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写作手法论文

合集下载

论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论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论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论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作品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政治阴谋和战争风云。

在整个小说中,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被广泛应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鲜活和有趣。

首先,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在《三国演义》中体现为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现实社会的真实。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个角色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不同的命运轨迹。

例如,刘备被描绘为仁义之君,曹操则是权谋之计的代表,而关羽和张飞则是刘备的忠心战友。

这些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并不完全依据历史记载,而是在作者的艺术创作中加以虚构。

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罗贯中成功地体现了每个人物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表达了他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性的理解。

其次,写实与虚构的结合也是《三国演义》的重要写作技法之一。

小说中描绘了大量真实历史事件,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这些历史事件被真实地还原在小说中,并通过作者的叙述形成了一种磅礴的史诗氛围。

然而,小说中也穿插了许多虚构的情节,例如诸葛亮七擒孟获、庞统驱使曹操等。

这些情节的虚构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了艺术的张力。

同时,这种虚实相间的叙事方式也能够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揭示角色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选择。

此外,小说中运用了对比与对照的艺术手法,进一步凸显了虚实相间的特点。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众多,有英雄、有政治家、有谋士、有奸邪之辈,每个角色的性格和行为都形成强烈的对比。

例如,曹操与刘备、孙权与刘备之间的对比,无论是身世、家族背景还是为人处世之道都截然不同,这种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通过这些对比,作者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小说中还采用了众多的象征和意象,进一步丰富了虚实相间的艺术表现。

例如,红脸武将关羽的刀剑、青脸武将张飞的矛戟,成为了他们形象的象征,代表了他们的个性和价值观。

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以其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而闻名。

虚实相间是指在小说中虚构的情节与历史真实事件相交融,通过虚构的手法来展现历史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活动。

这种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使《三国演义》成为了一部既具有历史真实性又充满想象力的作品。

在《三国演义》中,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历史事件的虚构。

作者罗贯中在写作中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改编和虚构,以突出人物的形象和故事的情节。

例如,小说中描写了刘备拜访诸葛亮的故事,虽然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这一情节,但这个情节的虚构使得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更加紧密,也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是历史人物形象的虚构。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有夸张和虚构之处,例如,刘备被描绘成了仁义宽厚的君子,曹操被描绘成了聪明机智但阴险狡诈的人物。

这种虚构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鲜明。

虚实相间的写作技法在《三国演义》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删减和改编,以及对人物形象的虚构和夸张,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曲折离奇,更加引人入胜。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对话和描写的技巧,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立体。

例如,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话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通过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外貌和环境,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使得《三国演义》成为了一部极具艺术性和表现力的作品。

它不仅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事迹,还通过虚构和夸张的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想象力。

同时,虚实相间的写作技法也使得小说能够更好地传递作者对人性和历史的思考,使得读者在阅读中不仅能够获得娱乐,还能够获得思考和启示。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以其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成为了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

通过虚构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它展现了历史的真实与虚构的交融,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更具表现力。

三国演义写作手法

三国演义写作手法
三国演义写作手法
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Fra bibliotek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一(《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二(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
5(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几个字,而《三国演义》中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先是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三次寻访是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1(巧于构思,如“空城计”一段作者将其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
2(采用传说,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借东风”、“孔明吊丧”等。
3(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凛然气概。
4(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到张飞头上,以免有损于刘备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的爽直鲁莽性格。

【作文写作指导】《三国演义》的写作手法

【作文写作指导】《三国演义》的写作手法

【作文写作指导】《三国演义》的写作手法
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即以小说为目的,人们对其的评论便应该从文学角度出发,
决然不会在历史问题上挑剔。

您说呢,朋友!虚虚实实已经无关紧要了。

那是什么写作手法呢?
1:以正史为骨架,民间流传的故事为血肉写成
2:《三国》叙述模式并非严格统一,,其大致有两种叙事方式:即类似于史传文本(受历史事实影响部分)的叙事和类似于话本文本(受民间艺术影响部分)的叙事,相对
应的主要手法分别第一人称全知叙事和第三人称限知叙事;叙事时间上大致是按照历史事
件的发展的连贯叙述;叙事结构上也基本按照情节展开,正如中国现代著名学者陈平原所
指出:“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采用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视角,在叙事结构上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中心。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陈平原小
说史论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256〕
《三国》(主要受民间艺术影响的蜀国部分)已经有了大量直接心理描写,经常使用
悬念(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以造成一种神秘和传奇色彩,也有了大量的虚构情节。

《三国》引入了三国时代人物的许多诗文,如孔明的《隆中对》、前后《出师表》、
曹操《短歌行》、曹植的《铜雀台赋》等;大量采用魏晋笔记小说中材料等穿插文中。


样的作用是一方面可以作为佐证或者说明观点,加深读者印象;另一方面是有利于文章篇
章布局的展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三国演义的人物写作手法

三国演义的人物写作手法

三国演义的人物写作手法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它以描绘三国时期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要内容。

在描写人物方面,作者罗贯中采用了一系列手法来塑造各个人物形象,使他们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物写作手法:
1. 直接描写:作者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举止、性格特点等来展现人物形象。

例如,刘备被描写为仁厚宽宏、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形象,曹操则被描写为机智狡诈、威严凛然的形象。

2. 隐喻描写:作者通过隐喻的手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思想和情感。

例如,曹操被比喻为太阳,表示其权力和统治的辐射力;刘备被比喻为明月,表示其温和善良的品质。

3. 对比描写:作者通过对比人物的不同特点和行为,突出人物的个性特色。

例如,刘备和曹操是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刘备仁厚宽宏,重视民生,而曹操狡诈机智,善于权谋。

4. 对话描写:作者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点。

例如,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智谋在与刘备、孔明等人的对话中得以展现。

5. 心理描写: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情感来塑造人物形象。

例如,刘备在失去蜀地时的内心挣扎和痛苦,曹操对权力的渴望和对敌人的恶意等。

6. 动作描写: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方式。

例如,赵云的勇猛善战,关羽的义薄云天等。

这些写作手法使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点。

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这也是《三国演义》成为中国文学经典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国演义的主要介绍800字(优秀范文7篇)

三国演义的主要介绍800字(优秀范文7篇)

三国演义的主要介绍800字(优秀范文7篇) 关于三国演义的主要介绍,精选5篇优秀范文,字数为800字。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之一,创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英雄人物。

其中,曹操被描述为一个才华出众、智勇双全的统治者。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下曹操这位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的主要介绍(优秀范文):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之一,创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英雄人物。

其中,曹操被描述为一个才华出众、智勇双全的统治者。

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下曹操这位历史人物。

曹操,字孟德,出生于155年,是东汉末年最杰出的家、军事家和文化人。

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天才,而且具有卓越的才能和领导能力。

曹操年轻时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和决策力,他非凡的一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

曹操热爱学问,勤奋好学。

年轻时,他广泛涉猎经史文学,并自号“曹孟德”。

他与一流学者交流讨论,与时下流行的文化人物交往,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曹操在东汉末年的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以卓越的才能和智慧脱颖而出。

曹操的军事天赋也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

他在战场上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战术洞察力。

他善于分析敌人的弱点,并在战术上灵活运用,取得了许多重大胜利。

曹操还创新了兵器、改进了军事装备,使自己的更加强大和有竞争力。

他的军事天才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然而,曹操并不仅仅是一个出色的将领。

他也是一个善于治理的家。

曹操创立了诸多政策和制度,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注重农业生产,改革税收体制,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他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文化政策,提高了社会秩序和文化素质。

曹操对于国家建设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曹操不仅在和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还鼓励文化发展。

他倡导文学创作,赏识文人墨客,以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他自己也是一位文学家,写了很多诗歌和文章,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综上所述,曹操是一个才华出众、智勇双全的历史人物。

论文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论文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浅淡《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三国演义》是我国产生较早,影响较大的一部著名长篇历史小说。

描写了东汉未年和整个三国时代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艺术创作上也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

《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

开头有“话说……”,结尾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都是口头讲说的痕迹。

说书人讲故事一次一段,就成为后来小说的分回;一段有一标题,便是回目。

最早讲故事有说有唱,所以章回体小说中常常夹入一些诗词韵语。

这一形式,长期以来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三国演义》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它采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明白流畅,对读者掌握古代汉语有所帮助。

它的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见侧出,摇曳多姿,波澜曲折,在写作上对读者也有一定启发。

它的结构宏伟,把百年左右中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照应,环环紧扣。

《三国演义》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其中以战争描写和人物描写最为突出。

《三国演义》充分汲取了《左传》、《史记》等古代史书记述战争的成功经验,而又有所推进发展。

这不仅在历史演义中是最杰出的,而且在全部古典小说中也是不多见的。

《三国演义》写了那么多战争,读者并不觉得枯燥乏味,原因就在于它写出了每次战争的特点,亦即写出了具体条件下不同的战略战术的运用,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的较量上。

在整个宏伟的长篇结构中,《三国演义》所写各次战争彼此关联照应,显得全部描写匀称和谐而又波澜起伏。

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华北;赤壁之战,决定天下三分;彝陵之战,鼎足的局面开始向统一转化;这些关键性的重大战役,都是《三国演义》的描写重点。

三国演义写作手法

三国演义写作手法
一(《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从而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是指在人物和时间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之以作者本人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二(作者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
5(善于铺叙,如“三顾茅庐“在《三国志》中只有几个字,而《三国演义》中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先是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三次寻访是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义中对此进行了精心构撰先是先声夺人进而又写刘备在三次寻访是一再误认既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又表现了刘备的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三国演义写作手法
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就是正确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关系问题。
1(巧于构思,如“空城计”一段作者将其插在“失街亭”和“斩马谡”之间,使之成为两个一般性情节之间的点睛之笔。
2(采用传说,作者大胆采用民间传说,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含量,如“桃园三结义”、“借东风”、“孔明吊丧”等。
3(改变史实,如关羽“单刀赴会”既与拥刘反曹的倾向一致,又突出了关羽的勇武凛然气概。
4(张冠李戴,如“怒鞭督邮”本来是刘备所为,小说中改到张飞头上,以免有损于刘备的“仁君”形象,并突出张飞的爽直鲁莽性格。

三国演义作文700字左右

三国演义作文700字左右

三国演义作文700字左右三国演义作文700字左右(精品8篇)三国演义作文700字左右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三国演义作文700字左右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供你选择借鉴。

三国演义作文700字左右篇1每当看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总能够想到让我震撼久已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既是演义,便是小说,三分是真,七分是假。

《三国演义》它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集团的政治军事斗争的故事。

不知是什么时候,也有好些年了吧!我喜欢上了这部历史巨作,最初只是看电视剧,喜欢关羽的长胡子,他有着“美髯公”的称号,喜欢看他捋着胡子,用他那迷人而又深邃的丹凤眼看着世人,在他看刘备的眼神中交织出了一曲忠与义的舞曲,在诛颜良,斩文丑时的冰冷无情的眼神,让人不禁有了丝丝的畏惧。

在气势上,他,关云长已经赢了。

渐渐的,对《三国演义》有了更多更全的了解,关云长,他不贪财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万万读者的敬佩。

若不是因为他一点点的骄傲,以及刘封的见死不救,他也不会败走麦城。

其实,有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弯下腰来,我们会看到更美好的景色。

《三国演义》,它是一部小说,便不可能客观的去评价这段历史,总是要反映一下当时的社会,在《三国演义》中加入了许多虚假的元素,小说的特点是人物性格鲜明,人物总是有好有坏的,主要看你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之上。

为什么要“尊刘贬曹”?那只是罗贯中的意思,我们有着我们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自然要以自己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不仅仅是罗贯中的,更是我们读者的,罗贯中个人意愿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借鉴的舞台,并无其他。

三国演义作文700字左右篇2读《三国演义》,我看到了忠义与背叛、仁德与残暴,更看到承战争中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盟友,不觉感叹人性的复杂。

而看到一幕幕精彩的好戏;桃园三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又不禁拍案叫绝。

《三国演义》论文概述

《三国演义》论文概述

概述回望中国历史,悠悠五千年,积淀了璀璨的华夏文化。

中国文化映射着历史的光辉,展现着民族的风华。

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处于探索状态,经历了众多起起落落,现代文化主要表现为一种快餐式文化。

为适应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精力投入到能够直接带来利益的专业学习,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逐渐淡漠。

但快餐文化不能作为人们永远的精神食粮,只能带给人们较多的空虚。

中国千年的传统文化,以伟大的思想为主体,带给人们思想的滋润,这也是中国文化经久不衰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人们永远的思想启迪和精神寄托。

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比较有代表性的并为人所熟知传颂的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即《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它们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一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

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度上,它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一,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

《三国演义》为我们提供了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在怡情悦性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我在文化大背景下汲取冰山一角。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残暴不仁的董卓、乱世奸雄的曹操、三顾茅庐的刘备、运筹帷幄的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周瑜等,都给后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影响。

本文从“一、出场定型法的运用,二、反复渲染法的加强,三、长于对比烘托等手法”几方面详细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试图找出作者塑造人物如此成功的原因。

高三作文三国议论文五篇

高三作文三国议论文五篇

高三作文三国议论文五篇《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作文三国议论文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诗云:一吕二赵三颜丑,马张许典皆平手,五庞六黄寿亭侯,三国演义人物作文。

因为我们之所以喜欢赵云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关张赵马黄也只有因为小说才会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中国古代乱世很多,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武将我们最为熟悉,还不是因为一部《三国演义》。

所以不必深究正史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闲暇时看看三国,三国里有我们需要的东西。

赵云是三国武将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智勇双全,个人认为,赵云是三国第一武将!当然,我的依据是《三国演义》。

如今有很多人,认为三国中武艺最高强的人是吕布,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完全是因为一种印象。

其实这些根本不能说明他们的武艺有多高强,一次战斗的结论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下面将对这些比试逐一分析,另外同赵云的.一些战役做比较,从而就可以得出赵云武艺三国第一的结论了。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同类战斗典型列举比较法” ,中学生作文《三国演义人物作文》。

一、与著名武将交手战斗的分析大家常说,关羽能温酒斩华雄,能斩颜良诛文丑,好像杀死了许多名将,赵云似乎没有这么有名的战役,赵云杀的绝大多数是很一般的武将。

其实,一个武将能够战胜或者杀死其它著名的武将,除了同这个武将自身的武艺有关以外,还和他的机遇有关,如果他没有机会去和那些著名武将交手,他当然不可能杀死这些名将,从而使自己成名。

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这个武将自己武艺不高的证据。

当然,赵云也有和成名武将交手的经历,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赵云刚出道时,演义上称“少年将军” ,曾和文丑战过五十余合,杀退文丑,而关羽也曾与文丑交战,只一刀就把文丑拿下了,有人据此说关羽的武艺比赵云高,其实非也,且听我慢慢道来。

演义中说有过这样的描写“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

诸将栗然。

”可见徐晃是打不过颜良的。

可是后来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时,演义中又有这样的记载,“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

创新作文三国演义(精选10篇)

创新作文三国演义(精选10篇)

创新作文三国演义(精选10篇)创新作文三国演义篇1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灿如星河的古诗词文化里有不少文人雅士,他们书写了一首首,一部部不朽的经典名作。

其中,我最为喜欢的就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很生动地反映了东汉末年间中国古代这段历史的政治生活和军事生活。

在这本厚厚的书里,记载着许多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武艺高超的吕布、忠心耿耿的关羽、威猛忠心的赵子龙、谦卑有礼的刘备……每位人物作者都描写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让人读罢不能忘怀,使我真实地感受到了那段被封尘已久的历史故事。

心怀天下的贤者刘备,他为了能解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老百姓而三顾茅庐,以为一段佳话,这是多了不起呀!虽然前两次的拜访都没有见到诸葛亮,他仍旧坚持去了第三次,室外大雪纷飞,天寒地冻,这一些都没有使他退却,他还是耐心谦逊地站在门口等待,毫无怨言,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鼎力协助,成为三国中的一方霸主。

而文中里另一个主人公我就更加欣赏和喜爱了——诸葛亮,字卧龙,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忠君爱国,是一位十足的智者。

书中他似乎无所不能,令人钦佩。

空城计骗过狡诈多疑的司马懿,设计骗取曹操败走华容道,草船借箭、火烧连营、七擒七纵孟获大块人心,一计连一计,一环套一环,让人不得不连连称赞,拍手叫绝!可当我看到诸葛亮病死的那一段时,眼泪又不自觉地就流下来,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作为所感动,为他的忠君忠主所敬佩,他这样的一个人才并没有功高夺主,自立为王,而是选择尽忠于新主,哪怕这个新主庸庸无碌……这让我想起诸葛亮呕心沥血所写的《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是多么得可歌可泣,多么得感人肺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刘备的仁、关羽的忠、张飞的义和诸葛亮的智。

那些层出不穷的智慧谋略、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英雄主义的人格精神,都展现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

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

试述《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三国演义》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是其重要特点之一《三国演义》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体现在小说中创造了许多历史上不存在的人物和事件。

小说中虚构的诸葛亮借箭、周瑜赔荆襄等典故为后世所传诵,虚实交融。

《三国演义》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将历史人物赋予了更加鲜明的个性和形象,使他们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感人。

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赋予了小说以独特的魅力。

虚实相间的写作技法是《三国演义》的重要特色之一、小说中使用了旁观法、插叙法和七言绝句等多种写作技法,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旁观法,通过在故事中使用旁观者的视角来揭示事件的真相,增加了小说的悬疑性。

同时,小说还巧妙运用了插叙法,通过回忆、回顾等手法,将一些关键情节安排在回文环节中,不仅提高了故事的悬念性,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故事的发展。

另外,使用七言绝句来表达人物的内心独白,增加了小说的诗意和艺术性。

小说中的虚实相间的写作技法还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既有英勇豪杰,又有智谋过人的谋士。

在虚实相间的写作技法下,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丰富。

例如,小说中的刘备被塑造成为仁德英明的君主形象,诸葛亮被塑造成为智勇双全的谋士形象,关羽、张飞等被塑造成为忠诚勇猛的武将形象。

这些人物形象的虚实相间的写作技法既充分发挥了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又突出了他们的个性特点,使人物栩栩如生。

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为《三国演义》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小说通过虚构的方式,将历史人物塑造成了饱满丰富的形象,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运用多种写作技法,使故事情节更加悬疑有趣,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这种虚实相间的艺术观念和写作技法,不仅使《三国演义》成为一部经典的历史小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小说创作的重要范例之一。

简析_三国演义_的战争描写特色_杨洪波

简析_三国演义_的战争描写特色_杨洪波

简析《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河北大学杨洪波杨柳摘要:《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小40多次战争、战斗,为我们展示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作者运用多种手法,使《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显示出独特的写作技巧。

关键词:《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色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是军阀相互攻伐,频繁发生战争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战争史。

而《三国演义》就是以这个历史时期为题材的,描写的是整个三国的形成和三国最终统一归晋的的战争小说,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战争的再现,因而战争描写成了小说的主基调,体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

一、在描写战争的进程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小说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在描写战争时,注重人物的刻画,在紧张激烈的战争中展现人物的性格和神态,成功的塑造出各种各样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小说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就是如此。

例如在赤壁大战中,在紧张激烈的环境下,曹操却横槊赋诗;赤壁惨败后他却“三次大笑”。

他在硝烟弥漫、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败局中仓皇逃命。

仍笑说:“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

诸葛、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到底是无能之辈。

”这种败军之将反过来讥笑对手无能的反常行为,表现了曹操这一人物的独特性格:虽处劣势逆境仍雄心勃勃,不坠青云之志。

再如在讨伐陶谦的战斗中,曹操为泄其父被杀之怒气,下令功破城池后,将城中百姓全部屠戮,甚至还发掘坟墓,暴露了曹操的凶残。

在西凉与马超的大战中,曹操为了逃命脱袍割须;在被追赶落马后,巧妙的绕树而行。

虽然出足了洋相,但是他在危急之中仍然沉着应对,体现了他的机智。

在当阳之战中,当曹操在观阵中,看到赵云力杀众敌时,赞叹“真虎将也!”并说“吾当生致之”。

命令众将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

一句赞叹,一个命令,把曹操重才爱将的形象成功地刻画出来。

通过这一系列战争的刻画,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就跃然纸上。

当阳之战,成功的塑造了张飞这个人物形象。

当他听说赵云去投奔曹操时,大怒,草率地认为赵云定是贪图富贵。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内容摘要: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全书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揭示了三国时期复杂尖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罗贯中以恢宏高亢的笔调阐述了战争残酷,以更加尖锐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描绘出谋略的高深莫测。

关键词:军事思想深谋远虑战争描写古代战役典范作品《三国演义》,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了大大小小近百次战争。

精彩动人的描写是对战前准备:战争双方战略战术的确定,排兵布阵达到未雨绸缪,调兵遣将做到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刺探虚实做到乔装打扮,相互利用对方的弱点,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罗贯中善于描写战争,为封建社会的战争提供了价值不菲的研究材料,《三国演义》充分显现了罗贯中著书立说重要意义。

同时,这部古典名著在描写战争的同时,更具文学风采。

《三国演义》成功的塑造了战争的艺术,生龙活虎地刻画出众多人物的思想。

惯于刻画战争的罗贯中,不愧是一位军事才能卓著的人物,别具一格地写出每一场战争的不同场面。

多角度多层次地具体描写不同条件下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了作战的主观能动性,写作过程中做到避实就虚,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作者罗贯中每次战争的写法总是因时而异,塑造战争的同时,兼顾其它活动,使其成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让整场战争变得紧张激烈、惊心动魄,表现得一张一弛疾缓相间。

赤壁鏖战前,作者罗贯中运用大量的笔墨成功地刻画了联吴抗曹、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矛盾、蒋干刺探军情,孙、刘联军诱敌深入巧施连环计等等,在众多人物的塑造过程中,作者把人物塑造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运用生动言行,表现每个人物思想性格。

奸诈狡猾的曹操,其言行举动暗藏着诡计阴谋,挟天子而令诸侯,又名正言顺;心直口快带有莽撞的张飞,粗中有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未卜先知,作战总是得心应手,镇定自若;“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不为钱财爵位美女所动,忠心事主;单骑救幼主的赵云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保存实力心胸豁达的司马懿,为晋朝的建立夯实了坚定的基础。

简论《三国演义》的写作技巧

简论《三国演义》的写作技巧

简论《三国演义》的写作技巧
徐龙年
【期刊名称】《学术交流》
【年(卷),期】2005(000)009
【摘要】素以"第一才子书之目"和"文章最妙者"称世的<三国演义>,成书近600年来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其写作技巧炉火纯青.书中的远程伏笔,前呼后应,针脚绵密,让读者平添无穷兴味;精妙的细节描写,匠心独运,突出了人物的音容笑貌和性格特征,使人过目难忘;衬托和渲染手法的运用,收到了烘云托月月更明的艺术效果.
【总页数】5页(P158-162)
【作者】徐龙年
【作者单位】浙江丽水学院,中文系,浙江,丽水,3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3
【相关文献】
1.《左传》尚奇描写对《史记》及《三国演义》创作影响问题简论 [J], 杨金波
2.《三国演义》中曹丕形象简论 [J], 邹莹
3.简论《三国演义》的叙事暗线 [J], 宋婷
4.简论《三国演义》与《平家物语》中武将的民族特征 [J], 毛成坤;李芳
5.简论写作技巧 [J], 杨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读《三国演义》,学写作

读《三国演义》,学写作

读《三国演义》,学写作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一,它以唐朝罗贯中所著的历史小说为蓝本,描绘了中国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行动和人物传奇。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在如何写作的角度上,也能够给予我们很多的启发和积淀。

在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获得历史知识,更能够从中学习到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如何通过读《三国演义》,学习写作。

《三国演义》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是多角度展现故事。

这部小说着重强调了故事的多元性,通过多角度的展示,展现了战争、政治斗争、人性的复杂等多个层面。

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去描述一个事件或人物,这样可以使故事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引人入胜。

《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十分成功。

在这部小说中,登场的角色众多,每一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特点,他们的形象既丰富多彩,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在写作时,可以通过对人物的刻画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使读者对故事更加产生共鸣。

《三国演义》还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抓住时机,写出时代风貌。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夸张、夸大的手法来表现出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和风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作时,也可以通过抓住时代的特征,给作品赋予更鲜明的时代感,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作品所展现的历史背景。

《三国演义》在叙事结构上的处理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设计了许多对立冲突,使整个叙事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能够感受到情节上的高潮迭起,紧张激烈。

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写作时也可以通过设计对立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观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写作手法分析摘要历史题材的小说向来都比较注重人物的刻画,通过虚实相间的故事,古今兼顾,批古判今等。

《三国演义》更是将这种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通过一段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的历史故事为我们展现一部豪杰辈出的演义画面。

本文主要从人物和战争两方面对《三国演义》的写作手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三国演义》人物战争写作手法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根据三国这段历史而编写的一部章回体小说,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个国家之间的军事和政治斗争,为我们描述了东汉末年广阔背景上的一幕幕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和三个政治集团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政治场面。

作为一部以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主要题材的历史演义小说,这本书在战争描写和人物描写上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写作手法对后世战争文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刻画人物的多种写作手法《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其中出现了四百多个人物,作者主要刻画了几十个主要人物,每一个都栩栩如生。

譬如刘备仁德爱民,优柔寡断;张飞粗犷豪爽,嫉恶如仇;关羽勇猛无比,高傲自大;周瑜江南才子,心胸狭窄等。

罗贯中在塑造人物的手法上,有着很鲜明的特点。

首先,抓住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借助人物的动作语言以及周围环境把人物的思想性格夸张渲染。

如“温酒斩华雄”中关羽的形象,采用的就是虚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整段文字没有一句从正面直接描写关羽如何英勇,战斗场面如何惊险紧张,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运用烘托、映衬等手法加以表现。

先是写华雄的高大、英勇,从侧面衬托关羽,接着写关羽不同寻常的出场,孙坚损兵折将后伤感不已,袁绍闻讯后一筹莫展,诸侯则是人心惶惶。

而此时刘关张三人却只是“冷笑”,笑诸侯的束手无策,也笑华雄的猖狂一时。

此时关羽一声大喊“小将愿斩华雄头,献于帐下”出场了,其沉稳自信与众将的慌乱无神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但关羽只是一名弓马手,围绕是否让其出战,曹操和诸侯盟主袁氏兄弟发生了分歧,这就显示出袁绍重职位轻才干、目光短浅,曹操爱惜人才,富于心计的性格特征。

最后又以曹操暗使人赉酒抚慰刘、关、张来表现曹操过人才智,暗示曹操不久必将取袁绍而代之的趋向。

其次,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多个层面,使人物形象饱满。

如张飞鞭打督邮、怒叱吕布、大闹长坂桥表现了其嫉恶如仇、鲁莽急躁的性格特点,但张飞智取瓦口隘及用计破严颜两个细节则生动地表现了张飞莽中有智、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作者又在故事情节中穿插一些细节描写,以丰富其性格特征。

例如,诸葛亮在五丈原最后一次巡视军营的细节:“孔明强支病体,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彻骨生寒。

乃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叹息良久。

”这个带病巡视军营的细节,虽着墨不多,却把孔明“鞠躬尽瘁”的赤诚忠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再次,作者很善于结合战争发展过程及人物在战争中地位的变化来塑造人物。

“赤壁之战”是三国中非常经典的一战,这一战为之后的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

围绕着赤壁之战,作者塑造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雄辩自信;周瑜的英俊潇洒、高傲及心胸狭隘;鲁肃的忠厚老实等不同形象。

赵子龙有勇有谋的形象是在长坂坡一战中深入人心的,他在长坂坡万人军中单骑救主还成功逃脱。

历史上的曹操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而小说中的曹操经过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加工,已经变为一个象征着统治阶级的典型人物,“乱世之奸雄”。

奸诈成为曹操骨子里的特点,他的这个特征在兵败赤壁在华容道时用三次大笑稳定军心,之后在回到驻地时为郭嘉之死而埋头痛哭,把兵败的责任推卸给谋士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赤壁一战,曹操损失了几十万军队,在溃败途中,他连续三次大笑、三次受挫:第一次大笑是在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时,曹操走在“树木丛杂,山川险峻”的山路时,在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说:“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

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说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赵云的伏兵杀出,徐晃、张郃双敌赵云,曹操狼狈逃跑而去;第二次是曹操带军取道北彝陵山路走到葫芦口坐于疏林之下,仰面大笑。

众将问他“如今为何又笑?”曹操回答说:“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

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

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

”引来与张飞的一场混战;第三次是在人困马乏,当“号哭之声,于路不绝”的曹军到达华容道的天险处时,曹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

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

”又引出了关羽的伏兵,如若不是关羽仁义放走他,恐怕三国故事就要改写。

曹操三次大笑是一种苦涩的笑,但他面对失败时的大笑也表明了他的顽强坚韧、败而不馁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作者还善于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诸葛亮“舌战群儒”,生动地刻画了诸葛亮机智沉着、能言善辩的非凡才能。

在瑜亮交锋中,作者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其不同的性格特征:一个才高量窄,一个以大局为重;一个弄巧成拙,一个稳操胜券。

在赤壁之战中,作者写曹操的聪明反被聪明误,阐泽的大胆机智,鲁肃的诚恳忠厚,黄盖的忠心耿耿等。

对于不同的斗争环境,作者也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人物的不同。

如描写战将的勇猛,周瑜勇而显傲,而赵子龙则有勇有谋。

再如,同样是写释放对方将领,张飞在巴郡“义释”了严颜,表现了张飞有大局观,粗中有细;关羽在长沙“义释”了黄汉生却表现了关羽的高傲自大,不把大哥、孔明以外的任何人放在眼里,从中表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将一个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描写战争的多种写作手法《三国演义》,战争描写非常突出,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先,全面描写,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整部小说涉及的战争多达几百次,但作者并非均匀用力,而是在全面描写的基础上重点写了七大战役:讨伐董卓之战、官渡之战、当阳之战、赤壁之战、七擒孟获、彝陵之战、六出祁山。

对这些战争,作者从战争目的、战前组织、参战人物、战争过程、战争结果等方面皆作了细致生动的描写。

而在这七大战役中,作者又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用力最多。

官渡之战,是曹操荡平北方,统一中原的关键之战,三国鼎立将要形成;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始形成;彝陵之战,则是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瓦解。

这些重点战役都是由量变逐渐走向质变的,所以其它大小战争都是作为铺垫出现,这样就实现了战争描写上主次配合、张弛有度的效果。

例如,赤壁之战,因为它是决定魏、蜀、吴三足鼎立局面的一场关键性战争,作者就以长达八回的篇幅,对其发生、发展和结局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

作者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既写斗智,又写斗勇,文武并用,扣人心弦。

不但详细描写了孙刘与曹操这一主要矛盾,同时也较好地展示了吴、蜀之间的次要矛盾。

通过对这些错综交织的矛盾的揭示,主次分明、有条有理地展现了这场关键性大战的全貌。

就一次具体战争而言,作者也贯彻了这一创作手法。

凡有刘蜀一方参战的自然成为矛盾冲突的重点,若是其他集团间的战争,则以掌握战争主动权的一方为矛盾冲突的重点来加以记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作者“批刘贬曹”的倾向。

官渡之战这场至关重要的战争只有一回篇幅,而在此期间,作者却写了“三顾茅庐”、“博望坡之战”等事件;而同样重要的赤壁之战因为有着刘蜀一方的参加则用了八回的篇幅。

其次,把军事斗争和政治、外交斗争相结合也是作者描写战争的一大特色。

《三国演义》以战争描写为主,但不是一味地描写战争,而是围绕战争写了政治、外交方面的种种斗争。

注重描写战前整体形势的分析、各方力量的对比,各方之间及其内部的矛盾,战争过程中人为因素对于客观形势的影响和转化。

如赤壁之战前,不仅写了孙刘联合、结交的过程,还写了孙权内部战与和的矛盾,写了孙权的决策经过,这都充满了戏剧性。

当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沿江东下,向孙刘直逼而来之时,孙权集团的文臣武将乱作一团,主战派、主降两派各执己见,孙权一时也没有了主意。

诸葛亮亲赴东吴说服孙权,罗贯中有意安排了“舌战群儒”这一情节,让诸葛亮充分显示了一个外交家的雄辩才能,使得这些腐儒们一个个无话可说。

之后,诸葛亮智激周瑜,坚定了其抗曹的决心。

诸葛亮、周瑜、鲁肃、黄盖等人的态度,又使孙权树立了信心,孙刘联盟正式结成。

之后作者写了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戏剧性场面,表现周瑜与曹操、蒋干的斗智。

在这场智斗中,周瑜一步步诱使蒋干中计,利用曹操生性多疑、骄横的性格,借刀杀人,除掉了蔡瑁、张允这两个悉知水军之法的水军都督。

随着战争态势的发展,不但明写了曹魏同孙刘联盟之间的矛盾,还暗写了吴蜀之间的矛盾,即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矛盾。

这两条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多方智慧的较量。

赤壁之战不再是一场单纯的军事行动,而变成了三方斗智斗勇的舞台。

火烧战船,这是赤壁之战中的中心谋略,曹操的最后失败就在于被孙刘联盟用火烧了他联结在一起的战船。

为了火攻计的实施,又引出了黄盖的苦肉计、阐泽的假投降等一系列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情节;最后是庞统妙献连环计:让曹操用铁链将他的战船联结在一起。

悬念一个接一个,情节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再次,每一次战争都写出了其特点及战略战术运用。

《三国演义》描写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战争,有同类型的战争,也有不同类型的战争。

在作者笔下,这些战争都写得千变万化,不呆板,不重复,且各具特点。

同类型战争因描写手法不同而毫无重复感,而对不同类型战争的描写就更显得精彩纷呈。

作者写得较多的是火攻,如吕布关门烧曹操,诸葛亮火烧博望、火烧新野,周瑜火烧赤壁,陆逊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等,无一不写得生动逼真,且烧法各有特点,多种多样。

除了火攻外,作者还写了水攻、车战等多种战争样式,揭示出战争复杂多样的一面。

最后,张弛有度是作品描写战争的又一特色。

作者在激烈紧张的战斗过程中经常插入一些轻松的情节,把紧张的战争写得张驰有度、动静相宜。

如第四十八回写的“宴长江曹操赋诗”中,写在赤壁大战前夕的一个皎皎如同白日的晚上,曹操置酒设乐于大船之上,并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第九十五回写的“武侯弹琴退仲达”中,面对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只有二千五百兵士的诸葛亮却“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都是用闲适、轻松的情节描写,把紧张的战争场面表现得生动曲折,富于艺术感染力。

战争中英雄豪杰是主角,但女性也时常穿插其中。

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评论道:“令人于干戈队里时见红裙,旌旗影中常睹粉黛,殆以豪士传与美人传合为一书矣。

”第八回写的“王司徒巧使连环计”中貂蝉就是巧使连环计的关键。

这些红裙粉黛的出现与穿插无疑起到了舒缓战争紧张气氛的作用,同时也给血腥的战争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