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古代文学第三卷知识点资料良心出品必属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III讲义

古代文学III讲义

绪论重点: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第一节社会发展带来唐代文学繁荣1、经济发达、国力强盛“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向为史家之美谈。

江南经济发达,成为全国经济的支柱,这是唐朝社会的新特点。

唐势力范围:东至朝鲜半岛,北至蒙古,西北至葱岭以西的中亚西亚,南至印度支那,是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国力最强盛的政权。

2、各种文化大交流族种大融合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南北朝时的民族大交流,李渊母亲独孤氏、太宗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人。

打破“夷夏之别”。

文化交融各国遣唐史、留学生、商人的来往,促成汉文化圈(日本文化的汉化是代表)的形成。

宗教(佛教、回教等),艺术(音乐中的燕乐、绘画、舞蹈如胡旋舞,雕塑如佛教雕塑),服饰、饮食等等。

3、唐人入士的途径多种,展现积极进取精神。

沿袭隋朝科举选士,制度更加完备。

其他途径入仕,如入地方节镇幕府。

4、文化艺术高度繁荣。

5、安史之乱这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八年战争,国力大减。

士人忧国忧民的情绪生发。

第二节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促进唐文学发展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以及贬谪生活从不同的层面丰富了唐文学的内涵,构成了唐文学多姿多彩的格调。

漫游:名山大川、访道、边塞、通都大邑。

入幕:幕府宴饮,乐妓唱诗,唱和送别。

读书山林:终南山贬谪生活丰富了唐文学内涵第三节佛、道对文学的影响1、主要体现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等方面,生活方式则时杂释、道,极大地影响唐文学。

2、《全唐诗》中,诗僧计有113人,诗2783首,士人与佛禅有关的作品有2273首,二者相加占全唐诗总数10。

3%。

3、道教的神仙思想的影响。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游仙诗第四节唐代文学风貌1、队伍的扩大和主导力量的改变魏晋南北朝——诗歌创作队伍主要限于宫庭和高级士族,其他人不大。

唐朝——来自各阶层,且著名诗人多出身平常,政治地位不高,虽有高者,其创作成就也与其政治地位无直接关系(如王维、白居易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3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3期末复习资料

《录鬼簿》记载元杂剧。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的元杂剧刊本西昆派是根据《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梅苏:梅尧臣、苏舜钦。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

其诗题材多向日常琐事方面开拓,艺术上追求平淡,偏离唐诗风神情韵风格,被尊为宋诗之祖。

苏舜钦,字子美,性格豪迈,诗风也豪放雄肆。

其诗反映现实时,慷慨痛快。

宋初三体: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的主要特征是“诗务浅切,效白乐天体”,但往往“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其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王禹偁,而以王的成就最高。

西昆体效法李商隐,讲究辞采丰瞻华美,“四瑚八琏,烂然皆珍”。

其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晚唐体宗法贾岛,姚合,意境清幽。

这一流派最著名的是林逋的《山园小梅》。

柳永词内容1.描写享乐与风情传统题材时,柳永把以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的天地转向青楼市井,更具有市民文艺的色彩;2.“尤工于羁旅行役”。

把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并借助羁旅行役时的所见所感,特别是景物描写,将这些不幸与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3.增加了对繁华的都市风光的描写,反映了北宋中期经济之繁荣。

柳永贡献 1.大力并成功地发展慢词,增加词的表现容量,扩大词的表现能力,是~对词体艺术手法发展的最重要的贡献。

运用铺陈或曰铺叙的手法,亦即加强传统的赋比兴中的赋的手法2.慢词总是开合起伏,有首有尾,铺叙漫衍,以丰富的阅历为基础,以独特的感受为筋骨,写出主观动作,心情和客观场面,景物的发展脉络及变化线索,体现出层次结构上的多重性。

3.~词善于将叙事,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表达,这是~词善于铺叙的又一重要表现。

4.~词还善于细节描写,不管对景物,心理动作,~都善于作具体细腻的描述5.~词讲究音调和格律,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倡并力行的雅俗结合的表现手法亦极大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册复习资料

.《毛诗大序》的“情志统一”说“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大序》是承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

情,是感情,志,是志意怀抱,但具体所指,根据文中的论述,当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的观点和看法。

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志意。

《毛诗大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在志。

这基本上是继承先秦“诗言志”的观点,但它正确地阐明了诗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较先秦时代进一步深化了。

情志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

"情志统一"说:即“志之所之”和“吟咏情性”——对诗歌本质认识的深化。

它吸收了《乐记》的观点,但又有了发展,认为诗歌既是“志之所之”,又是“吟咏情性”,提出了情志统一的诗歌本质论。

见于《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的保守性,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不能超越礼义的大防。

《诗大序》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以政教为核心的诗的社会作用。

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云云,正是指诗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

序文已认识到这种教化作用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所以说“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不过,序文将情感作用(如“动天地感鬼神”云云)与社会作用都夸大了。

由于诗歌被视为一种教化的工具,在《毛诗序》看来,《诗经》中的每篇作品都是对某种教化观念的隐喻,如以“后妃之德”解《关雎》,这就未免牵强附会。

同时,序文认为政治与诗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么时代政治之盛衰自然对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而提出了“变风变雅”之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资料

3、宋代对知识分子的优待与文化学术的繁荣(1)宋代的科举考试(2)理学之盛行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二程、邵雍、朱熹。

(3)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宋四大书《太平御览》(类书)、《太平广记》(小说总集)、《文苑英华》(诗文总集)、《册府元龟》(类书)及《资冶通鉴》的编纂官学与私学的兴盛。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州庐山),岳麓书院(潭州岳麓山),应天府书院(河南商丘),石鼓书院(衡阳石鼓山)。

4、宋代商业经济的发达与市民阶层的壮大。

二、宋代文学发展概况1、宋词与唐诗并称,为宋代文学标志性成果。

宋词主要发展线索:柳永——苏轼、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朱敦儒——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

主要风格流派:婉约、豪放、典雅现存宋词与作者:唐圭璋编《全宋词》(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后孔繁礼补辑。

词2万余首,词人1300多家。

2、宋诗宋诗发展概况:宋初三体——欧、王、苏——江西诗派——中兴四大诗人——四灵、江湖派宋诗与唐诗高下之争。

3、散文、骈文、话本小说(1)宋代的散文创作及成就。

(2)骈体文和文赋。

赋的发展:汉赋——骈赋——律赋——文赋。

(3)《全宋文》的编辑与出版:(4)宋代的其他文学样式:话本、诸宫调、戏剧(?)等。

第一章北宋前期的诗文第一节宋初文学宋初文学是指宋太祖、太宗、真宗及仁宗朝初期的文学。

一、北宋初期诗坛概况诗歌创作基本上承绪中、晚唐诗风,尚未形成独特面貌。

此间,先后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创作流派,即“宋初三体”:一是推重白居易的白体,以王禹偁为代表。

二是模仿贾岛、姚合的晚唐体,创作刻意求工,内容多抒写幽远枯寂的隐逸生活,代表诗人有林逋、九僧等。

三是效法李商隐的西昆体,雍容典雅,形式华美,多粉饰太平之作,使当时的诗风为之一变,代表作家是杨亿、钱惟演、刘筠。

总的看来,此间诗坛除王禹偁的创作取得了一定突破之外,总体成就并不甚高。

二、晚唐体诗人1、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主要诗人有九僧、潘阆、林逋等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要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3)复习要点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复习要点第一编宋代文学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论了解宋代文学发展的背景、基本特征及宋代文学概况(词、诗、文全面繁荣)宋代文学发展的背景:1、时代背景(宋朝建立,北宋南宋建立)320多年2、宋代政治的特点:高度集权,崇文抑武,军事孱弱,内忧外患宋代文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化2、道德化3、理性化宋代文学概况:词诗文全面繁荣1、宋词1)、宋初令词的继续发展和长调的兴起2)、词的雅化和词的两个流派3)、南宋词风的转变和苏辛派的确立4)、词的格律化和南宋后期的词风2、宋诗1)、唐宋诗之争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且其作多各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严明《沧浪诗话》2)、宋诗的主要倾向以文字、才学、议论为诗。

形式上讲究雕琢,重视技巧,对仗精益,过于人工化在艺术表现上,炫耀学问,善用典故,无一字无来历,卖弄才学。

3)、唐宋诗的异同唐诗如贵介公子,举止风流;宋诗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佚客,辞荣鄙俗明代谢榛《四溟诗话》唐诗偏近风,故动人易,宋诗偏近雅。

故入人难张蔚然4)、宋诗发展的几个阶段前期:中晚唐诗风的延续中期:宋诗风格的形成期南北宋之交南宋后期:继承晚唐遗风第二章北宋前期的诗文一、宋初的诗文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方回《送罗寿可诗序》)(一)掌握宋初白体诗人王禹偁的诗文创作概况及代表作平易流畅,简雅古淡的诗风王禹稱散文:成通以来,诗文不竞,革弊复古,宜其有闻《送孙何序》推崇韩柳文章,清丽疏朗的文风(二)掌握宋初晚唐体诗人:九僧/林逋、魏野等隐逸之士的诗歌概况及代表作(三)掌握西昆体诗人的创作概况及代表作西昆派以杨亿编《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西昆派学步李商隐,特点是对仗精工,词采妍丽,缀风月,弄花草,浮华侈丽二、欧阳修和诗文革新运动(一)了解欧阳修生平文坛领袖,一代名臣,团结同道,汲引后进(二)掌握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及其文学革新主张1、明道、宗韩:六经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2、反涩,、尚简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三)掌握欧阳修散文创作状况及代表作1、议论文《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中的一些序论2、记叙文《丰乐亭记》3、哀乐而衷,情文并致之文4、文体贡献以单笔散体作赋,创造了文赋革新四六体《秋风赋》(四)掌握欧阳修诗歌概况及代表作资笑谈,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属于诗而曲尽其妙《六一诗话》“诗穷而后工”1、现实之作《边户》2、清新自然,平易疏放之作《戏答元珍》《丰乐亭游记》三、梅尧臣与苏舜钦掌握梅苏的诗歌概况及其代表作梅尧臣:1、关心时事:《田家语》2、日常琐事之作3、平淡老成之作:《鲁山山行》《东溪》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苏舜钦:其诗直平自然,意境开阔,以雄豪奔放的风格见长《庆州败》《城南感怀呈永叔》四、王安石和曾巩(一)王安石掌握王安石散文简洁峻切的风格及其代表作风格:简洁峻切代表作:《答司马谏议书》、《读尝君传》掌握王安石诗歌前后期不同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前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见解独到的咏史诗:《明妃曲》晚年:荆公暮年作小诗,雅丽精绝,脱去流俗王荆公晚年诗律力精严,选语用字,间不容发《北坡杏花》、《书湖阴先生壁》(二)曾巩掌握曾巩散文平正周详的风格:《墨池记》曾巩散文平正周详,代表作为《墨池记》第三章北宋前期的词一、五代词风的延续——晏欧(一)晏殊掌握晏殊词的大致内容、理性圆融之词境及其代表作词的大致内容为富贵优游的生活,有着理性圆融之词境,代表作为《浣溪沙》、《蝶恋花》(二)欧阳修掌握欧阳修的大致内容、多样词风及其代表作内容大多描写爱情《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编》中收录240余首,未脱尽“词为艳科”之传统,但其题材和风格较为多样。

古代文学第三卷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文学第三卷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宋初文学宋末方回:“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白体诗人:指从五代过来的旧臣(李昉、徐铉)及宋代王禹爯、王奇等诗人专门模仿唐代白居易、元稹等相互唱和的近体诗而创作的诗歌。

主要特点是在风格上多抒写自己流连光景,悠闲自适的生活状态,在风格上浅易清雅。

代表人物:王禹爯(开创宋代新诗风第一人)清人吴之振:“元之独开有宋风气。

“早年闲适诗,晚年讽喻诗,从学习白居易进而以杜甫为典范,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他写下“本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生。

”他还称赞“子美集开诗世界。

晚唐体:是指宋代模仿唐代贾岛、姚和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晚唐体“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继承了贾岛、姚和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注重五律,尤喜在五律中间两联表现其娄字的苦心孤诣。

晚唐体另一个群体是以林逋为代表的隐逸之士,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勘句酌,一方面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

林逋“疏影横斜清且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宰相诗人:寇准《春日登楼怀旧》: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西昆体:西昆体是以西昆体酬唱集》而得名,其共收录17位诗人247首诗,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其共同特点是学习李商隐的近体诗中的律诗,将就诗歌中的声律、文采、修辞,其长处是文辞秘丽,气象典雅,扫除五代衰飒弊习。

缺点是太过雕饰而无自然姿态,太堆砌而少意味。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诗风的演变晏殊。

字叔同,著有《珠玉集》被后人推为“北宋倚声家初祖“,他的诗歌吸收南唐”花间词“和冯廷已的典雅刘丽诗风,开创北宋婉约诗风。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1)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的感伤。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作品选诗词赏析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作品选诗词赏析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傍晚时分,听着小曲独自饮酒,怅然排遣着心中的愁绪。

去年的时节,去年的天气、去年的亭台依然如故,不知何故,如今却要感时伤怀,心中无端浮生起岁月年华易逝难留的淡淡哀愁,面对西下的夕阳发出几时才能回来的感叹.看着繁花落尽,看着屋檐下似曾相识的归燕,伤春叹老之情才下了眉头,骤然又袭上心头。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小园落花飘零的小路上,怎么也无法排解心中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

这首词的妙处在于不作态,不用典,不做作,通过时间和景物对比,不言愁苦,而愁苦自见.尤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人称道。

“一曲新词酒一杯”,以听歌、对酒开篇,格调闲雅,欲抑先扬,构思独特,令品读者以为是一首书写词人内心愉悦之情的词作。

接着品读下去,情绪就不由自主地随着词人的笔端蒙上了些许淡淡的哀愁。

虽然摆在眼前的还是那些与去年一样的时节,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不足为哀,但是与词人年事已老联系起来;词人那心中的哀愁就不难理解了.紧接着一句“夕阳西下几时回”点破了其中蕴含的深意,时光易逝难回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依然是对眼前环境事物的描绘,春天要随落花去了那是毫无办法,好在还有“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姑且可以聊以自慰,然而词人已随着岁月流年带走的东西无奈是追不回来了。

“似曾相识燕归来”看似聊以自慰,实则内心愁苦更加强烈。

“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有徘徊香径,在记忆中寻回逝去的年华而已。

通观全词,我们不难看出,作品始终贯穿着一种对时光年华易逝难留的愁苦与无奈,但是也从另一个角度在警醒后人,应努力抓住今天,不要给自己留下日后的无奈和哀愁。

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自考古代文学史第三编知识梳理

自考古代文学史第三编知识梳理

自考古代文学史第三编知识梳理第一篇:自考古代文学史第三编知识梳理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文学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A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曹操诗文俱佳,为文大胆随便。

鲁迅誉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擅长于写四言诗,兼有五言、杂言。

全用乐府古题。

很多具有“诗史”性质。

B曹丕擅长于五、七言诗《杂诗》《燕歌行》,在七言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著有《典论》一书.C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他的散文和辞赋也很出色《洛神赋》。

钟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建安之杰”。

2.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A孔融的散文有《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诗《杂诗》。

B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其《七哀诗》三首最为有名,其辞赋《登楼赋》最负盛名C陈琳有《饮马长城窟行》。

D 阮瑀有《驾出北郭门行》。

E刘桢当时与曹植并称“曹刘”,他的《赠从弟》三首写得最好。

F徐干著有《中论》。

3.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是一篇长达540字的自传体叙事诗,骚体《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第二章正始诗歌正始诗歌起自魏明帝青龙元年 233 至魏元帝咸熙元年 264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竹林七贤”,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和嵇康。

A阮籍的代表作品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清逸玄远”B嵇康的代表作品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和《幽愤诗》。

文章有《太师箴》、《与山巨源绝交书》,其特点是立论大胆,思想新颖,论辨充分,说理透辟;使气骋辞,感情充沛,词采峻烈,锋芒毕露。

文风清峻通脱。

2.嵇康诗风,峻切3.嵇康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

第三章两晋诗歌1,太康诗风;艺术形式特点,缛旨星稠,繁文绮合2,代表人物;陆机,存诗最多。

他在《文赋》中认为诗作因追求炳若缛绣,凄若繁弦 3,潘岳,《悼亡诗》,悼亡一词专用为悼妻之用。

4,刚健诗风,代表人物;左思,西晋诗坛第一人。

《咏史》《三都赋》左思诗歌被誉为文以典怨。

中国古代文学史3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3期末复习资料

《录鬼簿》记载元杂剧。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的元杂剧刊本西昆派是根据《西昆酬唱集》一书而得名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梅苏:梅尧臣、苏舜钦。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人。

其诗题材多向日常琐事方面开拓,艺术上追求平淡,偏离唐诗风神情韵风格,被尊为宋诗之祖。

苏舜钦,字子美,性格豪迈,诗风也豪放雄肆。

其诗反映现实时,慷慨痛快。

宋初三体: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的主要特征是“诗务浅切,效白乐天体”,但往往“流易有余而深警不足”,其代表人物有,李昉,徐铉,王禹偁,而以王的成就最高。

西昆体效法李商隐,讲究辞采丰瞻华美,“四瑚八琏,烂然皆珍”。

其代表作家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

晚唐体宗法贾岛,姚合,意境清幽。

这一流派最著名的是林逋的《山园小梅》。

柳永词内容1.描写享乐与风情传统题材时,柳永把以晏殊为代表的专写达官贵人的天地转向青楼市井,更具有市民文艺的色彩;2.“尤工于羁旅行役”。

把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并借助羁旅行役时的所见所感,特别是景物描写,将这些不幸与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3.增加了对繁华的都市风光的描写,反映了北宋中期经济之繁荣。

柳永贡献 1.大力并成功地发展慢词,增加词的表现容量,扩大词的表现能力,是~对词体艺术手法发展的最重要的贡献。

运用铺陈或曰铺叙的手法,亦即加强传统的赋比兴中的赋的手法2.慢词总是开合起伏,有首有尾,铺叙漫衍,以丰富的阅历为基础,以独特的感受为筋骨,写出主观动作,心情和客观场面,景物的发展脉络及变化线索,体现出层次结构上的多重性。

3.~词善于将叙事,抒情,写景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的表达,这是~词善于铺叙的又一重要表现。

4.~词还善于细节描写,不管对景物,心理动作,~都善于作具体细腻的描述5.~词讲究音调和格律,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提倡并力行的雅俗结合的表现手法亦极大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超全笔记】第三卷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超全笔记】第三卷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超全笔记】第三卷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第三卷)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宋文学基本沿中唐的方向发展:一.古文运动。

道统与文统更紧密结合,形成具很强政治功能又实用宋代古文。

二.诗歌。

重反映现实,题材风格倾向通俗化。

三.词达到巅峰。

四.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

形成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改变了古代文学长于抒情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一.崇文抑武的国策,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二.理学在元明清是官方意识形态。

(一)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二)宋士大夫较自觉的卫道意识,积极著书弘己斥人。

北宋后期有王安石与司马光、二程等的新、旧学之争,旧学内部有以苏轼为首的蜀学与以二程为首的洛学之争,及朱熹与叶适、陈亮之争。

三.政治上和学术的使命感,重视政治教化功能。

(一)儒家重?文??道?关系,?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文心?原道》。

(二)韩愈?文以贯道?思想,重视文学社会政治功能。

(三)宋代。

1.宋初柳开、穆修石介等观点矫激偏颇,欧阳修观点平正通达,总体认同?文以贯道?思想;2.理学家:周敦颐率先提出?文所以载道?(《周子通书?文辞》)新命题,强调?道?的第一性,?文?仅被视为负载工具;朱熹反对?文以贯道?说,对?文以载道?说作更深入的理论阐述。

3.苏轼蜀学文道观与?文以载道?接近,但其?道?内容较宽泛。

4.?文以载道?说把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置于审美功能之上。

推向极端即是?作文害道?,从根本上否定文学;但宋作家强调?道?,未放松?文?。

四.印刷业和教育事业空前发展。

(一)私人藏书丰富;《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以私人藏书为对象的目录学专书宋首次出现。

(二)学校数量和种类增加:除官办学校外,私立学校兴盛。

如白鹿洞书院等。

(三)宋士人学术水平高度空前。

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等是学者型作家,学养提高使作家更善于深刻地思考社会和人生,也更善于细密周详地议论。

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卷重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代文学第三卷重点word文档良心出品

第一章宋初文学1、宋初三种诗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①白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

内容多写留恋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王禹偁,更重“白体”的讽喻诗,学白进而学杜甫,代表作《对雪》《村行》等。

②晚唐体:“晚唐体”诗人主要有两个诗人群,他们的一个共同倾向是宗法贾岛、姚合。

一群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成就突出)、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

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林和靖)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其诗风格淡远,长于五七言律。

寇准长于气焰绝句,是初宋“晚唐体”重要诗人。

③西昆体:亦称昆体、西昆派,因杨艺编辑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此书是应酬唱和的诗歌总集。

其内容狭窄,多为吟咏古代故事,反映男女爱情,表达内廷侍从悠游闲适之情和咏物之作)。

推崇李商隐,内容缺乏,追求形式美,杨艺为其代表诗人。

2、宋初散文①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地提出复古主张,首推柳开。

柳开,大名人,年轻时自名“肩愈”,字“绍元”,后改名开,字仲涂。

主张道统和文统合为一谈,文被看做是明道的工具,反对文体花艳。

但其文章艰涩难读,应者寥寥。

②穆修刊刻韩、柳文集与当时风行一时的西昆派骈体文对抗。

姚铉编选《唐文粹》,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并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人。

③优秀代表王禹偁、范仲淹王禹偁散文虽未能摆脱骈文的影响,但力求立意高远,平易朴实并且深切关注现实。

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待漏院记》。

范仲淹有大量政论、文赋及散记。

代表作《岳阳楼记》。

叙事简明、议论精辟、结构严谨、文气通畅。

3、诗词文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山园小梅》林和靖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春日登楼怀归》寇准第四章苏轼一、苏轼生平和思想1、生平苏轼,子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古代文学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第三册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一.填空(10题、10分)1.“红杏枝头春意闹”,出自宋祁的《玉楼春·春景》。

2.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

3.林逋的《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是千古名句。

4.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标举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晏殊的《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是柳永的《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是辛弃疾的《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北宋奉旨填词的词人是柳永。

6.柳永有一首描写北宋城市繁华的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词牌名是《望海潮》。

7.柳永的《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一句,苏轼评“此句不减唐人高处”。

8.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著名比喻“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9.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10.三苏指苏洵、苏辙、苏轼。

11.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

12.沈谦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李易安指的是李清照。

13.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派称为“江西诗派”。

14.江西诗派一祖三宗:杜甫为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15.永嘉四灵指的是:徐照、徐玑、赵师秀和翁卷。

16.陆游诗集名为《剑南诗稿》。

17.范成大的田园组诗是《四时田园杂兴》。

18.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9.姜夔的《扬州慢》中“杜郎俊赏”中的“杜郎”指杜牧。

20.元代戏剧分为杂剧和南戏。

21.白朴的《梧桐雨》是描写李隆基、杨玉环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的历史剧。

22.白朴的爱情戏剧《墙头马上》,内容大致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相同。

23.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里,统称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其中,《张协状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弥足珍贵。

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良心出品必属

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良心出品必属

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北师大版高二历史必修3知识点梳理: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中国古代文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就璀璨,高峰迭现,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戏曲小说创作都为我们留下了卷帙浩繁、灿如星辰的名篇佳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丰厚而珍贵的遗产,中国古代文学具有永久的魅力。

一、中国古代诗歌诗歌是中国文学中产生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得到最为充分发展的体裁,所以人们习惯说中国是诗的国度。

中国古典诗歌不仅包括近体诗和古体诗之类狭义的古典诗歌,也包括词、曲之类广义的古典诗歌。

中国诗歌的两大渊薮是《诗经》和《楚辞》此后的汉乐府、魏晋南北朝的五言、全面繁荣的唐诗、另一高峰的宋词、鼎盛一时的元曲等使中国诗歌的这一条大河波涛起伏、奔腾不息。

1.《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故称“诗三百”。

《诗经》每篇都可合乐歌唱,按性质和乐调不同,分为“风” (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部分。

t风,,指《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它是当时各诸侯国和各地区的乐曲,是相对于周京都而言的地方土乐,大部分是民歌;“雅”指周京都地方王畿之乐的作品,有《大雅》和《小雅》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祭神祭祖时配合舞蹈所用的颂歌,分“周颂”、“鲁颂”、“商颂”。

《诗经》中的作者多不可考,其中民歌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文人作品除少数篇章偶尔留下作者的姓名,多数篇什的作者也不可考知。

《诗经》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如《邶风•静女》《召南.野有死麋》、《卫风’氓》、《郑风•将仲子》等,表现了中下层劳动群众的婚姻爱情生活;《邶风•式微》、《唐风.鸨羽》、《豳风-七月》等,反映了劳动人民贫困交迫的悲惨境况;《豳风•东山》等, 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诅咒;《魏风》中的《伐檀》和《硕鼠》唱出了人民的愤怒和反抗。

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课件上模板

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第三卷)课件上模板

总论一、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

2、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在这个时期基本得以确立。

发愤著书的传统、忧国忧民的传统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1、魏晋开始文学进入了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

曹丕《典论·论文》:“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刘勰《文心雕龙》鲁迅《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自我意识增强,摆脱功利,关注人生、生命。

2、诗、词、曲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并达到鼎盛。

3、在小说方面,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到唐代传奇达到成熟,白话短篇小说话本在宋元时期得到长足发展,白话长篇小说在元明之际也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作品,这都为明清章回小说的繁荣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

明代中期以后文学创作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的通俗化。

2、创作主体个性的高扬。

王学左派(王艮、李贽)汤显祖《牡丹亭》“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孙富)龚自珍、梁启超把文学作为社会改良的工具,救亡图存的意识比较浓重。

三古、七段的划分方法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所呈现出来的规律。

中国古代文学3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3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3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一、教材、参考书目1.教材(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参考书目(1)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3)鲁洪生、赵敏俐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下册,中华书局(4)傅璇琮、蒋寅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金元卷),辽宁人民出版社二、必背篇目欧阳修《踏莎行》梅尧臣《鲁山山行》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及其雅号林逋《山园小梅》晏殊《浣溪沙》柳永《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王安石《明妃曲》、《泊船瓜州》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及其雅号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黄庭坚《寄黄几复》、《登快阁》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陆游《钗头凤》、《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叶绍翁《游园不值》文天祥《过零丁洋》二、知识及概念西昆体北宋初期的诗歌流派柳永及其词集贺铸的号(庆湖遗老)李清照词论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姜夔及其词集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对宋诗特点的概括江西诗派“一祖三宗”说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方回《瀛奎律髓》陆游及其诗创作永嘉四灵中兴四大诗人宋代“说话”的“四家”分工宋元小说话本的体制现存宋元时期的唯一一部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杂剧的体制特征元曲四大家元代钟嗣成的《录魂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考试复习笔记最新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卷考试复习笔记最新版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

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说来,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诸宫调:指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

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歌唱和说白相间,属于叙事体。

诸宫调有南、北诸宫调之分,北诸宫调又称“弦索”、“弹词”。

诸宫调的代表是《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

“铁崖体”:元末文坛的泰斗是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

他论诗主张写个人性情,反对元初以来在宗唐风气中出现的模拟弊端。

他以古乐府见称于时,其古乐府题目多新创,题材或翻新故事,或描写世故,爱用古韵,诗风瑰奇绮丽,时称“铁崖体”,并因此形成“铁崖派”。

元中期诗家大多效法晚唐诗体,但又因才力薄弱无法追踪前人反而堕入萎靡。

杨维桢正为此而欲振起日益卑靡的诗风而特创“铁崖体”。

江西诗派:1.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和陈与义。

2.得名于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3.领袖是黄庭坚,其它主要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韩驹等。

4.江西诗派的特色有三:一是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根据,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的并非都是江西人;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紹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的联系。

5.创作主张及特色有:重视句法、喜用拗句;用典以故为新、变俗为雅;风格生新瘦硬,但兼有浏亮芊绵。

王荆公体:即“半山体”或“半山绝句”,只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特点是炼意与修辞兼重、用事、造句、炼字皆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腕,载体是他晚的雅丽精绝的绝句。

稼轩体:指辛弃疾的词的风格,特点是形式解放、内容广泛、题材和艺术风格多样化,既以豪放气质开拓词的意境风格又不失其含蓄蕴藉之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解释:稼轩体: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一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

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

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 二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并且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 或是别有妙趣。

易安体: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

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 婉约而不流于柔靡, 清秀而具逸思, 富有真情实感, 语言清新自然, 流转如珠, 音调优美, 故名噪一时, 号为“易安体” 。

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了“易安体”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征。

“易安体” 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 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婉约体:用含蓄蕴藉的手法, 化事为情,融情于景,曲折地表达深细婉转的复杂情绪,婉转缠绵, 情韵兼胜。

词论家向来把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体尊为婉约体之鼻祖, 宋初的晏殊、欧阳修、柳永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 均因对婉约体有所开拓发展而成为婉约体的中坚。

柳永之后, 婉约体代表词人是秦观和李清照。

周邦彦可谓婉约体的集大成者。

婉约派: 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 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 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1、元曲: 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用长短句, 但格律较自由,多用口语, 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 “元曲”得与唐待、宋词并称, 在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其中尤以剧曲( 即杂剧成就更高, 故通常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

如《元曲选》实际上是元杂剧集。

同时, 把剧称为“曲” , 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戏剧中的曲的重视。

“元曲” 均用北方流行的曲凋, 故又称“北曲” 。

2、杂剧: 戏曲名词。

我国戏剧史上有多种以杂剧为名的表演形式, 其特点各有不同。

此处指元杂剧。

元杂剧是一种用北曲演唱的, 把唱、念、科、舞有机结合起来表现完整故事的综合性的戏曲形式, 它是融合了前代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

元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19. 香山体( 白体: 香山体: 宋初诗坛上的一个诗歌流派。

以学习白居易清浅平易的诗风而得名, 主要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 而以王氏的成就为最高, 他的代表作是《对雪》、《感流亡》、《村行》等。

20. 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 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 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

包括: 一. 专学贾岛、姚合的九僧诗; 二. 林逋等隐逸诗人。

21. 九僧诗:1.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 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

2. ①九僧作诗, 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 3. 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 ③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 尤喜在五律的中间二联表现其镂句鉥字的苦心孤诣。

22. 隐逸诗人:1.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 其中林逋最为有名。

2. 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 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

林逋的名篇是《山园小梅》二首。

23. 西昆体: 宋初诗坛上影响最大的诗派。

主要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 宗法晚唐诗人李商隐, 他们的创作一是遣词表意, 务必雕琢华丽; 二是采撷群书, 以学力为根柢。

他们之间互相唱和,杨亿将这些唱和的诗编成《西昆酬唱集》, 故称西昆体。

24. “梅欧” : 梅尧臣(1002-1060 , 北宋诗人,字圣俞,安徽宣城人。

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 并称“梅欧”或“苏梅” 。

27. 二晏: 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与其父合称“二晏” 。

晏几道有《小山词》传世。

晏殊有《珠玉集》传世。

28. 张三影: 张先在北宋前期是创作较为丰富的词家。

他的词在内容上主要还是写男女情爱和诗酒交欢的生活情趣, 在语言上比较华艳, 注意雕琢字句。

他善于写“影” , 如“云破月来花弄影” 。

人称“张三影” 。

29. 诚斋体:( 一直接从自然景物吸收题材, 而不是从书本文字上翻新出奇, 因此在题材上, 他的诗以描写自然景物的为最多, 也最能体现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

是个善于变化的诗人。

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

这就是严羽《沧浪诗话》所称的“杨诚斋体” 。

①“诚斋体”的特点之一,是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

②第二,是丰富新颖的想象。

③第三,是自然活泼的语言。

30. 江西诗派:北宋后期在黄庭坚诗风影响下形成的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人, 写诗宗法杜甫, 主张“无一字无来处” 而又讲究创新,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 崇尚新奇硬峭的诗风, 因黄为江西人, 故称江西诗派。

31. 中兴四大诗人: 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和尤袤号称“中兴四大诗人” 。

当时杨、陆的声名尤著。

尤袤流传下的作品很少, 成就也不高;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都能摆脱江西诗派的牢笼,思想、艺术各有特色, 不愧为南宋杰出的诗人。

32. 永嘉四灵: 永嘉四灵指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的四个诗人:徐照, 字灵晖;徐玑, 字灵渊; 赵师秀,字灵秀; 翁卷,字灵舒。

他们或是布衣,或作过小官。

他们对于南宋中叶以后政治上的低气压好象并无反感, 反而乐得清闲。

他们的创作倾向是“泊然安贫贱,心夷语自秀” ( 赵师秀《吴徐玑》, 他们选择了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道路, 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

专工近体, 尤其是五律。

赵师秀《薛氏瓜庐》、翁卷《乡村四月》。

33. 江湖诗派: 江湖诗人的得名是因南宋中叶后杭州书商陈起陆续刻了许多同时诗人的集子、合称为《江湖集》而来的。

所谓江湖诗人, 大都是一些落第的文士, 由于功名上不得意,只得流转江湖, 靠献诗卖艺来维持生活。

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近于所谓“狷者” , 如姜夔;一类是近于所谓“狂者” , 如戴复古、刘克庄。

3、简述散曲的体裁特点。

散曲与词相比, 其特点是:(1 、句式长短更为参差不齐, 更自由活泼; (2 、可以增加衬字, 既保持曲词的腔格,又增加了语言生动性更为淋漓酣畅; (3 、用韵较密, 一韵到底,平仄可以通押,更显活泼流畅,顺口动听。

(4 、诗词力避字句重复, 尤忌重韵,而散曲却以此见长。

(5 、散曲直露明快, 更具民间特色。

9、《窦娥冤》有何艺术成就?《窦娥冤》在艺术上也是很成功的,整个戏中规中矩, 是元代杂剧艺术的典范性作品。

(1 全剧戏剧矛盾尖锐集中, 冲突始终围绕着主人公窦娥展开,重点在表现窦娥的“冤” 。

全剧层次分明, 不枝不蔓,过场戏十分简洁, 非急需交代的问题一概予以省略, 如关于窦娥结婚及婚后情况,剧本都省略不写, 甚至连窦娥的丈夫叫什么名字, 剧作都有没有提到。

除用楔子交待窦娥童年身世外, 帷幕启处见冲突, 第一折即展开张驴儿逼婚情节, 第二折写冤狱的形成, 第三折高潮。

(2 剧作的语言也是很感人的,几乎看不到雕琢的痕迹, 许多说白就象生活本身那样口语化, 那样自然流畅。

唱辞虽然经过较多的加工提炼, 却真切生动, 不事藻绘, 通俗生动, 充分表现了关汉卿作为元曲本色派语言大师的本色, 真已做到写景如在目前, 叙事如其口出, 本色、自然而生动。

10、为什么说窦娥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窦娥悲剧产生的原因颇为复杂。

首先, 作品写了高利贷事件:窦娥七岁抵债当了童养媳, 从此陷入孤苦境地, 后又因蔡婆向赛卢医讨债引来了恶棍张驴儿父子, 从此窦娥的厄运便接踵而至。

可见高利贷剥削是引发悲剧的间接原因。

接着, 剧作写流氓恶棍张驴儿对窦娥的欺凌、威逼和诬陷, 导致窦娥吃官司,这是酿成悲剧的直接原因。

而贪官桃杌信奉“人是贱虫,不打不招”的信条,不问曲直,对窦娥酷刑逼供并冤判了死刑。

“官吏每无心正法, 使百姓有口难言” , 造成了窦娥的冤狱。

贪官污吏贪赃枉法, 草菅人命, 这是悲剧产生的决定性原因。

像张驴儿之类的恶棍在元代社会到处横行, 像桃杌之类的贪官在元代也普遍存在。

据《元史》载, 成宗大德七年仅七个道就有贪官18000 多名, 冤狱5000 多起。

“覆盆不照太阳晖” , 正是那个黑暗社会的写照。

关汉卿是从整个社会黑暗腐败去揭示窦娥悲剧根源的。

因此说窦娥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 是时代的悲剧。

11、简析窦娥的性格。

窦娥性格的主要特征是:既有善良温顺的一面, 也有刚强不屈的一面。

(1 、窦娥的善良表现在: 她默默忍受命运加给她的种种灾难,甚至恪守封建妇道, 准备苦度一生“早将来世修” ; 她尽心侍奉婆婆,处处爱护婆婆,在公堂上,她可以忍受“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的毒刑拷打, 却不忍心婆婆受刑, 为救婆婆而屈招罪名; 甚至被押赴刑场时还顾虑着婆婆看见她披枷带锁而伤心; 被冤杀死后她的鬼魂还请求父亲收养婆婆。

(2 、她的刚强不屈表现在; 对张驴儿的欺凌迫害进行了坚决的反抗; 在公堂上, 她面对贪官酷吏据理争辩;在法场上,她指天骂地发下誓愿愤怒抗争;死后鬼魂诉冤, 一争到底。

(3 、窦娥的反抗性格是随着戏剧冲突的发展而逐渐展现出来的。

第三折“法场” 突出地表现了窦娥性格的飞跃发展。

她原来相信天命, 对官府也有过幻想但残酷现实终于使她清醒; 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呼喊, 谴责天地鬼神的不公: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

她“一腔怨气喷如火” , 进而痛斥“官吏每无心正法, 使百姓有口难言” 。

临刑时发下三桩誓愿, 更是对黑暗统治的抗议与挑战。

窦娥的反抗精神竟然“感天动地” , 三桩誓愿奇迹般实现了。

剧作家这样描写, 是理想主义的表现。

12、《西厢记》是怎样对故事题旨进行改造的?王实甫在董解元《西厢记》的基础上, 将其反封建的主题进行提炼和升华, 超越了“自是才子, 合配佳人” 、“报德难从礼”的思想局限, 使之更加突出、纯净、强烈, 突出“一见衷情” “情” 的地位。

并以纯正的现实主义手法, 通过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故事, 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而进行的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

王实甫勇敢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性, 大胆赞扬了那些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叛逆者, 并为他们安排了一个胜利的喜剧结局, 从而使“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呼声震世骇俗, 流芳后世。

由于作者所作出的超越前人的特殊贡献, 从而使这部优秀喜剧,达到了当时同类题材的最高思想水平。

13、《西厢记》对杂剧体制的创新表现在哪里?《西厢记》对当时的一本四折一楔子的杂剧体制, 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尝试, 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长达五本二十折加五个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