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葡萄糖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疾病详解
疾病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英文名: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缩写:别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G-6-PD 缺乏症疾病代码:ICD:D55.0概述: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是红细胞糖代谢磷酸己糖旁路中的一个关键酶。
红细胞 G-6-PD 缺乏症(erythrocyte G-6-PD deficiency)是指红细胞G-6-PD 活性降低和(或)酶性质改变,导致以溶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黄疸、蚕豆病、药物性溶血、感染诱发溶血等。
如只有红细胞 G-6-PD 活性降低和(或)性质改变,而无溶血等临床表现,则称为红细胞G-6-PD 缺乏或缺陷。
在我国,红细胞 G-6-PD 缺乏症是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症中最常见的一种。
流行病学: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目前全球有超过2 亿人罹患G-6-PD 缺乏症。
携带G-6-PD 缺乏基因者估计占世界人口的7%,每年约出生450 万G-6-PD 缺乏儿。
G-6-PD 缺乏症的发生率和基因频率有明显的种族和地理分布差异,我国处于高发区。
欧洲、亚洲和我国均有“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
根据遗传学原理,G-6-PD 缺乏症最好用基因频率。
国内于 1983 年组成的全国G-6-PD 普查协作组曾对 7 个省、市、自治区的 9 个民族 19025(男性)进行了基因频率调查,基本摸清了我国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即:①基因频率为 0.0000~0.4483,最高的基因频率发现于海南一个苗族半隔离群;②分布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北方各省出现一些散发病例,但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祖籍在南方;③同一民族不同地区的基因频率有明显差别,而同一地区不同民族间反而差异不大,发病率分布的不均一据认为与恶性疟的自然选择有关。
我国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分布特征和基因突变
我国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分布特征和基因突变林芬;杨辉;杨立业
【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年(卷),期】2016(008)002
【摘要】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遗传性酶缺陷疾病,可导致急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慢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等疾病,其发生率和基因突变类型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特异性,本文主要综述了中国不同民族和地区G6PD缺乏症的分布特点和基因突变.
【总页数】6页(P73-77,98)
【作者】林芬;杨辉;杨立业
【作者单位】潮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潮州521021;潮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潮州521021;潮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潮州5210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及基因突变研究进展 [J], 楼彩霞;张婉;云妙英;崔箭
2.海南省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发生情况及基因突变分析研究 [J], 赵振东; 王洁
3.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及其基因突变的研究
[J], 郭静;田国力;王燕敏;周卓;纪伟
4.广东省佛山市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与基因突变分析 [J], 袁伟曦;邵巧仪;张澎怡;刘丽雅;刘海平
5.广东省茂名地区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基因突变型研究 [J], 李富;陈海玲;聂俊玮;唐玉芬;蓝金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测序分析的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分子诊断与基因新突变鉴定重点
【Key words】 Glucose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 ; Glucosephosphate dehydrogenase ; Sequence analysis , DNA; Molecular diagnostic techniques ; Mutation; Neonatal scree氢酶; 序列分析, DNA; 分子诊断技术; 突变; 新生儿筛查
葡萄糖-6-磷酸检测标准
葡萄糖-6-磷酸检测标准葡萄糖-6-磷酸(G6PD)缺乏是遗传性的红细胞缺陷,影响到葡萄糖代谢。
该缺陷可能会在接触到某些药物、疾病或环境压力后导致溶血性贫血。
因此,对G6PD缺乏的筛查尤为重要,而G6PD缺乏筛查的标准就是G6PD检测。
G6PD检测是通过分析红细胞中G6PD酶活性来确定G6PD缺乏。
下面将会介绍G6PD检测的标准方法。
1. G6PD活性检测G6PD活性检测是最常见的G6PD检测方法,它的思路是测量红细胞中G6PD酶的活性。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酵母三磷酸脱氢酶(yeast triosephosphate dehydrogenase)法和比色法。
酵母三磷酸脱氢酶法的原理是比较待测血液与正常血液在同一时间内对酵母三磷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然后计算G6PD酶活性。
比色法是根据G6PD酶的还原剂作用来测量NADP/H的形成。
在进行G6PD活性检测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新生儿,G6PD酶活性会在出生后数日内升高,因此最好在出生后1个月后再测量。
2)血液抽取应注意避免对红细胞的损伤,通常采用静脉抽血或经表皮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EMLA)麻醉后进行皮下抽血。
3)使用酶活性仪分析,不同仪器标准、笔头、反应体积等有较大影响,不同仪器的测量结果并不一致。
2.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另一种诊断G6PD缺乏的方法,其思路是检测G6PD基因的序列或突变。
现代基因检测技术使得这种方法越来越准确和可靠。
基因检测的优点是能够检测到隐性G6PD缺乏,而基于酶活性的检测方法无法检测到隐性缺陷。
此外,基因检测也更能够指导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3.红细胞形态学检测红细胞形态学检测是另一种筛查G6PD缺乏的方法。
红细胞在G6PD 缺乏的情况下更容易受损或产生微小的有色附着物质。
通过检查血涂片上红细胞的形态和有色附着物质,就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G6PD缺乏的可能性。
在实际检测中,红细胞形态学检测通常与G6PD活性检测或基因检测结合使用,以增强诊断准确性。
《G6PD缺乏症》课件
详细描述
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存在地域性差异,主要在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高发。该疾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种 族之间存在差异,一些地区或种族的发病率较高,如 地中海地区、东南亚、非洲和南美等地的某些人群中 ,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可高达10%-20%。而在一些 西方国家,如美国和欧洲,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相 对较低,约为2%-5%。
生活管理
生活管理对于G6PD缺乏症的预防和 缓解非常重要,包括保持良好的作息 规律、适当的运动和心理调适等。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感染,特别是 在季节交替时。
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 愉悦和放松。
04
G6PD缺乏症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
对于G6PD缺乏症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以降低溶血风 险。
止痛药等。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
用。
饮食管理
饮食管理是G6PD缺乏症的重 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合理的 饮食调整可以减轻症状和预防 发作。
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 B族维生素等抗氧化物质的食 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全谷 类等。
避免食用含有氧化物质的食物 ,如豆腥、荞麦、马齿苋、菠 菜、空心菜等。
推广和应用。
感谢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G6PD酶是红细胞中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能够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由于G6PD酶活性缺乏,红细胞 抵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当患者接触某些氧化应激物质时,红细胞易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膜破裂,细胞 内的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中,引发溶血性贫血。
流行病学
总结词
G6PD缺乏症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特别是在热带 和亚热带地区高发,发病率约为2%-15%。
糖原贮积病的症状有哪些?
糖原贮积病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空腹低血糖、智力减低、惊厥、腹水、昏迷、黄疸、肌无力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肝大、低血糖,包括Ⅰa型(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及更罕见的Ⅰb型(G-6-P微粒体转移酶缺乏),Ⅲ型,Ⅵ型和伴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磷酸酶b激酶缺乏。
肌-能量障碍性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运动障碍,包括Ⅴ型,Ⅶ型,磷酸甘油变位酶缺乏和LDHM亚单位缺乏。
另有Ⅱ型、Ⅳ型等。
1.Ⅰ型糖原贮积病临床最常见,由于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不能将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
主要表现:(1)空腹诱发严重低血糖,患儿出生后即出现低血糖,惊厥以至昏迷。
长期低血糖影响脑细胞发育,智力低下,多于2岁内死亡。
(2)伴酮症和乳酸性酸中毒。
(3)高脂血症,臀和四肢伸面有黄色瘤。
向心性肥胖,腹部膨隆,体型呈“娃娃”状。
(4)高尿酸血症。
(5)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大量糖原沉积。
新生儿期即出现肝脏肿大,肾脏增大。
当成长为成人,可出现单发或多发肝腺瘤,进行性肾小球硬化、肾功能衰竭。
(6)生长迟缓,形成侏儒状态。
2.Ⅱ型糖原贮积病全身组织均有糖原沉积,尤其是心肌糖原浸润肥大明显。
婴儿型,最早于出生后1个月发病,很少生存到1岁。
面容似克汀病,舌大,呛咳,呼吸困难,2岁前死于心肺功能衰竭。
青少年型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成人型表现为骨骼肌无力。
3.Ⅲ型糖原贮积病堆积多分支糖原,又称界限糊精病。
主要表现:(1)低血糖:较Ⅰ型轻微。
(2)肝脏大,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
(3)生长延迟。
4.Ⅳ型糖原贮积病堆积少分支糖原,又称支链淀粉病。
肝大、肝硬化,生长障碍,肌张力低,如初生婴儿有肝硬化者应除外本病。
患儿多于1周岁内死于心脏和肝脏衰竭。
5.Ⅴ型糖原贮积病因肌肉缺乏磷酸化酶,患者肌肉中虽有高含量糖原,但运动后血中少或无乳酸。
多青少年发病,中度运动不能完成,小量肌肉活动不受限制,肌肉易疲劳,肌痉挛,有肌球蛋白尿。
g6pd缺乏症(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G6PD缺乏症(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缺乏症,是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俗称蚕豆病。
G6PD缺乏症发病原因是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而遭受破坏,引起溶血性贫血。
疾病简介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世界上最多见的红细胞酶病,据统计全球约有近4亿人G-6-PD缺陷。
本病常在疟疾高发区、地中海贫血和异常血蛋白病等流行地区出现,地中海沿岸、东南亚、印度、非洲和美洲黑人的发病率较高。
我国是本病的高发区之一,分布规律呈“南高北低”的态势,长江流域以南,尤以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为高发区,发生率为4%-15%,个别地区高达40%。
中医学名G6PD缺乏症其他名称蚕豆病英文名称glucose-6-phos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6-PD所属科室内科- 血液内科主要症状慢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起病、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主要病因进食新鲜蚕豆禁用磺胺嘧啶、SMZ、SMZ—TMP等传染性无传染性疾病分类本病有多种G-6-PD基因变异型,伯氨喹啉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或蚕豆病,感染诱发的溶血,新生儿黄疸等。
发病原因诱因有:①蚕豆;②氧化药物:解热镇痛药、磺胺药、硝基呋喃类、伯氨喹、维生素K、对氨基水杨酸等;③感染:病原体有细菌或病毒。
发病机制本病是由于调控G-6-PD的基因突变所致。
呈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
由于G-6-PD基因的突变,导致红细胞葡萄糖磷酸戊糖旁路代谢异常,当机体受到伯氨喹啉型药物等氧化物侵害时,氧化作用产生的H2O2不能被及时还原成水,过多的H2O2可致血红蛋白和膜蛋白均发生氧化损伤。
最终造成红细胞膜的氧化损伤和溶血。
溶血过程呈自限性,因新生的红细胞G-6-PD活性较高,对氧化剂药物有较强的“抵抗性”,当衰老红细胞酶活性过低而被破坏后,新生红细胞即代偿性增加,故不再发生溶血。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诊断标准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诊断标准: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
1.病史:服用药物(解热镇痛药、抗疟药、磺胺药等),进食蚕豆、感染、糖尿病酸中毒等病史。
2.皮肤巩膜黄染、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
3.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较正常平均值低40%以上有诊断意义。
4.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正常还原率>0.75;中间型为0.74~0.31;显著缺乏者<0.30。
5.荧光斑点试验:10分钟内出现荧光为正常;中间型者10~30分钟出现荧光;严重缺乏者30分钟仍不出现荧光。
6.硝基四氮唑蓝(NBT)纸片法:正常滤纸片呈紫蓝色,中间型呈淡蓝色,显著缺乏者呈红色。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是怎么回事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是怎么回事*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病理病因,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病因1.G-6-PD及其生化变异型“正常”酶称之为G-6-PD B,G-6-PD缺乏症是由于编码G-6-PD氨基酸序列的G-6-PD结构基因异常所致。
部分纯化残存酶的详细的生化研究提示它们之间存在异质性,这些异常的酶即为G-6-PD生化变异型。
196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对G-6-PD变异型的命名、分型标准及方法作了统一规定。
G-6-PD的定型主要根据电泳速率及酶动力学特征参数,诸如酶活性、电泳速率、6-磷酸葡萄糖(G6P)和辅酶Ⅱ(NADP)的米氏常数(KM),底物同类物(去氧G6P、磷酸半乳糖、脱氨NADP、辅酶Ⅰ)利用率、热稳定性、最适pH,但最低限度需要下列5项:①酶活性;②电泳速度;③G-6-PD米氏常数;④去氧G6P的相对利甩率;⑤热稳定性。
目前,国际上现已报道的G-6-PD变异型有400余种,其中约300种是按WHO推荐的标准方法进行鉴定的,还有大约100种变异型是采用其他方法鉴定的。
根据这些变异型的酶活性和临床意义分为5大类:第1类变异型活性非常低(低于正常的10%)伴有终身溶血性贫血;第2类变异型,尽管体外活性非常低,但不伴有慢性溶血,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会发生溶血,这1类型是常见的类型如G-6-PD地中海(Mediterranean)型;第3类变异型其酶活性为正常的10%~60%,只有在服用某些药物或感染时才会发生溶血;第4类变异型是由于不改变酶的功能活性的突变所致;第5类变异型其酶的活性是增高的。
第4和第5类没有临床意义。
在中国人中已在香港、台湾和海外华侨中发现12种,杜传书等在广东、海南、贵州、四川、贵阳、云南等省发现35种,其中12种为世界上的新类型。
国人变异型主要属于第2和第3类变异型。
小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应该做
小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应该做*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小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小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小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如何诊断鉴别,小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小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筛查、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一、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与其他溶血性贫血相似,依据红细胞G-6-PD 酶活性的测定进行诊断。
筛选实验和酶活性定量测定方法有如下几种:1.荧光点试验(fluorescent spot test) :最简单、最可信和最敏感的过筛试验。
2.抗坏血酸(维生素C)氰化物试验(ascorbate-cyanide test):H202破坏血红蛋白,形成一个棕色斑点。
3.硝基四氮唑蓝试验:检测NADPH生成量。
4.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methemoglobin reduction test) :目前国内常用于筛查G-6-PD活性试验之一。
速度比正常人显著减慢。
微量组织化学洗脱法适合于杂合子的检测,其可信度为75%。
此法的缺点是如果存在HbH、不稳定血红蛋白、高脂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均造成假阳性结果。
5.G-6-PD活性测定:通过单位时间生成NADPH的量来反映红细胞G-6-PD活性。
检测红细胞G-6-PD活性时,应注意试验时患者的临床状况。
在溶血发作期,老化的、酶缺乏红细胞在外周血中被选择性地清除掉,年轻红细胞因酶水平较高得以保护,用这些细胞来进行试验分析不能真实地反映红细胞的G-6-PD活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于急性溶血2~4个月后复查外,或用离心沉淀技术剔除年轻红细胞后再检测红细胞G-6-PD活性,但试验系统中用沉淀红细胞是不标准的。
如果在溶血发作期间接受了红细胞输注亦会影响G-6-PD活性测定结果。
白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白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什么是白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白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通常简称为G6PD缺乏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G6PD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的缩写,它是一种关键的酶,在细胞内起着重要作用,帮助细胞进行新陈代谢和维持稳定的内环境。
病因
G6PD缺乏症是由X染色体上的G6PD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
因为G6PD缺乏症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所以它主要发生在男性身上。
而女性携带一份正常G6PD基因和一份缺乏G6PD基因的话,通常能正常表达G6PD酶的功能,因此很少出现症状。
症状
G6PD缺乏症的症状主要包括: - 血红细胞破坏加快 - 贫血 - 黄疸 - 脾脏肿大 - 体重减轻 - 脱水 - 尿液变暗
传统治疗方法
对于G6PD缺乏症,目前没有特效疗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细胞保护措施。
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 补充叶酸和维生素C - 避免某些药物和食物导致的诱因 - 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 维持适当的水分摄入
新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来治疗G6PD缺乏症,希望能够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仍处于实验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结语
虽然G6PD缺乏症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目前并没有特效疗法,但通过对症治疗和细胞保护措施,患者可以控制病情,减轻症状。
同时,随着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疗法的发展,未来可能会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为G6PD缺乏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缺乏症,全称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俗称“蚕豆病”,是一种染色体异常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
约90%发生于男性,且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
G-6-PD(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能协助葡萄糖进行新陈代谢,并可产生一种能够保护红细胞的物质,以对抗某些“不良”物质的破坏。
而当体内缺乏G-6-PD时,红细胞失去了保护物质,容易受到某些“不良”物质的破坏,从而发生溶血。
主要表现为溶血症状,出现脸色苍黄、疲累、食欲差、黄疸、茶色尿等。
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能治愈此病。
G-6-PD缺乏症在无诱因不发病时,与正常人一样,无需特殊处理。
防治的关键在于预防,请严格遵照以下健康处方:1、禁食蚕豆及其有关制品(如蚕豆酥、怪味豆),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
2、衣橱、厕所等处不可以使用樟脑丸(含萘的臭丸)。
3、不要使用龙胆紫(紫药水)。
4、禁止使用的药物:乙酰苯胺、美蓝、硝咪唑、呋喃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苯肼、伯氨喹啉、扑疟母星、戊胺喹、磺胺、乙酰磺胺、磺胺吡啶、噻唑酮、甲苯胺蓝、SMZ、TNT等。
5、慎用的药物:扑热息痛、非拉西丁、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安坦、维生素C、维生素K、氯霉素、链霉素、异烟肼、磺胺嘧啶、磺胺胍、磺胺异恶唑、氯喹、秋水仙碱、苯海拉明、左旋多巴、苯妥英钠、普鲁卡因酰胺、乙胺嘧啶、奎尼丁、奎宁、SM、TMP、优降糖等。
6、注意下列感染性诱因:病毒性肝炎、流感、肺炎、伤寒、腮腺炎等。
7、凡感染后或接触/服用以上食物或药物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发热、腹痛、呕吐、面黄或苍白、尿呈黄褐色或暗红色等症状,属急性溶血反应,应立即到医院急诊科就诊!。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有哪些症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症状,尤其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早期症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有什么表现?得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会怎样?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有哪些并发病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常见症状:头痛、头晕、少尿、疲乏、低氧血症、脾肿大、腹痛、背痛*一、症状大部分G-6-PD缺乏症患者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
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溶血性贫血,通常贫血是发作性的。
但某些特殊变异性可以导致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
一般来说,溶血与应激状态有关,主要有服用某些药物、感染、新生儿期或服用蚕豆等。
1.药物性溶血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在严重的Mediterranean型G-6-PD缺乏症患者可以诱导轻度的溶血,但在轻度的A-或Canton型缺乏症患者则不会产生溶血,此外,同一G-6-PD变异型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应程度不一样,如噻唑砜在某些G-6-PD缺乏患者可导致溶血,而同一类型缺乏的其他患者则表现正常。
伯氨喹啉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服用某些具有氧化特性的药物而引起的急性溶血。
此类药物包括:抗疟药(伯氨喹啉、奎宁等)、镇痛退热药(阿司匹林、安替比林等)硝基呋喃类、磺胺类药,砜类药、萘苯胺,大剂量维生素K、丙磺舒、川莲、腊梅花等,常于服药后1—3天出现急性血管充血。
有头晕、厌食、恶心、呕吐、疲乏等症状。
继而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溶血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和急性肾衰竭,溶血过程呈自限性是本病的重要特点,轻症的溶血持续1—2天或1周左右临床症状逐渐改善而自愈。
2.感染性溶血感染诱导的溶血性贫血可能比药物诱导的溶血性贫血更为常见,在G-6-PD缺乏症患者患发热性感染后几天内就可以出现贫血。
诱发G-6-PD缺乏症患者溶血的感染,较肯定的报道有伤寒、大叶性肺炎、肝炎等。
基于测序分析的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分子诊断与基因新突变鉴定要点
6-磷酸葡萄糖酸酯酶
6-磷酸葡萄糖酸酯酶1.引言1.1 概述概述6-磷酸葡萄糖酸酯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简称G6PD)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分子,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关键的生物学功能。
它参与到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和葡萄糖代谢等重要生理过程中,对于维持细胞代谢平衡和抵抗氧化伤害至关重要。
G6PD的主要功能是催化糖代谢途径中的6-磷酸葡萄糖(glucose-6-phosphate,简称G6P)氧化反应。
通过在G6P分子上移除一对高能电子,G6PD将其转化为6-磷酮酸葡萄糖(6-phosphoglucono-δ-lactone),并生成还原型辅酶NADPH。
这个反应是维持细胞内NADPH/NADP+比值平衡的关键步骤,同时也为脂质、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合成提供必需的还原能量。
G6PD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十分重要。
首先,它参与调节巴氏循环(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的代谢,巴氏循环是细胞内葡萄糖储备和还原能量供应的重要途径。
其次,G6PD通过产生NADPH来维持细胞内还原状态,对抗由活性氧物质引起的氧化伤害。
此外,G6PD还与维生素C、谷胱甘肽等天然抗氧化物质协同作用,在细胞抗氧化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G6PD在不同物种中的表达差异和变异现象十分突出。
不同G6PD基因型的个体可能在酶的表达水平、催化效率以及对抗氧化应激能力上存在差异,这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发展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一些研究还发现G6PD可能参与某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其与细胞生长、凋亡和血管新生等相关通路的调控关系备受关注。
综上所述,6-磷酸葡萄糖酸酯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酶类分子,在生物体内具有至关重要的功能。
深入理解G6PD的定义、功能、生理作用以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对于探索细胞代谢调控、氧化应激防御以及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致力于进一步揭示G6PD在细胞和生理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又名G6PD缺乏症(英文:G lucose-6-P hosphate D ehydrogenase deficiency),俗称蚕豆症,是一种常见的先天遗传性疾病。
患者由于遗传基因的先天缺陷,无法正常地分解葡萄糖。
除此以外,部份药物和化学物如蚕豆、樟脑、臭丸、龙胆紫(紫药水)、都会令患者出现急性溶血反应,症状包括黄疸、精神不佳,严重时会出现呼吸急速、心脏衰竭,甚至会出现休克而有生命危险。
由于先天性六磷酸葡萄糖去氢酵素缺乏症(以下简称为G6PD)是X染色体联锁遗传性疾病,而男性只得一条X-染色体,故此病症几乎只出现于男性身上,但带有此病因的女性亦有可能出现轻微的症状。
以下为G6PD发病时可能出现的症状:∙持续的黄疸∙溶血反应,由以下项目引发:∙某类药物(见下)∙某类食物(如蚕豆、金银花)∙其他物品(如樟脑、龙胆紫(紫药水))∙其他疾病(如受到严重病菌感染、糖尿病)∙严重症状可引致急性肾衰竭诱发G6PD症状的药物有:∙伯氨喹(Primaquine)∙奎宁、汤力水(tonic water)等抗疟药物∙磺胺类抗生素∙砜类:如用以治疗麻疯病的氨苯砜∙其他含硫磺的药品,如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的药物血糖平(Glibenclamide)∙呋喃妥因:治疗尿道感染的抗生素∙阿司匹林当某些族裔的病人,出现黄疸、贫血,以及对某些诱因产生溶血反应时,又或是家族中有G6PD患者,都会被列为G6PD 的疑似个案,需要作进一步的测试。
G6PD的测试包括:∙全套血球计数(Complete blood count)及网状细胞(reticulocyte)计数;当症状出现时,G6PD患者的海因兹小体(Heinz bodies)会出现于在检验血液玻片的红血球内。
∙肝脏蛋白酶测试,以剔除其他黄疸症状的诱因∙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于溶血反应中会减少∙库氏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Coombs test):于G6PD患者病发时应呈阴性反应,这是由于G6PD引发的溶血反应并非由免疫系统协调产生∙甲状腺功能量度(TSH measurement)当有足够证据支持病者症状由G6PD引发,便可以"Beutler fluorescent spot test"为患者进行直接测试,其他可能的诊断方法,有DNA直接测试及检查G6PD的基因排列。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病因治疗与预防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溶血性贫血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是红细胞酶缺乏引起的溶血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这种疾病是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G-6-PD活性测定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手段。
目前还没有治愈这种疾病的方法。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红细胞酶疾病,其常见的原因包括蚕豆、氧化剂、解热镇痛药、磺胺、硝基呋喃、伯氨喹、维生素K、氨基水杨酸、感染等。
本病有很多种G-6-PD基因变异型,不同变异型产生不同程度的酶活性,因此临床表现不同。
伯氨喹啉型药物性溶血性贫血或蚕豆病:急性溶血是由服用某些具有氧化特性的药物或蚕豆引起的。
通常在服药后1-3天,或于进食蚕豆或其制品(母亲食蚕豆后哺乳可使婴儿发病)后24-48小时内发病,表现为急性血管溶血。
有头晕、厌食、恶心、呕吐、疲劳等症状,然后出现黄疸、血红蛋白尿,严重溶血可出现少尿、无尿、酸中毒、急性肾衰竭。
自限性溶血是该病的重要特征,轻度溶血持续1-2临床症状在一周左右逐渐改善,自愈。
感染引起的溶血:细菌和病毒感染可诱发G-6-PD缺乏溶血,一般在感染后几天内突然溶血,程度较轻,黄疸不明显。
新生儿黄疸:在G-6-PD缺乏症高发地区G-6-PD缺乏引起的新生儿黄疸并不少见。
感染、病理产物、缺氧、母乳喂养的母亲服用氧化剂药物或新生儿佩戴樟脑丸气味的衣服可诱发溶血,但也有许多病例没有诱因可以检查。
主要症状为苍白、黄疸,一半的儿童可能有肝脾肿大,大多数黄疸大于出生2-4天后达到高峰,贫血多为轻度或中度,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慢性溶血常发生在婴儿期,表现为贫血、黄疸、脾肿;急性溶血可由感染或药物引起。
大约有一半的病例在新生儿期患有高胆红素血症。
G-6-PD与其他溶血性贫血相比,缺乏症的一般实验室检查没有特异性,其诊断取决于红细胞G-6-PD酶活性测定,G-6-PD筛选实验和酶活性定量测定缺乏症有几种方法。
G-6-PD_蚕豆病_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
蚕豆病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G6PD)有遗传缺陷者在食用青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皆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蚕豆病,致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
已知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因G6PD的缺陷不能提供足够的NADPH以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还原性(抗氧化作用),在遇到蚕豆种某种因子后更诱发了红细胞膜被氧化,产生溶血反应。
G-6-PD有保护正常红细胞免遭氧化破坏的作用,新鲜蚕豆是很强的氧化剂,当G-6-PD缺乏时则红细胞被破坏而致病。
这种病多见于儿童,男性患者约占90%以上。
大多食蚕豆后1至2天发病,早期症状有厌食、疲劳、低热、恶心、不定性的腹痛,接着因溶血而发生眼角黄染及全身黄疸,出现酱油色尿和贫血症状。
严重时有尿团、休克、心功能和肾功能衰竭,重度缺氧时还可见双眼固定性偏斜。
此时如不及时抢救可于一至二天内死亡。
所以出现以上症状的病人,应马上送医院诊治。
疾病预防专家说只要不连续或一次进食大量的蚕豆就可以避免得蚕豆病。
但是有遗传性血红细胞缺陷症者,患有痔疮出血、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尿毒症等病人要注意,不宜进食蚕豆。
临床表现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
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患者脾大。
严重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
日常禁忌1.禁止食用的食品珍珠末,金银花,腊梅花,保婴丹,川莲,牛黄,熊胆切记禁食蚕豆或蚕豆生加工品,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2.禁止使用的日用品樟脑,臭丸,冬青油,颜料,曼秀雷敦薄荷膏,无比膏,平安膏,跌打酒有牛黄,蓝汞水,紫药水(龙胆紫),庄生之Cooling bath冲凉液(有金银花成份),白花油,万金油或红花油等(均含有水杨酸),有些杀虫剂的喷雾则肯定可以使血液溶解!3.禁用药物乙酰苯胺,美蓝,硝咪唑,呋喃旦叮,呋喃唑酮,呋喃西林,苯肼,伯氨喹啉,扑疟母星,戊胺喹,磺胺,乙酰磺胺,磺胺吡啶,噻唑酮,甲苯胺蓝, SMZ,TNT等.4.慎用药物链霉素,氯霉素,磺胺异恶唑,SMM,磺胺脒,SML,SMPZ,TMP,秋水仙碱,氯奎,奎宁,异烟肼,乙胺嘧啶,保泰松,丙磺舒,阿斯匹林,醋氨酚(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泰诺林,必理通,散列痛),消炎痛,非那西汀,尼美舒利,双氯芬酸,布洛芬,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 安替比林,苯妥英钠,左旋多巴,安坦,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安他唑林,苯海拉明,VitC(维C银翘片, 水溶性维生素),VitK3,VitK4,百乐君,对氨苯甲酸,吡苄明,各种退热止痛药(何济公,小儿退热散),薄荷(感冒灵颗粒,感冒清热颗粒,保济丸),樟脑,川莲,牛黄(牛黄解毒丸,牛磺酸颗粒,小儿咽扁颗粒,小儿速效感冒灵,小儿清热宁颗粒),腊梅花,熊胆(清开灵),开口茶,七里散,婴儿素,穿琥宁,炎琥宁,氨茶碱.5.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和尿潜血,0~3岁次/半年,≥4岁次/年.6. 一旦患病,最好上医院看病,并向医生说明患有蚕豆病.7. 锻炼好身体,增强免疫力.平时多给BB喝水,多晒温和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有条件的话带他去爱婴坊等地方游泳也不错.8.您要买日常用品有成分介绍的也注意一下其成分,有以上禁忌的就不要用了. 服药禁忌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宜服用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磺胺类、呋喃类、维生素K3、K4、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砜类等药物及中药珍珠末、腊梅花、川连等。
糖原贮积病--德和堂代谢科疾病大全
疾病名:糖原贮积病英文名: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缩写:别名:glycogenoses;糖原累积病;糖原性肝肾大ICD号:E74.0分类:代谢科概述: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是因肝、肌肉和脑组织的糖原代谢中某些酶的缺乏,使糖原不能正常分解或合成,在组织中沉积结构和数量异常糖原的一组隐性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疾病,又叫糖原病(glycogen disease),糖原代谢病(glycogenoses)。
此病于1928、1929年由荷兰的几位医生最早发现,多数是糖原分解酶缺乏,糖原在组织中分解障碍而沉积过多;极少数则是由于糖原合成酶缺乏,表现为组织中糖原贮存过少。
本病累及多器官组织,主要为肝脏、肾脏、心脏和肌肉,大多表现为低血糖。
本病分为肝-低血糖性糖原贮积病及肌-能量障碍性糖原贮积病两大类。
流行病学:糖原贮积病系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其发生率为1/2万。
依其酶缺陷(多数属分解代谢上的缺陷)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2型。
除磷酸化酶激酶缺乏外,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患者多于婴幼儿发病死亡。
病因:糖原贮积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磷酸化酶激酶缺乏型则是X-性连锁遗传。
发病机制:糖原贮积病系遗传性糖原代谢紊乱。
糖原在机体的合成与分解是在一系列的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当这些酶缺乏时,糖原难以正常分解与合成,累及肝、肾、心、肌肉甚至全身各器官,出现肝大、低血糖、肌无力、心力衰竭等。
表1显示有缺陷的酶。
C DDC DDC DDC DD临床表现: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肝大、低血糖,包括Ⅰa型(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及更罕见的Ⅰb型(G-6-P微粒体转移酶缺乏),Ⅲ型,Ⅵ型和伴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磷酸酶b激酶缺乏。
肌-能量障碍性糖原贮积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运动障碍,包括Ⅴ型,Ⅶ型,磷酸甘油变位酶缺乏和LDHM亚单位缺乏。
另有Ⅱ型、Ⅳ型等。
1.Ⅰ型糖原贮积病 临床最常见,由于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不能将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应与哪些疾病鉴别?
*导读: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是红细胞酶缺乏所致溶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本病系X 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
……
1.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与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相似,但Coombs试验(+)。
2.PNH等血管内溶血:G6PD缺乏症一般有明确诱因,有G6PD缺乏的实验室依据。
PNH患者Ham试验(+)。
3.非G6PD缺乏症者因感染诱发的急性溶血:G6PD缺乏筛选试验可鉴别。
4.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可因服用氧化药物发生,热变性实验及异丙醇试验阳性。
第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