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于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及机理探究
胺,注入含油层,改善油水流度比,增加水的黏度,以提高采 收率。从水驱技术的角度来说,这种技术可能会使采油率提高 近10%左右。并且在具体技术运用中,也能够保证使采油率达 到50%以上。那么从这些数据和信息中就可以预见到,聚合物 驱技术在原油饱和度和适中储层中会有良好的适应性。不能在 难度较大的环境中体现适应性。相关化学物质,具有降解的特 性导致相关化学物质相储层渗漏。而通常意义上的采油。都应 当借助对高浓度化学物质溶液的运用,缓解流动流动性。但是 这样会增加后续相关作业的艰难性,也会导致作业成本增加。 现阶段,有一些专业人员对聚合物驱适用性的优化做出了大量 的探究,从而力求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2]。
2.2 表活剂驱 所谓表活剂,一般都是指一些活性物质混合后产生的物 质,比方说石油磺酸盐。这种物质的合理运用,可以明显缓 解水油间的张力,并且由于其的两亲优势,可以促进油在水中 的解析,使油性状暂时发生改变,顺利经过通道。这主要是因 为表活剂浇灌到含油层时,明显缩减了其中的压力,使油趋向 于不饱和状态,以此达到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目的。那么在相关 条件完备的前提下,需要考虑把酒精与水溶性化学物质进行融 合,并将这种融合物,作用到含油层,力求缓解相关化学物质 间的不良反应,但是由于实际区域中的多孔介质地质和储层孔 隙润湿性明显妨碍了这种融合物这种融合物的良好应用,弱化 了化学驱技术的效用。不仅如此,指定装置的规格和化学物质 成分的浓度也与相关工作成本之间存在紧密关联。所以在相关 工作中,所伴随的影响因素就是资源的大量损耗,会导致工作
参考文献 [1] 裴海华,张贵才,葛际江,等.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
展[J].油田化学,2010,27(3):350-356. [2] 曲彩霞.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及机理研究[D].青岛:中国石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的研究
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的研究摘要:在油田开发后期主要以稠油为主,稠油油藏在经过多轮措施后,其物性和流体性质都有较明显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油井的采油效果,其主要表现原油产量大幅度下降、含水升高、油气比降低,严重影响原油开发的经济性能,当今对于一些稠油井,应该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提高稠油储量动用程度。
关键词:稠油采收率化学驱技术研究我国稠油在油气资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据统计,我国现阶段稠油主要分布在胜利、辽河、河南、新疆等油田。
目前开采稠油主要方法是蒸汽驱和蒸汽吞吐。
由于稠油粘度高、流动性较差,常规热采效率低,成本高,消耗大很难有经济有效的开发。
因此,为了改善稠油开采效果,提高稠油采收率,发展了多种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文章主要阐述了:稠油热采工艺技术,井筒稠油降粘工艺技术,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
一、稠油热采工艺技术稠油老油田开采基本面临着,大多数区块蒸汽吞吐以达到8轮以上,处于蒸汽吞吐中后期,产量递减严重,油气比降低,地层压力降至原始油藏压力的20~35%,油藏的有效动能量很小,绝大多数油藏已经过2~3次加密,井距已接近70~100米,从吞吐的角度来讲,已没有加密的余地,尽管吞吐轮次较高,但加热半径有限,仅在井筒附近区域温度有所升高,吞吐动用半径较小,在井筒附近50米以内。
多井整体蒸汽吞吐是把射孔层位相互对应、汽窜发生频繁的部分油井作为一个井组,集中注汽,集中生产,以改善油层动用效果的一种方法。
原理为利用多井集中注汽、集中建立温度场,提高注入蒸汽的热利用率,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多井整体吞吐能有效抑制汽窜,减少汽窜造成的热损失。
由于多炉同注、同焖,有效地抑制了汽窜的发生,使注入蒸汽的热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2.多井整体注汽时,注入热量相对集中,油层升温幅度大。
由于采用多炉同注、同焖,有利于注入热量向油层中未动用区域扩散,增大了热交换面积;集中建立地下温度场,使热交换更充分。
3.多井整体吞吐时,通过不断变换注汽顺序,使驱油方向发生改变。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石油是人们使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田的产量逐渐减少。
因此,要保持油田的稳定生产和提高油田的产量,研究和实践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意义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指利用吸附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等物质在油藏中生物或地球化学反应的行为来改变岩石和流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油田开采率,减缓油藏老化速度,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意义在于:1.提高原油采收率。
传统的采油方法只能采出油藏中的一小部分,这也是油田采收率较低的一个原因。
但是采用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可以促进油藏中残存油从孔隙中流动到井筒中,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2.减少环境污染。
一些黏稠或粘附于石油管道内壁的油污可以被化学驱油技术解决,避免了环境污染的问题3.提高油田的长期生产效益。
一些政府和企业为了获得快速经济效益采取了不负责任的开采方法,忽视了油田的长期生产效益。
而采用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可以延长油藏使用寿命,实现可持续生产。
二、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现状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国内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案例和新的技术涌现。
1. 吸附剂吸附剂是一种在油藏中有吸附作用的物质。
研究表明,添加吸附剂可以增加盐池油田的采收率。
可添加的吸附剂种类包括胶体矿物、活性氧化铁、纳米气凝胶、碎屑微粒、活性炭等。
2、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油与水的表面张力,使油和水混合起来流体分离的特性。
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油和水的浸润性来使原本在岩石中的油得以被压缩成一个聚集体,从而增加流动性。
适合添加的表面活性剂种类包括吖丙基酚、硫酸盐基类表面活性剂等。
3、聚合物聚合物可以增加原油粘度,改变油水间的黏附力。
聚合物可以通过提高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来改善油水混合的机会从而提高采收率。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进展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进展张家梁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研11级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摘要:本文对碱水驱、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等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和发展应用作了简要综述,包括各种方法在现场的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化学驱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理;碱水驱;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当前,国内陆地上80%多的油田采用注水的方式进行开发,但陆相沉积油藏的非均质性十分严重,注水开发的效率较低,平均采收率只有33%。
相关文献曾报道当地层中剩余油约为 6. 80 × 109t 储量时,提高采收率可增加可采储量1. 18 × 109t,而其中化学驱潜力最大,约为6. 00 × 108t。
一些统计值表明,表面活性剂研究者和生产商有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多数现有的油井只能采出30%的油气,化学驱是可用的、为数不多的二次和三次开采增加石油产量的方法。
一些工业观察家对这些言论很敏感。
20 世纪70年代—20 世纪80 年代的石油危机推高了石油价格,掀起了研究热潮。
但是,21 世纪的化学驱有明显的区别: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客户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浓度更低,大大改变了旧观点。
美国德克萨斯休斯顿的壳牌国际探索与生产公司的资深研究工程师认为,壳牌对表面活性剂化学驱充满信心。
化学驱是一种很大的奖励,它能使现存的资源最大化,化学驱将是迎接世界能源挑战的一个重要角色。
1 化学驱油简介化学驱油是指向注入水中加入一定的化学剂,以改变驱替流体的性质及驱替流体与原油之间的界面性质,从而有利于原油生产的一种采油方法。
化学驱技术包括碱水驱、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这些技术在常规原油的开采中已经获得了成功。
碱驱和表面活性剂驱是通过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来提高洗油效率,聚合物驱则是通过降低水油流度比从而提高波及系数,三元复合驱是将碱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者协同使用,即碱剂-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驱。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全球重 油 和油 砂 资源 巨大 , 其地 质 储 量 高 于 常规 油气资 源 之 和 。中 国稠 油 资源 比较 丰 富 , 稠 油产量 已经成 为 中 国原 油 产 量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是世界 上 4大稠 油生 产 国之一 【 。稠 油开采 主要 l J 采用蒸 汽驱 和普通 稠油 常规注水 开发技 术 。随着 油 田开 发 的不 断深 入 , 由于油水 黏度 比大 , 油井 一
干 。实验用 剂 : 面活 性 剂类 型 及 有效 物 含 量见 表
笔者 以 N 3 2块 为研究 对 象 , B 5— 进行 了不 同化 学 驱油 方法提 高原 油 采 收 率实 验 研究 , 为稠 油 油 田 的进 一步开 发提 供实 验依据 和技术 储备 。
1 化 学驱概 述 化 学驱 油技术 是 一项在水 驱基础 上 的强化 采 油方法 , 注水 开发 油 田进人 中后 期最 有 发展 潜 是
第 l 2卷第 5 期
}
Ⅲ- ^ I
表 2 聚合物 性能 指标
项 目 指 标 类 型
固含 量 , %
界面 张力 幅 度 明 显 , 其 是表 面 活性 剂 1 低 尤 7降
界面 张力 幅度最 大 , 用含量 范 围宽 , 使 其次是 表面
活性 剂 7 。实 验也考 察 了 7 、7 和 2 面 活性 1 5 表
2 1 5月 0 1年
周雅 萍等 . 学驱油方法提高稠 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化
3
化 学 驱 油 方 法 提 高 稠 油 油 藏 采 收 率 实 验 研 究
周雅 萍,赵庆辉 ,刘宝 良,郭丽娜 , 潘 攀 , 滕 倩
( 中油辽河油 田分公 司勘探 开发研究 院, 盘锦 14 1 ) 2 0 0 [ 摘 要 ] 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品种、 碱剂与表面活性剂( S 二元复合体 系、 A) 表面活性剂 与聚
化学辅助热水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的开题报告
化学辅助热水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化学辅助热水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
【背景】稠油储量巨大,但是开采难度也较大。
在热水驱过程中,因为稠油粘度高,难以被驱出,导致采收率很低。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稠油热水驱采收率具有重要
意义。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尝试利用化学物质来辅助稠油热水驱,以提高稠油采收率。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确定研究对象。
本研究将选择一种具有典型特征的稠油作为研究对象。
2. 确定化学物质。
通过文献资料和实验室测试,确定一种适合用于稠油辅助热水驱的化学物质。
3. 设计实验方案。
制定实验方案,包括化学物质添加量、温度、注入时间等参数的选择。
4. 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化学物质对稠油热水驱采收率的影响。
5. 分析实验结果。
通过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提高稠油热水驱采收率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对于稠油开采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具体实验设备包括高温高压恒温油槽、恒温振荡器等。
【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得出一种针对稠油的化学辅助热水驱方法,提高稠油热水驱采收率。
【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以下部分:绪论、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结论和展望、参考文献等。
热/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现状及进展
21 年 l 0 1 2月
李锦超等. 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现状及进展 热/
2 3
吸 人剖 面。
5 1 水热 裂解反 应机 理 .
3 热/ 面活 性剂 复合驱 技术 表
2 纪9 0世 0年代 美 国学 者 提 出 , 热 裂 解 反 水 应 中稠油 重 质 组 分 中 的有 机硫 成 分 起 到 关 键 作 用 。总化 学反应 过程 反应式 为 :
[ 摘
要] 对稠油 热/ 化学驱的研 究现状及进展进行 了综述。详细论述了各种开采技术 的机 热/ 化学驱 提高采 收率 趋势
理 和特点 , 为热/ 认 有机碱/ 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与稠油井下改质技术是稠油开采 的主要发展趋势。
[ 关键 词] 稠油
稠油在 世界 油气 资源 中 占很大 的 比重 。据 数
据统计 , 界稠 油和天 然沥青 的储 量约 为 10 0X 世 0
虽然热/ 复合驱效 果较 好 , 也存在 一些 问 碱 但 题: 由于 碱 的注 入 , 成地 层 伤 害 , 筒 和 管线 结 造 井 垢严 重 , 出液 破 乳较 难 ; 温下 碱 消耗 大 , 产 高 降低 了经 济效益 ; 碱 复合 驱 机 理 复杂 , 场 试 验 成 热/ 现 功率低 。因 此 , 技 术 未 得 到 有 效 的 现 场 推 广 。 此 随着科 学技 术 的发展 和环保要 求 的提高 , 低碱 、 有 机碱 、 至无 碱 的驱 油 体 系将 成 为 未来 开采 稠 油 甚
得到 了有效 改善 , 经济效 益提 高 , 收率 提高 幅度 采 明显 。俄 罗斯某 油 田也将 热/ 合 物驱 技 术 进 行 聚 了部 分井 的矿场 试 验 , 内年 增 产 原 油 1X1 7年 0 t比单 一 聚合物 驱 生产 成 本 降低 了 13 。 中 国 , / J
热/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现状及进展
热/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现状及进展1. 绪论- 稠油开发的重要性- 热/化学驱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目的和意义2. 热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现状及进展- 热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原理与机理- 热驱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热驱技术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热驱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3. 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现状及进展- 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原理与机理- 化学驱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化学驱技术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化学驱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4. 热/化学联合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现状及进展- 热/化学联合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原理与机理- 热/化学联合驱技术的分类和特点- 热/化学联合驱技术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热/化学联合驱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进展5. 热/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热/化学驱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热/化学驱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热/化学驱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参考文献一、绪论随着全球对能源资源日益依赖和需求的增加,传统石油资源的开采与利用面临诸多挑战,而致密稠油资源的开发则成为了全球主要的能源开发方向之一。
稠油储量较大,但其工艺复杂、开采成本高、采收率低等问题一直是稠油开发的难点。
因此,开发高效、节能、环保的稠油开采技术成为了稠油行业的焦点。
热驱和化学驱技术作为稠油开发的主要手段之一,已经在稠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热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原理是通过温度升高,使得稠油粘度降低,从而促进原油流动,提高采收率。
而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则是通过改变岩石与石油界面物理化学特性,从而改善原油流动,提高采收率。
两者的结合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本文将系统性地阐述当前热/化学联合驱技术提高稠油采收率的现状及进展。
首先,介绍热驱、化学驱技术的作用机理和特点。
其次,在此基础之上,深入分析热驱、化学驱技术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状况。
最后,重点探讨热/化学联合驱技术对提高稠油采收率所带来的显著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稠油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研究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化学剂来改善油藏物理和化学条件以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本文通过探讨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作用,旨在为油田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油田化学驱油技术;提高;采收率;应用前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田开发成为了研究重点。
然而,传统的采油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油田开发的需求。
油田化学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采油方法,因其在提高采收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开采成本、延长油田寿命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探讨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作用。
1化学驱油技术的优缺点1.1优点提高采收率,化学驱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从而增加油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适用范围广,化学驱油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油藏,如低渗透油藏、高粘度油藏等。
操作简便,化学驱油技术的操作相对简便,不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资源。
1.2缺点成本较高,化学驱油技术需要大量的化学药剂,成本较高。
环境污染,化学驱油技术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效果不稳定,不同类型的油藏对不同的化学药剂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化学驱油技术的效果不稳定。
2油田化学驱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2.1化学驱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中的作用化学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化学药剂改变油藏中油与岩石表面的相互作用,使油从孔隙中脱附出来,从而提高采收率。
化学驱油技术的作用机理首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是影响油在孔隙中的分布和流动的重要因素。
化学驱油技术可以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使油在孔隙中分布更均匀,且更容易流动。
其次,改变岩石表面电性质,岩石表面的电性质决定了油在孔隙中的吸附和脱附。
化学驱油技术可以通过添加电解质等化学物质来改变岩石表面的电性质,从而使油更容易从孔隙中脱附出来。
再次,溶解油,化学驱油技术可以通过添加溶解剂等化学物质来溶解油,使其从孔隙中脱附出来。
深层稠油油藏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深层稠油油藏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工
业化应用
1. 背景和意义
目前全球能源日益短缺,为了满足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需要开发各种
类型的石油资源。
深层稠油油藏具有丰富的储量,但其采收率较低,
为了提高深层稠油油藏的采收率,需要研究热化学复合驱技术。
2. 技术原理
热化学复合驱技术在稠油油藏中主要是通过注入热水、蒸汽等加热剂,将油藏中的高黏度稠油变为低黏度稠油和液态油,同时在加热作用的
协同下,引入化学剂改变油石表面性质,提高原油排出效率,从而达
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3. 涉及技术
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包括热水循环注入、Vapex技术、低渗透性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等。
4. 工业化应用
热化学复合驱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世界多个国家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中,如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家已经利用该技术获得了大量深层稠油油藏
的石油资源。
在我国,该技术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突
破性的进展,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5. 发展前景
热化学复合驱技术在提高深层稠油油藏的采收率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未来,应该持续加大对该技术的研究力度,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技术,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和开采效率,为我国的能源保障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第27卷第3期 2010年9月25日油 田 化 学O ilfield Che m istr yV ol 27 N o 325Sept ,2010文章编号:1000 4092(2010)03 0350 07* 收稿日期:2010 5 11;修改日期:2010 8 10。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编号NCET 07 0846),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优选资助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14016),国家863项目 与蒸汽吞吐结合的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研究 (N o 2007AA06Z201)。
作者简介:裴海华(1984 ),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学士(2007)、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2009)、在读博士研究生(2009 ),从事油田化学与提高采收率方向的研究,通讯地址:266555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科楼B 座523房间,电话:0532 ********,E m ai :l peihai hua2008@126 co m 。
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裴海华,张贵才,葛际江,刘清华,王 洋,王 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55)摘要: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
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研究热点。
参50关键词:稠油;化学驱;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综述中图分类号:TE357 46:TE39 文献标识码:A稠油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委内瑞拉,美国和中国。
随着常规原油储量的减少,成功开采这些稠油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普通稠油,一次采油后一般采用两种开发方式,一种是采用常规注水开发;水驱时由于水油流度比高,导致注入水波及系数低,因此,水驱一般只能采出5%~10%I O I P 的原油[1]。
张媛媛-超稠油区块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超稠油区块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摘要杜813块超稠油油藏开发中出现油井吞吐周期短、注汽干扰现象逐步加剧、出砂严重、井下技术状况差、吸汽不均、低周期开发效果较差等一列些问题,造成区块油井产量较低,严重影响了区块的有效开发。
如果继续按照目前的形式继续开发,区块产量将在低水平线上运行,油藏无法得到有效动用,区块最终采收率将远低于标定采收率。
因此,有必要对油藏特征重新研究,分析开发特点,对注采参数和工艺技术措施进行优化组合。
经过系统认识油藏特征,分析开发特点,认清了区块油层发育情况及开发规律,通过优化注汽参数、水平井—直井组合注汽、大修挤窜恢复井网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提高了油井周期产量,提高了区块采油速度。
关键词:超稠油;开发特点;改善;提高采收率DU 813 super heavy oil reservoir development appears throughput short cycle steam injection interference gradually intensified, sand severe downhole technical condition is poor, uneven suction vapor, low-cycle development effects such as poor a few problems, resulting in area block oil production is low,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blocks.If you continue in its present form continues to develop, block production line will run at a low level, the reservoir can not be effectively utilized block ultimate recovery will be much lower than the calibrated recover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examine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jection parameter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to optimize the combination.After a system to recognize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alytical development features, and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blocks law parameters by optimizing steam injection, horizontal wells - vertical steam injection wells portfolio, overhaul squeeze channeling recovery well network and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oil production cycle, improve the production rate block.Keywords: super heavy;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improvement; enhanced oil recovery摘要 (I)Abstract (II)1 绪论 (1)2 油藏地质特征再认识 (2)2.1地层层序及层组划分 (2)2.1.1地层层序 (2)2.1.2层组划分 (2)2.2构造特征 (3)2.3沉积特征 (3)2.3.1沉积背景与沉积体系模式 (3)2.3.2沉积微相划分 (4)2.4储层特征 (4)2.4.1砂体分布 (4)2.4.2岩石学特征 (4)2.4.3储层物性特征 (5)2.4.4 与曙光油田杜813块地质情况进行对比 (6)2.5油层分布及油藏类型 (7)2.6流体性质 (8)2.6.1原油性质 (8)2.6.2地层水性质 (8)2.7油层压力与温度 (9)2.8储量复算 (9)3开发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10)3.1原油粘度大、吞吐周期短 (10)3.2油井注汽干扰现象逐步加剧 (10)3.3出砂问题严重 (10)3.4井下技术状况差 (10)3.5吸汽不均现象严重 (11)3.6低周期开发效果较差,制约区域整体开发水平提高 (11)3.6.1采注比低,严重制约油藏后期开发效果 (11)3.6.2油汽比、周期产由低,生产效果差 (11)4开发技术对策 (12)4.1加强基础研究,优化部署井位 (12)4.2认真分析规律,优化注采参数 (12)4.3 利用组合注汽技术,抑制汽窜影响 (13)4.4优化工艺辅助措施结构 (14)4.5利用化学添加剂组合,改善开发效果 (16)4.6加强相关技术研究,提高有效开井率 (18)4.7加强油井日常管理工作 (19)4.7.1加强作业注汽井的跟踪检查工作 (19)4.7.2制定合理的焖井时间 (20)4.7.3加强自喷井的放喷管理工作 (20)4.7.4合理调整油井冲次,实现区块产量平稳运行 (20)4.7.5做好油井防窜工作 (21)4.7.6加强油井资料录取工作 (21)5 结论 (22)致谢 (23)参考文献 (24)1 绪论杜813南块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西北部为曙光油田,东南部为7-10块,开发目的层为兴隆台油层。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对泡沫复合驱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21
化学驱新技术
纳米材料驱油技术 纳米技术材料具有相当不同的特殊性质,尤其是对岩石
润湿性的影响极大,因此应大力开展纳米技术在提高石
油采收率技术中应用的探索研究。
22
子量的聚合物,在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上,发挥了原油中天然表 面活性剂及碱与原油极性物质作用就地生成的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 用,能在较宽的表面活性剂浓度、碱浓度、矿化度条件下形成超低 界面张力,增加注入水的粘度,从而降低油水流度比,扩大油层宏
观和微观波及体积,进一步驱替水驱残余油,大幅度降低剩余油饱
和度,提高驱油效率和原油采收率,它还能大幅度降低表面活性剂 的吸附量和用量,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汇报人:周成裕 西南石油大学 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 2006年11月1日
1
汇报提纲
引言
化学驱驱油机理 化学驱研究进展 化学驱发展方向 化学驱新技术
2
引言
我国老油田每年新增可采储量不足、开发主体油田已经
进入高含水后期或特高含水期,注采失衡。
聚合物驱 化学复合驱 表面活性剂驱 碱水驱
5
化学驱驱油机理与分类
聚合物驱油机理
聚合物驱是通过在注入水中加入一定量水溶性的高分
子量的聚合物,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
改善油水流度比,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6
化学驱驱油机理与分类
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
三元复合驱是通过在注入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碱和高分
本文着重介绍化学驱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3
汇报提纲
引言 化学驱驱油机理 化学驱研究进展 化学驱发展方向 化学驱新技术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应用
海上稠油资源是石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其高粘度和流动性差的特点,传统原油采收率较低,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针对海上稠油资源,稠油聚合物驱作为一种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技术原理、关键技术及应用案例等方面展开介绍。
1. 技术原理稠油聚合物驱是指在稠油油藏中注入适量的聚合物,通过增粘、降黏、油水分离改善驱替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采油技术。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聚合物的增粘作用:聚合物分子具有较大的分子量,可以在油藏中形成网状结构,减缓油的渗流速度,增加原油在渗流过程中的阻力。
(2)聚合物的降黏作用:聚合物可以与原油中的胶体、沥青质等高分子物质发生作用,改善原油的流动性,降低原油的黏度,提高原油的渗流速度。
(3)聚合物的油水分离作用:聚合物在注入后能够形成一层高黏度的聚合物层,使得原油与水分离,减少稠油与水的乳化,提高油水分离效率。
2. 关键技术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聚合物的选择、注入工艺的优化和流动模式的研究等方面。
(1)聚合物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聚合物是稠油聚合物驱的关键。
这种聚合物需具有一定的增粘和降黏作用,并且能够在高温高盐环境下保持稳定。
(2)注入工艺的优化:包括注入浓度、注入速度、注入时间等方面的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油水分离效果和原油采收率。
(3)流动模式的研究:研究稠油聚合物驱过程中油水混合物的流动模式,为合理设计注入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3. 应用案例稠油聚合物驱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我国海上稠油资源为例,通过稠油聚合物驱技术的应用,获得了以下效果:(1)提高原油采收率:稠油聚合物驱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海上稠油资源的采收率,充分利用资源。
(2)降低生产成本:聚合物驱过程中,由于原油黏度降低,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相对于传统采油工艺,可以节约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3)改善开发环境:稠油聚合物驱技术能够减少地表油污染、减轻环境压力,对提高海上稠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 科技进步二等奖
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随着石油储量的逐渐枯竭,原油采收率的提高成为了石油工业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了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各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化学驱作为一种重要的增油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成果,并着重讨论该技术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应用。
一、化学驱的原理化学驱是指向油层中注入一定类型的化学品,通过改变油水界面的张力及岩石表面的性质等方式,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常见的化学驱剂包括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碱性物质等。
这些化学品能够减少原油与岩石表面的黏附,使原油更容易地与岩石分离。
二、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优势1. 提高原油采收率化学驱通过改变原油和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原油更容易地从油层中被驱出,从而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这种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油田的开发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 降低采油成本采油过程中,使用化学驱需要的设备简单,并且成本较低。
相比于其他的增油技术,化学驱在经济上更具优势。
由于采收率的提高,也为石油公司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三、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成果在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中,科研人员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
其中的大部分成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1. 新型化学驱剂的研发科研人员通过合成和改进,研发了一系列性能优良的新型化学驱剂。
这些新型化学驱剂能够在不同的油层条件下发挥出更好的改善效果,并且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
2. 优化注驱工艺通过对注驱工艺的优化,科研人员找到了更加合理的化学驱注入方案。
这些方案不仅可以提高注入效果,还可以降低采油过程中的能耗和成本。
3. 油层微观结构研究科研人员对油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化学驱对油层的作用机理。
这些研究成果为更好地应用化学驱提供了理论支撑。
四、化学驱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目前,化学驱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
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研究1. 前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2. 文献综述2.1 稠油油藏的特点2.2 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与现状2.3 化学驱油剂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2.4 相关实验研究的综述3. 实验方法3.1 样品的准备3.2 化学驱油剂的制备3.3 实验设计3.4 实验流程4. 实验结果与分析4.1 化学驱油剂的评价指标4.2 各化学驱油剂的效果对比4.3 机理分析5. 结论与展望5.1 结论5.2 不足与展望5.3 实验的推广与应用注:本篇提纲只为助教参考范例,实际写作请完善每个章节的内容,章节间的内容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1. 前言1.1 研究背景稠油油藏开发难度大,但油藏规模巨大,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传统的采油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所以需要寻求新的采油技术,提高油田开发和采油效率。
其中化学驱油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技术,可以降低油藏黏度,提高采收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油藏采油技术。
化学驱油方法作为一种新颖的采油技术,最初是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我国的。
近年来,随着稠油油藏的不断发现和勘探,化学驱油方法得到了广泛关注。
该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驱油剂,改变原油流动性质,降低油藏黏度,促进原油流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究化学驱油方法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技术参数和机理,为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1.3 研究意义稠油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但油藏开发难度大、采油效率低,如何提高采收率成为重要问题。
本研究的结果能够对我国稠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指导作用,尤其对降低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提高国内石油产量、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能够为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2. 文献综述2.1 稠油油藏的特点稠油油藏是指含油饱和度较高、油粘度大、流动性差的油藏。
关于稠油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
关于稠油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稠油是一种粘度较大、密度高的原油。
在稠油的实际开采过程中因其具有高粘度、高凝固、流动性较差的特点造成开采难度较大,在开采时为了达到合理地泵送,这就需要对输送系统进行加热处理或者对原油进行稀释处理。
我国油田以注水开发为主,其储量与产量都达到了80%以上,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为化学驱。
化学驱是一种我国提高稠油油田采收率的主攻对象。
随着化学驱的迅速发展,被广泛运用到稠油油田的开发采集中。
本文通过对化学驱技术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化学驱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的几点趋势,以期能够在稠油油田的实际开采过程中提高采收率。
标签:稠油油田化学驱采收率技术研究0引言因稠油重金属含量高、渣油量大、需要加氢才能转化为燃油,这就决定了稠油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必然是围绕稠油的降粘降凝改性或改质处理进行的。
稠油的开发属于世界性的大难题,我国的稠油油藏丰富,符合国家“资源总量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的资源现状,因此如何行之有效地提高稠油油田的采收率能够行之有效地解决我国能源紧缺的问题[1]。
我国稠油油藏基本上都是小断块的油藏,属于低品位石油资源,开采、运输、处理等难度较大。
如何对稠油油田进行行之有效的开采技术,需要化学驱技术的不断发展。
1稠油化学驱的理论研究化学驱对提高我国的稠油开采率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化学驱油技术适用范围广泛,适合化学驱的地质储量高达60*108T以上,随着化学驱的迅速发展,化学驱也由单一化学驱向复合化学驱发展。
在开采过程中,驱油过程的总驱替效率为科士威波及效率和微观驱油效率的乘积,定义为:E=EVEP(公式1),对于正在实施开采工作的指定油田来说,开采的油量克表示为:NP=NOE=NONVND (公式2)。
其中:NP-为累计产出油量;NO-为油层原始地质储量;EV-驱替相在油层中的宏观波及系数;ED-为微观驱油效率。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油田的含油量,及开采是所需要的驱油溶液含量,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化学驱油。
化学驱提高稠油采收率研究_张新宇
《化工设计通讯》杂志简介
《化工设计通讯》杂志系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石油化工科技类学术期刊,创刊于 1975 年, 现为月刊,由湖南化工医药设计院主办,主管单位为湖南省石油化学行业管理办公室。是 2014 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 批认定的学术期刊名单(共 5 756 种)》中的 2 804 号。被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表活剂是表面活性物质的混合物,通常是两亲化合物(即 石油磺酸盐)。这些表面活性物质的混合物能够降低油水间的 界面张力,因为其具有两亲特征,能推动油在水中的分散, 使油滴更易变形,从而轻易流过孔道,在对含油层的注入过 程中,降低阈值压力和残余油饱和度,因此提高了石油采收率。 某些情况下,可以将组合表活剂如酒精和水溶性聚合物注入, 改善表活剂和砂岩间的相互作用。然而,多孔介质地质和储 层孔隙润湿性较大程度地影响了表活剂基驱替的 EOR 性能 [7]。 此外,段塞的尺寸和表活剂浓度也会相应的受到成本的影响。 对于表活剂驱,面临的其他问题有 :表活剂在储层多孔介质
化工设计通讯
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
工艺与设备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第42卷第10期
2016年10月
由以上分析数据得出,一级分离器操作压力越大,收率 越高,总压缩机功率越小,进站压力提高可以有效的提高原 油产出率,并降低气体压缩的能耗,基于以上结论选取进站 压力 1.1MPa(G)。 2.2.2 二级分离压力研究
温度 /℃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技术研究
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技术研究摘要:我国稠油储量大,分布广,在常规原油受到储量增长限制的情况下,稠油油藏的开采显得更加重要。
但稠油粘度大,有别于常规原油,若采用常规原油的开采方式会导致开采效率低。
本文介绍了当前稠油提高采收率技术为稠油油藏的开采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稠油;采收率;开采技术1、稠油的特点在我国稠油油藏绝大部分都是在砂岩储集层,且不同的油藏埋藏的深度不同,大部分在10米到2000米之间不等,分布非常广泛,类型繁多,收采情况技术也就千差万别。
但稠油的特点与其他国家没有什么差别,具体主要有以下特征:①稠油的粘度和密度都比较高,很难流动。
所以开发的成本会增加很多,对于技术的要求难度也比较高,但油田的采收率却很低,以至于油田开发利润低。
②重油的粘度与温度是成反比的,它对温度的敏感度非常高。
据许多实验研究表明,温度每降低10摄氏度,原油的粘度相应的增加一倍。
也就是根据稠油的这一特性,热力开采法才得以在国内外广泛使用。
③在稠油的组成成分当中轻质组分的含量很低,而相对含量比较高的是焦质和沥青质。
2、稠油开采技术2.1稠油热/化学驱油技术在蒸汽开采方法中,由于稠油与蒸汽密度和粘度的差异,常常导致蒸汽重力超覆和指进,导致蒸汽开采体积波及系数的降低。
另一方面,即使在蒸汽所波及的区域,由于受岩石-原油-水体系界面特性的影响,有很大一部分稠油不能从岩石表面剥离下来,降低了原油的最终采收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展了热/化学驱油技术。
2.2热/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技术热/表面活性剂复合驱主要机理有:温度升高,使油相黏度降低;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油相相对渗透率;降低岩石-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驱替相毛管数,启动并驱替剩余油;生成O/W 型乳状液,携带、捕集、聚并剩余油滴;乳状液内相颗粒在多孔介质的孔喉处滞留,降低了高渗层带绝对渗透率,改善了储层的非均质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目前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应用发展迅速,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等将会更多的应用到石油开发中,随着原油开采力度的加大和稠油的大规模动用,廉价的、耐高温表面活性剂将会是研究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文 献 中提 出 了三种 高温油 藏化学驱 表面活 性 剂相 态评 价方 法 [ 7 ] , 分 别是 耐压 玻璃 管法 、 玻璃高 压 釜法 和 玻 璃移 液 管 法 , 它 们均 可 测 定表 面 活性剂 在1 5 0 ℃时 的高温 相 态 。 杨光[ 8 利用 亚 甲蓝法 测定 了 双 子表 面活性 剂 和 阳离子 表 面活性剂C TA B在石英 砂 上 的吸附等 温 线 。显示 出具 有相 同疏水链 长的 阳 离 子双 子 表 面 活 性 剂 比 C T AB 的饱 和 吸 附量 大两 倍, 但他 们 的吸 附等温 线形 状 基本相 同。 高速 发展 的 数值 模 拟技 术在 稠油 化学 驱领 域 中得 到应用 。康 晓 东 等[ 9 就 开发 了一种海 上 油 田聚合 物驱 油藏数 值模 拟系 统 S OC F, 通过测试发现 S OC F与 E C L I P S E— E l 0 0 计算结果接近 , 计算过程 比较稳定。通过模拟 手段 、 新 的分析 方 法 , 可 以更加 准确地进 行化学 驱机 理 和影 响 因素 的 研 究 , 为稠 油 化 学驱 的矿 场 应用 打
1 . 2 波 及 系数 理 论 研 究
对 于 稠 油油 藏 的开 采 , 驱油 体 系 的波 及 系数是 影 响采 收率 的关 键 因素 。兰 玉波 [ 5 建 立并利 用二维 及 三维非 均 质物理 模 型 , 对 化 学驱 渗流机理 、 波及系 数 及驱油 效 率进行 了研究 。 研究 结果 表 明 , 聚 合物驱 主要是依靠聚合物的粘度来 降低流度 比, 从而提高 波 及系数 ; 三元复 合驱 充分 发挥 协 同作用 , 通 过降低 界 面张 力 、 降 低油 水 流 度 比和改 变 油层 润湿 性来 提 高 波及系 数 和驱油 效 率 。蒋 平等[ 6 通过 测定表 面活 性剂 体 系 和碳 酸 钠体 系对 稠 油 的驱 采 实验 , 得 到了 与兰 玉波 的研究 相 似 的结论 , 即: 表面 活性剂 的低界 面张 力虽 然可 以提 高洗 油效 率 , 但 波及 系数低 ; 而碳 酸钠 体 系界 面 张力 不 及 表 面 活性 剂 低 , 但 它 波及 系 数大 , 可 以获得 较 高 的采 收率 。
了分析 。 提 高化 学驱 波及 系数 、 复合 驱 和热 / 化 学驱是 目前稠 油化 学驱研 究 的热点 , 如何 发挥 复合驱 的协 同作用 , 化 学驱 与其 他提 高稠 油采 收率技 术 的结 合和 绿 色无毒 的化 学驱 药 剂是 未 来化 学驱 发展 的方 向
之 一。
关键词: 化 学驱 ; 稠油 ; 提 高采 收率 ; 波及 系数 中 图分类 号 : TM3 5 9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6 -7 9 8 1 ( 2 0 1 3 ) O 4 —0 1 5 3 —0 4 我 国有 丰富 的稠 油 资源 , 稠 油探 明和控 制储 量 已达 l 6 ×1 0 。 t , 是 继美 国、 加拿 大 和委 内瑞 拉之 后 的 第 四大稠 油生产 国 。我 国的稠 油 油藏 基本上 都 是小 断块 稠 油 油藏 , 具有稠油粘度大、 储 层 非均 质 严 重 、 水驱 开发 效果差 等 特点 , 开 发难 度 大 。 我 国经 济 的高 速 增 长 对 能源 的需 求 量 与 日俱 增 , 因此 稠油 资 源 的 有 效 开发 不可忽 视 。稠 油开 采 中常用 的提高 采 收率 技 术 主 要 包 括水 驱 、 化学驱 、 热 采 和 气 驱等 技 术 [ 1 ] 。 其 中化 学驱 是进 入矿 场规 模 化应 用 的提 高采 收率技 术 的 三大类 之一 , 化 学驱 产 油量 约 占世界 E O R 总产 量 的1 4 . 7 。本 文综 述 了近 几年 国内外 学者在 稠油 化 学 驱方 面 的研 究 成 果 , 总 结 出化 学 驱发 展 的几点 趋势 , 以期 能在 提 高稠 油 的采 收 率 方 面有 所 启 示 和 借鉴。 1 稠 油化 学驱 的理 论研 究 在石 油 开采 中 , 常采用 流 度 比M 和 毛细管 数Ne 来考 察驱 替效 果 [ 2 ] 。流度 比 M 远远 小 于 1和 Ne越 大时, 驱 替稠 油 的效率 就 高 。它们 与稠 油粘 度 、 驱替 流体 的粘度 、 被 驱 替 流 体 和 驱替 流 体 之 间 的 界 面张 力a 有 着显 著 的关系 [ 2 ] 。目前 , 国 内外对 稠油 化学 驱 的理论 研 究主要 集 中在 表 面张 力 、 波及 系数 等方 面 。 1 . 1 表 面 张力理论 研 究 王卓 飞等跚采 用 微 观物 理 化 学 流 体 力 学 方 法 , 对稠油化学驱形成的乳化液在孔隙介质 中的流动过 程 进行 了研 究 , 分析 了液 滴 直径 与Ne及 渗透 率 的数 学 关 系及乳 化现 象 发生 的条 件 。分 析结 果显 示乳 化 液 滴直 径 与Ne的立 方根 呈 反 比关 系 , 与渗透 率 的平 方 根 呈 正 比关 系 , 因 此 乳 化液 滴 越 小 , 越稳定 , 则 对 稠 油 开采越 有利 。蒋 平 等 】 考 察 了烷 基聚 氧 丙烯 醚 硫 酸盐 和羧 基甜 菜碱 两类 表 面活 性剂 与碱 复 配 的不 同界 面张力 体系 对桩 西稠 油 采收 率 的影 响 。在表 面 活性剂一碱驱油体系 中, 界面张力的变化与稠油采 收率 的 对应 关 系不 明显 , 反 而 会 因细 分散 水 包 油 型 乳化液的形成导致驱油剂的窜进 , 不利于提高采收 率。
2 0 1 3 年第 4 期
采收 率技术 的研究进展
崔 正, 朱永 东
3 0 0 4 5 2 ) ( 中海 石 油 ( 中国) 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 天津 塘 沽
摘 要 : 本文 综述 了化 学驱 的理论 和 应用研 究 , 重点 对聚合 驱 、 复合 驱和 热/ 化 学驱 的应 用研 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