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病变的CTA诊断

合集下载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
3、后处理技术: 多平面重建技术(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 再现重组(VR)、表面遮蔽显示(SSD)、仿真内镜显 示(VE)。
(四)常用图像后处理方法001
1、多方位重组( MPR ): 即利用三维重组技术对CT扫描后采样获得的数据进行 任意方位的断层图像重组。包括平面重组和曲面重组, 主要用于观察血管的比邻关系和将迂曲的血管在同一 图像上显示。
• 腹部血管 及其分支
• 左肾动脉 及其分支
• 髂动脉 及股动 脉分支
下肢血 管
腘动脉、胫前、 胫后及腓动脉
五、CTA在疾病诊断中 的应用
( 一)头颈部血管
• 病例:患者女,10岁,头晕,目眩,头痛2月,加重1周。右 侧颈内动脉末及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小动脉瘤。颈内动脉颅内段、 大脑前动脉A1段及大脑中动脉m1、2段增粗、伸长、迂曲,其 中颈内动脉末及大脑中动脉起始部轻微膨大,直径约5mm,
颅内血管
胸腹部血管001
腹部及盆部 血管001
盆部及大 腿血管 001
四肢血管 001
• 3、容积再现重组(VR):
• 首先确定扫描容积内像素密度直方图,以直方图的不同峰 值代表不同的组织,然后计算每个像素的不同组织百分比, 继而换算成不同的灰阶,以不同的灰阶(或彩色)及不同 的透明三维显示容积内的各种结构。主要以三维立体观察 血管情况。001
MPR显示胸 主动脉
MPR显
示椎动 脉
MPR显示腹 主动脉及 左侧髂总 动脉001
• 2、最大密度投影(MIP):001
• 是把扫描后的三维数据叠加起来,以操作者选定的方向 作为投影线,在该投影线方向,三维数据中的最高密度 体素投影到一个二维数据中,其余体素则被删除。MIP 可以从任意角度投影。主要用于观察血管钙化情况。

CTA诊断大动脉炎优势

CTA诊断大动脉炎优势
Me ia up n 12 No 2 dclEq ime tVo. 4, .1
收稿 日期 :2 1 0 0 1— 9—0 1 3 0
见 。增 强 后受 累钙 化官 腔呈 多环 状 阴影 ,其
度 圆形 影 为显影 的真正 血管 腔 内径 ,其外 层 厚度 的环 形 低 密度 影 为血 管 内膜 ;再 外 层
膜破坏为主的全层动脉炎。根据病变部位分为 四 型 :头臂动 脉型 、主肾动脉 型、广泛型 、肺动 脉 型 。影像表现为早期动脉壁增厚 ,晚期管腔狭窄 , 闭塞及动脉瘤形成 。早期或活动期大动脉炎 ,病变 呈 连续性 侵 犯一 段动 脉 ,受 累动 脉管壁 较均匀 增 厚
C T可以清楚地显示主动脉受累的类 型、范围
CTA 诊 断 大 动 脉 炎 优科 ,河 北保定 0 1 0 ) 解 5 7 0 0
[ 中图分类号]T 74 H7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10 2 7 (0 1 2 0 3 0 02— 3 6 2 1 )1 — 0 0— 2
脉。 2 讨论
维化。增厚的内膜呈灰 白色向内腔 内凸出 ,引起狭 窄和阻 塞 。显 微镜 下. ,中膜有 广泛 地 弹力纤 维和平
滑肌断 裂 、破 坏 ,以及 淋 巴细胞单 核 细胞 为 主 的炎
性细胞 浸润 ,肉芽组织 增生 ;少数 病例 可形 成动 脉
瘤 。多 数 患 者 起 病 时有 发 热 、食 欲 不 振 、周 身 不
先天性 主动脉缩 窄 :多见 于男 性 ,胸主动 脉特 定部
位狭 窄 ,管壁无 增厚 。肾动脉纤 维 肌结构 不 良:多 见 于女 性 ,肾动 脉远 端 2 3及分 支狭 窄 ,无大动 脉 /
和程度 。 ( ) 受 累 主 动 脉壁 明显 增 厚 、毛糙 ,部 1

主动脉夹层的CTA扫描技术探讨

主动脉夹层的CTA扫描技术探讨

主动脉夹层的CTA 扫描技术探讨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观察主动脉夹层的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检查(CTA)扫描技术应用价值,探究主动脉夹层鉴别可用技术。

方法纳入我院39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收治于2021年3月10日~2022年5月30日,所有患者均行CTA扫描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观察CTA诊断效能、影像表现。

结果 CTA 诊断主动脉夹层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均较高。

结论主动脉夹层采用先CTA 扫描技术价值较高,可清晰获取患者血管结构影像,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均比较高,可推广。

关键词:CTA 扫描;主动脉夹层;特异度;符合率主动脉夹层是常见的心脏疾病,是由于内膜撕裂后血液进入中层或中层滋养动脉破裂产生血肿后压力过高而导致内膜撕裂所致[1]。

主动脉夹层属于危险、复杂的心血管疾病,是心脏科常见危重症。

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多样、进展快,误诊率较高,影响尽早发现此病患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通过造影,观察血流方向等情况,以准确鉴别主动脉夹层。

但DSA检查操作较为复杂,属于有创检查,患者接受度较低。

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检查(CTA)技术,扫描速度快,操作简便,可以快速获取影响信息,利于推广,适用于主动脉疾病鉴别之中[2]。

本文研究以39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主动脉夹层的CTA扫描技术应用价值,具体报告下述。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2021年3月10日~2022年5月30日我院收治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行CTA 扫描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39例患者分布情况,男患者18例、女患者21例,年龄43岁~58岁,平均年龄(49.72±1.68)岁。

遵循自愿原则,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CTA 扫描检查:所用仪器为美国64排GE680CT,检查前叮嘱患者需要在检查开始前8h禁食禁水,并检查中患者需要保持心率平稳。

动脉cta报告模板

动脉cta报告模板

动脉CTA报告模板
简介
动脉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方法,可以通过非侵入性方式对各种血管结构进行成像。

这种成像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身体的任何一部分的血管情况,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其可以帮助医生会诊疾病并协助出具报告。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动脉CTA报告的模板,以供参考和学习。

动脉CTA报告模板
报告概述
动脉CTA检查的是一名患者的血管状况。

该检查涉及到各种技术,包括X光机、计算机和特殊的荧光物质。

通过扫描患者的身体,医生可以获得他们的血管结构以及血管壁的信息。

报告正文
病人信息
•病人姓名:
•病人性别:
•病人年龄:
动脉CTA扫描参数
•扫描设备:
•检查部位:
•检查日期:
主要观察所见
•头颈动脉、颈部及上肢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肝门静脉、下肢动脉及静脉等部位血管成像的信息。

•动脉内损伤、狭窄、血管壁破裂等异常表现。

所见分析
•根据患者动脉CTA检查的结果,该患者动脉内出现明显狭窄,并观察到有斑块形成,在该部位血管采用MIP及VR重建检查图像表现压迫迹象明显,应考虑治疗。

检查医生签名
•签名:
•日期:
结论
动脉CTA可以提供大量有关病人血管情况的信息,有助于进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使用此报告模板,医生可以更简单地记录患者的动脉状况,从而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CTA及增强检查操作技术

CTA及增强检查操作技术

CTA检查操作技术常规CTA 包括:冠脉、头颈部、肺动脉、主动脉、腹部、肾脏、下肢1.冠脉CTA2.头颈部CTA药量:40-60ml 、注射速率:4—5ml/sec 、ROI感兴趣区设置在主动脉弓下降主动脉、阈值:100—1503.肺动脉CTA20-30ml 造影剂、>30ml生理盐水、4.0 –5。

0ml/sec 的注射速率、造影剂跟踪:ROI感兴趣区设置在头臂静脉或上腔静脉、阈值:100—1504.主动脉CTA全主动脉及胸主动脉扫描:ROI感兴区设定在降主动脉上5.腹部,肾脏,下肢CTA腹主动脉:ROI感兴区设定在腹主动脉上肾动脉:ROI感兴趣区设定在肾动脉水平处附直接增强扫描参数:头颅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平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注入对比剂后逐层连续扫描)两种方法。

增强后的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性质而定.与血管有关的病变,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0秒后开始扫描;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8分钟后开始扫描。

头部增强扫描可用平扫参数,也可只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扫描。

鞍区静脉注射对比剂50-70ml,流速2。

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病人体位同颅脑轴位,扫描基线可用听眶线;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3-5mm,扫描范围从听眶线至鞍区上缘.疑颅内肿瘤侵入鞍区时,需加作常规头部扫描.眼眶怀疑眶内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及眶内肿瘤向眶外侵犯时,需作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可使血管、肌肉和有血供的病变清楚显示,利于对病变的定性。

对比剂使用同颅脑增强。

延迟扫描时间为50秒。

临床怀疑血管性病变者,还可用动静脉双期扫描。

对比剂用量60-80ml,流速2。

5—3ml/s,延迟扫描时间为动脉期20秒,静脉期50秒,扫描参数同平扫。

颌面部颌面部血管病变、肿瘤,以及了解有无转移时,需作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静脉注射对比剂50—6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

CT室血管CTA诊断要求及扫描标准

CT室血管CTA诊断要求及扫描标准

CT室血管CTA诊断要求及扫描标准为提高血管CTA诊断要求,杜绝意外事情的发生,特制订规则如下:诊断要求要求每位诊断医生熟练掌握人体主要动脉血管解剖,包括颅内动脉、颈部动脉、胸腹主动脉及主要分支、肺动脉及分支、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及下肢动脉主要分支。

要求每位医生熟练掌握血管CTA的后处理软件,尤其是冠状动脉CTA的后处理。

对每位做血管CTA的病人图像必须在工作站上进行多种重建,仔细观察原始图像及重建后图像。

对诊断有疑问的,应多交流或向上级医师请教。

原则上须经2位主治医师以上医生看后方可发报告,否则后果自负。

对冠状动脉CTA图像应由主治医师以上大夫进行审核,在观察管腔狭窄的同时,着重观察易损斑块的鉴别。

扫描标准要求每位上机操作大夫必须熟练掌握Smart Prep及Time bouls扫描方法;要求对每个血管CTA必须使用以上两种之一扫描方法,不得使用经验值扫描。

所有扫描均使用1.25或0.625mm层厚,或者使用可以后重建成上述层厚的扫描。

造影剂总剂量根据扫描时间适当调整,基本原则是扫描时间长,应相应增加造影剂用量。

但最多不超过2.5ml/kg体重。

各部位具体要求如下: 1、头CTA/CTV 扫描范围颈2至颅顶 ReconType std 扫描视野Head 静注注射 ULT370 /OMP350 流率4.0—5.0ml/s 流量 70ml 延迟时间CTA: SmartPrep法,颈内动脉/颈总动脉域值达100HU即手动触发 CTV: Timebouls法或使用39s延迟2、颈部CTA 扫描范围主动脉弓下缘至颅底willis环Recon Type std 扫描视野small 静注注射 ULT370 /OMP350 流率4.0—5.0ml/s 流量 70ml 延迟时间CTA: SmartPrep法,主动脉弓阈值达到100HU即手动触发3、主动脉CTA 扫描范围主动脉弓至腹主动脉或髂总动脉分叉 Recon Type std 扫描视野large 静注注射ULT370 /OMP350 流率 3.5—4.0ml/s流量 90ml 延迟时间 CTA: SmartPrep法,升主动脉阈值达到100HU即手动触发 4、上腹部CTA\CTPA 扫描范围膈顶至腰三椎体Recon Type std 扫描视野large 静注注射 ULT370 /OMP350 流率CTA 3.5—4.0ml/s CTPV4ml/s, 2.5ml/s 流量 CTA90ml; CTPV 80ml,40ml 延迟时间CTA: SmartPrep法,腹主动脉阈值达到100HU即手动触发CTPV可使用55-60s延迟时间,或timebouls,20ml 5、肺动脉CTA 扫描范围肺底到肺尖 ReconType std\扫描视野 large 静注注射 ULT370 /OMP350 流率 3.5—4.0ml/s 流量70ml 延迟时间CTA:15-16s延迟,或者使用timebouls 20ml 5、下肢CTA\CTV 扫描范围肾上极至双足 Recon Type std 扫描视野 large 静注注射ULT370 /OMP350 流率CTA(CTV) 3.5—4.0ml/s(2ml/s) 流量 CTA(CTV) 90ml(110ml) 延迟时间CTA: SmartPrep法,腹主动脉阈值达到100HU即手动触发注意事项: CTV: 使用延迟时间150s增强扫描冠状动脉CTA检查前准备检查前12小时内不服含咖啡因饮料,4小时内不吃固体食物,鼓励饮水,不做运动,提前到检查室静坐,稳定心率。

主动脉病变的CTA诊断

主动脉病变的CTA诊断
• 左图中支架覆盖了双侧髂 总动脉;而右图中支架延 伸至右侧髂外动脉,并且 覆盖了右侧髂内动脉,但 左侧髂内动脉侧支循环建 立,不会引起盆腔缺血症 状
23
主动脉瘤的术后评估
24
25
26
Case3,男,50岁,主动脉腔内支架修补术后2年, 复查CTA,支架近端内漏
27
28
IMA返流入主动脉
53
AAS(acute aortic syndrome)
1
(aortic dissection),AD
2 (intramural hematoma),IMH 3 (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ulcer,PAU)
54
病理学基础和发病机制:
1、AD 是主动脉内膜撕裂, 血液进入并蓄积于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发生分 离,,撕裂的内膜向腔内移位形成内膜片,并将主动脉管腔分隔为真腔和 假腔。
2、IMH 的没有内膜的破裂,是主动脉滋养血管自发破裂出血而在中膜内形 成血肿,不与主动脉腔相通。
3、PAU 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溃烂,其溃疡穿透内膜进入中膜。 血液可进入 血管壁形成IMH,甚至进展为AD 或造成主动脉破裂。
55
CASE 10:IMH
56
Case 11:男, 62岁 持续后背腰痛16h CT显示 降主动脉可见 壁内血肿形成,无明确 内膜片
34
假性动脉瘤
• 指主动脉壁破裂出血,形成主动脉壁外的血肿。 • 多为外伤所致,也可为医源性损伤动脉壁,局部愈合不良所形成。
35
Case4: 女性 65岁 CT显示主动脉根部左肺动脉 以下层面可见不规则类圆占位 性病变,向下延续至主动脉根 部左后方,瘤体外围壳形不规 则钙化.
36

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病变

心血管疾病主动脉病变
而形成主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改变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可 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使得血 流对主动脉壁的压力增大,长期 作用下可引起主动脉瘤的形成。
遗传因素
部分主动脉瘤患者存在家族遗传 史,可能与遗传基因缺陷有关。
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依据
1 2
CT血管造影(CTA)
CTA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瘤的形态、大小、范围以 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是诊断主动脉瘤的常用方 法。
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主动脉病变可分为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主 动脉炎、主动脉狭窄等。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动脉病变的发病原因多样,包 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遗传 性疾病、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 等。
危险因素
高龄、男性、吸烟、高血压、高 血脂、糖尿病、肥胖、缺乏运动 、家族史等都是主动脉病变的危 险因素。
动脉夹层的预后较差,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预 后相对较好。但如不及时治疗 ,主动脉夹层可导致主动脉破 裂、心脏压塞等严重并发症,
危及患者生命。
04
主动脉瘤
病理生理机制
主动脉壁结构异常
主动脉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 层结构组成,当主动脉壁的结构 异常时,如中膜弹性纤维减少或 断裂,会导致主动脉壁薄弱,进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主动脉病变的临床表现因病变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常见症 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乏力等。严重者可出 现心力衰竭、猝死等。
诊断方法
主动脉病变的诊断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MRI 血管造影、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心电图 等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医生 可以综合判断并确诊主动脉病变。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主动脉病变

主动脉病变
狭窄程度。 4、综合分析彼此垂直的3条曲线,更好显示偏心
性病灶。
缺点:
1、不够立体、直观。 2、高度依赖探针对管腔中心点点划的精确度。 3、单一曲线不能充分显示偏心病变。 4、低灌注血管显示困难。
冠脉CTA完整报告模式
A:冠脉优势型(左、右、均衡型)。 B:冠脉主干起源、整体走行。 C: 冠脉主干、主要分支管壁,管腔情况 (重点)。 D:房室腔大小、心肌密度、周围大血管 情况。 E:纵膈、肺部情况。
• 右冠状动脉沿途发出: • (1) 动脉圆锥支,分布于动脉圆锥,与左冠状动脉的同名
支吻合。
• (2) 右缘支,此支较粗大,沿心下缘左行趋向心尖; • (3) 窦房结支,在起点附近由主干分出(占60.9%,其余
39.1%起自左冠状动脉); • (4) 房室结支,起自右冠状动脉,行向深面至房室结。 • (5) 后室间支,为右冠状动脉的终支,与左冠状动脉的前
主动脉弓,很少出现于升主动脉 • 早期症状为类似典型AD的胸痛和背痛(76%),
急性发病者占68%,初诊时往往血压较高 • 纵隔积液多见,约占47%。其它较少见的症状有胸
腔积液、声嘶、晕厥等
斑块溃疡 → 壁内血肿 → 假性动脉瘤 → 透壁破裂
CTA上可见主动脉壁上突出的局部溃疡龛影
约52-73%的PAU可以并发IMH,溃疡龛影是 区分两者的要点。
鉴别AD的真假腔
真腔
假腔
口径
常小于假腔
位置
常位于主动脉弓内圈
搏动时相 收缩期扩张 血流方向 收缩期正向血流
血流速度 多数正常 附壁血栓 少见
常大于真腔
常位于主动脉弓外圈
收缩期压缩 收缩期正向血流减少
或逆向流 常减慢 常见
主动脉夹层及分型

64层CTA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64层CTA在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俞同福, 王德杭, 阳. 多排螺旋C 3 I 管成像 (T ) 冯 等. T Df l t C A 临床应用 [] 实用放 J.
射 学 杂 志 , 0 3: 1):4  ̄ 5 2 0 8(9 7 7 7 0
有的见到稍 低密度 的附壁血栓形成 , 强扫描均可显 示膨大 的 增 充盈对 比剂 的瘤腔 以及 无对 比剂 充盈 的附壁血 栓, 确定动脉 对 瘤 的类 型 、大小 , 有无 破裂 价值 很大 。在几种 图像 后处 理技
像 与上 述几种 后 处理 重 建方 法 结合使 用 , 能对 主动 脉夹 层破 来全方位观 察病变情 况, 晰显示主动 脉瘤及夹层 的部位 、范 清 口的位 置 、分型 、波及 范 围、真假 腔 、撕破 的内膜 、夹层 的 围 、入 口、 出口、附壁血栓 、主 要分支血 管近端累及等 情况, 旋转 方 向 、血栓 形成 等情 况进 行 准确 的显示 , 临床 选 择合 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为 有重要 的临床应用价值。 适 的治疗方案提 供依据 。 在 主动脉瘤 诊断 中的应 用 :T C 平扫 可见主 动脉局 部扩 大, 参 考 文献
2 1 ou 2No 1 ( eil .5 0 0V lmel . S ra No8 ) 1

1 2
瘤腔内隔绝术后患者, 横断面图像、MP P 、AA R 均 I、C R V 、V 畅程度 以及有 少量造影 剂渗 出。 DB ky eae 分型 ,I : 0P像 显示升 主动脉 内不连 续 的 I型 图1MR 可直观 地发现 血管 内支架 的形态 、位 置 、范围 、通畅程度 。 综 更 内膜片 。 I : 1 位 显示 升主 动脉 和 降主动 脉 内均 有 内 型 图l轴 各种后 处理 技术各 有短 长, 合利 用各种 后处 理技术 , 有助 为术前评 估、制定手 术方案及 膜 片影 : 2 P 像 清 楚显示 内膜撕 裂从主 动脉根 部开 始到髂 于临床 医生全面 了解病 变情况, 图1C R

双期增强CTA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的应用探讨

双期增强CTA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价值的应用探讨
4 patients. Conclusion MSCT plus dual enhancement MSCTA technique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n-invasive, rapid diagnosis and
high accuracy for aortic dissection, and can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preopera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decisions of aortic dis­ section.
30例AD患者中清楚显示内膜片及真假腔结 构的28例,显示率93. 3% ,内膜片呈螺旋状或线状 的低密度影,多凸向假腔(图1A);假腔大于真腔的 20例,占66.7%,真腔大于假腔的10例,占33.3% ,
真腔不同程度受压,形状为卵圆或半圆形,假腔形状 为新月或半圆形(图1B.1C),真、假腔界面多为鸟 嘴样改变⑷;动脉期真腔平均CT值高于假腔,延迟 期真腔平均CT值低于假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 表1。
假腔均值士标准差(n =30) 327.00 ±91.34 149.53 ±21.87
t 3.78 -2.576
P .001 .020
941
De Bakey
I型 n型 III型
例数
11 5 14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年第31卷第6期 J Med Imaging Vol. 31 No. 6 2021
[Key words ] Aortic dissection ; True and false cavity ; Diagnostic value ;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是指主动脉 内膜撕裂后,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动脉壁

CTA是什么及在诊断冠状动脉的效果如何

CTA是什么及在诊断冠状动脉的效果如何

CTA是什么及在诊断冠状动脉的效果如何冠状动脉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目前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人群越来越庞大,这种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巨大,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出自己的病情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最准确的方法莫过于冠脉造影,这种方法可以说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冠脉造影检查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因此,很多患者对这种方法存有一定的顾虑,对于疑似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带来困难。

随着螺旋CT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冠状动脉CTA 检查成为冠心病检查的一种无创安全且便捷的诊断方法,也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本文主要介绍什么是CTA以及CTA在诊断冠状动脉方面的效果如何。

1、什么是CTACTA是CT血管造影的简称,又称为CT血管成像,是通过患者的上肢静脉快速注入碘对比剂,根据每一位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在靶血管中对比剂浓度处于最佳的时刻进行CT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将人体扫描之后的血管显示出来,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代替常规血管造影。

而且CTA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在操作上属于无创或者对患者创伤较小的一种检测方式,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目前这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血栓检测、主动脉夹层、冠状动脉疾病检测等。

也可以通过对肿瘤供血动脉的影像评估,进行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等。

2、CTA对冠状动脉的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及早的诊断出冠状动脉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但是其有一定的危险性,且操作难度较高,检查费用高。

冠脉CTA是指双层螺旋CT冠脉影像,这一检查是在临床医学之中诊断冠心病的标准检查,它最大的优点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或者无创。

可以评定患者冠脉血管的狭小水平,其确立患者是不是冠心病。

冠脉CTA的工作原理是线通过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对比剂使冠状动脉显影,之后通过计算机软件对扫描结果进行处理,去除患者身体骨骼和器官,绘制出三维血管立体图形,这样就可以看出冠状动脉血管是否存在狭窄。

CTA、DS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CTA、DS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至降主动脉的主动脉弓均 明显扩张 , 血管内膜影移
位显示清 晰 , 口显 示清楚 。 破
2 结 果
C A检查 结果显 示 ,2例 中按 D b ky分 型 I T 3 ea e 型 9例 、 Ⅱ型 1例 、 Ⅲ型 2 2例 。C A扫描 结合 后处 T
11 临床 资 料 .
3 2例疑 诊 为 A D的患 者 中 , 2 男 0
山东 医药 2 1 0 0年第 5 O卷第 1 8期
C A、 S T D A在 主动脉 夹层 动脉瘤 诊 断 中的应 用
林惠岚, 李玉民, 黎国春 ( 桂林 市人 民 医院 , 西桂 林 5 10 ) 广 4 02
摘要 : 目的
对 比观察 C T血管造影( r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S 在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 D) CA 、 D A) A 诊断 中的价
例, 糖尿病 4例 ;T C A检查 3 2例 ,S D A检查 1 。 5例
12 C A、 S . T D A检 查 方 法 3 2例 均 用 G i ed E H s e p
N / 螺 旋 C A检查 , 者仰 卧位 , xi T 患 扫描 范 围 为主 动
脉 弓上 2 5c 下至髂总动脉分叉下 2c 。扫描 — m, m
小 , 能 清 晰地 显示 内移 、 离 的动 脉 内 膜 瓣 影 。 并 分 C A扫描显 示 夹 层 动 脉 瘤 破 口共 3 T 0个 ( 中 有 1 其 个裂 口 2 2例 , 裂 口 4例 , 2个 未见 裂 口 6例 ) 影像 ,
部疼痛( 呈刀割样或窒息感)5例伴腹部转移性疼 , 痛; 合并高血压 2 例 , af 综合征 2 , 1 Mnn a 例 冠心病 5
压注射器经肘、 臂前静脉团注 , 速率 30 35m /, . ~ . Ls

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分析

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分析
06
概述
01
A型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并剥离,血液流入并填充剥离的内膜片,导致真假腔分离,形成主动脉夹层。
病例一:A型主动脉夹层
症状
02
急性发作时,患者可出现剧烈胸痛、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
影像学表现
03
CT表现为真腔较小、假腔较大,真腔密度较低,假腔密度较高。
1
病例二:B型主动脉夹层
2
3
症状
患者可出现胸痛、背痛、晕厥、心力衰竭等症状。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为真假腔大小相近,真腔密度较高,假腔密度较低。
01
02
03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主动脉夹层的发生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导致主动脉壁的滋养血管破裂、中膜变性坏死及弹性纤维断裂等病理改变。
主动脉夹层定义
根据破口部位和累及范围,主动脉夹层可分为A型和B型两类,其中A型指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及弓部,B型指夹层仅累及降主动脉。
A型夹层具有更高的致死率,常需要急诊手术治疗;而B型夹层相对较轻,可采用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
主动脉夹层对患者预后的评估
生存率评估
结合患者年龄、夹层类型、手术方式等因素,CT结果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生存率。
指导术后随访
根据CT结果,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术后随访计划,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主动脉夹层CT诊断价值及限度
05
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
01
CT血管成像(CTA)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真假腔的大小和形态,帮助医生准确诊断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CT图像特点
01
主动脉夹层CT扫描可以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超声心动图与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研究

超声心动图与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研究

超声心动图与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研究发布时间:2022-12-06T05:58:34.046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第15期作者:王慧灵徐立峰[导读] 讨论研究超声心动图与CT血管造影(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王慧灵徐立峰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讨论研究超声心动图与CT血管造影(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回忆并整理最近两年度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经历过主动脉夹层手术的40个病例,分别运用超声心动图和CTA来做检测。

其中有12位确诊DeBakey I型,4位确诊DeBakeyⅡ型,24位确诊DeBakeyⅢ型。

基于以上患者来看,超声心动图对所有病例的检出率是92.5%(37/40),而CTA对所有病例的检出率97.5%(39/40)。

超声心动图漏诊的3例病例中,1例是DeBakeyⅠ型,2例是DeBakeyⅢ型;CTA漏诊的1例病例是DeBakeyⅡ型的。

作为两种不同且分立的医学手段,二者均可为主动脉夹层的确立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超声心动图;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由于不确定因素引发主动脉壁内膜局部产生裂缝,在经受人体血液的巨大冲力后,该裂缝会更加脱离及扩大范围,导致其在动脉中不受控制,造成撕开扯裂般的痛感以及一系列临床症状。

确诊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第一方法就是CTA,这项技术发展成熟稳定、检测快速、没有创口、准确率高,不可替代性高达90%;而心脏超声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心血管检查方法,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济南市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经手术确诊的40例主动脉夹层病例。

其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自40岁至80岁,平均年龄 (55±11)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和CTA检查。

采用济南市第一人民院现有的核磁共振仪对患者实施术前检查,患者被置于仰卧位,足先进,双腿稍内旋,并用沙袋固定,使用海绵垫填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7
Company name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主动脉瘤病因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感 染性、创伤性、先天性、梅毒性及特发性等, 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最为常见。
主要是动脉中层弹力纤维断裂坏死,失去 原有的坚韧弹性,形成局部的薄弱区,受主动 脉腔内高压血流冲击向外膨凸形成动脉瘤。
精品课件
8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2
Company name
Content
1 Scan technique 2 Dissection 3 Common Arotic disease
精品课件
3
Company name
Scanning technique
1
造影剂:270---370mg/ml的非离子对比剂
2
肘正中静脉穿刺留置针 ,单/双筒高压注射器
Debackey分型
40
Stanford分型
精品课件
Company name
一份合格的影像学报告应包括的内容:
精品课件
41
Company name
Ⅰ型夹层
精品课件
42
Company name
Case5:男性 49岁
胸骨后不适8h
精品课件
43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44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30
Company name
III 型内漏:支架破裂,血液从支架内流出。
精品课件
31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32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33
Company name
总结:
影像科医生阅片时,注意术前评估5要素:部位 ,大小,主动脉颈(Aortic neck)、动脉瘤体 (Aortic aneurysm)、动脉瘤下方的髂动脉( Iliac artery)。 阅读腔内成形术后 CT 时,需要注意观察有无内 漏(Endoleaks),外渗。
真性动脉瘤可发生于主动脉的任何部位。动脉 瘤以后得性多见,中老年人多为动脉粥样硬化 性,少见于感染性,青少年以先天性为主。
真性动脉瘤是主动脉壁的延续,瘤壁仍是三层 结构。
精品课件
9
Company name
case1
精品课件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Company name
Case 2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20
Company name
图 16 开窗支架/多分支支架/髂动脉分支支架
精品课件
21
Company name
3. 髂动脉的评估
左图:右侧髂总动脉瘤,双侧髂内动脉正常,拟于右侧植入的支架可以盖
住髂内动脉开口,盆腔由左侧髂内动脉供血;右图:左侧髂总动脉瘤,右
侧髂内动脉已经闭塞,拟于植入的支架不能盖住左侧髂内动脉,以防止盆
精品课件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14
Company name
读片要点
影像科医生阅读腹主动脉 CTA 诊断腹主动 脉瘤时,需要注意三大方面:
1,瘤颈(Aortic neck) 2,瘤体(Aortic aneurysm)
) 3,髂动脉(iliac artery
精品课件
15
Company name
59
Company name
case 13:PAU合并IMH
精品课件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62
Company name
大动脉炎
精品课件
63
Company name
又称无脉症、闭塞性增生性主动 脉炎,是一种多发于年轻女性,慢性硬 化性全层动脉炎,并以受累血管全层显 著的纤维化及中层致密的炎性细胞浸润 为特征,早期仅表现为动脉壁的增厚, 晚期可造成管腔狭窄,闭塞及动脉瘤形 成
精品课件
64
Company name
Case14: 女性, 24岁,CT显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上中段及分支头臂
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管腔狭窄,部分层面管壁精环品形课件增厚。
65
Company name
主动脉弓仅见一 支无名动脉显影, 左侧颈总动脉近段及左锁骨下动 脉未见显影。
66
精品课件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25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26
Company name
Case3,男,50岁,主动脉腔内支架修 补术后2年,复查CTA,支架近端内漏
精品课件
27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28
Company name
IMA返流入主动脉
29
腰动脉返流入主动脉瘤体
精品课件
Company name
外围壳形不规则钙化.
精品课件
36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37
Company name
主动脉夹层( aortic dissection )
各种病因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或中膜弹力 纤维病变,血液进入内膜下之中膜内,导 致中膜撕裂、剥离形成双腔主动脉.
精品课件
38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53
Company name
AAS(acute aortic syndrome)
1 (aortic dissection),AD 2 (intramural hematoma),IMH 3 (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ulcer,
PAU)
精品课件
54
Company name
(3)瘤颈的粥样硬化情况,当钙化斑块及粥样斑块>50% 时 ,为重度粥样硬化;25%~50% 为中度,<25% 为轻度
精品课件
18
Company name
2,瘤体
(1)动脉瘤角度(Aortic Aneurysm Angle) :此角度越小,腔内修复术越困难。
精品课件
19
Company name
(2)动脉瘤分支血管(Aneurysm Branch Vessels):包括副肾动脉、 腰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仔细评估是否有侧枝血管,如:有重要的副肾 动脉,可行副肾动脉开窗术,如累及肠系膜下动脉,覆膜支架盖住肠系 膜下动脉前,应预先评估及处理肠系膜上动脉,防止肠缺血坏死。
腔丧失血供
22
精品课件
Company name
3. 髂总动脉受累情况的评估
左图中支架覆盖 了双侧髂总动脉 ;而右图中支架 延伸至右侧髂外 动脉,并且覆盖 了右侧髂内动脉 ,但左侧髂内动 脉侧支循环建立 ,不会引起盆腔 缺血症状
精品课件
23
Company name
主动脉瘤的术后评估
精品课件
24
Company name
3
流速, 流量,pitch,覆盖范围
4
实时监测采集数据(bolus tracking)
精品课件
4
Company name
Reconstruction
1
VR(volume rendering)
2
MIP(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3
CPR(curved-planner reformtion)
48
Company name
AD诊断的三个注意:
1.注意分型 2.注意破口(出口和入口) 3.注意重要脏器的血供。
精品课件
49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50
Company name
Case9 :夹层支架术后,可见少量内漏,远端腹主动脉夹层复精发品课件
51
Company name
精品课件
52
Company name
近来又提出了“急性主动脉综合症 (AAS)”的概念,以取代“不典型夹层 ”的概念。主要是指形成机制和病变形态 表现均不典型的夹层动脉瘤。当内膜有破 口或溃疡时,导致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 但其远端未与主动脉腔沟通;另一种情况 是主动脉滋养血管破裂,在主动脉壁内形 成血肿者。
Case6:A型夹层累及冠状窦,DECT-FLASH扫描模式,Pitch=3.0
精品课件
45
Company name
Case7 :男性,50岁,腹痛伴高热8天,肝脏增强发现腹主动脉夹层 ←
me
精品课件
47
Company name
Case8 :鲁某 ,男,52
精品课件
1. 瘤颈
(1)瘤颈长度:这是最重要的径线,当动脉瘤体上缘距 离肾动脉水平下缘 ≥ 1.5 cm 时,较易进行腔内修复。
精品课件
16
Company name
(2)瘤颈角度:是指肾动脉水平上方的主动脉与下方的主动脉的夹角 ,>150°时表示较平直,腔内修复术易进行。
精品课件
17
Company name
CTA技术在主动脉病变中的 应用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姜荣兴
精品课件
一直以来,主动脉血管造影被称为 诊断主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由于其 创伤性和较高的费用,目前就主动脉病变 的诊断而言,已较少应用。相反,随着多 层螺旋CT(MDCT)的快速发展,由于其创 伤小,费用低;而且扫描速度快,图象分 辨率高,使其迅速成为首选检查手段。
12
Company name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主动脉瘤是发展的,每年约增大2mm. ✓ 直径>6cm的,边缘不整齐的,有渗漏的,近期
有破裂可能。 ✓ 诊断无困难,但应准确描述部位,范围,受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