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论读书笔记

第一篇:伤寒论

伤寒论》读书笔记——请诸位斧正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卫外不固,营卫不调,卫阳浮盛于外以抗邪,外邪袭表,正气向外抗邪,—脉浮;风寒外邪郁遏,束于肌表,卫气不能温煦分肉、司开阖—恶寒;风寒外束,太阳经脉受邪,经气运行受阻,—项强。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此为表虚症。人体感受风邪侵袭,荣卫失调,阳气外浮与邪抗争,正邪交争于浅表则发热。风邪伤卫,卫失固外,营不内守则汗出。汗出肌疏不胜风袭故恶风。更以汗液外出,脉象松弛而呈缓象。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风寒袭表,卫阳被束,营阴郁滞所致。伤寒为表实证,恶寒是必有之证。卫阳被束,失去其正常之卫外功能,不能温煦分肉,故而恶寒。正邪相争则发热;如初感外邪,卫阳被郁,末能及时申展而与邪抗争

者可暂不发热。寒邪郁表,汗不得出,身体必然疼痛,脉阴阳俱紧,此营阴郁滞,太阳经气流行不畅所致。寒邪犯表,邪犯太阳,影响胃气顺行,胃气不降则可见呕逆。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太阳病若脉象并不躁疾搏指,而是比较和缓,则病势轻微,不会再有传变。相反,如出现了口苦、咽干、目眩,颇欲吐等少阳证,或见不恶寒反恶热,烦躁不宁的阳明里热证,同时脉数急不静,可证明病已传人少阳及阳明了。脉数急者:“数”为有传阳明之势;“急”即弦数,病有传少阳之势。“躁烦”是将传阳明,“颇欲吐”即喜呕为病将传少阳。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温病初起,邪在卫分亦可汗而解之,但总须辛凉透解,切忌辛温发汗。温病—渴而不恶寒,伤寒—不渴而恶寒。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温病只能用辛凉解表之法,误用辛温发汗之剂,如麻黄、桂枝之类再发其汗,则津液更伤,病情势必恶化,即成风温之证。

[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误用辛温发汗而成风温,症见身灼热而脉象浮盛有力,热忧心神则神识昏迷,且多睡眠而语言难出。邪热上壅于肺,呼吸不利则鼻息必鼾,热盛迫津而见自汗出,邪热伤及元气可见肢重。

[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风温之证若再误下,重伤其津液,化源必然枯竭,则见小便不利;津伤热炽,神昏加重,故直视而失溲。

[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总之,若遇“风温”’一证,不明白清热以救阴之理,误用火攻,可因火毒剧烈,熏灼肝胆,肝风内动。证见发黄、惊痫、瘈疭等危候,故言之:若已被火,而复以火熏之,谓逆而再逆,终促命期。此为医家之大罪,实为风温之大戒!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发热与恶寒并见——阳气能与邪相争——称病发于阳;

只恶寒而尚未发热—阳气尚未与邪相争—为病发于阴。

第二篇:读《冉注伤寒论》笔记

读《冉注伤寒论》笔记

作者:黄煌

冉雪峰(xxxx—xxxx),四川省黛溪县人,六世医传。自幼习文学医,十五入津,十九乡试,在父亲冉作楫的教导下不入仕途,遂常采药攀登瞿塘险峰之巅,治病问疾于田禾农舍之间。早在三十年代便名扬全国,时有“南冉北张(锡纯)”之誉。冉氏曾在湖北创办湖北中医专门学校,并任校长,建国初期,任**中医进修学校校长。xxxx年任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著作有《冉注伤寒论》《八法效方举隅》《国防中药学》《大同药物学》《大同方剂学》《中风临证效方选注》《大同生理学》等。

《冉注伤寒论》为冉氏八十岁时所作。此书总结其六十年临床经验,惜未能最后完稿而长逝。存稿为序论、释名、概要、太阳篇总论、阳明篇总论、少阳篇总论、太阴篇总论七大篇章,也可反映冉氏伤寒学的概貌。

释名,是全书的重点。冉氏认为数千年来,伤寒学说争执不清的关键在于伤寒之名不正。他说:“名不可假,名之不

正,言何以顺,事何以成?”“余谓读《伤寒论》,当先求其所以命名伤寒之意,不审其论之何以名伤寒,无怪人之不善用伤寒方也”。冉氏认为,《伤寒论》书名伤寒与书内证四伤寒的含义是不同的。”书名伤寒,是伤太阳寒水的经气;证名伤寒,是伤阴淫寒疾的寒邪”。他说:“盖太阳为寒水之经,主周身皮毛,为人身机体最外一层,……凡邪外犯,无论风寒燥暑湿从皮毛入,伤人最外一层,都是伤寒,所以谓之伤寒有五。仲景《伤寒论》伤寒二字也是各种病邪从皮毛入,先犯最外一层的义旨“”太阳篇曰中风、曰伤寒、曰温病,均冠以太阳病三字。痉湿谒篇曰中湿、曰中谒,亦均冠以太阳病三做字,这就是将五种伤寒赤裸裸写出的铁证”“五种都名伤寒,是指其病的来路,伤寒分为五种,是辨其病的性质“。可见,冉氏所认识的伤寒,亦不外广义狭义之分,但广义伤寒不是指多种外感病的总称,而是指人体受病的部位。冉氏自己这一认识在历来伤寒注家之上。所谓:“从来注家,常多误会,近代虽渐次明了,只知向病的方面求,不知向病的方面求,仍似一间未达”。

冉氏强调六经的科学性。他说:“伤寒六经分篇,具有六个次序,六项阶段,六种性质,六类疗法。昔人谓伤寒以六经钤百病,为不易之法。病是万变无定,经则不变有定。以有定御无定,即以不变应万变。或以六经带哲学彩色甚浓,不过科学上的一个假定。改进中医,须将此种障碍物铲去。

不知人在宇宙中,受宇宙大自然支配,天地变化,人体亦起变化,古人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彼时科学尚未萌芽,而能吸收当时深邃学说,总结前代经验,理论事实交融,与民众结合,为民众捍御疾苦,与病魔作斗争武器,永久有效,安容忽视?丁氏医学丛书,有日刻删定伤寒本,将书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字样删去,名曰《删定伤寒论》,披读一通,味同咀蜡,书中原具精华微妙全失,可为殷鉴。似此,先代文化遗产,就承接吸收不了。或曰六经不过科学的代名词,其实不然,代名词何有此项精义?乃是中医学术本身,构成一个人身机体完整性,机体和大自然环境统一性的优异体系”。

冉氏研究《伤寒论》重视气化学说,但又回归脉证事实。他认为此正是《伤寒论》的基本精神也是改进中医的良法。他说:“全书只在病证出入上研究,不在气化演绎上斡旋,骤观外貌,恍似脱胎气化,细查内

容,确是归结事实。此为仲景为学超迈优越处,此书为中医最古的典籍,亦即为震古烁今最有经验的典籍。”“《内经》的加临标本,是气化空虚的;《伤寒》的加临标本,是脉证事实的。于此可看出两个道理,一气化原理,可以运用脉证,脉证经验又可证实气化,科学深即哲学,哲学实即归科学,医事讵能例外?仲景利用此项气化理解,以作辨证,又阐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