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1)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点以及主要的地形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中国地势的特点、地形区的划分和特点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形地势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地势地形对其他方面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和理解地形地势对国家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形地势对国家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势的特点、主要地形区的划分及特点。

2.难点:地形地势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地势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形地势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地形地势的相关地图和图片。

2.准备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案例材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地势的特点和分布。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势吗?地势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地势地形的基本概念,通过地图展示中国地势的特点和主要地形区的划分。

讲解地势地形对气候、经济、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地形地势对实例的影响。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学案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学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征;2.在中国地形分布图上指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分布范围、平均海拔以及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3.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及利用价值、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重点:熟悉我国地势的特征。

难点:说明我国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水力发电等方面的影响。

【第一课时】【学习过程】1.地表各种各样的叫做地形。

2.地表的总趋势称为地势。

3.阅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北纬36°地形剖面图,分析我国的地势是。

4.我国地势总特征是高低,大致呈级阶梯。

5.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河南省省会郑州位于我国地势第级阶梯;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和为主。

6.我国第二级阶梯上主要的地形为和。

7.下列山脉中,即位于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又是省级行政区大致界线的是( )A.昆仑山B.天山C.太行山D.南岭8.有关我国地势特征,下列图解中相对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9.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产生的影响是( )A.不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地B.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地C.大河多自东向西流D.大河流向阻隔了东西交通10.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A.丘陵和平原B.高原和盆地C.山地和高原【第二课时】【学习过程】1.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 )A.高原B.盆地C.丘陵D.山脉2.我国的地形类型有、、、、。

3.被称为第三极的世界最高峰是,它是山的最高峰,位于我国和(国家)的边境上。

4.我国的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所占的比重是。

5.我国各类地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A.平原B.山地C.高原D.盆地6.连线题:A.青藏高原①千沟万壑,支离破碎B.内蒙古高原②崎岖不平,石灰岩广布C.黄土高原③冰川广布,雪山连绵D.云贵高原④地面平坦,一望无际。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展示了中国的地形地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他们对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学会分析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中国的地势、地形特点及其影响。

2.突破策略:利用地图、图片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从而深化对地势、地形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图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分析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相关案例。

3.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时间和流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势、地形的特点,并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地形对生活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地形对生活的影响有哪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

4.巩固(5分钟)进行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地势、地形特点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形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让学生联系实际,提高地理素养。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了解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3.通过赏析彩图“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上的山间小平原”、“山东半岛丘陵”等使学生在了解高原、平原、丘陵特征的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我国山川壮丽,或雄浑、或清秀,各具不同特色的美。

知识与技能:1、教学生学会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使学生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2、使学生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理解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教学。

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这种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合理开发和利用。

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的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分析地形、地势的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前两天在网上漫游,看到一位网友的博客里的日志,叫做“山山水水──中国的美丽风景”,一下子被吸引了,日志里包括有中国的名湖之美、名泉之美、名山之美、名瀑之美、名江之美等,作者在用自己的足迹和文笔记录和感受祖国山河之壮美,也给读者以美好的心灵震撼。

而实际上爱美之心古往今来,人皆有之,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诗词等。

这些都是源于人们对于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的热爱,在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修为过程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那么这一章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为大家的这种修为奠基。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1)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1) 中图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1)导入新课: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

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

(学生:形态);地势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总趋势)师: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讲授新课:读图:再次展示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读图:《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西高东低活动: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一遍示意图,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读图:读地图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1、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2、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1、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为界)提问:海岸线向东向南是我国近海的什么海底地形?(学生:大陆架)观察判断:让学生仔细阅读图D,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 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课件(第1课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 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课件(第1课时)

中国的地势特征
分界线 三级阶梯
海拔、地形特征 气候
地势特点对我国的影响 河流
退出
阅读
我国规定以在青岛海域测 得的黄海多年平均海平面为全 国统一的海拔高度起第面,位 于青岛海滨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水准零点”就是标志之一, 其地下观测井底部设有一个红 色玛瑙球,该球体的顶平面海 拔高度为0米。
海拔
主要地形
第一级阶梯
4 000米以上
高原、山地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 000~2 000米
【建议本节课分为三个课时,第1课时达成学习目标1】
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你知道为什么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长歌行》
读下图,思考这条河为什么叫倒淌河?
我国的河流多数自西向 东流,据此推断我国地 势高低的总体趋势。
下图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在上画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并在相应位置标出山脉的名称。
横断山脉
结合36°N剖面图,说出三级阶梯海拔和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以高原、盆地为主。 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以平原、丘陵为主。
高原、盆地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歌诀记忆中国地势 西高东部低,地势呈阶梯,阶梯分有三,青藏高原一, 大太巫雪山,东三西二级,海风入内陆,东流河源西。
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何影响?
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中 国 年 降 水 量 分 布

七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中图版
【读图分析】引导学生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观察,判断: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说一说我国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各有哪些?哪些山脉还是省区界线?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
【读图连线】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本61 页《中国主要山脉分布》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连成一线;将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连成一线,教师讲解这两条分别是第三级和第二级阶梯、第二级和第一及阶梯的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在地形图上分析地势对河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我国的基本国情,片面分析我国地势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
我国地势、地形的主要特征主要的山脉及分布我国主要的地形
难点
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的建立
课堂模式
内容提要
时间
设计意图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内容
学科
初中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时间
节次
主备人
复备人
课题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教学目 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2.初步理解解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掌握三级阶梯的界线。3.掌握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4.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 分布以及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和主要特点
【过渡】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山脉也往往成为我国地形区或省区的大致分界线。
【读图填表】观察P61页图,然后请同学们将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名称认真地填写在P64页的表格中。
【教师提问】我国有哪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呢?同学们在《中国地形图》上分别找出来,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

教材从地势和地形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特点。

地势方面,主要讲述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对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影响;地形方面,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形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地势与地形的特点,理解其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地图的阅读、地形地貌的基本概念等知识。

但他们对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地理实践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学会分析地势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案例等方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保护地理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地势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势与地形的区分,地势与地形对气候、水文等方面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地势与地形特点,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中国地形地貌的视频片段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分别讲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点,以及地势与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地势与地形的作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势与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一、教材信息教材名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材作者:王民主编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二、授课目标1.知道中国地势和地形的基本情况;2.能够区分中国的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势和地形;3.了解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第一课:中国的地势和地形1.了解什么是地形和地势;2.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情况。

第二课:中国的平原1.了解中国的平原的基本情况;2.了解平原地区的地貌、气候、人文特征等。

第三课:中国的高原1.了解中国的高原的基本情况;2.了解高原地区的地貌、气候、人文特征等;3.学习青藏高原的特点和对中国环境的影响。

第四课:中国的山地1.了解中国的山地的基本情况;2.了解山地地区的地貌、气候、人文特征等;3.了解华山、泰山、衡山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PPT、黑板等工具,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的基本情况。

2.实地考察:学生走出教室,亲身感受中国不同地区的地貌和气候差异。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的地势和地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五、教学评估1.考试:出一份测试卷,考察学生对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每个地区的地貌、气候、人文特征等,加深对中国地势和地形的理解。

3.情境评估: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观察他们对地形和地势的区分是否正确,对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否理解。

平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相关新闻,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地势和地形的认识。

六、教学体会本节课基于中国的地势和地形,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课堂讲授、讨论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这一课题。

针对学生的不同诉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授课和引导上的不足之处,认为平时应多关注学生的情况,加强基础,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教案

第三章《复杂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地形地势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中国的地形和地势》这一节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的第一节内容,本节讲述的地形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知识,而且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这一章知识内容与其它教材内容有着很大的联系,它不仅直接涉及到中国的气候、河流等教材内容的学习,也影响到工农业生产生活等。

二、学生分析1、七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性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2、学生对于理解本节知识的地理能力较低,知识不足,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理念本着积极实施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的理念,充分发挥地理学科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独特优势,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创设情境——分组讨论——信息反馈——共建图式”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是第一步,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否,这一步是教师用客观事物、客观现象、问题激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并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关键一步。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的教学情境。

教学中做到如下几方面:1、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

教学中利用直观图片、视频和举实例等方式,层层设疑、深入浅出,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形成良好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引入新课时,欣赏歌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利用地形图找各阶梯地形区,介绍各阶梯内地形区,运用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

2、本节课的设计目的是在于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各抒己见,相互争论,最后达到解决疑难、深化知识的目的。

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训练培养学生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

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1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1 中图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1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1、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脉,并且说出它们的走向。

2、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并且了解它们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从地形种类、地形分布、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表述地形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我国主要山川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课在课标中的内容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教材地位:本节课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一个国家的地势和地形对这个国家的气候、河流乃至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其它章节的基础,学好本节,能为今后学习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教材内容多,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困难,可是用2—3个课时完成。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记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2、了解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和特点;教学难点:形成山脉、地形区分布的空间概念,构建主要山脉、地形区的“脑”地图。

4教学建议在对本节课标认真研读后,我认为本课最关键的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要教会学生如何来认识中国地形图。

并且本课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绘制中国地形图,来帮助学生记忆。

本节教材内容多,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困难,可是用2—3个课时完成。

5探索活动设计活动一:成果展示让高原组、盆地组、平原组和丘陵组的代表,依次展示课下搜集的有关地形区的资料。

活动二:贴图游戏——我给地形区“安家”各小组快速的将写有地形区名称的彩色纸片贴在各组的中国地形挂图的正确位置,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又准又快。

初中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学案(第1课时)

初中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学案(第1课时)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认识我国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初步理解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学习过程.三级阶梯概况:.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此图能反映出我国地势特征中的().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D.山区面积广大.图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是()【拓展阅读】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并使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面积广大。

第二,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

第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还阻碍印度洋暖湿气流伸入西北内陆。

同时,高大的青藏高原,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的地势特征对河流的影响,明显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自西向东流,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陆路交通。

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

地势特征对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又反映到对土壤、植被、动物等的影响上。

地势特征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很大。

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密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农业、工业、交通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级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地,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却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

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具有特色。

(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1课时)教案

(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1课时)教案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2.分析我国地势对气候、水利和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去发现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是一种资源,能为人类提供便利,培养综合分析资源的整体意识。

【重点与难点】1.地势的主要特征;2.读图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读图分析【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有一首词这样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怎样从地理的地势角度来理解“大江东去”?有的同学会回答可能是因为地势西高东低。

这种说法对吗?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一下我国的地势。

二、新课学习(一)中国的地势特征1.地势的概念: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称为地势。

2.地势的特征读图,自西向东,海拔高度如何变化?(越来越低)地图中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颜色是否有明显的地域变化?(有)深色集中在哪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深色在西部,浅色在东部)根据颜色明显的区域变化,可以把中国地势大致分为几部分?(三部分)每部分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第一部分:4000米以上;第二部分:1000米~2000米;第三部分:500米以下。

)这种高低地势,就像阶梯一样分布着。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地势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阅读小卡片:我国规定以在青岛海域测得的黄海多年平均海平面为全国统一的海拔高度起算面,位于青岛海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就是标志之一,其地下观测井底部设有一个红色玛瑙球,该球体的顶平面海拔高度为0米。

拓展延伸: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在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南麓,有一个著名的盆地——吐鲁番盆地。

盆地的艾丁湖洼地低于海平面154.31米,是我国陆地的最低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 中图版

《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能力。

2.概括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特征,记住位于地势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3.初步树立自然环境中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思想和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启发教学。

教学重点我国地形地势对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各种地理图象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内蒙古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的资料,并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找到这些地形区的位置,并根据地形区的颜色对照图中高度表判断海拔高度。

教师小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直观的判断地表的高低起伏。

教授新课一、中国的地势特征(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我国东部地区大多是深浅不同的绿色及浅黄色,代表平原及丘陵地形,西部黄色的颜色加深,代表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根据颜色的分布概括我国地表高低起伏的总体趋势是:学生答:西高东低。

(2)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的分布,学生尝试绘出我国地势示意图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教师对可能出现的两种示意图进行说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可能是由西向东逐渐降低,也可能是由西向东阶梯状降低,究竟哪一种更符合实际呢?学生得出结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课堂活动:阅读第57页图B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沿36°N地形剖面图”,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的,三级阶梯的海拔高度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教师: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在了解了我国的地势特征之后,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一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4)教师出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学生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合作研究)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课堂小实验)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内地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较为丰沛的降水。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以及主要地形区。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往往注重记忆,缺乏对地理现象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势特点、地形特征,掌握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地势特点和地形特征。

2.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和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中国的地势和地形特点。

2.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地形区实例,使学生了解地形区的特点和分布。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地图、图片和实例的PPT,辅助教学。

2.地图:准备中国地形图、地势图等相关地图。

3.实例材料:收集相关地形区的实例材料,如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中国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中国的地势图和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中国的地势特点和地形特征。

3.操练(10分钟)针对中国的主要地形区,如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区的特点和分布。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PPT上的地理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地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1-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1-中图版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认识我国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
2、初步理解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3、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以及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和主要特点。
4、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以及我国地形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设计表
课题:中国的地势与地形
科目:地理
学生年级:七年级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介绍我国地形的基本知识,这部分内容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本章其他各节的重要基础。本节首先介绍地势的概念和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使学生对我国总体的地势特征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其次介绍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及主要特点,以及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布和主要特点。
2、学生读图画图。
3、学生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成果。
4、学生读图填空。
5、学生完成课堂填图练习。
1、以身边的地理,激。
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山脉是中国地形的骨架这一认识,并掌握地形区的分布。
5、梳理脉络。
六、板书设计
中国的山脉
一、山脉
二、山脉的走向
教学难点: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的空间概念的建立。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展示《广东省地形图》,请同学说出广东省地形的分布特点。展示肇庆遥感图,观察肇庆区域范围内著名的山地,引入山脉概念。
2、探究活动
展示《中国山脉分布图》,小组合作探究:
结合课本59页的内容和《地理地图册》27页的中国地形图,找出以下几种走向的山脉,以线段的形式把它们的位置画在手中的空白图中,并标出他们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案(1)(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导入新课:
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

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

(学生:形态);地势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总趋势)师: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板书)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讲授新课:
读图:再次展示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读图:《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剖面图的东西海拔高度。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
板书:西高东低
活动: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

让学生再仔细观察一遍示意图,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
读图:读地图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1、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
2、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
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
1、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
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为界)
提问:海岸线向东向南是我国近海的什么海底地形?(学生:大陆架 )
观察判断:让学生仔细阅读图D,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
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一线为分界线)
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课堂活动: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填图填表:前面我们已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

那么我国三级阶梯以哪些山脉为界,各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下面同学们参照图D和59页图B,并填写下表:阶梯名称主要地形类型海拔(单位:米)
第一级阶梯山地高原4000米以上
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1000~2000米左右
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500米以下
近海大陆架200米以下
分组探讨: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下面我们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
论一个问题(A组:2题;B组:3题;C组:4题),各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
阐述本小组观点。

A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补充小结:
(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难怪古人有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江水东逝去”。

B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补充小结:
河流从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再从第二级阶梯流向第三级阶梯,落差由大变小、水流由急变缓,水能资源由丰富变贫乏(由大变小)。

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
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C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补充小结: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

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布置作业:1、课本67页复习题2
2、填写下表:
板书设计:
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