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评课稿文档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28a9dee7c1cfad6195fa77f.png)
10月29日上午,学校领导分配到四个学校的教学和学习社区,第二个教学和研究活动,一个早上学习两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因为它是一本新教科书,二因为我是一个六年级的数学课,对教材的掌握可能不够准确,所以两班老师,更不用说评价,而是向你自己收获报告。
这两个班有自己的优势,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王敏老师专注于学生解决问题,王毅老师专注于培养学生学习形成学习方法。
王敏老师这一类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中探索一些隐性的事物法则,掌握一些在学习的基础上寻找法律的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两个对象逐一间隔安排的法则和所得到的量化关系,为未来学习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打下基础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专注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例如:让学生亲自操作(放一个小方块和晶片,一个一个间隔做一个等等),一个圆圈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圈成一个小组等),动手绘画,计算这些活动的数量,都是为了培养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能力,值得我学习,我通常在这方面不够好。
但是我认为这一课教师说的多一点,学生说的太少,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表演,学习一点他们喜欢的知识炫耀,练习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学习内容对老师来说,学生表演一个好展示,所以不符合年龄的初中学生的特点?王毅老师是从出发条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内容不是给学生打造空亭,学生不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从知识的条件,而且在八年级单位内10个加减法的第一课,渗透了这方面的知识,例子是图中有两个孩子在浇水,来了三个孩子,问了几个孩子总共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条件出发(但也来了),但后来学生思维仍处于经验阶段,不知道解决隐藏在后面的问题,而且还支持应用问题解决策略。
和王毅老师在处理这个内容时,他把条件的条件一个展示,每个节目一个条件,在下面标记一条红线,标记和写一个条件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老师不直接产生问题,但要求学生从这些条件,你得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问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解决策略的问题,这个地方无论是教材的处理还是学生的指导,都值得学习,也许对于一些老师不知道如何解释到学生这是从条件,分析问题来解决的策略,教师的内容是如此不知不觉地抓住这一课的重点,突破困难,多么美妙的学习餐!学习我最大的感觉的两个教训是:如何教师只能教一种形式,如何让学生学习内在吸收的知识是根本。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33484c314791711cc7917fe.png)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10月29日上午,受学校领导指派参加“四校教学研修共同体”的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一上午学习了两节三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课,一因为是新教材,二因为我是任六年级的数学课,对教材的把握可能不够准确到位,所以说对两位上课教师的课,谈不上是评课,只是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的收获吧。
这两节课各有所长,各有特点,王敏老师的课侧重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王奕老师的课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形成。
王敏老师这节卉课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潆探索一些事物隐含的规律,系掌握一些找规律的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这节课的侥学习,学生将掌握两种物体嫂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以及由酾此而引申出来的数量关系,毋为以后学习更多的解决问题勤的策略的知识打下基础。
课捃堂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动起来磉,以学生为中心,如: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正方形和へ圆片,要做到一一间隔等)纳,动笔圈一圈(一只小兔和ぴ一朵蘑菇圈成一组等),动丧手画一画、数一数等这些活鳎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媪学习的能力,这一点就很值铛得我学习,我平时在这方面做得就不够好。
但是我觉得机这节课中教师讲的有点多,学生说的太少了,低年级的祉学生爱表现,学会了一点知识他们就爱炫耀,练习时就彡应1 / 3该鼓励他们,让他们把学Μ到的内容向老师、学生好好陆显摆显摆,这样不就符合低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了吗,第王奕老师上的是“从条件醵出发,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欢”,这段内容并不是给学生颤建空中楼阁,学生不仅在日圮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驻于“从条件出发”的知识,擗而且在一年级的第八单元1ㄇ0以内的加减法的第一课时眇中,已经渗透有关这方面的笾知识,例题是图中有2个小朋友在浇花,又走来3个小朋友,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箱条件出发(又走来),只不鲢过那时学生的思考还处于经验阶段,并不知道解决问题嘤时隐藏在“背后”但又支撑着问题解决所应用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49ffd92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0.png)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 -范文一,认真领会编者意图,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本课知识目标定位于"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由于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教者在知识目标的定位上没有好高务远,而是根据教材特点,定位于"初步学会",有"策略"意识,正确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能力目标定位与"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辨证地认识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使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落到了实处,不是穿靴带帽的形式主义.情感目标定位于"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教学中的师生活动,自然而然地就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熏陶.二,大胆重组教材,切合学生认知水平.原教材的编排,例1出示的是倍数关系的替换问题,大小杯子容量之间是倍数关系,学生容易理解"为什么要替换"和"怎么替换"这两个基本思路,替换中,大小杯子之间有几倍关系,大杯就能用几个小杯替换,替换后总量不变.但是,例1后的"练一练"第一题却出示了一道相差关系的替换问题,倍数关系的替换方法还未完全理解,就进行变式,学生很茫然,无所适从.教者大胆地进行了教材重组,例1教学完以后,补充巩固题,使学生及时消化所学内容,替换的方法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在例1的基础上,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变化成相差关系的替换题,原有基本情节未变,改变条件,原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需要修正,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该问题.这样的教材组合,及时巩固了所获取的方法,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新的台阶,符合学生认识事物螺旋上升的基本认知规律,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三,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难点."替换"的策略,是一个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需要思考并理解"为什么要替换","怎么替换","替换后发生那些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就小学生而言,难点是怎样替换以及替换后发生什么变化,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教者使用了现代教学媒体,设计了大小杯替换的动画,学生观看动画,直观地理解了替换的过程和替换后容器数量的变化,总量的变化.直观的动画,使学生抽象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对替换策略的理解与掌握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四,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本节课,教者充分尊重学生,处处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比如,课开始,学生学习了几题准备题,出示例1,教者提问:"这道题可不可以直接计算你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激发认知冲突,这是一个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但问题提出不久,就有少数学生举手要求发言,此时教者并没有急于让举手的学生发言,将教案顺利执行下去,而是发现大部分学生还处于似懂非懂之间,于是,教者引导学生与准备题进行比较,出示大小杯子到果汁的过程动画,启发学生思考,经过一段时间,绝大部分学生举手了,有了自己的思路,这时,教者才让学生发言,互相启发,补充,形成完整思路.此举,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教者没有为了实施教案而教,而是为了学生学习而教.五,值得商榷的地方.1,时间的安排上.准备题用了1分半钟,就进入新授阶段,学生从下课到上课的转化还未完成,部分学生思想还没有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造成新授初期效果不好.准备题教师语言可适当放缓一点,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同时,让少部分学生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2,课尾的作业,时间安排稍紧,只有不到4分钟,作业后的评讲为进行,本课留了一个尾巴.但是,总的来说,青年教师能关注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学制定自己的教学方案,大胆重组教材,确已难能可贵,希望青年教师多学习,不断进行课堂革新,使自己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本周我聆听了施玉婷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节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基础上学习的,,范文《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https://)。
画图的方法解题评课稿
![画图的方法解题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3fb3dc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9.png)
画图的方法解题评课稿画图的方法解题评课稿听了杨老师的一堂课,我们收获良多。
从这堂课可以看出:1、杨老师的功底深厚,经验丰富。
他所讲授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思路清晰,独到,形象直观,不光是学生容易接受,就连听课的老师也觉得耳目一新,有收获。
2、杨老师平时训练有素,如果能像他那样,对学生长期进行思维训练,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可以培养大批的尖子生。
这堂课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3、杨老师上课非常沉着,淡定,准备充分。
课件做得很好,把每道题的解题思路都演示得形象具体。
例如:第一题的演示,第二题线段图的演示,还有第五题的演示。
这是一节思维训练课,因而所讲的内容只有少数拔尖的学生能理解和掌握。
为了能面向大多数学生,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我们觉得可以做如下的处理:1、顺序由易到难。
先出示一道或两道稍微简单点的思维题,让大多数孩子能解答,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欲望。
2、尽管老师本堂课的主题是《画图的方法解题》,但是所选的题目难度都比较大,很多孩子很难画出图来,有的图也很难理解。
这时可以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比如:用方程,或者其他方法,并且要他们进行交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寻求解题的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
3、本节课题量大,很多题目只有少数人能明白,可以减少题目的数量,把题目讲透,让大部分学生能听懂,能学会。
这样会让他们有成功感,会激发他们学难题的兴趣和欲望。
我们一定要向杨老师学习,要把思维训练落实到每节课,要长期抓下去,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非常感谢杨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引领课。
杨老师,您辛苦了!。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4878f5e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3.png)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XXX《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单元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2课时进行教学,XXX老师执教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必要的一种问题解决思想方法,它是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素质,掌握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研究的。
本课系统研究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直观示意图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研究画线段图、列表等方法来解答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教材安排的例题,主要是呈现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经历整理画直观图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的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XXX基于上述的理解,本节课老师进行了精心的教学设想,环节模糊,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一个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教给学生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收获”。
为实现这一理念,自始至终坚持做到:一、把握一条线:以学生为本,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整理信息,使学生能合理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探究新知,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多次提问“你有什么办法”“你是怎样想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二、体现了一个过程:情景的引入;出示一个长方形图片。
XXX说:这个长方形的长增加3米的面积大一些;XXX说:这个长方形的宽增加3米的面积大一些;喜羊羊和懒洋洋的争论,为学生创设第一个情景;再以一个情景为主线(羊村的改建——从花坛、菜园、舞蹈室的改建)让学生从身边的数学问题入手,把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提炼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诱发了学生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萌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着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画图的策略,“你能帮喜羊羊和XXX解决这个问题吗?”激发了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评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7e920b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6.png)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评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评课稿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评课稿篇1一、引发冲突,突显学习必要性在戈老师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这一堂课上,一开始,老师出示了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学生通过思考发现了可以用以前学过的一种解题策略——列表来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好地对过去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回顾与复习。
在这之后,出示例题,让学生说说这道题是否能用刚才的列表来解决,学生在观察之后,发现题目中出现了两个未知量,所以列表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老师很好地抓住这个机会,说“列表这个方法是很好,但是它不是万能的。
”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既引发了学习冲突,又突显出了学习另外一种解题策略的必要性。
二、课前导读,掌握学习方法闻老师的课上,在课前给学生设计了一张导读单,这张导读单设计地非常详细,给了学生学习新知很好地指导,比如遇到这个类型的解决问题,应该如何分析,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思考。
通过这样的方法,也给本课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教学,板书详细清晰在闻老师的课上,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闻老师的板书设计。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只有几个小朋友能看懂线段图的意思,在一个小朋友上台介绍之后,似乎听明白的人还是不多,但是这个时候闻老师还是不慌不忙的,通过慢慢地引导、讲解,通过线段图的变化,让学生的思路一下就找到了路口,很快在这个题目的基础之上,很多孩子马上迁移到了第二种方法,举起的小手也一下子变多了,我想越来越多的孩子对这类题目,慢慢掌握了方法,闻老师的板书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评课稿篇2利用线段图解题,是各种解题辅助手段中的一种,它形象地将条件或问题简略地表示出来,从而直观地显示习题中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降低了读题,审题的难度,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理想的辅助手段。
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评课稿
![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b733cd9f8c75fbfc77db2a2.png)
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评课稿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的评课稿篇一:《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的评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法》的评课稿评课者:许学宏今天上午学习了赵阿妹老师的一节数学课《用“倒推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受益匪浅,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实在。
本节课从开始的预习展示、学生质疑,到最后的练一练、玩一玩,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用心去学,用心去感受,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
下面我对本节课谈几点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指正。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一、这节课符合我们实小集团提出的“学辩式”的教学模式。
课的开始有预习展示、学生质疑,教学过程中有遇到问题让学生即时辩论的环节,最后在课内布置了课堂作业,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
二、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赵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上学和放学的往返路线、观看大屏根据老师上班的路线说出老师下班的路线这一事例的导入,为倒推法的学习埋下伏笔,让学生对倒推法有初步的感知,接着通过小明倒饮料实验、送邮票、送画片、魔术表演等内容的学习,学生有种亲临其境的切身体会,更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让学生学习的热情推向了高潮。
三、教学新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在用小明倒饮料一事提出问题,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寻找解题的方法,如有的学生用画图法,有的学生则用画表格法来解决,、有的学生会用列式思考法等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样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获取知识。
四、游戏表演,帮助学生掌握倒推法。
赵老师以扑克牌的魔术表演来巩固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张纸牌按①②③④的顺序摆放,然后①和③交换→③和④交换→④和②交换后再让学生还原.)通过此游戏,不仅巩固了知识,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同时让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学的轻松到位,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多种方法的引导下,学生也渐渐形成与掌握了数学的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
公开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听课评课发言稿(10月)
![公开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听课评课发言稿(10月)](https://img.taocdn.com/s3/m/3c56213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b.png)
公开课《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听课评课发言稿(10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有幸聆听了李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二》一课,受益匪浅,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数学化、规范化,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一、重视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提取信息能力。
李老师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在过程与方法上,让学生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培养数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李老师把握教学核心内容,让学生自主整理条件信息,充分比较每种整理形式的异同点,使学生感受整理条件的必要性和如何优化整理方法,在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三、教学思路清晰,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培养。
李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让学生表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深了学生对数量关系之间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思路清晰,尤其是让学生感受到要将有关联的条件整理在一起,即每种果树的行数与每行的棵树是相关联的,这样就能很好的厘清数量之间的关系。
四、充分利用生成课堂资源。
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去掉一个问题,李老师说明了自己的思考,同时大家针对这个问题也展开了相应的讨论交流。
分析数量关系时,能够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生生之间进行解释补充,学生之间交流也很充分,同时在检验这一环节,老师展示不同的检验方法,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可以用代入法进行检验,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验。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4篇)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043cb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8.png)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4篇)《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通用4篇)《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篇1我听了韦老师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节课,感触颇深。
本课书上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课,但韦主任通过改编题目,改成学生熟悉的学生在跳绳,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陆老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自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区理解题意,如“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张老师的课件制作精美,讲解的很到位,在弄清条件含义和要求的问题后,一起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用列式计算和填表的方法求出问题的答案。
王老师先是讲解题目的关键句,“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列表和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用这种方法解题后有何体会。
后面大家都安排了5个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理清要求和问题之后再来解决问题。
体会到用这种策略解题的好处。
这节课本是学生熟悉的题目,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从条件出发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找到条件,利用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篇21、本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设计逐步推进的教学进程,层层推进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完整地递进地经历了:体验、探索、综合应用、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经历了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
2、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者在教学例题1和例题2及相应的练习中做到有目的、有层次地设置疑问,耐心地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解疑,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直到掌握能够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你认为适合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及时小结反思,学生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进一步深化了策略。
4、课堂结束时主学生自己小结,给每个人提供了总结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的机会,并引入我国古代数学家编写的数学问题,既富有情趣,又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本节课的解决策略,继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与评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d318675a8102d277a22f0f.png)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与评析作者:曾庆美来源:《新课程·教师》2009年第12期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9~90页。
教学目标:1.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2.体验用画图方法整理信息的价值。
3.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出策略1.今天我们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什么是策略?2.自己动手画一个长方形。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确定了,面积就确定了。
如果我要使长方形的面积变大,你有什么办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长或宽发生变化,面积也变化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形成策略(一)走出潜意识阶段1.出示例1: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长8米。
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
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从题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有什么困惑?有什么办法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看得更清楚?——摘录条件、列表、画图。
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2)(多媒体演示)现在你愿意看图还是看题?为什么?(3)学生试做,并对照图说清解题思路。
2.我们用什么策略解决了这道题?画图有什么好处?小结:画图能直观地显示题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
(评析:新课程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认识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教学时,可先呈现问题,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获得一定的经验,再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回顾性陈述交流,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化隐为显”。
在回顾性陈述时,学生可能会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提出不同的策略,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提炼。
)(二)步入明朗化阶段1.试一试: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
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
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道题?——画图(2)启发学生减少怎么画?——增加是往外画,减少呢?(3)学生试做。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d5ea453a84254b35effd34ca.png)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第1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给你一篇《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的写作范例,你可以参考它的格式与写法,进行适当修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第9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的第一课时。
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说课:一、教材方面:纵向看:《数学课程标准》在确定课程目标时特别提到了下面的要求。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新编的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分六次安排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列表法、画图法、列举法、倒推法、替换法、转化法。
这些策略既相互独立,一般都是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来解决特定的实际问题,同时他们又相互作用,比如倒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运用时还需要其他策略相配合,尤其是四年级的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以及画图这些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方法是可以教的,而策略则更注重学生自己去感悟!在教学中,应该着力引导学生感悟策略的价值,领会策略的真谛,不断提高对策略的本质认识。
横向看: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画图和列表的策略基础上,教学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
“倒过来推想”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
我认为通过教学这部分内容更多的还是培养学生能够自觉的应用这种策略的意识,以达到不断丰富学生数学底蕴的目的。
教材首先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安排了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倒过来推想”这一策略的价值及其适用性,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42818e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4.png)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教学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份《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评课:
优点: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清晰。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寻找条件、制定方案等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师教学语言准确、生动,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
1. 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前半部分讲解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练习时间不足。
2. 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苏教数学四年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7ed7209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6c.png)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示意图》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直观图。
(教材第50~54页)本课学习借助画示意图解决问题,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一步掌握画示意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此之前,从问题出发、从已知条件出发、画表格、画简略图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初步学习了用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了一定的体验;又学习了三步混合运算、乘法分配律以及应用有关运算和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在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稍复杂一些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使学生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直观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画图整理的方法,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画直观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画画看。
生:长画得稍长些,宽画得稍短些。
师: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指名学生口答。
师: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指名学生回答。
师: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直观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板块二、探究新知师:请同学们看题,说一说通过读题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2题文字部分)生:知道了长方形花圃的长是8米,扩建后长增加了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师: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到什么?生1:“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是什么意思?生2: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先要算出它的宽。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1f5703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2c.png)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第一篇: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10月29日上午,学校领导分配到四个学校的教学和学习社区,第二个教学和研究活动,一个早上学习两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因为它是一本新教科书,二因为我是一个六年级的数学课,对教材的掌握可能不够准确,所以两班老师,更不用说评价,而是向你自己收获报告。
这两个班有自己的优势,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王敏老师专注于学生解决问题,王毅老师专注于培养学生学习形成学习方法。
王敏老师这一类的学习内容是在学生中探索一些隐性的事物法则,掌握一些在学习的基础上寻找法律的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两个对象逐一间隔安排的法则和所得到的量化关系,为未来学习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打下基础知识。
教师在课堂上专注于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例如:让学生亲自操作(放一个小方块和晶片,一个一个间隔做一个等等),一个圆圈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圈成一个小组等),动手绘画,计算这些活动的数量,都是为了培养学校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能力,值得我学习,我通常在这方面不够好。
但是我认为这一课教师说的多一点,学生说的太少,低年级的学生喜欢表演,学习一点他们喜欢的知识炫耀,练习应该鼓励他们让他们学习内容对老师来说,学生表演一个好展示,所以不符合年龄的初中学生的特点?王毅老师是从出发条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内容不是给学生打造空亭,学生不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从知识的条件,而且在八年级单位内10个加减法的第一课,渗透了这方面的知识,例子是图中有两个孩子在浇水,来了三个孩子,问了几个孩子总共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条件出发(但也来了),但后来学生思维仍处于经验阶段,不知道解决隐藏在后面的问题,而且还支持应用问题解决策略。
和王毅老师在处理这个内容时,他把条件的条件一个展示,每个节目一个条件,在下面标记一条红线,标记和写一个条件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老师不直接产生问题,但要求学生从这些条件,你得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问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解决策略的问题,这个地方无论是教材的处理还是学生的指导,都值得学习,也许对于一些老师不知道如何解释到学生这是从条件,分析问题来解决的策略,教师的内容是如此不知不觉地抓住这一课的重点,突破困难,多么美妙的学习餐!学习我最大的感觉的两个教训是:如何教师只能教一种形式,如何让学生学习内在吸收的知识是根本。
画图帮我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录与评析
![画图帮我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实录与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80ce42dd36a32d737581a7.png)
1.一 个 长 方 形 的 长 是 10cm ,剪 去 一 个 最 大 的 正 方 形 后 ,剩 下 的 长 方 形 的 周 长 是 多 少 厘
米 ?
【评 析 】这 节课 以问题开始 ,一方面可 以培 养 学 生 的 问 题 意识 ,另 一 方 面 由 问 题 开 始 ,打 开 学 生的经验 库 ,激 发 学生的 学 习期 待 .有利 于快 速 引导学生进入本 节课 的学 习。
自 由读 题 之 后 ,学 生 独 立 完 成 ,教 师巡 视 。 师 :同学 们 怎 么 不 做 题 ,一 脸 的 困惑 呢 ? 生 :不知 道宽是多少 ,没 办法求周长 。 师 :不 知 道 宽 是 多 少 真 不 能 求 出周 长 吗 ?请
2.出示学过 的画图的例子 。
先 厕 一 个 长 方 形 。再 剪 去 一 个 最 大 的 正 方 形 ,剩
师 :看 了课 题 .你 想 到 了 什 么 ?有 什 么 问 题 ? 竞如 此之 多 !有 心的程 老 师 .鼓励 学 生带 着这份
生 :画 图 有 什 么 作 用 ?
厚 重 的 回 忆 。进 入 第二 个环 节 。
生 :怎 么 就 能 想 到 画 图 ?
匠匠匠 生 :可 以怎样 画图?
教 师 点 击 课 件 。慢 慢 播 放 1一l2册 教 材 中 现 的画图例子 ,必要 时稍作解释 ,但 以静观为 主。
师 :想 一 想 ,以前 我 们 用 画 图 的方 法 解 决 过
下 图 形 的周 长 是 哪 儿 ?(如 图 1) 生 l:我 假 设 原 来 长 方 形 的 宽 是 6cm,剩 下
生 :我 假 设 原 来 长 方 形 的 宽 是 3em,那 么剩 猎 狗 抓 住 兔 子 。兔 子 跑 的 路 程 是 猎 狗 跑 的 路 程 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fac5ed1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66.png)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稿怎么写「篇一」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策略(列举)》评课稿一、优点:1、整个教学过程清晰完整,符合解决问题课型特征。
从现实情境出发,让学生思考如何用22根围一个长方形,引出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尝试,即有序列举,再探究这样列举的好处,即不遗漏不重复。
然后比较得出长与宽最接近时面积最大,解决问题。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并联系以前学过用过的列举方法,更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策略。
这里学生经历了理解题意、寻找方法、发现策略、反思策略、运用策略的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解决问题课型的流程与特征。
2、课件、板书清晰有效,较好地发挥了辅助作用。
本课的课件制作较为精细,充分发挥ppT的优点,特别是几种不同长宽的长方形呈现,让学生清楚的看出面积与长与宽的直观关系,降低理解地难度。
板书设计也较为合理,该写的写(那张表格、有序不遗漏不重复等关键词),该省的省,体现了让重难点留在最重要的位置的宗旨。
3、教师语言相对精练,问题设计较为合理。
本课中教师的话虽不少,但不算罗嗦,比如说:22根是它的`什么?列举时一般要从小的数开始。
有序的列举有什么好处?周长相等的情况下为什么到16:20就停了?理解“每两天”的意思等等。
当然也有时学生可以说的,老师可能急了点,把学生的话讲了。
二、建议:1、充分理解教材调整的意图,为何将原来的18根改为22根?为何将原来列举结束后再问的“怎样围最大”直接放在题目中出示?22根相对于18根,可能会让学生更容易想到从1想起,因为11=10+1。
而将问题早揭示,更体现策略的价值,我们为什么要一一列举?是为了解决问题,正是因为有序列举后,使得长宽与面积的关系更清楚,更利于寻找规律。
2、回顾与反思还可进一步。
除了要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一一列举策略的好处,还应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使用该种策略?3、最后一题还可以进行挖掘。
我们可以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找出答案,在列举的过程中也应优化,既可写中文,也可用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更可体现策略的优越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f7140fd0c1c708a1284a447c.png)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评课单位:呼兰区腰堡中心校教师:杨林一.准备题,初步体会画图策略。
课的开始,施老师先出示了两幅图的对比,让学生观察,什么发生变化了?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体会,长增加,宽没变,面积增加。
能通过看图来发现面积的变化情况。
通过直接感受面积变化发现图形的巨大优势,从而初步体会通过画图看面积变化比较清晰,体会侧略。
二.仔细审题,突出画图优势。
在例1进行教学时,施老师先放手让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发现有面积变化,看文字有点不太清楚,想到画图。
学生先尝试画图,交流画图的过程,明确画图就是读题的过程,要把题目中的条件全部表示出来,看图读题,突出画图优势,图形的面积变化看的更加清楚,体会画图的重要作用,意识到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例题的教学来体现画图的优点,能直观地表达题意,清楚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
而后进行画图的专项训练。
通过画图,让学生感悟到其作为策略的价值,学会有序推理和抽象思维,从而寻找到计算面积的方法。
三.多样练习,运用中加深理解。
通过例1的教学,学生明确了问题的关键环节,自然有了练习掌握画图方法的需求,因此教师通过例2和想想做做的题目对学生进行画图和读图训练,在练习中掌握画图的方法,在运用中体会画图侧略的优越性,在运用中得到提高。
施老师对图形的画法和看图的方法等都作出了详尽的指导。
四.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施老师注重让学生说线段图是怎样画的,每一部分各表示什么。
汇报方法时,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你是怎样想的,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吗,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吗,充分鼓励学生来说思路,说方法,形成正确的认识。
让学生动手画图,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教学中体现策略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该策略的需要,培养策略意识;通过方法与技能训练,应用策略真正去解决问题。
如果不是那么着急,让学生多说一说,尤其是看图多说一说,看图读图,看图分析条件问题,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看图解答题目,体会画图策略的优越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评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6a9814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7.png)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评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评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是学生在学习了利用单幅线段图解决问题和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用画线段图收集和整理信息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复杂的`问题。
刘茜老师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虽然对整个教材的把握有待提高,但她准备充分,事先准备了多块小黑板。
课始,她先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接着出示一道复习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宽6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样的设计,符合学情,学生既复习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也为新授打下了伏笔。
接着,把复习题改为例题,例题的叙述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但对学生而言毕竟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
因此,部分学生读题后会处于似懂非懂、无从下手的状态,独立画图梳理信息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状态,针对学生困难进行指导。
刘老师首先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并在巡视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半成品”:一是图没有画完整;二是对增加部分的长度没有敏感,不符合整幅图的大小比例。
通过“对半成品加工”的方式,对画图进行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突破难点。
几点建议:
(1)教师语言要明确、有启发性。
特别是本节课知识难度较大,所以问的问题要明确,使学生得到信息后马上明白要考虑什么问题,使学生迅速理清解题思路。
(2)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既共享了资源,又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3)教师要充分利用示意图帮助每一个学生理解即长方形的宽是不变的,它既是现在长方形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评课稿文档Strategies for solving problems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评课稿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新闻是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而形成的信息,反映在新闻信息中的内容必须对事实具有真实传达。
本文档根据新闻报道的特点真实、新鲜、及时、重要、趣味可读,时效性极强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是学生在学习了利用单幅线
段图解决问题和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用画线段图收集和整理信息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复杂的问题。
刘茜老师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虽然对整个教材的把握有待提高,但她准备充分,事先准备了多块小黑板。
课始,她先提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接着出示一道复习题: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宽6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样的设计,符合学情,学生既复习了长方形面积公式,也为新授打下了伏笔。
接着,把复习题改为例题,例题的叙述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但对学生而言毕竟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
因此,部分学生读题后会处于似懂非懂、无从下手的状态,独立画图梳理信息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及时地发现学生状态,针对学生困难进行指导。
刘老师首先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并在巡视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半成品”:一是图没有画完整;二是对增加部分
的长度没有敏感,不符合整幅图的大小比例。
通过“对半成品加工”的方式,对画图进行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突破难点。
(1)教师语言要明确、有启发性。
特别是本节课知识难度较大,所以问的问题要明确,使学生得到信息后马上明白要考虑什么问题,使学生迅速理清解题思路。
(2)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既共享了资源,又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3)教师要充分利用示意图帮助每一个学生理解即长方形的宽是不变的,它既是现在长方形的宽,也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