。
而城市绿道作为一个与自然环境接触的场所,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恢复精力的机会,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二、城市绿道规划的原则城市绿道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多样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可达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多样性原则是指城市绿道应具有多样性的功能和景观。
城市绿道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系统,还应兼具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
同时,城市绿道的景观也应多样化,既有花草树木的绿意盎然,也有湖泊、河流等水域的清新景色。
连续性原则是指城市绿道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城市绿道应该能够贯穿整个城市,连接各个绿地和景点,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交通网络。
这样不仅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还能够提高城市绿道的利用率和吸引力。
可达性原则是指城市绿道应该方便市民的出行。
城市绿道的规划应该与城市的交通网络相结合,让市民能够方便地到达绿道,享受其中的绿色环境和休闲娱乐设施。
城市“绿道”类型、功能与设置浅议

城市 “绿道” 的类型
“绿道” 是在现阶段城市物质规划中大量存在的
统规划将为公众提供安全、 舒适、 夏季阴凉、 冬季充 满阳光的步行系统。 *(@ 城市自然遗产廊道 自然遗产廊道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高 自然风景价值的线形区域。自然廊道通常沿河流、 溪流场所等设置, 并且为公众提供例如散步、 钓鱼、 野餐和户外运动等亲近自然的活动。 最为著名的 “自然廊道” 遗产的保护是由奥姆斯 “蓝色宝石项链” 的波士 特德在 *AE" 年规划被称为
""""""""""""""""""""""""""""""""""""""""""""""" 增加, 但是, 破碎化的斑块格局并未改变。通过城市 (上接 )# 页) 形式, 为步行和自行车锻炼提供专有 路线; 小型的可供休息和观望的广场, 保证自行车和 行人的路线通畅, 满足公众的生理要求; 结合线状公 园, 增加城市开放空间; 保证夜间安全和景观的灯光 系统, 增加绿道的使用效率; 设置允许与鼓励公众休 息、 通过或学习等加强公众交流的休憩地; 具有吸引 力的艺术与文化景观; 满足各向交通, 避免产生交 错。结合无障碍设计, 满足 “弱势” 群体使用; 在被迫 中断的位置设置警告标识, 通常增加声音提示使安 全性提高。 建立城市内部、 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进而形 成全国的绿道系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通 过连接森林、 公园、 开放空间、 农田、 河流、 湖泊以及 历史文化遗迹和风景区形成完善的绿道系统, 为生 活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提供适于居住的栖息地。 $"& 缺乏保护绿道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城市没有有关廊道保护的专门法律和 法规, 使廊道经常遭到破坏甚至毁灭, 因此, 加强有 关立法, 以保护廊道的功能发挥时间紧迫。 参考文献:
绿道功能的分级、分类体系研究

绿道功能的分级、分类体系研究摘要:本文认为我国的绿道功能体系应在科学分级、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引导,建议将绿道分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的三级体系和“滨水型绿道、山林型绿道、绿地型绿道、道路型绿道、田园型绿道、历史文化型绿道”的6种类型,根据尺度和类型的差异,提出相应的功能侧重点,进一步理顺了绿道的功能内涵,有利于进一步科学、有序推进绿道规划和建设工作。
关键词:绿道功能分级-分类体系研究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绿道功能的明确是绿道规划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任何绿道规划编制工作的展开、规划重点的明确以及规划方案的形成均对应于相对明确的绿道功能。
但是,在各地的绿道相关规划中,由于地域特色和规划目标的差异,对绿道功能提出的看法各有侧重,在各地的绿道相关规划中,由于地域特色和规划目标的差异,大家对绿道功能的看法、侧重点都不尽相同。
下表罗列了我国学术界[1、6-7]和各地政府部门对绿道功能的相关表述。
总的来看,我国的绿道研究和绿道规划实践对于绿道功能的定义存在“多元化”、“经济性”、“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点。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绿道在层次等级上、地域环境类型上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宽泛的去讨论绿道的功能可能并不可行,而结合绿道的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系统划分,明确更为详细的“分类绿道功能”变得尤为重要。
一、现有的绿道功能的“分级-分类”体系评价基于绿道功能的多元化特征,以及在尺度和空间上的差异化,对绿道功能的科学引导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分级和分类基础上。
1)已有分级体系评价就目前我国绿道规划研究和各地的绿道规划实践看,对于绿道的分级大致上依循上述宏观-中观-微观的三个层次结构划分方法,但在具体尺度界定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1)“省-市(县)-社区”三级体系;(2)“省-市-县”三级体系;(3)“区域(含省、市、县)-城市-社区”三级体系。
第一种分类中的第二层次绿道,即“市(县)”绿道其实包括了市县域的区域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个主要内容,其分类显得两头轻、中间重。
绿道分级与分类

绿道分级与分类
1 绿道分级
1.1 根据空间跨度与连接功能区域的不同,绿道分为区域级绿道、市(县)级绿道
和社区级绿道三个等级,绿道规划应与各级城乡规划相衔接。
1.2 区域级绿道:指连接两个及以上城市,串联区域重要自然、人文及休闲资源,
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风景旅游网络构建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1.3 市(县)级绿道:指在市(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连接重要功能组团、串联
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自然与人文节点的绿道。
1.4 社区级绿道:指城镇社区范围内,连接城乡居民点与其周边绿色开敞空间,方
便社区居民就近使用的绿道。
2 绿道分类
2.1 根据所处区位及环境景观风貌,绿道分为城镇型绿道和郊野型绿道两类。
2.2 城镇型绿道: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主要依托和串联城镇功能组团、公园绿地、广场、防护绿地等,供市民休闲、游憩、健身、出行的绿道。
2.3 郊野型绿道: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连接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农业
观光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特色乡村等,供市民休闲、游憩、健身和生物迁徙等
的绿道。
1。
城市“绿道”建设探讨

城市“绿道”建设探讨摘要:本文阐述了城市绿道的概念、分类及其功能,并在滕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依据绿道规划建设要求,实施市区和城区两个层次的绿道规划,并分别对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都市型绿道具体的规划建设提出了要求。
关键词:绿道;规划建设;生态功能一.滕州绿道建设概况滕州市西邻华东最大的微山湖红荷湿地,北依龙山、莲青山风景区,荆河、郭河、小清河穿城而过,生态资源丰富。
为推进滕州旅游业发展,加快生态文化建设,2012年,滕州市委、市政府启动绿道规划设计,力争打造出五条具有独特人文风景的休闲游绿道。
“绿道”即绿色之道,也可认为是公园路、条状绿带或线型公园。
这种线型绿色开敞空间,沿着河滨、溪谷、山脊线、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供行人和骑行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
主要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此次城乡绿道规划主要体现绿色为主,使绿道有效衔接自然景观和旅游景区景点,沿绿道两侧布局足够宽度的绿化带;在因地制宜上,依托滕州现有优势,充分利用村道、堤围和果园,沿路、沿河、沿村委婉穿行,切实保护好原生态;在配套齐全上,合理设置各景区景点的配套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方便舒适的环境;在形式多样上,既要建设自行车休闲健身游绿道,将沿途旅游景点和沿线村庄有效连接,还要建设自驾车游绿道,打造环河、环湖、沿山生态长廊。
规划建设滕州城乡“绿道网”,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举措,是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
在人们进入“小康”社会之际,人们更需要的是阳光、清新的空气、绿色自然的环境和历史人文的记忆。
“绿道”的建设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走出城市砼森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绿道”工程确实是一项民心工程,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回归自然。
二.绿道工程主要类型“绿道”工程的建设,规划设计是核心。
创意、文化内涵、各节点的唯一独特性(不可重复)、高水平高起点的规划设计,才能保证“绿道”工程成为标志性工程。
广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

广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广州市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引(试行)按照广东省的统一要求,广州市绿道规划、设计、建设原则上按《珠三角区域绿道规划设计指引(试行)》执行,建设主要依托青山绿地工程、迎亚运工程和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相关项目开展。
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在征求相关意见的基础上,现编制本指引。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绿道根据所处区位和目标功能不同分为三类:生态型、郊野型和都市型。
在绿道两边规定的控制范围内要控制新增与绿道功能不相容的项目。
生态型绿道主要是指连接景点、区域之间以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国道等路段以及河流、海岸沿线林带、绿化带为主体,贯通城乡的生态廊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0m。
郊野型绿道主要是依托城市建成区、生态旅游景点周边的大块绿地、水体、连接道路和田野乡村所构建的绿色走廊,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100m。
都市型绿道主要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托河道以及道路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其控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二、绿道的组成要素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而配建的设施,包括绿道游径、标识系统、服务系统及节点、基础设施等。
广州的绿道须主要包含四大要素:良好优美的绿化生态环境、标准合理的绿道游径(单车道、人行健步道)、统一清晰的标识系统、完善的综合服务设施。
三、绿道线路的选择广州市域范围内绿道分为三个层次:省规划的省级绿道,市规划的市级绿道,区(县级市)规划的区级绿道。
绿道的选线要结合现有的水道和道路系统,考虑其穿越区域的社会经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植被、景观风貌等条件,并分析绿道穿越区域的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情况、用地权属等;绿道的选线要考虑资源的生态性,布局的整体性,交通的连通性,使用的安全便捷性,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绿道的选线要尽量联系贯穿各风景区、名胜古迹、公园、院校、场馆、商务商业中心;省、市、区级绿道要相互连接贯通,并突出地方特色。
绿道的分类与设计

定 的局 限 性 。 在 此 可 以引 用 查 理 斯 喋 托 ( C h a r l e s
L i t t l e) 在 其经 典 著 作 《 美国的绿道》 ( G r e e n w a y f o r A m e r i c a n )中所 下的 定 义 :绿 道 就 是 沿 着 诸 如 河 滨 、
间战 略 。
四、 人工系统 的设计
绿道 的 设 计 主 要 指 人 工 系 统 的 设 计 ,从 工 程 范 畴来讲 , 三种类型的绿道均可可细化为 四个子系统 :
路线 子系统,车道子系统 ,服 务与管理子系统 和车
道 设置 子 系 统 。
1 . 路 线 子 系 统 ( 1 ) 主轴 路 线 的选 线 原 则 ( 见表 1 ) ( 2 )分 支 路 线 郊野 型 和 生 态 型 绿 道 与 沿 线 现 有 土 路 有 多 出 交 叉 和 连接 , 通 过 对 山林 道 路 的 梳 理 , 选 择 游 览可 达
憩等功能 。
慢行 系统:包括步行道 、自行车 道、综合慢行
道。
£
、
绿道概念
1 l - t
“ 绿 道 ” 内涵 很 广 ,它 在 不 同 的环 境 和 条 件 下 会有 不 同 的 含 义 。 因此 , 对这 一 概 念 的 定 义 总 会有
一
交通 衔 接 系 统 : 包 括 绿 道 停 车 设 施 、 绿 道 与 城
3 . 人 工 系 统
就 不 同类 型 的 绿 道 及 其 配 套 服务 设 施 的 特 点 , 阐述 了 设 计 原则和方法 。
主 要 依 托 城 镇 建成 区 周 边 的 开 敞 绿 地 、 水 体 、
【 关 键 词 】生 态 绿 道 系 统 要 素
绿道建设调研报告

“绿道”建设调研报告(2012年4月)绿道概念最先出现在美国,之后在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广为盛行,通常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之间的纽带,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游船码头、休息站、旅游商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形成一种线性的绿色开放空间。
依据国内外绿道建设实践,绿道主要分为3种类型:生态型绿道,主要沿城市外围的自然河流、小溪、海岸及山脊线设立,串联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郊野型绿道,主要依托城市建成区周边的开放绿地、水体和田园资源设立,旨在为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都市型绿道,主要集中在城市建成区,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等城市景观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运动、休闲、娱乐场所。
近年来,城市绿道作为一种生态保护、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的重视,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内较早启动了绿道建设,广东、东莞、佛山等城市相继出台绿道建设规划,并初步形成了珠三角绿道网。
我省绿道建设也已经起步,于2010年出台了《河北省关于推进城镇绿道绿廊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三条基本原则,即便捷服务、安全舒适、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因形就势、因陋见巧;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
目前,省内各市均已启动了绿道规划。
一、建设绿道的必要性(一)绿道建设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以国际国内几条典型绿道为例,美国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功能于一体,每年为沿途各州带来160多亿美元的旅游收入;广州增城绿道的开通,为沿线居民带来就业岗位4000多个,每月吸引近3万名游客到绿道周边的“农家乐”旅游消费,带动增城旅游业快速增长;深圳建设的连接沙头角、盐田港、大梅沙,全长近20公里的步行廊道和自行车道,将山景、海滩、港口、生态岛、海鲜街等元素有机串联,极大地提升了沿线商业价值。
(二)规划绿道有助于推动宜居城市建设英国“雾都”伦敦通过实施以绿道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项链空间计划,由重污染城市蜕变为花园城市;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通过实施绿道计划将原本脏乱不堪、破败低效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全球闻名的生态宜居城市。
绿道设计导则

绿道设计导则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的空气质量、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绿道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城市设计手段。
绿道不仅可以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绿道设计的导则,以期为城市绿道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一、绿道的定义和分类绿道是城市中一种绿色的、线性的、多功能的、连续的、开放的、公共的、自然的、景观的和文化的线性公园设施。
根据其功能和形态特征,绿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交通绿道:主要用于步行、骑行和运动的绿道,通常连接城市的主要景点和公共设施。
2. 自然绿道:主要用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廊道。
3. 文化绿道:主要用于展示城市历史和文化遗产,是城市中有意义的文化景点。
4. 休闲绿道:主要用于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锻炼的场所,是城市中重要的休闲设施。
二、绿道设计的原则1. 适应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绿道的规划和设计应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城市的发展需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绿道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和改善。
3. 体现场所特色和文化价值绿道应体现场所特色和文化价值,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景观和文化元素,打造有特色的绿道。
4. 强调多功能性绿道应具有多功能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的多功能性,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设施和服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利益。
5. 考虑社会安全绿道应考虑社会安全问题,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考虑绿道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合理规划和设计绿道的设施和服务,保障游客的安全和利益。
三、绿道设计的要素1. 绿道的路线和长度绿道的路线和长度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要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实例分析绿道规划建设

实例分析绿道规划建设一、城市绿道的概念和内涵1.1城市绿道的概念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1.2城市绿道的分类(1)城市河流型这种绿道极为常见,在美国通常是作为城市衰败滨水区复兴开发项目中的一部分而建立起来的。
(2)游憩型通常建立在各类有一定长度的特色游步道上,主要以自然走廊为主,但也包括河渠、废弃铁路沿线及景观通道等人工走廊。
(3)自然生态型通常都是沿着河流、小溪及山脊线建立的廊道。
这类走廊为野生动物的迁移和物种的交流、自然科考及野外徒步旅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风景名胜型一般沿着道路、水路等路径而建,往往对各大风景名胜区起着相互联系的纽带作用。
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步行者能沿着通道方便地进入风景名胜地,或是为车游者提供一个便于下车进入风景名胜区的场所。
(5)综合型通常是建立在诸如河谷、山脊类的自然地形中,很多时候是上述各类绿道和开敞空间的随机组合。
它创造了一种有选择性的都市和地区的绿色框架,其功能具有综合性。
1.3城市绿道的功能绿道从乡村深入到城市中心区,有机串联各类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兼具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
同时又具有线性、连续性和可及性的特点。
在省域的区域层面上,它在连接破碎的自然空间、重组自然生态系统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市域层面上,它可以结合道路、铁路、河流及市政设施等载体的建设来弥补城市集中绿地的不足;在小区场所层面上,它又为人们的户外活动提供了公共性的空间。
(1)生态功能绿道能发挥防洪固土、清洁水源和净化空气等作用,可以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充足空间,有助于更好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为都市地区提供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
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研究

城市绿道规划与建设研究城市绿道是指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利用绿化空间和自然资源,在一定规模范围内建立起的一个可供人们散步、娱乐、运动等活动的线性公共绿地系统。
城市绿道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优美宜人的环境,缓解城市压力,而且还可以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和生态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城市绿道的规划和建设,是一个影响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绿道的定义和意义城市绿道的定义比较广泛,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解释。
一般认为,城市绿道是由一个或多个公共绿地组成,具有线性特征,通过城市中心或自然景观,连接城市绿地系统,能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服务的公共绿地系统。
城市绿道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道可以增加城市绿地系统的连通性,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城市绿道的建设可以扩大城市公共绿地系统的覆盖面积,增加城市绿地系统的接触面积,形成城市绿心,改善城市环境和人居条件。
2. 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绿道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优美宜人的休闲健身场所,缓解城市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绿道的建设可以增加城市居民的室外活动场所,提供更多的运动空间,帮助居民减轻生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3.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城市绿道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快捷便利的交通路线,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城市绿道的建设可以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利性,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
二、城市绿道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绿道规划是城市绿道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城市绿道规划的制定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城市绿道的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1. 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城市绿道规划的制定应当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完整性,尽量避免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在城市绿道规划过程中,应当优先考虑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保留绿地的原有特征,合理布局和组织绿道的功能和形态,尽可能减少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破坏。
浅析绿道分类建设指引

浅析绿道分类建设指引摘要:绿道具有线性联系、公共游憩及投入少见效快等特点,在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和宜居城乡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以仙居县绿道为例,从绿道分类建设分类方面,系统总结了实践经验,以期对同类型城市提供借鉴。
关键词:绿道分类建设仙居浙江省仙居县位于海滨城市台州市的西部,境内奇峰异石,湍流飞瀑,幽谷清溪,翠竹秀林,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汇“峰、瀑、溪、流”于一地。
仙居绿道网由1条主绿道、多条辅绿道构成“叶脉型”绿道网结构。
主绿道(主脉)总长112公里,打造“神仙情缘”主题,主要沿仙居永安溪边,沿线串联了仙居县大部分自然与人文景观点,服务于该县大部分人口。
1绿道分类结合仙居县“山、林、溪、田、城”的生态特征,按照绿道依托的生态基底、区位特征、建设条件及功能,综合确定仙居绿道分为滨溪型、城市型、田园型、山林型四种类型。
2分类建设指引根据滨溪型绿道、城市型绿道、田园型绿道和山林型绿道所处的不同区位条件以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现有设施的特征,对各类绿道在绿道控制区、建设方式、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表层材料及色彩和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等五方面制定相应的管制规则,指引各类型绿道建设,同时仙居绿道建设必须符合基本要素建设标准的规定。
2.1滨溪型绿道仙居县溪流众多,并多以支流的形式从山体峡谷间汇入永安溪主干流。
滨溪型绿道是依托从山间流出的溪流、幔滩及湿地,通过堤岸、栈道、滨溪慢行道建立的,为居民提供观赏溪水流动、感受仙居秀丽山场所的绿道。
建设指引:(1)绿道控制区滨溪型绿道在城区内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30米,在城区外控制区不小于100米。
(2)建设方式——利用溪流、湿地周边现有道路改造成绿道对现状不佳的道路进行改造,采用碎石或透水砖等透水材料,绿化以原生态为主,根据需要在慢行道两侧种植遮阴乔木。
——借用滨河公园园路、滨河栈道作为绿道绿道可借用开放的滨河公园、滨河栈道等改造为慢行道,增加绿道标识,路面铺装和绿化都均以现状为主。
绿道建设导则 解读

绿道建设导则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道建设导则是指为规范和指导绿道建设工作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和要求。
绿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绿道建设导则的制定对于推动城市绿地建设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绿道建设导则要求绿道的规划和设计必须符合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土地利用状况、交通网络等因素,合理确定绿道的布局和节点,确保绿道与城市其他空间要素的协调和衔接。
要主动融入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形成与城市发展相一致的绿道建设方案。
绿道建设导则要求绿道的设计和建设要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和环境要素。
绿道除了作为城市绿地的功能空间外,还应该具有景观景观、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等多种功能,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在绿道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用户的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特点,为他们提供舒适、便利、安全的使用环境。
要重视绿道的生态保护和景观营造,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绿道建设导则要求绿道的管理和维护要科学、有序、高效。
绿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需要定期进行清洁、修缮、绿化等工作,确保绿道的整洁、美观和安全。
为了提高绿道的管理水平,要建立健全绿道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绿道监督和维护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提升绿道的品质和形象。
绿道建设导则要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绿道建设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广大市民介绍绿道的建设意义和效益,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绿道建设和利用活动,共同营造更加美丽和宜居的城市环境。
要加强对城市绿道建设的监督和评估,推动城市绿道建设向更加可持续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绿道建设导则是绿道建设工作的基本准则和指导原则,是推动城市绿地建设和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
通过严格遵守绿道建设导则的要求,能够确保绿道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城市绿道的品质和效益,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和健康生活环境。
绿道分类设计指引

系的具体情况,完善截污减排、水体净化等设施。
札触电抑科遣施也
亲
紧密结合现状,优先设置亲水步行道,并完善与坡顶的垂直交通联系。可
水道
采用栈道等多种形式,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自行车道宜设置于坡顶。
典型
府H髓轻学做
剖面
坡
滨水岸线坡度较陡或其他条件限制无法设置亲水步行道时,自行车道、步
顶道
行道均设置于坡顶。自行车与步行道之间宜采用绿化隔离,步行道可采用局部
施
设置亲水平台、垂钓点等,并配备必要的安全保障设施。
皿
寻
水步
行骑
滨水岸线坡度较缓且坡顶无现状道路时,宜临近水边设置步行骑行综合道,
行综
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典
合道
型剖
q
面
顶步
滨水岸线坡度较陡或其他条件限制时,宜在坡顶设置步行骑行综合道,设置
行骑
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行综
合道
也7*⅛⅛4γ
自忡tm
电
坡顶已有道路且满足自行车通行时,在保证使用安全的前提下,自行车道可
设
设施的规模、体量、形式等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施
合理设计照明、电力、给排水等市政设施,充分利用绿地内现有的服务设
施。
绿道雨水宜散排入绿化带。
与
∕iy1∖/A/Λ1f、
^二牵&卷/
—,1"2'?_W3⅜⅜⅛w,,m,.
开放
«4iitr⅛⅞ι城皿才代
典型
式绿
步行道与自行车道应分离设置,步行道可与道路外绿地游道结合设计
在山林坡度较缓时,结合现状地形设置步行骑行综合道,可采
行综合道
用栈道等形式,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绿道分类建设指引
摘要:
绿道具有线性联系、公共游憩及投入少见效快等特点,在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和宜居城乡建设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以仙居县绿道为例,从绿道分类建设分类方面,系统总结了实践经验,以期对同类型城市提供借鉴。
关键词:绿道分类建设仙居
浙江省仙居县位于海滨城市台州市的西部,境内奇峰异石,湍流飞瀑,幽谷清溪,翠竹秀林,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汇“峰、瀑、溪、流”于一地。
仙居绿道网由1条主绿道、多条辅绿道构成“叶脉型”绿道网结构。
主绿道(主脉)总长112公里,打造“神仙情缘”主题,主要沿仙居永安溪边,沿线串联了仙居县大部分自然与人文景观点,服务于该县大部分人口。
1绿道分类
结合仙居县“山、林、溪、田、城”的生态特征,按照绿道依托的生态基底、区位特征、建设条件及功能,综合确定仙居绿道分为滨溪型、城市型、田园型、山林型四种类型。
2分类建设指引
根据滨溪型绿道、城市型绿道、田园型绿道和山林型绿道所处的不同区位条件以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现有设施的特征,对各类绿道在绿道控制区、建设方式、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表层材料及色彩和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等五方面制定相应的管制规则,指引各类型绿道建设,同时仙居绿道建设必须符合基本要素建设标准的规定。
2.1滨溪型绿道
仙居县溪流众多,并多以支流的形式从山体峡谷间汇入永安溪主干流。
滨溪型绿道是依托从山间流出的溪流、幔滩及湿地,通过堤岸、栈道、滨溪慢行道建立的,为居民提供观赏溪水流动、感受仙居秀丽山场所的绿道。
建设指引:
(1)绿道控制区
滨溪型绿道在城区内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30米,在城区外控制区不小于100米。
(2)建设方式
——利用溪流、湿地周边现有道路改造成绿道
对现状不佳的道路进行改造,采用碎石或透水砖等透水材料,绿化以原生态为主,根据需要在慢行道两侧种植遮阴乔木。
——借用滨河公园园路、滨河栈道作为绿道
绿道可借用开放的滨河公园、滨河栈道等改造为慢行道,增加绿道标识,路面铺装和绿化都均以现状为主。
——利用河堤及其内外两侧建设绿道
a、直接利用河堤作为绿道,以现有路面为主,两侧因防洪要求不得种树时,借用河堤,以低矮灌木作限定;
b、利用河堤以外的河滩建设绿道,
c、在堤岸以内修建一条与河堤平行的绿道。
(3)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
滨溪型绿道对于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选择较为广泛。
根据各地段不同的景观性特征和安全性要求,建议采用分离式或者综合式慢行道。
(4)表层材料及色彩
滨溪型绿道在选择表层材料时,在满足使用强度的基础上,鼓励采用耐水耐磨、环保生态、可塑性强、适合多种用途的自然材料铺装慢性道路面,在具体铺装时应考虑路段的地质情况和环境的协调,多采用软性铺装。
在色彩选择方面,可根据路段特征进行相应的选择,保证所选材料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建议选择浅灰色、棕褐色、原木色等色调较轻松明快的自然色,配合使用红色、黄色、蓝色等彩色。
(5)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
城区内滨溪型绿道的绿化应强调永安溪、三井溪等主要溪流向城区内部的景观渗透作用,绿化结合驳岸特点,体现自然生态、休闲、滨水特色。
郊区和边远山区滨溪型绿道应以水资源、水环境保护为原则,不得随意改变、破坏绿廊内原有河道形态、自然植被和地质地貌。
沿河堤主植草本植物,滩涂选用耐水湿的水生植物与花灌木营造湿地景观,堤内种植高大乔木等遮挡性植物。
2.2城市型绿道
城市型绿道是依托中心城区(包括开发区)的河流、道路,以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为主要目的的绿道。
建设指引:
(1)绿道控制区
城市型绿道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10米,条件不具备时,绿道慢行道路缘线与城镇建设用地之间应有3米以上的距离。
(2)建设方式
——利用现有条件较好的景观路慢行系统,增加绿道标识等配套设施
——利用村庄周围的开敞绿地开辟绿道。
——通过改变路面铺装、增设标识性等手段将人行道改造成绿道;或者通过压缩机动车道,通过增加标识、地面标线或栏杆等改造成绿道。
(3)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
城市型绿道对于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选择最广泛。
在景观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地段,建议采用分离型慢行道;在用地条件有限的地方,则采用并行型或者综合型慢行道。
(4)表层材料及色彩
考虑到仙居温湿天气的因素,建议城市型绿道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基于透水混凝土有较强的透水性,全部采用透水材料可以保证路面不产生积水。
在色彩选择方面,可选择暗红色、深灰色、墨绿色等暗色调。
(5)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
城市型绿道的绿化应亲切宜人、便于养护管理。
绿化应以提高慢行道和节点系统的遮荫程度为出发点,要杜绝“以草代树”的做法,应以乔、灌木为主体,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
2.3田园型绿道
田园型绿道是依托农村地区的村道、河流等,以加强城乡生态联系、满足城乡居民郊野休闲需求、促进农业休闲产业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绿道。
以古村稻田、乡野奇趣等田园风光为兴趣着力点,提供农业体验、体育赛事、节庆民俗、乡野美食等活动场所,展现乡村田园风光,感受淳朴民俗风情。
建设指引:
(1)绿道控制区
田园型绿道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100米。
(2)建设方式
——借用村道、园路或机耕道建设绿道
采用原路面铺装或铺设透水材料,根据需要利用栅栏、树丛等作为隔离,以保证沿路民居的私密性。
——利用村庄周围的开敞绿地开辟绿道
在村庄周围的树林、草地等开敞绿地中开辟绿道,路面铺装采用透水材料,绿化
(3)步行道与单车道的结合方式
田园型绿道由于建设条件有限,使用效率相对较低,且工程建设不宜对原生态环境造成过大影响,因此,通常推荐采用步行道与单车道处于同一路面的并行型或综合型慢行道。
为了保障行人的安全,通常在两者之间划线予以区分。
(4)表层材料及色彩
田园型绿道在选择表层材料时,应考虑路段的地质情况和环境的协调,多采用软性铺装。
推荐使用景观性和生态型好、方便行走、可塑性强、适合多种用途的自然材料铺装慢性道路面。
在色彩选择方面,在色彩选择方面,宜采用淡雅的、与自然生态比较协调的色调,建议选择灰褐色、棕褐色、原木色等色调较轻松明快的自然色,配合使用绿色、黄色、蓝色等彩色。
(5)绿化建设与植物配置要求
田园型绿道绿化配置,应营造多样的植物群落生境,建议以野生自然乡土植物种为主,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与干扰,在保证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同时,注重突
出植物群落的景观价值。
(四)山林型绿道
山林型绿道主要依托自然山体周边,是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山林景观为主要兴趣点,连接特色景观,可供自然科考、生态养生、野外徒步旅行和探险等,体验丰富山林野趣的绿道。
建设指引:
(1)绿道控制区
山林型绿道控制区宽度一般不小于200米。
(2)建设方式
——利用山林地区的土路、登山路等现有道路改造成绿道
通过平整路面、增加标识等方式将林间小路、登山道等改造成绿道,绿道两侧的绿化以原生态的环境为主。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栈道(桥)形式建设绿道
结合山林之中的山谷、河流、溪水,利用木桩或水泥墩支撑架设木栈道(桥)的方式,打造生态景观绿道,为游客提供便捷途径的同时,提供了理想了观景平台,与大自然的接触更加亲近、更加融合。
参考文献
1、严立军;杜文武;张建林;;城市型绿道与乡村型绿道的差异性探析[J];现代园艺;2012年06期
2、胡小凯;吴昱涵;梁园芳;;乡村绿化道路规划设计探讨——以汉阴县双河口镇绿道为例[J];陕西林业科技;2013年04期
3、徐文辉;;开展城乡统筹中国绿道规划建设的建议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园林;2012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