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类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基本要求与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程要求与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英文名称: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总学时:24学时讲课学时:16学时实验(上机)学时:8学时学分:一、课程的教学目标X线检查技术是一门应用X线检查设备,对病人进行检查并获得影像诊断医生所需资料的检查技术,X线检查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是一门既有较系统的理论又实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传统X线摄影技术、现代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技术与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培养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影像职业技能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基本要求:主要讲授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与现代数字X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等内容,使本专业学生为今后从事影像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教学重点: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与现代数字X成像技术的应用。

考核方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期终考核以理论知识闭卷考试为主。

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医学影像的检查技术应用的掌握和了解,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第一节X线成像基本因素了解X线影像的形成与信息影像的形成和传递、掌握构成X线照片的五大要素及其影响因素、散射线的产生和消除及与照射野的关系,重点掌握如何正确选择摄影的条件。

第二节普通X线摄影了解透视检查的目的、方法及适应症,重点掌握X线摄影条件计算方法及其应用,X线检查体位和摄影方向的基本概念,解剖关系,X线摄影步骤和原则,各系统的摄影位置。

第三节数字X线成像技术掌握CR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DR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四节造影检查重点了解对比剂的种类、对比剂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掌握常规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方法。

第五节X线影像质量评价了解如何评价影像的质量及影像质量管理。

医学影像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技术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医学影像技术课程的标准,以确保培养出合格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

医学影像技术涉及使用各种影像设备进行诊断和治疗。

培训内容医学影像技术课程的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 影像设备操作:研究各类常见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影像采集技术:掌握各种影像采集技术,如X射线、CT、MRI等。

3. 解读影像结果:研究如何解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结果,提高对疾病的识别能力。

4. 影像安全与法律:了解医学影像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安全运用影像设备。

5. 患者沟通与管理:培养与患者良好沟通和管理能力,应对各类患者的需求和情况。

培训目标通过医学影像技术课程的培训,学员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1. 熟练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2. 熟悉和掌握各种影像采集技术,并能准确操作。

3. 具备解读和分析医学影像结果的能力,能准确识别疾病。

4. 熟悉医学影像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和相关法律法规。

5. 具备与患者良好沟通和管理能力,能适应不同患者需求和情况。

培训评估针对医学影像技术课程的培训,应设立相应的评估机制:1. 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

2. 考核内容:涵盖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影像采集技术、解读和分析影像结果等。

3. 考核标准:设立合理的考核标准,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结论医学影像技术课程的标准制定对于培养合格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至关重要。

本文档提供了培训内容、目标和评估方面的指导,有助于确保医学影像技术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医学影像检查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检查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检查学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为医学影像检查学专业的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使其能够熟练进行各种医学影像检查并正确解读结果。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以下能力:- 理解医学影像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掌握主要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学会标准的医学影像检查流程和操作规范- 掌握不同部位的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关键点- 能够准确解读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并提出诊断建议2. 课程内容和安排2.1 医学影像检查原理和技术-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X射线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超声波检查技术及其应用- CT扫描技术及其应用- MRI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核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其应用2.2 医学影像检查设备操作和维护- X射线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超声波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CT扫描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MRI设备的操作和维护- 核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和维护2.3 医学影像检查流程和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医学影像检查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流程- 医学影像检查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2.4 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关键点- 头颈部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关键点- 胸部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关键点- 腹部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关键点- 骨骼和关节疾病的影像表现和诊断关键点2.5 医学影像检查结果解读和诊断建议- 不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的解读方法和原则-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 根据影像检查结果提出准确的诊断建议3. 评估方式-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40%-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4. 参考教材- 医学影像检查学教材,作者:XXX- 医学影像学实践指南,作者:XXX- 医学影像解剖学,作者:XXX以上所述为医学影像检查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医学影像检查的理论和技能,为日后从事医学影像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大纲.doc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大纲.doc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大纲适用医学影像专业一、课程简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医学影像的主要学科,是研究人体各部位各平面成像的基础课程,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认真学习教材内容和在教师的启发下,掌握和熟悉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

并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成像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以提高临床放射诊断和放射技术的工作能力,使之成为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德、智、体全面发展,敬业、坚强、科学技术优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务工作者。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授课理论课54学时,为了不使课程重复讲授,超声检查技术由超声教研室承担,影像技术教研室承担X线、CT、MRI三部分的理论实验教学,分别介绍相关的检查技术以及各系统部位的检查方法,同时也包括近年来出现的CR、DR、DSA等检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理论与实验操作以及讨论等方式,运用多媒体,现场实验实验教师指导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作用,以其保证教学质量,为影像诊断及步入临床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总学时88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40学时,理论与实验比例为1.2:1 。

二、课程目标(一)基础理论知识1、理解和记忆各种检查技术的基本概念;2、分析产生图像的过程和机制;3、熟悉和/或掌握各系统各部位的检查体位,以及正常的X线表现;4、熟悉和/或掌握各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5、了解本学科新进展(二)基本技能1、熟悉和掌握各系统各部位检查体位的摆法;2、掌握实验用机器的操作方法及应用范围;3、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结合理论进行分析; (三)基本素质1、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立志献身医学影像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能力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自学、阅读、思考、描述表达能力。

3、体质 加强体育锻炼和检查过程的自我保护,以健康的体魄投身于医疗卫生事业。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无创性检查,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的医学学科。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 X 线、CT、MRI、超声、核素显像等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成像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人体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

了解医学影像学的新技术、新进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选择和运用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常见疾病进行初步的影像学诊断。

能够准确阅读和分析医学影像学图像,书写规范的影像学诊断报告。

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能够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对疾病进行综合诊断和鉴别诊断。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课程内容1、医学影像学基础成像原理:介绍 X 线成像、CT 成像、MRI 成像、超声成像、核素显像等的基本原理和物理基础。

图像特点:分析各种影像学图像的特点,如对比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等。

图像解读:教授学生如何正确阅读和分析各种影像学图像,包括正常解剖结构和异常病变的识别。

2、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颅脑:讲解颅脑的正常影像学解剖、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颅内感染等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

脊柱:介绍脊柱的正常影像学解剖、脊柱外伤、脊柱退行性病变、脊柱肿瘤等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

3、呼吸系统影像学胸部:阐述胸部的正常影像学解剖、肺部炎症、肺结核、肺部肿瘤、纵隔肿瘤、胸膜疾病等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

气管支气管:讲解气管支气管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和常见疾病的诊断,如支气管扩张、气管异物等。

4、循环系统影像学心脏:介绍心脏的正常影像学解剖、心脏大血管的先天性畸形、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等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要点。

最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最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2014-09-16 18:18课程编码:308032009学时:68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它是通过影像基础知识及不同影像设备的检查方法为主的一门课程,是涉及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是借助于影像设备,通过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

一切设备的正常合理使用、检查技术的选择均是以服务于临床诊断为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为目的进行“逆向”要求来培养,故《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整体学生培养中是一门“方向性”课程。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影像设备能力,设置正确合理的摄影条件能力,采用现代软件技术进行数字图像后处理能力等,把学生培养为适应当代影像技术专业的新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实践对技术员岗位所涵盖的工作性质、任务需要而设置。

在对影像技术各分科技能性质的分析基础上,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和依据,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采用院校联动进行教学,以教学---实践---总结---再教学的组合法实现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病例分析、模拟病例讨论、临床见习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影像技术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课时7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 38学时,临床见习10学时。

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可以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能够适应各级医院、医疗器械制造、销售与维护等企业、教科研机构、疾病控制单位工作需要的医学影像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导言: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基本理论、医学图像形成与处理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及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介绍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的大体要求,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本门课程旨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其未来从事医学影像技术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大体内容1. 医学影像学基础理论a. 医学影像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b. 医学影像学的科学原理和基本概念c. 医学影像的分类与应用领域2. 医学图像形成与处理技术a. 医学图像的获取与重建技术b. 医学图像的数字化与压缩技术c. 医学图像的增强与复原技术d. 医学图像的分割与特征提取技术3. 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应用a. 医学影像设备的分类与原理b. 医学影像设备的性能指标与评价方法c. 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d. 医学影像技术在科研与教学中的应用4. 医学影像技术的伦理与安全a. 医学影像技术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b. 医学影像技术的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c. 医学影像技术在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5.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沿a.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b. 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热点与创新方向c. 医学影像技术对未来医学发展的影响三、教学大纲1.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技术学2.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3. 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理论授课:40学时,实践教学:32学时)实验课:16学时临床实习:16学时课外实践:16学时4. 授课教师:影像专业相关资深教师5. 考核方式:平时表现占比:20%实验报告与实践项目:40%期末考试:40%6.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医学影像技术学教程》参考书目:- 《医学影像学基础理论与技术》- 《医学影像设备与技术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与前沿》结语: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的大体要求涵盖医学影像学基础理论、医学图像形成与处理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610003 课程类型: B 类课程性质:必修课使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集影像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临床学科。

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影像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地位和诊断上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影像诊断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帮助临床各科解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课程设计思路围绕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影像专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突出重点,注重与临床实际的联系。

在授课中,注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注重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把目标定位于影像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传授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能力培养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资料搜索等应用能力。

在素质培养方面: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综合能力。

本课程安排在第3、4学期,课程总课时162学时,理论为96学时、实验为66学时。

(三)课程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必需够用的影像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结合各种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并能灵活运用疾病的影像表现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遵循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相结合的原则,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开展教学活动。

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和诚信服务的合格医学人才。

2.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阐述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检查方法。

并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理解医学影像诊断学为临床医疗服务的特点与目的。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影像设备,能够自行观察和辨认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操作与练习,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影像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一、课程目标医学影像技术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医学影像学科的认知和理解,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2. 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医学图像的获取原理、设备的选择与操作、影像质量评价和影像学的基本解剖学知识等;3. 培养学生具备医学影像学的技能,能够运用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进行临床诊断;4.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解读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能力,能够准确评估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的价值;5. 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不断追求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

二、课程内容医学影像技术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医学影像学的概念、分类、研究对象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进程;2. 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介绍医学图像的获取原理,包括放射学、超声学、核医学和磁共振等不同的影像学方法的原理和应用;3. 影像设备的选择与操作:介绍医学影像设备的种类和功能,让学生了解各种设备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熟练操作医学影像设备的能力;4. 影像质量评价:介绍医学影像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培养学生判断影像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能力;5. 影像学的基本解剖学知识:介绍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学结构和影像表现,帮助学生了解影像学解剖学的基本知识;6. 影像学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介绍不同影像学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包括正常解剖学变异、异常影像表现和疾病诊断等;7. 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的能力,了解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临床诊断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医学影像学的认识和理解;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医学影像设备,熟悉各种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3. 实验演示:通过展示不同影像学方法的实际操作和影像结果,让学生对医学影像技术有更直观的认识;4.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参与临床影像学的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5. 讨论与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解读不同病例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档良心出品)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档良心出品)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说明一、课程简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包含普通X线检查、数字X线检查、CT、MRI、超声等检查技术方法,是由多学科交叉发展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自X线发现至今,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

普通X线检查是一项常用的检查方法,为屏-片组合成像方式。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形成了计算机X线摄影(CR)。

CR摄影的方式是以IP板为载体,经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

DR是通过探测器采集信息并经过模数转换及高速逻辑数字运算等处理,在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分析和保存,是一种空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广、后处理功能强的检查方法。

CT、MRI、DSA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摄影技术。

CT检查技术是70年代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大突破,随着CT硬件及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特别是螺旋CT以其超常规CT的诸多性能和特征,开创了CT领域的新纪元,目前CT的临床运用越来越广泛。

MRI是依赖物理磁共振现象及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检查技术,是以射频脉冲作为成像的能量源,对人体无创、安全。

DSA是数字X线摄影方法之一,是常规血管造影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现广泛运用于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法已被医学界普遍认同,成为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治疗方法。

超声检查技术依据声象图特征对疾病作出诊断,是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医学各影像检查技术均有其特长及局限,通过学习,熟悉、了解其特性,充分发挥其特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总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医学影像学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影像专业专科、专升本及本科。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理解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及操作技术。

2.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运用于临床。

3.学会常规放射摄影,特殊造影,CT、MRI、DSA、USG的基本操作技能。

4.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2014—09-16 18:18课程编码:308032009学时:68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它是通过影像基础知识及不同影像设备的检查方法为主的一门课程,是涉及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是借助于影像设备,通过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

一切设备的正常合理使用、检查技术的选择均是以服务于临床诊断为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为目的进行“逆向”要求来培养,故《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整体学生培养中是一门“方向性”课程。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影像设备能力,设置正确合理的摄影条件能力,采用现代软件技术进行数字图像后处理能力等,把学生培养为适应当代影像技术专业的新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实践对技术员岗位所涵盖的工作性质、任务需要而设置。

在对影像技术各分科技能性质的分析基础上,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和依据,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采用院校联动进行教学,以教学———实践-—-总结---再教学的组合法实现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病例分析、模拟病例讨论、临床见习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影像技术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课时7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 38学时,临床见习10学时。

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可以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能够适应各级医院、医疗器械制造、销售与维护等企业、教科研机构、疾病控制单位工作需要的医学影像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性质影像诊断学是借助于X线、CT、MRI、超声、核医学及介入放射学的成像手段,使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显现出来,从而了解人体解剖及生理功能状况和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和治疗为目的的一门学科,是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课程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农村、社区等医疗卫生单位,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高素质实用型的影像技术人才。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为确保本大纲的落实,达到培养目标对临床医学专业的要求,本课程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及自身学科特点,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设置了影像诊断检查技术、胸部影像诊断等6个项目的情景学习。

通过这6个项目26个学习情景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三方面的具体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遵循人才培养需求及规划行业发展相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行业职业岗位需求和要求相结合;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及岗位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相结合的原则和诚信服务的理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

确保教学大纲的全面落实。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本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医学影像专业培养目标,使学生获得本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为适应职业变化的需要而继续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正确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方法。

熟悉各种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理解影像诊断学为临床医疗服务的特点及目的。

(二)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影像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自行观察和辨认人体组织结构的影像学特点,通过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操作及练习,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素质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身特点,注重职业素质教育,重视诚信意识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卫生学校医科大学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标准

卫生学校医科大学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标准

《医学影像技术学》实训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借助于影像设备,通过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的一门学科。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医学影像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课程之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基础、x线物理与防护等职业技能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以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及不同医学影像设备的检查方法为主的一门课程,是涉及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

一切设备的正常合理使用、检查技术的选择均是以服务于临床诊断为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为目的”,进行逆向要求来培养。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影像设备能力、设备正确合理的摄影条件能力、采用现代软件1技术进行数字化后处理能力等,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当代影像技术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设计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主要职业岗位→确定岗位要求,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应具备能力,能力分析综合→确定教学任务,分解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

实训课内容本着面向影像技术专业岗位,融入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前沿内容,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将服务意识、“慎独”精神、诚信教育等贯穿于教学始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以理论为基础,校内实训课的实施模拟仿真操作教学,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能力为中心,结合实践教学理念来开发实训课程体系、决定实训内容、设计实训教学的组织和管理。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并建立科学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二、实训教学目的与任务(一)教学目的1、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影像检查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上岗速度快、适应能力强,满足岗位对用人的需求。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岗位群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理解各种检查技术的机理;了解各种医学影像发展的新技术、新发展及新趋势和前景。

使学生达到掌握各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操作要点和工作程序,能够具有独立操作完成的工作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和爱岗敬业的情操。

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临床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做好铺垫并增强继续学习能力二、教学任务本课程在90学时的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演示与实训、讨论、反馈,并指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拓展专业知识面为目的的自学相结合,完成对本课程的学习。

全部学时分为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课堂教学50学时,以技能传授为主的演示和实训教学40学时,实现以临床岗位分类的普通X线摄影技术岗位知识与技能、造影检查技术岗位知识与技能、CT检查技术岗位知识与技能、MR检查技术岗位知识与技能、超声检查技术岗位知识与技能、核医学检查技术岗位知识与技能、照片打印技术岗位知识与技能、放射诊断影像质量管理的八个教学模块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模块一普通X线摄影技术岗位知识与技能1.主干内容:(1)概述、摄影条件制定、数字化X线摄影条件、照片的质量(2)X线摄影基本概念、基本定位、摄影步骤及原则、数字X线检查步骤及参数对影像质量的影响(3)骨骼系统摄影(上肢):手、腕关节、尺桡骨、肘关节、肱骨、肩关节、肩胛骨及锁骨各部位的摄影操作技术(4)骨骼系统摄影(下肢):足、跟骨、踝关节、胫腓骨、膝关节、股骨及髋关节各部位的摄影操作技术(5)骨骼系统摄影(头颅):脑颅、蝶鞍、鼻骨、视神经孔、副鼻窦、乳突及下颌骨各部位摄影操作技术(6)骨骼系统摄影(脊柱):颈椎、胸椎、腰椎及骶尾骨各部位摄影操作技术(7)骨骼系统摄影(骨盆胸廓):骨盆、骶髂关节、胸骨、膈上及膈下肋骨各部位摄影操作技术(8)牙齿摄影:切牙、尖牙、前磨牙、后磨牙及口腔全景体层摄影操作技术(9)乳腺X线检查技术:乳腺内外斜位、乳腺头尾位及乳腺90º侧位摄影操作技术2.教学要求通过对X线摄影条件及其相关因素的理解,学会分析优质照片诸因素的标准。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040106Z6)-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040106Z6)-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0106Z6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Medical Imaging Examination Technology)课程性质:必修(考试课)学分:6.5学分总学时:104学时理论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50学时先修课程:医用物理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影像物理学,影像设备学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四年制本科参考教材:张云亭《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2016.11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对病人进行检查并获得影像诊断医生所需资料的检查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是一门既有较系统的理论又实用性很强的分支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对传统X线摄影技术、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 CR)技术、数字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技术、CT成像技术以及MRI成像技术有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掌握以上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成像原理,全身各部的扫描方法,培养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影像职业技能的综合素质,具备独立从事医学影像设备检查的能力与素质,同时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开拓创新精神。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CR/DR参数选择及影像效果;常规造影检查方法熟悉X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CR、DR 操作X线设备:主要讲授传统的X线检查技术与现代数字X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检查方法等内容,使本专业学生为今后从事影像技术专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掌握X线摄影基础知识,普通X线检查技术,流程及临床应用。

2.CT扫描:掌握CT扫描方式及螺旋CT的优势;掌握CT图像特点和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熟练掌握CT的基本检查方法和特殊扫描技术,各部位常用的检查方法,动态增强、2D、3D影像后处理技术和CT血管成像等特殊临床应用。

3.MRI检查:MRI检查的适应症、禁忌症及MRI检查的安全要求;常用磁共振脉冲序列的特点及临床应用;磁共振成像参数及参数的选择;磁共振成像中常见的伪影及其产生机理、消除方法;头、脊柱、胸部、腹部以及特殊成像技术(MRA、MR水成像、DWI)的扫描方法。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一、引言医学影像技术学是影像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本文将介绍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的大体要求及教学大纲。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

2. 掌握主要的影像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3. 学习常见的影像诊断技术及其应用。

4. 培养分析和解读医学影像的能力。

5.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影像学基础知识a. 影像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影像学的分类及其特点c. 影像采集与重建原理d. 影像的数字化处理与存储2. 医学影像设备及其操作a. X线设备和摄影技术b. 超声影像设备和操作c. 核磁共振设备和操作d. 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和操作e. 放射治疗设备和操作3. 影像诊断技术及其应用a. 影像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b.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特点c. 影像学与临床的关系与衔接d. 影像学的前沿技术与研究进展4. 医学影像案例分析和报告撰写a. 典型病例的影像分析与解读b. 撰写医学影像学报告的基本要求c. 影像学报告的合理组织和规范撰写方法5. 倫理道德与沟通技巧的培养a. 医学影像技术的倫理原则b. 影像技术人员与医患沟通技巧c. 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实践四、教学方法1. 授课a. 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案例分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 利用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展示具体的影像学案例和操作过程。

2. 实践操作a. 提供实验室和影像设备进行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b. 组织实地参观医学影像科室,了解真实的临床应用。

3. 分组讨论a. 组织学生进行病例分析和报告撰写,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析能力。

b.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和学术交流,促进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a. 《医学影像技术学导论》b. 《医学影像设备与操作》c. 《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与应用》2. 参考书目:a. 《医学影像学与诊断学》b. 《医学影像学基础与应用》c. 《医学影像学原理与技术》六、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a. 课堂参与与讨论b. 实验操作与实践能力c. 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2. 考试评测:a. 理论知识的考核b. 实际操作的考核c. 病例分析与报告撰写的考核七、结语通过影像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医学影像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为日后从事医学影像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影像技术开设课程

医学影像技术开设课程

医学影像技术开设课程1. 引言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门应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学科,通过使用各种成像设备,如X射线、超声波、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图像。

这些图像对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因此,开设一门医学影像技术的课程对于培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 理解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设备及其原理;- 掌握医学影像技术中常用的成像方法和处理技术; - 熟悉常见疾病在不同影像设备上的表现特点; - 学会分析和解读医学影像图像,提供准确的诊断报告; - 掌握放射安全知识,保障患者和自身安全。

3. 课程内容3.1 医学影像设备介绍•X射线成像原理和设备•超声波成像原理和设备•磁共振成像(MRI)原理和设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原理和设备3.2 医学影像技术方法•X射线摄影技术•超声波检查技术•磁共振成像(MRI)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3.3 医学影像图像处理与分析•图像预处理方法(去噪、增强等)•图像分割与特征提取•图像配准与融合•三维重建与可视化3.4 常见疾病在医学影像中的表现特点本部分将介绍常见疾病在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设备上的表现特点,如肺部疾病在X 射线片上的阳性征象、肿瘤在MRI图像中的形态特征等。

3.5 医学影像诊断与报告编写本部分将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医学影像图像进行准确诊断,并编写相应的诊断报告。

包括正常解剖结构的识别、异常表现的分析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3.6 放射安全知识本部分将介绍放射安全知识,包括辐射防护原理、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和辐射事故应急处理等,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4.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多媒体展示等方式,传授医学影像技术相关知识;•实验操作:提供实验室实践环境,让学生亲自操作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成像,并进行图像处理与分析;•病例讨论:通过分析真实病例的医学影像图像,培养学生对疾病表现特点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医院或影像中心进行实习,亲身参与真实患者的医学影像检查和报告编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308032009
学时:68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课程之一。

它是通过影像基础知识及不同影像设备的检查方法为主的一门课程,是涉及解剖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设备的一门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的课程;是借助于影像设备,通过合理的影像检查方法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成像,借以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及病理变化,以达到诊断疾病的目的。

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定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影像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

一切设备的正常合理使用、检查技术的选择均是以服务于临床诊断为目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以“影像诊断服务于临床,影像技术服务于影像诊断”为目的进行“逆向”要求来培养,故《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在整体学生培养中是一门“方向性”课程。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操作影像设备能力,设置正确合理的摄影条件能力,采用现代软件技术进行数字图像后处理能力等,把学生培养为适应当代影像技术专业的新型人才。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高职影像技术专业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实践对技术员岗位所涵盖的工作性质、任务需要而设置。

在对影像技术各分科技能性质的分析基础上,要求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为主线和依据,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采用院校联动进行教学,以教学---实践---总结---再教学的组合法实现教学内容;通过课堂病例分析、模拟病例讨论、临床见习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影像技术人员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课时7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38学时,临床见习1 0学时。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使学生可以应用先进的影像检查设备和准确无误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临床提供符合要求的清晰医学图像,能够适应各级医院、医疗器械制造、销售与维护等企业、教科研机构、疾病控制单位工作需要的医学影像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职业能力目标:
●会设置X线、CT、MRI设备的基本摄片条件。

●能对常见各个系统进行标准的X线体位摆位。

●能操作食管胃肠道造影、子宫输卵管等基本造影检查。

●能掌握乳腺的基本操作及摆位技术。

●能操作照片冲洗及打印技术。

●能操作CT机器并掌握CT的设备结构组成。

●能应用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及图像重建。

●能掌握MRI的基础知识及脉冲序列的分类、组成及特点。

●能掌握MRI的技术要领及分类特点。

●能对MRI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并掌握影像MRI图像质量的参数。

三、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
按照影像技术专业课程目标和影像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大型医疗器械上岗证标准要求确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安排
(二)学习单元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