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基础知识与计量管理研究PPT课件
合集下载
计量的基础知识课件
![计量的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277f5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1.png)
计量涉及的领域
计量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科学、工程、医学、环保、法律、经济等各个领域。
计量与测量的关系
计量是测量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是测量工作的规范和指南。
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的定义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是用以定量表示同类量大小 的依据,是实现量值统一和准确可靠 的必要手段。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国家法定的计量 标准,具有法律地位和强制执行效力 。
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是国际计量工作的基础, 它以米制为核心,包括七个基本单位 、两个辅助单位和两个导出单位。
计量分类
计量分类的定义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可以将计量分为不同的
类型。
按计量性质分类
可以分为物理计量、化 学计量、工程计量等类
型。
按计量目的分类
可以分为贸易结算计量 、环境监测计量、安全
防护计量等类型。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我国计量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计量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
计量管理法律法规的作用
规范和约束计量行为,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表示。
稳定性
计量器具在长时间内保持测量 结果一致的能力。
灵敏度
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变化的响应 程度,即测量值的变化量与输
入变化量的比值。
重复性
计量器具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 量同一量值的一致性程度。
PART 03
计量方法
REPORTING
直接计量
计量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科学、工程、医学、环保、法律、经济等各个领域。
计量与测量的关系
计量是测量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是测量工作的规范和指南。
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的定义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是用以定量表示同类量大小 的依据,是实现量值统一和准确可靠 的必要手段。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国家法定的计量 标准,具有法律地位和强制执行效力 。
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是国际计量工作的基础, 它以米制为核心,包括七个基本单位 、两个辅助单位和两个导出单位。
计量分类
计量分类的定义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 可以将计量分为不同的
类型。
按计量性质分类
可以分为物理计量、化 学计量、工程计量等类
型。
按计量目的分类
可以分为贸易结算计量 、环境监测计量、安全
防护计量等类型。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我国计量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计量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
计量管理法律法规的作用
规范和约束计量行为,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表示。
稳定性
计量器具在长时间内保持测量 结果一致的能力。
灵敏度
计量器具对被测量变化的响应 程度,即测量值的变化量与输
入变化量的比值。
重复性
计量器具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 量同一量值的一致性程度。
PART 03
计量方法
REPORTING
直接计量
2024版计量培训ppt课件
![2024版计量培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9e0a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4.png)
从案例中提炼经验教训
经验一
重视计量工作的重要性。企业要 充分认识到计量工作在生产、经 营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计
量工作的投入和管理。
经验二
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体系。企业 要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体系,确 保计量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
科学化。
经验三
加强计量技术培训和交流。企业 要重视计量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发 展,加强计量技术的交流和合作, 提高计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和
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表征测量结果分散性的一个参数,表示被测量之值可能出现的范围。不 确定度越小,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越高。在计量工作中,需要对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和 表示,以便更好地了解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计量法律法规简介
计量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这些法律法规为计量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思考三
建立计量服务支持体系。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计量服务支持 体系,提供计量技术咨询、培训、认证等服务,帮助企业 提高计量水平和管理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计量法制管理
计量法制管理是指通过法律手段对计量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包括计量器具的制造、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 理,以及计量检定、校准等活动的规范和管理。通过法制管理,可以确保计量工作的公正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计量器具与设备介绍
常见计量器具分类
长度计量器具
热学计量器具
力学计量器具
电学计量器具
如卡尺、千分尺、量块 等,用于测量物体的长 度、宽度、高度等尺寸。
如温度计、热电偶、热 电阻等,用于测量温度、
计量基础知识详解ppt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详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022a4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18.png)
直到19世纪中叶清朝末期,米制正式传入 我国为止,两千多年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度量衡 制度,基本上是沿用了秦制。
西北铅锌冶炼厂维修车间
计量工作简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度量衡处,负 责全国的度量衡统一管理工作。
1954年设立国家计量局。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我国计 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 1977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米制公约组织。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 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1985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7年1月19日,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 量法实施细则》。
计量基础知识
2、测量的方式:
根据结果的获得方式分:直接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它是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
取被测量量值的方法。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
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 法。
计量基础知识
3、计量和测量的关系 测量不具备,也不必具备计量所有的特点, 即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 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是与不确定 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性测量。 计量属于测量,又严于测量。
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 得拆开。 [20℃_20摄氏度(正确)/摄氏20度(错误)] 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置于整个数值之后,一 般只能用一个单位表示一个量。 [20~30m(正确)/20m~30m(错误);1.7米(正 确)/1米7(错误)]
计量基础知识
⑵关于词头的规则 词头永远紧接单位,其间不得插入其他词。 [km2_平方千米(正确)/千平方米(错误)]
声学计量; 光学计量; 电离辐射计量;
计量基础知识
第二节 计量法相关内容 1、计量法的基本内容 计量立法宗旨 调整范围 计量单位制
西北铅锌冶炼厂维修车间
计量工作简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度量衡处,负 责全国的度量衡统一管理工作。
1954年设立国家计量局。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统一我国计 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我国基本计量制度。 1977年我国正式参加国际米制公约组织。 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 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1985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1987年1月19日,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计 量法实施细则》。
计量基础知识
2、测量的方式:
根据结果的获得方式分:直接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它是指直接从测量仪表的读数获
取被测量量值的方法。 间接测量:利用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
的函数关系,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方 法。
计量基础知识
3、计量和测量的关系 测量不具备,也不必具备计量所有的特点, 即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 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是与不确定 度联系在一起的规范性测量。 计量属于测量,又严于测量。
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 得拆开。 [20℃_20摄氏度(正确)/摄氏20度(错误)] 单位名称和符号必须置于整个数值之后,一 般只能用一个单位表示一个量。 [20~30m(正确)/20m~30m(错误);1.7米(正 确)/1米7(错误)]
计量基础知识
⑵关于词头的规则 词头永远紧接单位,其间不得插入其他词。 [km2_平方千米(正确)/千平方米(错误)]
声学计量; 光学计量; 电离辐射计量;
计量基础知识
第二节 计量法相关内容 1、计量法的基本内容 计量立法宗旨 调整范围 计量单位制
《计量管理基础知识》PPT课件
![《计量管理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5c0e2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7.png)
计量职能部门在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时首先应明确计量职能部门在贯彻ISO10012: 2003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计量职能部门为完成规定的职责所需配置的人员,包括计量管理人员,计量检定/ 校准人员、测量设备调试和修理人员、理化分析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经最高管理者批准 后进行配备.
ISO10012标准介绍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足确保:
对应的文件: MCX.801测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监视控制程序
识别和确定顾客对测量的要求并转化成计量要求.
计量职能部门的测量能力应满足内部顾客的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规定要求必须向外部顾客或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可 靠的证据.
测量能力包括: 1〕测量设备的配备; 2〕测量人员的资格和能力; 3〕符合测量要求的环境条件; 4〕测量方法;
计量基础概述
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一致性:在统一的计量单位基础上,无论采取何种方法、使用计
计
量器具、以及何人测量,其测量结果在给定区间内具有一致性
量
特
点
溯源性:测量结果通过一条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法制性:计量的社会性,具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
计量基础概述
计量单位——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如长度: m、温度:℃
计量基础概述
测量设备——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 需的资料的总称.
要点: 测量设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硬件和软件. 硬件:游标卡尺、百分表、千分尺等; 软件:用于测量过程/结果的软件,包括计算机软件、操作规范、 文件资料等.
测量设备的选择和配备
计量基础概述
配备原则: 1〕测量设备本身的最大允许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小于或等于所检测的 工艺过程参数控制限或产品公差极限对应值的1/3——1/10.
《计量基础知识》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99bfc0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c.png)
去除重复、异常和不一 致的数据,确保数据质
量和准确性。
数据转换
将数据从一种格式或结 构转换为另一种格式或 结构,以便于分析和可
视化。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机器学习等 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 析,挖掘数据中的规律
和趋势。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 直观地展示数据,帮助 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数据。
数据处理应用
计量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未来的计量技术将 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 自适应、自学习等功能 。
网络化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未来的计量技术将更 加网络化,能够实现远 程、分布式测量和管理 。
微型化
随着微纳米技术的发展 ,未来的计量技术将更 加微型化,能够实现更 小尺度上的测量和应用 。
单位。
应用
国际单位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包括科学、工程、技术和经济
等。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定义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指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使用的计量单位。
构成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包括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和导出单位,同时使用 十进制词头来修饰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应用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我国各个领域中计量工作的基础,也是我国量 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基础。
计量误差
误差定义
01
02
03Leabharlann 误差定义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测 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的来源
误差可能来源于测量设备 、环境因素、操作人员等 多种因素。
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由于测量过程中存在多种 影响因素,误差是不可避 免的。
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 中出现的规律性误差,通 常由固定的因素引起。
量和准确性。
数据转换
将数据从一种格式或结 构转换为另一种格式或 结构,以便于分析和可
视化。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机器学习等 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 析,挖掘数据中的规律
和趋势。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图像等形式 直观地展示数据,帮助 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数据。
数据处理应用
计量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 展,未来的计量技术将 更加智能化,能够实现 自适应、自学习等功能 。
网络化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未来的计量技术将更 加网络化,能够实现远 程、分布式测量和管理 。
微型化
随着微纳米技术的发展 ,未来的计量技术将更 加微型化,能够实现更 小尺度上的测量和应用 。
单位。
应用
国际单位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包括科学、工程、技术和经济
等。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定义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指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使用的计量单位。
构成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包括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和导出单位,同时使用 十进制词头来修饰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应用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是我国各个领域中计量工作的基础,也是我国量 值传递和量值溯源的基础。
计量误差
误差定义
01
02
03Leabharlann 误差定义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测 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的来源
误差可能来源于测量设备 、环境因素、操作人员等 多种因素。
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由于测量过程中存在多种 影响因素,误差是不可避 免的。
误差分类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 中出现的规律性误差,通 常由固定的因素引起。
计量管理基础知识(ppt 151页)_9659
![计量管理基础知识(ppt 151页)_9659](https://img.taocdn.com/s3/m/dca9a0f04b35eefdc9d33348.png)
• 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 • 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 • 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 计量特点:
• 1)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 致程度。
• 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因此在给出 量值的同时,必须给出适应于应用目的的 或实际需要的不确定度或误差范围。
• 科学计量: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 量科学研究,通常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来精 确地定义与实现计量单位,并为最新的科 技发展提供可靠的测量基础。
• 工程计量:各种工程、工业、企业的实用 计量。
• 如:能源或材料的消耗、工艺流程的监控 以及产品质量与性能的测试。
• 法制计量:与法定计量机构工作有关的计 量,涉及对计量单位、计量器具、测量方 法及测量实验室的法定要求。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 区需要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 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 的计量标准。
• 7、计量检定 • 强制检定是指计量标准器具或工作计量器具必须
定期定点地由法定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 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的范围: • 1)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 • 2)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
• 3)溯源性: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 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 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 量值溯源,是指自下而上通过不间断的校 准而构成的溯源体系;
• 量值传递,是自上而下通过逐级检定而构 成的检定系统。
• 4)法制性:来自计量的社会性,因为量值 的准确可靠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还 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
• 经典阶段:以宏观现象与人工实物为科学 基础的阶段。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优秀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培训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c9265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e.png)
数据整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分类、排序等处理,以便于后续分析。
2024/1/25
数据计算
根据测量原理和数学模型,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测量结果 。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 等,以评据呈现出来,以便于更直观地了解数据分 布和规律。
根据经验或其他可靠信息,对测量不确定 度进行估计,得到标准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将A类评定和B类评定的结果进行合成,得 到最终的测量不确定度。
在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基础上,考虑包含 因子k的影响,得到扩展不确定度,用于表 示测量结果的置信区间。
2024/1/25
17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组合测量法等。直接测量法是指直接将被测量与计量器具进行比较;间接 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从而求得被测量的量值;组合测量法是将多个单一 测量组合起来,以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
2024/1/25
13
计量器具的选择与使用
计量器具的选择:根据测量需求选择合 适的计量器具,考虑因素包括测量范围 、精度等级、稳定性、使用环境等。
2024/1/25
10
CHAPTER 03
计量器具与测量原理
2024/1/25
11
计量器具的分类与特点
质量计量器具
长度计量器具
如卡尺、千分尺等,具有高精度 、高稳定性的特点,用于测量物 体的尺寸和形状。
如天平、砝码等,用于测量物体 的质量,具有高精度和可重复性 的特点。
时间计量器具
如秒表、计时器等,用于测量时 间间隔,具有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的特点。
《计量基础知识》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e8465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9.png)
06
计量管理
计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任务
计量管理的定义:对计量器具、计量标准、计量数据等进行管理,确保其 准确性和可靠性
计量管理的任务:确保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保证计量数 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计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计量管理的内容:包括计量器具的管理、计量标准的管理、计量数据的管 理、计量人员的管理等
Ppt
计量基础知识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03
计量器具和测量误差
04
05
计量技术法规和标准物质
06
计量单位和单位制 计量检定和校准 计量管理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计量单位和单位制
计量单位的定义和分类
添加项标题
计量单位:用于表示物理量、化学量等量的大小和单位的标准
电阻。
电压计量器具:如电压 表、电流表、电阻表等,
用于测量电压。
测量误差:由于各种因 素的影响,测量结果与 真实值之间存在一定的 误差,需要采取措施减
小误差。
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
测量误差: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 异
误差来源:仪器误差、环境误差、人为误 差等
误差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 差等
04
计量检定和校准
计量检定的概念和分类
计量检定:是指对测量仪器 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行评估和确认的过程。
计量检定的分类:根据测量 仪器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分 为物理计量检定、化学计量 检定、生物计量检定等。
物理计量检定:包括长度、 质量、时间、温度、压力、 电学等计量检定。
化学计量检定:包括酸碱度、 浓度、电导率、色度等计量 检定。
2024版计量培训课件
![2024版计量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7cf97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b.png)
计量保证体系建立与实施
计量保证体系构成
包括计量法律法规、计量技术法规、计量基准和计量标准、测量设 备和测量过程控制等要素。
计量保证体系建立
企业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 善的计量保证体系。
计量保证体系实施
通过制定计量管理制度、加强计量人员培训、定期开展测量设备检定 和校准等措施,确保计量保证体系的有效实施。
析。
05
计量管理与质量保证
计量管理概述
1 2 3
计量管理定义 计量管理是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进行统一管理、 监督和协调的活动,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和一致。
计量管理重要性 计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 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具有重要意义。
计量管理原则 计量管理应遵循科学性、法制性、一致性和溯源 性的原则。
06
计量新技术与新趋势
光纤光电子计量技术
光纤传感技术
利用光纤作为传感元件,实现温度、压力、应变 等物理量的测量。
光纤干涉技术
通过光纤干涉原理,实现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测 量,如光纤陀螺仪等。
光纤光栅技术
利用光纤光栅的波长选择性,实现光谱分析和光 学测量。
物联网技术在计量中的应用
智能传感器技术
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传感器数据的远程采集和实时监控。
计量单位制及换算
计量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SI)是现代计量学的基础,它包括7个基本单位和一系列导出单位。法 定计量单位是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使用的计量单位。
单位换算
掌握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等。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
计量基础知识ppt课件
![计量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ecf40443323968011c9255.png)
16
四、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是已确定其中一种或几种特性量值用于 校准计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确定材料特性量值 的物质。
按量值的定值准确度的高低分为一级和二级标准 物质;按其被定值的特性可分为化学成分标准物质、 物理或物理化学特性标准物质和工程特性标准物质。
制造标准物质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申请 办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
通过比对来统一量值,是使测量结果趋向 一致的重要手段。
国际间国家计量基、标准进行比对,目的 是确定并互相承认国家计量标准的等效度,进 而承认各签署国家标准证书的有效性。
23
五、计量检定系统表与“国家溯源等级 图”
计量检定系统表指从计量基准到各等级计量标准直 到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程序(量值传递程序)所作
5
一、基本概念
计量单位(测量单位): 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 大小而约定的定义和 采用的特定量。具有 约定的赋予的名称和 符号。
例: 长度单位米符号:m 定义:光在真空中于 (1/299792458)s时间间 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这 是1983年召开的第十七届 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 的 ,由于采用的是激光 稳频技术,米的复现准确 度提高到10-10 — 10-11 甚至达到10-12量级。
12
非SI单位
吨
质量
分、时、天
时间 例
长度
海里
面积
公顷
速度
节
13
一、计量器具
a 单独地或连同辅助 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 量的器具。 b 计量器具是指能用 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 测对象量值的装置、 仪器仪表、量具和用 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 质,包括计量基准、 计量标准、工作计量 器具。
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 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 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 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他 们的组合。
四、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是已确定其中一种或几种特性量值用于 校准计量器具、评价测量方法或确定材料特性量值 的物质。
按量值的定值准确度的高低分为一级和二级标准 物质;按其被定值的特性可分为化学成分标准物质、 物理或物理化学特性标准物质和工程特性标准物质。
制造标准物质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申请 办理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
通过比对来统一量值,是使测量结果趋向 一致的重要手段。
国际间国家计量基、标准进行比对,目的 是确定并互相承认国家计量标准的等效度,进 而承认各签署国家标准证书的有效性。
23
五、计量检定系统表与“国家溯源等级 图”
计量检定系统表指从计量基准到各等级计量标准直 到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程序(量值传递程序)所作
5
一、基本概念
计量单位(测量单位): 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 大小而约定的定义和 采用的特定量。具有 约定的赋予的名称和 符号。
例: 长度单位米符号:m 定义:光在真空中于 (1/299792458)s时间间 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这 是1983年召开的第十七届 国际计量大会正式通过 的 ,由于采用的是激光 稳频技术,米的复现准确 度提高到10-10 — 10-11 甚至达到10-12量级。
12
非SI单位
吨
质量
分、时、天
时间 例
长度
海里
面积
公顷
速度
节
13
一、计量器具
a 单独地或连同辅助 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 量的器具。 b 计量器具是指能用 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 测对象量值的装置、 仪器仪表、量具和用 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 质,包括计量基准、 计量标准、工作计量 器具。
测量设备:实现测量过程 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 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 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他 们的组合。
2024年度计量培训实用PPT课件
![2024年度计量培训实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8d922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5.png)
18
05 计量管理与质量保证
2024/2/3
19
计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统一性原则
确保计量单位、量值传递和计 量方法的统一,为科学研究和 生产活动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
保证。
2024/2/3
准确性原则
计量结果应准确可靠,满足生 产、科研和经营管理的要求。
法制性原则
计量工作必须遵守国家计量法 律法规,确保计量工作的合法 性和有效性。
法规与标准互动关系:计量法规和计 量标准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一 方面,法规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 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另一方面,标准 在遵守法规的前提下,不断推动技术 进步和创新发展,为法规的完善和发 展提供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同时, 法规和标准的互动关系也体现在对测 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监管和管理上, 共同维护了计量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2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2024/2/3
23
案例一:长度计量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某机械制造企业需对一批轴类零 件进行长度测量,以确保产品质
量。
2024/2/3
测量方法
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注意测量 前需对卡尺进行校准,测量时要保 持卡尺与轴类零件垂直,并读取卡 尺上的刻度值。
数据分析
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 平均值、标准差等参数,以评估产 品质量稳定性。
、红外测温仪等。
计量器具的选用原则
01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适当 的计量器具,确保其量 程、精度等满足要求。
2024/2/3
02
优先选择经过认证、具 有合法计量检定标识的 计量器具。
03
考虑计量器具的稳定性 、可靠性和耐用性,以 及使用环境对其的影响 。
9
05 计量管理与质量保证
2024/2/3
19
计量管理的基本原则
统一性原则
确保计量单位、量值传递和计 量方法的统一,为科学研究和 生产活动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
保证。
2024/2/3
准确性原则
计量结果应准确可靠,满足生 产、科研和经营管理的要求。
法制性原则
计量工作必须遵守国家计量法 律法规,确保计量工作的合法 性和有效性。
法规与标准互动关系:计量法规和计 量标准之间存在紧密的互动关系。一 方面,法规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 了法律依据和保障;另一方面,标准 在遵守法规的前提下,不断推动技术 进步和创新发展,为法规的完善和发 展提供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同时, 法规和标准的互动关系也体现在对测 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监管和管理上, 共同维护了计量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2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2024/2/3
23
案例一:长度计量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某机械制造企业需对一批轴类零 件进行长度测量,以确保产品质
量。
2024/2/3
测量方法
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注意测量 前需对卡尺进行校准,测量时要保 持卡尺与轴类零件垂直,并读取卡 尺上的刻度值。
数据分析
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 平均值、标准差等参数,以评估产 品质量稳定性。
、红外测温仪等。
计量器具的选用原则
01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适当 的计量器具,确保其量 程、精度等满足要求。
2024/2/3
02
优先选择经过认证、具 有合法计量检定标识的 计量器具。
03
考虑计量器具的稳定性 、可靠性和耐用性,以 及使用环境对其的影响 。
9
2024版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
![2024版计量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03d85e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a.png)
推动科技发展
维护社会公正
精确的测量结果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基 础,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
计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医疗、 环保、安全等,准确的计量结果可以维护社 会公正和人民利益。
2024/1/28
6
02
计量单位与单位制
2024/1/28
7
计量单位的概念与分类
2024/1/28
计量单位的概念
网络化测量
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测 量、数据共享等功能,提高测 量便捷性。
高精度测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测量 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精度 测量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2024/1/28
智能化测量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智能 化。
绿色化测量
注重环保、节能理念在计量技 术中的应用,推动绿色化测量 技术发展。
01
02
03
04
古代计量
以实物为基准,如长度用人体 部位、容量用谷物堆等。
2024/1/28
近代计量
以自然现象为基准,如时间以 地球自转、公转周期为准。
现代计量
以原子、分子等微观现象为基 准,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测
量。
当代计量
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方 向发展,形成现代计量体系。
25
计量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24/1/28
高精度
计量器具的测量精度通常高于普通测量工具,能够满足高精 度测量的需求。
高可靠性
计量器具的测量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和一致性,能够确保测量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2
测量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测量方法的分类
根据测量原理的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根据测量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计量基础知识ppt
![计量基础知识ppt](https://img.taocdn.com/s3/m/75fcf62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f.png)
8.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到的被测量的值 由数字和计量单位的积表示
9.示值——测量器具所给出的被测量值
10.测量的重复性——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 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11.实验标准差——对被测量作N次测量,表征测量结果分散程度
的量。
s(x)
n
( xi x)2
i1
n1
12.测量的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 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0.001018
5位有效数字
1000
4位有效数字
1.0×103
2位有效数字
31785PA取2位有效数字——32KPA
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家法令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所有的 计量单位
1984年1月20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 国家计量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2月27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1990年底完成向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过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单位(SI)+国家选定的其它单位
计量基础知识
一.计量
1.计量的定义 计量——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
计量需有公认的 、约定的、法定的计量单位,计 量器具,计量人员,计量检定系统,检定规程。
2.中国古代的计量 古代计量 :“布手知尺”、“掬手为升”以人体为基准
大禹治水:大禹使用准绳、规、矩等计量器具
中国古代的计量制度——秦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颁布诏书,以最高 法律的形式统一全国的计量制度——“度量衡”制度。
1875年由17个国家代表签署了米制公约
国际计量组织
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计量大会——国际计量委 员会
9.示值——测量器具所给出的被测量值
10.测量的重复性——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 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
11.实验标准差——对被测量作N次测量,表征测量结果分散程度
的量。
s(x)
n
( xi x)2
i1
n1
12.测量的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 果之间的一致程度。
0.001018
5位有效数字
1000
4位有效数字
1.0×103
2位有效数字
31785PA取2位有效数字——32KPA
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家法令形式规定强制使用或允许所有的 计量单位
1984年1月20日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 国家计量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2月27日发布《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 1990年底完成向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过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单位(SI)+国家选定的其它单位
计量基础知识
一.计量
1.计量的定义 计量——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
计量需有公认的 、约定的、法定的计量单位,计 量器具,计量人员,计量检定系统,检定规程。
2.中国古代的计量 古代计量 :“布手知尺”、“掬手为升”以人体为基准
大禹治水:大禹使用准绳、规、矩等计量器具
中国古代的计量制度——秦制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颁布诏书,以最高 法律的形式统一全国的计量制度——“度量衡”制度。
1875年由17个国家代表签署了米制公约
国际计量组织
国际计量局(BIPM)——国际计量大会——国际计量委 员会
计量培训资料PPT课件(2024)
![计量培训资料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54e979e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b.png)
物质成分
指构成物质的各元素或 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
2024/1/28
成分分析
通过特定的化学或物理 方法,对物质中的各成 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的过程。
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物质中某种成 分的含量,确定该物质 中各成分的比例或浓度
。
29
定性分析
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或 物理性质,确定物质中
是否含有某种成分。
化学计量器具及使用
度,如使用红外测温仪等。
测温技巧
03
选择合适的测温元件和测温方法,确保测温元件与被测物体充
分接触,减少测量误差。
16
热学计量案例分析
2024/1/28
案例一
某化工厂反应釜温度计量不准确导致产品质量问题,通过 更换高精度测温元件和优化测温方法,提高了产品质量和 生产效率。
案例二
某钢铁厂高炉温度计量失控导致生产事故,通过引入先进 的测温技术和设备,实现了对高炉温度的实时监测和精确 控制,保障了生产安全。
利用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温差电效应来测量 温度,具有测量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2024/1/28
15
温度测量方法与技巧
2024/1/28
接触式测温法
01
通过测温元件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来测量温度,如使用玻璃液
体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等。
非接触式测温法
02
通过测量被测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等物理量来推算出物体的温
案例三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通过对表面粗糙 度的测量,介绍如何使用光学比较仪 等量仪进行长度计量,并分析测量结 果的不确定度。
2024/1/28
12
03
热学计量
2024/1/28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13
计量概述
1.5 计量的特点
溯源性
(量值传递)
Page 14
准确性
(目的)
计量
法制性
(保障)
统一性
(本质的特征)
计量概述
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性。 准确性是计量的核心,也是计量权威性的象征。 一切数据只有建立在准确测量的基础上才具有使用价值
Page 15
计量概述
准确性
Page 11
计量概述
1.4 计量学分类 按工作分类:科学计量、工程计量、法制计量
计量学分类
科学计量
代表方面
内容
计量基础
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究。 通常是国家 计量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
工程计量
计量应用
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实用计量。又称工业计量。例 如:有关能源或材料的消耗、工艺流程的监控以及产品质量 与性能的测试等。
计量概述
1.3 计量学研究的内容 1.研究计量单位及其基准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使用 2.研究计量方法和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 3.研究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的方法 4.研究计量的不确定度、测量理论和结果处理方法 5.研究计量人员进行计量的能力培养与考核方法 6.研究计量法制和管理 7.研究有关计量的一切理论和实际问题 8.基本物理常数标准物质及材料特性等的准确测定等
高速铁路两根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一般为1435毫米,允许的 范围为1434-1436毫米,超出这个范围,都可能造成列车运行 的不平稳,甚至带来脱轨的安全隐患
Page 16
计量概述
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 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这就是溯源性。 溯源性是“准确性”和“统一性”的技术归宗,避免了量值出于多源, 造成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混乱,它使计量的准确和一致得到保证。
1 2 3
计量概述 发展沿革 法律法规
4
计量管理
Page 2
Page 3
计量概述
计量概述
1.1 计量的定义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计量是为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的被 测对象主要是测量仪器和测量标准。
从定义上讲计量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一门科学——计量学。 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学。唯有计量部门从事的测量才被 称作“计量”。包括检定、校准、 定值、 定度、比对及 (对测量仪器)测试等活动。
法制计量
Page 12
政府起主导作 用的社会事业
指与法定计量机构工作有关的计量,涉及对计量单位、计量 器具、测量方法及测量实验室的法定要求。法制计量由政府 或授权机构根据法制、技术和行政的需要进行强制管理来保 证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测量工作的 公正性和可靠性。
计量概述
按专业分类:几何量、热学、力学、电磁学、电子 学、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声学、光学、化学。
早在100多万年以前的人类的祖先—猿人,为了加工木棒、打 制石器和分吃食物,就逐渐萌发出长短、轻重、多少的概念。 古代人从“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为寻”、“迈 步定亩”,自然而然地过度到以人体的某一部分为标准的客观 自然长度标准。
“度量衡”。
•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发展经济,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公元 前221年,颁布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要求在全国统一施行,在我国开 始了计量的法制管理。“度”是“尺”,计量长短。“量”是“斗”, 计量容积。“衡”是 “秤”,称量测量
Page 19
计量概述
法制性:法制性是指计量的法律行为。 计量的社会性(国计民生、公众利益、可持续发展或特殊信任领域) 决定了计量的法制性。如果不通过立法予以保障,计量的“统一性” 和“准确性”也就成了空话。
Page 20
计量概述
Page 4
计量概述
什么是测量?
什么不是测 量?
Page 5
测量告知我们关于物体属性; 测量总是用某种仪器来实现; 测量结果由“数” + “单位”组成(物理量)。
两根绳子比长短; 计数; 检测(是非、合格判定)。
计量概述
计量概述
1.2 计量的历史
计量发展的历史是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人类文明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age 8
计量概述
经典阶段:以宏观现象与人工实物为科学基础的阶段。
•在1875年米制公约会议之后,用含铂90%、铱10%的 合金制成千克原器,目前保存在巴黎的国际计量局 总部,所有质量的计量都应溯源到该千克原器。 •最初的千克质量单位是由18世纪末法国采用的长度 单位米推导出来的。1立方分米纯水在最大密度(温 度约为4摄氏度)时的质量,就定为1千克。
Page 7
计量概述
原始阶段:以经验和权力为主,大多利用人、动物或自然物作为计量基准
• 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 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 •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 )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 右脚各走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 步为一里。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的一节定为1寸。 • 英尺:公元8世纪,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把他一只脚长定为1 英尺。(1英尺=0.3048米) • 码: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利一世规定,他的手臂 • 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1码。 •(1码=0.9144米)
Page 17
计量概述
溯源性
Page 18
计量概述
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 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要求,其测 量结果就应在给定区间内是一致的。 一致性是计量最本质的特征。它集中反映在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 的统一,而计量单位的统一又是量值统一的重要前提。 计量的一致性,不仅局限于一个国家,而且具有国际性
Page 9
计量概述
现代阶段:以量子理论为基础,由宏观实物基准过渡到微观量子基准。
Page 10
•1983年,光速取代了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铂 制米原器被选作定义“米”的标准,并且约定光 速严格等于299,792,458米/秒,此数值与当时的 米的定义和秒的定义一致。后来,随着实验精度 的不断提高,光速的数值有所改变,米被定义为 1/299792458秒内光通过的路程。
计量概述
1.5 计量的特点
溯源性
(量值传递)
Page 14
准确性
(目的)
计量
法制性
(保障)
统一性
(本质的特征)
计量概述
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性。 准确性是计量的核心,也是计量权威性的象征。 一切数据只有建立在准确测量的基础上才具有使用价值
Page 15
计量概述
准确性
Page 11
计量概述
1.4 计量学分类 按工作分类:科学计量、工程计量、法制计量
计量学分类
科学计量
代表方面
内容
计量基础
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究。 通常是国家 计量研究机构的主要任务。
工程计量
计量应用
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实用计量。又称工业计量。例 如:有关能源或材料的消耗、工艺流程的监控以及产品质量 与性能的测试等。
计量概述
1.3 计量学研究的内容 1.研究计量单位及其基准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使用 2.研究计量方法和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 3.研究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的方法 4.研究计量的不确定度、测量理论和结果处理方法 5.研究计量人员进行计量的能力培养与考核方法 6.研究计量法制和管理 7.研究有关计量的一切理论和实际问题 8.基本物理常数标准物质及材料特性等的准确测定等
高速铁路两根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一般为1435毫米,允许的 范围为1434-1436毫米,超出这个范围,都可能造成列车运行 的不平稳,甚至带来脱轨的安全隐患
Page 16
计量概述
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 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这就是溯源性。 溯源性是“准确性”和“统一性”的技术归宗,避免了量值出于多源, 造成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混乱,它使计量的准确和一致得到保证。
1 2 3
计量概述 发展沿革 法律法规
4
计量管理
Page 2
Page 3
计量概述
计量概述
1.1 计量的定义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计量是为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计量的被 测对象主要是测量仪器和测量标准。
从定义上讲计量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一门科学——计量学。 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学。唯有计量部门从事的测量才被 称作“计量”。包括检定、校准、 定值、 定度、比对及 (对测量仪器)测试等活动。
法制计量
Page 12
政府起主导作 用的社会事业
指与法定计量机构工作有关的计量,涉及对计量单位、计量 器具、测量方法及测量实验室的法定要求。法制计量由政府 或授权机构根据法制、技术和行政的需要进行强制管理来保 证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测量工作的 公正性和可靠性。
计量概述
按专业分类:几何量、热学、力学、电磁学、电子 学、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声学、光学、化学。
早在100多万年以前的人类的祖先—猿人,为了加工木棒、打 制石器和分吃食物,就逐渐萌发出长短、轻重、多少的概念。 古代人从“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为寻”、“迈 步定亩”,自然而然地过度到以人体的某一部分为标准的客观 自然长度标准。
“度量衡”。
•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发展经济,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公元 前221年,颁布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要求在全国统一施行,在我国开 始了计量的法制管理。“度”是“尺”,计量长短。“量”是“斗”, 计量容积。“衡”是 “秤”,称量测量
Page 19
计量概述
法制性:法制性是指计量的法律行为。 计量的社会性(国计民生、公众利益、可持续发展或特殊信任领域) 决定了计量的法制性。如果不通过立法予以保障,计量的“统一性” 和“准确性”也就成了空话。
Page 20
计量概述
Page 4
计量概述
什么是测量?
什么不是测 量?
Page 5
测量告知我们关于物体属性; 测量总是用某种仪器来实现; 测量结果由“数” + “单位”组成(物理量)。
两根绳子比长短; 计数; 检测(是非、合格判定)。
计量概述
计量概述
1.2 计量的历史
计量发展的历史是与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它是人类文明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Page 8
计量概述
经典阶段:以宏观现象与人工实物为科学基础的阶段。
•在1875年米制公约会议之后,用含铂90%、铱10%的 合金制成千克原器,目前保存在巴黎的国际计量局 总部,所有质量的计量都应溯源到该千克原器。 •最初的千克质量单位是由18世纪末法国采用的长度 单位米推导出来的。1立方分米纯水在最大密度(温 度约为4摄氏度)时的质量,就定为1千克。
Page 7
计量概述
原始阶段:以经验和权力为主,大多利用人、动物或自然物作为计量基准
• 相传我国古代大禹治水时,曾用自己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标准, 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 •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 )规定,以他的双步,也就是左 右脚各走一步作为长度单位,叫做步,并规定一步为五尺,三百 步为一里。后来又规定把人手中指的当中的一节定为1寸。 • 英尺:公元8世纪,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把他一只脚长定为1 英尺。(1英尺=0.3048米) • 码: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利一世规定,他的手臂 • 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1码。 •(1码=0.9144米)
Page 17
计量概述
溯源性
Page 18
计量概述
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 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要求,其测 量结果就应在给定区间内是一致的。 一致性是计量最本质的特征。它集中反映在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 的统一,而计量单位的统一又是量值统一的重要前提。 计量的一致性,不仅局限于一个国家,而且具有国际性
Page 9
计量概述
现代阶段:以量子理论为基础,由宏观实物基准过渡到微观量子基准。
Page 10
•1983年,光速取代了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铂 制米原器被选作定义“米”的标准,并且约定光 速严格等于299,792,458米/秒,此数值与当时的 米的定义和秒的定义一致。后来,随着实验精度 的不断提高,光速的数值有所改变,米被定义为 1/299792458秒内光通过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