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预习报告

合集下载

光电子技术实验_实验五实验报告

光电子技术实验_实验五实验报告

光电⼦技术实验_实验五实验报告光电⼦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五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实验⽬的1.掌握光纤传输系统的组成和性能测试⽅法。

2.了解线路编解码(CMI,HDB3)的原理和特性。

3.设计并搭建⼀个点到点光纤传输系统,测量发射光功率和接收机灵敏度,计算可传输的最远距离4.将EDFA⽤于光纤传输系统,了解EDFA的功率补偿在系统中的作⽤⼆、实验原理见后附预习报告三、实验装置“光纤传输实验系统”、EDFA、误码测试仪、双踪⽰波器、光功率计、光纤、可调光衰减器、直流稳压电源等。

四、实验内容1.使⽤光纤传输系统,利⽤伪随机码作为信源,观察直接调制激光器波形及眼图、接收端波形及眼图;学会使⽤眼图评价信号波形的⽅法。

2.学会误码仪使⽤⽅法,了解ITU-T误码测试指标的规定和测量⽅法。

测量光纤传输系统的接收机灵敏度和传输距离。

3.研究EDFA对光传输系统的功率补偿作⽤,将EDFA⽤于中继放⼤,经过研究测量得到最优的线路设计,使得总传输距离尽量长。

五、原始数据后附原始记录数据。

六、数据分析处理1.激光器P-I曲线测量根据原始测量的数据,绘制P-I曲线如下(原始数据及系统连接图见原始数据):可见斜率突变点I约为10mA,因此取⼯作点为16.0mA,以保证⼯作在合适th区段。

2.测量传输距离系统图及各部分连接关系见后附原始数据。

通过测量误码刚出现时(误码仪显⽰或⽰波器眼图闭合)时信号功率衰减,从⽽计算传输距离i.眼图眼图刚闭合时如下图:此时测得输⼊功率Pin =-3.64dbm,输出功率Pout=-38.47dbm传输距离d=P in?P out0.2db/km=174.15km ii.误码仪误码仪刚刚开始接收到误码时,测得输⼊功率Pin =-3.64dbm,输出功率Pout=-37.52dbm传输距离d=P in?P out0.2db/km=169.90km对⽐误码仪和眼图测量结果,个⼈认为计算传输距离应以误码仪结果为准,理由如下:误码仪同时接收输⼊信号和输出信号,因此对误码的计数准确⽆误,能较准确的发现出现误码的临界点;但通过⽰波器观察眼图则较难判断临界点,分界模糊,受⼈眼主观性影响较强,因此测量结果不是很准确。

实验5 抽样定理

实验5  抽样定理

实验5 抽样定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MA TLAB 语言进行时域、频域抽样及信号重建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时域、频域抽样定理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3、观察信号抽样与恢复的图形,掌握采样频率的确定方法和内插公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原理:1、时域抽样与信号的重建 (1)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例5-1 已知一个连续时间信号sin sin(),1H z 3ππ=0001f(t)=(2f t)+6f t f ,取最高有限带宽频率f m =5f 0,分别显示原连续时间信号波形和F s >2f m 、F s =2f m 、F s <2f m 三情况下抽样信号的波形。

程序清单如下:%分别取Fs=fm ,Fs=2fm ,Fs=3fm 来研究问题 dt=0.1;f0=1;T0=1/f0; fm=5*f0;Tm=1/fm; t=-2:dt:2;f=sin(2*pi*f0*t)+1/3*sin(6*pi*f0*t); subplot(4,1,1);plot(t,f);axis([min(t),max(t),1.1*min(f),1.1*max(f)]); title('原连续信号和抽样信号'); for i=1:3;fs=i*fm;Ts=1/fs; n=-2:Ts:2;f=sin(2*pi*f0*n)+1/3*sin(6*pi*f0*n); subplot(4,1,i+1);stem(n,f,'filled');axis([min(n),max(n),1.1*min(f),1.1*max(f)]); end程序运行结果如图5-1所示。

-2-1.5-1-0.50.511.52-0.500.5原连续信号和抽样信号-2-1.5-1-0.50.511.52-2-1.5-1-0.50.511.52-2-1.5-1-0.50.511.52图5-1(2)连续信号和抽样信号的频谱由理论分析可知,信号的频谱图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抽样信号能否恢复原模拟信号。

实验报告预习

实验报告预习

实验报告预习
实验报告预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
3. 熟悉实验过程和实验规范;
4. 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的内容是观察和测定某种物质的密度。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包括容器、天平、量筒、水等;
2. 在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并使用天平称量待测物质的质量;
3. 将待测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其是否浸没在水中,并记录浸没的情况;
4. 测量水的体积,记录下来;
5. 根据公式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密度。

四、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
水、容器、天平、量筒等。

五、实验设计:
1. 选择适当的容器,确保容器能够完全装下待测物质和一定量的水;
2. 使用天平准确称量待测物质的质量;
3. 使用量筒准确测量水的体积;
4.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测量数据;
5.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密度。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操作要谨慎,不要让水溅出容器;
3. 操作要准确,尽量避免误差;
4. 观察时要仔细,记录时要准确;
5.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

七、实验设想:
在本次实验中,预计可以观察到待测物质是否能够浸没在水中,并能够测量出水的体积。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密度。

希望能够正确操作和记录实验过程,准确测量实验数据,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无。

中山大学数电实验五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

中山大学数电实验五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

中⼭⼤学数电实验五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数电实验五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预习报告1、复习与组合逻辑电路竞争与冒险有关内容(1)竞争冒险现象及其成因对于组合逻辑电路,输出仅取决于输⼊信号的取值组合,但这仅是指电路的稳定解⽽⾔,没有涉及电路的暂态过程。

实际上,在组合逻辑电路中信号的传输可能通过不同的路径⽽汇合到某⼀门的输⼊端上。

由于门电路的传输延迟,各路信号对于汇合点会有⼀定的时差,这种现象称为竞争。

如果竞争现象的存在不会使电路产⽣错误的输出,则称为⾮临界竞争;如果使电路的输出产⽣了错误,则称为临界竞争,通常称为逻辑冒险现象。

⼀般说来,在组合逻辑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参差地加到同⼀门的输⼊端,在门的输出端得到稳定的输出之前,可能出现短暂的、不是原设计要求的错误输出,其形状是⼀个宽度仅为时差的窄脉冲,通常称为尖峰脉冲或⽑刺。

(2)检查竞争冒险现象的⽅法在输⼊变量每次只有⼀个改变状态的简单情况下,可以通过逻辑函数式判断组合逻辑电路中是否有竞争冒险存在。

__如果输出端门电路的两个输⼊信号A和A 是输⼊变量A经过两个不同的传输途径⽽来的,那么当输⼊变量的状态发⽣突变时输出端便有可能产⽣尖峰脉冲。

因此,只要输出端的逻辑函数在⼀定条件下化简成_ _Y = A + A 或 Y = A A则可判断存在竞争冒险。

(3)消除竞争冒险现象的⽅法①接⼊滤波电路在输出端并接⼊⼀个很⼩的滤波电容Cf,⾜可把尖峰脉冲的幅度削弱⾄门电路的阈值电压以下。

②引⼊选通脉冲对输出引进选通脉冲,避开现象。

③修改逻辑设计在逻辑函数化简选择乘积项时,按照判断组合电路是否存在竞争冒险的⽅法,选择使逻辑函数不会使逻辑函数产⽣竞争冒险的乘积项。

也可采⽤增加冗余项⽅法。

选择消除险象的⽅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定。

组合逻辑电路的险象是⼀个重要的实际问题。

当设计出⼀个组合电路,安装后应⾸先进⾏静态测试,也就是⽤逻辑开关按真值表依次改变输⼊量,验证其逻辑功能。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预习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预习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的化学原理,包括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 实验试剂:- __________(浓度、纯度)- __________(浓度、纯度)- __________(浓度、纯度)-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

- 配制实验溶液。

- 准备实验所需的其他材料。

2. 实验操作:① __________② __________③ __________④ __________...3. 实验现象观察:-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 实验数据记录:-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 __________- __________-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结果讨论:-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实验总结1. 总结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 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

3. 评价实验成功与否,总结实验经验教训。

4. 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七、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前要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注意实验安全,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3.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现象,及时记录数据。

实验报告及预习报告书写规范

实验报告及预习报告书写规范

实验预习报告与总结报告的书写要求
1.实验预习报告的书写要求
为了加深学生对准备实验内容的认识,尽快熟悉实验仪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要求学生每次实验之前先做好实验预习,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预习报告是为实验做准备的,与总结报告有明显不同的要求,具体要求
注意: A.记录的实验数据一定要整洁,不得修改、删除数据,也不能插入数据。

B.当实际使用的仪器和试剂与讲义不一致时,一定要完整记录实际使用
的仪器型号、具体名称,所用试剂纯度或浓度以及浓度的有效数字位
数等。

C.不同内容之间最好能空一行.
2.实验总结报告的书写要求
实验总结报告是学生对所做实验内容的总结和再学习,通过总结,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书写研究报告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结报告与预习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总结报告强调对数据的处理和对问题的。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篇一:蚯蚓解剖实验预习报告实验五环毛蚓及其他环节动物预习报告小组成员:卢俊萌、叶伟青、易雅健一、标本处理对培养的蚯蚓,如需要制作标本,留待将来观察内部结构,可以作成浸制标本。

标本制作要经过停食、麻醉、固定和保存4个步骤。

1.停食将蚯蚓自培养箱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放在垫有湿草纸的玻璃缸中,停食两天,使它的肠中泥土排尽。

然后喂给碎的湿草纸5~7天,填充肠管,以利于将来观察肠管的形态。

2.麻醉将上述蚯蚓转入搪瓷盘内,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清水,再慢慢滴入95%酒精,直到使盘中的清水变成10%的酒精溶液为止(事先应量得搪瓷盘中的水量,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酒精)。

两个小时以后,蚯蚓背孔分泌出大量粘液,说明已经麻醉死亡。

3.固定取已经麻醉的蚯蚓,平放解剖盘中,从它身体后端侧面,用注射器向体内注射固定液,直到使蚯蚓的身体呈饱满状态为止。

4.保存将注射后的蚯蚓,平放在纱布上,大约每20~30条裹成一卷,使其竖立在标本瓶中,然后加入上述固定液,便可长期保存。

要注意每条蚯蚓的身体一定要平直,不能发生扭曲现象,否则将来解剖时就会背腹难辨,给解剖工作带来困难。

二、观察内容及识别(一)外形观察1.体色体色呈暗红或灰黑,背面因有大量色素故色深,腹面色浅.背部有明显的深色背中线,腹部颜色较浅。

2.外形蚯蚓呈圆筒形,由许多环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的凹槽称节间,在每一环节上的小沟称体环沟。

除围口节、生殖带和最后几节无刚毛外,各环中间都有一圈向后生长的刚毛。

刚毛颜色较深,用手触碰有涩感。

3.前端围口节、口前叶和口:围口节为前端第一节,柔软,可伸缩.口位于围口节前端中央,横裂状。

口前叶为围口节背侧向前伸出的一肉质唇状突起,能伸缩,当其充满体液而饱满时,有探索和挖土功能。

生殖带:占据14~16体节处的棕色指环状物,稍隆起,色较深.生殖带所在的各节间界限不清.可根据生殖带判断蚯蚓前后端。

4.后端肛门,在最末节的一纵裂状小孔。

5.腹面受精囊孔:三对裂隙状小孔开口于小而圆的生殖乳突中央(有时生殖乳突不明显,将虫体向背面弯曲可见这些节间沟处得裂缝状开口,即为生殖囊孔),分别排列在6/7、7/8、8/9节间腹面两侧,为受精囊的对外开口。

微生物实验预习报告

微生物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三细菌革兰氏染色法及芽孢染色法一、实验目的1.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的步骤;2. 掌握细菌芽孢染色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制作细菌染色装片。

2. 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菌液,枯草芽抱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斜面菌种。

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炭酸复红液等)、香柏油、二甲苯和5%孔雀绿水溶液。

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吸水纸、试管、小滴管、酒精灯和烧杯。

四、操作步骤(一) 革兰氏染色1.涂菌用无菌操作方法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用接种环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做一薄而匀、直径约1cm的菌膜。

涂菌后将接种环火焰灭菌。

2. 干燥于空气中自然干燥。

亦可把玻片置于火焰上部略加温加速干燥(温度不宜过高)。

3.固定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粘附在玻片上,便于染料着色,常用加热法.即将细菌涂片向上,通过火焰3次,以热而不烫为宜,防止茵体烧焦、变形。

此制片可用于染色。

4. 初染于制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1min后,用水洗去剩余染料。

5. 媒染滴加卢戈氏碘液,1min后水洗。

6. 脱色滴加95%乙醇脱色,摇动玻片至紫色不再为乙醇脱退为止(根据涂片之厚薄需时30s至1min水洗。

7. 复染滴加石炭酸复红液复染1min,水洗。

8.用滤纸吸干,油镜镜检。

(二)芽孢染色法1.方法1(1) 取37℃培养18-24h的枯草芽孢杆菌作涂片,并干燥,固定(参见“细胞单染色法”) 。

(2) 于载片上滴人3—5滴5%孔雀绿水溶液。

(3) 用试管夹夹住载玻片在火焰上用微火加热,自载玻片上出现蒸汽时开始计算时间约4-5min。

加热过程中切勿使染料蒸干,必要时可添加少许染料。

(4) 倾去染液,待玻片冷却后,用自来水冲洗至孔雀绿不再褪色为止。

(5) 用0.5%沙黄水溶液(或o.05%碱性复红)复染1min,水洗。

实验五表面张力及表面吸附量的测定预习

实验五表面张力及表面吸附量的测定预习

实验五 表面张力及表面吸附量的测定实验目的(1) 测定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计算表面吸附量和乙醇分子的横截 面积。

(2) 了解表面张力的性质及表面张力和吸附量的关系。

(3) 掌握最大泡压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和表面吸附量的原理。

实验原理(一) 表面张力及其影响因素在一个液体的内部,任何分子周围的吸引力是平衡 的。

可是在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却不相同。

因为表面层的 分子一方面受到液体内层分子的吸引另一方面受到液 体外部气体分子的吸引,而且前者的作用力比后者大。

' 因此在液体表面表面层中,每个分子都受到垂直于并指 O 向液体内部的不平衡力。

这种吸引力使表面上的分子向内挤,促成液体的最小面积。

要使液体的表面积增大,就必须要反抗分子的内向力而作功,增加分子的位能。

所以说分子在表面层比在液体 内部有较大的位能,这位能就是表面自由能,通常把增大一平方米表面所需的最大功A 或增大一平方米所引起的表面自由能的变化厶 G,称为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其单位为 J • m -1;而把液体限制其表面及力图使它收缩的单位直线长度上所作用的力, 称为表面 张力,其单位是N ・m -1。

液体单位表面的表面能和它的表面张力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如欲使液体表面面积增加△S 时,所消耗的可逆功A 应该是:-A = △ G= 丫 △ S (1)液体的表面张力与温度有关,温度愈高,表面张力愈小。

到达临界温度时,液体 与气体不分,表面张力趋近于零。

液体的表面张力也与液体的纯度有关,在纯净的液 体(溶剂)中如果掺进杂质(溶质),表面张力就要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 质的本性和加入量的多少。

(二) 表面吸附和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在纯液体情形下,表面层的组成与内部的组成相同,因此液体降低体系表面自由 能的唯一途径是尽可能缩小其表面积。

对于溶液,由于溶质会影响表面张力,因此可 以调节溶质在表面层的浓度来降低表面自由能。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能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应比溶 液内部大,反之,溶质使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 度低。

实验预习、实验报告本-2015

实验预习、实验报告本-2015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年级班次学号姓名中南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2014年1月实验一葡萄糖的杂质检查1 预习报告(氯化物、重金属、砷盐)1.1 实验目的与要求1.2 实验原理1.3 实验仪器与试剂1.4 实验步骤1.5 思考题3 实验报告3.1 检品名称:厂家:批号:3.2 实验目的:3.3 实验方法:3.4 实验结果:3.4.13.4.23.4.3实验二克霉唑的含量测定1 预习报告1.1 实验目的与要求1.2 实验原理1.3 实验仪器与试剂1.4 实验步骤1.5 思考题2 原始记录2.1 检品名称:批号:厂家:2.2 称样量:ⅠⅡ纸+ 样重g g纸重g g 样重g g2.3 滴定液标定温度:t0=F0=2.4 滴定温度:t1=F0F1 ==1+0.0011(t1–t0)2.5 消耗滴定液体积:ⅠⅡ空白消耗:ml ml ml2.6 含量计算:含量Ⅰ%=含量Ⅱ%=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含量%=3.实验报告3.1 实验目的:3.2 实验方法:3.3 实验结果:实验三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含量测定1 预习报告1.1 实验目的与要求1.2 实验原理1.3 实验仪器与试剂1.4 实验步骤1.5 思考题2 原始记录2.1检品名称:规格:批号:厂家:2.2 称样2.2.1 平均片重20片+纸重g纸重g20 片重g 平均片重g2.2.2 称样量:ⅠⅡ纸+ 样重g g纸重g g样重g g2.3 测定仪器型号:色谱条件:2.5含量计算:标示含量Ⅰ%=标示含量Ⅱ%=相对平均偏差%=平均含量%=3 实验报告3.1 实验目的:3.2 实验方法:3.3 实验结果:实验四硫酸阿托品片(注射液)的含量测定1 预习报告1.1 实验目的与要求1.2 实验原理1.3 实验仪器与试剂1.4 实验步骤1.5 思考题2 原始记录2.1检品名称:规格:批号:厂家:2.2 平均片重:10片+纸重g纸重g10片重g 平均片重g2.3 取样量:ⅠⅡ纸+ 样重g g减样后重g g样品重g g2.4 测定数据:A对照=A样1 =A样2 =2.5含量计算:3 实验报告3.1 实验目的:3.2 实验方法:3.3 实验结果:实验五PCR测量基因含量1 预习报告1.1 实验目的与要求1.2 实验原理1.3 实验仪器与试剂1.4 实验步骤1.5 思考题2 原始记录3 实验报告3.1 检品名称:目的基因:引物序列:3.2 实验目的:3.3 实验方法:3.4 实验结果:。

实验的预习报告

实验的预习报告

实验的预习报告引言实验的预习报告旨在为参与实验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理解,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准备和参与实验。

本报告将对实验的目的、背景、所需材料和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并提供一些预习建议。

实验目的实验的目的是教授学生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实践应用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

通过参与实验,学生将能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实验背景实验的背景部分将介绍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背景信息。

这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以便他们能够理解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这一部分,可以涉及与实验相关的概念、原理、理论模型和先前的研究工作。

实验所需材料在实验的预习报告中,应列出学生需要准备或携带的所有材料和设备。

这包括实验器材、实验仪器、实验材料、计算机软件等。

同时,还要提供关于所需材料和设备使用方法的说明,以便学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

相关理论在实验的预习报告中,应包含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的介绍。

这将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可以包括实验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领域的理论知识,以及与实验相关的公式、方程式等。

预习建议在实验的预习报告最后一部分,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实验预习的建议。

这将帮助学生充分准备实验,并事先了解实验的步骤和要求,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实验和获得更好的实验结果。

以下是一些建议:1.阅读并理解实验的背景知识和理论部分。

2.确保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并了解其使用方法。

3.阅读实验的步骤和要求,确保了解实验的整体流程。

4.预测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5.尝试从相关文献或网络资源中获取更多关于实验的信息,以补充实验预习报告中提供的内容。

结论实验的预习报告通过提供实验的目的、背景、所需材料和相关理论,以及预习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和参与实验。

预习报告的编写和阅读将促进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学习的成果。

实验报告-实验五 动态模型的建模分析

实验报告-实验五 动态模型的建模分析

实验课程名称:_ 数据分析与建模__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五动态模型的建模分析实验成绩实验者专业班级组别无同组者无实验日期2018年10月18日第一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意义,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实验方案与技术路线等)一、实验目的、意义本实验旨在通过资料查阅和上机实验,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动态模型的分析方法和理论,掌握数据分析工具Mathematica,能够绘制特殊图形,培养和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方法动态模型的分析方法,数据分析工具Mathematica的使用方法,以及帮助指南文档等。

利用Mathematica绘图。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1、动态模型的建模分析,写出求解过程及分析结论。

(1)求解微分方程y'-xy=3x(2)求微分方程x2y''-2xy'+2y=3x满足条件y(1)=0,y'(1)=1的特解。

(3)求微分方程组的通解。

(4)求函数f(x)=x3-4x+3在区间[-2,2]的极值。

(5)已知一组数据(-1,2),(0,2.5),(1,3),(2,4),(3,4.5),(4,5.5),求已知数据的拟合函数。

(6)应用Mathematica求解传染病模型,模型Ⅰ(指数模型)的通解与特解,并绘图。

(7)应用Mathematica求解传染病模型,模型Ⅱ(阻滞模型,SI模型),的通解与特解,并绘图(三种形状:S形状,正态形状,钟形)。

(8)应用Mathematica求解传染病模型,模型Ⅲ(SIS模型),的通解与特解。

(9)课程第7讲中的问题。

在一片没有管理的林区,硬材树与软材树竞争可用的土地和水分。

越可用的硬材树生长得越慢。

软材树靠生长快、有效消耗水分和土壤养分与硬材树竞争。

硬材树靠生长的高度与软材树竞争,它们遮挡了小树的阳光,也更抗疾病。

这两种树能否同时在一片林区中无限期地共存,或者一种树是否会迫使另一种树灭绝?应用Mathematica求解以下方程。

实验五 实验报告

实验五 实验报告
实验五土壤密度、土粒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地点: 生地楼实验时间: 实验人: 一、目的要求 土壤密度、土粒密度是度量土壤物理特性的指标。由于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的组成不同,土 粒排列松紧不同,团聚体的形状、大小不同,都能引起土壤密度、土粒密度的差异。测定土 壤密度、土粒密度,不仅可以计算孔隙度,而且可以计算土壤组成、养分、有机质以及盐分 的实际含量。所以,它能为研究土壤组成、性状及肥力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实验原理 土壤密度,又称为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质量,是衡量土壤松紧状态的指 标。其单位是 g.cm-3,测定土壤密度方法将一定容积的环刀插入土壤中采土,同时,取同层 土测量土壤含水量(新鲜土样烘 9-12h) ,然后称重,准确至 0.001g,按照干土重计算土壤 密度。 土粒密度,表示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不包括土壤空气和水分) ,其单位是 -3 g.cm ,在传统土壤学中曾称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土壤固相颗粒与同体积 4℃水的质量 , 之比,由于 4℃纯水的密度约为 1.0g.cm-3 ,故土粒密度与土壤比重在数值上非常接近。土粒 密度是用比重瓶测定的, 即将已知重量的风干土样, 放入有水的比重瓶内, 排除空气, 定容, 求出土壤代换出水的体积。以烘干土重除以体积,即求得土粒密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土粒密度记录表
重复 Ⅰ 10.000 74.650 81.042 3.608 3.256 3.058 Ⅱ 10.000 78.945 85.472 3.473 2.879
g 烘干土重 g1t℃时比重瓶+水重 g2t℃时比重瓶+水重+土样重 g+g1-g2 土粒密度 平均土粒密度
六、结果分析与讨论
1. 加热时应不断摇动比重瓶,以除去土壤空气。 2. 比重瓶冷却至室温澄清后,再盖上瓶盖。 3. 在测定土粒密度时,用温度计测瓶内水温为 24.0℃。

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说明

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说明

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说明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是电气学院各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可独立成册,也可组合到一处。

实验预习报告主要侧重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回答做什么实验?如何做?目的是使学生在进实验室前对所需进行的实验有完整地了解,深入熟悉实验原理、全面掌握实验步骤和所需测量的数据或希望得到的实验结果。

力图达到学生进实验室前对实验已烂熟于心,而不需要老师讲解就可以直接进行实验的目的。

实验报告侧重于对实验结果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实验的总结、反思和收获。

下面就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各个部分进行说明:实验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具体内容参见实验指导书,撰写时可直接抄录实验指导书二、实验仪器设备与器件具体内容参见实验指导书,包括实验设备、检测设备、必要的软件,撰写时可直接抄录实验指导书三、实验原理分析这一部分主要对照实验目的和要求,分析实验项目、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对设计性实验进行相关设计并给出设计出的参数。

关键点如下:(1)画出实验原理图(系统框图及系统电气原理图),分析实验原理;对实验电路进行设计和计算实验结果的理论值。

(2)对器件、设备进行选型,给出所选器件接近设计计算值的标称值,器件、设备的引脚图或者外接线端口。

(3)阐述对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原理,介绍数据处理软件。

四、实验步骤设计这一部分主要给出实验的主要过程,必须考虑完成实验的每一个细节。

关键点如下:(1)根据所设计原理图画出实验接线图,明确芯片、实物器件每一个接脚、端子的接线方式、要求(要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手册,或实验指导书中给出相关数据)。

如果不同实验步骤时接线不同则要按实验步骤分别给出接线图。

(2)给出接线图中所测量参数的测量点,指明所测参数的变化范围。

(3)指明测量每个参数的方法和所对应测量仪表及选用依据。

(4)指明在测量数据之前对实验线路、实验装置所必须的调试整定工作。

(5)对于需要有数据测量的实验设计出测量数据记录的表格,如果需要测量实验波形的先画出波形坐标系,对于可以算出理论数据值的必须先进行理论值的计算并填入表中。

实验五 二阶状态轨迹的显示

实验五 二阶状态轨迹的显示
三.涉及的MATLAB相关内容
1. MATLAB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
利用MATLAB图形用户界面工具设计修改RLC电路参数及显示RLC电路二阶
状态轨迹的界面;并用程序控制界面中的控件,显示RLC电路的二阶状态轨迹。
2.ss函数
功能:建立系统状态空间模型。
调用格式:sys =ss(a,b,c,d)
2.由上面图形可以看出:到达稳定状态时,系统的电流为0,电压为电源电压。
3.连续时间系统状态方程的求解
有两种方法求解:用拉普拉斯变换法求解状态方程、用时域法求解状态方程(矢量微分方程求解)。变换域方法比较简便,而时域方法往往需要借助计算机求解。
(1)用拉普拉斯变换法求解状态方程。
方程 起始条件
方程两边取拉氏变换
矢量端点随时间变化而描述出的路径为状态轨迹。因此状态轨迹对应系统在不同
时刻,不同条件下的状态,知道了某段时间内的状态轨迹,则系统在该时间内的
变化过程也就知道了,所以二阶状态轨迹的描述方法是一种在几何平面上研究系
统动态性能(包括稳定性在内)的方法。用计算机模拟二阶状态轨迹的显示,方
法简单直观,且能很方便观察电路参数变化时,状态轨迹的变化规律。
四、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年月日
xlabel('vc(t)','fontsize',14)
ylabel('il(t)','fontsize',14)
%判断系统的阻尼状态
alph= R/(2*L);
omega = 1/sqrt(L*C);
if (R==0)
str= '无阻尼';
else
if(alph>omega)

实验5 精馏实验

实验5 精馏实验

精馏实验讲义一、实验预习问题1、什么是全回流?全回流操作有哪些特点?2、塔釜加热对精馏操作的参数有什么影响?塔釜加热量主要消耗在何处?与回流量有无关系?3、如何判断塔的操作已达到稳定?4、当回流比R<R min 时,精馏塔是否还能进行操作?如何确定精馏塔的操作回流比?5、塔板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二、实验目的1、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汽-液接触状况。

3、熟悉阿贝折光仪的使用及折光率的测定。

4、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5、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6、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三、实验原理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板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

塔顶的回流液与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

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

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有无穷多块塔板的精馏塔。

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

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任何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无实验意义。

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中的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

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会变坏。

1、塔板效率塔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 总板效率EeN N E 1-=(式1) 式中 E ——总板效率;N ——理论板数(包括塔釜); N e ——实际板数。

(2)单板效率E ml1,*1n n ml n n nx x E x x---=- (式2)式中 E ml,n ——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X n ,X n-1——第n 块板和第(n-1)块板的液相浓度; Xn *——与第n 块板气相浓度相平衡的液相浓度;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的数值常由实验测定。

实验五608《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预习报告

实验五608《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预习报告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预习试卷
班级: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141班上课班级: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类165班学号:5000414080姓名:黄素君总分:100成绩:
一、单选题共1小题共10分得分
1、用焦利秤测量微小力的主要依据是(B)。

A焦利秤上的弹簧是测力工具
B焦利秤支架上设有游标,精度为0.02mm
C弹簧的指针、游标上的刻画线与指针的像三线重合
D焦利秤支架上设有刻度尺
三、判断题共9题共90分得分
1、常见的液体中,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是最大的。

学生答案:正确
2、金属圆环要求保持水平,脱离水面时动作要慢、要轻柔。

若金属圆环不与水面平行,则测得表面张力系数可能会偏大。

学生答案:错误
3、先将金属圆环浸入水中,然后轻轻提起,到底面与水面相平时,金属圆环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为:弹簧向上的拉力、金属片和带起的水膜的总的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表面张力。

学生答案:错误
4、测水的表面张力时,若水不干净可能会导致结果偏小。

学生答案:正确
5、测张力时,若水面下降过快,则会导致结果偏大。

学生答案:正确
6、实验时金属圆环不清洁会导致结果偏小。

学生答案:正确
7、表面张力从本质上来说是表面分子受到指向液体内部的范德华力大于其受到液体外部的范德华力的结果,而当温度升高时,范德华力减小,故表面张力也减小。

学生答案:正确
8、一般来说,温度升高,表面张力增加。

学生答案:错误
9、常温下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约为72mN/m。

学生答案:正确。

实验五 用代谢笼测动物的能量收支(孙永升)

实验五 用代谢笼测动物的能量收支(孙永升)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学号104120440 姓名孙永升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10生物技术实验课程名称实验五用代谢笼测动物的能量收支教师及职称吴玉桥
开课学期2011 至2012 学年第二学期
填报时间20112 年 4 月9 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1)实验步骤:
a、将需要实验的小鼠用已知量的混合食物喂养,以便于实验时取用;
b、称量小鼠和所需食物的质量并记录数据,并放入到小笼里喂养;
c、一天之后,将小鼠取出,称量小鼠和所剩食物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d、更具所记录的数据,就可以算出小鼠的能量收支。

(2)实验注意事项:
压片机、干燥箱(65~75℃)、热量仪(样品重量:1~1.2克)的使用;
动物饲养时食物粪便的收集,特别是尿液的收集(0.1%硫酸的使用)
干燥及含水量测定。

二、实验内容。

集成与非门电路参数实验报告五

集成与非门电路参数实验报告五

集成与⾮门电路参数实验报告五集成与⾮门电路参数的测试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与⽬的1. 测量与⾮门74LS00的电压传输特性,根据数据画出门电路的传输特性曲线2. 测试CMOS与⾮门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3.实测与⾮门电路的低电平扇出系数NOL实验仪器:⾃制硬件基础电路实验箱,双踪⽰波器,数字万⽤表元器件:74LS00, CD4011基本知识点:1.TTL和CMOS⾮门的主要参数及测试⽅法2.TTL和CMOS与⾮门的电压传输特性的测试⼆.预习内容:本实验旨在了解门电路主要参数的含义,熟悉主要参数的测试⽅法,根据实验要求,画出实验测试电路。

实验器件资料:TTL是指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路,输⼊和输出端结构都采⽤了半导体晶体管,TTL集成门电路具有⼯作速度快,⼯作电压低和带负载能⼒强的特点。

COMS多采⽤“⾦属—氧化物—半导体”的绝缘栅极效应管,简称MOS场效应管。

CMOS电路功耗⼩,可靠性好,电源电压范围宽,容易与其他电路接⼝并易于实现⼤规模集成,因此CMOS集成门电路虽然⼯作速度⽐TTL电路低,但其应⽤⼴泛。

TTL集成门电路的电源电压为5V,阀值电压约1.3V,输出⾼电平约3.6V,低电平约3V.。

CMOS集成门电路的⼯作电压通常在3~18V之间,阀值电压近似为电源电压的⼀般,即Vcc/2。

TTL门电路的输⼊若不接信号,则视为⾼电平,CMOS集成电路与TTL集成电路不同,输⼊端必须接信号,或者固定电平。

三.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1.测量与⾮门74LS00的电压传输特性。

实验资料:电压传输特性是指门电路输出电压V。

随输⼊电压Vi⽽变化的关系,通过门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曲线可求得门电路的⼀些重要参数,如输出⾼电平VOH,输出低电平VOL,关门电平VOFF,开门电平VON,阀值电平VTH(转折去中点所对应的输⼊电压),⾼电平抗⼲扰容限VNH及低电平抗⼲扰容限VNL等值,可采⽤逐点测试法,即调节Rw,逐点测得Vi及Vo的值,并绘成传输特性曲线,求出相关参数连接实验电路图如下:实验步骤:1、打开⾃制硬件基础电路实验箱并打开电源,找到实验箱上的74LS00与⾮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预习报告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晶体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
2、弄清混频增益,晶体管工作状态及本振电压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数字频率计
超高频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
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原理:
1、混频一般工作原理分析,混频的实质是将已调信号的频谱沿频率轴做线性搬移,混频电路由具有乘法作用的非线性器件和中频带通滤波器组成。

2、混频增益和混频损耗
四、实验步骤:
晶体管混频电路:
仿真电路图:
1、直流工作点分析:
2、利用虚拟示波器的测量波形,计算出该电路的混频增益。

仿真波形图:
由图可得混频增益:
Im
20lg vc sm V A V =14.4DB
3、调节电位器,改变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再测波形记录混频增益
输出波形图:
由图可得混频增益:
Im
20lg vc sm V A V = =8.56DB
4、改变本地振荡电压的幅度,测量输出波形,计算混频增益 改变幅度为
800MV
由图可得混频增益:
Im
20lg vc sm V A V = =20.7DB
5、分析测量结果,找出最佳静态工作点及本地振荡电压的最佳幅值 经调试分析得:
最佳静态工作点:
最佳本振电压幅值:2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