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药》精美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鲁迅ppt课件

《药》鲁迅ppt课件

主题思想探讨
总结词
探讨作品主题思想
详细描述
《药》的主题思想是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反思。通过描绘华老栓 和夏瑜的故事,鲁迅揭示了民众的愚昧和社会的不公,表达了对 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同时,作品也暗示了革命者与民众之间 的隔阂和困境。
05
幻灯片5:《药》的艺术特色
文学手法分析
象征手法
通过描写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治病的故事,深 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愚昧和落后。
小说《药》通过讲述主人公华老栓为救治儿子小栓的痨病,用沾有革命者夏瑜鲜血的馒头作为药引子的故事情节 ,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民众的愚昧。
人物形象分析
总结词
分析主要人物特点
详细描述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华老栓代表了普通民众的善良和无知,夏瑜则象征着革命者的英勇和牺牲。 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鲁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民众的麻木。
培养人性和良知
通过学习《药》,我们可以培养自 己的人性和良知,关注他人的需要 ,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作者:鲁迅
• 详细描述:作者是鲁迅,字体大小适中,颜色与背景形成对比,位置靠右。
背景图片:《药》的封面或相关图片
• 详细描述:选择与《药》相关的封面或图片作为背景,增 加课件的专业性和视觉效果。
02
幻灯片2:内容概览
主题:《药》的文学价值
总结词
探讨《药》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详细描述
《药》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对其文学价值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其主 题、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
80%
言简意赅
鲁迅用精炼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 题,使读者在简洁的文字中感受 到思想的深度。

鲁迅《药》精美PPT课件

鲁迅《药》精美PPT课件


刑场 (平行)
茶馆 (平行)
茶馆 (交织)
坟场 (融. 合)
夏家 暗线
夏瑜被杀
夏瑜血被吃
茶客谈夏瑜
夏四奶奶上坟
5
合作讨论
为什么要把夏瑜的英勇献 身作为暗线来安排?这样 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好 处?
.
6
• 刻画夏瑜,并不是作者的主 要目的。刻画夏瑜是为了突 出一个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即群众现在是怎样对待革命 和革命者的。《药》所要表 现的不在于夏瑜的牺牲精神, 而在于群众的愚昧落后。
.
8
暗线:揭示了革命者的寂寞悲 哀和辛亥革命脱离的致命弱点。
夏瑜忧国忘家,却被伯父夏三爷告发; 在狱中仍然宣传革命,却招来一阵毒打;在 刑场被杀,只招来一帮麻木的人“看热闹”; 连死后的鲜血也被别人当“药”吃。自己 的母亲为自己上坟,还感到“羞愧”,不理 解他为之牺牲的革命大业。这是怎样的寂 寞和悲哀啊?
⑴ 概括情节:
小说围绕“药”展开,买药——吃药—
—谈药——药效。
⑵连接线索:作药的人血馒头,连接了
华、夏两家的悲剧故事,使明、暗两线
相互连接起来。
(3)揭示主题: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愚
昧群众的良药;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革
命,不是拯救中国的良药。要真正治病
救国,只有唤醒群众. 、发动群众。
21
课后练习
描写的是阴暗、凄凉、恐怖的环境。渲染了夏 瑜就义前沉寂肃杀的气氛。
.
16
修辞手法
2、华大妈从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 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 面按了两下。
动作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这充分表现了华老栓夫妇的贫苦拮据、 他们的洋钱来之不易。

《药》(鲁迅)精美课件

《药》(鲁迅)精美课件

矢志不渝、英勇 斗争、大义凛然 揭露封建统治阶 级残酷镇压革命 的罪行,热情赞 颂革命者的英勇 斗争精神。
社会意 义(主 题)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
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带来的 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说,革命者为 愚昧的群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 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 愚昧的见解,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 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 利。”“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 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 起疗救的注意。”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 米大的新芽。……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 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 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 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 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渲染坟场悲凉、沉寂的气氛,衬托两位
母亲悲凉、茫然的心情,暗示旧中国的 黑暗、恐怖,激起对革命者悼念,受害 者的同情。
四、把握主题
• 看背景 • 看小说环境 • 看小说情节 • 看小说人物命运
主题
明线: 揭示了普通民众长期受封建阶级 压迫形成的思想愚昧、麻木、落后的现实。
暗线: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镇压 革命的罪行,热情歌颂了革命者的英勇牺牲。 指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脱离群众 的弱点,启发人们:只有发动广大群众才 能取得革命胜利。
人物分析:康大叔
性格特点 蛮横、凶暴、残忍、贪婪、无耻 身份地位 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 的工具,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他 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
社会意义 控诉封建统治的反动凶残
如何分析人物性格
1.找相关语句描写,正面和侧面。
2.从描写看个性特征。 3.人生经历,身份定位,思想认识。 4.作者态度或评价,人物的社会意义。

2024版年度鲁迅《药》公开课PPT课件

2024版年度鲁迅《药》公开课PPT课件

鲁迅生平及主要成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02
03
04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 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之一。
2024/2/3
早年留学日本,弃医从文,决 心以笔为武器,改变国人的精
神面貌。
文学创作涉及小说、散文、诗 歌、杂文等多种文体,作品多 涉及社会批判和民族精神的探
讨。
4
主要成就包括开创中国现代白 话文小说先河,以及对中国现
情节二
小栓服药。小栓服下 “药”后并未好转, 反而病情恶化。
情节三
夏瑜被杀。夏瑜因革 命被捕,最终惨遭杀 害,其血被制成 “药”。
情节四
华老栓的反思。面对 儿子的死亡,华老栓 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和社会的黑暗。
转折点
夏瑜被杀和小栓的死 亡是整个故事的转折 点,揭示了旧时代社 会的残酷和民众的无 奈。
鲁迅《药》公开课PPT 课件
2024/2/3
1
contents
目录
2024/2/3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故事梗概与人物关系梳理 • 主题思想解读与探讨 • 艺术手法鉴赏与经典语句解读 • 知识拓展:鲁迅其他相关作品介绍 • 知识点总结与课堂互动环节
2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2/3
3
6
02
故事梗概与人物关系梳理
2024/2/3
7
《药》故事梗概简述
01
02
03
时代背景
清末,社会动荡不安,民 众生活困苦。
2024/2/3
故事主线
围绕“药”展开,讲述华 老栓为儿子小栓求药治病 的故事。
结局反思
揭示了旧时代社会的黑暗 和民众的愚昧无知。

《药》优秀课件

《药》优秀课件

当代医学发展趋势及其挑战
发展趋势
中西医结合、精准医疗、人工智能辅 助诊断等。
挑战
医学伦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新药 研发成本高昂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这篇小说的创作背景是辛亥革 命前后的中国社会,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鲁迅通过这篇小说揭示了封建 统治阶级的残酷和虚伪,以及 人民群众的愚昧和麻木。
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状况
辛亥革命是一场旨在推翻清朝封建统 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革命运动,发 生在1911年。
在这个时期,人民群众的生活十分困 苦,他们不仅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剥 削和压迫,还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和生 命的危险。
通过夏瑜等革命者的形象,呼吁 民众觉醒并认识到封建礼教的危 害,以及自身在其中的责任和使
命。
追求真理的探索
以夏瑜对革命的信念和追求为例, 展现人们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以 及他们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坚韧和 勇气。
探索出路的努力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展现人们在探索出路过程中的努 力和奋斗,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期望 和信心。
这句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看客们的好奇心和麻木不仁的心态。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
这句比喻形象地揭示了看客们的丑陋嘴脸和扭曲心态。
05
知识拓展:鲁迅其他作品 简介及影响
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概述
《呐喊》收录了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 的14篇短篇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 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 先河。作品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 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笔触和“画眼睛 ”、“写灵魂”的艺术技巧,形象生动地塑 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 形象。

鲁迅的呐喊《药》课件PPT

鲁迅的呐喊《药》课件PPT

①从以上动作描写可看出华老栓 是属于贫 穷的劳动者。他家的一 点洋钱来之不易,是血汗积攒来 的。为了给儿子治病,他只好从 “枕头底下” 拿出来。但带钱郑 重其事,深恐掉失。表现他勤劳 节俭的一面。
的响,接着便是一通咳嗽。老栓侯他平静下去, 才低低的叫道:“小栓……你不要起来。…… 店么?你娘会安排的。”
现了)…… • ③环境描写的作用 • 常见的答题模式:a.突出(烘托、描写、交代)
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 形成对比;b.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 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c.引 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 ①夜景描写既交代自然环境,又交代社会环境,“月亮下去,太阳未 出”是最黑暗的时候。
主要作品
小说集:
《呐喊》(14篇,其中《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社戏》
《阿Q正传》为大家熟知)
《彷徨》(11篇,《祝福》) 《故事新编》(8篇)
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 《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16部。
康大叔
()
后半夜 天明 白天 第二年清明
华 家
老 栓
小 栓
茶 客
华 家
明买 吃 线药 药
谈 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 坟
()
刑茶 茶 坟 场馆 馆 场


暗 线
夏 瑜 就
瑜 血 被
茶 客 议
夏 家 上
义吃


两条线索关系如何,各起什么作用?
既是有主有次,有明有暗的,又是一个有机整体, 不可分割的。
明线通过华老栓买药给儿子治病,结果没治好的故 事,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毒害人民的罪行,揭示人民群 众愚昧落后的现实。

2024版《药》ppt课件

2024版《药》ppt课件

《药》ppt课件目录CONTENCT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分析•文学手法与艺术特色探讨•主题思想与社会意义解读•知识拓展:鲁迅其他相关作品介绍•跨文化对比:东西方医学观念差异探讨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其中《药》选自《呐喊》。

鲁迅的文学成就体现在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和展现。

《药》创作于1919年,正值五四运动前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作品通过描写华老栓为儿子治病而购买人血馒头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愚弄人民的罪行。

《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它激发了人们的反封建意识,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药》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状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

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思想文化领域也处于新旧交替的变革时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药》通过艺术形象展现了人民的苦难和追求解放的斗争精神。

02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分析01020304故事的开端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故事情节梳理与概述描写华小栓吃人血馒头后的死亡,揭示了封建迷信对人民的毒害。

通过夏瑜的革命活动和被捕入狱,展现了革命者的英勇无畏和反动统治的残酷。

描述华老栓为儿子治病买人血馒头的情节,展现了一个贫困家庭的无奈和挣扎。

以夏四奶奶上坟为引子,暗示了革命者后继有人,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华老栓一个贫穷、善良、懦弱的普通百姓,对儿子充满父爱,但在封建迷信面前显得无知和盲从。

夏瑜一个勇敢、坚定、富有牺牲精神的革命者,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念,但最终遭到反动派的残酷镇压。

康大叔一个凶狠、残暴、贪婪的刽子手形象,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忠实走狗,对人民的生命和尊严肆意践踏。

《药》鲁迅PPT课件

《药》鲁迅PPT课件

象,揭示出了国民的劣根性。正是这样的
现象,使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去探索
国民病根的源头,站在“立人”的启蒙文

立场上,医治
国民劣根性的灵魂。
“看客”的“看”,实质是什么, 反映了国人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生命以最残酷最血腥的方式消逝,竟引起 如此多的人赶早围观,死者的血竟被贩卖。面 对小栓的病,众人貌似热心实则漠然的眼睛无 处不在。革命者遭到却是群体性的嘲弄、仇视 和迫害。
丛冢描写:反映清政府对革命者的残酷镇压。
自然环境:
(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 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 着。……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 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 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
①这种异常单调和阴暗的环境、景物,渲染了一种 阴森恐怖肃杀冷峭的气氛,单调阴暗与人物充满希 望心情形成鲜明对照,暗示华老栓希望破灭的必然 性。
夏瑜:
• 作者是用夏瑜来影射秋瑾的。
• “夏”与“秋” 相对,“瑜”与 “瑾”相对,而且 都从斜玉旁;夏瑜被杀害的地方是有四个暗淡金字 “古□亭口”的破匾下的丁字街头,显然是暗指秋 瑾就义之处——古轩亭口。
• 表示了作者对革命烈士的悼念,对他们所从事的革 命的惋惜与同情。
“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 徊”“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 佛很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 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 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 将他挤倒了。”
群众
蛮横凶恶,对革命极端仇视,是一个穷凶
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他的形象是封
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和镇压革命的帮凶。

鲁迅《药》精品课件PPT课件

鲁迅《药》精品课件PPT课件

鲁迅思考 拯救中国社会的良药
揭出病苦,以引起注意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 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 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 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 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
“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 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表现夏瑜家境贫寒
在狱中宣传革命道理,甚至劝“牢头造反” (“这大 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表现他对革命有明确认识,有斗争目标,并 为实现目标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不要命”不怕打
——为革命不畏惧,不退缩,革命大无畏精神。
说阿义“可怜”
——对深受反动统治之害而又不觉悟、为虎作伥 的阿义们的鄙视、愤慨。
一个馒头,串起华夏两家辛酸故事; 两出悲剧,引出中华百年求索历程。
主题解读
“《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 接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 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却还要因了愚昧的见解, 以为这牺牲可以享用,增加群众中的某一私人的福 利。”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写作背景
鲁迅他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原型, 于1919年4月写下了这篇小说《药》, 反映了 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的社会现实。
写作背景
秋瑾(1875-1907)浙江 绍兴人,号竞雄,又称鉴湖女 侠。1904年自费留日,次年加 入同盟会,1906年在上海创办 《女报》,提倡妇女解放, 1907年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 组织光复军,与徐锡麟分头准 备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 被害于绍兴县城古轩亭口。

《药》ppt课件

《药》ppt课件
当天上午
华母上坟
次年清明
刑场 两线平行
茶馆 两线平行
茶馆 两线交织
坟场 两线融合
夏家 夏瑜就义
夏血被吃 茶客谈夏瑜
夏母上坟
10
明暗两条线索的安排
明暗两线先在“买药”、“吃药” 两个场景中平行发展,接着在“谈药” 这个场景中交织,最后在“上坟”这 个场景中融合。
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事物: 人血馒头
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人物:

鲁迅
1
导入新课
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人有 病是要吃药的,只有如此才有痊愈的希望。 20世纪初叶的中国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 许多革命者和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 民的道路,寻找疗救中国的良药。
2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省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 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 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 记》,标志着“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开始. 《药》是鲁迅继 《狂人日记》、《孔乙己》之 后写的第三篇白话小说,写于 1919年4月,后收入小说集《呐 喊》。
24
夏瑜
➢身份地位 ➢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 ➢性格特征 ➢矢志不渝,大义凛然,坚强勇敢 ➢作者对他的态度 ➢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
斗争的悲剧性。
25
其他人物:
夏四奶奶、华大妈:精神麻木、愚昧落后。
夏三爷是出卖灵魂的势利之徒。以出卖侄儿夏瑜换 “二十五两白银子”的反动劣绅。
——凶残、蛮横
动作:……嚷……抢……,一把扯下纸 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 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哼着……”
——贪婪、凶横
18
康大叔
语言:“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就 是运气了你!”“包—好—”贪婪、狡诈

鲁迅《药》精品课件PPT课件

鲁迅《药》精品课件PPT课件

简练而富有力度语言风格
简练的语言
鲁迅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 思想内涵,使得文章言简意赅,
富有概括性。
生动的描绘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 使得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更加鲜
明生动。
富有力度的表达
鲁迅的语言富有力度和感染力, 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和思考。
01
主题思想及现实意 义剖析
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象征手法在《药》中体现
“药”的象征意义
既指实物的药,也象征着 治疗社会疾病的良药,表 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和 对未来的期望。
人物的象征意义
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 ,象征了社会各个阶层和 不同类型的人物性格和命 运。
环境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的描写,象征了当时社 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进步思想的倡导
鲁迅在《药》中倡导进步思想,呼吁人们关注社会现实, 积极投身社会变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民族的 繁荣和富强。
01
知识拓展:鲁迅其 他相关作品介绍
《狂人日记》简介及主题思想
简介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作品通过被迫害者“ 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 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情节结构分析
分析小说的情节安排,如起承转合、 悬念设置等。
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01
02
03
华老栓形象分析
分析华老栓的性格特点、 命运遭遇及其在故事中的 作用。
夏瑜形象分析
探讨夏瑜的革命精神、悲 剧命运及其象征意义。
其他主要人物形象

鲁迅《药》ppt课件(40页)

鲁迅《药》ppt课件(40页)
答 这里作者使用了曲笔,暗示: 案
坟上的花 革命者对牺牲者的悼念,尽 参 考 环有什么 管黑夜漫漫,但革命者绝不 答 案 寓意吗? 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
第3页
花环暗示:尽管黑夜 漫漫,但革命者绝不 会因遭受挫折而消沉。
• 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 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 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 《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 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 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 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 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 年 ——《呐喊自序》
• ⑴请把能体现小说时代背景和社会政 治情况的有关人物服饰、语言、环境 描写的文句勾画出来 。 • ①“……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 圈……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 • “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是清朝士兵 衣饰的特点,作者通过衣饰描写,交 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清末
康大叔
(刽子手)
人血馒头
夏瑜
老栓夫妇
• 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
• 华老栓 • 1.华老栓的身分与社会地位是怎样 的? • 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经济困 难(如,“满幅补钉的夹被”), 地位低下(如,“两个眼眶,都围 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笑嘻嘻 的”)
• 2.华老栓有哪些性格特征? • 愚昧、落后他爱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 够治儿子的病,他能为买到这种药深感 “爽快”(如,对他“……觉……变…… 得……有……”这些充满信心的神情描写), 感到“幸福”(如,对他“……别的事情, 都已置之度外了……”的心理描写),他只
• ⑵作者通过上述描写,反映了怎样一 个典型环境?
• 本文反映的是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时期,清政府对革命者的残酷镇压

2、二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情节结构

鲁迅的药ppt课件中职

鲁迅的药ppt课件中职

作为鲁迅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
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多次选入各类文学教材和读本 ,成为研究和学习的重点作品。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揭示了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提醒人们要保持清 醒的头脑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对当时社会的批判和反思,启示人们关注社会问题,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思想 的传播,民主革命运动逐渐兴起,反 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呼声越来越高 。
个人背景
01
02
03
鲁迅的个人经历
鲁迅在童年时期经历了家 庭的变故和社会的动荡, 这些经历对他的人生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思想观念
鲁迅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关注社会问题和民族命 运,主张文学要为人生、 为社会服务。
《药》的创作动机
鲁迅创作《药》的动机是 为了揭示社会的黑暗和人 性的丑恶,唤起人们对社 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03
《药》的主题分析
主题概述
01
鲁迅的《药》是一篇具有深刻社 会批判意味的中篇小说,通过对 主人公华老栓一家命运的描绘, 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冷漠与麻木。
02
小说以“药”为线索,贯穿始终 ,展现了人们对“药”的追求与 失望。
04
05
1936年去世,享年55岁
鲁迅作品概述
小说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
《朝花夕拾》、《野草》等
随笔、杂文
《热风》、《华盖集》等
02
《药》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思想文化变革
清朝末期,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 地社会,社会矛盾尖锐,民族危机深 重。

鲁迅《药》(公开课)PPT课件

鲁迅《药》(公开课)PPT课件
艺术特色
小说通过“狂人”的形象,以日记体的形式,采用现实主 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特个 性和深刻社会意义的形象。
20
《阿Q正传》人物形象分析
阿Q形象
阿Q是一个贫穷的流浪汉,他自尊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 软怕硬,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人物性格
阿Q性格中既有质朴、率真的一面,又有自私、狭隘、保守和愚昧 的一面。他的“精神胜利法”是他性格的核心。
14
04
思想内涵与现实意义挖掘
2024/1/28
15
对封建礼教批判和反思
1 2
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
通过描述华老栓用血馒头治病故事,揭露封建礼 教对人性和生命摧残,表达作者对封建礼教深刻 批判。
批判封建家庭制度
小说中家庭关系冷漠、亲情淡薄,反映封建家庭 制度对人性和情感压抑,呼吁建立新型家庭关系 。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 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主要作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等,其中《药》选自《呐喊》。
鲁迅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小说、散文方面 ,还包括杂文、诗歌、翻译等多个领域。
2024/1/28
4
《药》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药》创作于1919年,正值五四运动前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任感。在当今时代,我们同样需要这种精神力量来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
振兴。
18
05
知识拓展:鲁迅其他相关作品欣赏
2024/1/28
19
《狂人日记》简介及主题思想
2024/1/28
创作背景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通过狂人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礼教 的“吃人”本质,表达了对封建文化的深刻批判。

药ppt课件鲁迅

药ppt课件鲁迅
抗肿瘤药
用于治疗肿瘤疾病的药物,如化疗药物、 靶向治疗药物等。
抗病毒药
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的药物,如阿昔洛韦、 利巴韦林等。
免疫调节剂
用于调节免疫系统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等。
中药
中草药
由天然植物、动物或 矿物制成的药物,如 人参、黄芪、黄连等

中成药
经过加工和制备的中 药制剂,如六味地黄 丸、感冒清热颗粒等

中药注射剂
将中药提取物制成的 注射剂,如丹参注射 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中药配方颗粒
将中药饮片经过加工 制成的颗粒剂,使用 时需要按照医生指导
进行配制。
其他药物
01 营养补充剂
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矿物 质等。
02 保健品
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或药品,如鱼油、蜂胶等。
03 特殊药物
针对特定疾病或症状的药物,如减肥药、戒烟药 等。
成本效益分析
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 果之间的性价比。
不良反应监测
长期追踪使用药物后的不 良反应,确保药物安全有 效。
药的副作用与风险
01
02
03
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 非预期的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一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 时,产生的药效增强或减 弱的现象。
耐受性和依赖性
长期使用药物后,人体对 药物的反应可能会发生变 化,甚至产生药物依赖。
个性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 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精准医疗
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 学等技术,实现精准诊断 和治疗。
智能化医疗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技术,提高医疗服务的智 能化水平。
THANKS

高中一年级语文《鲁迅药》PPT课件

高中一年级语文《鲁迅药》PPT课件
交代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 烘托求药心切、救子有望的心情
买 药
上街
环境与心理结合
刑场前的社会风俗画:神秘怪诞
侧面描写: 有助于刻画老栓的心理状态
杀头
围观者: 无聊、愚昧
刽子手: 强悍、凶狠、贪婪、无耻
交易
老栓: (心理变化)胆怯、迟疑——兴奋、希望
环境描写—— 阴影
被杀者是谁—— 夏瑜 ——暗线
华家—— 买药
青年
封建鹰犬3人
“药”
决不是疗治人体疾病的药
为疗救华夏寻医找 药
药? 什么是疗治中国社会的良药?
药! 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革命不 是疗治中国社会的良药!
暗 夏 血的 献出
血的 误服
血的 由来
血的 代价
华老栓:
勤劳善良的劳动者 愚昧麻木的受害者
夏瑜:
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
孤独寂寞、脱离群众的失败者
华老栓、华大妈、夏四奶奶、夏三爷、花白胡子 康大叔 中年
老年
夏 瑜、华小栓、驼背五少爷、“二十多岁的人、阿义 (病入膏肓)(残废) (游手好闲)(红眼睛) 死去两个 年龄:老中青比例:5:1:5 正义:反动=1:3 普通群众6人 社会暮气沉沉,痼疾沉重 革命者1 5:1:3
6 用什么手法描写夏瑜,他是怎样一个形象?
7 对茶馆里的众多群众该做怎样的分析?
(夏瑜) (夏四奶奶) 华老栓 华大妈 华小栓
花白胡子
驼背五少爷
二十多岁的人
辛辣讽刺这群人的麻木,揭示了革命者和落后民众的隔阂 康大叔 刽子手
(红眼睛阿义)
帮凶
夏三爷 告密者
坟场
夏四奶奶既知儿子受冤枉,为何要“踌躇” 和“羞愧”?
谁晓得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一 直吃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 一直吃到徐锡麟;从徐锡麟,一直 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杀 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 头蘸血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格特征
凶暴、残忍、贪婪、无耻。
.
13
茶客:麻木、冷漠、空虚的小市民形象
作者选取了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二 十多岁的年轻人是老、中、青三代群众 的代表)
他们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浑浑噩噩 地过日子,对统治者恐惧、讨好、低声下 气,对革命不理解甚至仇视。思想不觉悟, 愚昧、麻木、落后。革命者的鲜血,成了 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既是封建统治 的维护者又是受害者。
——属于暂时坐稳了奴隶一类。
.
11
人物分析二:夏瑜
身份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家境
贫寒。
对革命的认识:对革命矢志不渝,有大
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
作者对他的态度:
既赞扬其精神,也形象地指出他的斗争的 悲剧性。
.
12
人物分析三:康大叔
身份地位
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 具,是直接杀害夏瑜的凶手。但还不是 罪魁祸首。他对群众蛮横凶恶,对革命 极端仇视,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 刽子手。
.
8
暗线:揭示了革命者的寂寞悲 哀和辛亥革命脱离的致命弱点。
夏瑜忧国忘家,却被伯父夏三爷告发; 在狱中仍然宣传革命,却招来一阵毒打;在 刑场被杀,只招来一帮麻木的人“看热闹”; 连死后的鲜血也被别人当“药”吃。自己 的母亲为自己上坟,还感到“羞愧”,不理 解他为之牺牲的革命大业。这是怎样的寂 寞和悲哀啊?
• 在文章中小栓的咳嗽有几次、有什 么意义?
.
22

鲁迅
.
1
鲁迅
•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1892
年进三味书屋改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取
学名为周树人,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
《狂人日记》始用笔名鲁迅。其原籍浙江绍兴,
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时常穿一件
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
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
现作者对先烈的悼念,也寄寓了自己的希望。
.
19
“(中国的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 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 (húsù因恐惧而发抖)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 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 --鲁迅
.
20
小说为什么要以“药”为标题?“药”在文章中起什 么作用?

刑场 (平行)
茶馆 (平行)
茶馆 (交织)
坟场 (融. 合)
夏家 暗线
夏瑜被杀
夏瑜血被吃
茶客谈夏瑜
夏四奶奶上坟
5
合作讨论
为什么要把夏瑜的英勇献 身作为暗线来安排?这样 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好 处?
.
6
• 刻画夏瑜,并不是作者的主 要目的。刻画夏瑜是为了突 出一个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即群众现在是怎样对待革命 和革命者的。《药》所要表 现的不在于夏瑜的牺牲精神, 而在于群众的愚昧落后。
描写的是阴暗、凄凉、恐怖的环境。渲染了夏 瑜就义前沉寂肃杀的气氛。
.
16

修辞手法
2、华大妈从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 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 面按了两下。
动作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
这充分表现了华老栓夫妇的贫苦拮据、 他们的洋钱来之不易。
.
17
修辞手法
3、天气比屋子里冷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 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他(老栓)的精神, 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 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
.
9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共性(代表一类人的出身、思想、意识等方面)
人 物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个性(人物的性格)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
10
人物分析一:华老栓
身份地位:一个没有觉悟的经济困难、
地位低下的劳动群众的形象。
主要性格特征:愚昧、麻木、落后、
胆小,但勤劳、善良、节俭
作者对他的态度: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获许多幸福。
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形象地刻画出华老栓麻木愚昧的精神状
态。
.
18
修辞手法
4、华大妈跟了他的指头看去……分明有一圈花白的花, 围着那尖圆的坟顶……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的小花, 零星开着……
环境描写:深化主题
这是对革命者精神的肯定和对革命业绩的赞许。
表明革命者是杀不尽的,革命自有后来人。表
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
为“民族魂”。
.
2
鲁迅作品
• 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 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 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 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⑴ 概括情节:
小说围绕“药”展开,买药——吃药—
—谈药——药效。
⑵连接线索:作药的人血馒头,连接了
华、夏两家的悲剧故事,使明、暗两线
相互连接起来。
(3)揭示主题: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愚
昧群众的良药;脱离群众的资产阶级革
命,不是拯救中国的良药。要真正治病
救国,只有唤醒群众. 、发动群众。
21
课后练习
.
14
归纳总结:鲁迅先生为华夏民族 开的“药”方
主要病人: 中国民众,包括如华老栓和茶客、
看客和如夏瑜一样的革命者。
流行病症: 愚昧麻木
悲哀寂寞
主要药方: 科学与民主
.
15
修辞手法
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 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 什 么都睡着。 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
3
《药》背景介绍
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刺杀 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被恩铭的 亲兵残酷地挖出徐的心肝炒食,光复 会另一成员秋瑾因此被告发入狱,7月 15日在绍兴城的“古轩亭口”英勇就
义。 小说以1907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革命家秋瑾被害事件为背景,反映了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
.
4
明线 华家 开端 老栓买“药” 发展 小栓吃“药” 高潮 茶客谈“药” 结局 华大妈上坟
.
7
明线:揭示群众的愚昧、麻木。
华老栓愚蠢地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痨病, 居然让孩子把革命者夏瑜鲜血当“药”吃, 而且对夏瑜的死冷漠无情,对刽子手康大叔 反倒毕恭毕敬。茶馆里的一伙人对夏瑜宣传 革命,“感到气愤”,对夏瑜挨牢头的打, “幸灾乐祸”;对夏瑜叹息牢头的不觉悟,感 到是“疯了”。夏瑜被杀害,人们“潮水一 般”地去看热闹,这些都充分说明群众毫无 觉悟,麻木不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