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历史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了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发展各历史阶段及其代表学说-课件

三、行为科学阶段
(一)人际关系学说 代表人物1:梅奥(Elton Mayo)
著作:《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主要贡献:人际关系理论(霍桑试验) 主要观点: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霍桑试验:
代表人物1: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科学管理之父
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主要观点: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要用科学试验的方法使管理由传统的经验管理转向 科学化;
➢实施的核心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之间在精神上 和思想上来一次彻底的变革。
科学管理的原则:制定工作标准;科学利用工时;实行差别计酬;科学 地选拔和培训工人;计划和执行分离;实行例外原则。
代表人物2:马斯洛(Abraham Maslow)
主要贡献:需要层次理论
高
自我实现
两个基本论点:
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只有尚未满 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为。
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低层次 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 会出现。
尊重需要 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低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人们维持生命的最基本需要,衣、食、住、行。需求强度最高,
优点:
➢科学管理理论的精髓是在管理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以精确的调 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和经验; ➢创造和发展了一系列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和方法。 ➢使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为管理理论的创立提供实践基础。
缺点:
➢立足点不够高,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不重视人群社会因素; ➢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现在我们需要最佳的搬运铁块的工人,最好 他愚蠢和冷漠得像公牛一样,这样他才会受到有智慧人的训练)。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课堂总结
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
时期
西周至春秋 春秋战国
汉武帝时期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选官制度
世官制 荐举和功劳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官依 据
血缘 军功 才学品行 门第
才能
方法
特点
世袭 军功 自下而上推荐 自下而上推荐
分科考试
贵族垄断官位 军功授爵 孝廉成为主要途径 世家大族把持 读书、考试与做官紧 密联系
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背景: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 国家用人权力受到极大侵蚀。
②内容: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设置大 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 为九等。获得资品的土人,由吏部授官。
清代史学家王鸣盛当年就曾与父亲一起赶考,王鸣盛32岁中进士
时,他的父亲还是没能通过乡试。据此可知,当时科举制度(
B)
A.成为士人为官的唯一途径 C.成为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
B.引导着士人的价值取向 D.推动了社会的向学之风
巩固练习
11.两汉时期,由中央到地方实行分级负责、层层对官吏进行考
核;唐代出现了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宋代设审官院、考
C 监督成为皇帝获取监察信息的重要渠道。材料反映出明初(
)
A.皇帝独揽全国的监察大权
B.监察机构的职能得到完善
史料阅读
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属官则由长官 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皆由中央任命,加强了中央 集 权 。 《 隋 书 ·刘 炫 传 》 载 :
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 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 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件

——《诗·大雅·文王》
西周:世官制
途径 标准
世卿世禄 血缘
特点
官位世袭、贵族垄断
(2)战国时期
概括战国时期选官制 度的变化趋势。
途径 标准
举荐、战功 才能、道德、军功
史料阅读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 ——《战国策·燕策二》
选练举贤,任官使能。 ——《史记·赵世家》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韩非子》
举人 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
贡士
会试由礼部主持
进士
由皇帝主持
考试内容
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采用“八股文”形式。
进士提名碑
命题范围狭窄,士子揣摩试 题,读时文选本,模拟仿作,而 束书不观,不务新知。 ——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
西
春
战
周
秋
国
秦汉
世官制
举荐、 依军 功授 官
以以 法吏 为为 教师
察 举 制
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
察举制无法继续实施 ——《晋书·卫瓘传》
(3)魏晋南北朝
中正九品 上上 一品 上中 二品 上下 三品 中上 四品 中中 物品 中下 六品 下上 七品 下中 八品 下下 九品
一品 二品 三品 四品 五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九品 官品九品
魏晋:九品中正制
途径
中正官定资品—吏部曹授官 (后来发展为吏部)
——《汉书·高帝纪》
依据材料,概括汉朝的选官标准和途径。
途径 标准
西汉:察举制
考察—推举 舆论评价(孝廉等)、为官能力
学 霸 1.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
笔 2.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 记
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者,以匡朕之不逮(不 足)。
西周:世官制
途径 标准
世卿世禄 血缘
特点
官位世袭、贵族垄断
(2)战国时期
概括战国时期选官制 度的变化趋势。
途径 标准
举荐、战功 才能、道德、军功
史料阅读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 ——《战国策·燕策二》
选练举贤,任官使能。 ——《史记·赵世家》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韩非子》
举人 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
贡士
会试由礼部主持
进士
由皇帝主持
考试内容
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采用“八股文”形式。
进士提名碑
命题范围狭窄,士子揣摩试 题,读时文选本,模拟仿作,而 束书不观,不务新知。 ——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
西
春
战
周
秋
国
秦汉
世官制
举荐、 依军 功授 官
以以 法吏 为为 教师
察 举 制
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
察举制无法继续实施 ——《晋书·卫瓘传》
(3)魏晋南北朝
中正九品 上上 一品 上中 二品 上下 三品 中上 四品 中中 物品 中下 六品 下上 七品 下中 八品 下下 九品
一品 二品 三品 四品 五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九品 官品九品
魏晋:九品中正制
途径
中正官定资品—吏部曹授官 (后来发展为吏部)
——《汉书·高帝纪》
依据材料,概括汉朝的选官标准和途径。
途径 标准
西汉:察举制
考察—推举 舆论评价(孝廉等)、为官能力
学 霸 1.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
笔 2.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 记
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者,以匡朕之不逮(不 足)。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PPT课件

8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长历史镜头: 1、1750年——1880年 工业革命 技术 知识化 2、1880年——二战 生产力革命 知识用 于工作(自泰勒始,知识转化为智慧) 3、二战——至今 管理革命 运用知识于 知识 (交响乐团)
9
短历史镜头:美国的国情
1.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对管理提出了新的 要求 2.经济危机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
第三章第一节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 论
泰勒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泰勒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泰勒理论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泰勒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1
难点:科学管理运动兴起的历史渊 源 重点: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2
泰勒对科学管理的定义
“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 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 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 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 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 率,实现最大的富裕。”
23
1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职能管理原则 1)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 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17
经验工作法:每一个工人用什么方法操 作,使用什么工具等都由他根据自己或 师傅等人的经验来决定。 科学工作法:在实验和研究基础上制定 的标准操作方法并采用标准化的工具和 设备。
18
2)实行职能工长制 8、例外原则 例外原则: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 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 己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3.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既为美国提 供了劳动力,也使培训和管理企业的员 工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4.工业革命以来管理思想的积累为科学 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10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长历史镜头: 1、1750年——1880年 工业革命 技术 知识化 2、1880年——二战 生产力革命 知识用 于工作(自泰勒始,知识转化为智慧) 3、二战——至今 管理革命 运用知识于 知识 (交响乐团)
9
短历史镜头:美国的国情
1.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对管理提出了新的 要求 2.经济危机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
第三章第一节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 论
泰勒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泰勒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泰勒理论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泰勒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1
难点:科学管理运动兴起的历史渊 源 重点: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2
泰勒对科学管理的定义
“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 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 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 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 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 率,实现最大的富裕。”
23
1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职能管理原则 1)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 的经验工作法为科学工作法
17
经验工作法:每一个工人用什么方法操 作,使用什么工具等都由他根据自己或 师傅等人的经验来决定。 科学工作法:在实验和研究基础上制定 的标准操作方法并采用标准化的工具和 设备。
18
2)实行职能工长制 8、例外原则 例外原则: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 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 己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3.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既为美国提 供了劳动力,也使培训和管理企业的员 工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4.工业革命以来管理思想的积累为科学 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10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
《管理思想史》PPT课件

实验的结果
1、车间照明实验——否定第一假设 2、继电器装配实验——否定二、三、四假设 3、大规模的访谈计划——肯定第五假设 4、继电器绕组的工作室实验——发现非正式组织
18
霍桑实验的结论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社会和心理因素对效率有更大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工人
的士气和积极性 工作团体中有非正式组织存在 霍桑效应:人在实验中的表现与平时不一样;官职越大,工人越敬畏
大规模的调查
调查方法:问卷和访谈 时间:1929-1932 对象:两万多个西方电器公司的工人 结论: 不是工作环境, 是人际关系影响人的生产效率
接线实验(男工实验)
14人自动组成两个非正 式小组 不能工作太多 不能工作太少 不能向领导打小报告 不得打官腔
定额为7312个焊点, 工人 只干6000-6600 工人偷懒 害怕失业 小组的监督 保护落后工人
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假定)
改善了材料供应情况和工作方法 减少了工作天数,减轻了工人的疲劳 改变了休息时间从而缓和了单调性 产量增加了,奖金增加了 改善了监督方法,使工人改变了工作态度
原因分析(女工的回答)
我们有一种实验的紧张感 实验中没有人监视我们,说闲话没有人叱责 你们对我们的健康很关心,我们有一种满足感 什么事都同我们商量,我们象也参与了实验
人际关系学说
主要是指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 ge Elton Mayo)等人从1924年到1932年通过著名的 “霍桑试验”所提出的理论。其理论集中在1933年 《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中。
美国行为科学家梅奥和罗特里斯伯格(FritzJ.Roethili s Berger)是侧重“自我实现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的 代表人物。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3)

弟凭借先人之功绩循例而仕的一种 选官制度)的形式遗存下来。
2.春秋战国:P30第一段
选官制度:荐举制 选官标准:才能 选官形式:自荐、他荐
材料: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 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 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 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荐举(自荐) 荐举(他荐)
毛遂自荐
政治腐材败料,二察:举选选举官“名贤实有不识符鉴,”很的难现选任拔中 到央真官正员的兼人任才其。原同籍时的,郡汉小末中以正来或,州战大乱中频正。
中正九品 上上 一品 → 上中 二品 →
上下 三品 →
中上 四品 →
四品 五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仍中,正社考会察动士荡人不的安“,品百状姓”背后井,离评乡定,其“等人第,
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 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 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代考试取士措 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程序: 察访
举荐
考核
任用
常科
科 目
特科
察孝廉 举茂才
“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 “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
茂才在开始只是特科,汉光武帝时设 为常科,往往与孝廉并称,表明其重 要性。选拔智略出众的优秀人才。
贤良方正 是最主要的特科,德才兼备,正直不阿, 能直言极谏。
鲍叔牙举荐管仲
选官制度:军功爵制 选官标准:军功 选官形式:军功大小、君主授予
影响:冲击贵族的世袭特权,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春秋战国:P30第一段
选官制度:荐举制 选官标准:才能 选官形式:自荐、他荐
材料:商君之法曰:“斩一首者爵 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 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 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荐举(自荐) 荐举(他荐)
毛遂自荐
政治腐材败料,二察:举选选举官“名贤实有不识符鉴,”很的难现选任拔中 到央真官正员的兼人任才其。原同籍时的,郡汉小末中以正来或,州战大乱中频正。
中正九品 上上 一品 → 上中 二品 →
上下 三品 →
中上 四品 →
四品 五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仍中,正社考会察动士荡人不的安“,品百状姓”背后井,离评乡定,其“等人第,
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 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 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代考试取士措 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程序: 察访
举荐
考核
任用
常科
科 目
特科
察孝廉 举茂才
“孝廉”是最重要的一科。 “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
茂才在开始只是特科,汉光武帝时设 为常科,往往与孝廉并称,表明其重 要性。选拔智略出众的优秀人才。
贤良方正 是最主要的特科,德才兼备,正直不阿, 能直言极谏。
鲍叔牙举荐管仲
选官制度:军功爵制 选官标准:军功 选官形式:军功大小、君主授予
影响:冲击贵族的世袭特权,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件

文物介绍:《集簿》为木牍,长23厘米、宽7厘米, 1993年出土于连云港市尹湾汉墓。
秦汉时期
1.考核
秦汉 时期
上计制
考核时间:每年年终 考核对象:地方行政长官 考核结果:作为官员赏罚的依据
“典正法度” “举劾非法”
秦朝政府组织中的监察系统
“天子耳目”
三公九卿制
分天下以为 三十六郡,郡置 守、尉、监。
思考:唐代官员考核的特点?
隋唐至两宋时期
2.监察
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 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沿用魏晋监察机 构独立的做法
御史随事纠弹。 ——《唐六典》卷十三
(御史台)所欲弹事,不须先进状。 ——《唐会要》卷六十一
始,至忠(萧至忠)为御史,而李承 嘉为大夫,尝让诸御史曰:“弹事有不咨 大夫,可乎?”众不敢对,至忠独曰: “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请奏当专达, 若大夫许而后论,即劾大夫者,又谁白 哉?”承嘉惭。
明功过
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
法规逐渐完善 考核逐渐严密
维护官僚体制稳定 保障政府行政效率
察贤否 组织独立 权力制衡 选用慎重 加强中央集权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 考核对象:地方行政长官
汉武帝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秩六百石。
沿用魏晋监察机构
指封建国家对政府官员的监督、考察及检举。
长官为御史大夫 相对独立、上下相维、权力制衡
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 西晋、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 》
思考:刺史地位如何?侧重于监察哪些方面的内容?
位卑权重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
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 魏、 西晋、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 大都流于形式。
秦汉时期
1.考核
秦汉 时期
上计制
考核时间:每年年终 考核对象:地方行政长官 考核结果:作为官员赏罚的依据
“典正法度” “举劾非法”
秦朝政府组织中的监察系统
“天子耳目”
三公九卿制
分天下以为 三十六郡,郡置 守、尉、监。
思考:唐代官员考核的特点?
隋唐至两宋时期
2.监察
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 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沿用魏晋监察机 构独立的做法
御史随事纠弹。 ——《唐六典》卷十三
(御史台)所欲弹事,不须先进状。 ——《唐会要》卷六十一
始,至忠(萧至忠)为御史,而李承 嘉为大夫,尝让诸御史曰:“弹事有不咨 大夫,可乎?”众不敢对,至忠独曰: “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请奏当专达, 若大夫许而后论,即劾大夫者,又谁白 哉?”承嘉惭。
明功过
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
法规逐渐完善 考核逐渐严密
维护官僚体制稳定 保障政府行政效率
察贤否 组织独立 权力制衡 选用慎重 加强中央集权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设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 考核对象:地方行政长官
汉武帝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秩六百石。
沿用魏晋监察机构
指封建国家对政府官员的监督、考察及检举。
长官为御史大夫 相对独立、上下相维、权力制衡
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 西晋、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 》
思考:刺史地位如何?侧重于监察哪些方面的内容?
位卑权重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魏晋南北朝时期
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 魏、 西晋、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 大都流于形式。
高三总复习历史课件 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4)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是晚清选官制 度的变革。
(5)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员,是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国民政府正式建 立了公务员制度。
(6)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建立和推行公务 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
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监察制度 __刺__史___制度
[概念阐释] 上计制度 产生于周代的一种会计报告的呈送和审理方式,也是我国古代皇帝考核地方 官吏政绩的方法。战国时期“七雄”均实行此制,秦始皇在战国基础上继承并发 展,汉代的上计制度较完善,是当时中央控制多国经济收支的重要经济制度。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 1.官员选拔:实行_科__举__制__。隋唐时期以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两 宋时期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2.官员管理 (1)考核办法 ①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 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 ②唐朝考核官员,以_品__德__和才能为标准,宋朝制定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 (2)监察体系 ①隋唐__御__史__台__为最高监察机构,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 ②宋朝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则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实行_台__谏__合__一__。
廉访司,明清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这些机构
()
A.设立伊始即为地方行政机构
B.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C.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D.代表社会有效地履行职责
解析:刺史、采访使、观察使、肃政廉访司、监察御史都是负责监察的,因
此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故选B项;这些机构设立伊始是地方监察机构,
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不是选官制度,不能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排除C
项;这些机构代表的是专制政府,不是代表社会,排除D项。
(5)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员,是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国民政府正式建 立了公务员制度。
(6)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建立和推行公务 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
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监察制度 __刺__史___制度
[概念阐释] 上计制度 产生于周代的一种会计报告的呈送和审理方式,也是我国古代皇帝考核地方 官吏政绩的方法。战国时期“七雄”均实行此制,秦始皇在战国基础上继承并发 展,汉代的上计制度较完善,是当时中央控制多国经济收支的重要经济制度。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 1.官员选拔:实行_科__举__制__。隋唐时期以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两 宋时期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2.官员管理 (1)考核办法 ①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 遣使到州县巡行考察。 ②唐朝考核官员,以_品__德__和才能为标准,宋朝制定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 (2)监察体系 ①隋唐__御__史__台__为最高监察机构,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 ②宋朝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则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实行_台__谏__合__一__。
廉访司,明清设十三道监察御史。这些机构
()
A.设立伊始即为地方行政机构
B.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C.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
D.代表社会有效地履行职责
解析:刺史、采访使、观察使、肃政廉访司、监察御史都是负责监察的,因
此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故选B项;这些机构设立伊始是地方监察机构,
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不是选官制度,不能保证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排除C
项;这些机构代表的是专制政府,不是代表社会,排除D项。
新药注册管事历史发展 PPT课件共28页

3. 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 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2-12-1
4. 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的注册申请;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 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5年5月 1
4. 新药分类 • 中药新药分类
4. 新药分类 • 西药/化学药品新药分类
• 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补充规定(下页)。
1. 相关法规的历史回顾
1.3 1985年~1999年(第三阶段) • 《关于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的规定》 ,1987年3月24日起施行。 • 《关于新药审批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198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1989年2月27日发布实施。 • 《关于新药报批若干问题的通知》,1989年9月25日。 • 《关于药品审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1992年4月1日。 • 《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说明,1992年9月1日
3. 新药概念
未上市
新
未生产
药
概
创制和仿制
念
新产品
1963年 1978年 1985年
2001年
3. 新药概念
1. 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已生产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 途径和改变剂型。——《新药审批办法》1985-7-1
2. 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 的适应症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新药审批办法》1999-5-1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4. 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的注册申请;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 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5年5月 1
4. 新药分类 • 中药新药分类
4. 新药分类 • 西药/化学药品新药分类
• 在此基础上的各种补充规定(下页)。
1. 相关法规的历史回顾
1.3 1985年~1999年(第三阶段) • 《关于新药保护及技术转让的规定》 ,1987年3月24日起施行。 • 《关于新药审批管理的若干补充规定》,198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办法》,1989年2月27日发布实施。 • 《关于新药报批若干问题的通知》,1989年9月25日。 • 《关于药品审批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1992年4月1日。 • 《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说明,1992年9月1日
3. 新药概念
未上市
新
未生产
药
概
创制和仿制
念
新产品
1963年 1978年 1985年
2001年
3. 新药概念
1. 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 已生产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症、改变给药 途径和改变剂型。——《新药审批办法》1985-7-1
2. 我国未生产过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 的适应症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新药审批办法》1999-5-1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管理学》PPT课件)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
•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 第二节 现代管理流派 • 第三节 当代管理理论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是随着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 纪初开始系统形成的。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通常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 主要研究问题涉及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以及科层组织。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二)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
3. 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
组织
专业型 组织
创新型 组织
使命型 组织
三、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管理科学学派
在管理科学学派看来,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 统,即通过对企业的生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职能间相互关 系的分析,然后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等合乎逻 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作为一个学派,它 主要与将定量方法运用于管理活动的研究有关,所以通常也被称为管 理的数量学派或运筹学派。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管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用人?
组织活 动?
分工? 信息?
决策与协调是关于管理本质的两种代表性认识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一)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
美国学者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决策,所有管理工作都是围绕着决策的制 定和组织实施来进行的。
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西蒙等人认为,决策是组织及其活动的基础。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 成的系统。
基本的机制 。这六种协调机制在时间上相继出现,在空间上也可能同时并存。
相互调适
规范标准化。
直接监督
技术(技能)以及知 识标准化
工作程序标准化
成果标准化或产出标 准化
•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 第二节 现代管理流派 • 第三节 当代管理理论
第一节 古典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是随着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 纪初开始系统形成的。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通常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 主要研究问题涉及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以及科层组织。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二)管理本质的协调研究
3. 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
组织
专业型 组织
创新型 组织
使命型 组织
三、管理分析的技术与方法研究——管理科学学派
在管理科学学派看来,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 统,即通过对企业的生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职能间相互关 系的分析,然后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等合乎逻 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作为一个学派,它 主要与将定量方法运用于管理活动的研究有关,所以通常也被称为管 理的数量学派或运筹学派。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管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用人?
组织活 动?
分工? 信息?
决策与协调是关于管理本质的两种代表性认识
二、管理本质的决策与协调研究
(一)管理本质的决策研究
美国学者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是决策,所有管理工作都是围绕着决策的制 定和组织实施来进行的。
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西蒙等人认为,决策是组织及其活动的基础。组织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 成的系统。
基本的机制 。这六种协调机制在时间上相继出现,在空间上也可能同时并存。
相互调适
规范标准化。
直接监督
技术(技能)以及知 识标准化
工作程序标准化
成果标准化或产出标 准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复习课件(共23张PPT)

一、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
(一)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选官制度的演变 (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时期。官位世袭,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2)荐举和功劳制: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争霸图强,鼓励荐举 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和爵位。 (3)察举制:汉武帝时期末形成。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 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汉末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 名士控制了地方选人权,国家用人权力受到极大侵蚀。 (4)九品中正制: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根据家世、道德和 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由吏部授官。随着门 阀士族势力的发展,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逐渐 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用人局面。
•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
理的积极作用。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第 二单元 官员的 选拔与 管理复 习课件 (共23 张P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第 二单元 官员的 选拔与 管理复 习课件 (共23 张PPT)
2.监察机构:主要是都察院和六科。 (1)明朝:都察院监察御史不仅负责纠察内外百官,还代皇帝 巡按各省。六科给事中负责皇帝制敕与大臣奏疏的封还驳正, 兼有纠劾百官之权。御史和给事中都只是正七品官员,秩轻 权重。 (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的做法, 但都察院作为皇帝“耳目风纪之司”监察百官的职能并未变 化。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第 二单元 官员官的员的选选拔拔与与管管理理复复习习课课件件((共共2233张张PPTPT))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 家制度 与社会 治理第 二单元 官员官的员的选选拔拔与与管管理理复复习习课课件件((共共2233张张PPTPT))
高中历史第2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整合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相同
最大的共同点是在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原则下, 以考试方式录取优秀人才,体现“机会均等”原则
三、西方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 (1)实行考绩制: ①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②严格考核,择优晋升。充分体现了“机会均等”“用人唯才”和 “奖优罚劣”。 (2)设有专管机构,实行统一管理。 (3)进行职位分类,实行文官职位制。 (4)规定“政治中立”,实行文官职务常任制。 (5)实行法制,依法管理。
改为中小学堂,并 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 官员选拔的主
多设蒙养学堂
用,优予官阶”
要方式
时期
背景
(2)(废科举)1905年,光 绪帝决定自1906年起, 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3)(变官制)改革官制, 清末 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
衙门为外务部,陆续设 新政 农工商部、巡警部等部
门成绩
考核晋升和年资晋升
不
以皇权为中心的封建社会,
同
皇帝的口谕、圣旨即法令,
法规、
从产生起就有法律化、正规
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和人治
制度
化的内容
化的内容,缺乏相应的完
整制度和法规
项目
科举制
西方文官制
处于君主专制严重的封 处于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
所处时 建社会政治体系中,造 政治体系中,文官制不断 不
(3)新中国时期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干部制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 其改革从而使之进一步完善。 ②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为优秀青年提供了一个 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也为政府筛选了优秀人才。
2.官员管理 (1)秦汉到明清 ①秦汉:此时的官员考核方法为上计制,还建立了监察体系,汉武 帝建立刺史制度。 ②隋唐到宋:隋唐考核官员标准为才能、品德,最高监察机构为御 史台;宋代考核制度标准严格,监察制度变化为台谏合一。 ③明清:明朝考核有考满、考察,监察有都察院和六科;清代考核 有京察和大计,都察院中并入了六科,执行监察职能。 (2)民国时期:在重视选拔官员的同时,也不断完善监察制度。 (3)新中国时期: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 根本。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2)内容 ①学堂选官制度: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 奏定学堂章程 》,统一全国 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 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 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 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 ②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清政府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 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 ③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 选拔的主要方式。
改革 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
开放前 我国又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
干部 制度 的发 展演 改革 变 开放
以后
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 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 干部管理的科学化、 民主化 、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 部管理制度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干部管理制度。中共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
度的发展 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
建立历程 法制化 轨道
和发 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以来,公务员
展
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
围在不断扩大
意义 公务员政治、 文化素质 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 建设增添了活力
重点研习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十分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特别是文官选拔制度的建 设,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这些法规草案都是 南京 概 依据 孙中山 的文官考试思想制定的。孙中山认为,在官员选 临时 况 拔方面,应以 考试制度 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 政府 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 时期 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影 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 文官制度 的 响 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搬运生铁块实验 实验目的: 寻求“任务管理原理”
实验前搬运队的管理情况:75人
实验内容:(1) 挑选“一等工人”;
(2) 对工人的劳动进行认真的工时研究; (3) 训练搬运工;
2021/3/6
13
第二节 科学管理阶段
一、泰勒的科学管理论 (一)科学管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管理
背景 (二)泰勒生平简介 (三)科学管理的提出——科学管理的
四项实验 (四)科学管理论的要点 (五)对科学管理论(泰勒制)的评价 (六)泰勒的追随者
2021/3/6
14
二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一)法约尔生平简介 (二)法约尔的主要管理思想
2021/3/6
8
二、近代管理思想及代表人物
亚当. 斯密(1723—1790)
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1776年)
1.劳动价值论──国民财富的源泉在于劳动 2.劳动分工理论。 (1)劳动分工——经济效益 (2)生产合理化——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协作 3.提出了初步计算经济效果的概念。 4.经济活动产生于私人利益基础之上的共同利益。
管理的历史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内容: 管理阶段划分 管理理论萌芽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2021/3/6
2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哪些?有哪些精彩思想? 贡献在哪?
阐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要点。 概括科学管理运动对管理的贡献。 明确法约尔对管理的贡献。 说明霍桑实验对管理的贡献。(以人为中心的
12.5英吨——47.5英吨 1.15美元/日——1.85美元/日
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 《计件工资制》(1895) 《车间管理》(1903) 《在美国国会上的证词》 (1912)
2021/3/6
17
(三)科学管理的四项试验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 1. 工时研究试验
T= { (a+b+c+……)(1+p) }(1+q)
T ──完成某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a, b, c, ……──完成某一项作业各个环节所需的时间; p ──必要的准备工作、停留、耽搁等占总时间的百分率
主要管理思想:
① 一等工人
② 动作要合理
③ 培训工人
④ 作业条件、工具的标准化
2021/3/6
18
对工作方法和报酬制度的研究。
1.深化劳动分工协作原理,并引伸到脑力劳动中。
2.提出“管理的机械原则”。
3.提倡劳资协作。
4.提出以专业技能作为工资与奖金基础原理。
(边际熟练原则)
2021/3/6
11
亨利·普尔 (Henry V. Poor, 1812-1905)
1.管理组织的原则。
2.沟通交往的原则。
“一举三得”方案 人性论方面:性善论(孟柯)和性恶论
(荀况),与X、Y理论相似。 用人方面更是不胜枚举,如:任人唯贤、
用人要扬长避短等等。
2021/3/6
7
5. 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希腊——公元前370年,就有劳动分工的论述 古罗马——早在公元二世纪时,采用较为分权的
组织形式, 6. 威尼斯兵工厂的管理实践 流水作业的生产,成本会计制度,管理的分工 7. 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的管理四原则 ①群众认可——实乃权限接受论 ②内聚力——国家(或组织)能够持续生存的条件 ③领导能力——掌权后能维持的条件;天生和后天 ④求生存意志——“居安思危”
3.情报资料的原则。
4.反对“人看作一部机器”,强调引导下属 团结互助,注意调动人的积极性。
2021/3/6
12
三、传统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内容:生产管理、工资管理、成本管理
特点:传统的、经验式的
1.管理指导思想:惰性。 2.管理方式:家长式。 3.管理依据:凭个人的经验和感觉,缺乏统一的
操作规程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4.工人的培养方式:师傅带徒弟式。 5.工资制:简单划一的计时或计件工资制。
3. 最早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巴比伦人──汉穆 拉比法典。
2021/3/6
6
4. 我国远古时期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在我国史籍中,有许多管理的精辟论述。
综合管理方面:《周礼》─ 行政管理制度、责 任制度;
《孟子》、《孙子》─计划、组织方面的内容
预测与决策方面:《孙子兵法》 系统管理方面:长城、都江堰、你不算盘
二、近代管理思想和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的萌芽)
三、传统管理的内容与特点
2021/3/6
5
一、远古时代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1. 作为管理思想记载的第一例:耶特鲁给摩西 的三点建议。 授权原则与例外原则。
2.作为成功的管理实践:古埃及──金字塔 230万块石块(2.5吨/块); 10万人、20年以上的
三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2021/3/6
15
一 泰勒的科学管理论
(一)科学管理产生的历史与管理背景
历史背景
管理背景
经济迅速发展
企业目标
政治独立
领导
企业大兼并
组织管理
(放任管理)
经济危机
管理思想
阶级矛盾激化 管理效果
(神仙都不能使他多干些)
2021/3/6
16
(二)泰勒生平简介
费雷德里克.泰勒(1856-1915)
2021/3/6
9
罗伯特·欧文 (Robert Owen, 1771-1858)
——人事管理之父
关于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的管理实践。 1.关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人的因素。 2.灵活稳健的人事管理政策。 3.鼓励竞赛精神,代替残酷的惩罚。
2021/3/6
10
查尔斯·巴比奇 (Charles Babbage, 1792-1870)
(古典管理阶段)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20世纪30年 代—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至今
行为科学阶段 人际关系学说 (新古典管理阶段)行为科学学说
现代管理阶段
管理理论的丛林 (过程、社会系统、决 策、系统、权变等学派)
管理的方向:人、效率
2021/3/6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传统管理阶段
一、远古时代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学说) 对比古典管理理论与行为科学理论的不同。 了解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 管理阶段的划分
2021/3/6
3
管理阶段划分及对应的管理学派
时间
管理阶段
管理学派
远古—20世纪 初
20世纪初— 30年代
管理萌芽阶段
管理理论 的萌芽
(传统管理阶段) 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理
论
科学管理阶段
泰勒的科学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