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探究与思考随着小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及深刻的体会文学的艺术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究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其对学生的影响,并对此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内容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以一个特定的文本、故事或话题为中心,对它进行深入探讨和全面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发各种认识发现,并最终深刻体会作品的哲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方法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多个方法来进行。

常用的方法有:一是心理投入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文本的心理世界,共同体会文本的主题。

二是语境分析法,通过对文本的语境分析,让学生明白文本的内涵,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是形象比喻法,通过联想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共鸣,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力度。

四是层次探究,通过不断深入探究,从各个层面发掘文本的主旨,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文本,提高文本的理解能力,更好的体会文本的艺术魅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建立以文本、文学鉴赏为中心的积极的思想活动气氛,进一步影响学生的思维习惯,增强学生辨析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思考小学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它本身也带有一定的难点。

尤其是在如何挖掘文本的主题和展开思考时,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而文本的复杂度和理解难度也是影响学生的因素之一。

另外,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的内在含义,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探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文|张博培养小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反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第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较少。

教师担心学生没有“听懂”,重复讲解太多,学生被动听课。

表面看,教师付出了很多,其实是一种教学假象,课堂效率并不高。

第二,课堂提问的途径与方式存在问题。

比如,问题设计缺乏启发性:机械呆板的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问题设计的层次不够分明,不能照顾学习基础和学习层次存在差异的学生的发展需要;问题解决途径单一:教师问,学生答。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探究过程。

第三,课堂阅读数量有限。

一节课时间段,仅就一篇课文去阅读,缺乏拓展延伸。

第四,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没有充分认识到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科学阅读方法和技能的起步阶段和关键阶段。

第五,课外阅读数量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根据调查与访谈,发现某农村小学68%的学生每学期阅读一本课外书。

阅读量十分有限,令人担忧。

二、学习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得到的启示(一)明确学段要求,按计划完成阅读与鉴赏任务在学段内容安排与要求等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学段内容要求分做4个板块,即“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关于“阅读与鉴赏”板块,小学六个年级安排三个大学段去分步完成,初中三个年级安排为一个学段去分步完成。

九年义务教育四个阶段的“阅读与鉴赏”板块,其内容与要求呈现出从“基础培养”到“能力提升”的发展要求,便于广大语文教师以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为基本目标,以学段要求为基本框架,以语文实践活动为抓手,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内外学习空间,更好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语文阅读质量。

对当前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对当前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对当前小语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认识和思考阅读让人视野开阔,思想深刻,阅历丰富。

阅读可以丰盈一个人的心灵、思想,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灵魂。

阅读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贯穿一生的好习惯加以长期坚持贯彻。

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形成阅读习惯的基础阶段和关键时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

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笔者发现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改善。

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纵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在标新立异的形式、活跃的课堂气氛背后,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不明显。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现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在教学上下足功夫,要么是将细致的讲解做的很多,要么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以议代读,要么就是将表演、情境创设等新颖的手段过多地引入课堂,从而偏离了教学目标和本质,走上了追求表面热闹而忽略语文实质的错误轨道,忽略了让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淡化了让学生自己读书的体验。

事实上,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阅读,牢牢抓住读书训练不放松,让学生“我心入书,书入我心”,通过自读感知来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二是阶段性不清,学段目标不明确。

主要表现在:对朗读感悟、词句理解、积累迁移运用等,缺乏不同的年级的不同侧重,眉毛胡子一把抓。

事实上,不同年级的阅读教学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从整个小学过程来看,阅读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

比如就读的要求来说,低年级主要是朗读,而到了中年级除了要朗读,还要注重对学生阅读、默读能力的培养,到了高年级还有浏览、速读的要求。

就词句理解来说,低年级主要是理解词句意思,而到了中年级就要求把握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到了高年级要求就更加高了,要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意思、感情色彩等等。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思考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思考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思考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越来越高,阅读教学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当前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

阅读教学从文本内容出发,依赖阅读情境,需要师生互动,达到综合提高。

因此,本文从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有效阅读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提出一些可行的路径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充分利用多样材料完善阅读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的起点在于夯实阅读文本的素材。

要想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思维,必须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看待阅读文本。

低年级的阅读文本贴近生活实际,需要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进一步体会文本所描述的内容;高年级的阅读文本篇幅较长,内涵丰富,需要结合相关的教学素材来丰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教师只有让学生先感受阅读的有趣性,进而才能培育学生掌握文本的核心主题,培育学生的主动性阅读思维。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越发重要。

在现代信息社会运行过程中,学生接触的事物也越来越多。

因此教师必须丰富阅读素材,结合学生的生活案例和日常视频、图片、歌曲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实现阅读的良好效果。

[1]以人教版小学语文《秋天的雨》为例说明。

本节课以秋雨作为线索,时而化身可爱的小精灵,为我们打开秋天的大门;时而化身神奇的魔术师,把缤纷的色彩送给大地万物;时而化身调皮的收纳师,用各种好闻的香味勾住小朋友们的脚。

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雨美文。

首先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媒体播放雨声,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听雨声来,学生闭上眼睛,仔细感受秋天的雨的特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学生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秋天的雨》。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秋天的景物作为背景设计生字词图片,让学生在阅读生字词的过程中形成图像联系,加强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

接着教师可以围绕《秋天的雨》课本中的关键句子结合生活案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如: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4)

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 (4)

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中段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针对中段阅读教学开展实践探究论文,旨在借助具体事例,深入分析中段阅读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以期提升中段阅读教学的效果。

一、中段阅读教学难点1. 阅读速度过慢中段阅读教学从第四学年开始进行,年级逐渐增加,阅读难度不断加强。

而学生的阅读速度往往比较缓慢,无法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

对于刚刚学习中段阅读的学生来说尤为明显。

2. 阅读习惯不良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但目前在中段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习惯不良的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出现跳读、读不完整或是音信错漏的情况。

3. 文言文阅读困难中段阅读主要选取的是文言文,而文言文又因其繁琐的语言结构和较高的词汇量而出现诸如“鸟语花香”之类的难点。

因此,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面对难懂的文言文,产生阅读疲劳和厌烦情绪,从而限制了他们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中段阅读教学的解决方法1. 培养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阅读能力的源头,同时也是阅读能力的保障。

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当中,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方法等手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多练多读阅读是阅读速度的源头。

通过大量地练习阅读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高阅读速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有清晰的认识,掌握文章的基本信息,并且能够迅速读懂细节信息。

一旦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要求,也要及时适当地提高阅读难度。

3. 引导正确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引导性的技巧,如点读、逐字慢读等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文章。

同时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语言搭配的表达同义性。

4. 多维度阅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阅读材料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元性阅读的形式帮助其实现更完整的阅读目标,如了解符号概念、意境体验、知识积累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从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上可以看出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忽视说话训练和阅读教学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开发。

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阅读能力训练,通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又是训练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下略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训练阅读能力的认识与思考。

一、注重读思结合,切实内化阅读效果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怠。

要正确处理好读与思的关系,使读与思结合起来,关键是老师要为学生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以问引读,以问引思,读思结合,事半而功倍。

我在所从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训练学生朗读的基本功外,重点针对课文不同体裁和内容的特点进行内化,经常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内容有连贯性的文章引导学生去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从课文推想到现实,变静景为动景,变无声为有声,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又使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纠正地方口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所谓正确,就是用普遍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

流利就是要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音,速度的快慢与文章所达到的内容一致。

有感情就是要读出不同语调,并注意轻重缓急。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正确地阅读课文尤为重要。

榆林地处陕西省最北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地带,语种十分复杂。

并且所辖十二县区方言各不相同,差异很大。

许多小学生一开口就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说不好普通话。

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普通话阅读训练,特别是要从榆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入手,强化拼音知识,加强声母训练,纠正学生的发音,养成从小说普遍话的习惯。

小学课外阅读现状探究及思考

小学课外阅读现状探究及思考

小学课外阅读现状探究及思考一、问题的提出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继续与扩展,既能巩固和提升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思维训练,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如果学生课外阅读少,那么他们的思维得不到开发,只局限于课堂上所学,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时也会缺少谈资,交流内容贫乏、简单,缺乏深入沟通,影响人际交往。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50万字左右[1]。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教师、家长及学生自身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小学生课外阅读处在很被动的境地中,课外阅读量达不到课标的要求。

我国学者和一线教师对课外阅读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和探索。

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与问题的研究较多,对于提高阅读兴趣的具体策略与方法研究相对少。

研究者大多是高校学者,一线教师较少。

很多研究者对小学生日常阅读了解不够深入,不能多角度发现问题,而且提出的具体措施存在于理想状态,不便实际地操作实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外阅读往往是在没有老师、家长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想读、愿意读。

为此,笔者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并提出了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与方法,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从南京市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抽取三至五年级,每年级40人作为调查对象。

被抽取的三个年级总计120名学生都接受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经筛查其中有效问卷为111份,其余9份问卷未收回。

(二)调查方法与工具采用自编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见附录)。

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支持度、家长的榜样作用、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等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5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5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从而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我从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有数年,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乘着新课改的春风,在专家学者的引领和一线教师的实践探索中,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彩局面,但由于种种原因,也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现简单地总结如下:1、教学中的拓展阅读进行得不够深入和广泛。

拓展阅读是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的关键。

可是在很多常态课堂上,同主题的或关联主题的拓展阅读往往进行得不够深入或不够广泛。

教师的阅读积累不够广泛和丰富,学校提供给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条件不够理想等原因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因素。

2、学生阅读兴趣不高,学校或班级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

由于家庭因素,学生很少买书;再加上学校图书室设备的不齐全,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所以达不到预期效果。

3、由于部分教师对主题单元的编写意图不理解,对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缺乏研究。

因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只教主体课文,没有处理好主体课文与语文天地中阅读材料的教学关系,往往是把二者割裂开来,没有引领学生进行迁移性、拓展性阅读,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增强学生阅读的能力。

4、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阅读教学时间分配随意性很大,教学空间封闭。

由于教育评价制度的考试化导致了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课变成分析课。

课上教师滔滔不绝、繁琐的讲解、分析、提问、解答,不见学生的读书和思考,没给学生留下必要的读、思的时间和机会,不可忽略的读书活动则被排挤到课外,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

课内外阅读结合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课内外阅读结合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

课内外阅读结合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课内外阅读结合正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课内外阅读结合,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课内外阅读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二、课内外阅读结合的重要性1. 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课内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其中所涵盖的内容是有限的,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而课外阅读则可以引导学生接触丰富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历史故事等内容,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增长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

课内教材是系统性的,有助于学生对一定范围的内容深入理解。

而课外阅读则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思想观点,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评价,提高阅读深度。

3.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且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的爱好。

4. 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内外阅读结合可以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积累、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1.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学校图书馆应当加强书籍采购,搜集各种类型、题材的优秀读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教师可以搜集各种优秀的教育电子资源,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2. 设计有针对性的阅读任务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包括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提出一些阅读问题,以促进学生对所读内容的深入思考。

3. 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在阅读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交流、小组讨论、阅读分享等活动,让学生为所读内容或者自己的阅读体验做一些笔记、短评或者读后感,从而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4. 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教师在进行课内外阅读结合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不强求学生一定要读完某本书籍,而要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愉悦和收获。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分析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分析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

通过整本书阅读,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一本书的内容、结构和主题,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阅读习惯。

本文将探究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能够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出对阅读的兴趣。

整本书阅读也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持久性和耐心,能够坚持阅读整个故事,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整本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故事的情节、人物性格、背景等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故事的内容。

整本书阅读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整体情感和艺术魅力,能够从中品味作者的文学才华和思想内涵。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教师可以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例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经典名著等,让学生有一个较为轻松的阅读体验。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预读、导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故事的结构、主题等进行探究。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活动,如文学分享会、角色扮演等,让学生能够生动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整本书阅读不仅限于课堂教学,也可以开展一些额外的阅读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读书俱乐部,邀请学生自愿参加,通过集体阅读、分享阅读心得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丰富阅读经验。

家长也可以参与到整本书阅读中,与孩子一起读书、讨论、分享,提升家庭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探索

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探索

98神州教育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探索田淑文河北省平乡县丰州学区河东小学摘要: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但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以学生阅读为本,注重学生差异,延伸课外阅读,这样才能防范低效阅读,推进阅读教学改革,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而小学又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

但阅读教学却不尽如人意,并没有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新课改非常重视阅读教学,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全新的教学模式,这正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思想。

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来做一概述。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1.1学生阅读兴趣低下。

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看作单纯的智力活动,并不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往往是急于展开阅读教学。

学生大多是在教师的指令下机械地展开阅读活动,没有兴趣的阅读,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被动而消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来。

1.2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阅读教学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程序化展开,以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一节课下来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将每个知识点都讲得很清楚,生怕会有所遗漏。

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只是教学的附属,只是机械地接收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主体地位缺失,以讲代读这是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1.3追求教学的一致性。

教师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无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无视阅读的多元化,盲目追求教学的一致性,要求学生学习进度一致,阅读结果一致。

将学生严格地限定在固定的条框内,学生完全失去了阅读的个性化与独立性。

1.4阅读只局限于课堂。

视教材为唯一的阅读材料,将学生的阅读视野限定在教材上、课堂上,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知识的增长,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实践与思考一、问题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阅读是获取信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而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不同,教师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目前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学生对阅读兴趣不高、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对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进行实践和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实践1. 选材多样化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

可以选择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小说、报刊杂志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有所选择,培养学生对不同领域的兴趣。

2. 阅读引导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引导。

可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解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

3. 阅读策略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阅读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阅读。

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快速获取文章的主题,如何提炼文章的核心观点,如何找到文章中的重点信息等。

这些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4. 阅读评价在进行阅读教学的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及时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布置阅读任务、阅读测试、口头问答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结果,可以发现学生的阅读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和帮助。

5. 阅读习惯培养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以通过建立课外阅读、课内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思考1. 强化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应该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获取信息、理解文章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从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上可以看出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

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口头表达能力,这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忽视说话训练和阅读教学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开发。

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阅读能力训练,通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开发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又是训练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以下略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训练阅读能力的认识与思考。

一、注重读思结合,切实内化阅读效果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怠。

要正确处理好读与思的关系,使读与思结合起来,关键是老师要为学生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以问引读,以问引思,读思结合,事半而功倍。

我在所从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训练学生朗读的基本功外,重点针对课文不同体裁和内容的特点进行内化,经常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内容有连贯性的文章引导学生去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从课文推想到现实,变静景为动景,变无声为有声,既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又使他们受到了很好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了分析、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纠正地方口音,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所谓正确,就是用普遍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

流利就是要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音,速度的快慢与文章所达到的内容一致。

有感情就是要读出不同语调,并注意轻重缓急。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正确地阅读课文尤为重要。

贵州地处我国北部、语种十分复杂。

并且30多个区县方言各有差异。

许多小学生一开口就带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说不好普通话。

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普通话阅读训练,强化拼音知识,加强声母训练,纠正学生的发音,养成从小说普遍话的习惯。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分析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分析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阅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于小学语文
教育作为学生习得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
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整本书阅读”指的是,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阅读完整的一本书来增强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技巧和增强阅读兴趣。

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小说中不同的情节、角色和事件,领略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在阅
读过程中进行引导。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阅读前,通过介绍书籍的作者、出版社、内容
等方面,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世界;在阅读中,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读书中的难点,提出问题并给予解答;在阅读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鉴赏,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整本书阅读”这一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同时,它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阅读的时间和兴趣。

此外,这种活动还可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使其形成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因此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理解困
难等问题。

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指导和纠正,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
方法。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学素养和思维水平,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重要方法。

因此,我们应
该重视并广泛推广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提升自我修养,培育全面发
展的未来人才。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与思考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与思考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探索与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所以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至关重要。

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语文的课程阅读同样也应这样理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而课外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补充。

课外阅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小学语文阅读的质量。

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扩展自己的阅读面、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在我长期的工作积累中,我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一、开展形式各样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要使孩子们保持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维持对某件事的热情的时间很短,许多孩子都只具有所谓的“三分钟热情”。

因此,丰富多彩而又具有实效性的组织形式会更利于帮助他们对课外阅读实践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一)帮助孩子们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合适”是指读物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息息相通,读物的表述水平略高于学生,语言在现实交际中具有广泛实用性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并为学生所喜爱。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都发现: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等;好奇是孩子们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为孩子们所喜爱;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一来文字精美,学生爱读,二来所描写或反映的是世间常景常物,人之常情常理,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应指导学生多读;反映现实生活的时文在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语言水平略高于学生,但为学生所理解所喜爱。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思考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思考

学特 点以及教学策略的研 究, 了解到在探 究性 阅读教学 中, 学生 自主决定和构建学 习目标 , 探究者可 以生成或构建起 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 满足 自己认 为重要 的认知需要或求知兴趣。 本 文以小学生的阅读学 习为主, 研究学生的探究学习。
关键 词 小 学 语 文 阅读 教 学 探 究式 学 习 运用 文 献 标 识码 : A 掌 握 学 习方 法 , 接 着 用 同样 的学 习方法 学 习夏 、 秋、 冬三 个 部 分 。这 样 的 目标 拟 定较 为科 学 , 且 具有 操 作 性 , 更 体现 了三 维 目标 的 紧密 结 合 。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2 3 . 2
2 .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 引导学生 自读课文
兴趣 是 读 书 的前 提 也 是激 发学 生 阅 读 的最 佳 方 式 ,兴 趣 是 要 学 生有 主 动 阅 读 的 想法 ,激 发 学 生 阅 读 的兴 趣 就是 要 让 学 生面 对 课 文 时 有 主 动 阅 读 的想 法 ,在 实 际 的教 学 过程 中教 师 可 以根 据 所 需 教 授 的 内 容对 学生 进 行 激 励 。但 是 ,这 个 过 程 不应 当花 费太 多 时 间 ,通 常情 况 下 文 章 中 的一 个 细节 都 可 能 是吸 引学 生 的关 键 , 只要 能够 恰 当 的选 择 , 并 加 以生动 的 描 述 就 能实 现 激励 学 生 学 习兴 趣 的 目的 。 在这一环节中有两点技巧: 一是可 以引导学生通过 自己阅 读的方式, 当遇到不理解或需要加 以探讨 的问题时提出来 , 之 后再 带 着提 出的 问题 返 回文 章进 行 深入 的思考 , 在 深入 思考 的 过程中寻找 问题的结论, 这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 的一个方式; 另外一个技巧是将课本 中的内容与学生的 日常生 活相结合, 对重要 问题深入地研读课本 , 细细地品味作者 的内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分析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分析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探究与实践分析一、引言整本书阅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时,通过阅读整本文学作品,全面感受作品的文化内涵、情感蕴含和思想启迪等。

它以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自主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为目标,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从整本书阅读的理论依据、实施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与分析。

二、整本书阅读的理论依据整本书阅读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研究成果的积累。

语文课程改革提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语文运用能力”,“加强基础性学习和综合性学习的统一”,以及“推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要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版)》)。

而整本书阅读则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整体感知、整体认知和整体体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目标。

研究显示整本书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内在逻辑,还可以培养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把握作品的细节和综合分析作品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三、整本书阅读的实施方法整本书阅读的实施方法应当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学科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

1. 个性化设置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为他们设定相应的学习目标。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重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基本的文学鉴赏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上升到对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理解。

2. 组织多媒体辅助学习。

整本书阅读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比如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语言韵律和情感表达。

3. 融入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小组内的互动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

通过小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4. 整合其他学科知识。

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

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下,阅读教学强调并形成了“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统一复制模式,这是对个性化学习思维的禁锢和钳制。

新课标在确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明确提出了“阅读是个性化行为”的要求。

但由于多种复杂因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始终存在多种误区,如“尊重人本而忽视文本”,把“个性化阅读”曲解为“个体化阅读”,以“多媒体机教”代替“人教行为”,名为“自主”实质“形散神散、放任自流”现象等。

本文对种种误区现象进行解析,希望以此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教学误区教学实践针对传统模式的不规则行为,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然而,语文阅读活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否科学规范呢?答案是否定的。

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试对此作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自实行新课改以来,个性阅读教学已经逐步时尚化,然而基于理念认识偏差、教学方法失当、学情了解不够、实践行为盲从等原因,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存在种种误区。

一是顾此失彼、缺乏协调。

新课标突出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有些教师尚未真正领悟和把握好“主体”与“主导”之间的辩证关系,往往走向“尊重人本、忽视文本”的极端。

二是看似自主,实则放任。

有些教师不能预设问题情境,也没能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只是把学生硬性引入预设的教学环节,这虽然可以发挥阅读活动的自主性,但对于如何有效地驾驭阅读过程却显得无能为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成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等。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提升阅读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一背景,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究,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分析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适合学生的多元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深入挖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教学中的瓶颈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以及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促进学生综合阅读素养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2. 正文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重视对文本的理解和默写,缺乏足够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难以形成长久的阅读习惯。

小学阅读教学中缺乏多元化的阅读材料。

传统的教材内容单一,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兴趣相关的内容,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停留在文本表面的理解和记忆阶段,缺乏对文本深层次理解和思考的引导,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阅读教学是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渗透创新意识,让学生向智慧和人格宝塔尖迈进,成为未来社会的新人,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教育的责任。


们必须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渠道,尊重儿童文化,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教学过程,拓展创新领域,让学生不仅学会学习,更尝到创新的乐趣,并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下文将对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阐述本人的几点思考,仅做抛砖引玉。

一、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语文教学应该语言与文学并举,以语言为门径,以文字为重点,达到语言和文字共同提
高的目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却让学生付出一些无谓的劳动,比如每课生字
抄十遍、语文园地会背之后再抄两遍等等。

如果总是千篇一律地让学生把学过的基础知识读
读写写,学生的感受一定如同嚼蜡,而且知识掌握不牢固、不灵活。

教学中,我不断探索,
总结了一些经验与同行们分享。

1.词语训练,形式多样。

语文书的最后部分都是词语表,每次学习完一课的生字和词语,我都让学生抄写到本子上进行批改,以保证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书写。

学习了一个单元的课
文之后,我会布置这样的复习作业:你从词语中选择喜欢的写成一段话或几段话,好吗?第
二天,我又让他们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修改、补充;让同学们朗读那些描写生动、想
象丰富的作品,激发大家创造的兴趣。

随着词语学习得越来越多,我又限制了选择词语的个数:30个或50个、100个,编成几个小故事……学生在编写故事的同时,也在选择着词语,
一边选择一边把词语又复习了一遍,而且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故事之中,他们既感到词语积
累运用有趣,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这不比以往我们让他们一遍遍地抄写、让家长听写的形式
更有效吗?
2.利用课前两分钟,加强积累。

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中有“读读背背”,同样,如果让孩
子们一遍遍地抄写、背诵,他们一定会厌烦,而且越抄越草,错别字也会增加。

天长日久,
记住的词语、语句也淡忘了。

我并没有按照以上的方法去做,而是把我们班的42名学生编
排了学号,每个学生背一句话。

每节语文课前都进行了两分钟的轮流接龙背诵,有时从1号
开始,有时从5号开始,或10号、12号……每天同学们都聆听着佳句,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的内容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就连我无意中也记下了许多佳句。

我想,这样进行训练,孩子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些佳句的。

背诵的学生一定会加倍用心去准备,平翘舌音、
声音的抑扬顿挫都毫不含糊,增强了责任感和自信心。

这种两全其美的做法,我们何乐而不
为呢?
3.互批互改,提高能力。

每个单元结束后,我都要进行字或词语的听写测试。

测试时,
并不是我读大家写,而是同桌之间互相听写。

这样做,虽然平静的课堂乱了一些,但是在“乱”中学生之间学会了合作与交流、谦让和互助,体验着喜悦和焦虑,分享着成功与挫折。

学生
之间一人读一人听写,然后互相交换角色,在发现同桌不会的词或字时,他就会着重记忆,
感到骄傲和自豪。

互听互写之后,我又安排了互批互改,既减轻了我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
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尝试了当小老师的滋味。

这样做,虽然浪费了一些时间,但是我觉
得很值得,我为学生们创设了轻松、自由的训练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就会逐步加深。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1.朗读的方式比较多样,教学中老师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教学。

如自读、放声读,
老师范读,学生范读,小组读,配乐朗读,男、女生比读,对话朗读、比较朗读等,改变单
一的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丰富形式,增强趣味性。

2.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围或生活经历中去体味文本,让学生能够入情
入境地朗读。

一位老师教《拔苗助长》一课,在让学生体会农夫很想让禾苗快速成长时,引
入以前学过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中那位种葫芦的人说的话:“快长啊,快长啊,长得像个大西瓜才好呢!”让学生体会他的焦急,期盼,并把这一体会带入本课的朗读中,学生读出这种味道就显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又如,我在执教《太阳是大家的》这一首诗歌第三节时,先请学生欣赏落日西沉的图景,让学生感受到对夕阳无限的依恋,再读此节,学生的不
舍之情便油然而生。

3.把感悟和朗读、朗读和生情结合起来,实现阅读教学中几者的结合。

要达到“以感促读,以读生情,以情促读”,实现悟、读、生情的和谐共振。

4.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

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

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
体现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这样的朗读层次;但并不等于不进行朗读指导,教师在朗读中也
应该发挥出主导作用。

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不断探索和创新,注重实效,
相信琅琅的读书声定会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色不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