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三讲四气五味49页PPT
中药学四气五味
第一节四气《神农本草经》序例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
”这是有关药性基本理论之一的四气五味的最早概括。
每味药物都有四气五味的不同,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历代本草在论述药物的功用时,首先标明其“气”和“味”,可见气与味是药物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这对于认识各种药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临床用药都有实际意义。
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四气之中寓有阴阳含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寒凉与温热是相对立的两种药性,而寒与凉之间、温与热之间则仅是程度上的不同,即“凉次于寒”“温次于热”。
有些本草文献对药物的四性还用“大热”“大寒”“微温”“微寒”加以描述,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示以斟酌使用。
然从四性本质而言,只有寒热两性的区分。
四性以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药性的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缓和的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甘草等。
平性能否入性,医家见解不同。
有的主张“平应入性”,如《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平性药占100余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部》卷前绪论中说:“五性焉,寒热温凉平。
”第一个提出五性分类法。
如天麻性平,凡肝风内动,惊厥抽搐,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
可见无论文献记载,还是临床实践,均显示平性是客观存在的,“平”应入性。
然而也有不少医家认为虽称平性,但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如甘草性平,生用性凉,炙用则性偏温,所以平性扔未超出四性的范围,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绝对的平性,因此扔称四气(四性)而不称五气(五性)。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疾病的寒热性质是相对而言的。
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
中药的性能四气五味PPT课件
(3)内容不同:中药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 降沉浮、毒性等方面。药物性状指形状、颜色、气 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 等)。
❖ 中药的作用
1.治疗作用—药物治病防病的基本作用。
❖ 2.不良作用—副作用,在常用剂量时出 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毒性作 用,指用药后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与 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有关,也与 人的体质因素有关。
❖ 药性理论——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 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 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中药的性能与性状的区别
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含义: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 括,是依据用药前后的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归纳出来 的;中药的性状是描述药材的各种天然物理特性。
“咸走血”;
“咸补肾”
❖ ⑺淡味 能渗、能利——即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治疗水湿 内停所致的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
❖ “淡附于甘”
“五味”可和“五行”、“五脏”相结合
木
火土金水酸苦甘
辛
咸
肝
心
脾
肺
肾
❖ “性”与“味”形成药物作用的基础,因而是中药性能中最 重要的两个成员。要准确、全面地认识某一药物的功效,必 须性味合参。
❖ 2、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
❖ 升浮——属阳
❖ 沉降——属阴
❖ 疾病的病势:向上(呕吐、呃逆、喘息),向下 (脱肛、遗尿、崩漏),向外(自汗、盗汗),向 内(表证未解而入里);
❖ 疾病的病位:在表(外感表证),在里(里实便 秘),在上(目赤肿痛),在下(腹水、尿闭);
中医五味ppt课件(2024)
苦味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可适当搭 配其他食材以减轻其苦味,增加 口感和营养价值。
15
04
甘性食物特点及功效
2024/1/24
16
甘性食物种类举例
粮食类
水果类
蔬菜类
坚果类
大米、糯米、面粉、燕 麦等。
红枣、葡萄、甘蔗、柿 子等。
山药、南瓜、胡萝卜、 土豆等。
莲子、桂圆、栗子、核 桃等。
2024/1/24
食用注意事项
部分苦味食物含有一定的毒性成 分,如苦杏仁中的氢氰酸,过量 食用可能导致中毒,因此应控制 食用量。
适宜人群:热性病症患者,如口 渴喜饮、烦躁不安、大便秘结等 。
2024/1/24
苦味食物多属于寒凉性质,过量 食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食 欲不振、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因此脾胃虚寒者应慎食。
2024/1/24
食用注意事项
辛味食物多属热性,过量食用可能导致 上火、口腔溃疡等症状,因此应适量食 用。
23
06
咸味食物特点及功效
2024/1/24
24
咸味食物种类举例
01
02
03
04
海带
富含碘元素,有助于调节甲状 腺功能。
紫菜
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 生素,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虾皮
富含钙、磷等矿物质,有助于 强筋健骨。
开胃消食
适量食用辛味食物可以刺激胃液 分泌,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2024/1/24
22
适宜人群和食用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体内有寒气、湿气的人以及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人可以适量食用 辛味食物。
辛味食物可能会影响药效,因此在服药 期间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对于患有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人 ,应谨慎食用辛味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
方剂学 中药性能四气护理课件
如麻黄、桂枝等药物,能发散风寒,治疗外感风寒导致的 感冒、咳嗽等症状。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 出现出汗过多、心悸等不良反应,及时调整药物和护理措 施。
寒凉性中药的护理应用
总结词
寒凉药物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适用于热证、 阳证。
详细描述
寒凉药物如黄连、黄芩等,能清热泻火,治疗火热内盛导 致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畏寒、四肢厥冷等寒象,及时调整药物 和护理措施。
凉
具有清热泻火、养阴生 津等作用。
四气的作用
01
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药的四气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寒凉性的药物适 用于热性疾病,温热性的药物适用于寒性疾病。
02
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药的四气可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如温热药物可以 兴奋神经系统,增强新陈代谢;寒凉药物则有抑制作用。
03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中药的四气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对疾病的 抵抗力。
四气的来源
中药本身的性质
中药的四气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 定的,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四 气属性。
中医理论的认识
中药的四气是中医理论对中药性 质的认识和分类,是中医用药的 重要依据。
中药四气的具体分类
02
温热性中药
01
具有温热性质,能温里散寒、助 阳、补火等功效。
跨学科研究
结合中医、西医、药学等多个学科,开展跨学科研究,深入探讨中药四气的生 理、病理作用及其与疾病的关联,为中药四气护理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中药四气护理的临床应用
个性化护理
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因素,制定 个性化的中药四气护理方案,以提高 护理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中药学》四气五味
《中药学》四气五味四气五味,中药的性质和滋味。
中文名:四气五味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另有淡、涩亦属于五味!四气五味理论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四气:寒、凉属阴,温、热属阳!五味:酸、苦、咸属阴,辛、甘、淡属阳。
五味①辛味。
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
一般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辛味,故辛味药多用治外感表证及气滞血瘀等病证。
②甘味。
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
一般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甘味,故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
③酸味。
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酸味,故酸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月经过多、白带不止等病证。
④苦味。
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一般清热泻火、降气平喘、止呕止呃、通利大便、清热燥湿、祛寒燥湿、泻火坚阴的药物多具苦味,故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气逆喘咳、呕吐呃逆、大便秘结、湿热蕴结、寒湿滞留等病证。
⑤咸味。
能下能软,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一般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咸味,故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瘰疬瘿瘤、症瘕痞块等病证。
咸味药多入肾经,有较强的补肾作用,用治肾虚证。
还有些咸味药走血分,有清热凉血作用,主治热入营血的病证。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及涩味。
淡味能渗能利,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一些渗湿利尿药多具有淡味。
淡味药多用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病证。
由于《神农本草经》没有提到淡味,后世医药学家多宗五味之说,不言六味。
涩味与酸味药作用相似,也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故本草文献常以酸味代表涩味功效,或与酸味并列来标明药性。
五味也有阴阳的分属,即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五味对五脏各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之说。
中药的性能—四气(方剂学课件)
叁 四气的临床意义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这种治疗原则提供了药理或者药物学的基础。
叁 四气的临床意义
在八纲辩证当中,就要求我们对临床的病证, 首先要分清寒热,但是临床用药的时候怎么 办呢?所以药物的寒热要和病证的寒热相对 应,所以我们学习药物的四性,或者四气这 个理论,就是掌握具体药物的寒热性质,有 利于临床根据不同疾病的寒热性质,选用有 针对性的药物来进行治疗。
上篇 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CONTENTS
壹 四气的含义
目
贰 四气的确定
录
叁 四气的临床意义
壹 四气的含义
四气又称四性,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四层意思: 01 四 气 是 指 药 物 的 寒 热 温 凉 四 种 药 性 , 又 称 为 四 性 。
寒和凉只是程度的差异,是属于同一类的药性,温和热也是程度的差
叁 四气的临床意义
寒性的药 1
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阳救逆等作用。
叁 四气的临床意义
至于说寒热杂错的一些病证,那么就 可以用寒、热的药物配伍在一起,起 到寒热并用的这样一个效果。
叁 四气的临床意义
为了中医临床治病的时候,要落实寒 者热之,热者寒之,这样一个治疗原 则,提供药理学的基础或者药物学的 基础,使理法方药能够成为一个整体。
贰 四气的确定
02 四 气 确 定 的 基 准 : 病 证 寒 热
从功效来分析、来判断。例如,在今后我们要学的药物当中,清热药、发散风热药、攻下药、 利尿通淋药、利湿退黄药、凉血止血药、补阴药,因为这些药都是治疗热证的,能够减轻或 者治疗热证,所以都是寒凉药,都是比较典型的寒性药;
反过来说,这个温里药、发散风寒药、温经止血药、补阳药这些都是能够减轻或者治疗寒证, 它都是温热的,比较典型的温热药。
产地、采集、炮制及四气五味 PPT课件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一、炮制的概念 二、炮制原则(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 则气味反失) 三、炮制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与副作 用,保证用药安全。如附子火炮以减毒, 大黄蒸制以缓和烈性,常山酒制以抑制 催吐之副作用等。
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如蜜炙 百部加强止咳,姜汁制竹茹加强止呕等。
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 如生地蒸晒后为熟地,性转甘温,功能补血填 精等。
4、改变药物某些形状,便于贮存和制剂。如 肉苁蓉盐制便于贮存,滑石粉碎便于制剂等。
5、纯净药物,保证用量准确。如去泥土等。
6、矫臭、矫味,便于服用。如昆布水洗去盐 分等。
四、常用炮制方法 1、修治(纯净,粉碎,切制) 2、水制(润,漂,水飞) 3、火制(炒,炙,煅,煨,炮等) 4、水火共制(煮,蒸,潬,淬) 4、其他制法(制霜,发酵,发芽)
(2)能燥:清热燥湿(苦寒药,治湿热证, 黄连),燥湿散寒(苦温药,治寒湿证,苍术)
(3)能坚:坚阴治肾阴虚相火妄动证,黄柏)
不良反应:伤津、 败胃。
3、甘味的作用
(1)能补养:补气(治气虚证,人参), 补血(治血虚证,熟地),补阴(治阴 虚证,麦冬),补阳(治阳虚证,巴戟 天)。
(2)能缓急:缓和筋脉拘挛(治筋脉拘 挛证,甘草),缓和急躁易怒(治脏躁 病,小麦)。
(2)叶类药:叶片充分生长的花蕾期或盛花 期采收。如荷叶等。但桑叶在霜后采收。
(3)花类药:花蕾期或盛花期采收。如 红花等。
(4)果实、种子类药:成熟或将熟期采 收。如瓜蒌、牵牛子等。但青皮、枳实 等采幼果。
(5)根及根茎类药:早春或深秋采收。 如天麻、地骨皮等。但元胡、半夏等宜 夏季采收。
(6)树皮类药:清明至夏至间采收。如 黄柏、厚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