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设计与分析教学课件3
人教a版必修3数学教学课件第1章算法初步第1节算法与程序框图
HONGNANJUJIAO
D典例透析
2.算法的特征
特征
有限性
确定性
可行性
有序性
说明
一个算法运行完有限个步骤后必须结束,而不能无限
地运行
算法的每一步计算,都必须有确定的结果,不能模棱
两可,即算法的每一步只有唯一的执行路径,对于相
同的输入只能得到相同的输出结果
算法中的每一步必须能用实现算法的工具精确表达,
并能在有限步内完成
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
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续步骤,只有执行完前一步
才能执行后一步
IANLITOUXI
目标导航
特征
Z 知识梳理 Z重难聚焦
HISHISHULI
HONGNANJUJIAO
D典例透析
IANLITOUXI
说明
算法一般要适用于不同形式的输入值,而不是局限于
目标导航
Z 知识梳理 Z重难聚焦
HISHISHULI
HONGNANJUJIAO
D典例透析
IANLITOUXI
1.算法的概念
12 世纪的算法 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
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
数学中的算法
骤
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
现代算法
问题
名师点拨1.算法没有一个精确化的定义,可以理解为由基本运算
题型四
设计含有重复步骤的算法
【例4】 写出求1×2×3×4×5×6的算法.
分析:思路一:采取逐个相乘的方法;思路二:由于重复作乘法,故可
以设计作重复乘法运算的步骤.
解:算法1:第一步,计算1×2得到2.
《算法分析与设计》说课
8
8
8
10
S4
贪心算法
6
6
S5
回溯法
6
8
S6
分支限界
6
8
S7
随机化算法 总学时数
4 40
6 48
说课程教学大纲
5、课外学习内容 分支 限界 算法 设计 分治 分治 最强大脑—数独 阶乘 递归 兔子问题 会场安排问题 国王分财产
银行最优服务次序
回溯 法 贪心 贪心 算法 算法
矩阵连乘 租用游艇 排序问题
•难点模块
分治策略
动态规划 贪心算法
•难点内容
分治策略的应用
分解最优解结构 构造递归关系
回溯法
分支限界法
判断是否满足贪心性质
回溯法--剪枝函数 解空间树
说课导航
说课程教学大纲
说教学资源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说学情与学法指导 说教学过程设计
说考核评价
说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原则
国家级规划教材 原则
具有先进性、适用性、时效性
汽车加油行驶 网球循环赛比赛日程
动态 规划
充分体现案例驱动、实践导向的设计思想
说课程教学大纲
6、课程重点
•重点模块
递归与分治策略
动态规划算法 贪心算法
•重点内容
二分搜索与排序
矩阵连乘 最长公共子序列
回溯法
分支限界法
最大字段和
0-
说课程教学大纲
7、课程难点
经典教材
说教学资源
王晓东教授编著的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 (C++描述)
说教学资源
2、网络资源
课外学习网站:
/JudgeOnline/problemtypelist.php
浙教版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课件(共26张ppt)
N
流程图表示
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流程框图形符号功能
WORD绘制流程图工具
用程序设计语言VB表示算法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Long, b As Long, n As Long
n = Val(Text1.Text)
‘输入整数N
b = Int(Sqr(n)) + 1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体会
方案一:基本按教材顺序进行教学,将第二章中 的排序和查找调整至第五章一起学习;
方案二:先第一章,再第三、四章内容,最后将 第二章与第五章内容结合在一起学习;
方案三:先第一章,第三章内容,再第五章内容, 将第二章、第四章内容结合在一起学习;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体会
二、教学设计建议 1.强调“理解”算法,而非“设计”算法:
自然语言、流程图、高级语言等; • 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
顺序、选择和循环;
N
算法的表示方法
例:判断一个整数N是否为素数?
算法分析:对从2~ 之间的整数逐一进行判断,判 断是否为整数N的因子。如果一个也不存在,则 整数N就是素数,否则就是合数。因为根据合数 的条件可以知道,整数N可以分解因子A×B,则 A,B中必有一个满足条件小于等于 。
学生技能的二大现状 简单操作型:属普及型,人数多,入门易; 编程型:属提高型,人数少,掌握难;
“理解”(或讲解)算法时要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
1)要让学生明白“本算法是怎样的一回事情” ①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②原则: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一般
2)要能从逻辑上帮助学生分析推断出本算法的正确性。 3)要让多数学生能乐意、轻松地接受你的这种“理解”方式。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高中数学课件 必修3:1.3算法案例
十六进制可使用的数字或符号有0~9等10个 数字以及A~F等6个字母(规定字母A~F对应10~15),
十六进制的基数是16.
注意:为了区分不同的进位制,常在数字的
右下脚标明基数,.
如111001(2)表示二进制数,34(5)表示5进制数.
十进制数一般不标注基数.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四十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四十分。
第一节课
案例1
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高二数学备课组 2014年9月8日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四十分。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问题1]: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求最大公约数的 知识,你能求出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吗?
2 18 30
先用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
数。
(12)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四十分。
3.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比较:
(1)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 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
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 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
(2)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 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术则
它的特点是:把求一个n次多项式的值 转化为求n个一次多项式的值,通过这种转化 ,把运算的次数由至多n(n+1)/2次乘法运算 和n次加法运算,减少为n次乘法运算和n次 加法运算,大大提高了运算效率.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八点 四十分。
v1=anx+an-1,
v2=v1x+an-2,
v3=v2x+an-3, ……, vn=vn-1x+a0.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算法的设计》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3课《算法的设计》教案(一)年级:五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浙教版(2023)【教材分析】在设计算法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初始条件和目标要求,明确算法的输入和输出。
其次需要考虑算法的计算过程,包括算法的选择、数据间的数学关系,以及所需要使用的控制结构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让学生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输入与输出、设计计算过程、选择算法描述方式等。
学会使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描述简单的算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算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算法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认识到算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树立信息科技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
使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描述算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问题设计合适的算法。
理解和选择适当的控制结构来描述算法。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含算法设计案例、流程图示例等。
2. 黑板或白板:用于板书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关键概念。
3. 小组学习材料:包括问题卡片、流程图绘制工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与算法相关的动画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问题可以用算法来解决?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实例。
2. 讲授新课(15分钟)讲解算法的概念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介绍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确定输入与输出、设计计算过程、选择算法描述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如何使用自然语言或流程图描述算法。
讲解常用的控制结构(如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及其在算法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活动(15分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分配任务: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最短路径问题、排序问题等),并设计相应的算法。
《第15课算法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五年级上册
《算法的应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算法的概念,并认识到算法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简单算法的逻辑过程。
2. 理解算法在计算机编程中的实际作用,了解其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建立使用算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编程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简单算法的逻辑过程,并能以自然语言描述。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算法应用的实际感受。
2.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法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场景中。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算法的应用》第一课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用于展示算法的实例和实际应用场景。
2. 准备相关教材和教辅资料,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3. 安排实验设备和软件,如计算机教室和编程软件,以便学生实际操作和实践。
4.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与课堂启动本环节为引起学生对算法的初步认识与兴趣,通过互动小游戏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
首先,老师会在班级的大屏幕上展示一个有趣但简单的问题求解小游戏。
这个游戏的设置将尽量体现出“问题—解决策略—实现方法”的基本思想,老师故意采取无算法或不规范算法的操作过程。
游戏的输赢和重复次数的设定也体现出复杂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在同学们玩完之后,教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算法的应用”。
接着,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常见场景或例子来讲解算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比如:教师使用校园食堂排队购餐作为比喻,让学生们明白从“确定人数”到“按照先后顺序”再到“等待”的流程就是简单的算法过程。
这样既形象又具体地帮助学生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
(二)核心内容教学接下来进入教学主体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算法的原理、算法的表达方式和常用工具等知识内容。
浙教版(2023)六上第3课算法设计教案3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算法设计的基本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对于算法的实现与优化,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编程任务,掌握算法实现的编程语言和工具,并在任务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对算法进行优化。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浙教版(2023)六上第3课算法设计》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算法流程图、实例动画演示等。
8.使用Python实现一个算法:首先,定义一个函数,接受一个列表作为参数。然后,使用循环,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字,如果第一个数字比第二个数字大,就交换它们的位置。最后,返回排序后的列表。
9.排序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超市收银台,需要对商品进行快速排序,以便顾客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10.搜索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搜索引擎中,需要使用搜索算法来快速找到用户需要的信息。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积极参与,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能够主动探索算法设计的知识和技巧,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提问和讨论。
7.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通过对算法设计的拓展学习,了解算法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8.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课件:1.1.1 算法的概念
考点类析
例2 写出解方程x2-2x-3=0的一个算法.
解:方法一,算法如下: 第一步,将等号左边因式分解,得(x-3)(x+1)=0①; 第二步,由①式得x-3=0或x+1=0; 第三步,解x-3=0得x=3,解x+1=0得x=-1,即x=3或x=-1.
考点类析
例2 写出解方程x2-2x-3=0的一个算法. 解:方法二,算法如下: 第一步,移项,得x2-2x=3①; 第二步,①式等号两边同时加1并配方,得(x-1)2=4②; 第三步,②式等号两边同时开方,得x-1=±2③; 第四步,解③式得x=3或x=-1.
预习探究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算法不一定只有唯一的一个,也可以有不同 的算法,这些算法有繁简、优劣之分.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
预习探究
知识点三
算法的设计要求
设计算法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的各个步骤有效,计算机能够执行,且在有限步骤后能得到结果.
备课素材
累加、累乘问题的算法 解决一个问题的算法一般不是唯一的,不同的算法有优劣之别,保证得到正 确的结果是对每个算法的最基本的要求.另外,还要求算法的每个步骤都要 易于实现、易于理解,效率要高,通用性要好等.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例2] 求1×3×5×7×9×11的值,写出其算法.
解:算法如下:
备课素材
[小结]
知识 1.算法的概念; 2.算法的特性; 3.算法的设计
方法
易错
1.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判断,是 给出问题,在书写步骤时,不能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算法设计》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算法设计》教案(一)年级:六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浙教版(2023)【教材分析】前面两节课主要了解了计算机中实现算法的一般步骤,以及算法与计算机程序之间的关系,还着重认识了抽象建模。
本节课从设计算法着手,帮助同学们借助表格和流程图进行算法设计,用流程图描述算法。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
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
能够运用枚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算法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算法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枚举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算法问题。
理解和运用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了解了计算机中实现算法的一般步骤和算法与计算机程序之间的关系,也认识了抽象建模,但对设计算法的具体步骤有些陌生。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算法概念的介绍、枚举法的演示等。
示例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的相关材料。
流程图绘制工具或软件(如WPS的流程图绘制功能)。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出问题:如果有一堆动物,共有35个头和94只脚,请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案。
3. 引出算法的概念,并介绍算法在解决这类问题中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算法的概念和重要性(5分钟)讲解算法的定义和分类。
强调算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地位。
2. 枚举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10分钟)讲解枚举法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演示如何使用枚举法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枚举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3. 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5分钟)讲解算法设计的一般步骤:问题定义、数据分析、算法选择、算法实现和算法测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第3课时《连减的简便计算《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律》教案第3课时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21例4,完成P21“做一做”,P22~23“练习六”第1、3、5、6、8、9*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连减的简便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2.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在计算和解决连减问题中灵活、合理地选择算法,感受数学运算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
▷教学难点根据数据特点,灵活、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新课1.师生玩对口令游戏。
游戏一:老师说一个数,你对的数要与老师说的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数。
(如:153和47)游戏二:老师说一个数,你对的数要与老师说的数相减能凑成整百数。
(如:234和34)2.同桌之间玩对口令游戏,规则同上。
3.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律,而且发现在计算过程中合理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那减法运算中会不会也存在某些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连减的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设计意图】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复习铺垫则能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这里通过“凑整”的对口令游戏和对加法的运算律的简单回顾,引发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实现高效课堂。
二、合作探究,掌握性质1.在解决问题中初步理解减法的性质。
(1)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科书P21例4。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看,李叔叔在查阅旅游资料。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游戏环节要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展示机会。
你从图上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学情预设】我了解到李叔叔看的这本书一共有234页,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要求的问题是李叔叔还剩多少页没看。
算法设计与分析PPT课件
数组
输出
1 0,0,2 1 2 3
2
1,1,2 0,0,2
123
,2,2
3 1,1,2 1 2 3 1 2 3
0,0,2
2
2,1,2 0,0,2 1 3 2
,2,2
3 2,1,2 1 3 2 1 3 2
0,0,2
2
2,1,2 0,0,2
123
1 1,0,2 2 1 3
层次 栈状态 (i, k, m)
个函数是双递归函数。 Ackerman函数A(n,m)定义如下:
A(1,0)2
A(0,m)1
A(n,0)n2
m0 n2
A(n,m)A(A(n1,m),m1) n,m1
Ackerman函数无法找到非递归的定义。
28
Ackerman函数
A(1,0)2
A(0,m)1
A(n,0)n2
m0 n2
A(n,m)A(A(n1,m),m1) n,m1
P n ( x ) ( ( ( a n x ( a n 1 ) ( a n 2 ) x a n 3 ) ) x a 1 ) x a 0
T(n)n
Horner(int a[n+1],real x) { int p= a[n];
for (i=1;i<=n;i++) p=p*x+a[n-i]; return p; }
算法复杂性是算法运行所需要的计算机资源的量, 需要时间资源的量称为时间复杂性,需要的空间资源的 量称为空间复杂性。这个量应该只依赖于算法要解的问 题的规模、算法的输入和算法本身的函数。如果分别用 n、I和A表示算法要解问题的规模、算法的输入和算法 本身,而且用C表示复杂性,那么,应该有C=F(n,I,A)。 一般把时间复杂性和空间复杂性分开,并分别用T和S来 表示,则有: T=T(n,I)和S=S(n,I) 。
《第3课算法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信息技术浙教版23六年级上册
《算法设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算法设计的基本步骤。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提高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算法的概念,掌握算法设计的步骤。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自主设计并实现简单算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与教具准备:准备《算法设计》相关教材、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2. 学生预习: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步骤。
3. 教师备课:教师需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实例,以辅助课堂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本环节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小游戏作为引导。
首先,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个学生熟悉的游戏——“跳房子”,并在课堂上简要介绍其规则。
随后,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游戏是如何运行的吗?为什么每次跳到某个格子时,我们都能准确地知道下一步应该跳到哪里?”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游戏背后的算法设计原理。
二、算法概念介绍在学生对算法的初步问题有所了解后,老师将正式介绍算法的概念。
首先,解释算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步骤或方法,它具有明确性、可执行性和有限性等特点。
接着,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如排序算法、计算乘法等)来展示算法的实际应用。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强调算法的逻辑性和精确性。
三、案例分析,深入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法设计,本环节将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选择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场景——“学校午餐点餐系统”。
首先,老师将详细描述这个系统的基本功能和使用场景。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算法来实现这个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确定点餐的顺序、如何确保食物的分配公平等关键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lgorithms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lgorithms Transform CodingChapter 3: Recursive AlgorithmSchoo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Yanling XuRecursive Algorithm Recursive AlgorithmRecursion :a procedure or subroutine, whose implementation references itselfE l 1R i l ti f !Example 1: Recursive evaluation of n ! ⎧n initial condition 00)!1(1!>=⎩⎨−=n n n n recurrence relationC(n)=C(n 1)+1Times of Basic operation for n ! C()C(n-1)+1 =[C(n-2)+1]+1 = C(n-2)+2=[C(n-3)+1]+2 = C(n-3)+3Iterative DefinitionC(n)=n ……=[C(n-n)+1]+n-1 = n2nn n ×××××=)-(1...321!Recursive AlgorithmRecursive AlgorithmExample 4: The Tower of Hanoi Puzzlevoid hanoi(int n, int a, int b, int c){if (n > 0)if(0){hanoi(n-1, a, c, b);move(a,b);(b)hanoi(n-1, c, b, a);}}C(n) ∈Θ (2n)C(n) = 2C(n –1) + 1 =2n-1 for every n > 05Recursive AlgorithmRecursive AlgorithmExample 5: permutation problem 排列问题设计一个递归算法生成n个元素{r,r2,…,r n}的全排列。
•设R={r1,r2,…,r n}是要进行排列的n个元素,R i=R-{r i}。
•集合X中元素的全排列记为perm(X)。
•(r i)perm(X)表示在全排列perm(X)的每一个排列前加上前缀得到的排列。
•R的全排列可归纳定义如下:的排列可归纳定义如下当n=1时,perm(R)=(r),其中r是集合R中唯一的元素;)perm(R1),(r2)perm(R2),…,(r n)perm(R n)构成。
当n>1时,perm(R)由(r16Recursive Algorithm Recursive AlgorithmExample 5: permutation problem (‘cont)template <class Type>void Perm(Type list[],int k,int m){// create all permutation of list [k: m ]with prefix list[0,k-1]onl one element to be done if (k ==m){//only one element to be done for (int i =0;i <=m;i++) putchar(list[i]); putchar(‘\n’); p ();}else //several permutations for list[k: m ] are created by recursive for (i=k;i <=m;i++){ S (li t[k]li t[i])Swap (list[k],list[i]); Perm (list,k+1,m);// Swap (list [k],list [i]);} }inline void Swap(Type &a,Type &b) {T t b t }7Type temp =a; a =b; b =temp; }Recursive AlgorithmRecursive AlgorithmExample 6: partition problem 整数划分将正整数n表示成一系列正整数之和:n=n1+n2+…+n k.▪其中n1≥n2≥…≥n k≥1,k≥1。
正整数n的这种表示称为正整数n的划分。
求正整数n的不同划分个数q(n)。
▪ e.g. 正整数6有如下11种不同的划分, q(6)=116;5+1;4+2,4+1+1;3+3,3+2+1,3+1+1+1;2+2+2,2+2+1+1,2+1+1+1+1;1+1+1+1+1+18Recursive AlgorithmRecursive AlgorithmExample 6: partition problem (‘cont)将最大加数n1不大于m的划分个数记作q(n,m)()可以建立q(n,m)的如下递归关系:•q(n,n)=1+q(n,n-1);正整数n的划分由n1=n的划分和n1≤n-1的划分组成。
•q(n,m)=q(n,m-1)+q(n-m,m),n>m>1;q()q()q()正整数n的最大加数n1不大于m的划分由n1=m的划分和n1≤m-1 的划分组成。
9Recursive Algorithm Recursive AlgorithmExample 6: partition problem (‘cont)Recursive definition⎧⎪⎪⎨=<==−+=1,1)1,(1),(1),(m n m n m n n n q n n q m n q ⎪⎪⎩>>−+−1),()1,(m n m m n q m n q int q(int n,int m){if (n <1||m <1)return 0;if (n ==1||m ==1)return 1;if (n q(n if (n <m)return q(n,n);if (n ==m)return q(n,m -1)+1;return q(n,m -1)+q(n -m,m));}10Recursive Algorithm Recursive AlgorithmImportant Recurrence TypeDecrease-by-one recurrencesA decrease-by-one algorithm solves a problem by exploiting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 given instance of size n and a smaller size n –1.Example: n! The recurrence equation for investigating the time efficiency of The recurrence equation for investigating the time efficiency of such algorithms typically has the formT(n) = T(n-1) + f(n)Decrease-by-a-constant-factor recurrences Decrease by a constant factor recurrences A decrease-by-a-constant algorithm solves a problem by dividing its given instance of size n into several smaller instances of size n/b,solving each of them recursively,and f ,g f y,then,if necessary,combining the solutions to the smaller instances into a solution to the given instance. Example: binary search.11The recurrence equation for investigating the time efficiency ofsuch algorithms typically has the formT(n) = aT(n/b) + f (n)Recursive AlgorithmRecursive Algorithm Decrease-by-a-constant-factor recurrences –The Master TheoremT (n ) = aT (n/b ) + f (n ),where f (n )∈Θ(n k ), k>=01. a < b k T (n ) ∈Θ(n k )2. a = b k T (n ) ∈Θ(n k log n )3. a > b k T (n ) ∈Θ(n log b a ) Example:T()T(/2)+1(l ) T(n) = T(n/2) + 1 Θ(logn) T(n) = 2T(n/2) + n Θ(nlogn) T(n)=3T(n/2)+n log 312T(n) 3 T(n/2) + n Θ(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