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电子教案

合集下载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作者:张国来源:《地理教育》2010年第01期季风气候是亚洲气候的显著特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的东亚季风,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形成的南亚季风,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气环流系统,控制着这两个地区的气候。

东南亚位于这二者之间,两种季风对它都有影响。

不过这两种季风的性质不同,从气候特点来比较,两者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一、季风强度不同南亚北部有一系列山地,如阿富汗山地、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使之与中亚及我国青藏高原分开,亚洲大陆的冬季风很难进入印度境内,在10月~次年3月这里没有类似东亚寒潮这样的强冷空气入侵,所以印度凉季的月平均气温要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暖和得多,如印度的新德里和迪布鲁加尔1月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沙和福州分别高出几度到十几度。

正是由于印度北面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作为屏障,所以南亚的冬季风并不显著。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寒冷干燥,是由于从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的冬季风是强劲的,在它的影响之下,我国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最冷的国家。

1月平均气温我国东北比同纬度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华南沿海偏低5℃左右,所以我国深受冬季风的控制。

在东亚季风区,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得多。

冬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东南亚一带时势力已大大减弱,在中南半岛冬、夏季风强度几乎相当。

到了南亚,则是夏季风要强于冬季风。

二、季风进退速度不同南亚夏季风的到来非常迅速,气候学上称之为“季风爆发”。

当旱季末期气温尚在不断增高、印度平原上几乎是酷热难耐的时候,6月中旬前后夏季风突然爆发。

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具有3个明显特点:①低空盛行风转为西南风;②大范围降水量显著增加;③季风建立迅速,带有爆发性。

在5月中旬以前,夏季风在马来半岛和孟加拉湾南部建立后,迅速向西北方向推进,5月下旬到达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6月在印度全境爆发,7月推进到巴基斯坦。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
南亚季风,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是亚洲季风的子系统,它们的来源,季风成员及其影响地区是不同的:
(1)成员比较;南亚季风源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高压,在东非沿岸越赤道后形成索马里急流,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印度,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对印度季风槽的形成和季风降水有很大影响。

东亚季风也有自己的成员:东亚季风起源于澳大利亚高压,在105?-125?E附近越过赤道以后,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也成为西南急流,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形成热带辐合带,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向北又变成西南气流,与北方冷空气活动配合,在长江流域形成梅雨锋。

为区别不同季风气流的来源,将与越赤道气流有关的季风气流称为热带季风,而与副热带高压有关的季风气流称为副热带季风。

在高空,这两支季风环流都伴有较强的偏东气流。

(2)热源比较:从大气热源的分布来看,两个系统各有一个巨大的热源中心位于北半球,各有一个冷源中心位于南半球。

孟加拉湾热源和青藏高原热源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冷源维持了印度季风槽的上升支和南半球的下沉支,组成了印度季风系统的季风经圈的环流;而南海与东亚大陆的热源与澳大利亚的冷源维持了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的上升支和澳大利亚的下沉支,从而组成东亚季风系统经圈环流。

(3)由上述可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是两支相互独立的亚洲季
风子系统,它们的分界线大约在100°E附近。

另一方面,这两支季风子系统共存于一个大的季风环流内,是相互作用的。

印度南部西南季风加强东伸,可以影响到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加强那里的西南气流;而南海热带低压或台风西移可以引起孟加拉湾低压的发展,最后影响印度季风。

东亚季风和气候类型判断

东亚季风和气候类型判断

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
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和雨期长 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北部、 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 重大影响。 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 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 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 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 其次使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对比:
东亚季风 风向 冬 季 性质 成因 风向 夏 季 性质 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南亚季风 东北季风 干暖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北季风 干冷
东南季风 暖湿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西南季风 湿热 气压带、风带位置 的季节移动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不毛之地
干旱
撒哈拉沙漠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 终年高温多雨
海陆 热力 性质 差异 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
气压带风带的季 节移动,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3、比较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1)以亚洲太平洋沿岸地区为例,比较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 类型的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气 候 特 征
气 温 降 水
气温高低
气温年较差
年降水量 各月降水量的分配
自低纬至高纬各气候的气温 逐渐降低,并且气温年较差 增大;年降水量减少。
致使出现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太阳辐射
(2)以亚欧大陆中高纬度地区为例,比较大陆西岸、大 陆内部、大陆东岸各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主要差异。
可见,气温年较差大,年 降水量少是大陆性气候的 特点。 即:气候的大陆性表现为 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 少。

东亚与南亚季风气候的比较

东亚与南亚季风气候的比较

东亚与南亚季风气候的比较1、南亚季风气候有何特点?其成因与东亚季风气候有何差异南亚季风有明显的干湿季节之分,冬干夏湿是其主要气候特征。

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为辅,这与东亚季风正好相反,东亚季风的形成中海陆热力差异和地形因素是主要方面。

南亚季风形成的主要过程: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

2、两个关于东亚和南亚季风的问题,地理高手请进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季风形成的原理。

东亚季风是海洋和陆地的气压产生的。

夏季欧亚大陆温度高气压低,形成亚洲低压,北太平洋温度低气压高,形成夏威夷高压,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产生东风,受自传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南季风;冬季相反,大陆是西伯利亚高压,海洋是阿留申低压,产生西风,地转偏向力形成西北风。

南亚季风其形成主要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

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

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

至于其性质不同,东亚冬季风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是故寒冷,南亚冬季风,由于冷空气长途南下,到了印度温度已经没有那么寒冷了。

东亚夏季风南亚夏季风温度不同主要是由于季风发源地不同,一个在亚热带海域,一个在热带海域,温度自然不一样。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差异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主要包括它们的分布位置、成因、基本特征及对区域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知识,是历年高考试卷常涉及的重要内容,借此考查考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比较等方面的能力。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_张国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_张国

2010年第1~2期教材新析38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张国/山东省章丘市圣井中心学校(250220)季风气候是亚洲气候的显著特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的东亚季风,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形成的南亚季风,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气环流系统,控制着这两个地区的气候。

东南亚位于这二者之间,两种季风对它都有影响。

不过这两种季风的性质不同,从气候特点来比较,两者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一、季风强度不同南亚北部有一系列山地,如阿富汗山地、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使之与中亚及我国青藏高原分开,亚洲大陆的冬季风很难进入印度境内,在10月~次年3月这里没有类似东亚寒潮这样的强冷空气入侵,所以印度凉季的月平均气温要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暖和得多,如印度的新德里和迪布鲁加尔1月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沙和福州分别高出几度到十几度。

正是由于印度北面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作为屏障,所以南亚的冬季风并不显著。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寒冷干燥,是由于从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的冬季风是强劲的,在它的影响之下,我国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最冷的国家。

1月平均气温我国东北比同纬度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华南沿海偏低5℃左右,所以我国深受冬季风的控制。

在东亚季风区,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得多。

冬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东南亚一带时势力已大大减弱,在中南半岛冬、夏季风强度几乎相当。

到了南亚,则是夏季风要强于冬季风。

二、季风进退速度不同南亚夏季风的到来非常迅速,气候学上称之为“季风爆发”。

当旱季末期气温尚在不断增高、印度平原上几乎是酷热难耐的时候,6月中旬前后夏季风突然爆发。

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具有3个明显特点:①低空盛行风转为西南风;②大范围降水量显著增加;③季风建立迅速,带有爆发性。

在5月中旬以前,夏季风在马来半岛和孟加拉湾南部建立后,迅速向西北方向推进,5月下旬到达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6月在印度全境爆发,7月推进到巴基斯坦。

季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季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题目分值得分何谓季风?试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与特点(8分)何谓季风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

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

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

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

季风活动范围很广,它影响着地球上1/4的面积和1/2人口的生活。

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尤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为显著。

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围季风区,而欧洲和北美洲则没有明显的季风区,只出现一些季风的趋势和季风现象。

冬季,大陆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大陆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

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

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

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著。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大陆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大陆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

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亚寒带⑥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② 热带草原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D C
BA
B C
B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B 赤道低气压
东北信风带
带与副极地
赤道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的
A 形成有何不
东南信风带
同?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B
极地高气压 带与副热带
高气压带有
C
极地东风带
何差异?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北半球规律: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就全球而言:大致是1月南移, 7月北移
小结
三圈环流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
小结
北 半
1.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
气 压
成因 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
心 2. 季风
性质差异
环流
分布及特点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 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思考三种气候的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亚 热
北纬 候 30°
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 暖少雨 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高中地理-东亚和南亚季风-国赛一等奖

高中地理-东亚和南亚季风-国赛一等奖

微课题:东亚和南亚季风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性质,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解释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读图能力。

过程与方法:1、对比分析冬夏季气压分布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对东亚、南亚季风的分析,使学生学会分析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通过讨论东亚和南亚季风,体会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形成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读图对比分析、探究教具准备:教材、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李娜的《黄土高坡》导入我国的季风。

歌中唱到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实际就是我国的冬夏季风,那我国地处东亚,季风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知识。

展示学习目标。

先知识回顾,上节课学习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都快于海洋,陆地和海洋形成了不同高低气压,使原本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受地转偏向力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对当地气候影响很大。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大气环流的实际状况,学习北半球季风。

请同学们看书上和图活动题,这是简化了的世界地图,冬夏季在亚欧大陆上各有一个空气柱,请同学们根据热力环流的知识把陆地上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画出来,思考讨论在大陆冬夏季会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并简述其理由。

大家都知道大陆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冬季大陆较海洋为冷源,空气冷却而下沉,大陆会形成冷高压;夏季,大陆较海洋为热源,空气膨胀而上升,在大陆会形成热低压。

如果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画几条等压线,可以发现气压带不再呈带状分布,而被分割成了一个一个的气压中心。

由上述可以得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分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教师:由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引起了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第15课时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教学案(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大气环流与气候 第15课时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教学案(含解析)

〖第15课时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之小船创作1.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1)形成原因:□0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时,陆冷海□02热,陆地形成□03高压,海洋形成□04低压;夏季时,陆□05热海冷,陆地形成□06低压,海洋形成□07高压。

(2)主要大气活动中心亚洲:1月□08亚洲高压,7月□09亚洲低压。

太平洋:7月□10夏威夷高压,1月阿留申低压。

大西洋:1月□11冰岛低压,7月亚速尔高压。

2.季风(1)甲图是□011月季风图,乙图是□027月季风图。

(2)A是□03亚洲高压,B是□04亚洲低压。

(3)①处的风向是□05西北风,②处的风向是□06西北风,③处的风向是□07东北风,④处的风向是□08东南风,⑤处的风向是□09西南风,⑥处的风向是□10东南风。

(4)形成季风的原因主要是□1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②③④⑤⑥中,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13②和□14⑤。

考点十八大气活动中心(2018·北京高考)下图为北半球某日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1)北京附近等压线较□01稀疏;甲地地处□02低压中心;图示气压最高值出现在□03亚洲内陆地区;热带太平洋地区没有出现强低压。

(1)等压线稀疏,风力□06小;低压中心,盛行□07上升气流,易出现□08强降水天气;台风是强烈发展的□09热带气旋,中心气压□10极低。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2)(50°N,90°E)附近气压在1 040百帕以上,形成高压中心,即□04亚洲高压;180°经线附近的北太平洋洋面为低压中心,即□05阿留申低压。

【知识学习】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案)

【知识学习】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案)

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教材分析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

.从考核内容看,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交通运输线、城市化特征等知识。

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重要国家及地区的地理特征。

题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但以综合题为主。

结合热点问题如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考查发生地区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3.从考查能力上看,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考查区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区域定位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记住东亚、东南亚、南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运用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及差异的形成原因。

3.分析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季风气候成因及差异。

四、学情分析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

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

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东亚季风和气候类型判断 共36页

东亚季风和气候类型判断 共36页

(1)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北美和欧洲西部分布的位置、范 围和差异。
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
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
洋流 地形
(2)推测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而 西欧为平原地形,并常年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使其范围较大。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 影响及主要气候类型
1.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请阅读教材42页,思考三种 气候的分布规律、气候特点、 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1)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状况
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特点
气流以辐合上 升为主
全年高温多 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 控制
全年温和湿润 (多雨)。
即:气候的大陆性表现为 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 少。
气 气温高低 气 温 气温年较差 候
由沿海向内陆各气候的气温 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
特 征 降 年降水量 致使出现水这种差各异月的降最水主量要的原分因配是什么?
海陆分布
4、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例,对比其在北美和欧 洲西部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温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200-400 毫米。
最冷月小均温< 0℃ 最热月均温>2 0℃
温带沙漠气候:
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最冷月小均温< 0℃
最热月均温>2 0℃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
团控制
西风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 西风交替控制 副热带高压与东 北信风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与东 北信风交替控制

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案)

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案)

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教材分析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

.从考核内容看,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交通运输线、城市化特征等知识。

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重要国家及地区的地理特征。

题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但以综合题为主。

结合热点问题如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考查发生地区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3.从考查能力上看,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考查区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区域定位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记住东亚、东南亚、南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运用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及差异的形成原因。

3.分析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季风气候成因及差异。

四、学情分析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

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

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课题:《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教材分析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世界地理的相关内容。

.从考核内容看,主要考查世界主要地区、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状况、交通运输线、城市化特征等知识。

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重要国家及地区的地理特征。

题型选择题、综合题都有,但以综合题为主。

结合热点问题如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考查发生地区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地理特征。

3.从考查能力上看,从多角度、较为全面地考查区域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区域定位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归纳描述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记住东亚、东南亚、南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能够运用气候要素分析气候特征及差异的形成原因。

3.分析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工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难点:季风气候成因及差异。

四、学情分析区域地理的综合复习,一般包括8个方面: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和工业。

通过对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文地理要素所产生的影响等,从而使学生对区域的整体性有完整的了解。

所以区域定位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一些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

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问题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2课时八、教学过程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

难点11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2题。

图11—11.★★★★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2.★★★★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温差大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4.★★★★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B.日本一直是雨季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5.★★★★★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6.★★★★★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2),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月,止于月。

(2)B地区每年一般会出现“”天气。

(3)图中C、D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及东亚、南亚季风学案-人教版必修一

2.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及东亚、南亚季风学案-人教版必修一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及东亚、南亚季风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2.理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3.应用分析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判读。

【重点难点】重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判读。

难点: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及判读。

【导学流程】一、自主预习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________差异大。

2.形成和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会影响到海陆气压的分布,从而破坏气压带的带状分布。

尤其是北半球的陆地比重相对较大,对气压带的影响更为明显。

①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冷高压切断。

②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热低压切断。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比较内容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差异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蒙古西伯利亚、蒙古风向风风性质寒冷干燥低温干燥夏季风源地太平洋副热带海区赤道附近印度洋风向风风性质温暖湿润温暖湿润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的一些地区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亚洲低压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4.当亚欧大陆被大陆高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热低压切断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冷高压切断C.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 D.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5.7月份亚洲大陆分布的主要气压中心是( )A.亚洲高压 B.阿留申低压 C.印度低压 D.夏威夷高压6.下列有关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东亚季风的重要成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7.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强盛时期,上海地区的盛行风向是()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8.(“寒露”(10月8日前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气压带与风带 课内探究案(2)

气压带与风带 课内探究案(2)

气压带和风带命制人:窦锦亮审核人:李鹏飞使用时间:2012年月日编号:NO.225【学习目标】1、通过对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季风对气候的影响;2、理解并掌握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内探究】一、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探究一】结合课本P38活动。

完成表格项目成因冬季风夏季风源地风向性质源地风向性质东亚季风西伯利亚、蒙古寒冷干燥副热带太平洋温暖湿润南亚季风西伯利亚、蒙古低温干燥赤道附近印度洋温暖湿润季风环流的形成运用简图,结合海陆热力性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得出季风环流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具体分析如下所示:注意:(1)南半球由于海洋占绝对的优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如北半球显著,因而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2)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移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主要原因,(3)东亚是世界上季风环流最显著的地区,这是由于这里有世界最大的洋——太平洋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结合所学,绘制北印度洋上的季风洋流季季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候类型的判读第一步:以温定球(利用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判断南北半球)规律:最高温在一月,则为半球;最高温在七月,则为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利用一年中的最低月气温判断该地所处的温度带)规律:(1)最低气温在15°以上,则为;(2)最低气温在0°以上,则为;(3)最低气温在0°以下,则为。

第三步:以水定型规律:(1)年雨型:则为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

(2) 夏雨型:则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3) 冬雨型:则为地中海气候(4)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2、主要气候类型与风带、气压带的关系效果评估学案命制人:窦锦亮审核人:李鹏飞使用时间:2012年月日编号:NO.226下表是某地的气候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难点11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气候的对比季风气候是中学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等知识点的考查来考查考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很好地体现文综高考的方向,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列为重点知识加以训练强化。

●难点磁场读我国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图11—1),甲、乙两地相距500千米,判断1~2题。

图11—11.★★★★有关甲乙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B.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甲地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典型植被是温带草原D.甲地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乙地自然环境适宜芦苇生长2.★★★★有关甲乙两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适宜种植甘蔗B.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C.甲地适宜种植天然橡胶D.乙地适宜种植茶叶3.★★★★★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南北温差大C.冬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D.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迟早不同4.★★★★当太阳直射点自赤道移到北回归线期间()A.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B.日本一直是雨季C.印度大部分地区经历自雨季至旱季的变化D.美国洛杉矶地区经历自旱季至雨季的变化(2000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5.★★★★★我国冬季风势力比夏季风强的原因是()A.冬季风的源地离我国近,而夏季风则较远B.冬季风影响的范围比夏季风大C.冬季风的厚度比夏季风大,可以翻山越岭影响到我国南部地区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夏季大6.★★★★★读“我国东部地区一般年份夏季风的进退情况示意图”(图11—2),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月,止于月。

(2)B 地区每年一般会出现“ ”天气。

(3)图中C 、D 两地区,较易出现春旱的是 地区;另一地区不易发生春旱的原因是 。

(4)在夏季风势力强盛的年份,我国往往会造成 (灾害);而夏季风势力较弱的年份则又会造成 (灾害)。

(1997年上海卷)●案例探究[案例1]若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北移速度偏快,可能造成A.黄河流域的汛期提前B.东北地区雨季滞后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消失D.南部沿海严重干旱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我国气候类型特征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特别是对我国降水量时间分布规律的理解。

知识依托: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以及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和区域自然地理知识。

错解分析:本题错误可能是对题干审题有误,也可能对我国雨带移动规律记忆不清或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移动的影响理解不清,还有可能对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不熟悉而出现错误。

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副热带高压北移偏快”,联系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夏季风的进退又与副热带高压的移动有关,副热带高压过强,北移速度快,造成南旱北涝,相反,副热带高压偏弱,造成副热带高压长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徘徊,故造成南涝北旱。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由于经常受台风的影响,降水始终都很丰富,不会出现严重的干旱现象,故D 项错误,故本题应选A 。

关于雨带的移动规律在高考卷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2003年复习备考中要引起高度重视。

答案:A[案例2]读图11—3,回答下列问题。

图11—3(1)东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来自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是 。

(2)C 处夏季既能受到 季风影响,也能受到 季风影响,形成气候;D 处属 气候,夏季仅能受到 季风的影响,形成 季。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进而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比较判断能力等。

知识依托: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风向、成因、特征、分布规律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图11—2影响等。

错解分析:本题错误可能是因为不能正确判断图中气压中心位置和气流的方向,也可能对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成因区别掌握不好。

解题方法与技巧:此题的关键是搞清东亚和南亚在夏季的气流运动情况,准确判断出C、D 处的地理位置,然后分析出风向及所属气候类型。

答案:(1)太平洋印度洋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到北半球,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印度低压的吸引,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2)东南西南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东南雨●锦囊妙计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主要包括它们的分布位置、成因、基本特征及对区域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知识,是历年高考试卷常涉及的重要内容,借此考查考生分析、判断、归纳、推理、比较等方面的能力。

复习备考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分布位置:东亚季风主要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包括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南亚季风主要在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附近。

2.成因区别: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南亚季风除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外,主要还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有关。

3.风向及源地:东亚:冬季,偏北、西北风,亚欧大陆内部;夏季,偏南、东南风,太平洋。

南亚:冬季,东北风,亚欧大陆;夏季,西南风,印度洋。

4.联系北印度洋流向,以及季风气候区的人类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作物类型。

●歼灭难点训练1.★★★★★塔里木河进入丰水期时()A.地中海沿岸多雨B.新西兰正值夏季C.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D.印度洋北部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1998年未启用高考题)2.★★★★南亚热带季风的成因是()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③反气旋与气旋的交替控制④季风洋流的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图11—4,甲地的月均温及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3~6题。

图11—43.★★★★甲地所在半球及气候类型是()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C.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D.南半球的热带雨林气候4.★★★★适宜在甲地生长的农作物或农业类型可能是()A.地中海型农作物B.畜牧业C.适合水稻和黄麻生长D.冬小麦5.★★★★★甲地可能分布在图11—5中哪个地区?()图11—56.★★★★据5题判断结果,甲所在地是(国家)的(地形区)A.巴西巴西高原B.印度印度河平原C.中国珠江三角洲D.法国巴黎盆地7.★★★★读南亚区域略图11—6,完成有关问题。

图11—6(1)A表示国家,图中B是地区。

(2)甲、乙两幅图中,哪一幅能反映C地气候类型、C国易出现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是。

(3)图中C国的斜线阴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的分布区,该地此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8.★★★★★读“某地区气温、降水及耕作制度图”(图11—7),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1—7(1)该地区气候类型属气候,该地可能位于半岛或半岛。

(2)11月至2月为何不适宜作物的生长?(3)该地区除种植水稻外,糖料作物可能有。

(4)第一季水稻育秧期间为避免低温危害,往往采用育秧技术。

(5)近期该地区稻田面积在减少,可能原因是。

附:参考答案难点磁场1~2.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综合分析判断地理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差异,可知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与之相关的主要农业生产的类型甲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等为主,而乙主要适宜发展畜牧业,故第1题选B,第2题也选B。

答案:1.B 2.B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的记忆能力,我国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根本原因与夏季风的强弱有关,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移动速度快,造成北涝南旱;而夏季风弱的年份,北移速度慢,造成南涝北旱,故此题应选D。

答案:D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的理解,审题是关键,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应为3月21日至6月22日,即北半球由春季向夏季过渡,A、B、C均为北半球季风气候,应由旱季向雨季过渡,故只有A项正确,D项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应由雨季向旱季过渡。

答案:A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季风气候的理解能力。

我国的季风气候按季节分夏季风和冬季风,冬季由于我国太阳高度角都比较小,且昼短夜长,还有降水偏少,海洋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非常显著;而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各地太阳高度角都比较大,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短,而且降水偏多,即南北温度相差很小,故夏季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太显著,故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度大。

答案:D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对我国雨带移动规律的理解。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雨带的位置和时间和对我国区域自然地理知识熟练程度。

第(3)题关键是看清楚图中C、D 两点的地理位置,C处于华北地区,D处于东北地区,不难想到华北地区春旱非常严重,而东北地区因有春季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而没有春旱。

答案:(1)5 10 (2)梅雨(3)C 春季积雪融水(4)南旱北涝南涝北旱歼灭难点训练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特征的理解及审题能力,根据题干应为北半球夏季,只有C项符合条件。

A项此时地中海为炎热干燥;B项在南半球应为冬季;D项盛行西南季风应为顺时针。

答案:C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成因区别的理解。

东亚季风只有一个成因即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南亚季风有两个成因,冬季风主要为海陆的热力性质差异;而夏季风主要为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故本题只能选A。

答案:A3~6.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气候类型的判断分析能力,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最冷月在7月月均温度在26℃左右,最热月在1月温度在20℃左右,应为热带地区;一月降水比较集中,而7月份降水稀少,有明显的干湿季区别,年降水量在1000 mm以下,故应为热带草原气候,第3题选C,根据第3题推知第4题应选B,第5题应选D,第6题应选A。

答案:3.C 4.B 5.D 6.A7.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亚区域地理的记忆和气候类型图的判读能力,根据左图A、B的位置,A应为阿富汗,B为克什米尔地区;根据甲、乙两幅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图不难分析出甲图和乙图均为热带草原气候,但降水量甲图比乙图要少得多,根据C在图中的位置,由于处于德干高原内部,受地形影响,降水偏少,而且由于降水的年际变化大,故易出现洪涝灾害。

根据C图的气候特征不难推论出该图的主要经济作物应为棉花,主要条件是光照充足且有肥沃的火山灰土分布。

答案:(1)阿富汗克什米尔(2)乙图夏季风强弱不同且年际变化大(3)棉花德干高原气候相对干燥,阳光充足,且有肥沃火山灰土分布。

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运用地理知识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图示图中粗射线最高点代表温度,折线与射线交点表示降水量,故根据气温与降水的组合特点,应为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可能位于印度半岛或中南半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