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ppt-中医诊断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辨病(诊病)
《“《wenku.baidu.com病说”海文:》解“字疾》病:”“:疾,病也”。“病,疾加也”; 与““指健康机”体相在对一而定言条(W件HO下“,健康由”致定病义因:素不所仅没引有起疾的
一病种,而复且杂心而理由、规社律会上的的病完理满过状程态。。)此;时机体正常平衡 遭“ 括到病,”是破的疾坏概病,念全表:过现疾程为病的全本对过质外程。界的的特环点境与规的律适所应作能出力病降理性低概, 劳“动辨病能”力:受到限制或丧失,并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
诊法
“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 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难经·六十一难》
四诊的内容:望、闻、问、切; 中医特色诊法:舌诊、脉诊; 诊法要求:准确全面地收集病情,四诊合参,为辨病、
辨证提供判断依据。
诊法学习要点:
症的主要特征:
如“阳黄——黄疸,肤色黄而明亮,如橘皮色”; “腻苔——舌苔颗类细腻,紧贴舌面,不易脱落”。
古医籍、医案是重要的学习资料; 病历、大病史的书写是必备的临床基本技能; 是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资料; 是医疗纠纷的重要司法依据。
主要内容在中医诊断学介绍,书写的技能与技巧 将在临床过程中学习和掌握。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一)司外揣内
“有诸内者,必形诸外”;
(二)见微知著
由局部 判断整体的方法;
辨证:
7八纲辨证(7’);8病性辨证(10’) ; 9脏腑辨证(21’) ;10其他辨证方法(4’)
诊断综合运用与病例(4’)
绪论章节小结
1.中医诊断学的概念。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诊法的概念、辨证的概念。 4.病、症、证的概念***。 5.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6.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疾病根本性矛盾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秦汉以前:
《黄帝内经》 诊法、辨证基础 《难经》 提出“寸口脉法”
汉朝:西汉 淳于意创 “诊籍”
东汉 张仲景建立辨证论治的理论“六经辨证”
晋唐:西晋 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原疾病诊断专著 宋、金、元: “金元四大家”
刘河涧—重视病机; 李东垣—重视四诊合参; 朱丹溪—主张“从外知内”; 张从正—重视症状鉴别诊断
明、清:
明 张介宾《景岳全书》——八纲辨证成熟; 明 李时珍《濒湖脉学》27脉; 清 叶天士《温病论》、薛生白《温热条辩》、吴鞠通 《温病条辩》、王孟英《温热经纬》创立卫气营血、三焦 辨证。
近代:
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陈泽霖的《舌诊研究》; 李乃民主编的《中国舌诊大全》; 刘冠军《脉诊》、赵恩俭《中医脉诊学》; 费兆馥主编的《中国脉诊研究》。
中医诊断学
许家佗
Blog: E-mail: Tel: 51322114(O) Office: 7412
绪 论、总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诊—诊察了解; 断—分析判断。
(一)诊法 (二)辨证 (三)辨病 (四)病案
诊 断 记录
(一)诊法
“四诊”主要内容: 望:神、色、形、态及局部望诊 闻:听觉、嗅觉 问:询问病情与病史 切:脉诊与其他按诊方法
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不适应的感觉; 体征:客观检测出的异常征象。 二者常合称为广义“症状”,简称“症”。
(二)辨证
证的概念(中医学特有): 约定:阶段性; 对病因、~性、~位、~势的病理概括; 反映疾病当前本质。
辨证:对“证”的概括与判断,其本质是用中医 学的方法对疾病进行分类的过程。
几个概念: 证型与证名:本质与形式; 证候:证之外候—“症”(症状与体征)。
症的临床意义,主要的病、证:
如“滑脉——主痰饮、实热、食积”; “苦笑貌——多见于破伤风”。
状对。临在床疾资病料过分程析、中综,合致,病对因疾素病全使过机程体的发特生点病和理规律性概损 害括,与抽同象时,也判发断生病抵种、抗概这括种病损名害的的过程生。理性防御反应。 这是一内科矛学盾的的主双要方任,务。在 整个疾病过程中不断进行斗争, 直至疾病痊愈或机体死亡时才告终结。”
(四)病案
又称:医案、医籍、诊籍、病历等; 是临床诊疗的书面记录; 意义:
五、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一)熟练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二)不断进行临床实践 (三)注意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习:死去活来!! •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医诊断学》教学内容的安排
诊法:
1望诊(12’);2舌诊(9’);3闻诊(2’) ; 4问诊(14’);5脉诊(8’);6按诊(2’)
(三)以常衡变
由正常、常规
判断异常、变数的方法;
由生理特征
病理变化的判断与推测。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审查
(二)诊法合参
(三)病证结合
症 感性认识 辨 理性认识
(现象依据) (本质判断)
当前本质 当前的主要矛盾
辨“证” 病证结合
辨“病”
“病”与“证”的关系: 同病同证、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异病异证全过程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