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三上教材分析(新全册)PPT幻灯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新教材)
第三关,判断难不住我
•800里面有80个十( √ )。 •4×9+4=5×9( x )。
•5+5+5+15=5×6 (√ ) •5000里面有50个十。( x )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每盒20个鸡蛋,3盒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如何列式呢?
加法算式: 20+20+20=60(个) 乘法算式: 20×3=
3 × 4 = 12
(2)摆5个 ,摆 的个数是 的 2倍。摆了(10)个 。
5 × 2 = 10
一只大船坐多少人?
一只大船坐 的人数是小 船的4倍。
一只大船坐的人数是小船的4倍。 一只小船坐2人。 就是求4个2的和是多少。
2×4=8(人)
钢笔的价钱 是圆珠笔的 6倍。
2元 买一枝钢笔多少元?
2×6=12(元)
我采了12个 松果。
我采的个数 是你的2倍。
大松鼠采了多少个松果?
12×2=24(个)
二年级植树 23棵。
五年级植树棵树 是二年级的3倍。
五年级植树多少棵?
23×3=69(棵)
2×6=12(元) 12×2=24(个) 23×3=69(棵)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112×7≈ 700 38×5≈ 200 2×(400)=800 ( 600 )×7=4200
20×3= 60(个) 答:一共有60个鸡蛋。
谁能说说这个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每盒20个鸡蛋,共3盒,也就是3个20,求3个 20的和列成乘法算式是20×3
如何计算呢?
想:20个3是多少呢?每盒20个鸡蛋,就 是2个十,共3盒:即2个十乘3是6个十, 就是60,所以20×3=60
120
320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套PPT课件
104
105
把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如果手帕有
20块,夹子有( )21个;如果夹子有20 个, 手帕有( )1块9。
106
河堤的一边栽了75棵柳树。每两棵柳树
中间栽一棵桃树,桃树( 74 )棵。
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75棵柳树。每两
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桃树( 75 )棵。
107
(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 4 )段。 (2)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 5)次。
指出表面一周的边线。
周长
课本封面的一周边线的长是88厘米
三角尺表面的一周周边长线的长是32厘米 58
指出表面一周的边线。
课本封面和三角尺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59
你能指出长方形和三角形一周的边线吗?
长方形一周边线的长是88厘米 三角形一周边线的长是32厘米 长方形的( 周 长)是88厘米 三角形的( 周 长)是32厘米
4
3
2
1
4
3
2
1
147
小船向( 左 )平移了( 4 )格。
148
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 只需要观察该图形上的任意 一个点或一部分的平移过程 就可以了。
149
+ 松树图向( 上)平移了( 5 )格。 + 蘑菇图向(下)平移了( 6 )格。 + 电脑图向(左)平移了( 5 )格。 + 帆船图向(右)平移了( 6 )格。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米
原来两个图形周长相等,它们跑的路线一样长。
71
赛跑:一块长方形草地,马小跳绕A区
跑一圈;马小虎绕B区跑一圈,这样比,
公平吗?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
马
小
小学数学(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正面、侧面和上面》ppt精品课件
好好 学习!
你能指出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 上面吗?
总结:
图书柜的正面:有门的那一面; 图书柜的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图中标有 “图书角” 三个字的面是侧面; 图书柜的上面:柜顶的那一面。
继续
老师和学生看到的面相 同吗?
揭晓
学生:正面 侧面
教师:正面 侧面 上面
小结
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想想做做 2
把文具盒放在桌上,站在不同的位 置看一看,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答:最多能看到3个面。
下一题
想想做做 3
你能说出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正面、 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颜色的吗?
正方体: 正面: 红色
黄色 长方体: 正面:
侧面: 红色 上面: 绿色
下一题
侧面: 绿色 上面: 黄色
总 结
想想做做 4
答:正面看到的 是正方形。
答:侧面和上面看 到的都是正方形。 总 结
下一题
想想做做 5
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横着摆成一个 长方体,再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看一 看。说说分别看到的是下面哪一个图形。
正面
侧面
上面
总 结
总 结: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 新知识。
小结Leabharlann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的面可能不 同; 2、有时能同时看到3个面,有时能同时看到2个面, 有时只能看到1个面。 返回
想想做做 1
你能指出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 和上面吗?
正面
上面
侧面
返回
他们各自看到了冰箱的哪个面?
小红
淘气
他们各自看到了冰箱的哪个面?
侧面
正面
淘气
小红
上面
下一题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002页 0043页 0079页 0108页 0138页 0208页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间隔排列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八 期末复习
一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四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五 解决问题的策略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间隔排列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六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来自二 千克和克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三 长方形和正方形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周长是多少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电子课 本课件【全册】
(完整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在数与代数方面新这一册教材安排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验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的大小的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千克和克的认识,相关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
(二)图形与几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有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
(三)综合和实践周长是多少多彩的“分数条”2、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的认识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
联系对四则运算意义及相关的数量关系的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与“倍”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千克和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解生活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3、联系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千克和克的认识,以及“动手做”和综合实践,尝试从多少、长短、轻重等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4、在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并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建立联系的思考方法,体会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
123= ( )
123= ( )
可以用竖式计算。
123= 36(只)
答:一共有36只。
9 9
随堂练习
68
286
23 3
69
243
2
486
42 2
84
1 12
4
448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3课时 倍的认识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你能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吗?
还可以这样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
蓝花有2朵, 黄花有3个2朵, 黄 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
蓝花有2 朵, 红花有( 4 )个2 朵, 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4 )倍。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 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第4课时 求一个 数的几倍是多少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复习
的个数是
的( )倍
如果想让 的个数是 的4倍, 需要摆( )个 。
新课导入
柳树有多少棵?
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再列式解答。
答: 柳树有
第1课时 一位数乘整十数、 整百数的口算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王阿姨在购物网站订购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
一共有多少根?
20×3=
()
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说可以怎样计算。
200×3= 600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ppt
4.
1时=( )分
1分=( )秒
2时=( )分
5分=( )秒
9时=( )分
8分=( )秒
60
120
540
60
300
480
想想做做
5.
每包有500张纸,一共有多少张?
3×500=1500(张)
答:一共有1500张。
想想做做
6.
一共400箱,6次能运完吗?
想想做做
90×7 = 630
400×6 = 2400
600×4 = 2400
60×9 = 540
900×5 = 4500
700×8=5600
3.口算下面各题。
10×6=
90×4=
100×9=
40×7=
6×60=
8×800=
3×30=
2×50=
700×9=
60
360
900
280
360
6400
90
100
3×5=
30×5=
300×5=
4×7=
40×7=
400×7=
15
150
1500
28
280
2800
复习导入
3
你能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吗?
蓝花有2朵。
黄花有6朵。
红花有8朵。
探究新知
3
比较黄花和蓝花的朵数
蓝花有2朵,黄花有3个2朵,黄花朵数是蓝花的3倍。
探究新知
3
比较红花和蓝花的朵数
蓝花有2朵,红花有( )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 )倍。
用小棒摆一摆。
12+12+12=36
12×3=
12×3=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增加体验作业
P.30 24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P33第6题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P.33
提出问题→策划解决步骤→实践操作→汇报操作结果
25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上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一下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二上 认识线段、平行四边形 二下 认识角 三上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四上 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 四下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五下 认识圆 六上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六下 认识圆柱、圆锥
二上
米和厘米
二下 分米和毫米
三上
千克和克 直接体验
三下 千米的认识
三下
吨的认识 间接体验
体验的转化和表达
17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过程结构 方法结构
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适用范围 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简单换算
建立表象
小单位借助熟悉物体 大单位借助熟悉物体或推算
关系研究
利用不同的尺“找一找”、“数一数” 或综合运用已有关系推理
……
……
27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重新设计引入周长概念的问题情境 初步认识“物体某个面周长”的含义;
类推出“多边形各边的长度之和就是 它的周长;”
既是对周长概念的初步应用,又蕴含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2.改进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
变化
29 P.41
22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P29第2题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P.29
(1)根据信息提示说出它们各可以载重多少千克; (2)1000千克有多重呢?你能打个比方吗? (3)如果以你的体重为标准,大概可以容纳多少人? 如果以老师的体重为标准呢? (4)现在你理解的1000千克是怎样的?(相当于……)
23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纵
借助学具,理解算理
向
算法表达 沟通算法,形成认知
P.1
两位数×一位数
横向
三位数×一位数
4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关于算法表达 具体算法表达
变化
P.1 P.11 5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关于算法表达 具体算法表达 一般计算法则
变化
P.14 6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2.关于估算
18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1.丰富操作活动 操作对象的变化 操作活动的增删
变化
P.29 P.31
19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2.实际问题的变化
变化
P.34 20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学习困难和常见错误
建立重量单位的概念有困难
重视感受的表达和转化 重视体验作业
21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小明今年上三年级,下面的选项( )可能是他的体重。 A.1千克 B.4千克 C.40千克 D.400千克
P8第2、3题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P.8
分析关系,促进理解,避免定势
14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P12第5题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P.12
早作落实
15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题组练习
P.2 P.15 P.26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侧重于“同” 重点在“异” 整体呈现
P.26
16
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利用图形特征计算周长
P.11 9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2.“倍”的理解
学习困难和常见错误
P.4
P.7
10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规律探索
学习困难和常见错误
经历规律探索过程
P.21 11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规律探索
学习困难和常见错误
P.27
(1)出示第一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猜想? (预设猜想:结果可能也会有规律。) 算式中这样的规律会不会导致结果中也有规律呢?怎样才能知道?学生计算。 观察结果,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结果中同样存在规律,果真与猜想的一样。 仔细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结果出现了这样的规律? 独立思考后小组商量。 汇报。 (预设一:乘法中各位算的依次是9的乘法,加的零头正好能凑满一个十。预设二:1个9再加1就凑 满1个10,得10;2个99再加2,每个99各分到1,就凑满2个100,得200,3个999再加3,每个999 各分到1,就凑满3个1000,得3000.) 拓展:你能再写一个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并直接写出它的得数吗? 呈现资源(打乱顺序):结果是多少?为什么? (2)出示第二、三组:你能用同样的方法研究这两组算式吗? 汇报。 第二组:为什么结果的个位总是1?
直观认识 直观认识 要素认识(边) 要素认识(角) 特征认识 要素认识 特征认识 特征认识 特征认识 特征认识
将原有的直观体验归纳、概括和表达 掌握研究的方法
26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上
厘米和米
二下 三上 三下
分米和毫米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理解周长的含义 掌握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目标: 在现实背景中感受估算的 意义和价值。
三要素: 一是在现实背景中; 二是要突出单位的选择; 三是要强调对上、下界的把握。
变化
P.2 7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3.将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变化
P.4
8 P.5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关于竖式
12 ×3
16
学习困难和常见错误
结果中1的个数为什么会增加?1的个数与什么有关? 第三组:为什么每一位都是8? (3)归纳:看来结果中的规律都与算式中的每一部分都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全面观察,才能让我12们发 现完整的规律,寻找到产生规律的原因。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P3第7题
典型习题和练习组织
P.3
给足时间,学习思辨
13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三年级 上册
1
整合
增设 提前 后移:“24时记时法”
“观察物体” “可能性”
2
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年段 二上 三上 三下 四下
内容 表内乘除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含估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含积的变化规律)
3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依赖情境,引出问题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3.增加一则“动手做”
变化
P.45 30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习困难和常见错误
1.研究角度不明确
识别 无序→有向
2.推理的严密性不够
放慢节奏,反思操作方法
3.关系理解有困难
扩大研究背景,引入集合圈
4.面积与周长的混淆
落实实践活动
31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5.易进入机械操练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