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薯类病害
红薯主要虫害的危害症状与防治措施
河南农业2022年第1期做不到轮作倒茬时,也要做好冬小麦—夏大豆、冬小麦—夏花生、冬小麦—夏芝麻和冬小麦—夏玉米作物种植模式的轮换,减少农田禾本科作物连作方式,降低田间病原菌数量。
(二)深耕整地用大型拖拉机或深松机械进行深耕,耕深23~25 cm。
杜绝连年旋耕的耕作方式,解决旋耕耕层浅且播种深度偏深的问题,提高整地质量,促进小麦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三)配方施肥、增施农家肥建议每667 m 2底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4 m 3,施N13 kg、P 2O 5 8 kg、K 2O 4~5 kg,以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与肥力水平,提高作物抗病能力。
(四)选用抗病性相对较强品种在品种选用上应首先考虑其综合的抗逆性,但对于发病重的地块可选用抗病性相对较强的品种,如郑浇好越冬水。
小麦返青期不浇水,小麦拔节期遇旱浇水。
(八)前氮后移追肥小麦高产田实行前氮后移追肥,即小麦出苗后至起身期不追肥,拔节期进行追肥,每667 m 2追施尿素5~8 kg。
(九)药剂防治年后发病初期每667 m 2用18.7%丙环·嘧菌酯(扬彩)50 mL,加水30 kg 喷雾,可有效控制纹枯病危害,同时兼治小麦茎基腐病、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增产效果明显。
也可用井冈霉素或其他三唑类杀菌剂进行防治。
(十)清洁田园发病重的麦田,小麦收获后,将秸秆清理运走,减少田间病原菌数量。
(责任编辑 尚晓琰)河南农业2022年第1期(二)防治措施1.因地制宜选种抗虫品种。
2.红薯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落叶及残薯、铲除田边地头杂草可消灭一部分越冬虫源,减少翌年虫源的基数。
三、红薯肖叶甲(一)症状红薯肖叶甲成虫为害红薯幼苗顶端嫩叶、嫩茎,致幼苗顶端折断,幼苗枯死;幼虫为害土中薯块,造成红薯表面弯曲伤痕,影响其生长发育。
(二)防治措施1.震落捕杀成虫。
利用该虫假死性,分别于早、晚在叶上栖息时,震落塑料袋内,再集中消灭。
2.在红薯栽秧前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浸种后栽种,可防治苗期虫害。
薯类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薯类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农产品,薯类作物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栽培。
然而,由于病虫害的困扰,薯类作物产量和质量遭受重大损失。
因此,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证薯类作物的稳定产量和提高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薯类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一、病虫害防治概述薯类作物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病害和虫害两大类。
病害主要有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黑腐病等,虫害包括薯蓟马、蚜虫、马铃薯象甲等。
这些病虫害严重影响了薯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因此必须采取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二、病虫害防治措施1. 马铃薯早疫病防治(1)选用抗早疫病品种:栽培抗早疫病的马铃薯品种,如“贵农2号”、“贵农3号”等,能有效预防早疫病的发生。
(2)轮作种植:马铃薯种植应注意轮作,减少连作导致病菌或虫害的积累,可将轮作作物选为小麦、豆类等。
(3)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增加马铃薯的抗病能力,应注意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科学施肥,避免过量或不足。
2. 薯蓟马防治(1)合理田间管理:及时清除马铃薯地里的杂草,减少马铃薯薯蓟马的寄生环境。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天牛、赤眼蜂等捕食薯蓟马,可采取人工释放天敌的方式进行薯蓟马的生物防治。
(3)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使用低毒、高效的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但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和施药时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晚疫病防治(1)疫风场的合理布置:选择通风良好、有利于疫风场形成的地段进行疫风场的布置,减少晚疫病的发生。
(2)发病初期的防治:在晚疫病发病初期,可以采用草铵膏进行喷雾,不仅能灭杀菌丝,还能激发寄主植株的防御能力。
(3)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有助于增加马铃薯的抗病能力,应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施肥。
4. 蚜虫防治(1)生态防治:利用留作物、天敌昆虫等进行蚜虫的生态防治,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
(2)化学防治:在蚜虫大量繁殖的情况下,可选用低毒、高效的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施药时间,减少对农田生态的影响。
马铃薯几种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
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在黑龙江省,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使产出的马铃薯备受市场欢迎和好评。
生产中及时有效的防治马铃薯病虫害,是增收增效的基础措施之一。
一、马铃薯主要病虫害1、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是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块茎也可受害。
①发病症状。
叶片发病初期,病叶上生出圆形褐色斑点。
发展后形成边缘不明显的褐色至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有的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
湿度大时病斑上生有黑色霉状物。
后期多个病斑连片形成不规则状的大枯斑,病叶局部枯死,严重时全叶枯死。
叶柄、茎部染病,初期生出稍凹陷状的褐色线条斑。
发展后呈椭圆形的灰褐色病斑。
后期茎、叶枯死。
薯块染病,初期出现不规则稍凹陷的暗褐色病斑,病部皮下薯肉呈褐色干腐状。
②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
早疫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并逐渐向上部蔓延。
病菌在病残株、土壤、病薯上越冬,是翌年的主要侵染源。
在-35~-45℃下病残株上的病菌也可存活。
病菌通过风雨进行传播,从气孔、伤口或直接侵入寄主内部组织,引起发病。
早疫病多在7~8月雨季发生,雨水多,湿度大,多雾多露,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大,通透性不佳,管理粗放等都会引起病害的高发。
适宜发病的温度24~30℃,相对湿度为80%以上。
2、晚疫病。
晚疫病是一种危害马铃薯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茎、薯块,一般年份可造成20~40%的减产,严重年份减产高达50%以上。
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国西南地区、东北、华北与西北地区均有发生,尤其是在多雨潮湿的年份。
2020年9月15日,马铃薯晚疫病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
①发病症状。
晚疫病主要危害叶、茎、薯块。
叶片发病初期,病叶上出现不规则状的黄褐色斑点。
潮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大,边缘为水浸状的并生有一圈白霉的大病斑。
病叶背部密布白霉。
薯类作物锈病的病害特征与防范
深入了解薯类作物抗锈病的遗传机制,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支持 。
跨区域病害流行规律
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薯类作物锈病的流行规律,制定 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薯类作物锈病的病害特 征与防范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CONTENTS
目录
• 薯类作物锈病概述 • 病害特征 • 薯类作物锈病的危害 • 防范措施 • 薯类作物锈病的预防与控制 • 薯类作物锈病的研究进展
CHAPTER
01
薯类作物锈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薯类作物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 种病害,主要危害马铃薯、甘薯 等薯类作物。
温度条件
适宜的温度也是薯类作物锈病发生的重要条件。通常,在 15-25℃之间,温度越高,锈病的发生率越高。
土壤条件
土壤的pH值和营养成分也会影响锈病的发生。酸性土壤 和高氮肥的土壤环境往往有利于锈病的发生。
发病症状
01
叶片症状
薯类作物叶片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黄色或绿色小斑点,随后斑点扩大
并变为锈色。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锈色斑块,导致叶片枯萎、脱落。
选择合适药剂
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和薯类 作物种类,选择合适的杀 菌剂,避免药剂滥用和残 留问题。
合理用药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 行用药,避免过量使用和 不当使用,以免对环境和 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锈病病原菌的天敌昆虫,通过天敌的 控制作用,降低锈病的发生率。
使用生物农药
选用对环境和作物友好的生物农药,如微生物源 农药、植物源农药等,进行锈病的防治。
积累和产量。
早衰现象
锈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植株早衰现 象,提早结束生长期,导致薯块产 量降低。
最新的土豆病害图谱都找齐了,一定要转发啊!
最新的土豆病害图谱都找齐了,一定要转发啊!危害马铃薯的病虫害有300多种,但并不是所有的病虫害都会造成马铃薯严重减产。
马铃薯病害主要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
其中由真菌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马铃薯病害,几乎能在所有的马铃薯种植区发生。
通常说的种薯退化即为不同病毒引起的多种病毒病所造成。
马铃薯害虫分地上害虫和地下害虫,其中比较主要的有马铃薯块茎蛾、蚜虫等。
一、马铃薯真菌性病害①晚疫病田间发病状晚疫病是马铃薯主产区最重要的一种真菌病害,其最初传播来源是邻近的薯田或番茄、杂草和有机堆肥。
【病害症状】叶片染病先在叶尖或叶缘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具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
茎部或叶柄染病现褐色条斑。
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
块茎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大或烂掉。
【防治方法】防治晚疫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其次,播前严格淘汰病薯。
一旦发生晚疫病感染,一般很难控制,因此必须在晚疫病没有发生前进行药剂防治,即当日平均气温在10-25℃之间,下雨或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0%达8小时以上的情况出现4-5天后喷洒药剂进行防治。
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进行防治,每亩用量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洒。
如果没有及时喷药,田间发现晚疫病植株后,则需要用瑞毒霉(也称为雷多米尔、甲霜灵)之类的药剂进行防治,每亩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兑水进行叶面喷施。
如果一次没有将病害控制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时间间隔为7-10天。
此外,环境条件也影响晚疫病的传播,为防止块茎感染,应当高培土。
如果植株地上部分受到晚疫病侵染,则最好在收获前将病秧割除并清理处田块,防止收获的薯块与之接触。
红薯病虫害的图片与药防治,如何给红薯施肥
红薯病虫害的图片与药防治,如何给红薯施肥回答红薯的主要病虫害有红薯黑斑病、红薯软腐病、红薯叶斑病、红薯枯萎病、红薯小龟甲、红薯肖叶甲、红薯跳盲蝽、红薯天蛾等。
防治方法:红薯黑斑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红薯软腐病要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收获的时候避免红薯受到损伤;防治红薯叶斑病要及时清沟排渍,防止田地积水。
一、红薯病虫害的图片与药防治1、红薯病虫害(1)红薯黑斑病:该病害在红薯的整个生长和储藏阶段都有可能发病,主要是危害红薯的苗、红薯块,对于红薯藤蔓部分没有危害。
(2)红薯软腐病:该病害主要是在红薯的储藏期发病,病害以后红薯会长出白色的霉,然后腐烂并发出恶臭,发病非常迅速,因此该病害又叫做水烂。
(3)红薯叶斑病:该病害主要是针对红薯的叶子发病,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叶片局部或者全部干枯,对红薯的生长发育影响比较大。
(4)红薯枯萎病:该病害主要是危害红薯的藤蔓和薯块,染病后藤蔓会变成黑褐色,裂开成为纤维状,薯块染病后会出现腐烂状,容易导致藤蔓干枯而死。
(5)红薯小龟甲:小龟甲虫主要是咬食红薯叶子形成孔洞。
(6)红薯肖叶甲:该害虫是危害红薯的嫩芽,在红薯苗成长期间容易造成幼苗枯死,同时幼虫危害土壤中的红薯块,造成红薯块生长营养不良。
(7)红薯跳盲蝽:该害虫主要是吸食红薯叶子的汁液,会造成红薯枝叶干枯死亡。
(8)红薯天蛾:该害虫幼虫时期潜入还没有展开的红薯嫩叶内部进行啃食,然后在里面吐丝,将其转成小叶苞,危害红薯叶片表面,严重的可能造成嫩叶枯死。
2、如何防治(1)红薯黑斑病:选用无病、健康的红薯种子,然后进行合理的轮作,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
还要加强红薯的田间管理,适当的进行中耕保墒,然后合理追肥,或者用药剂治疗,施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周1次,连续喷洒2次。
(2)红薯软腐病: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红薯收获,避免到霜降的时候被冻伤。
霜降以后的秋薯收获要在晴朗的白天进行,不要让红薯受到破损。
马铃薯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控制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不
同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
入害,冬藏查害、出害、切块、春化等过程 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 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
马铃薯晚疫病--病害控制
(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 好田块,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马铃薯早疫病(Potato Early Blight)
马铃薯早疫病是马铃 薯上常见的一种病害, 在我国和世界各马铃 薯产区分布较为普遍。 一般多在生长后期发 病,对产量影响不大,如 在开花期受害,引起叶 片提前干枯,降低产量, 严重者甚至个别地块 全田无收。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
茄链格孢菌 (Alternaria solani)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马铃薯软腐病--症状
本病主要在块茎上,其次在叶及茎上发生。 病菌主要从皮孔和伤口侵入块茎组织。皮 孔受害出现轻微凹陷,棕褐色至褐色,周 围水渍状,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0.30.6cm,表皮下组织软腐,以后扩展成大病 斑直至整个薯块腐烂。
马铃薯软腐病
马铃薯软腐病--病原
软腐病菌有3种; 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致病变种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又称轮腐病,俗称转圈烂、 黄眼圈。是一种世界性的由细菌引起的维 管束病害。1972年一次调查,病株率一般 在20%,重病地块减产达60%以上。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
马铃薯环腐病--症状
本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 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焉两种类型。 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复叶的顶上先发病,叶尖和叶缘及叶脉呈
马 铃 薯 病 毒 病 在 块 茎 上 的 症 状
《马铃薯病害》PPT课件
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
北方一作区 中原二作区
西南混作区 南方二作区
马铃薯晚疫病
(Potato Late Blight)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马铃薯瘟, 是一种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 的毁灭性病害。
在多雨、冷凉、适于晚疫病流行的地 Nhomakorabea和年份,植株提前枯死,损失20%-40%。
马铃薯病害的收集与整理
组别:第三组 组员:梁子云 陈旺有 汪 翠云 李亚萍
马铃薯病害分类
真菌性疾病: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 立枯丝核菌病、粉痂病、叶枯病、 疮痂病、早死病(黄萎病)、 白绢病、干腐病 炭疽病 银屑病
细菌性疾病:黑茎病(黑胫病)、环腐 病、青枯病、软腐病。
病毒性疾病:卷叶病(PLRV)、X病毒病 Y病毒病、S病毒病、M病毒病等
马铃薯早疫病的发病条件 :早疫病对气候条 件的要求不如晚疫病严格,较高的温度和湿度 有利于发病。因此7-8月雨季温湿度合适时易发 病,若此期间雨水过多、雾多或露水重、暴风 雨次数多,发病重。
发生规律 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土壤或种薯上越冬,借
风雨传播,从气孔、皮孔、伤口或表皮侵入,引起发病。病 菌可在田间进行多次再侵染。老叶一般先发病,幼嫩叶片衰 老后才发病。高温多雨特别是高湿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 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 行。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6—28℃,当叶上有结露或水滴,温 度适宜,分生孢子经35—45分钟即萌发,从叶面气孔或穿透 表皮侵入,潜育期2—3天。肥力不足、重茬地、低洼地、瘠 薄地、浇水过多或通风不良地块发病较重。
雨水少,温度高,病害发生轻,相对半干旱区较好。
品种抗病性:马铃薯的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性有很 大差异。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抗病性以下两种: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区别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区别马铃薯又名土豆,是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之一。
它适应性强,分布广,用途多,是一种粮菜兼用型的蔬菜,与稻、麦、玉米一起被称为全球四大农作物。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两种重要病害。
在马铃薯生产中,常因早疫病和晚疫病的严重为害,给生产上造成很大的损失。
这两种病害都是真菌病害,其病菌都可以危害叶、叶柄、茎和薯块,但症状不同,发病规律也有一定差异,防治方法不尽相同。
因病而异,准确诊断是做好防治工作的基础。
一、症状上的区别1.马铃薯早疫病症状表现马铃薯早疫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黑色水浸状小斑点,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形成同心轮纹并干枯。
病斑多为圆形或近圆形,由于叶脉的限制,有时呈多角形。
严重时病斑相连,整个叶片干枯,通常不落叶,在叶片上产生黑色绒霉。
茎部病斑同叶部病斑基本相似,但呈长圆形或梭形。
块茎感病呈褐黑色,凹陷的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病斑下面的薯肉呈褐色干腐。
2.马铃薯晚疫病症状表现此病可侵染叶片、茎蔓和薯块。
叶片染病,多从中下部叶开始,先在叶尖或顺缘出现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周围具有较宽的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展成黄褐至暗褐色大斑,边缘灰绿色,界限不明显,常在病健交界处产生1圈稀疏白霉。
茎杆和叶柄染病,多形成不规则褐色条斑。
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终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
薯块染病,初生浅褐色斑,以后变成不规则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边缘不明显,组织变硬,干腐,将病薯从病斑处切开,可见到皮下有一层较深的薯肉变为红褐色,潮湿时软腐、发臭。
薯块可以在田间发病烂掉,也会在田间受侵染而储藏后大量腐烂。
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识别要点如表1所示:二、发病规律不同1.马铃薯早疫病发病规律1.1病原: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 sorauer),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1.2危害:早疫病一般多发生在块茎开始膨大时。
为害严重时,叶片病斑相互连结成片,引起局部或整个叶片枯死。
马铃薯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作者:来源:《农村科学实验》2016年第11期一、马铃薯早疫病1.马铃薯早疫病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块茎,多从下部老叶开始。
叶片受害:初期有一些零星的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同心轮纹,周围有狭窄的褪色环晕,潮湿时斑面出现黑霉,严重时,连合成黑色斑块,叶片干枯脱落;块茎受害:块茎表面出现暗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稍凹陷,病斑边缘明显,病斑下薯肉组织变成褐色干腐。
2.防治方法⑴选种早熟耐病品种;与非茄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长势;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减少病源。
⑵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代森锌,肟菌·戊唑醇,或嘧菌酯。
二、马铃薯晚疫病1.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症状,多从下部叶片叶尖或叶缘开始。
叶片受害: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绿褐色小斑点,边缘有灰绿色晕环,湿度大时外缘出现—圈白霉,叶背更明显,干燥时病部变褐干枯,如薄纸状,质脆易裂;块茎受害:表面出现黑褐色大斑块,皮下薯肉亦呈红褐色,逐渐扩大腐烂。
叶柄受害:形成褐色条斑,潮湿时有白色霉层,严重时叶片萎垂、卷曲,全株黑腐。
2.防治方法⑴选种抗耐病品种;选择地势高、土壤肥沃的地方种植;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长势;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枝;建立无病留种地,或脱毒种薯,减少病源。
⑵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代森锌,代森锰锌,或氟啶胺。
三、马铃薯软腐病(细菌性病害)1.马铃薯软腐病危害症状,主要发生在生长后期、贮藏期对薯块为害严重。
茎块受害:初在表皮上出现水浸状小斑,后扩大,并向内扩散,呈现多水的软腐,腐烂组织变褐,湿度大时,表面有絮状菌丝体,间夹小黑色球状物;叶片受害:下部老叶先发病,出现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茎受害:髓组织腐烂,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片变黄。
2.防治方法⑴栽培时加强管理,保持通风透光和降低田间湿度;避免大水漫灌;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消毒。
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的病虫害防治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2年第10期朱玉红一、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病害包括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病毒病、疮痂病、癌肿病、黑胫病、线虫、黑痣病等。
虫害有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甲虫、小地老虎、蚜虫、蛴螬、蝼蛄、块茎蛾。
二、马铃薯综合防治措施1、推广脱毒种薯,预防马铃薯晚疫病和病毒病的重要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从无检疫性病虫害地区引种。
2、及早耕翻田块,在冬、春季节检查成虫越冬场所,及时清理田间病虫残株,消灭病虫源,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早翻耕,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及收获后要认真清理病虫株残体。
如生长期内出现的黑胫病、青枯病、环腐病病株应尽早拔除,清理干净,避免病害随水传播蔓延,减少病菌在田间残存、积累。
3、合理轮作换茬,马铃薯不宜连作,适合与玉米、麦类等禾谷类及大豆等轮作,不宜与茄果类蔬菜轮作。
如发生青枯病则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5年轮作,发生疮痂病则与豆科、葫芦科、百合科蔬菜实行5年以上轮作,通过合理轮作能减少病菌、线虫及有害昆虫的数量,减轻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
4、选地整地。
马铃薯适合在微酸性土壤的地上种植,在碱性土壤上易生疮痂病,以质地疏松、透气、保肥的沙壤土地种植为好。
深翻整地,改善水、肥、气、热等条件。
5、适期早播,合理排灌。
适期早播能减轻晚疫病等病害的危害,干旱时要顺垄沟浇水,使水浸人垄内,避免大水漫灌,防止病害随水传播。
遇涝要及时排水,农事活动要减少对植株的损伤。
6、加强管理。
想要马铃薯高产就要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补施微肥,增施有机肥能有效改良土壤,抑制有害菌在田间的活动,增强植株杭性。
三、马铃薯病虫害防治1、早疫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可侵染块茎。
叶片染病,病斑黑褐色,近圆形,具同心轮纹,可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大斑。
病菌易侵染老叶片,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该病易发生流行。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防治,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提高作物抗病力;(2)发病初期用科能600-800倍、灭菌宝500-800倍、锌而浦500-800倍、细星500倍、施疫安600-800倍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豆类油料和薯类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豆类油料和薯类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技术1. 背景豆类、油料和薯类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将针对豆类、油料和薯类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分析其防治技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 豆类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2.1 病害豆类作物常见的病害有立枯病、白粉病、锈病等(1)立枯病:立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豆类作物的根茎部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2)白粉病: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豆类作物的叶片和茎部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加强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残体,可使用药剂进行防治(3)锈病: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豆类作物的叶片和茎部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2.2 虫害豆类作物常见的虫害有豆蚜、豆小卷叶蛾、豆盲蝽等(1)豆蚜:豆蚜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造成豆类作物生长不良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如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进行控制;化学防治,可使用蚍虫啉、抗蚜威等药剂(2)豆小卷叶蛾:豆小卷叶蛾主要以幼虫危害豆类作物叶片,造成叶片变黄、萎蔫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如利用赤眼蜂等天敌进行控制;化学防治,可使用除虫菊素、虫酰肼等药剂(3)豆盲蝽:豆盲蝽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豆类作物茎叶,造成豆类作物生长不良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如利用姬蜂、茧蜂等天敌进行控制;化学防治,可使用吡虫啉、功夫等药剂3. 油料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3.1 病害油料作物常见的病害有菌核病、白粉病、锈病等(1)菌核病: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油料作物的茎部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2)白粉病: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油料作物的叶片和茎部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加强通风透光,及时清除病残体,可使用药剂进行防治(3)锈病: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油料作物的叶片和茎部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3.2 虫害油料作物常见的虫害有菜青虫、豆蚜、棉铃虫等(1)菜青虫:菜青虫主要以咀嚼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造成油料作物生长不良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如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进行控制;化学防治,可使用敌百虫、马拉硫磷等药剂(2)豆蚜:豆蚜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汁液,造成油料作物生长不良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如利用蚍虫啉、抗蚜威等药剂(3)棉铃虫:棉铃虫主要以幼虫蛀食油料作物的果实,造成果实减产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如利用赤眼蜂等天敌进行控制;化学防治,可使用除虫菊素、虫酰肼等药剂4. 薯类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4.1 病害薯类作物常见的病害有黑斑病、软腐病、病毒病等4.1 病害(1)黑斑病:黑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薯类作物的叶片和块茎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清除病残体,增施有机肥和钾肥(2)软腐病:软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薯类作物的块茎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减少伤口,避免细菌感染(3)病毒病: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薯类作物的叶片和块茎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避免病毒传播4.2 虫害薯类作物常见的虫害有地下害虫、蚜虫等(1)地下害虫:地下害虫主要以幼虫蛀食薯类作物的根和块茎,造成薯类作物减产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如利用瓢虫、蚂蚁等天敌进行控制;化学防治,可使用辛硫磷、敌百虫等药剂(2)蚜虫:蚜虫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取薯类作物的汁液,造成薯类作物生长不良防治方法:生物防治,如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进行控制;化学防治,可使用蚍虫啉、抗蚜威等药剂5. 综合防治技术除了针对具体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综合防治技术来提高豆类、油料和薯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如利用瓢虫、草蛉、赤眼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可有效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利用病原微生物对病原菌进行竞争和抑制,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2)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如采用黑光灯、高温消毒等方式,对害虫和病原菌进行杀灭;采用防虫网、遮阳网等方式,防止害虫侵入(3)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在选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进行施用,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4)农业防治:通过调整农业种植模式、改进田间管理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如实行轮作、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等,可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6. 结论豆类、油料和薯类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针对不同病虫害选用合适的防治方法,结合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豆类、油料和薯类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7. 豆类、油料和薯类病虫害防治的实践应用在实际生产中,豆类、油料和薯类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首先要了解当地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以及作物的生长习性,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7.1 监测与预警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对豆类、油料和薯类作物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迹象通过观察作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发生规律等,提前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7.2 防治措施的实施根据监测结果,针对不同病虫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同时,要注重防治方法的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天敌资源7.3 农户培训与指导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户对豆类、油料和薯类病虫害防治知识的认识和掌握通过现场演示、技术培训等方式,让农户了解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8. 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豆类、油料和薯类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和防治方法的研制和应用同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分子标记等手段,培育出更抗病虫害的作物品种,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9. 结语豆类、油料和薯类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技术,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实施防治措施、提高农户认识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和完善防治方法,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土豆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土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我国也是土豆的原产国,土豆也被人们称为马铃薯,是我国居民生活中重要的食品,在国内多个地区都是土豆的种植产区,不同地区的土壤环境以及生态气候的差异,土豆的种植品种也存在明显不同,不同的土豆品种在口感以及产量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土豆稻栽培和种植不仅可以有效供应市场需求,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土豆种植的经济效益。
我国具有丰富的土豆种植经验,在土豆的栽培和种植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问题的影响,对此还需要利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有效预防土豆的各种病害和虫害问题,提高土豆的种植效率和质量。
一、土豆常见的病虫害问题1、土豆早疫病土豆早疫病主要是由真菌感染所产生的病害,土豆早疫病的发生主要有病菌包子借助风雨等自然条件进行传播和扩散,一旦发生土豆早疫病会在种植区域发生大规模的扩散,极大地影响土豆的品质和产量。
土豆早疫病主要危害土豆的叶片,在叶片上会出现大小不一的病斑,呈现黑褐色的斑点,在我国的雨季早疫病非常常见,感染早疫病的土豆叶片会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步枯萎和死亡,极大地影响土豆植株的正常发育。
2、土豆晚疫病晚疫病主要是以菌丝的形式出现在土豆的块茎当中,一般在土豆的播种过程中由于薯种携带病菌,而导致土豆块茎失去正常的发育和发育能力。
感染土豆晚疫病会影响土豆茎块的发芽,同时在土豆的茎部也会出现斑点,病症和早疫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在我国的梅雨季节,土豆晚疫病病菌会发生突变,对于土豆的植株和叶片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造成土豆的减产,质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土豆环腐病环腐病主要影响土豆植株和块茎,一旦感染土豆环腐病,会造成土豆枝叶的枯萎,叶片逐步变黄,影响植树的正常发育,同时也会在土豆的薯块出现腐烂。
环腐病有一般以枯斑型和萎蔫型2种类型发病,主要为害部位是植物的基部复叶上,产生肉眼可见的斑驳状,呈现出叶子的尖端部分干枯、向内卷。
如果发现病情不及时,或者没有对症下药,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马铃薯植株整株死亡,直接造成马铃薯减产,后果十分严重。
木薯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02
木薯病害防治技术
木薯真菌性病害防治
01
02
03
木薯白粉病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 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 使用三唑酮、甲基硫菌灵 等药剂进行防治。
木薯炭疽病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 管理,使用苯醚甲环唑、 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进行防 治。
木薯褐斑病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 管理,使用苯醚甲环唑、 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进行防 治。
木薯细菌性病害防治
木薯细菌性萎蔫病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使用抗菌剂401、农用链霉 素等药剂进行防治。
木薯细菌性黑斑病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使用抗菌剂401、农用链霉 素等药剂进行防治。
木薯病毒病及线虫病防治
木薯病毒病
选用抗病毒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使用 病毒灵、病毒A等药剂进行防治。
04
木薯病虫害综合防治 技术
农业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 和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 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采用轮作方式 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除病残体,合理施 肥和水源管理,提高植株 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措施
保护和利用天敌
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如寄生性昆虫、捕食性 昆虫等,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繁殖。
案例二:木薯地下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
1. 地下害虫的识别
01
木薯常见的地下害虫有蛴螬、地老虎等,这些害虫在土壤中为
害木薯的根部。
2. 生物防治技术
02
针对地下害虫,应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如使用昆虫性信息素诱
杀雄虫、使用生物农药等。
3. 防治效果
03
通过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地下害虫的数量,减
甘薯黑斑病.
全世界已报道的马铃薯病害有近百种,在我国危害较重, 造成损失较大的有15种。 一季作区。包括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主要病害有晚 疫病、花叶病毒病、卷叶病毒病、黑胫病、环腐病和丝核 菌病等。 四季作区。包括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病害有花 叶病毒病、细菌性青枯病、疮痂病、早疫病等。 冬作区。包括华南诸省,主要病害有花叶病毒病、细菌 性青枯病,晚疫病偶有发生。 多种种植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西南诸省, 主要病害为晚疫病、病毒病、青枯病、癌肿病和粉痂病等。
3.伤口:伤口是病原菌侵入的主要途径。薯块裂口多或 虫鼠危害重,有伤口的薯块,病害也相应加重。在收获、 运输和贮藏过程中造成大量伤口,附着在薯块表面的病 菌乘机侵入,加之此时薯块呼吸强度大,散发水分多, 病害蔓延较快。
五、防治方法
防治策略应采取无病种薯为基础,培育无病壮苗为中心, 安全贮藏为保证,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严禁从病区调运种薯、种苗。 2.选用无病种薯。 (1)无病留种田:要求秧苗、土壤、粪肥不带菌,并注意 防止农事操作传入病菌。因此必须作到: ①采用高剪苗,结合药剂浸苗,或在春薯蔓上剪蔓插植夏 薯。 ②留种地要选3年未栽种甘薯的生地。 ③留种地收获的种薯,要单收、单运、单藏,收获带菌。
一、症状
主要危害薯苗、薯块,不危害绿色部分。 苗期症状:茎基白色部分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 斑,后逐渐扩大,环绕苗基部形成黑脚状。地上部苗衰 弱,重病苗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可产生灰色霉状物, 后期病斑丛生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生长期症状:多在薯块上的伤口处产生黑色斑块,圆形 或不规则形,中央稍凹陷,病部组织坚硬,病斑下层组织 墨绿色,病薯变苦,病部生有黑色刺毛状物及粉状物。 贮藏期症状:多发生在伤口和根眼上,初为黑色小点 ,逐渐扩大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膏药状病斑,稍 凹陷。病斑上可产生灰色霉状物或散生黑色刺状物,顶 端常附有黄白色蜡状小点。
甘薯主要病害及防治
甘薯主要病害及防治一、黑斑病甘薯黑斑病又名黑疤病,土名叫烂脚疤、黑脚、燥烂等。
在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发生。
此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是造成甘薯烂窖、烂床、死苗的主要原因。
还可随种薯、种苗调运而远距离传播,已列为国内检疫对象。
(一)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
薯苗受害,一般在幼苗茎基部,尤其在白部分产生长椭圆形稍凹陷的黑褐色病斑严重时,幼茎和种薯都变黑腐烂,造成烂床死苗。
病苗扦插到大田后,叶片往往发黄脱落,严重时也死亡,造成缺株。
薯块受害,以秋季收获前及贮藏期感病较多,但初生薯块也能感病,病斑通常出现在薯块裂口或害虫咬伤处,黑褐色,近圆形,分界明显,中央稍凹陷。
切开病薯,可见病斑附近的薯肉变青褐色,有苦味和臭气。
病薯入窖贮藏,能继续蔓延危害,造成烂窖。
潮湿时,薯块和苗的病斑上都能长出黑色刺毛状物,这就是病菌的子囊壳。
(二)病原甘薯黑斑病原菌属于子囊菌,长喙壳属。
病菌的菌丝初为无色透明,老熟后成为深褐色,直径3-5微米,寄生于细胞或细胞间隙。
无性世代产生分生抱子和厚垣抱子。
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单抱、圆筒形、棍棒形或哑铃形,两端多平截,大小为微米x~微米。
袍子生成后立即发芽,发芽后有时生成一串分生抱子,然后生成菌丝。
也可在发芽后就生成厚垣抱子。
厚垣抱子暗褐色、椭圆形,具有厚膜,大小为~微米x~微米。
发病后期,厚垣抱子大量产生在病薯皮下维管束附近,能度过不良环境,在贮藏窖或苗床及大田的土壤里越冬。
病菌有性世代生子囊壳,潮湿时生在病斑中央。
子囊壳基部球形,上部具纵行条纹长嘴形的颈,内含梨形子囊。
子囊抱子无色、单抱、壁薄,成钢盔状圆形,在贮藏中对病害的流行起重要作用。
(三)传播途径黑斑病菌以厚垣抱子或子囊抱子附着在种薯上,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薯块内越冬,也可在茎蔓上越冬。
病菌生活力较强,在田间土壤内能存活2年以上。
病害的传播主要有3个途径:种薯种苗、土壤肥料和人畜携带等。
1.种薯种苗传病用带病种薯育苗,在苗床上就会产生病苗,病苗又可侵染健苗,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可传播,使病害扩大蔓延。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使用无病种薯,防止切刀传播此病 王 星 乳 油 4000倍 液 、2.5%功 夫 乳 油
害。
5000倍液以及 20%灭扫利乳油 200倍
4、疮痂病
液等药剂,它们均可有效地消除粉虱危
在块茎形成和膨大阶段维持较高 害。
的土壤水分以保证马铃薯良好的长势。 四、马铃薯环保型病虫害防治技术
避免种植有疮痂的种薯。避免重复种植
致富经验
Zifujingyan
马铃薯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赵春红
马铃薯是现在人类社会的四大粮 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现在种植量 较多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 发展,不断推出各种新的脱毒中熟产 品,使其在产量和品质上有不少的提 升,但是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还有一些 问题,这些问题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现阶段马铃 薯种植来说,人们在种植中为了降低损 失,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 和处理。
毫升加细土 25~30千克,播种时撒施在
二、马铃薯细菌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种薯旁边。
1、青枯病
3、白色蛴螬
轮作是最有效的防治小种 (小种
深耕后日晒和霜冻以及鸟类捕食。
3)的办法,但对小种 1很困难,因为它 不易通过使用杀虫剂来防治。每亩用
可以感染其他作物或杂草 (尤其是茄 40%辛硫磷乳油 200~250毫升加细土
马铃薯病虫害应实施预防为主,综
马铃薯或其他易感疮痂病的作物,如红 合防治的原则,抓住关键时期、关键环
甜菜叶、甜菜、萝卜、甘蓝、胡萝卜、欧洲 节关键措施。主要技术技术有:
萝卜(该病对这些植物影响不大)。采用
1、切断病虫源
抗疮痂品种对防治该病害非常有效。
田间有青枯病应及时拔除,并且使
通过施用酸性肥料或硫,维持土壤 用生石灰消毒,病毒病出现时应主要蚜
甘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甘薯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甘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非常广泛。
在甘薯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病害的侵袭,如果不及时防治就会导致甘薯严重减产,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甘薯常见的病害的防治技巧,供大家参考。
1.甘薯黑斑病甘薯黑斑是甘薯的一种检疫性病害,俗称黑疤、皮疔、膏药病等,病菌通过土壤、薯窖、不充分腐熟的积肥、种薯、薯苗等传播,在甘薯的伤口处侵入。
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3个月,病薯被人、畜食后有苦味、毒害。
(l)特征特性甘薯幼苗感染黑斑病,开始在基都产生梭形褐色斑点,逐渐发展成为椭圆形黑斑并凹陷,进而使幼颈部全部变黑,带病苗栽后难以成活。
发病较重的幼苗,栽后1~2周叶片从基部变黄脱落,直到全株枯死。
块根发生黑斑病,主要是呈现圆形稍稍下凹黑斑,逐渐扩大并向薯内深处发展,在内部沿维管束传播扩展,失去可食性。
(2)防治方法①严格薯田轮作周期,保证4年以上。
②选用抗病品种、无病秧苗。
③贮藏窖熏蒸、种薯处理。
贮藏窖先加温 35~38℃三昼夜,然后快速降温到10~14℃,或在窖内利用锯末掺硫磺点燃熏蒸。
种薯上炕后l~2天,温度增高至30~32℃促成伤口组织愈合,3~5天,温度增至 35~37℃,以产生甘薯丙酮,抑制黑斑病孢子萌发,并利于芽眼开张。
药剂处理种薯,可用80%402抗菌剂兑水1500倍浸种10分钟。
④秧苗处理。
采后或购入的秧苗,栽前先将基部着生有不定根的白色部分剪除,留有绿色茎以上部分,然后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0倍液浸泡3分钟,浸苗高度6~7cm,浸后即可扦插。
2.甘薯茎线虫病甘薯线虫病是我国甘薯重点检疫对象,俗称糠心病、空心病、糠梆子等,是我国薯区的主要病害。
(1)特征特性。
甘薯植株感线虫后生长缓慢变小,茎蔓变暗;薯块感病后外观表现出暗灰色,有时纵裂或龟裂。
解剖内部,薯肉变成黑白相间的糠心或黑色海绵状,薯肉全部被破坏,失去可食性。
甘薯线虫其实是一种很微小的害虫,只有在高倍放大镜下才可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真菌。病菌种类复杂,包括尖胞镰刀 菌Fusarium oxysporum 、腐皮镰刀菌F. solani及串珠镰刀菌F. moniliforme等。尖镰刀菌和腐皮镰刀菌除产生大、小型分生孢子外,还 可产生厚垣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假头状着生。串珠镰刀菌不产生厚垣孢 子,小孢子念珠状串生。从病薯上挑取少量霉层制片观察,注意分生孢 子形态,属哪种镰刀菌?
1、症状 受害薯块表面覆盖紫褐色丝状物,病薯内部变褐腐烂,严重 时中空仅剩外壳。观察病薯浸渍标本,注意表面有无紫褐色丝状物?
2、病原 属担子菌亚门卷担菌属,菌丝体紫红色,粗大,菌核较小, 扁球形,紫红色,内黄褐色,中央白色,注意与油菜上的菌核或水稻上 的菌核进行比较。 (八)甘薯灰霉病(Botritis cinerae)
实验实习一 薯类作物病害的识别与鉴定
一、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识别常见薯类作物病害的症状特 点,了解薯类病害的病原形态,学习薯类病害的诊断方法,为在生产上 正确诊断病害和进行防治工作打好基础。
二、仪器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挑针、纱布、蒸馏水、滴 瓶、刀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三、实习材料 甘薯主要病害如甘薯黑斑病、甘薯软腐病、甘薯茎线 虫病、甘薯烂根病、甘薯病毒病、甘薯瘟病、甘薯镰刀菌干腐病、甘薯 紫纹羽病、甘薯根结线虫病、甘薯灰霉病和甘薯拟黑斑病,马铃薯主要 病害如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软腐病、 马铃薯癌肿病、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根结线虫病、马 铃薯金线虫病、马铃薯黑胫病等病害的标本、新鲜材料、挂图、病原菌 玻片、瓶装浸渍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录像带、光盘、幻灯片等影 像资料。
1、症状 马铃薯病毒病症状类型比较复杂,常见的有:⑴花叶型症
状 又分普通花叶、重花叶和皱缩花叶,表现为叶片颜色浓淡不均,皱 缩不展,叶片变小,常有坏死斑,植株矮小甚至全株死亡;⑵卷叶型症 状 表现为植株矮小,上部叶片直立卷起,病重时成圆筒状,老叶僵硬 革质,并沿主脉向上卷。叶片小,厚而脆,叶脉硬,叶色淡,叶背面可 呈红色或紫红色,病株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矮化。在茎的横切面可见黑 点,块茎组织表现导管区的网状坏死斑纹;⑶马铃薯纤块茎病症状 主 要是块茎变小变长,两端渐尖呈纺锤形,芽眼突出,表皮光滑。观察病 株特点,或从图片或多媒体光盘资料中观察相关的症状特征,比较各种 病毒病症状差异。
四、观察内容和方法 I.甘薯病害 (一)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 1、症状 受害蔬块的病斑多发生虫伤、裂口处,黑褐色,圆形或不规 则形,中央稍凹陷,轮廓清楚,直径1—5cm,病斑上常可产生灰色霉 层,后期可以看到黑色刺状物,刺状物顶端常见黄白色腊状小颗粒。切 开病薯,可见病斑层组织呈黑色或墨绿色,薯内有苦味。幼苗基部受害 后产生凹陷的圆形或梭形小黑斑,后逐渐扩大,环绕薯苗基部呈黑脚 状。取新鲜或浸渍标本,观察病薯内外部及病苗茎基部的病斑形状、大 小、颜色、气味等。 2、病原 属子囊菌亚门长喙壳属真菌。取制好的切片或从病薯上挑取 病菌制片观察:病斑上突出的黑色毛刺状物是什么?其顶端黄白色的小 颗粒是什么?子囊壳的形态如何?有没有观察到子囊?子囊孢子形态如
(二)马铃薯青枯病(Palstonias solanacearum) 1、症状 维管束细菌病害,典型症状为叶片、分枝或植株呈急性萎 焉。植株茎基部维管束为黄色或黄褐色,发病块茎芽眼变浅褐色,可溢 出菌脓,病块茎剖面维管束程黄色或褐色,重者呈环状腐烂,观察浸渍 标本,与甘薯瘟症状比较,总结归纳出这类细菌性病害的症状特点。 2、病原 属劳尔氏属青枯劳尔氏菌。菌体为杆状,无芽孢, 无荚膜, 端生鞭毛1—4根或无鞭毛。观察培养基平板上的青枯劳尔氏菌的菌落特 征,注意野生型和变异型的菌落大小和颜色的差异。取染色的切片在油 镜下观察病菌的形态。 (三)马铃薯环腐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 subsp.sepedonicum) 1、症状 这也是一种为害植物维管束的系统性侵染的细菌病害,症状 与马铃薯青枯病很相似,尤其是急性萎蔫型的同样都表现为叶片青枯, 病块茎剖面维管束变黄或褐色,呈环状腐烂,用手挤压有污白色菌浓溢 出。观察病害标本,注意与马铃薯青枯病的异同点。 2、病原 为密执安棒形杆菌环腐亚种。菌体杆状,有的近圆形或棒 状,无鞭毛,有时可以看到相连的呈V形、L形和Y形的菌体,革兰氏染 色为阳性。观察营养培养基平板上菌落的形状和颜色,并与马铃薯青枯 病菌相比较。在示范镜下观察病原菌形态。 (四)马铃薯软腐病(Erwinia carorovora) 1、症状 这是马铃薯贮藏期块茎上的一种细菌性病害。薯块受害后初 期皮孔略凸起,组织成水渍状,病斑圆形,皮层下组织软腐,以致扩展 至整个薯块,使其腐烂,并伴有恶臭味。观察病薯标本,注意与青枯病 和环腐病的症状相比较。 2、病原 属胡萝卜欧文氏菌。菌体杆状,周生鞭毛,革兰氏反应阳 性。观察其在营养培养基平板上菌落形状、颜色、大小,并与前两种细 菌进行比较,在示范镜下观察病菌形态特征。 (五)马铃薯病毒病(Potato virus disease)
何? (二)甘薯软腐病(Rhizopus nigricans) 1、症状 薯块表面有棉絮状灰白色菌丝体,上有黑色小点,切开病薯
块,可见薯内呈淡褐色,维管束褐色较深、可流出汁水,有芳香酒味。 观察新鲜的软腐病标本,是否有酒香味?
2、病原 属接合菌亚门根霉属真菌。病菌孢囊梗直立,丛生于匍匐丝 上,下端生有假根。孢子囊球形,内有半圆形的囊轴及大量的孢囊孢 子。孢囊孢子单孢、褐色、椭圆形、表面有条纹。有性生殖可产生黑褐 色近球形的接合孢子,表面有刺状物。挑新鲜的病薯上的白色霉层,制 片观察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注意有无假根。取已制成的切片观察接 合孢子的形态。
四 薯类病害
我国薯类作物包括甘薯和马铃薯。甘薯在生长和贮藏期间,各个部 位均可受到不同病原的侵染和危害,主要发生在其块根和茎基部,叶部 病害不多。发生普遍而危害较重的有甘薯黑斑病、甘薯茎线虫病、甘薯 根腐病、甘薯紫纹羽病、甘薯瘟病、甘薯病毒病以及贮藏期的甘薯软腐 病等10多种。
全世界已报道的马铃薯病害有近百种,在我国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 重要病害约15种,主要包括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 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等。
(十)甘薯其他病害 根据当地病情,观察甘薯其他病害的症状特点 和病原特征。
Ⅱ马铃薯hthora infestans) 1、症状 主要危害叶、茎和块茎。叶片上病斑暗绿色,边缘不明显。 在潮湿条件下,病部与健组织的交界处有一圈白色霉层。块茎上的病斑 褐色,剖面可见褐色坏死斑,病健界限不明显。观察症状标本或新鲜材
(六)甘薯瘟(Ralstonia solanacearum) 1、症状 这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主要我国南方地区。植株受害 后从顶端开始萎蔫、青枯,解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呈黄褐色,种薯或地 下茎变黑腐烂。观察病株标本,注意细菌性病害危害的症状特点。
2、病原 属青枯罗尔斯菌属细菌。病菌菌体无鞭毛,外有明显的粘 质层,菌体两端着色较深。在肉汁胨洋菜培养基上菌落为白色,不规则 或近圆。观察病菌培养性状,并取病原玻片在油镜下观察病菌形态。 (七)甘薯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 brebissonii)
料,注意病叶上病斑特点,是否产生霉层? 2、病原 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病部白色霉层是病原菌的孢
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无色,1~4分枝,每个分枝的顶端膨大产生孢子 囊。孢子囊无色,单胞,卵圆形,顶部有乳状突起,基部有明显的脚 胞。孢囊梗顶端形成一个孢子囊后,可继续生长,而将孢子囊推向一 边,顶端又形成孢子囊,最后孢囊梗成为节状,各节基部膨大而顶端尖 细。卵孢子圆形,直径24~56µm,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在芽管的顶端 产生孢子囊,自然条件下少见。 取病菌切片观察孢囊梗和孢子囊形 态,注意孢囊梗分枝情况。
2、病原 花叶型病毒病由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PVY)和X病 毒(Potato virus X ,PVX)或由二者复合侵染引起。PVX属马铃薯X病毒 组,为单链RNA,线状粒体病毒粒体为线状。PVY 属马铃薯Y病毒组, 也为单链RNA,粒体线状。马铃薯卷叶病由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引起,属黄矮病毒组。PLRV为单链RNA,无包 膜,球状粒体,直径24nm。纤块茎病毒由类病毒引起,是一种游离的 低分子量核糖核酸,无蛋白质外壳。 观看有关病毒的电镜照片或多媒 体光盘资料,比较其形态差异。
1、症状 甘薯贮藏病害,受害后薯块上产生褐色凹陷病斑,表面长出 灰色绒状霉层,病部呈干腐状,后期表面可产生黑色菌核。观察病薯症 状,注意与其他储藏期病害的区别。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葡萄胞属真菌。从病薯上挑取少量霉层制片观 察,注意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
(九)甘薯镰刀菌干腐病(Fusarium spp.) 1、症状 甘薯贮藏病害,受害后在薯块上散生圆形或不规则形凹陷
(三)甘薯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 1、症状 观察浸渍标本或新鲜病薯,薯块表面颜色变暗呈猪肝色,切 开病薯,其内呈褐白相间的糠心型症状,病薯很轻。若线虫从薯块表面 侵入,则病薯表面呈龟裂状,病部由外向内扩展,呈糠皮型症状。观察 病薯特征,注意与健薯有何区别? 2、病原 属线形动物门垫刃线虫科茎线虫属线虫。其雌雄虫均为无 色,线状。从病薯糠心部分挑取少许病组织用蒸馏水制成临时玻片,观 察病原线虫形态,注意雌虫阴门的位置和雄虫交合伞及交合刺的形状。 (四)甘薯根腐病(Fusarium solani f.sp. batatas) 1、症状 主要危害甘薯根部,病根变褐腐烂,地上部节间缩短,直 立,秋季易开花。观察病株症状,注意根部病变特点,植株是否矮化, 节间是否缩短,是否有开花现象? 2、病原 属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真菌。病菌可产生无色镰刀形大型分 生孢子、卵圆形小型分生孢子以及淡褐色近球形的厚垣孢子。从观察病 原切片,注意大型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 (五) 甘薯病毒病(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 ) 1、症状 在中国发生的甘薯病毒病有5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病、 甘薯潜隐病毒病、甘薯黄矮病毒病、甘薯明脉病毒病和甘薯丛枝病毒 病,其中以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病最重要。受害后,植株叶片产生不规 则褪绿斑纹或带有紫色边缘的褪绿斑,有时能看到叶片表现为明脉, 紫色较重的品种可出现紫斑、紫环斑,老叶症状比较明显。观察甘薯 羽状斑驳病毒病症状或照片,注意叶片症状特点。 2、病原 为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 SPFMV),属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病毒粒子为弯曲杆状,长 度一般为830—850nm。观察病毒粒体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注意病毒粒 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