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地运用

合集下载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合理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合理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合理应用摘要:如果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不仅影响生态系统内生物的存在和发展,而且也间接地影响着人们身心健康。

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修复工作。

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修复的主要技术,它不仅能够提高水质、吸收、输送水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物,还对提高整个水生态系统的环境具有巨大价值。

关键词:水生植物;水生态修复;应用前言: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促进了人口密度增加及工业化的发展,使得水体污染日渐加剧。

城市发展初期,水体主要集中于防洪排涝,对其生态、景观等重要功能有所忽视,导致水环境生态失衡,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干扰,而且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因此,加强水环境生态修复治理极为紧迫。

1、水生植物的水环境生态修复作用水生植物植株作为水生生态系统核心构成,在能量、物质循环中充当重要协调角色。

水环境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应用主要体现在人工湿地、生态浮床等,水生植物可对水体中有机质颗粒进行吸附、沉降等,植物自身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作为水体中污染颗粒和微生物核心介质。

水生植物可凭借自身根系菌胶团,促使悬浮于水体中地物质沉降。

水生植物可及时拦截水体中泥砂等污染物,缓解水体中污染负荷。

水生植物可通过多种作用将水体中的营养盐转化为自身物质,或通过代谢工作将其排放。

随着植物不断生长,需定期进行收割,以免植物叶片落入水体,造成水源二次污染。

不同物种、污染源,均会干扰植物吸收污染物实际成效。

水生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作用下,可将水体中 N、P 降解,植物自身光合作用最终产物传输至根系,并形成两大区域,即无氧、有氧,供给水体中好氧、厌氧微生物各有所得,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

水生植物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对水体中藻类繁殖生长具有约束作用。

2、影响水生植物水生态修复的环境因素2.1光照在水生态系统中,由于污水的排放以及海水中存在的悬浮物颗粒都直接导致水体透明度的降低,水体透明度降低就会致使水中光照不足。

当水中光线严重不足时,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无法正常运行,使其生长受到抑制,由此可见,水体透明度是间接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因素之一。

水环境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技术

水环境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技术

水环境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技术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水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等。

为了保护和恢复水环境的健康,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综合的、可持续的方法,旨在恢复受损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生态浮床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等。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和降解。

常见的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芦苇等,它们不仅具有美观的观赏价值,还能有效地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同时,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促进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作用。

此外,水生植物还能够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

微生物修复技术则是通过引入或激活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来分解和转化污染物。

微生物具有强大的代谢能力,能够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一些细菌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一些真菌能够降解石油等难降解的污染物。

在水环境治理中,可以通过投放微生物制剂或者改善水体环境条件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提高水体的净化效果。

生态浮床技术是一种将水生植物种植在浮床上,使其漂浮在水面上的技术。

浮床上的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同时浮床还能够阻挡阳光直射水面,抑制藻类的生长。

生态浮床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城市景观水体、小型湖泊等的治理。

人工湿地技术是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通过构建湿地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对水体进行净化。

人工湿地可以分为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等类型。

在人工湿地中,水体中的污染物经过物理沉淀、化学吸附、生物降解等过程被去除。

人工湿地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

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

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改善和恢复受损水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促使水环境的自净能力得以提升,最终实现水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污染物的排放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对保护和恢复水环境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利用植物吸收、富集和转移污染物的能力,改善水环境的质量。

植物修复技术可以分为水生植物修复和陆生植物修复两种方式。

水生植物修复是利用水生植物在水体中生长,通过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和氧合水体,改善水质。

一些具有良好吸附能力和耐污染性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盐等污染物。

陆生植物修复则是通过植物的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的作用,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减少其对水体的渗透和排放。

常见的修复植物如虎耳草、油菜等,具有良好的耐污染能力和疏水性,在水土界面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治理作用。

二、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技术,通过构建湿地植被和水流动态、模拟湿地生物的生态链条,提高水体的处理效能。

人工湿地技术可以分为浅水湿地和深水湿地两种类型。

浅水湿地一般是指水深在0.2-0.5米之间的湿地,常见的有人工河流、自然湿地的修复和构建,如湿地池塘、浮床湿地等。

浅水湿地利用植物的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的作用,对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等进行吸附和降解,同时也是很好的栖息地和觅食场所,对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

深水湿地则是指水深超过0.5米的湿地,在处理水体中重金属和毒物时具有很好的效果,如鱼塘、景观湖泊等。

深水湿地通过植物的生物学功能和水流的动力效应,将水体中的污染物吸附于植物表面,或通过植物根系的作用,将污染物固定在根系中。

三、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学功能,对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污染物进行降解和分解,恢复水体的健康。

植物农学中的水生植物栽培与水生态修复

植物农学中的水生植物栽培与水生态修复

植物农学中的水生植物栽培与水生态修复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它们对于水域的生态平衡和水质净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物农学中,水生植物的栽培和水生态修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探讨水生植物栽培技术与水生态修复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水生植物以及它们在水环境中的应用。

一、水生植物栽培技术在植物农学中,水生植物的栽培技术是一门专门研究如何在水中种植植物的学科,主要目的是为了利用水生植物对水环境进行净化和修复。

水生植物的栽培技术包括水培技术和土培技术两种。

1. 水培技术水培技术是指将水生植物的种子或幼苗直接种植在水中,让其根系在水中生长。

水培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选择适合水培的植物。

不同的水生植物对水质、光线和营养需求不同,因此在进行水培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植物。

(2)提供合适的光线和温度。

大多数水生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水培时需要保证植物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照。

同时,水中的温度对水生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影响,需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3)调节水质和提供适当的营养。

水生植物栽培需要注意控制水质,保持水的清洁和氧气的充足。

此外,为水生植物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 土培技术土培技术是指将水生植物的种子或幼苗先培育在土壤中,然后将其转移到水中生长。

土培技术的关键在于保证水生植物的根系在水中能够正常生长。

土培技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选择合适的土壤和容器。

选择适合水生植物生长的土壤,并将其放入适当的容器中,以便于将其转移到水中。

(2)适时转移。

当水生植物的根系生长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将其转移到水中。

转移时需要注意保持根系的完整,避免对植物的伤害。

二、水生态修复水生态修复是指利用水生植物对水域进行净化和修复的技术。

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净化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水生态修复的具体方法包括人工湿地的建设、水生植物的引种、植物滴灌等。

湖泊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湖泊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湖泊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湖泊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湖泊是大自然中一片宝贵的水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风景。

然而,由于人类的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许多湖泊的水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修复湖泊的水生态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根据不同的类别,介绍湖泊水生态修复和保护的措施。

一、水生植物类别水生植物是湖泊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水体的稳定性和生态平衡起着关键的作用。

然而,一些湖泊由于生态破坏或人为活动,水生植物种类减少或消失,导致湖泊生态系统失衡。

为了修复和保护湖泊的水生植物,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重新引入水生植物种类。

对于已经消失的水生植物种类,我们可以通过人工种植或移植的方法,重新引入到湖泊中。

这样可以增加湖泊水植物的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控制湖泊水质。

湖泊水质的改善对于水生植物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加强湖泊周边农田和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减少湖泊的污染物输入。

此外,定期清理湖泊的垃圾和污泥,以保持湖泊的清洁和健康。

二、湖泊生物类别湖泊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许多湖泊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

为了修复和保护湖泊的生物系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限制捕捞量。

合理控制湖泊的捕捞量,保护湖泊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免受过度捕捞的威胁。

建立合法的渔业管理机构,制定科学的捕捞政策和限制措施,确保湖泊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2.增加人工鱼礁。

建设人工鱼礁是保护湖泊生物的一种有效手段。

人工鱼礁可以为湖泊生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增加湖泊中的生物多样性。

此外,人工鱼礁还可以吸引游客,促进湖泊旅游业的发展。

三、湖泊水体类别湖泊的水体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为了修复和保护湖泊的水质,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湖泊周边保护区的建设。

建立湖泊周边的保护区,划定清晰的边界,并加强巡护和管理。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水生植物是指能在水体中生长并繁殖的植物。

它们是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净化水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在水污染治理中,水生植物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净化和修复工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应用。

一、水生植物的净化机理1. 吸附作用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等表面具有丰富的微生物和菌丝,这些微生物和菌丝可以吸附并寄生在水生植物的表面。

通过这些微生物和菌丝的作用,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净化水质。

2. 生物吸收水生植物的根部长期浸泡在水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够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

对于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将其转化为植物组织中的有机物。

3. 生物转化水生植物在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后,能够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过程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并释放氧气,提高水体的氧含量,改善水质环境。

4. 生态平衡水生植物通过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生态功能,能够促进水体中微生物和藻类等生物的繁衍,构建起一套相对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从而净化水体中的有机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1. 河流湖泊生态修复在河流湖泊的水污染治理中,通过引种适宜的水生植物,例如莲藕、菰、香蒲等,能够有效稳定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环境。

水生植物的根系能够有效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岸坡生态环境,促进河流湖泊的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

2. 污水处理水生植物还被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工程中。

通过建设人工湿地、植物滤池等单位工程,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对进入的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将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去除或转化,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水产养殖水生植物在水产养殖中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氨氮、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造成了许多水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为了改善水环境和保护水生态系统,水生态修复技术应运而生。

水生态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通过人为的手段对受损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从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

本文将探讨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现状1. 湿地修复技术湿地是水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生态环境,具有水土保持、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湿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

湿地修复技术是利用人工手段对受损湿地进行修复,目前主要采用植物修复、土壤修复和水体修复等方法。

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湿地修复技术已经成熟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水生植物在水环境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净化能力,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中。

目前,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和植物滤池等方式,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修复已成为一种主要的修复手段。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转化和降解的技术。

目前,常用的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土壤-植物共存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藻类修复技术等。

这些技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修复,可以有效地改善水环境质量。

随着人们对水环境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加,水生态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水生态修复技术将更加注重对修复效果的长期监测和评估,以及对修复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的研究。

新型的生物修复技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也将逐渐成为应用的热点。

2. 综合治理水生态修复技术将逐渐向综合治理发展,通过整合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土壤修复和水利工程等多种修复手段,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水生态修复体系,实现对污染水体的综合修复和生态重建。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以贾鲁河为例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以贾鲁河为例

L i n n . ) 、莼 菜 ( B r a s e n i a s c h r e b e r i )、菱
( T r a p a q u a d r i s p i n o s a R o x b . s p p . ) 、萍 蓬 草 ( N u p h a r p u mi l u m )等 。 4 、挺 水 植 物 。挺 水 植 物 形 态 直 立
挺 拔 ,茎 叶挺 出水 面 ,根 或地 茎 扎入 泥 中生长 发育 ,绝 大 多数 具有 茎 、叶 之分 ,花 色 艳 丽 ,花开 时 离 开 水 面 。 以千屈 菜 ( L y t h r u m s a l i c a r i a )、 芦 苇
该处 理系 统在治 理水环 境 工作 中 的功
能和作用。 ( 二)常见的水生植物 1 、沉水植 物。沉水植 物根扎 于水 下 泥土 中 ,有 的茎生 于泥 中 ,全 株沉 没 于水面 之下 。这类植 物 在水下 弱光 的条 件下 也能正 常生 长发 育 ,水 质较 好 的环境 里能形 成水 下森林 。常见 的 水 生 植物 有 眼 子 菜 ( P o t a mo g e t o n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以 贝百 贾鲁 , 河为 H J 例 l J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邢伟明 的河道 治理 中,水生植物 不仅 有去污的 能力,更有水质监 测、景观营造 的作 用 , 探 讨水 生植 物在 生态修 复技 术 中的应
用、作用机理及 影响因素,以期在 河道综合 治理 中为水生植物的生态修 复应 用提供一 定的参考。
养过剩 时 ,营养成 分会 占据 整个水 面 , 影 响沉水 植 物 的生长 ,从 而 导致 整个 水体 系 统 的破坏 。常 见 的漂 浮植 物有

水生植物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体环境修复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水污染已经对人类生存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水质和生态环境,许多国家采用了各种措施进行治理。

其中,使用水生植物来修复水体环境已经被广泛应用。

水生植物指的是适应水生环境的植物,其生长周期和生态需求与水体密切相关。

它们可以利用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同时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促进水质的改善。

因此,水生植物成为生态修复和水污染防治上的一种有利工具。

一、水生植物的分类和特点水生植物按生长环境和水体本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漂浮植物等。

其中,沉水植物是生活在湖泊、河流、池塘等水域中的植物。

其叶子浸泡在水中,根部建立在底泥中,长成茂密的水草丛,净化水体,增加水中氧气供应。

水生植物具有一系列特点。

首先,水生植物可以长期在水中生长,不需要大量的土壤、氧气等条件,耐受水体中的污染物和化学物质等。

其次,水生植物是一种高效的吸收器,可以通过化学吸附、微生物催化和生物转化等方式将营养物质和有机物完全吸附和降解,促进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降解。

再次,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通过生物滤网的方式,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有害菌的繁殖,防止水体中的潜在食品链受到影响。

二、1.水生植物的物理效应水生植物的物理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可以降低水位和水流率,减弱水势,使水体中的沙石等物质不易流动,减小水深,促进有益植被的生长。

另一个是通过水生植物的生物缠结和根系等等在水体中滤去悬浮物、沉淀物,过滤物质的多少与水生植物的密度和高度有关,越密集,效果越好。

这样,人工湖泊和污水处理设施的自然水分解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2.水生植物的化学效应水生植物的化学效应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是通过光合作用,水生植物可以利用自身的能量将水质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转化为氧气,降低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从而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的作用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的作用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的作用发布时间:2021-11-12T11:34:08.054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23期作者:张盼红牟雪[导读] 水生植物凭借自身功能及作用,对水环境修复治理有着绝对优势。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01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水生植物的作用及功能,接着分析了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最后对水生植物在修复中的应用配置原则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水生植物;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作用引言:水生植物凭借自身功能及作用,对水环境修复治理有着绝对优势。

为提高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治理成效,需明确水质、水深及周边环境,遵循配置原则并合理选种,考量植物群落空间结构合理性,保证对水环境的净化成效。

1水生植物的作用及功能1.1物理作用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有机质颗粒有着吸附、沉降等作用,作为水体中的污染颗粒和微生物的核心介质,植物自身的比表面积较大。

水生植物凭借自身的根系菌胶团,促使悬浮于水体中的地物质发生沉降,也可及时拦截水体中泥砂等污染物,减轻水体中污染负荷。

1.2吸收作用水生植物可通过多种作用将水体中的营养盐转化为自身物质,或通过代谢功能将其排放。

需定期收割不断生长的植物,以免叶片落入水体,造成水源二次污染。

不同的物种及污染源,均会对植物吸收污染物造成影响。

1.3协同作用在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联合作用下,可将水体中N、P降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最终产物传输至根系,并形成无氧、有氧两大区域,供给水体中好氧、厌氧微生物,净化作用较强。

1.4化感抑制作用水生植物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对水体中藻类的繁殖和生长具有约束作用。

2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的实际应用2.1沉水植物的应用沉水植物,主要是指根茎在泥土中生长,整株都沉侵在水中的植物。

该类型植物有着比较发达的通气组织,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

其大多数叶子是狭长的,呈丝状,可以将水体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吸收,就算是在水下,依旧可以茁壮生长。

水生植物对净化污水及在水生态修复方面的作用

水生植物对净化污水及在水生态修复方面的作用

水生植物对净化污水及在水生态修复方面的作用佛山市南海区天益城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提高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水生植物生态修复。

一些地区的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保护,以至于出现藻类丛生、污染严重的情况,再加上在进行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以及资金支持,以至于无法有效开展修复工作。

因此,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植物修复在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中如何实践进行详细探讨。

从生态净化功能角度出发,归纳总结了在城市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作用机制和植物配置原则:水生植物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可以拦截、沉降、吸附水体中的固体颗粒;通过生长代谢吸收氮(N)、磷(P)等有机物,同时有些种类的植物还可以富集不同类型的重金属;通过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以降低水中的生物需氧量;通过分泌抑藻物质防止藻类爆发,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

在植物配置时,应当综合考虑植物的净化效果、种植要求、生态性以及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合理性,为生物群落的建立提供基础。

关键词: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净化作用;配置原则在进行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有效将植物修复应用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进行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中种植水生植物能够增加对水体污染物的溶解、提高对污染物质的凝聚和过滤作用,并且有效限制藻类生物的生长。

除此之外,对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进行不同层次的组合种植能够更有效地对水污染起到净化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水生植物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应该有效进行水生植物的种植。

一、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一些地区加大了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但是在实际修复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水资源生态修复技术以及资金支持,以至于无法有效开展修复流程。

除此之外,我国还没有完善的水生态环境修复方面的制度,以至于在进行水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没有专门的资金支持,大多都是依赖政府和人民群众,因此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无法有效开展。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119水生植物在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赵 爽 身份证件号: 1101031984****0043【摘 要】 水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重要的隐患问题,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还可能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

水生植物在景观水体水生态修复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通过吸附和转移污染物、富营养化物质来净化和改善水质,成为城市生态水体设计中的必要元素。

本文就重点针对水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作用及优化措施进行了探究,旨在为进一步合理地利用水生植物营造生态水景提供理论基础。

并以我近期参与的永定河孔雀城大湖项目为例,阐述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水生植物 水生态修复 景观水体 净化引言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水生态系统方面存在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化肥农药的应用,以及各类废水和污水的排放,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其质量下降。

相应的修复处理也就显得极为必要。

在水生态修复处理中,合理运用水生植物是比较重要的,值得深入研究。

应用于水体景观生态设计中的水生植物既要有景观价值,又要有生态意义,如抗污染、水土保持等。

兼具景观与生态功能的水生植物材料,对形成美观且具有一定水质净化能力的水体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1水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作用1.1物理作用物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水生植物存在能够有效降低水的流速,进而也就能够有效促使水中存在的各个污染杂质能够得到较好沉降,达到水生态修复的效果;另一方面,水生植物的根系还能够较好作用于水体内的土壤,促使其得到较为理想的净化。

1.2吸收作用当前水生态系统的突出问题表现在水质的污染,这也就需要针对这些污染成分进行有效处理,比如水体中的氮、磷、铜、铅、锌元素就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进行处理。

水生植物在正常生长过程中通过吸收氮、磷元素增强自身生长速度,同时能够达到净化水体的效果;此外,在对各类可溶性金属的降低和净化方面也表现出积极的作用。

河道清淤项目中的水生态修复技术

河道清淤项目中的水生态修复技术

河道清淤项目中的水生态修复技术河道是自然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水域环境,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河道受到严重的污染和淤积。

为了恢复和改善河道生态系统的功能,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清淤项目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生物法修复技术1. 水生植物修复法水生植物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污染物,改善水质。

在河道清淤项目中,可以引入一些适应水流环境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以增加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

2. 底栖动物修复法底栖动物是河道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分解有机物、净化水体的作用。

在清淤过程中,可以保留一定量的底栖动物种群,或者引入一些适应河道环境的底栖动物,以促进河道的自净能力。

二、物理法修复技术1. 人工湿地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构建水体系统,可以用于处理废水和改善水质。

在河道清淤项目中,可以利用适当的区域建立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被和底泥的沉积,来协助水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

2. 河床调整技术河道清淤过程中,可以通过河床调整来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例如,在河床上设置适当的石块和洞穴,为底栖动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此外,河道清淤后可以进行适当的河床拓宽和深化,增加水流的自净能力。

三、化学法修复技术1. 有机物修复技术在河道清淤过程中,可以添加适量的有机物质,如腐殖酸、藻类等,来改善水体的营养状况。

这些有机物质可以促进水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生物改良剂修复技术生物改良剂是一种能够改变水体环境的微生物制剂,可以降解水中的有机物质,并增加水体中有利微生物的数量。

在河道清淤项目中,可以使用生物改良剂来促进水生态系统的修复。

综上所述,河道清淤项目中的水生态修复技术是通过生物法、物理法和化学法来恢复和改善河道生态系统的功能。

这些修复技术的应用将能够改善河道水质,增加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的数量,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使河道生态系统得以修复和保护。

水环境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技术

水环境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技术

水环境治理中的生态修复技术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等。

为了保护和改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生态修复技术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恢复受损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水环境治理中,常见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同时还能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常见的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莲、芦苇、菖蒲等。

通过合理种植这些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增加水体的透明度。

例如,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种植大量的水生植物,能够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抑制藻类的生长,从而缓解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

二是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能够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通过向水体中投放特定的微生物菌剂,如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可以加速水体中污染物的降解过程。

此外,微生物还能够与水生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共同促进水生态系统的修复。

比如,一些微生物可以附着在水生植物的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同时植物也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场所。

三是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它由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

污水通过人工湿地时,其中的污染物会被基质过滤、吸附,植物吸收以及微生物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维护简单等优点,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例如,在一些农村地区,可以建设人工湿地来处理生活污水,不仅能够有效地净化污水,还能美化环境,增加生态景观。

四是生态浮床技术。

生态浮床是将水生植物种植在浮体上,使其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种技术。

浮床上的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同时其茎叶能够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现状1. 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的技术。

通过植物的吸收、降解、沉淀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目前,在城市、工矿企业和农村等地广泛应用了人工湿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

2.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水生植物是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并提供生态位和栖息地。

利用水生植物修复水体的技术,通过构建植物修复带或水生植物人工湿地,可以有效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含量,改善水质环境。

目前,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已在城市河道、湖泊、水库和养殖水体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3. 鱼类修复技术鱼类对水体环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摄食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排泄废物等方式,改善水体的生态平衡。

目前,一些水域的水生态修复工程中,已引入了适宜的鱼类进行水质修复和生态恢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1. 技术深化和创新随着对水环境修复需求的增加,水生态修复技术将不断深化和创新。

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改良水生植物,提高其吸收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利用先进的材料和工程技术构建高效的人工湿地系统;开发新型的生态修复材料和技术手段等,将为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突破。

2. 生态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未来,水生态修复技术将更加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

建设生态农业园区、生态城市等项目中,将采用水生态修复技术对农田、城市水体进行修复和保护,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

3. 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的协同推进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将与环境治理工作协同推进,形成全面的水环境治理体系。

水生态修复技术将与水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等工作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综合化的整体解决方案,推动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4. 国际合作与交流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需要国际合作与交流。

水生植物的应用

水生植物的应用
中生长繁殖。
净化水质
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中 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 ,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提供栖息地
水生植物能够为水生动 物提供栖息地和繁殖场 所,有助于维护水生生
态平衡。
美化环境
水生植物具有优美的形 态和丰富的色彩,能够 美化环境,提升景观品
质。
02
水生植物的应用领域
生态修复与治理
01
02
03
富营养化水体治理
水生植物的应用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5
目录
• 水生植物的种类与特点 • 水生植物的应用领域 • 水生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
用 • 水生植物的种植与养护
目录
• 水生植物的经济价值与市场前 景
• 水生植物的未来研究方向与挑 战
01
水生植物的种类与特点
常见的水生植物种类
荷花
荷花是常见的观赏水生植物, 具有美丽的花朵和荷叶,常用
于池塘、水景的绿化。
芦苇
芦苇是适应性较强的水生植物 ,常生长在沼泽、河岸、湖畔 等地,有很好的生态修复功能 。
菱角
菱角是一种水生蔬菜,也是一 种很好的观赏植物,常用于水 景绿化。
慈姑
慈姑是常见的水生蔬菜,也具 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常用于湿
地、池塘的绿化。
水生植物的特点与适应性
适应水生环境
水生植物具有适应水生 环境的特殊生理结构和 生态适应性,能够在水
提供食物来源
水生植物的根系、茎和叶等部位可以 作为食物来源,如某些鱼类和两栖动 物的食料。
04
水生植物的种植与养护
种植技术与方法
种植容器选择
根据水生植物的种类和生长需求,选择适合的种植容器,如水缸 、水池、花盆等。

城市水生态建设中水生植物的功能及应用情况

城市水生态建设中水生植物的功能及应用情况

2021年第04期现代园艺成特色品牌的旅游商品。

耦园的历史内涵丰富,文化资源充足,景区可以与文化创意公司或高校进行合作,设计既能体现江南文化和耦园特色,又能与当前时尚审美相结合,融合实用、美观、品质于一体的文创商品。

并及时对所创商品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和商标注册,形成景区文创旅游品牌。

并在景区实体店和网络端同时销售,延伸耦园文化品牌的产业链条,提升旅游景区的品牌影响力和推介力。

4.2科技为文旅发展赋能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是一个定义,更是一系列的顶层设计。

文旅高质量、高速度的融合发展,更需要开放的思维和科技来支撑,为其提供全新动能和无限可能。

2018年秋,耦园尝试推出“AR互动游园”体验,充分运用增强现实的技术手段,让景观、文物、表演活起来,让游园变得有趣起来,同时,也使特色文化活动能够依托旅游项目得到传承弘扬。

明年计划恢复开放的耦园藏书楼,运用裸眼3D、全息投影等技术,实现科技与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比如,采用科技,将一楼的方形厅堂打造成沉浸式雅集空间,让《吴中七老图》人物、景观活化,复原沈秉成、李鸿裔等7位文人雅士饮酒作画、闻香品茗、吟诗作对等雅集场景,呈现一段动态的视觉盛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采用3DMAPPING多媒体手法复原二楼书房,将园主夫妇琴瑟和鸣、联吟唱和的场景还原呈现,无声融入书房陈设布置,达到情景再现、声影俱效。

期待耦园结合文化元素,注入更多科技动能,为游客带来更多元化、更智慧化的游览体验。

参考文献[1]夏营.谈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层意义.[J].旅游管理研究,2019(05).[2]厉建梅.文旅融合趋势下旅游景区的品牌提升战略———以山东天上王城景区为例[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6(01).[3]臧其林.基于文旅融合的苏州文化旅游产业创新研究[J].市场论坛,2019(11).[4]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打造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的若干意见[Z].2017.[5]王青.苏州耦园造园特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8.[6]刘金德.游赏耦园[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7]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耦园志[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8]曹林娣.园庭信步———中国古典园林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9]易叡.中国各朝代婚礼文化[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10]苏州市东园管理处.耦园诗文选[C].2005.(责任编辑舒丹丹)城市水生态建设中水生植物的功能及应用情况赵柯欣,王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摘要:结合水生态建设的意义及水生植物利用中的问题,总结了水生植物在城市水生态建设及水环境管理、保护与修复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水生植物在景观美化及水质改善方面的功能;并基于目前水生态建设的形式,总结了常用的水生植物种类,以及基于时、空及个体特征而设计的植物配置模式,分析了目前水生植物应用中关注的重点,以及实现水生植物合理利用并发挥相应生态环境功能而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工作,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水生态修复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特色探讨

水生态修复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特色探讨

水生态修复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特色探讨水生态修复公园是近年来城市绿地建设中的新兴形式,其以水生态修复为主要目的,通过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而水生态修复公园植物景观营造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更能体现出公园的独特魅力和生态价值。

本文将从植物景观营造的角度,探讨水生态修复公园的特色与发展方向。

一、水生态修复公园的植物景观意义1.美化环境水生态修复公园倚水而建,其植物景观营造对于美化水域环境至关重要。

在水边栽植各类水生植物,如芦苇、香蒲、菖蒲等,不仅可以增加水域的绿化覆盖率,提升环境整体美观度,还能为水域增添一份清新的生机和活力。

2.增加生态价值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建设者和维持者,它们有利于维持水域生物多样性,提供鱼类、水禽等生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源,进而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

在水生态修复公园中,合理的植物景观营造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意义。

3.提升游憩体验水生态修复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不仅要具备美观和生态功能,更要考虑到市民的休闲需求。

合理布局各类植物,打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去处,增加了公园的吸引力和社会效益。

1.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水生态修复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首要任务是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

这些植物既要适应水中生长环境,还要具备较强的吸污能力和生态适应性。

比如采用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水生植物,如莲藕、菖蒲等,利用它们的生长来净化水质,改善水域环境。

2.打造水岸带景观水生态修复公园的水岸带是植物景观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注意体现自然的生态美学和生态功能。

可以在水岸带边缘种植各类水生植物,形成半自然的湿地带,为鸟类、昆虫、水生动物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栖息地,增加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结合地域环境特色水生态修复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要根据地域环境特色进行合理的选材和植物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运用一、我国水资源概况2013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

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

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湖泊(水库)2013年,水质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国控重点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60.7%、26.2%、1.6%和11.5%。

与上年相比,各级别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无明显变化。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2013年重点湖泊(水库)水质状况*指太湖、滇池和巢湖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27.8%、57.4%和14.8%。

利用植物或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这一用生态—生物的方法来修复水体的技术,廉价实用,适用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

二、水生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运用1、水生植物介绍水生植物是一个生态学范畴上的类群,是不同分类群植物通过长期适应水环境而形成的趋同性适应类型。

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一般将其分为以下几大类: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以及挺水草本植物。

挺水植物挺水型水生植物植株高大,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直立挺拔,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中生长,上部植株挺出水面。

挺水型植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菖蒲、黄菖蒲、水葱、再力花、梭鱼草、花叶芦竹、香蒲、泽泻、旱伞草、芦苇、茭白等。

漂浮植物漂浮型水生植物种类较少,这类植株的根不生于泥中,株体漂浮于水面之上,随水流、风浪四处漂泊,多数以观叶为主,为池水提供装饰和绿荫。

又因为它们体的清澈。

水藻过多会导致水质混浊、发绿、并遮挡水生植物和池塘生物健壮生长所必需的光线。

沉水植物有:轮叶黑藻、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苦草、菹草等。

污水治理中应用的水生植物,需要尽快达到吸附污染物、净化水体的作用,最好选择生长速度较快、根系发达的植物,以求尽快达到治污的作用,如芦苇、香蒲、菖蒲等。

有些工程还需要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吸附重金属以减少污染,可使用水葱、大漂、水葫芦等。

2、水生植物的应用2.1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a)净化所需的能源由光合作用提供;b)具有美学价值,能改善景观生态环境;c)植物可被收割和利用,创造新的价值;d)能固定土壤或底泥中的水分,防止污染源进一步扩散;e)为降解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环境中的重金属和一些有机物并非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并且达到一定程度后具有毒害作用。

对于此类化合物,一些植物也演化出了特定的生理机制使其脱毒。

植物通常是通过螯合和区室化等作用,来耐受并吸收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这种机制也存在于许多水生植物中。

水生植物的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状的结构,并在植物根系附近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环境,为各种不同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也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提供了足够的分解者。

植物的根系还可分泌一些有机物从而促进微生物的代谢,这样就为好氧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而根区以外则适于厌氧微生物群落的生存。

2.2几种研究和应用较为普遍的水生植物芦苇生长特点:根系非常发达,生长速度快;污染物去除功能:去除BOD、氮。

凤眼莲生长特点: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分泌克藻物质污染物去除功能:富集镉、铬、铅、汞、砷、硒、铜、镍等;吸收降解酚、氰;抑制藻类生长物质。

浮萍生长特点:生长速度快,分泌克藻物质。

污染物去除功能:富集镉、铬、铜、硒;抑制藻类生长。

狐尾藻生长特点:生长速度快。

污染物去除功能:吸收TNT、DNT等结构相近化合。

2.3 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水生植物修复技术a)生态浮床技术b)氧化塘技术c)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生态浮床技术定义:按照自然规律,运用无土栽培技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用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植物技术。

采用该技术可将原来只能在陆地种植的草本陆生植物种植到自然水域水面,并能取得与陆地种植相仿甚至更高的收获量与景观效果。

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水体中污染物质,同时植物根系附着的微生物降解水体中污染物,从而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

典型的湿式有框浮床组成包括4个部分:1浮床框体、2浮床床体、3浮床基质、4浮床植物。

浮床技术设计原则:a)稳定性:从浮床选材和结构组合方面考虑,能抵抗一定的风浪、水流的冲击而不至于被冲坏。

b)耐久性:正确选择浮床材质,保证浮床能历经多年而不会腐烂,能重复使用。

c)便利性: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施工、运行、维护的便利性。

氧化塘技术氧化塘是利用塘库等水生生态系统对水体的净化作用,进行污水原位处理的工程措施。

通过在池塘内种植对重金属、有机物有富集和吸收作用的植物,如水葫芦、水芹菜、香蒲等,然后定期收割,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带。

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净化机理,它能够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的生态系统,综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循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2.4 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优缺点优点:a)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小;b)较高的环境美化价值;c)经济效益,可获得生物和植物能源;d)操作简单,投资少。

缺点:a)植物枯枝败叶会造成营养释放,应及时收割;b)冬季植物容易枯死,应及时收割;c)植物净化系统一般占地面积大;d)水生植物会在水面屏蔽,压迫环境;e)难以筛选出抗性大的植物。

三、水生植物的选择与种植1、水生植物种植注意在营造溪流、瀑布、水池、湖塘等水景时,配置水生植物,既可以增添园林景观的情趣,又具有水源净化涵养的生态功能。

但是,要充分发挥水生植物在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的作用,在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在水生植物群落营造前期,应加强人工维护,去除该群落中生长的其他品种的水生植物,避免其对该植物群落产生的种间竞争,破坏群落的稳定。

2)利用水生植物美化、净化水体时,在保持一定覆盖度和生物量的前提下,要加强后期管理工作,及时将枯老的植物残体移出水体,防止由于植物残体大量堆积、腐烂而导致污染。

3)在水生植物的配置上,要考虑植物之间的遮光效应,在养护管理上采取修剪、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保证水生观赏植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景观效果。

4)尽量选择适合当地的乡土水生植物;水面上水生植物的覆盖度最好小于水面积的30%。

在应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绿化时,首先要选好材料,力求做到既兼顾景观效果又能有效净化水质;其次,植物配置要讲究园林美学原则。

下面推荐一些具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

荷花,莲科莲属多年生挺水植物,分株或播种繁殖。

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是良好的美化水面、点缀亭榭或盆栽观赏的植物材料。

芦苇,禾本科芦苇属,播种或分株繁殖。

其净化水质的效果较好,如将芦苇布置于自然式水岸边,别有一番野趣。

水葱,莎草科多年生宿根挺水草本植物。

茎杆高大通直,青翠碧绿。

其变种花叶水葱,在茎杆上有黄色环斑,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水葱多于初春分株繁殖,栽种初期宜浅水。

水葱茎杆挺拔翠绿,常用于水面绿化或作岸边点缀。

蒲草,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沼生草本植物,分株繁殖。

多自生在水边或池沼内,每年春季从地下匍匐茎发芽生长,并且不断发生分株;冬季遇霜后,地上部分完全枯萎,匍匐茎在土中过冬。

成片栽培能形成壮观的景观效果,几丛点缀亦独具特色,其蒲棒可做切花或干花。

水葫芦,多年生宿根浮水草本植物。

因其在根与叶之间有一像葫芦状的大气泡又称水葫芦。

茎叶悬垂于水上,蘖枝匍匐于水面,花色艳丽美观,叶色翠绿偏深。

须根发达,分蘖繁殖快,管理粗放,净化水质的良好植物。

但在南方气候条件适宜地区栽植时要小心其强劲的自繁能力,避免其成为入侵植物。

生态修复的河道大部分为流水,自然驳岸可选择成本低廉适应性强的各类水生植物。

改造与绿化时应效仿自然,选用本地植物,成片或块状栽植,以达到修复自然的目的。

挺水、浮水、沉水植物,沼生、湿生植物合理搭配,兼顾色彩色调,以达到优化景观的目的。

2、水生植物选择水生植物的选择首先应考虑水生植物在污水中适应性问题,如污水浓度超过一定限度必须经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处理降低到植物能生长的浓度后方可栽植,故选用的植物应具备根系发达抗污能力强,长势旺盛的植物种类,如再力花、千屈菜、水葱、水葫芦、空心菜、水芹菜、芦苇、香蒲等,冬季大部分水生植物休眠后选用冬季分蘖生长的常绿水生鸢尾吸污。

一些沉水植物、园艺种或寡营养植物抗污力较差不宜选用,如金鱼藻、花叶水葱、花叶香蒲或石菖蒲等。

经逐次的处理污染浓度较低后则可选用大多数的水生植物,以营建水生植物花园,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景观效果,为污水处理场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进而打造休闲场所。

水生植物的配置在污染浓度高的第1至2池或塘内,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种类进行密植。

而经过过滤拦截后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塘或池内选择多种类的水生植物,总体应中间高四周较低矮或者远处高近处低的配置方法,形成高低错落的水生植物花境,从高到低的植物依次为花叶芦竹、香蒲、再力花、荷花、黄菖蒲、冠果草、细叶莎草、泽泻、香茹草、睡莲、荇菜、聚草等。

中国水稻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水上种稻专利技术中开创了国内水生植物浮岛种植工作,水生植物浮岛种植不仅在营造水面景观方面有重大突破和特殊价值,近年来在水质治理、生态修复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水生植物浮岛种植技术的关键是浮力设施、种植平台和植物种类选择。

浮力设施:早先采用塑料泡沫,它和种植平台融为一体。

优点是浮力大,便于管理;缺点是塑料泡沫二次污染,不利环保。

现在使用较多的是由竹、木等自然材料作浮力材料和框架,近年来也多采用PVC管材、废弃轮胎等。

这些材料成本低,制作方便,二次污染少。

上述这些材料各有优点和缺陷,如PVC管材购买材料方便、成本较低、制作简单;缺点是浮岛管理不够方便,应用时应因地制宜。

种植平台:有种方式是将水生植物种于营养钵(或花盆)中,再把营养钵置于塑料泡沫板做成的种植穴中。

这样种植主要是为景观需要,但在治理水质效果方面不尽如人意。

种植穴还可选择秸秆、无纺布等,还有的用大孔径穴盘,如蝴蝶兰穴盘等。

植物选择:用于景观布置的,应多从美观角度来选择植物。

用于水质治理、生态修复的,则要根据污染源和污染物种类,选择相应对这些污染物富集、降解效果好的植物。

在水生植物选择时还要考虑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水体的营养程度,水体富营养的,适应的种类多一些,但当水体贫营养时,许多喜肥植物长势不好。

通常情况下,刚开始做植物浮岛时水体营养丰富,植物长势良好,随着水质的逐渐改善水体的营养不断下降,反而使植物的长势越来越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