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相似综合讲义

合集下载

2反比例函数相似综合讲义

2反比例函数相似综合讲义

1 AB ,延长 CD 到 F,使 DF DC , EF 2
交 BC 于 G,交 AD 于 H,则 BEG 的周长与 CFG 的周长的比为_________。 例 2、如图,将 ABC 的高 AD 三等分,这样把三角形分成三部分,设三部分的面积为 S1 , S2 , S3 ,
则 S1 : S2 : S3 ____。 例 3、如图,在梯形 ABCD 中, AD // BC, E 是 AB 上一点, EF // BC ,并且 EF 将梯形 ABCD 分成的 两个梯形 AEFD、EBCF 相似,若 AD 4, BC 9 ,求 AE : EB 。

例1图
知识点三:利用图像比较大小问题 (1)比较点的坐标大小 例 1.已知点(-1,y1)、(2,y2)、(π ,y3)在双曲线 y 是( ) (B)y1>y3>y2 (C)y2>y1>y3 (D)y3>y1>y2
k 2 1 上,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 x
(A)y1>y2>y3
知识点四: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题 (1)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问题 例 1. 一次函数 y kx k 与反比例函数 y
14.3
3 (2) 7.15(kg / m )
2、如图,已知在△ABC 中,AD 是∠BAC 平分线,点 E 在 AC 边上,且∠AED=∠ADB。 求证:(1)△ABD∽△ADE; (2)AD2=AB·AE.
AD是BAC的平分线, BAD DAC ( 2分) AED ADB
)
A.81 C.124 二、填空题
B.121 D.144
m2 2 6.反比例函数 y (2m 1) x ,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则 m 的值是
x

相似与反比例函数动点问题讲义----

相似与反比例函数动点问题讲义----

1.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8,BC=6,CD ⊥AB 于点D .点P 从点D 出发,沿线段DC 向点C 运动,点Q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A 向点A 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点
P 运动到C 时,两点都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秒.
(1)求线段CD 的长;
(2)当t 为何值时,△CPQ 与△ABC 相似?
(3)设△CPQ 的面积为S ,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S △CPQ :S △ABC =9:100?若存在,求出
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当t 为何值时,△CPQ 为等腰三角形?2.如图(左),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C=90°,AC=4cm ,BC=3cm ,点P 由点B 出发沿BA 方向向A 点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 ;点Q 由点A 出发,沿AC 方向向点C 匀速运动,速度
为2cm/S ;连接PQ ,若两动点同时出发,设运动的时间为
t (s )(0<t <2),解答下列问题:
⑴t 为何值时,PQ ∥BC ?(可升级为△
PQA 为直角三角形?或△PQA 与△ABC 相似?)⑵设△PQA 的面积为y (cm 2),求y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⑶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使线段PQ 恰好把△ABC 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⑷如图(右),连接PC ,并把PQC 沿QC 对折,得到四边形PQP ′C ,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四边形PQP ′C 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B
C A P Q ┏
B
C
A P Q ┏
P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6.2 反比例函数综合 讲义(PDF版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6.2  反比例函数综合  讲义(PDF版 )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复习:反比例函数y =kx 比例系数k 的意义知识点一: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 直线y =k 1x 与双曲线y =k2x 的交点情况:①当k 1与k 2满足:______________,直线y =k 1x 与双曲线y =k2x无交点②当k 1与k 2满足:_______________,直线y =k 1x 与双曲线y =k2x有两个交点。

若其中一个交点坐标为(m ,n ),另一个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 【例1】已知函数y =ax 和y =4−a x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其中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则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是 .【变式一】已知函数y =k1x 与y =k 2x x 的图象交点是(-2,5)是,则它们的另一个交点是( )A .(2,5)B .(5,-2)C .(-2,-5)D .(2,-5)【变式二】在同一直角坐标平面内,如果直线y =k 1x 与双曲线y =k2x 有交点,那么k 1和k 2的关系一定是( )A. k 1<0,k 2>0B. k 1>0,k 2<0 C . k 1、k 2同号 D. k 1、k 2异号【变式三】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Rt △OCD 的一边OC 在x 轴上,∠C =90°,点D 在第一象限,OC =3,DC =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OD 的中点A . (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Rt △OCD 的另一边交于点B ,求过A 、B 两点的直线的解析式.yxN M AOPQ知识点二: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直线y =k 1x +b 与双曲线y =k2x 的交点情况:【例2】当k <0时,反比例函数y =kx 和一次函数y =k 1x +2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A B C D【变式1】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1=x +m (m 为常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2=kx (k 为常数,k ≠0)的图象相交于点A (1,3).(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象的另一交点B 的坐标; (2)观察图象,写出使函数值y 1≥y 2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变式二】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kx +b(k ≠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8x (m ≠0)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且A 点的横坐标与B 点的纵坐标都是2 ;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B 的面积.yxBAO【变式三】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A(3,3).(1)求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把直线OA向下平移后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B(6,m),求m的值和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3)在(2)中的一次函数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C、D,求四边形OABC的面积.【综合例题1】已知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x(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交于点A,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P,已知△OAP的面积为1.(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有一点B的横坐标为2,且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MA+MB最小?若存在,请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综合练习一】已知,如图,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y=nx(n为常数且n≠0)的图象在第二象限交于点C.CD⊥x轴,垂足为D.若OB=2OA=3OD=6.(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两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坐标;(3)直接写出不等式:kx+b≤nx的解集.【综合练习二】如图,一次函数y=kx+1(k≠0)与反比例函数y=mx(m≠0)的图象有公共点A(1,2),直线l⊥x轴于点N(3,0),与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相交于点B,C,连接AC. (1)求k和m的值;(2)求点B的坐标;(3)求△ABC的面积.【综合练习三】如图,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于点A、B,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1、-2,一次函数图象与y轴交于点C,与x轴交于点D.(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对于反比例函数y=2x,当y<-1时,写出x的取值范围;(3)在第三象限的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S△ODP=2S△OCA?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综合练习四】如图,点A(-2,n),B(1,-2)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和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的两个交点.(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3)若C是x轴上一动点,设t=CB-CA,求t的最大值,并求出此时点C的坐标.。

反比例函数复习讲义

反比例函数复习讲义

反比例函数复习讲义知识点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ﻫ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k y x=(k为常数,)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注:(1)反比例函数k y x =中的k x 是一个分式,自变量x ≠0, k y x=也可写成1y kx -=或xy k =,其中k≠0;ﻫ (2)在反比例函数1y kx -=(k≠0)中,x 的指数是-1。

如,5y x=也写成:15y x -=;ﻫ (3)在反比例函数k y x=(k ≠0)中要注意分母x的指数为1,如21y x=就不是反比例函数。

ﻫ知识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ﻫ 注: (1)观察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可得:x和y 的值都不能为0,并且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 (2)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 的取值不能为0,一般应从1或-1开始对称取点.ﻫ (3)在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取两点P ,Q ,过点P ,Q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与两坐标轴分别围成的矩形面积为S 1,S2 则S 1=S 2. 知识点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图象位置与函数性质当k>0时,x 、y 同号,图象在第一、三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x 、y 异号,图象在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若点(a ,b)在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上,则点(-a,-b )也在此图象上,故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图 像直线 有两个分支组成的曲线(双曲线)位 置k>0,一、三象限; k<0,二、四象限 k >0,一、三象限 k <0,二、四象限增减性k>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k<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k>0,在每个象限,y 随x的增大而减小ﻫk<0,在每个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4.反比例函数y =kx 中k 的意义 反比例函数y = k x (k ≠0)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 = kx(k≠0)上任意一点引x轴、y 轴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k│.ﻫ知识点四: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ﻫ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方法是待定系数法.由于在反比例函数关系式(0)ky k x=≠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k,确定了k的值,也就确定了反比例函数,因此只需给出一组x 、y 的对应值或图象上点的坐标,代入(0)ky k x =≠中即可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ﻫ知识点五:应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须注意以下几点1.反比例函数在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在应用反比例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反比例函数经典讲义,绝对经典!!

反比例函数经典讲义,绝对经典!!

初三反比例函数讲义第1节 反比例函数本节内容:反比例函数定义 反比例函数定义的应用(重点)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 时,可以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__________________舞台灯光的亮暗就是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流的变化实现的。

当电流I 较小时,灯光较暗;当电流I 较大时,灯光较亮。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xky =k (为常数,)0≠k 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不能为零。

小注:(1)x k y =也可以写成1-=kx y 或k xy =的形式; (2)xky =若是反比例函数,则x 、y 、k 均不为零;(3)k xy =)0(>k 通常表示以原点及点()y x ,为对角线顶点的矩形的面积。

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关系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3x y -= ②131+=x y ③x y 2-= ④2211x y -= ⑤x y 23-= ⑥21=xy ⑦28xy = ⑧1-=x y ⑨2=x y ⑩x ky =k (为常数,)0≠k确定解析式的方法仍是____________,由于在反比例函数xky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即可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不变时,电流强度I 与电阻R 成反比例,已知电压不变,电阻R=12.5欧姆,电流强度I=0.2安培。

(1) 求I 与R 的函数关系式;(2) 当R=5欧姆时,求电流强度。

本节作业:1、小明家离学校1.5km ,小明步行上学需x min ,那么小明的步行速度min)/(m y 可以表示为xy 1500=;水名地面上重1500N 的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x 2m ,那么该物体对地面的压强)/(2m N y 可以表示为x y 1500=。

函数表达式xy 1500=还可以表示许多不同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请你再列举一例。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六章《反比例函数》综合单元复习讲义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六章《反比例函数》综合单元复习讲义

教学过程前课回顾1、一般地,形如 y = xk ( k 是常数, k = 0 )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注意:(1)常数 k 称为比例系数,k 是非零常数;(2)解析式有三种常见的表达形式:(A )y = xk (k ≠ 0) , (B )xy = k (k ≠ 0) (C )y=kx -1(k ≠0) 1、形状:图象是双曲线。

2、位置:(1)当k>0时,双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__象限内;(2)当k<0时, 双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__象限内。

3、增减性:(1)当k>0时,_________________,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2)当k<0时,_________________,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

4、变化趋势:双曲线无限接近于x 、y 轴,但永远不会与坐标轴相交5、对称性:(1)对于双曲线本身来说,它的两个分支关于直角坐标系原点____________;(2)对于k 取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反比例函数(如:y = x 6 和y = x6 )来说,它们是关于x 轴,y 轴___________。

6、(1) 点 M(x,y) 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则矩形OPMQ 的面积是M P *M Q = ︳x ︱︳y ︱= ︳xy ︱(2) M P= ︳x ︱, O P=︳y ︱ ;S △MPO =21MP* OP=21︳x ︱︳y ︱ =21︳xy ︱错题重现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函数y =4x(x >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象的交点为A (m ,2). (1)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设一次函数y =kx -k 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B ,与x 轴交点为C ,若点P 是x 轴上一点,且满足△P AB 的面积是4,直接写出P 点的坐标.知识详解1.图象和性质(1)已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①若它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那么k=___________.②若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k=___________.(2)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则函数的图象位于第________象限.(3)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2),则一次函数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_____象限.(4)已知a·b<0,点P(a,b)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直线不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5)若P(2,2)和Q(m,)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一次函数y=kx+m的图象经过().A.第一、二、三象限B.第一、二、四象限C.第一、三、四象限D.第二、三、四象限(6)已知函数和(k≠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A.B.C.D.2.函数的增减性(1)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两点,,且,则的值为().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非负数(2)在函数(a为常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则函数值、、的大小关系是().A.<<B.<<C.<<D.<<(3)下列四个函数中:①;②;③;④.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有().A.0个B.1个C.2个D.3个(4)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2x和y=x+1的图象过同一点,则当x>0时,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填“增大”或“减小”).3.解析式的确定(1)若与成反比例,与成正比例,则y是z的().A.正比例函数B.反比例函数C.一次函数D.不能确定(2)若正比例函数y=2x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一个交点为(2,m),则m=_____,k=________,它们的另一个交点为________.(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的值.4.面积计算(1)如图,在函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A、B、C,过这三个点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过每一点所作的两条垂线段与x轴、y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分别为、、,则().A.B.C.D.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A、B是函数的图象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任意两点,AC//y轴,BC//x轴,△ABC的面积S,则().A.S=1 B.1<S<2C.S=2 D.S>2(3)如图,Rt△AOB的顶点A在双曲线上,且S△AOB=3,求m的值.第(3)题图第(4)题图(4)已知函数的图象和两条直线y=x,y=2x在第一象限内分别相交于P1和P2两点,过P1分别作x 轴、y轴的垂线P1Q1,P1R1,垂足分别为Q1,R1,过P2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P2 Q 2,P2 R 2,垂足分别为Q 2,R 2,求矩形O Q 1P1 R 1和O Q 2P2 R 2的周长,并比较它们的大小.(5)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C两点,过A作x轴垂线交x轴于B,连接BC,若△ABC面积为S,则S=_________.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在Rt△ABO中,顶点A是双曲线与直线在第四象限的交点,AB⊥x轴于B且S△ABO=.①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②求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A、C的坐标和△AOC的面积.(7)如图,已知正方形OABC的面积为9,点O为坐标原点,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点B在函数(k>0,x>0)的图象上,点P (m,n)是函数(k>0,x>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过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为E、F,设矩形OEPF在正方形OABC以外的部分的面积为S.①求B点坐标和k的值;②当时,求点P的坐标;③写出S关于m的函数关系式.随堂检测1.如果x 、y 之间的关系是10(0)ax y a -+=≠,那么y 是x 的 ( )A .正比例函数B .反比例函数C .一次函数D .二次函数2、已知点(1,a )在反比例函数y =x k (k ≠0)的图象上,其中a =m 2+2(m 为实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在第_________象限.( )A.一B.二C.一、三D.二、四 3、反比例函数422)1(---=m m x m y ,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值是( )A.1-B.3 C . 1-或3 D. 24、在双曲线xy 2-=上的点是( ) A. (34-,23-) B. (34-,23) C. (1,2) D. (21,1) 5、已知关于x 的函数y =k (x +1)和y =-k x(k ≠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6.已知反比例函数y =xk 的图象经过点(m ,3m ),则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 ( )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C .第二、四象限D .第三、四象限7.已知:反比例函数xm y 21-=的图象上两点A (x 1,y 1),B (x 2, y 2)当x 1<0<x 2时, y 1<y 2,则m 的取值范围 ( )A .m <0B .m >0C .m <21 D .m >21 8、在同一直角坐标平面内,如果直线1y x k =与双曲线2k y x =没有交点,那么1k 和2k 的关系一定是( )(A) 1k 、2k 异号(B) 1k 、2k 同号 (C) 1k >0, 2k <0 (D) 1k <0, 2k >09.如图,过反比例函数y =x2 (x >0)图象上任意两点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连结OA 、OB ,设AC 与OB 的交点为E ,△AOE 与梯形ECDB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 )A.S 1>S 2B.S 1<S 2C.S 1=S 2D.S 1、S 2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10.反比例函数xm y 21-=(m 为常数)当0<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m B 、21<m C 、21>m D 、21≥m作业设计反比例函数分层教学反思。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的综合运用-完整版课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的综合运用-完整版课件
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永远不会与 $x$ 轴和 $y$ 轴相 交。当 $x = 0$ 时,$y$ 无定义;当 $y = 0$ 时 ,$x$ 也无定义。
02
反比例函数图象变换规律
平移变换对图象影响
平移不改变反比例函数的形状,只改变其位置。 当函数图象沿x轴正方向平移时,函数值减小;沿x轴负方向平移时,函数值增大。
当函数图象沿y轴正方向平移时,函数值增大;沿y轴负方向平移时,函数值减小。
伸缩变换对图象影响
伸缩变换会改变反比 例函数的形状和位置 。
当函数图象沿y轴方 向拉伸时,函数值增 大;压缩时,函数值 减小。
当函数图象沿x轴方 向拉伸时,函数值减 小;压缩时,函数值 增大。
对称性在反比例函数中应用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
时间、速度、路程类问题建模思路
匀速直线运动问题
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反比例 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解决与 匀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
变速直线运动问题
通过设定物体的加速度和时间,利用 反比例函数关系建立速度模型,进而 解决与变速直线运动相关的问题。
经济、金融类问题建模思路
1 2 3
投资回报问题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的综合运 用-完整版课件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 录
• 反比例函数基本概念与性质 • 反比例函数图象变换规律 • 反比例函数与直线交点问题探讨 •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举例 • 综合运用:反比例函数与其他知识点结合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01
反比例函数基本概念与性质
比例函数解决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跨学科综合能力。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第07讲 反比例函数与相似阶段复习 教案讲义及练习

第07讲 反比例函数与相似阶段复习 教案讲义及练习
5.应用: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反比例函数的问题.
(2)相似
1.图形的相似:
(1)相似图形:我们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
(2)相似多边形:边数相同,角分别相等,边成比例
(3)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4)相似比: 把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例叫做多边形的相似比
相似比是1:1的相似图形是全等形
A. B. C. D.
2.一次函数y=ax+ 的图象过一、二、四象限,点A(x1,﹣2)、B(x2,4)、C(x3,5)为反比例函数y= 图象上的三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x1>x2>x3B.x1>x3>x2C.x3>x1>x2D.x2>x3>x1
3.在如图所示的相似四边形中,未知边x=.
4.已知a:b:c=2:3:4,且2a+3b﹣2c=10,求a,b,c的值.
A.9倍B.3倍C.81倍D.18倍
1.若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则 k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A=∠B=90°,AB=7,AD=2,BC=3,在边AB上取点P,使得△PAD与△PBC相似,则这样的P点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3.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D、DC上,△ABE∽△DEF,AB=6,AE=9,DE=2,求EF的长.
(1)求△OCD的面积;
(2)当BE= AC时,求CE的长.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4)、Q(m,n)在函数y= (x>0)的图象上,当m>1时,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为点A,B;过点Q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为点C、D.QD交PA于点E,随着m的增大,四边形ACQE的面积( )
∴S△AOB= |k|=2,

初三数学 反比例函数讲义

初三数学 反比例函数讲义

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函数kyx=(k为常数,0k≠)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x是自变量,y是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kyx=(k为常数,0k≠)的图象由两条曲线组成,每条曲线随着x的不断增大(或减小)越来越接近坐标轴,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kyx=与kyx=-(0k≠)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也关于y轴对称.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kyx=(k为常数,0k≠)的图象是双曲线;当0k>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0k<时,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它们关于原点对称,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注意:⑴反比例函数kyx=(0k≠)的取值范围是0x≠.因此,①图象是断开的两条曲线,画图象时,不要把两个分支连接起来.②叙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时,一定要加上“在每一个象限内”,如当0k>时,双曲线kyx=的两支分别在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是由于0x≠,即0x>或0x<的缘故.如果笼统地叙述为0k<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就是错误的.⑵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和函数y的值都不能为零,所以图象和x轴、y轴都没有交点,但画图时要体现出图象和坐标轴无限贴近的趋势.⑶在画出的图象上要注明函数的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四、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0)ky k x=≠中,只有一个系数k ,确定了k 的值,也就确定了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因此,只需给出一组x 、y 的对应值或图象上一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五、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过反比例函数()0ky k x=≠,图象上一点()P x y ,,做两坐标轴的垂线,两垂足、原点、P 点组成一个矩形,矩形的面积S x y xy k =⋅==.题型一 考察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解析式的确定【例1】 下列关于x 的函数中:①2y x =;②43y x -=;③ky x=;④22m y x +=中,一定是反比例函数的有( ) A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例2】 已知y 与2x 成反比例,当3x =时,4y =,则y 是x 的( )A . 正比例函数B .一次函数C .反比例函数D .以上都不是【例3】 若函数||1a y x-=是反比例函数,则a 的值为( ). A . a 为任意实数 B . 0a > C . 1a ≠ D . 1a ≠±【例4】 已知()2212m m y m m x +-=+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及函数的解析式.【例5】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2和(),2m -,则m 的值是 .【例6】 如图,点P 在反比例函数()10y x x=>的图象上,且横坐标为2. 若将点P 先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再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后所得的像为点'P .则在第一象限内,经过点'P 的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解析式是( )A .()50y x x=-> B .()50y x x=> C .()60y x x=->D .()60y x x=> 【例7】 已知212y y y =+,其中1y 与x 成正比例,2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2x =和3x =时,y的值都为l9,求y 与变量x 的函数关系式.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布及增减性【例8】 在下图中,反比例函数21k y x+=的图象大致是( )ABC【例9】 函数ky x=(0k >)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例10】 函数ky x=与y kx b =+在同一坐标系的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ABCD【例11】 函数(0)ky k x=≠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函数y kx k =-的图象大致是( )AD【例12】 函数y x m =+与(0)my m x=≠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可以是()ABD【例13】 已知反比例函数12my x-=的图象上两点A (1x ,1y ),B (2x ,2y ),当120x x <<时,有12y 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 ___.【例14】 已知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在第二、第四象限内,函数图象上有两点()()12,5,A y B y ,则1y 与2y 的大小关系为( )A .12y y >B . 12y y =C . 12y y <D . 无法确定2.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面积不变性 【例15】 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像如图所示,点M 是该函数图像上一点,MN 垂直于x 轴,垂足是点N ,如果2MON S ∆=,则k 的值为( )A. 2B. 2-C. 4D. 4-【例16】 如图,在Rt AOB ∆中,点A 是直线y x m =+与双曲线my x=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且2AOB S ∆=,则m 的值是_____.【例17】 如图,点P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过P 点作PA x ⊥轴于A 点,作PB y ⊥轴于B点,矩形OAPB 的面积为9,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例18】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ky x=(0x >,常数0k >)的图象经过点A (1,2),B (m ,n ),(1m >),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垂足为C .若ABC ∆的面积为2,求点B 的坐标.【例19】 如图,点A 、B 在反比例函数ky x=(0k >)的图象上,且点A 、B 的横坐标分别为a 和2a (0a >)AC x ⊥轴,垂足为C ,AOC ∆的面积为2. ⑴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⑵若点(a -,1y ),(2a -,2y )也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试比较1y 与2y 的大小; ⑶求AOB ∆的面积.反比例函数与几何综合【例20】 已知点(1,3)在函数ky x=(0x >)的图像上,矩形ABCD 的边BC 在x 轴上,E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函数ky x=(0x >)的图像经过A 、E 两点,若45ABD ∠=︒,求E 点的坐标.【例21】 如图,点A (m ,1m +),B (3m +,1m -)都在反比例函数ky x=的图象上. (1)求m ,k 的值;(2)如果M 为x 轴上一点,N 为y 轴上一点,以点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试求直线MN的函数表达式.【例22】 如图,11POA ∆、212P A A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1P 、2P 在函数4y x=(0x >)的图像上,斜边1OA 、12A A 、都在x 轴上,求点2A 的坐标.【例23】 已知:在矩形AOBC 中,4OB =,3OA =.分别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边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y k x=>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1)求证:AOE △与BOF △的面积相等;(2)记OEF ECF S S S =-△△,求当k 为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3)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例24】 如图,如果函数y x =-与4y x=-的图像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C 垂直于y 轴,垂足为点C ,求BOC ∆的面积.【例25】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1y k x b =+的图像与反比例函数2k y x=的图像交于()()143A B m ,,,两点.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B ∆的面积.。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象、性质及计算(讲义及答案)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象、性质及计算(讲义及答案)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象、性质及计算(讲义)➢ 课前预习1. 请从表达式、图象、性质、计算四个方面回顾一次函数的学习过程:①表达式:y =kx +b (k ,b 为常数,k ≠0) ②图象: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________. 当k ____0时,图象经过________象限; 当k ____0时,图象经过________象限.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 ③性质:(增减性)当k ____0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 当k ____0时,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 ④计算:用待定系数法计算函数表达式需要_____点坐标. 2. 想一想前面学习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实际生活中,函数的表达形式不止这两种,同学们可以尝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①体育课上,老师测试百米赛跑成绩,小明跑步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是__________.②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压U (V )为定值,电流I (A )与电阻R (Ω)的关系是_________.若电压为220V ,当电阻为22Ω时,电流为______A ;当电阻为110Ω时,电流为________A .据此可猜测,当电阻变大时,电流________. ③在一个可以改变体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当改变容器的体积时,气体的密度也会随之改变,假定二氧化碳质量为6 kg ,那么密度ρ(单位:kg/m 3)和体积V (单位:m 3)之间的关系是V =2时,ρ=____.当体积V =3时,ρ=_________.积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并观察它有什么特征?➢ 知识点睛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 为_______,_______).2. 图象及性质: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_________.双曲线既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形,对称中心是______,对称轴是直线______②当______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象限,在_______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当_______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______象限,在________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双曲线不会与坐标轴______,只能___________坐标轴.③反比例函数的___________:一般地,双曲线上任意一点P (x ,y )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就是_______________,即:3. 和反比例函数相关的比大小,常借助____________进行判断._______________,再比较大小.②两函数值比大小:先根据图象确定_______________段,且__________.➢ 精讲精练1. 下列x 与y 之间的关系式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有_________.①17y x -=-;②(1)1x y -=;③21y x =+;④21y x=; ⑤13y x =;⑥1yx=;⑦11y x =+;⑧13xy =-. 2. 在一个可以改变体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体积时,气体的密度也会随之改变,密度ρ(单位:kg/m 3m 3)的反比例函数,如图,当V =10 m 3时,气体的密度是( A .5 kg/m 3 B .2 kg/m 3 C .100 kg/m 3 D .1 kg/m 33. 已知点P (a b ,)在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上,若点P 关于y 轴的对称点在反比例函数ky x =的图象上,则k 的值为_____. 4. 下列函数:①12y x =;②0.1y x =;③2y x =-;④7100y x-=.其中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有____________;在图象所在象限内,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有__________. 5. 若反比例函数22)12(--=mx m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m 的值是( )A .-1或1B .小于12的任意实数 C .-1D .不能确定 m 3)6. 函数y ax a =+与ay x=(a ≠0)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7.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若直线1y k x =与双曲线2k y x=没有交点,则1k 和2k 的关系一定是( ) A .10k <,20k > B .10k >,20k < C .k 1,k 2同号D .k 1,k 2异号8. 如图,反比例函数my x=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已知点M 的坐标为(1,3),点N 的纵坐标为-1.根据图象信息可得关于x 的方程mkx b x=+的解为( )A .-3,1B .-3,3C .-1,1D .3,-19. 一次函数12y x =+与反比例函数23y x=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左侧,则点A 的坐标为__________,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10. 如图,过原点的直线l 与反比例函数1y x=-的图象交于M ,N 两点,若MO =5,则ON =_______,根据图象猜想,线段MN 的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11. 若(-1,1y ),(2,2y ),(3,3y )三点均在反比例函数21k y x--=的图象上,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123y y y >> B .132y y y >> C .312y y y >>D .231y y y >>12. 若点A (m ,-2)在反比例函数4y x=的图象上,则当函数值2y -≥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13. 如图,函数11y x =-和函数22y x=的图象相交于M (2,m ),N (-1,n )两点,若12y y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x -≤或02x ≤≤ B .1x -≤或2x ≥ C .10x -<≤或02x <≤D .10x -<≤或2x ≥第13题图 第14题图14. 如图,直线l 和双曲线0ky k x=>()交于A ,B 两点,P 是线段AB 上的点(不与A ,B 重合),过点A ,B ,P 分别向x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E ,连接OA ,OB ,OP .设△AOC 的面积为S 1,△BOD 的面积为S 2,△POE 的面积为S 3,则( ) A .123S S S <<B .123S S S >>C .123S S S =>D .123S S S =<15. (1)如图1,点A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过点A 作AB ⊥y 轴于点B ,若△ABO 的面积为2,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2)如图2,点A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过点A 作AB ⊥y 轴于点B ,点P 在x 轴上,若△ABP 的面积为2,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3)如图3,点A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过点A 作AB ⊥x 轴于点B ,点P 是y 轴上任意一点,若△ABP 的面积为2,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16. 如图,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象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与反比例函数my x=的图象在第二象限内的交点为C ,CD ⊥x 轴于点D ,已知OB =2,OD =4,△AOB 的面积为1.(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在第四象限的交点E 的坐标;(3)直接写出0mkx b x+->的解集;(4)点P 是反比例函数在第二象限内图象上一点,设直线OP 与线段CD 相交于点F ,当BDC ADF S S =△△时,求点P 的坐标.17.为了预防流感,某学校在双休日用药熏消毒法对教室进行消毒.已知药物释放过程中,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x(小时)成正比;药物释放完毕后,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kyx(k为常数),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写出从药物释放开始,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相应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据测定,当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含药量不大于0.25毫克时,学生方可进入教室,那么从药物释放开始,至少需要经过多少小时,学生才能进入教室?【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②直线>,第一、三<,第二、四列表、描点、连线③>,增大;<,减小④代入2.①100Vt=.②UIR=,10,2,变小.③6Vρ=,3,2,越小.④6,3,2,1;y随x增大而减小的曲线,图象略.➢知识点睛1.kyx=,1y kx-=,xy k=;常数,k≠0.2.①双曲线,中心对称,轴对称,坐标原点,y=x,y=-x.②0k>,一、三,每一象限,减小;k<,二、四,每一象限,增大.相交,无限接近.③面积不变性,k,xy k=.3.图象.①点的位置.②交点,两,x≠0.➢精讲精练1.①⑤⑧2. D3.-24.①②;③④5. C6. A7. D8. A9.(-3,-1),(1,3)10.5,11.B12.x≤-2或x>013.D14.D15.(1)4yx=;(2)4yx=;(3)4yx=-.16.(1)112y x=--,4yx=-.(2)E(2,-2).(3)x<-4或0<x<2.(4)P(-,2).17.(1)23323322x xyxx⎧<⎪⎪=⎨⎪>⎪⎩≤()()(2)由题意可得,30.252x≤,解得x≥6,∴至少需要经过6小时,学生才能进入教室.。

《反比例函数讲义》word版

《反比例函数讲义》word版

反比例函数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三种表达形式.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xky =(k 是常数,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也可以写成1-=kx y 的形式。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x ≠0的一切实数,函数的取值范围也是一切非零实数。

) 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

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0,函数y ≠0,所以,它的图象与x 轴、y 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确定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方法仍是待定系数法。

由于在反比例函数xky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的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5、反比例函数中反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过反比例函数)0(≠=k xky 图像上任一点P (x,y )作x 轴、y 轴的垂线PM ,PN ,垂足分别是M 、N ,则所得的矩形PMON 的面积S=PM•PN=xy x y =•。

6、反比例函数中常用考点(1)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是两个函数解析式联立组成方程组的解. (2) 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交点坐标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3)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所组成三角形面积的求法. 7. 经典题解【例1】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交于M 、N两点.⑴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⑵根据图象写出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例2】(2011山东聊城,24,10分)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交反比例函数42my x-=(x>0)图象于点A 、B ,交x 轴于点C . (1)求m 的取值范围;(2)若点A 的坐标是(2,-4),且13BC AB =,求m 的值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答案】(1)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四象限,所以4-2m <0,解得m >2;(2)因点A (2,-4)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所以-4=224m-,解得m =6,过点A 、B 分别作A M ⊥OC 于点M ,B N ⊥OC 于点N ,所以∠B N C =∠A M C =90°,又因为∠BC N =∠A M C ,所以△BC N ∽△AC M ,所以AC BC AM BN =,因为31=AB BC ,所以41=AC BC ,即41=AM BN ,因为A M =4,所以B N =1,所以点B 的纵坐标为-1,因为点B 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所以当y =-1时,x =8,所以点B 的坐标为(8,-1),因为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过点A (2,-4),B (8,-1),所以⎩⎨⎧-=+-=+1842b k b k ,解得⎪⎩⎪⎨⎧-==521b k ,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21x -5【例3】. (2011四川成都,19,10分) 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0(≠=k xky 的图象经过点(21,8),直线b x y +-=经过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Q(4,m ). (1)求上述反比例函数和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设该直线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B 两点,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另一个交点为P ,连结0P 、OQ ,求△OPQ 的面积.【例4】. (2011四川广安,24,8分)如图6所示,直线l 1的方程为y =-x +l ,直线l 2的方程为y =x +5,且两直线相交于点P ,过点P 的双曲线ky x=与直线l 1的另一交点为Q (3.M ).(1)求双曲线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kx>-x +l 的解集.【例5】. (2011四川内江,21,10分)如图,正比例函数11y k x =与反比例函数22k y x=相交于A 、B 点,已知点A 的坐标为(4,n ),BD ⊥x 轴于点D ,且S △BDO =4。

(北师大版数学九上)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讲义

(北师大版数学九上)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讲义

第六章 反比例函数第5讲 反比例函数图象、性质及应用一.知识梳理知识点1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表达式: (1)一般地,形如xky =(k 为常数,0k ≠)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有三种表达式: ①xk y =(0k ≠) ②1kx y -=(0k ≠) ③k y x =⋅(定值)(0k ≠) 知识点2 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由于反比例函数xky =(0k ≠)中,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要一组对应值,就可以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知识点3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画法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它们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函数中自变量x ≠0,函数值y ≠0,所以它的图像与x 轴、y 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反比例的画法分三个步骤: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在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列表时选取的数值宜对称选取;②列表时选取的数值越多,画的图像越精确; ③连线时,必须根据自变量大小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切忌画成折线; ④画图像时,它的两个分支应全部画出,但切忌将图像与坐标轴相交.知识点4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主要研究它的图像的位置及函数值的增减情况,如下表: 反比例函数xky =(0k ≠) k 的符号0k >0k <图像性质①x 的取值范围是0x ≠,y 的取值范围是0y ≠①x 的取值范围是0x ≠,y 的取值范围是0y ≠②当0k >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②当0k <时,函数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注意:描述函数值的增减情况时,必须指出“在每个象限内……”否则,笼统地说,当0k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就会与事实不符的矛盾. ☆反比例函数x k y =(0k ≠)中,k 越大,双曲线xky =越远离坐标原点;k 越小,双曲线xky =越靠近坐标原点. ☆双曲线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双曲线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直线y=x 和直线y=-x. ☆反比例函数(y=xk)的图像与正比例函数(y=ax )的图像交于A(11y x ,),B(22y x ,)两点,那么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即21-x x =,21-y y =.【补充】 中点坐标公式: 三点共线,且中间的点是中点,则:⎪⎪⎩⎪⎪⎨⎧==22两个端点的纵坐标相加中间点的纵坐标两个端点的横坐标相加中间点的横坐标即若A(1x ,1y ),B(2x ,2y ),M(x ,y)在一条直线上,且M 为线段AB 的中点,则有:⎪⎪⎩⎪⎪⎨⎧+=+=2y y y 2x x x 2121知识点5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略)二.实战演练考点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函数关系式的确定下列是反比例函数的有_____(填序号)①2xy-=;②xy21-=;③11-=xy;④21xy=⑤ xy=-3;⑥1--=xy考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反比例函数y=xa-1-2(a是常数)的图像分布在()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二、四象限D.第三、四象限2.(1)若A(x1,y1),b(x2,y2)是双曲线y=x3上的两点,且x1>x2>0,则y1____y2.3.反比例函数y=xk的图像如右图所示,则k的值可能是()A.-1B.1C.2D.34.正方形的A1B1P1P2顶点P1、P2在反比例函数y=x2(x>0)的图象上,顶点A1、B1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再在其右侧作正方形P2P3A2B2,顶点P3在反比例函数y=x2(x>0)的图象上,顶点A2在x轴的正半轴上,则点P3的坐标为.典例分析考点三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已知点P(a ,b)在反比例函数xy 2=的图像上,若点P 关于y 轴对称的点在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像上,则k 的值为_____. 2.李先生参加了清华同方电脑公司推出的分期付款购买电脑活动,他购买的电脑价格为1.2万元,交了首付之后每月付款y 元,x 月结清余款.y 与x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试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确定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首付款的数目;(2)如打算每月付款不超过500元,李先生至少几个月才能结清余款?考点四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综合问题 1.函数y=k(x-1)与xky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图象大致是( )2.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2x+6的图象无公共点,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只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即可).3.已知y=y 1+y 2,y 1与x 成正比例,y 2与x ﹣2成反比例,且当x=1时,y=﹣1;当x=3时,y=5.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4.如图所示,直线xy 34=与双曲线x k y =(x >0)交于点A ,将直线x y 34=向右平移29个单位后,与双曲线x k y =(x >0)交于点B ,与x 轴交于点C ,若BCAO=2,则k=____.1.已知函数|m |1xm y -=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____. 2.在反比例函数xmy 21-=的图像上有A(11y x ,),B(22y x ,)两点,当021<<x x 时,21y 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m <0 B.m >21 C.m <21D.m >0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满足-2≤x ≤-21时,函数值-1≤y ≤-41,则它的解析式是( )A.x y 21=B.xy 21-= C.x y 8= D.x y 81-=4.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OAB 的边OA 在x 轴上,双曲线y=x3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经过边OB 的中点C,则点B 的坐标是( , ).5.双曲线y=xk经过点(-3,4),则下列点在双曲线上的是____. A.(-2,3) B.(4,3) C.(-2,-6) D.(6,-2) 6.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1与反比例函数xky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当21y y <时,x 的取值范围是( )课堂训练A.x <-1或0<x <3B.-1<x <0或x >3C.-1<x <0D.x >37.如图,直线y=33-x+b 与y 轴交于点A ,与双曲线xky =在第一象限交于B 、C 两点,且AB.AC=8,则k=_____.8.某地计划用120﹣180天(含120与180天)的时间建设一项水利工程,工程需要运送的土石方总量为360万立方米.(1)写出运输公司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y (单位:天)与平均每天的工作量x (单位:万立方米)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由于工程进度的需要,实际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比原计划多5000米3,工期比原计划减少了24天,原计划和实际平均每天运送土石方各是多少万立方米?9.已知反比例函数y =8m x-(m 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 (-1,6) (1)求m 的值;(2)如图,过点A 作直线AC 与函数y =8m x-的图象交于点B ,与x 轴交于点C ,且AB =2BC ,求点C 的坐标.1.已知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内,点P(yx,)在这个反比例函数图像上,且yx>-4,请你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______.(只写出符合题意的一个即可)2.若点(-2,)1y,(-1,2y),(1,3y)在反比例函数)0(<kxky=图象上,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3y>1y>2y B.2y>1y>3y C.1y>2y>3y D.3y>2y>1y3.如图所示,点P(2,1)是反比例函数xky=的图像上的一点,则当y<1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 C.x<2且x≠0 D.x>2或x<04.已知P1(x1,y1),P2(x2,y2)是同一个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若x2=x1+2,且211112+=yy,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5.如图所示,矩形ABCD的对角线经过坐标原点,矩形的边分别平行于坐标轴,点C在反比例函数y=xkk122++的图象上,若点A的坐标为(-2,-2),则k的值为_____.6.已知A(2,m-2)和B(m,4)均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则m=___.7.如果一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x6的图象交于A(x1,y1),B(x2,y2)两点,那么(x2-x1)(y2-y1)的值为_____.8.如图,直线y=2x与双曲线y=x2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为A,过点A作AB⊥x轴于B,将△ABO 绕点O旋转90°,得到△A′B′O,则点A′的坐标为( )A.(1,0)B.(1,0)或(﹣1,0)C.(2,0)或(0,﹣2)D.(﹣2.1)或(2,﹣1)课后作业※9.教室里的饮水机接通电源就进入自动程序,开机加热时每分钟上升10℃,加热到100℃,停止加热,水温开始下降,此时水温(℃)与开机后用时(min )成反比例关系.直至水温降至30℃,饮水机关机.饮水机关机后即刻自动开机,重复上述自动程序.若在水温为30℃时,接通电源后,水温y (℃)和时间(min )的关系如图,为了在上午第一节下课时(8:45)能喝到不超过50℃的水,则接通电源的时间可以是当天上午的( ) A .7:20 B .7:30 C .7:45 D .7:5010.某汽车油箱的容积为80升,小陈把油箱注满油后从县城载客到400千米外的省城,把客人送到目的地后马上按原路返回,请回答下列问题:(1)油箱注满后,汽车能够行驶的总路程a (单位:千米)与每千米平均耗油量b (单位:升)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小陈以平均每千米耗油0.1升的速度驾驶汽车到达省城,在返回走了一半路程时下起了雨,小陈降低了速度,此时每行驶1千米的耗油量增加了一倍,如果小陈一直以此速度行驶,油箱里的油是否能回到县城?如果不够用,至少还需加多少油?11.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y=x2k和一次函数y=2x-1,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 ,b ),(a+1,b+k )两点,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AOB 的面积; (2)结合函数图象,直接写出不等式2x >76x 2k+-的解为_______;(3)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存在_____个点P ,使得OAB PAB S S △△2=.12.已知反比例函数x2ky =和一次函数y=2x-1,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b),(a+1,b+k )两点.(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若点A 在第一象限,且同时在上述两个函数的图象上,求点A 的坐标;(3)利用(2)的结果,请问: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AO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6讲 |k|的几何意义一.知识归纳☆反比例函数xky =(0k ≠)中k 的几何意义: 如图所示,过双曲线上任一点P (x ,y )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E 、F 分别为垂足,连接OP , 则:OEPF S PE PF y x 矩形=⋅=⋅=k【补充】|k|的几何意义常见模型: 模型一:一点一垂线模型分析:如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作坐标轴的垂线,该点、垂足与坐标轴上一点(含原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21|k|.特别补充: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与原点构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由这两点向x 轴作垂线构成的梯形面积.模型二:一点两垂线模型分析:如过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一点作两条坐标轴的垂线,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面积等于|k|.模型三:原点一垂线模型分析:过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一个交点作坐标轴的垂线,两交点与垂足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k|.模型四:两点两垂线模型分析: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两个交点的连线及由交点向不同坐标轴所作两条垂线围成的图形(或两交点及由交点向同一坐标轴所作两条垂线的垂足构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2|k|.模型五:两点和一点模型分析: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和原点(或坐标轴上一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若两交点在同一支上,用减法;若两交点分别在两支上,用加法.模型六:两曲一平行模型分析:两条双曲线上的两点的连线与一条坐标轴平行,求该两点与原点构成或坐标轴围成的图形面积,结合k的几何意义求解.模型七:与四边形组合模型分析:反比例函数图象与四边形结合,已知面积求值,或已知值求面积.通常会用到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乘积相等.二.实战演练例1: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最大的是()例2:如图所示,反比例函数y=xk(x>0)的图像经过矩形OABC对角线的交点M,分别于AB、BC交于点D、E,若四边形ODBE的面积为9,则k的值为()A.1 B.2 C.3 D.4例3:如图,A、B两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xy1-=和xky=的图像上,连接OA、OB,若OA ⊥OB,OB=2OA,则k的值为() A.-2 B.2 C.-4 D.4例4:如图,反比例函数y=xk(x>0)的图象经过平行四边形ABCO的顶点A和对角线的交点E,点A的横坐标为3,对角线AC所在的直线交y轴于(0,6)点,则函数y=xk的表达式为_____.典例分析例5:如图,矩形ABCD的顶点A,B在x轴上,且关于y轴对称,反比例函数y=xk1(x>0)的图象经过点C,反比例函数y=xk2(x<0)的图象分别与AD,CD交于点E,F,若BEFS∆=7,21k3k+=0,则1k等于_______.例6:已知:在矩形AOBC中,OB=4,OA=3,分别以OB、OA所在直线为x轴和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C重合),过F点的反比例函数xky=(k>0)的图象与AC边交于点E.(1)用含k的代数式表示△AOE的面积是____,△BOF的面积是_____.(2)请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使得将△CEF沿EF对折后,C点恰好落在OB上?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如图所示是反比例函数xky1=和xky2=(k1<k2)在第一象限的图像,直线AB∥x轴,并分别交两条曲线于A,B两点,若2=AOBS△,则k2-k1的值是()A.1B.2C.4D.8课堂训练2.如图,P(x ,y)是反比例函数xy 3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分支上的一个动点,PA ⊥x 轴于点A , PB ⊥y 轴于点B , 随着自变量x 的增大,矩形OAPB 的面积( ) A .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确定3.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BC=2AB ,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0),(0,2),C 、D 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xk(k <0)的图象上,则k=_____.4.如图,矩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x 、y 轴的正半轴上,点D 为对角线OB 的中点,反比例函数y =xk(x >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D ,且与AB 、BC 分别交于E 、F 两点,若四边形BEDF 的面积为1,则k 的值为_____.5.如图,在△OAB 中,C 是AB 的中点,反比例函数y=xk(k >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经过A ,C 两点,若△OAB 面积为6,则k 的值为_____.6.如图,在△ABC中,∠ABC=90°,BC边在x轴正半轴上,中线BD的反向延长线交于y轴负半轴于点E.双曲线xk y=一条分支经过点A,若S△BEC=4,则k=_______.1.如图所示,直线l和双曲线y=xk(k>0)交于A,B两点,P是线段AB上的点(不与A、B 重合).过点A,B,P分别向x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C,D,E,连接OA,OB,OP,设△AOC的面积为S1,△BOD的面积为S2,△POE的面积为S3,则有()A.S1<S2<S3B.S1>S2>S3C.S1=S2<S3D.S1=S2>S3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M(-3,2)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与反比例函数xy4=的图象交于A、B两点,则四边形MAOB的面积为______.3.某反比例函数xky=的图像上有三点A(1,4),B(2,m),C(4,n),则△ABC的面积为_____.课后作业4.(1)如左下图,在Rt △OAC 中,O 为坐标原点,直角顶点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y=xk(k ≠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经过OA 的中点B ,交AC 于点D ,连接OD ,若△OAD 的面积为1,则k 的值为_______.(2)如右上图,在Rt △AOB 中,两直角边OA 、OB 分别在x 轴的负半轴和y 轴的正半轴上,将△AOB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 ′O ′B .若反比例函数y =xk的图象恰好经过斜边A ′B 的中点C ,S △ABO=4,tan ∠BAO=2,则k 的值为______.5.如图,A 、B 两点分别在反比例函数x y 1-=和xky =的图像上,连接OA 、OB ,若OA ⊥OB ,OB=2OA ,则k 的值为( ) A.-2 B.2 C.-4 D.46.如图,A ,B 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x k 1的图象上,C ,D 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xk2的图象上,AC ⊥y 轴于点E ,BD ⊥y 轴于点F ,AC=2,BD=1,EF=3,则k 1﹣k 2的值是________.7.如图,在□OADB 中,对角线AB 、OD 相交于点C ,反比例函数y=kx (k >0)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经过A 、C 两点,若平行四边形OADB 面积为12,则k 的值为______.8.如图所示,双曲线y=x2(x <0)经过四边形OABC 的顶点A ,C ,∠ABC=90°,OC 平分OA 与x 负半轴的夹角,AB ∥x 轴,将△ABC 沿AC 翻折得到△AB 'C ,B '点落在OA 上,则四边形OABC 的面积是 .9.如图矩形AOCB 的两边OC ,OA 分别位于x 轴,y 轴上,点B 的坐标为B (-320,5),D 是AB 边上的一点,将△ADO 沿直线OD 翻折,使A 点恰好落在对角线OB 上的点E 处,若点E 在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那么该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3,4)关于y 轴的对称点为点B ,连接AB ,反比例函数y=(x >0)的图象经过点B ,过点B 作BC ⊥x 轴于点C ,点P 是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任意一点,过点P 作PD ⊥x 轴于点D ,点Q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连接OQ 、CQ . (1)求k 的值;(2)判断△QOC 与△POD 的面积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精品 九年级数学 反比例函数同步讲义+同步综合练习

精品 九年级数学 反比例函数同步讲义+同步综合练习

反比例函数综合复习网络结构:⎪⎪⎪⎪⎪⎪⎪⎪⎪⎪⎪⎪⎪⎪⎪⎪⎪⎩⎪⎪⎪⎪⎪⎪⎪⎪⎪⎪⎪⎪⎪⎪⎪⎪⎪⎨⎧⎪⎪⎩⎪⎪⎨⎧⎪⎪⎪⎩⎪⎪⎪⎨⎧+=+=⎪⎪⎪⎪⎩⎪⎪⎪⎪⎨⎧⎪⎪⎪⎩⎪⎪⎪⎨⎧.3.2.1m m ,,,,系:步骤: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的关个单位后,解析式为向左或向右平移直线有关,左右平移:与个单位后,解析式为向上或向下平移直线有关,上下平移:与图象平移:象限;时,直线经过第当象限;时,直线经过第当象限;时,直线经过第当象限;时,直线经过第当经过象限:)的一条直线;,)和(,是经过(形状:一次函数图象性质点坐标;法,已知直线上任意解析式求法:解析式:一次函数b kx y b kx y b k b k b kb k⎪⎪⎪⎪⎪⎪⎪⎪⎪⎪⎩⎪⎪⎪⎪⎪⎪⎪⎪⎪⎪⎨⎧==⎪⎪⎪⎪⎪⎪⎪⎩⎪⎪⎪⎪⎪⎪⎪⎨⎧⎪⎪⎪⎩⎪⎪⎪⎨⎧⎪⎩⎪⎨⎧⎪⎩⎪⎨⎧⎪⎩⎪⎨⎧∆2,,321t k S k S y x P y x P x y x x y x k x y xx y x k k kR 则构成的则该矩形面积轴作垂线,围成矩形轴、作上,过)在双曲线(点;的增大而随时,当的增大而随时,当时,当;的增大而随时,当的增大而随时,当时,当增减性:象限;时,图象分布在第当象限;时,图象分布在第当象限分布:点坐标;法,已知双曲线上任意解析式求法:图象形状:是图象性质)(,)(,)(解析式:反比例函数矩形例1.已知21y y y -=,1y 与x 成反比例,2y 与)2(-x 成正比例,并且当x=3时,y=5;当x=1时,y=-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例2.如图,反比例函数xy 8-=与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和点B 的纵坐标都是-2.求:(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AOB 的面积.例3.如图,已知一次函数)0(≠+=k b kx y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0(≠=m xmy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C 点,CD 垂直于x 轴,垂足为D,若OA=OB=OD=1. (1)求点A 、B 、D 的坐标;(2)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例4.如图,双曲线xy 5=在第一象限的一支上有一点C(1,5),过点C 的直线)0(≠+=k b kx y 与x 轴交于点A(a ,0).(1)求点A 的横坐标a 与k 的函数关系式(不写自变量取值范围).(2)当该直线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另一个交点D 的横坐标是9时,求△COA•的面积.课堂练习:1.函数xky =的图象经过(1,-1),则函数2-=kx y 的图象是( )2.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xky =和3+=kx y 的图像大致是 ( )3.若函数xky =的图象过点(3,-7),那么它一定还经过点 ( ) A.(3,7) B.(-3,-) C.(-3,7) D.(2,-7)4.若反比例函数1232)12(---=k k x k y 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则k 的值是( ) A.0 B.0或1 C.0或2 D.45.已知反比例函数)0(<=k xky 的图像上有两点A(1x ,1y ),B(2x ,2y ),且21x x <,则21y y -的值是 ( )A.正数B.负数C.非正数D.不能确定 6.函数xy 1=与函数x y =的图象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交点的个数是( )A.一个B.二个C.三个D.零个7.若点(3,4)是反比例函数221m m y x+-=图象上一点,则此函数图象必须经过点( ) A.(2,6) B.(2,-6) C.(4,-3) D.(3,-4) 8.若y 与x 成正比例,x 与z 成反比例,则y 与z 之间的关系是(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D.无法确定9.如图,A 为反比例函数x ky =图象上一点,AB 垂直x 轴于B 点,若3=∆AOB S ,则k 的值为( )A.6B.3C.23 D.不能确定10.在一个可以改变容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m 的某种气体,当改变容积V 时,气体的密度ρ也随之改变.ρ与V 在一定范围内满足ρ=Vm,它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气体的质量m 为( ) A.1.4kg B.5kg C.6.4kg D.7kg11.已知112233(,),(,),(,)x y x y x y 是反比例函数4y x-=的图象上三点,且1230x x x <<<,则123,,y y y 的大小关系是( )A.1230y y y <<<B.1230y y y >>>C.1320y y y <<<D.1320y y y >>> 12.使函数1992)4(+--=m mx m y 是反比例函数,m= ,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 .13.在函数为常数)(k x k y 22--=的图象上有三个点),(1y 2-,(-1,y 2),(21,y 3),函数值1y ,2y ,3y 的大小为 14.已知xky =经过点(-1,3),如果A(a 1,b 1),B(a 2,b 2)两点在该双曲线上,且a 1<a 2<0,那么b 1 b 2. 15.若反比例函数xb y 3-=和一次函数y=3x+b 图象有两个交点,且有一个交点纵坐标为6,则b=16.已知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经过点)214(,,若一次函数1+=x y 的图象平移后经过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B (2,m ),求平移后的一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17.已知函数kx y -=与xy 4-=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C 垂直于y轴,垂足为点C ,则△BOC 的面积为____18.已知A(x 1,y 2),B(x 2,y 2)都在6y x=图像上。

反比例函数背景下的全等、相似问题(解析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函数

 反比例函数背景下的全等、相似问题(解析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函数

例题精讲考点1反比例函数与全等三角形综合问题【例1】.如图,把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CB=90°,点C(﹣1,0),点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且y轴平分∠BAC,则k的值是________解:如图,过点B作BD⊥x轴于D,在OA上截取OE=OC,连接CE,∵点C(﹣1,0),∴CO=1,∴CO=EO=1,∴∠CEO=45°,CE=,∵△B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CB=90°,∴BC=AC,∠OCA+∠DCB=90°,∠CAB=45°,∵∠OCA+∠OAC=90°,∴∠OAC=∠BCD,在△OAC和△DCB中,∴△OAC≌△DCB(AAS),∴AO=CD,OC=BD=1,∵y轴平分∠BAC,∴∠CAO=22.5°,∵∠CEO=∠CEA+∠OAC=45°,∴∠ECA=∠OAC=22.5°,∴CE=AE=,∴AO=1+=CD,∴DO=,∴点B坐标为(,﹣1),∵点B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k=﹣1×=﹣,变式训练【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ABC的斜边AB在x轴上,点C在y轴上,∠BAC=30°,点A的坐标为(﹣3,0),将△ABC沿直线AC翻折,点B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k的值为()A.B.﹣2C.4D.﹣4解:如图,过点D作DE⊥y轴于点E.由对称可知CD=BC,易证△DCE≌△BCO(AAS),∴CE=CO,DE=OB,∵∠BAC=30°,OA=3∴OC=OA=,∠OCB=30°,∴OB=OC=1,∴DE=OB=1,CE=OC=,OE=2,|k|=DE•OE=1×2=2,∵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象限,∴k=﹣2,故选:B.【变1-2】.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一动点,连接AO并延长交图象的另一支于点B.在点A的运动过程中,若存在点C(m,n),使得AC⊥BC,AC=BC,则m,n满足_______(填等量关系)解:如图,连接OC,过点A作AE⊥x轴于点E,过点C作CF⊥y轴于点F,∵由直线AB与反比例函数y=的对称性可知A、B点关于O点对称,∴AO=BO.又∵AC⊥BC,AC=BC,∴CO⊥AB,CO=AB=OA,∵∠AOE+∠AOF=90°,∠AOF+∠COF=90°,∴∠AOE=∠COF,又∵∠AEO=90°,∠CFO=90°,∴△AOE≌△COF(AAS),∴OE=OF,AE=CF,∵点C(m,n),∴CF=﹣m,cF=n,∴OE=﹣m,AE=n,∴A(﹣m,n),∵点A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mn=4,即mn=﹣4,考点2反比例函数与相似三角形综合问题【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OBD的边OB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AD∥OB,DB⊥x轴,对角线AB,OD交于点M.已知AD:OB=2:3,△AMD的面积为4.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恰好经过点M,则k的值为()A.B.C.D.12解:过点M作MH⊥OB于H.∵AD∥OB,∴△ADM∽△BOM,∴=()2=,=4,∵S△ADM=9,∴S△BOM∵DB⊥OB,MH⊥OB,∴MH∥DB,∴===,∴OH=OB,=×S△OBM=,∴S△MOH∵=,∴k=,故选:B.变式训练【变2-1】.如图,已知第一象限内的点A在反比例函数y=上,第二象限的点B在反比例函数y=上,且OA⊥OB,=,则k的值为()A.B.﹣C.﹣D.﹣3解:作AC⊥x轴于点C,作BD⊥x轴于点D.则∠BDO=∠ACO=90°,则∠BOD+∠OBD=90°,∵OA⊥OB,∴∠BOD+∠AOC=90°,∴∠BOD=∠AOC,∴△OBD∽△AOC,∴=()2=()2=,=×4=2,又∵S△AOC=,∴S△OBD∴k=﹣.故选:B.【变2-2】.如图,Rt△ABC的直角边BC在x轴正半轴上,斜边AC边上的中线BD反向延=8,则k等于长线交y轴负半轴于E,双曲线的图象经过点A,若S△BEC ()A.8B.16C.24D.28解:∵BD为Rt△ABC的斜边AC上的中线,∴BD=DC,∠DBC=∠ACB,又∠DBC=∠EBO,∴∠EBO=∠ACB,又∠BOE=∠CBA=90°,∴△BOE∽△CBA,∴=,即BC×OE=BO×AB.=8,即BC×OE=2×8=16=BO×AB=|k|.又∵S△BEC又由于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象限,k>0.所以k等于16.故选:B.【变2-3】.如图,在等腰△AOB中,AO=AB,顶点A为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一点,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过点B作BC⊥OB,交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于点C,连接OC交AB于点D,若△BCD的面积为2,则k的值为()A.18B.20C.22D.21解:如图,过点A作AF⊥OB交x轴于F,交OC于点E,∵OA=AB,AF⊥OB,∴OF=FB=OB,∵BC⊥OB,∴AF∥BC,∴△ADE∽△BDC,,∴BC=2EF,设OF=a,则OB=2a,∴A(a,),C(2a,),∴AF=,BC=,∴AF=2BC=4EF,AE=AF﹣EF=3EF,∵△ADE∽△BDC,∴,∴=()2=,∵△BCD的面积为2,=,∴S△ADE∴=,∵=,∴EC=OE,∴=,∴=,=,∴S△AOE∵==,∴==,=S△AOE=×=10,∴S△AOF∴|k|=10,∵k>0,∴k=20.故选:B.1.如图,AB⊥x轴,B为垂足,双曲线y=(x>0)与△AOB的两条边OA,AB分别相交于C,D两点,OC=CA,且△ABC的面积为3,则k等于()A.4B.2C.3D.1解:连接BC,过点C作CM⊥OB于M,∵OC=CA,即=,∴==,又∵△ABC的面积为3,=,∴S△OBC又∵CM∥AB,∴==,∴==,=S△OBC==|k|,∴S△OMC∵k>0,∴k=1,故选:D.2.如图,在△ABC中,AB=AC,点A在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上,点B,C在x轴上,OC=OB,延长AC交y轴于点D,连接BD,若△BCD的面积等于1,则k的值为()A.3B.2C.D.4解:作AE⊥BC于E,连接OA,∵AB=AC,∴CE=BE,∵OC=OB,∴OC=BC=×2CE=CE,∵AE∥OD,∴△COD∽△CEA,∴=()2=4,∵△BCD的面积等于1,OC=OB,=S△BCD=,∴S△COD=4×=1,∴S△CEA∵OC=CE,=S△CEA=,∴S△AOC=+1=,∴S△AOE=k(k>0),∵S△AOE∴k=3,故选:A.3.如图所示,Rt△AOB中,∠AOB=90°,顶点A,B分别在反比例函数y=(x>0)与y=﹣(x<0)的图象上,则tan∠BAO的值为()A.B.C.D.解:作AC⊥x轴于C,BD⊥x轴于D,如图,∵顶点A,B分别在反比例函数y=(x>0)与y=﹣(x<0)的图象上,=×|1|=,S△BOD=×|﹣5|=,∴S△AOC∵∠AOB=90°,∴∠BOD+∠AOC=90°,∵∠AOC+∠OAC=90°,∴∠OAC=∠BOD,而∠ACO=∠BDO,∴△AOC∽△OBD,∴=()2==,∴=,在Rt△AOB中,tan∠BAO==,故选:B.4.如图,函数y=﹣(x<0)的图象经过Rt△ABO斜边OB的中点D,与直角边AB相交于C,连接AD.若AD=3,则△ABO的周长为()A.12B.6+C.6+2D.6+2解:如图,过点D作DE⊥AO于E,∵点D是BO的中点,∴AD=BD=DO=3,∴BO=6,∵DE⊥AO,AB⊥AO,∴AB∥DE,∴,∴AB=2DE,AO=2EO,=DE×EO=,∵S△DEO=AB×AO=2,∴S△ABO∵AB2+AO2=OB2=36,∴(AB+AO)2=36+8,∴AB+AO=2,∴△ABO的周长=AO+BO+AB=6+2,故选:D.5.如图,长方形ABCD的顶点A、B均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对角线DB的延长线交x轴于点E,连接AE,已知S△ABE=1,则k的值是()A.1B.C.2D.4解:延长DC与x轴交于点F,∵ABCD是矩形,∴AD=BC,AD∥BC∥OE,∴△ABD∽△OBE,∴=,即:AD•OB=AB•OE,=1=AB•OE,又∵S△ABE∴AD•OB=AB•OE=2=BC•OB,=BC•OB=2=|k|,即:S矩形OBCF∴k=2或k=﹣2(舍去),故选:C.6.如图,直线y=x+2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P,若OP=,则k的值为3.解:设点P(m,m+2),∵OP=,∴=,解得m1=1,m2=﹣3(不合题意舍去),∴点P(1,3),∴3=,解得k=3.故答案为:3.7.已知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若这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C,且AB=2BC,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解:∵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A(﹣2,0),B(0,4),过C作CD⊥x轴于D,∴OB∥CD,∴△ABO∽△ACD,∴==,∴CD=6,AD=3,∴OD=1,∴C(1,6),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k=6,∴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故答案为:y=.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且点A与点B关于直线y=x对称,C为AB的中点,若AB=4,则线段OC的长为2.解:设A(t,),∵点A与点B关于直线y=x对称,∴B(,t),∵AB=4,∴(t﹣)2+(﹣t)2=42,即t﹣=2或t﹣=﹣2,解方程t﹣=﹣2,得t=﹣﹣2(由于点A在第一象限,所以舍去)或t=﹣+2,经检验,t=﹣+2,符合题意,∴A(﹣+2,+2),B(+2,﹣+2),∵C为AB的中点,∴C(2,2),∴OC==2.故答案为2.9.如图,△OMN是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与边MN、OM分别交于点A、B(点B不与点M重合).若AB⊥OM于点B,则k的值为9.解:过点B作BC⊥x轴于点C,过点A作AD⊥x轴于点D,如图,∵△OMN是边长为10的等边三角形,∴OM=ON=MN=10,∠MON=∠M=∠MNO=60°设OC=b,则BC=,OB=2b,∴BM=OM﹣OB=10﹣2b,B(b,b),∵∠M=60°,AB⊥OM,∴AM=2BM=20﹣4b,∴AN=MN﹣AM=10﹣(20﹣4b)=4b﹣10,∵∠AND=60°,∴DN==2b﹣5,AD=AN=2b﹣5,∴OD=ON﹣DN=15﹣2b,∴A(15﹣2b,2b﹣5),∵A、B两点都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k=(15﹣2b)(2b﹣5)=b•b,解得b=3或5,当b=5时,OB=2b=10,此时B与M重合,不符题意,舍去,∴b=3,∴k=b•b=9,故答案为:9.10.如图,在Rt△ABC中,∠ABC=90°,C(0,﹣3),CD=3AD,点A在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且y轴平分∠ACB,求k=.解:过A作AE⊥x轴,垂足为E,∵C(0,﹣3),∴OC=3,∵∠AED=∠COD=90°,∠ADE=∠CDO∴△ADE∽△CDO,∴,∴AE=1;又∵y轴平分∠ACB,CO⊥BD,∴BO=OD,∵∠ABC=90°,∴∠OCD=∠DAE=∠ABE,∴△ABE∽△DCO,∴设DE=n,则BO=OD=3n,BE=7n,∴,∴n=∴OE=4n=∴A(,1)∴k=.故答案为:.11.如图,矩形OABC的两边落在坐标轴上,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的分支过AB的中点D交OB于点E,连接EC,若△OEC的面积为12,则k=12.解:如图,过点D、E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F、G,=S矩形OADF=2S△OEG=k,则S△OBC又∵EG∥BC,∴△OEG∽△OBC,∴=()2=2,∴=,∴=,∴==,∴=,∴k=12.故答案为12.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B=60°,∠AOB=90°,反比例函数y1=的图象经过点A,反比例函数y2=﹣的图象经过点B,则m的值为1.解:作BH⊥x轴,垂足为H,AM⊥y轴,垂足为M,∵∠OAB=60°,∠AOB=90°,∴△BHO∽△AMO,∴,令OM=a,则BH=,代入反比例函数y2=﹣得:x=,∴OH=,得:AM=,∴,又∵AM•OM=m,∴m=1.故答案为1.13.如图,线段OA与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B,且AB=2OB,点C也在函数y =(x>0)图象上,连结AC并延长AC交x轴正半轴于点D,且AC=3CD,连结BC,若△BCD的面积为3,则k的值为.解:如图,分别过点A,B,C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E,F.∴BE∥CF∥AM,∴OB:OA=BE:AM=OE:OM=1:3,CD:AD=DF:DM=CF:AM=1:4,设点B的坐标为(a,b),∴OE=a,BE=b,∴AM=3BE=3b,OM=3OE=3a,∴CF=AM=b,∴C(a,b),∴OF=a,∴FM=OM﹣OF=a,∴DF=FM=a,∴OD=OM﹣DF﹣FM=a.∵△BCD的面积为3,∴△ABC的面积=3×△BCD的面积=9,∴△ABD的面积=12.∴△BOD的面积=×△ABD的面积=6.∴•OD•BE=a×b=6.解得k=ab=.故答案为:.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在函数y=(k>0,x>0)的图象上,过点A作x轴的垂线,与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C,连接BC交x轴于点D.若点A的横坐标为1,BC=3BD,则点B的横坐标为2.解:作BE⊥x轴于E,∴AC∥BE,∴△CDF∽△BDE,∴==,∵BC=3BD,∴==,∴CF=2BE,DF=2DE,设B(,b),∴C(1,﹣2b),∵函数y=﹣(x>0)的图象交于点C,∴﹣k=1×(﹣2b)=﹣2b,∴k=2b,∴B的横坐标为==2,故答案为:2.15.如图,在△ABC中,边AB在x轴上,边AC交y轴于点E.反比例函数y=(x>0)=6,则k=的图象恰好经过点C,与边BC交于点D.若AE=CE,CD=2BD,S△ABC.解:如图,作CM⊥AB于点M,DN⊥AB于点N,设C (m ,),则OM =m ,CM =,∵OE ∥CM ,AE =CE ,∴==1,∴AO =m ,∵DN ∥CM ,CD =2BD ,∴===,∴DN =,∴D 的纵坐标为,∴=,∴x =3m ,即ON =3m ,∴MN =2m ,∴BN =m ,∴AB =5m ,∵S △ABC =6,∴5m •=6,∴k =.故答案为:.16.如图,A 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0)图象上的一点,在x 轴正半轴上有一点B ,OB =4.连接OA ,AB ,且OA =AB =2.过点B 作BC ⊥OB ,交反比例函数(其中x >0)的图象于点C ,连接OC 交AB 于点D ,则的值为.解:过点A作AH⊥x轴,垂足为点H,AH交OC于点M,如图所示.∵OA=AB,AH⊥OB,∴OH=BH=OB=2,∴AH===6,∴点A的坐标为(2,6).∵A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0)图象上的一点,∴k=2×6=12.∵BC⊥x轴,OB=4,点C在反比例函数y=上,∴BC=3.∵AH∥BC,OH=BH,∴MH=BC=,∴AM=AH﹣MH=.∵AM∥BC,∴△ADM∽△BDC,∴,故答案为.17.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坐标原点O,四个顶点分别在双曲线y=和y=(k<0)上,=,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两双曲线分别交于点E,F,连接OE,OF,则△OEF的面积为.解:作AM⊥x轴于M,DN⊥x轴于N,∵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OM+∠DON=∠ODN+DON=90°,∴∠AOM=∠ODN,∵∠AMO=∠OND=90°,∴△AOM∽△ODN,∴=()2,∵A点在双曲线y=,=,=×4=2,=,∴S△AOM∴=()2,=,∴S△ODN∵D点在双曲线y=(k<0)上,∴|k|=,∴k=﹣9,∵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两双曲线分别交于点E,F,=+=,∴S△OEF故答案为.18.如图,已知直线l:y=﹣x+4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双曲线(k>0,x>0)与直线l不相交,E为双曲线上一动点,过点E作EG⊥x轴于点G,EF⊥y轴于点F,分别与直线l交于点C,D,且∠COD=45°,则k=8.解: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0,4),即:OA=OB,∴∠OAB=45°=∠COD,∠ODA=∠ODA,∴△ODA∽△CDO,∴OD2=CD•DA,设点E(m,n),则点D(4﹣n,n),点C(m,4﹣m),则OD2=(4﹣n)2+n2=2n2﹣8n+16,CD=(m+n﹣4),DA=n,即2n2﹣8n+16=(m+n﹣4)×n,解得:mn=8=k,故答案为8.19.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顶点C在y轴正半轴上,CD平行于x轴,直线AC交x轴=2,于点E,BC⊥AC,连接BE,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经过点D,已知S△BCE 则k的值是4.解:(解法一)过点D作DF⊥x轴于点F,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BC=AD.又∵BC⊥AC,∴DA⊥AC.∵CD平行于x轴,∴∠ACD=∠CEO.∵CO⊥OE,DA⊥AC,∴∠ECO=∠D.设点D的坐标为(m,)(m>0),则CD=m,OC=DF=.在Rt△CAD中,CD=m,∠CAD=90°,AD=m•cos∠D.在Rt△COE中,OC=,∠COE=90°,CE==.S△BCE=CE•BC=•m•cos∠D=k=2,解得:k=4;(解法二)设点D的坐标为(m,n)(m>0,n>0),则CD=m,OC=n,∵CD∥x轴,∴∠ACD=∠OE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BC⊥AC,∴DA⊥AC,AD=BC,∴∠DAC=∠COE=90°,∴△COE∽△DAC,∴=,即=,∴mn=BC•CE.=BC•CE=2,∵S△BCE=4.∴mn=2S△BCE∵点D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k=mn=4.故答案为:4.20.如图,A为反比例函数y=(其中x>0)图象上的一点,在x轴正半轴上有一点B,OB=4.连接OA,AB,且OA=AB.过点B作BC⊥OB,交反比例函数y=(其中x>0)的图象于点C,连接OC交AB于点D,则的值为.解:过点A作AH⊥x轴,垂足为H,AH交OC于点M,如图,∵OA=AB,AH⊥OB,∴OH=BH=OB=×4=2,A(2,),C(4,),∵AH∥BC,∴MH=BC=,∴AM=AH﹣MH=﹣=,∵AM∥BC,∴△ADM∽△BDC,∴==.21.如图,点A在反比例函数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第三象限内图象上,AC⊥y轴于点C,BD⊥y轴于点D,交于点E,若BO=CE,则k的值为.解:过点A作AP⊥x轴于点P,过点B作BQ⊥x轴于点Q,∵AC=BD=,∴点A的横坐标为,点B的横坐标为﹣,∵点A在反比例函数第一象限内图象上,点B在反比例函数第三象限内图象上,∴点A的纵坐标为6,点B的纵坐标为﹣3,∵AC⊥y轴,BD⊥y轴,∴CD=AP+BQ=9,OD=3,AC∥BD,∴∠CAE=∠DBE,∠ACE=∠BDE,∴△ACE≌△BDE(AAS),∴CE=DE=CD=,∵BO=CE,∴BO=,在Rt△BO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BD2+OD2=OB2,即,解得k=或k=﹣(舍去),故答案为:.22.如图,菱形ABCD的四个顶点均在坐标轴上,对角线AC、BD交于原点O,AE⊥BC于E点,交BD于M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线段DC的中点N,若BD=4,则ME的长为.解:在菱形ABCD中,AB=BC,BD⊥AC,OB=OD==2,∠ABC=2∠OBC,∴点D(0,2),设点C(m,0),∵点N为CD的中点,∴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N,∴,解得:,即点,∴,∴,,∴∠OBC=30°,∴∠ABC=60°,∴△ABC为等边三角形,∴,∵AE⊥BC,∴,∴.故答案为:.23.如图,平面坐标系中,AB交矩形ONCM于E、F,若=(m>1),且双曲线y==S1,S△OEF=S2,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也过E、F两点,记S△CEF解:过点F作FG⊥y轴于点G,如图所示:∵CM⊥y轴,FG⊥y轴,∴CM∥FG,MC=FG,∴△BME∽△BGF,∴===,设点C的坐标为(a,b),则E(,b),F(a,),∴S1=×(a﹣)•(b﹣)=ab;S2=a•b﹣•﹣•﹣ab=ab.∴=.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Q在函数y=(x>0)的图象上,PA、QB分别垂直x轴于点A、B,PC、QD分别垂直y轴于点C、D.设点P的横坐标为m,点Q的纵坐标为n,△PCD的面积为S1,△QAB的面积为S2.(1)当m=2,n=3时,求S1、S2的值;(2)当△PCD与△QAB全等时,若m=3,直接写出n的值.解:(1)∵当m=2时,y==6,∴P(2,6).∵PA⊥x轴,PC⊥y轴,∴PC=OA=2,PA=OC=6.∵当m=3时,x==4,∴Q(4,3).∵QB⊥x轴,QD⊥y轴,∴DQ=OB=4,QB=OA=3,∴CD=OC﹣OD=3,AB=OB﹣OA=2,∴S1=CD•CP=×3×2=3,S2=AB•QB=×2×3=3.(2)∵m=3,∴P(3,4),∴PC=OA=3,当△PCD≌△QBA时,∵QB=PC=3,∴n=3;当△PCD≌△ABQ时,∵PC=OA=3,∴AB=PC=3,∴OB=OA+AB=3+3=6.∵点Q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y==2,∴n=2.综上所述,n=2或3.25.如图,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1,2)、B(﹣2,n)两点.(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直接写出满足k1x+b>的x的取值范围;:S△BOP=1:4,求点P的坐标.(3)若点P在线段AB上,且S△AOP解:(1)∵反比例函数y=经过A(1,2),∴k2=1×2=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B(﹣2,n)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n==﹣1,∴B(﹣2,﹣1),∵直线y=k1x+b经过A(1,2),B(﹣2,﹣1),∴,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2)观察图象,k1x+b>的x的取值范围是﹣2<x<0或x>1;(3)设P(x,x+1),:S△BOP=1:4,∵S△AOP∴AP:PB=1:4,即PB=4PA,∴(x+2)2+(x+1+1)2=16[(x﹣1)2+(x+1﹣2)2],解得x1=,x2=2(舍去),∴P点坐标为(,).26.如图,在矩形OABC中,OA=3,OC=5,分别以OA、OC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D是边C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C、B重合),反比例函数y=(k >0)的图象经过点D且与边BA交于点E,连接DE.(1)连接OE,若△EOA的面积为2,则k=4;(2)连接CA、DE与CA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3)是否存在点D,使得点B关于DE的对称点在OC上?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连接OE,如图1,∵Rt△AOE的面积为2,∴k=2×2=4.(2)连接AC,如图1,设D(x,5),E(3,),则BD=3﹣x,BE=5﹣,=,∴,又∵∠B=∠B,∴△BDE∽△BCA,∴∠BED=∠BAC,∴DE∥AC.(3)假设存在点D满足条件.设D(x,5),E(3,),则CD=x,BD=3﹣x,BE=5﹣,AE=.作EF⊥OC,垂足为F,如图2,易证△B′CD∽△EFB′,∴,即=,∴B′F=,∴OB′=B′F+OF=B′F+AE=+=,∴CB′=OC﹣OB′=5﹣,在Rt△B′CD中,CB′=5﹣,CD=x,B′D=BD=3﹣x,由勾股定理得,CB′2+CD2=B′D2,(5﹣)2+x2=(3﹣x)2,解这个方程得,x1=1.5(舍去),x2=0.96,∴满足条件的点D存在,D的坐标为D(0.96,5).27.如图,点A和点E(2,1)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的两点,点B在反比例函数y=(x<0)的图象上,分别过点A、B作y较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C、D,AC =BD,连接AB交y轴于点F.(1)求k;(2)设点A的横坐标为a,点F的纵坐标为m,求证:am=﹣2.(3)连接CE、DE,当∠CED=90°时,求A的坐标.(1)解:∵点E(2,1)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的点,∴k=1×2=2;(2)证明:∵点A的横坐标为a,∴点A的纵坐标为,∵AC=BD,∴B(﹣a,﹣),∵AC∥BD,∴∠CAF=∠DBF,∠ACF=∠BDF,∵AC=BD,∴△ACF≌△BDF(ASA),∴CF=DF,∴m=﹣,∴am=﹣2;(3)解:∵∠CED=90°,CF=DF,∴CD=2EF,∴=2,由(2)知,=﹣m,∴﹣4m=2,解得m=1或﹣,当m=1时,a=﹣2(舍去),当m=﹣时,a=,∴A(,).28.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是反比例函数y=(x>0)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O,AO的延长线交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于点B,过点A作AE⊥y轴于点E.(1)如图1,过点B作BF⊥x轴,于点F,连接EF.①若k=1,求证:四边形AEFO是平行四边形;②连结BE,若k=4,求△BOE的面积.(2)如图2,过点E作EP∥AB,交反比例函数y=(k>0,x<0)的图象于点P,连结OP.试探究:对于确定的实数k,动点A在运动过程中,△POE的面积是否会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1)①证明:设点A的坐标为(a,),则当点k=1时,点B的坐标为(﹣a,﹣),∴AE=OF=a,∵AE⊥y轴,∴AE∥OF,∴四边形AEFO是平行四边形;②解:过点B作BD⊥y轴于点D,如图1,∵AE⊥y轴,∴AE∥BD,∴△AEO∽△BDO,∴,∴当k=4时,,即,=2S△AOE=1;∴S△BOE(2)不改变.理由如下:过点P作PH⊥x轴于点H,PE与x轴交于点G,设点A的坐标为(a,),点P的坐标为(b,),则AE=a,OE=,PH=﹣,∵四边形AEGO是平行四边形,∴∠EAO=∠EGO,AE=OG,∵∠EGO=∠PGH,∴∠EAO=∠PGH,又∵∠PHG=∠AEO,∴△AEO∽△GHP,∴,∵GH=OH﹣OG=﹣b﹣a,∴,∴﹣k=0,解得,∵a,b异号,k>0,∴,=×OE×(﹣b)=×(﹣b)=﹣,∴S△POE∴对于确定的实数k,动点A在运动过程中,△POE的面积不会发生变化.。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反比例函数 讲义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反比例函数 讲义


;点 Pn 的坐标是
(用含 n 的式子表示).
11、如图所示,点 A1,A2,A3 在 x 轴上,且 OA1=A1A2=A2A3,分别过点 A1,A2,A3 作 y 轴的平行线,
与反比例函数 y= (x>0)的图象分别交于点 B1,B2,B3,分别过点 B1,B2,B3 作 x 轴的平行线,分别
于 y 轴交于点 C1,C2,C3,连接 OB1,OB2,OB3,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2a
2
y
3a
1 x2a2 7a14
是反比例函数,求函数解析式为
4、在下列函数表达式中,表示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的有
① xy 1 ② y 5 ③ y x ④ y 7x1; ⑤ y 2
3
x
2
5x

y
5 x2
;
⑦y; 3
⑧y 1 ; x 1
5、电流 I,电阻 R,电压 U 之间满足关系式 U=IR,当 U=220V 时,用含有 R 的代数式表示 I=
(2)观察图象,写出使函数值 y1 y2 的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y 3 A(1,3) 2 1
1 1 2 3 x B 1
考点四、反比例中的面积问题
1、反比例函数 y k 的图象如图所示,点 M 是该函数图象上一点,MN 垂直于 x 轴,垂足是点 N,如果 S△MON x
=2,则 k 的值为
2、如图所示,如果函数 y= -x 与 y= - 4 的图像交于 A,B 两点,过点 A 作 AC 垂直于 y 轴,垂足为点 C, x
y
y
y
y
O
x
O
x
O
x
O
x
A
B

反比例函数讲义(知识点+典型例题)

反比例函数讲义(知识点+典型例题)

变式1 如果y 是m 的反比例函数,m 是x 的反比例函数,那么y 是x 的( ) A .反比例函数 B .正比例函数 C .一次函数 D .反比例或正比例函数 变式2 若函数11-=m xy (m 是常数)是反比例函数,则m =________,解析式为________.题型二: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例3 已知A (﹣1,m )与B (2,m ﹣3)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个点.则m 的值 .例4 已知y 与2x -3成反比例,且41=x 时,y =-2,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变式3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当x =2时,y =3.(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当y =-23时,求x 的值.变式4 已知函数12y y y =-,其中1y 与x 成正比例, 2y 与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1;x =3时,y =5.求:(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2时,y 的值.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1)形状与位置: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或第二、四象限,它们关于原点对称。

(2)变化趋势: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0,函数y ≠0,所以,它的图像与x 轴、y 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对称性: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中心对称图形,同时也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分别是一、三象限和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即直线y x =±。

(注:过原点的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关于原点对称)(2)双曲线的位置:当k>0时,双曲线位于一、三象限(x ,y 同号);当k<0时,双曲线位于二、四象限(x ,y 同号异号),反之也成立。

(3)增减性: 当k>0时,双曲线走下坡路,在同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双曲线走上坡路,在同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比例知识点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解析式:()0≠=k xky 其他形式:①k xy = ②1-=kx y例1.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例2.若函数22)12(--=mx m y 是反比例函数,且它的图像在第二、四象限,则m 的值是___________2.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满足:k xy =例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m ,2)和(-2,3)则m 的值为 例2.下列函数中,图像过点M (-2,1)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 )x y A 2.=2.B y x =- x y C 21.= xy D 21.-=知识点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1、基础知识0>k 时,图像在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0<k 时,图像在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例1.已知反比例函数y a x a =--()226,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求函数关系式2、面积问题(1)三角形面积:k S AOB 21=∆ 例1.如图,过反比例函数xy 1=(x >0)的图象上任意两点A 、B 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连接OA 、OB ,设△AOC 和△BOD 的面积分别是S 1、S 2,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例2.如图,点P 是反比例函数x y 1=的图象上任一点,PA 垂直在x 轴,垂足为A ,设OAP ∆的面积为S ,则S 的值为 (2)矩形面积:k=OBACS 矩形例1.如图,P 是反比例函数(0)ky k x=<图象上的一点,由P 分别向x 轴和y轴引垂线,阴影部分面积为3,则k= 。

知识点三:利用图像比较大小问题 (1)比较点的坐标大小例1.已知点(-1,y 1)、(2,y 2)、(π,y 3)在双曲线xk y 12+-=上,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y 1>y 2>y 3 (B )y 1>y 3>y 2 (C )y 2>y 1>y 3 (D )y 3>y 1>y 2知识点四: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题 (1)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问题 例1. 一次函数y kx k =-与反比例函数ky x=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的大致图象是( )知识点五: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例1.已知甲、乙两地相s (千米),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达乙地,如果汽车每小时耗油量为a (升),那么从甲地到乙地汽车的总耗油量y (升)与汽车的行驶速度v (千米/时)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例1图BACD E例2.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剪去两个一样的小矩形得到一个“E”图案,如图所示,设小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y,剪去部分的面积为20,若210x≤≤,则y与x的函数图象是()相似1、定理:“平行”出相似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几何表达式举例:∵DE∥BC∴ΔADE∽ΔABC2、定理:“AA”出相似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几何表达式举例:∵∠A=∠A又∵∠AED=∠ACB∴ΔADE∽ΔABC3、定理:“SAS”出相似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几何表达式举例:∵ACABAEAD又∵∠A=∠A∴ΔADE∽ΔABC4、“双垂”出相似及射影定理:AB CDEACDEBACDEB一、选择题1.矩形面积为4,它的长与宽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大致可表示为 ( )2.如图,F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BD 上的点,BF ∶FD=1∶3,则BE ∶EC=( )A .21B .31C .32D . 413.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l ,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 相似的是( )4.如图,在△ABC 中,090=∠BAC ,AD ⊥BC 与D ,DE ⊥AB 与E ,若AD=3,DE=2,则AC=( ) A .221B .215C . 29D .155.如图,点M 是△ABC 内一点,过点M 分别作直线平行于△ABC 的各边,所形成的三个小三角形1∆,2∆,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分别是4,9和49,则△ABC 的面积是( )A .81B .121C .124D .144 二、填空题6.反比例函数22)12(--=m x m y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值是 .7.如图,已知双曲线)0k (xky >=经过直角三角形OAB 斜边OB 的中点D ,与直角边AB 相交于点C .若 △OBC 的面积为3,则k =____________.8.如图,将△ABC 沿EF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C 上的点B ’处,已知AB=AC=3,BC=4,若以点 B ’, F,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那么BF 的长是 .9、A ,B 两城相距6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 城出发驶向B 城,甲车到达B 城后立即返回.如图是它们离A 城的距离y (千米)与行驶时间 x (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1)求甲车行驶过程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当它们行驶了7小时时,两车相遇,求乙车速度. (1)①当0≤x ≤6时,x y 100=;②当6<x ≤14时, 设b kx y +=,∵图象过(6,600),(14,0)两点, ∴⎩⎨⎧=+=+.014,6006b k b k 解得⎩⎨⎧=-=.1050,75b k∴105075+-=x y . ∴⎩⎨⎧≤<+-≤≤=).146(105075)60(100x x x x y(2) 当7=x 时,5251050775=+⨯-=y ,757525==乙v (千米/小时).CABEB'Fx/小y /千600146 OFEC DOADBCE4、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OE ∥AD 交AB 于点E ,若AD=6cm ,BC=12cm ,△AOD 的面积为6cm 2, (1)求△BOC 和△DOC 的面积; (2)求OE 的长. (1) BC AD //Θ∴△AOD ∽△COB2⎪⎭⎫⎝⎛=∴∆∆BC AD S S BOC AOD)(2 246412112,622分cm S cm S S S BC AD cmBC cm AD BOC AOD BOC AOD =∴==∴=∴==∆∆∆∆ΘΘΘ△AOD ∽△COB)(2 1221212分cm S S S BC AD OC OA DOC DOC AOD =∴=∴==∴∆∆∆(2)Θ△AOD ∽△COBADOE BD OB AD BCDO OB //322Θ=∴==∴(1分) ∴△BOE ∽△BDA (1分))(1 4632分cm OE cmAD OD OB AD OE =∴===∴Θ5、如图,已知A(-4,2)、B(n ,-4)是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my x=的图象的两个交点.(1)求此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AOB 的面积;(3)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 例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 (1)(2)(3)224><<-x x 或选择题: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BC=3,点P 从起点B 出发, 沿BC 、CD 逆时针方向向终点D 匀速运动.设点P 所走过 路程为x ,则线段AP 、AD 与矩形的边所围成的图形面积为y , 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y 与x 函数关系的是( ))(2 8842)2,4(分得代入把xy m m xm y A -=∴-=∴-==-)(2 )4,2(2848)4,(分得代入把-∴=∴-=--=-B n nxy n B )(2 2212442)4,2(),2,4(分解得得代入把--=∴⎩⎨⎧-=-=⎩⎨⎧+=-+-=+=--x y b k bk b k b kx y B A )(2 642202分),(,则轴交于点与设=∴==∴=∴-∆∆∆AOB BOC AOC S S S OC C C x AB2、 如图,一次函数y x b =+与反比例函数ky x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交于点B ,且点B 的横坐标为1,过点B 作y 轴的垂线,C 为垂足,若32BCOS ∆=,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解:∵一次函数y x b =+过点B ,且点B 的横坐标为1, ∴1y b =+,即11B b +(,)BC y ⊥Q 轴,且32BCO S ∆=,1131(1)222OC BC b ∴⨯⨯=⨯⨯+=,解得2b =, ∴()13B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y x =+. 又∵ky x=过点B , 3 3.1kk ∴==,∴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3.y x=3、如图,一次函数2y k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my x=的图象交于点P ,点P 在第一象限.PA ⊥x 轴于点A ,PB ⊥y 轴于点B .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C 、D ,且S △PBD =4,12OC OA=. (1)求点D 的坐标;(2)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3)根据图象写出当0x >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 解:(1)在2y kx =+中,令0x =得2y =∴点D 的坐标为(0,2)………2分 (2)∵ AP ∥OD∴Rt △PAC ∽ Rt △DOC ……………………1分 ∵ 12OC OA= ∴13OD OC APAC==y xPBD A O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