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50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50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

50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基础护理技术是医护人员的必备技能,它包含了很多操作流程和考核标准。

下面是。

1. 手卫生操作流程:包括洗手、消毒及穿戴手套。

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按照流程操作,洗手达到规定时间(20-30秒),穿戴手套无破损。

2. 看护卧床病人操作流程:包括病人翻身、更换床单、口腔护理等。

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保证病人舒适,床单整洁,口腔清洁。

3.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包括静脉通路的开放、连接输液器等。

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保证静脉通路通畅,输液器连接牢固。

4. 注射操作流程:包括皮下、肌肉和静脉注射等。

考核标准:能够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采用无菌操作,确保注射安全。

5. 利尿操作流程:包括导尿、更换尿布等。

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导尿过程无刺激,尿布整洁。

6. 饮食护理操作流程:包括餐前准备、宣教、喂食等。

考核标准:能够正确准备食物,根据病人需要进行宣教,保证饮食安全。

7. 拔除引流管操作流程:包括胃管、尿管等。

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保证拔除过程无疼痛和感染。

8. 皮肤护理操作流程:包括擦洗、涂抹药膏等。

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保证皮肤清洁,涂抹药膏均匀。

9. 血压测量操作流程:包括选择正确袖带、测量位置等。

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测量,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10. 吸痰操作流程:包括口腔、气管吸痰等。

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保证吸痰过程顺利,无刺激。

11.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

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保证按压准确、呼吸通畅。

12. 疼痛评估与缓解操作流程:包括疼痛评估方法、给药等。

考核标准:能够正确评估疼痛程度,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恰当的缓解措施。

13. 体温测量操作流程:包括口温、腋下温、肛温等。

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测量体温,保证测量结果准确。

14.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包括贴电极、连接监护仪等。

考核标准:能够正确操作,保证监护仪正常工作。

15. 疾病诊断与护理操作流程:根据不同病种制定相应护理计划。

手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手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手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手针技术是指针刺手部的特定区域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技术。

该技术的产生,是以生物全息理论为基础,即把内部脏腑组织器官缩影投射于手部特定区域,通过刺激相应反应区,达到调整脏腑、治病防病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各类急性痛症(如急性腰扭伤、头痛、胃痛、痛经、坐骨神经痛等),对产后缺乳、小儿遗尿、支气管炎、哮喘、心律失常、皮肤瘙痒症等,亦有较好的效果。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选穴方法1.手针的基本全息图象手针的全息图象框架以手象针为代表认为,手上有数个不同的人形穴区图,这些穴区图符合生物全息律的特点,临床常用的是手纵向排列的全息象和横向排列的全息象。

纵向排列的全息象:就象一个俯卧的人形。

中指为头项,示指、环指为上肢,拇指、小指为下肢,第三掌骨为脊柱。

其余的身体器官依次排列。

人体阳面的组织器官,在方氏手象针里称之为手伏象。

同理,人体阴面的组织器官称为手伏脏。

如手伏象示例(见图1)。

图1 纵向排列全息象示意图横象的全息象:把手示指、小指向前伸出。

拇指、中指、环指缩起,可以又得到一个“全息人象”的雏形:桡骨小头及第一掌骨为头项,示指为上肢,小指为下肢,掌面及掌背即分别为躯干的内、外侧。

其外侧称为横伏象,其内侧称为横伏脏。

如横伏象示例(见图2)。

图2 横伏象示例2.主要的刺激区(1)咳喘点:位于手掌面,示指掌指关节尺侧处。

(2)夜尿点:位于掌面小指第二关节横纹中点处。

(3)心点:位于掌面二、三掌骨之间掌横纹之上。

(4)胃肠点:位于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之中点处。

(5)止痒点:位于手掌尺侧,距腕横纹尺侧缘1寸,赤白肉际处。

(6)肺点:位于掌面,小指第1、2指骨间横纹中点。

(7)坐骨神经点:位于第四、五指掌关节间,近第四指掌关节处。

(8)睡眠点:手背,在合谷穴与三间穴连线的中点处。

(9)腰腿点:手背第二指伸肌腱桡侧及第四指伸肌腱尺侧,距腕横纹远心瑞1寸5分处。

(10)肩点:在手背部,位于第二掌骨远心端与示指指骨近心端,每侧共2穴。

(技术规范标准)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全部

(技术规范标准)安全技术操作标准全部

一.金属切削1.机床工一般安全操作标准1. 工作前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

应扎好袖口,不准围围巾、戴手套,女工长发应挽在帽内,高速切削时要戴好防护眼镜。

2.要检查设备的防护、保险、信号装置,机械传动部分、电气部分有可靠的防护装置,否则不准开动。

3.工、夹、刀具及工件必须装夹牢固。

4. 机床开动前要观察周围动态,机床开动后,要站在安全部位,以避开机床运动部位和金属屑飞溅。

5. 机床开动后,不准接触运动着的工件刀具和传动部分。

禁止隔着机床转动部分传递或拿取工具等物品。

6. 调整机床速度、行程、装夹工具和刀具,以及擦拭机床时都要停车。

7. 机床导轨面上,工作台上禁止放工具或其他东西。

8. 不准用手直接清除金属屑,应使用专门工具清扫。

9. 凡两人或两人以上在同一台机床上工作时,必须有一人负责安全统一指挥,防止事故发生。

使用吊车时必须和司机配合好。

10. 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车请有关人员进行检查。

11.不准在机床运转时离开岗位,因故要离开时,必须停车并切断电源。

2.普通车工安全操作标准(普通、六角)1.装卸卡盘及大的工具、夹具时,床面要垫木板,不准开车装卸卡盘,卡盘上要装有安全螺丝。

装卸工件后立即取下扳手禁止用手刹车。

2.床头小刀架,床面上不得放置工、量具或其他东西。

3.装夹工件要牢固,禁止用手捶敲打,卡盘卡爪滑丝不准使用。

4.加工细长工件要用顶针、跟刀架,顶针一般针芯滑面不得伸出全部的二分之一,床头前面伸出部分不得超过工件直径的20~2倍、超长时,必须应用顶针或中心架。

床头后面伸出超过300毫米时,必须加托架,必要时装设防护栏杆。

5.用锉刀光工件时,锉刀必须有手柄。

应右手在前面,左手在后,身体离开卡盘。

禁止用砂布裹在工件上砂光。

车内孔时不准用锉刀倒角。

用砂布光内孔时,不准将手指或手臂伸进去打磨。

6.加工偏心工件时,必须加平衡铁,并要坚固可靠,刹车不要过猛。

7.攻丝或套丝必须用专用工具,不准一手扶攻丝架(或板梯)一手开车,机床开动时,禁止用布或用手试横内孔,及内外螺纹等。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患者接诊操作规范1. 接诊前,医生必须仔细阅读患者就诊卡,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目前用药情况等基本信息。

2. 医生需要细心听取患者的主诉,注意记录病史、病情、诊断等详细情况。

3. 医生需认真观察患者外貌、面色、口唇、皮肤、眼结膜等部位,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如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以及一些常见的疫苗接种史等。

4. 医生需要进行初步体格检查,包括听诊、触诊、视诊等,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状况。

5. 患者的接诊过程需在隐私保护意识下进行,不得向未经授权的人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二、常用医疗器械操作规范1. 血压计的使用:医生使用血压计测试血压前,应检查血压计的完好性,验证其准确性。

血压计应被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不宜放在手中测试。

选择合适大小的袖袢,正确标记袖袢的位置,使其与患者的心脏同高。

测试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并归位。

2. 心电图机的使用:医生在使用心电图机前,应检查机器的连接是否正确,电极是否粘贴良好。

具体操作时,应让患者舒适地躺下,并讲解测试方法。

在上传心电图数据时,应确认数据的正确性。

3. 除颤器的使用:除颤器的使用需在相应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操作前,需检查设备的完好性,并确认患者已经被放置在安全的环境中。

医生应通过严格的培训和演练,熟练掌握除颤器的使用技巧。

4. 输液器的使用:医生在使用输液器前要认真检查,确认输液器和针头的完好性。

在操作过程中,应挑选正确的输液速度和流量。

在输注药物时,应注意稀释比例、剂量、注射速度等重要参数。

三、实验室技术操作规范1. 细胞培养:细胞培养前,应清洁培养器具,并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和生长环境,例如良好的通风和低噪音环境等。

操作人员应该佩戴实验室服装并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以避免污染样品。

2. 白细胞计数: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应严格按照白细胞计数的步骤进行,包括血液采集、加药、稀释、染色和计数等环节。

操作人员需装备规范的实验室服装和手套,以确保卫生和安全。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工作技术与操作规范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工作技术与操作规范

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工作技术与操作规范社区卫生工作者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和健康服务的关键人员。

他们通过提供基本卫生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和疾病控制等工作,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和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作技术与操作规范。

本文将详细介绍社区卫生工作者工作技术与操作规范的要求。

一、基本技术要求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和护理技术,以提供正确和安全的医疗服务。

他们应熟悉和掌握以下几项基本技术:1. 体格检查:社区卫生工作者应熟练掌握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包括血压测量、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他们应准确记录患者的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以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2. 注射技术:社区卫生工作者需要熟悉并掌握注射技术,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采血等操作。

他们应正确选择和使用注射器具,遵循无菌操作要求,确保注射的安全和有效。

3. 应急处理: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具备基本的应急处理技术,能够迅速应对常见的急症情况,如心肺复苏、止血、处理骨折等。

他们需要通过培训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卫生服务技术要求除了医疗和护理技术外,社区卫生工作者还需要具备相关的卫生服务技术。

他们应熟悉并掌握以下几项技术:1. 健康教育: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力,能够向社区居民提供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正确的健康行为建议。

他们应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健康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 疫情监测: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具备疫情监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

他们应掌握常见疾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措施,以及疫情监测的基本方法。

3. 环境卫生管理:社区卫生工作者应了解并掌握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能够指导社区居民维护清洁的生活环境。

他们应推广垃圾分类、消毒杀菌和防虫灭蚊等措施,保障社区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三、工作操作规范要求为了保证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和效果,他们需要遵守一系列的工作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医疗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它可以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下面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些基本要求:1.操作前准备:操作前应检查工作环境,保持清洁、安静和整洁,并准备所需器械和材料。

操作者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2.操作技术规范:(1)操作者应熟悉所用器械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并能熟练操作。

操作中应掌握正确的操作顺序、方法和技巧。

(2)按照临床医嘱和操作指南,准确定位和人体解剖结构,避免操作中对健康组织造成伤害。

(3)操作中要保持稳定的操作位置和适当的角度,力度要适中,避免对患者造成过大的痛苦和伤害。

(4)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和技术,确保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

3.操作过程的监控:在操作过程中,应随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4.操作后的处理:(1)操作结束后,对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器械、材料和废弃物进行分类、清理和消毒。

(2)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护理,记录相关的操作信息和患者的反应。

(3)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后续的诊疗工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和评估。

5.操作记录和信息管理:(1)每次操作都应有完整的记录,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操作过程、操作者姓名和签名等。

(2)操作记录应准确、规范和可核查,不能涂改和篡改,记录要保密、备份和存档,确保信息安全。

6.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临床技术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尊重患者的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提供优质、安全和可靠的技术服务。

总之,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对于保障医疗操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操作风险,确保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配合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手术前准备1.患者安全检查:对患者的基本状况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全面体格检查、血常规、电解质等化验指标的检查,以及心电图、胸片等辅助检查。

2.术前营养支持:对于患者在手术前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应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

3.术前标记:在手术部位进行清洁消毒后,用无菌标记笔或标记贴进行标记,明确手术部位。

4.手术仪器准备:准备必要的手术仪器和器械,确保器械的洁净和完好。

5.全员讨论:手术前召开全员讨论会,明确手术要点和可能的困难,制定术中处理方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6.术前交代:在手术前向患者进行详细的手术风险和操作过程的交代,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二、手术环境准备1.手术室准备:手术前对手术室进行消毒,保持室内清洁和无菌。

2.医护人员准备:手术室内应配备合适的医护人员,确保术中操作的顺利进行。

3.手术器械准备:按照手术需要,准备所需的手术器械和物品,如吸引器、纱布、手套、导管等。

4.检查设备准备:对于可能需要使用的检查设备,如超声仪、电刀等,进行检查和准备。

1.手术部位消毒:在手术前按照手术部位的特点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确保手术部位干净无菌。

2.手术操作区域设置: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设置专门的操作区域,保证手术过程的无菌。

3.手术药物使用:根据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并按照药物使用指南进行操作,保证药物的使用安全和正确性。

4.术中注意事项: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四、手术后处理1.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注意患者的术后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术后护理:对于不同手术类型和术后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术后护理,包括切口处理、伤口护理、药物使用和康复指导等。

3.术后随访:对于术后患者,进行定期的术后随访,了解术后康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及问题。

以上就是普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些要点。

医学美容技术操作规范

医学美容技术操作规范

医学美容技术操作规范一、前言医学美容技术操作规范是确保医学美容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保证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保障。

本规范主要针对常见的医学美容项目进行操作规范的编制,以期为医学美容行业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指南。

二、基本规范1. 环境卫生:手术室、咨询室、等候区等应保持清洁、整洁。

定期消毒,确保环境无菌。

环境卫生:手术室、咨询室、等候区等应保持清洁、整洁。

定期消毒,确保环境无菌。

2. 设备管理:所有设备应定期维护、检查,并按照规定使用。

设备不得超期使用。

设备管理:所有设备应定期维护、检查,并按照规定使用。

设备不得超期使用。

3. 员工资质:所有操作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医学美容资质,定期参加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员工资质:所有操作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医学美容资质,定期参加培训,提升专业技能。

4. 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告知消费者治疗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预期效果。

维护消费者知情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告知消费者治疗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预期效果。

维护消费者知情权。

三、具体操作规范1. 皮肤清洁:使用医用或专业清洁产品,对皮肤进行前期清洁,以减少手术感染风险。

皮肤清洁:使用医用或专业清洁产品,对皮肤进行前期清洁,以减少手术感染风险。

2. 皮肤评估:在进行任何医学美容手术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皮肤评估,包括皮肤类型、皮肤问题等。

皮肤评估:在进行任何医学美容手术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皮肤评估,包括皮肤类型、皮肤问题等。

3. 手术操作:严格按照手术步骤进行,确保手术安全、效果。

手术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消费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手术。

手术操作:严格按照手术步骤进行,确保手术安全、效果。

手术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消费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手术。

4. 术后护理:提供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护肤品的使用、饮食和生活惯的调整等。

术后护理:提供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护肤品的使用、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等。

四、特殊项目操作规范1. 激光治疗:必须由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操作员进行。

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一、前期准备1.检查设备和仪器的运行状况,确保可以正常使用。

2.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历资料。

3.根据所需操作的特点准备必要的材料和仪器。

二、操作过程1.与患者进行沟通并征得患者的同意,说明操作的目的和步骤。

2.根据操作要求,进行必要的消毒和无菌操作。

3.操作过程中需要佩戴手套和口罩,保持清洁卫生。

4.操作时应准确、规范地操作各种仪器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误操作。

5.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三、记录和报告1.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应准确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包括操作的时间、方法、结果等。

2.如有异常情况或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主治医师或上级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3.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操作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并记录相应的情况。

四、操作结束后的处理1.清理和消毒相关的器械和设备,保持其清洁和无菌状态。

2.患者操作部位的清洁和处理,如换药、包扎等。

3.妥善处理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确保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五、风险和安全控制1.操作中如存在其中一种风险,则应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以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风险。

2.各种可能的风险应提前告知患者,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遇到紧急情况时,医务人员应掌握相应的急救技能和措施,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六、培训和继续教育1.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2.医务人员应参加相关的继续教育活动,了解最新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以上只是常用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些基本要点,具体操作规范还需根据具体的医疗技术进行细化和补充。

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高诊疗效果,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

骨科临床基本技术操作规范一.石膏绷带固定[包扎前准备]1.物品:适当大小石膏绷带卷、温热水(约40℃左右)、石膏刀、剪、针、线、衬垫物、颜色笔。

2.患者的准备:(1)向病者及家属交待包扎注意事项及石膏固定的必要性。

(2)用肥皂水洗净患肢,有伤口者先行换药。

[固定时注意事项]1.先将肢体置于功能位,用器械固定或专人扶持,并保持该位置直至石膏包扎完毕、硬化定型为止。

扶持石膏时应用手掌,禁用手指。

2.缠绕石膏时要按一定方向沿肢体表面滚动,切忌用力抽拉绷带,并随时用手抹平,使各层相互粘合。

3.在关节部位应用石膏条加厚加固,搬动时要防止石膏折断,过床后要用枕头或沙袋垫平。

4.石膏包扎后应注明日期及诊断。

5.石膏未干固以前,注意凸出部勿受压,以免凹陷压迫皮肤,引起压迫性溃疡。

6.为加速石膏凝固,可在温水中加放少许食盐,天气潮湿可用电炉、电吹风等方法烘干。

7.石膏固定应包括骨折部位的远近端二个关节。

肢体应露出指(趾)端以便于观察。

8.术后应密切观察,尤其最初六个小时。

若有下列情况,应实时切开或拆除石膏。

(1)肢体明显肿胀或剧痛。

(坏疽及缺血性挛缩)(2)肢体有循环障碍或神经受压。

(3)不明原因的高热。

(压疮,化脓性皮炎,坠积性肺炎)9.石膏松动、变软失效,应及时更换。

10.应鼓励患者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并抬高患肢,固定部位的肌肉应作主动收缩、舒张的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

二牵引术[适应证]1.长主干骨折复位后不稳定,需要维持对位者。

如股主干大斜形骨折。

2.骨折脱位,需要持续牵引方能复位。

如颈椎骨折脱位。

3.需要改正或防备肌肉痉挛所致的枢纽畸形。

4.软组织挛缩引起的畸形。

5.某些腰痛、坐骨神经痛患者。

骨牵引一定义:直接固定到骨骼上施行的牵引。

二器材:穿刺针和牵引弓及其它牵引装置。

穿刺针有克氏针和斯氏针之分。

克氏针细,光滑,容易穿过骨质,软组织损伤和感染的几率相对较低,但如牵引弓选用不当,会造成旋转,对骨质疏松患者有切割作用,应选用张力性牵引弓与之相匹配;斯氏针相对较粗,分为光滑和带螺纹两种,不需张力性牵引弓便可保持稳定性。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毫针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毫针技术,是指利用毫针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调节脏腑,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毫针技术的适应证广泛,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多种常见病、多发病。

一、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消毒、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

1.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针具、腧穴部位及医生手指的消毒。

2.进针法进针时,一般用双手配合。

右手持针,靠拇、示、中指夹持针柄,左手按压针刺部位,以固定腧穴皮肤。

临床常用以下几种进针方法:(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的指甲切按腧穴皮肤,右手持针,针尖紧靠左手指甲缘迅速刺入。

(2)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刺入。

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示二指将欲刺腧穴两旁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穴等。

(4)夹持进针法左手拇、示二指持消毒干棉球,裹于针体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右手捻动针柄,两手同时用力,将针刺入腧穴。

用于较长毫针的进针。

3.行针与得气毫针刺入后,施行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之得气,并进行补泻。

得气亦称针感,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生会感到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同时病人出现酸、麻、胀、重等感觉。

得气与否以及得气的快慢,直接关系到针刺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行针手法有以下两种:(1)提插法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部位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提插的操作方法。

将针从浅层向下刺入深层为插;由深层向上退至浅层为提。

(2)捻转法捻转法是将针刺入一定深度后,用右手拇指与示、中指夹持针柄,进行前后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

4.留针与出针医生可根据病情确定留针时间,一般病证可酌情留针15~30分钟。

出针时,用左手拇、示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持针作轻微捻转,慢慢将针提至皮下,然后将针起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止出血。

技术操作操作规范制度

技术操作操作规范制度

技术操作操作规范制度1. 背景和目的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院的技术操作能够准确、安全地执行,供应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2. 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全部技术操作,包含但不限于医疗器械操作、药品使用、消毒措施等。

3. 责任与义务3.1 技术操作人员•技术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应的执业证书。

•技术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遵从医疗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技术操作人员在执行操作前应认真阅读相关操作说明书,了解设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技术操作人员应保持操作区域的乾净和有序。

•技术操作人员应及时向上级汇报操作中的问题和事故,帮助进行事故处理和调查。

3.2 医院管理负责人•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建立健全技术操作管理制度,确保技术操作的质量和安全。

•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定期对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技能和知识的更新和提升。

•医院管理负责人应及时处理技术操作中的问题和事故,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医院管理负责人应供应必需的设备和设施,保障技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4. 技术操作流程4.1 检查仪器设备操作•技术操作人员在操作检查仪器设备前应检查其完好性和清洁度,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技术操作人员应依照操作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设备,避开误操作和损坏设备。

•技术操作人员应定期对检查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4.2 药品使用和储存•技术操作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质量和使用方法。

•技术操作人员应一次性使用药品,避开重复使用和交叉感染。

•技术操作人员应依照规定的方法和条件储存药品,保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技术操作人员应定期清理药品储存区域,检查过期药品并按要求进行处理。

4.3 消毒措施•技术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对操作区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技术操作人员应依照规定的消毒程序和消毒剂使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

•技术操作人员应保持消毒设备的清洁和有效性,定期检查消毒器具的完好性和消毒剂的有效性。

普通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

普通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

普通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一、引言工作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支撑,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事故风险,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规范普通工作岗位的安全操作要求,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规程1. 工作前准备1.1 确认工作区域的安全状态,排除任何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1.2 确保所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其安全性能;1.3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1.4 确认自身身体状况良好,不存在影响安全操作的因素。

2. 作业过程安全规定2.1 在工作过程中,严禁离开工作岗位或擅自离开工作区域;2.2 严格按照作业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任何步骤;2.3 使用专用工具和设备,并按照正确方法进行使用,不得将其用于不相关的工作;2.4 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应使用可靠的防护设施,如安全带、防护网等;2.5 严禁与他人打闹、嬉戏或进行危险偏差行为,如吸烟、饮食等;2.6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专注,不得受到外界干扰或分心。

3. 事故应急措施3.1 在发生意外事故或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工作并向上级报告;3.2 如果发生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按照预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理;3.3 发现物体掉落、咋靠梯子、气体泄漏等情况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并通知相关人员;3.4 措施应急演练定期进行,以验证各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3.5 在事故发生后,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隐患排查,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安全教育培训4.1 新员工入职前,应接受安全教育培训,熟悉相关操作规程和安全风险;4.2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4.3 对员工进行个人危险辨识培训,使其能够识别和应对现场安全隐患;4.4 安排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发现并预防职业病和健康隐患。

5. 安全记录和评估5.1 记录并报告每天的安全事故和异常情况;5.2 对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5.3 根据安全记录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更新操作规程;5.4 鼓励员工积极提出安全改进建议,并给予适当奖励。

普通工操作规程

普通工操作规程

普通工操作规程一、安全操作规程1. 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需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工作服、工作帽、防护眼镜、耳塞、手套等,并确保防护装备有效。

2. 严禁擅自操作不熟悉的设备或机械,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并掌握操作技能后方可进行操作。

3. 操作过程中,严禁穿插其他无关人员进行交流或嬉戏,以确保注意力集中于操作过程中。

4. 在操作高处设备或机械时,必须确保站稳脚跟,并使用合适的安全绳索和脚手架等设备。

5. 在操作电气设备时,应确保设备和插头无损坏,且处于断电状态下进行操作,并在操作前进行必要的漏电检测。

6. 遇到异常情况或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相关负责人报告,不得擅自修理或继续操作。

二、设备操作规程1. 在启动设备之前,需确认所有控制开关处于关闭状态,确保设备无任何异常或危险。

2. 使用电气设备时,应确保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插头已拔出,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维护。

3. 在操作设备时,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正确的操作,严禁超负荷使用设备。

4. 操作设备时,应注意设备周围环境,确保通风良好,避免发生设备过热或引发火灾等意外情况。

5. 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应保持手部和身体的安全距离,避免发生夹伤或撞伤等意外伤害。

三、工作流程规程1. 在进行工作之前,应查看工作指导书或流程图等相关文件,了解工作流程和操作步骤。

2. 在操作工作过程中,应按照流程图或工作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工作,确保每一步操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3. 在操作设备或机械时,应根据工作流程和要求进行设备的调整和设置。

4. 在工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疑问,应及时向上级或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材料使用规程1. 在使用材料之前,应仔细阅读材料说明书或标签,了解材料的用途和特性,并按照要求进行使用和储存。

2. 在使用化学品时,应穿戴好防护装备,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化学品的配制和使用,确保自身安全和材料正确使用。

3. 在使用工具或器材时,应使用适当的工具,并保持其清洁和完好,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技术操作规范经皮穿刺术经皮穿刺术是介入放射学的基础,主要目的是建立通道,包括血管与非血管性通道,进而完成诊断和治疗过程,也可穿刺实体器官,进行活检诊断和治疗。

一、基本技术【器材与药物】1.穿刺针:是经皮穿刺术的主要器械,分为血管穿刺针和Chiba针等,常用14~23G。

2.活检针:根据穿刺针头的形态和抽取组织细胞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细胞抽吸针和组织切割针两大类;前者多为细针,主要用于获取细胞学和细菌学材料,后者包括自动或弹射式活检枪,取材较多,可供组织学检查。

另一类特殊的活检针是锯齿状的旋切针,常用于骨活检。

3.治疗针:包括21~22G千叶针和套管针,主要用于实体肿瘤经皮消融治疗。

4.定位针:主要用于小的乳腺病变的术前定位,常用者为Kopans针和Homer针。

5.药物:经皮穿刺消融术的常用药物包括无水乙醇、醋酸、热生理盐水或热造影剂。

【操纵方法】1.血管穿刺术:穿刺的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普通采用局部麻醉,对不协作者和婴幼儿需作全麻。

方法包括Seldinger穿刺法和改良穿刺法,目前多采用后者。

2.活检术:1)导向手段包括电视透视、超声、CT和MRI等,各有优点和不足,应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大小、深度、范围和患者的经济能力综合考虑。

2)术前准备:选定穿刺点后,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铺洞巾或无菌单,用1%~2%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部麻醉。

3)根据病变性质和检查目的,采用抽吸针或切割针穿刺进入病灶内,影像扫描核实针头位置无误后,进行活检。

4)对取材标本及时进行涂片、细菌造就或牢固,然后送检。

5)并发症:主要有疼痛、出血、感染、邻近组织器官损伤和肿瘤沿针道种植转移等。

3.肿瘤消融术:1)影像导向手段与活检术相似,超声和CT是最经常使用的手段,磁共振为此后开展的一个方向。

2)操纵方法与活检基本相同,注射药物时要留意观察其在瘤体内的弥散情况,必要时可行病灶多点穿刺与注射,同时留意防止药液进入血管。

2023年医疗机构技术操作规范

2023年医疗机构技术操作规范

2023年医疗机构技术操作规范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医疗机构技术操作规范也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以确保医疗质量的提高和患者的安全。

本文就2023年医疗机构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了研究与总结,旨在指导医疗机构的技术操作,保障医疗机构运作的规范化和效率化。

二、基本原则1. 患者安全第一:任何技术操作都必须以患者的安全为首要考虑,遵循“先不伤害”的原则,严格依照操作规程执行;2. 规范操作:医疗技术操作必须遵循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工作程序,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3. 追求卓越: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应追求卓越,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三、技术操作规范1. 操作人员合格要求(1)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国家认可的专业培训机构获得合格证书;(2)操作人员必须定期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3)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和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禁利用技术操作谋取不正当利益。

2. 操作设备和用具(1)医疗机构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功能完好的操作设备和用具,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测;(2)操作设备和用具的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并正确使用设备和用具进行技术操作;(3)禁止使用损坏的操作设备和用具,必须及时报修或更换。

3. 操作流程与操作规程(1)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确保技术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2)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必须经过相关专家和管理人员的审核和批准,流程和规程的修改必须经过程序审批;(3)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技术操作,禁止随意修改和变动操作流程。

4. 操作记录和质量控制(1)医疗技术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填写技术操作记录,详细记录每一步操作的时间、过程和结果;(2)医疗机构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技术操作质量控制机制,定期对操作记录进行质量评估和分析;(3)发现操作不规范或出现差错的情况,必须及时报告并进行整改,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技术操作规范制度

技术操作规范制度

技术操作规范制度1. 前言为确保医院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有效防止事故和错误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特订立本技术操作规范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的技术操作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技师等。

2. 技术操作人员的职责2.1 技术操作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不绝提升自身技能水平。

2.2 技术操作人员应依据医学和相关技术规范,熟识所负责的技术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并始终保持对操作流程的熟识和精通。

2.3 技术操作人员应严格依照医嘱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便更改或省略任何操作步骤。

2.4 技术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细心、耐性,保持集中注意力,严禁分神或随便离开操作场合。

2.5 技术操作人员应对本身进行自我管理,包含合理布置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确保工作质量和安全。

2.6 技术操作人员应遵守医院的保密政策,对患者隐私和相关数据进行严格保护。

3. 技术操作环境的要求3.1 技术操作场合应具备必需的设备和工具,保持乾净、安全、通风良好,防尘、防静电、防火,以确保操作环境的质量。

3.2 技术操作场合应保持适合的温度和湿度,以便于操作人员的舒适和操作设备的正常运行。

3.3 技术操作场合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应急设备,以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4 技术操作场合应具备良好的照明条件,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技术操作流程4.1 技术操作人员应了解所负责技术操作的具体流程和规程,并在操作前准备好相关的设备、药品和工具。

4.2 在操作过程中,技术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所用工具、设备和药品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4.3 技术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必需的了解和沟通,以确保患者了解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4.4 在操作过程中,技术操作人员应严格依照操作步骤进行,不得随便更改或省略任何步骤,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5 在操作完成后,技术操作人员应对所使用的设备、工具和药品进行妥当处理和清洁消毒,并将相关记录完整填写。

平衡针针法的技术操作规范

平衡针针法的技术操作规范

平衡针针法的技术操作规范平衡针针法是通过针刺体表的特定反应点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临床常用于颈肩腰腿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具有安全简便、一穴多病、快速见效的特点。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取穴原则1.特异性取穴特异性取穴主要是针对全身性疾病的取穴方法。

如降压穴、降脂穴、降糖穴、感冒穴等。

2.交叉性取穴交叉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的上下和左右交叉的取穴方法。

如治疗臀部疾病取对侧臂丛神经支配的肩关节部位的臀痛穴,治疗肩关节病变取下肢对侧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部位的肩痛穴。

3.对称性取穴对称性取穴主要是指治疗部位与疾病部位左右对称或前后对称的取穴方法。

如治疗胸部的乳腺疾病取背部的乳腺穴,治疗右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病变取对称的左侧肩关节相应部位平衡针穴位。

(二)持针方法1.根据不同平衡针穴位,选择不同长度的针具。

临床多- 1 -选用75毫米毫针。

2.取75%乙醇棉球一个,挤干备用。

3.将棉球固定在针尖上1~2厘米针体处,右手持该处进针。

该持针法在进针时不会造成针体弯曲,达到快速进针的目的。

(三)针刺方法1.提插手法包括上提和下插两个部分。

操作中通过改变针尖的方向、角度、深浅以获得针感。

主要适用于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如降压穴、降脂穴、肩痛穴等。

2.强化针感手法指针刺深度达到要求后采用的一种捻转手法。

通过拇指与示指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发生滞针,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捻动针体并出针。

主要适用于病情较重、有特殊针感要求的平衡针穴位,如偏瘫穴、面瘫穴、胸痛穴、胃痛穴等。

3.一步到位手法指针刺深度在1寸以内的针刺手法,适用于比较浅表的穴位,进针后即可出针,原则上不提插、不捻转。

如明目穴、牙痛穴、踝痛穴等,症状较重时可给予轻度提插、捻转。

4.两步到位手法指针刺深度在2寸以内的针刺手法,第一步将针尖刺入- 2 -体内,第二步将针体刺入达到要求的深度。

进针后即可出针,不提插、不捻转。

如耳聋穴、过敏穴、痔疮穴、胸痛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技术操作规范第二节、股静脉穿刺法【目的】急救时作为加压输液、输血、或采集血标本【用物】治疗盘内放置:无菌持物钳浸于消毒溶液罐内或干式,2—2. 5%碘酊,70—75%酒精或安尔碘等消毒液,无菌纱布及罐、消毒棉签,0.1%肾上腺素、笔、砂轮。

另备注射器、针头、试管、弯盘、注射器针头回收器。

【人文关怀、爱伤意识】1、操作前向病人说明操作目的,取得同意与配合。

2、操作中应有必要的说明和解释,保护病人隐私,关注病人感受,减少不良刺激。

3、操作后帮助病人摆放舒适体位,整理好衣着和被褥,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1、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抽血项目等,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股静脉注射目的、注意事项。

3、协助病人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

4、检查注射器的包装、有效期等,再次查对,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5、术者消毒左手中指和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内侧,用左手食指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并固定。

6、右手持注射器,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垂直进针或者30-45度刺人股静脉,见回血后用右手固定注射器,左手抽动活塞,按需要采集标本或者注入药物。

7、抽血或注射毕,迅速拔针,局部用3—5根消毒棉签(或无菌纱布)加压按5分钟以上。

8、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整理用物。

9、消毒洗手。

【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若向静脉内输注液体时,穿刺应为30--45度角以免穿破血管。

如抽出鲜红血液,即示误入股动脉,应立即拔针,加压5分钟以上止血。

第五节、腹腔穿刺术【目的】①抽取腹水进行化验检查,明确腹水的性质,协助诊断。

②放出适量的腹水,减轻腹腔的压力,缓解压迫症状。

③腹腔内注入药物,达到直接治疗和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用物】①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

②腹腔穿刺包内有弯盘、治疗碗、小药杯、止血钳、组织镊、5ml注射器、6号及7号针头、腹腔穿刺针、洞巾、纱布、棉球、培养瓶、持针器、缝针、缝线等。

③其它用物。

无菌手套、30ml注射器消毒长橡皮管(70~80cm、酒精灯、火柴、腹带、皮尺、盛腹水容器、2%利多卡因2支;另备无菌手术剪、刀。

【人文关怀、爱伤意识】1、操作前向病人说明操作目的,取得同意与配合。

2、操作中应有必要的说明和解释,保护病人隐私,关注病人感受,减少不良刺激。

3、操作后帮助病人摆放舒适体位,整理好衣着和被褥,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操作与护理及注意事项】(1)操作与护理:①向病人说明穿刺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解除病人的顾虑,取得其合作.②将备好的用物携至床旁,用屏风遮挡病人,协助病人排空尿液,以免穿刺时误伤膀胱。

③根据病情,安排适当的体位,如坐位或半卧位。

协助病人解开上衣,松开腰带,暴露腹部,背部铺好腹带,腹下部系好橡皮布及治疗巾。

④如大量放腹水,应在放液前测量体重、血压、脉博。

盛腹水的容器放适当位置。

⑤穿刺部位。

宜取脐与左髂前上棘联线的内2/3与外1/3交界处或取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左右旁开1~1.5cm.⑥打开穿刺包,协助医生常规消毒已选定的穿刺部位。

术者戴口罩及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以1%普鲁卡因自皮肤至腹膜壁层行浸润麻醉。

用穿刺针自局麻点刺入皮下,徐徐刺入腹腔后,先用注射器取少许腹水,留取标本作常规检查及培养。

须放液时,在针栓部接上已消毒的橡皮管,引腹水入容器中。

⑦大量放液速度不可过快,液量不宜过多,随着腹水的流出,将腹带自上而下逐渐束紧,以防腹内压骤降而发生虚脱或休克。

如需注射药物时,将药液注入腹腔内。

⑧腹腔穿刺放液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放液,卧床休息,并予以输液等紧急措施。

⑨穿刺完毕,拔出穿刺针后,局部碘酒、酒精消毒,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测量腹围,束紧腹带,协助病人平卧。

如果用切口穿刺放液。

完毕后应协助医生缝合切口,再次消毒局部后用纱布覆盖切口,并用胶布固定,测量腹围,束紧腹带。

⑩整理用物,并详细记录腥腹水量、性质、颜色,及时送检。

(2)注意事项:①严格招待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②穿刺点应视病情及需要而定,急腹症时穿刺点最好选择在压痛点及肌紧张最明显的部位。

③勿在腹部手术瘢痕部位或肠袢明显处穿刺,妊娠时应在距子宫外缘1cm处穿刺。

④少量腹水进行诊断性穿刺时,穿刺前宜令病人先侧臣于拟穿刺侧3~5分钟。

对腹水量多者,进行腹腔穿刺时,应先将其腹壁皮肤向下向外牵拉,然后穿刺,拔针后可使皮肤针眼与腹肌针眼错开,以防腹水沿针眼外溢。

⑤大量放腹水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血浆蛋白大量丢失,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予放液。

初次放液不宜超过3000ml(如有腹水回输设备则不在此限)。

血性腹水留取标本后应停止放液。

⑥腹带不宜过紧,以免造成呼吸困难。

⑦术后穿刺处如有腹水外溢,可用火棉胶涂抹,及时更换敷料,防止伤口感染。

⑧大量放液者,应卧床休息8~12小时,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⑨有粘连型结核性腹膜炎、卵巢肿瘤、包囊虫病、动脉瘤者应慎行或禁忌腹腔穿刺。

第九节、无菌术一、七步洗手法和外科洗手法【七步洗手法】:前提,在流动水下浸湿双手,去洗手液或者肥皂液均匀涂抹双手1、掌心对掌心,相互揉2、掌心对手背,两手交叉揉搓3、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揉搓4、十指紧扣,转动揉搓5、指尖在掌心揉搓6、拇指握在掌心,转动揉搓7、必要时,清洁手腕。

(手腕在掌中转动揉搓)【外科洗手法】1、洗手前,将衣袖卷至上臂上1/3处,剪指甲、除去指甲内污垢。

2、用肥皂水洗净手臂及肘部的污垢。

3、用无菌海绵或纱布蘸消毒液揉搓,从指尖、前臂至肘上10厘米,揉搓时按顺序由指尖渐向肘上分三段(指尖-掌横纹;掌横纹-肘;肘上10厘米),左右对称揉搓。

特别注意甲缘、指间、大拇指内侧、前臂尺侧及皮肤皱褶处,揉搓约3分钟。

4、用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及上臂,注意始终保持手高于肘,水只能从手流向肘部,不可倒流以免污染。

5、用两条无菌纱布或擦手纸,分别从手至上臂擦干。

6、无菌方法取术前消毒液适量,双侧交叉均匀涂抹双手至肘上6厘米,待干后穿手术衣。

第十节、导尿术导尿术(catheterization),常用于尿潴留,留尿作细菌培养,准确记录尿量,了解少尿或无尿原因,测定残馀尿量、膀胱容量及膀胱测压,注入造影剂,膀胱冲洗,探测尿道有无狭窄及盆腔器官术前准备等。

【导尿术的目的】1、直接从膀胱导出不受污染的尿标本,作细菌培养,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检查残余尿量,鉴别尿闭及尿潴留,以助诊断。

2、为尿潴留病员放出尿液,以减轻痛苦。

3、盆腔内器官手术前,为病员导尿,以排空膀胱,避免手术中误伤。

4、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留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

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为促使膀胱功能的恢复及切口的愈合,常需做留置导尿术。

5、抢救休克或垂危病员,正确记录尿量、比重,以观察肾功能。

【适应症】1:各种下尿路梗阻所致尿潴留。

2:危重病人抢救。

3:膀胱疾病诊断与治疗。

4:进行尿道或膀胱造影。

5:留取未受污染的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人文关怀、爱伤意识】1、操作前向病人说明操作目的,取得同意与配合。

2、操作中应有必要的说明和解释,保护病人隐私,关注病人感受,减少不良刺激。

3、操作后帮助病人摆放舒适体位,整理好衣着和被褥,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物品准备】1:无菌导尿包:内有治疗碗1个,尿管2根,小药杯一个,血管钳2把,石蜡油棉球1个,标本瓶1个,洞巾1块,纱布数块,20ml注射器1个(内有生理盐水20ml)2:外阴初步消毒用物:无菌治疗碗一个(内盛消毒液棉球10余个,血管钳1把),清洁手套1只。

3:其他:无菌持物钳,无菌手套,消毒溶液(碘伏),中单,便盆。

【操作流程】1.患者仰卧,两腿屈膝外展,臀下垫油布或中单。

患者先用肥皂液清洗外阴;男患者翻开包皮清洗。

2.以0.5%碘伏溶液由内向外环形消毒尿道口及外阴部。

尔後外阴部盖无菌洞巾,男性则用消毒巾裹住阴茎,露出尿道口。

3.术者戴无菌手套站于患者右侧,以左手拇、示二指挟持阴茎,女性则分开小阴唇露出尿道口,右手将涂有无菌润滑油之导尿管慢慢插入尿道,导尿管外端用止血钳夹闭,将其开口置于消毒弯盘中。

男性约进入15—20cm,女性约入6—8cm,松开止血钳,尿液即可流出。

4.需作细菌培养者,留取中段尿于无菌试管中送检。

5.术後将导尿管夹闭後再徐徐拔出,以免管内尿液流出污染衣物。

如需留置导尿时,则向气囊内注入适量生理盐水,以防脱出,外端以止血钳夹闭,管口以无菌纱布包好,以防尿液逸出和污染;或接上留尿无菌塑料袋,挂于床侧。

【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

2.插入尿管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尿道粘膜,若插入时有阻挡感可更换方向再插见有尿液流出时再插入2cm,勿过深或过浅,尤忌反复抽动尿管。

3.选择导尿管的粗细要适宜,对小儿或疑有尿道狭窄者,尿管宜细。

4.对膀胱过度充盈者,排尿宜缓慢以免骤然减压引起出血或晕厥。

5.测定残馀尿时,嘱患者先自行排尿,然後导尿。

残馀尿量一般为5—10m,如超过100m1,则应留置导尿。

6.留置导尿时,应经常检查尿管固定情况,有否脱出,必要时以无茵药液每日冲洗膀胱一次;每隔5—7日更换尿管一次,再次插入前应让尿道松弛数小时,再重新插入。

7、膀胱过度充盈患者导尿时速度不能过快,否则可以产生休克或膀胱出血,些时应缓慢分次的放出尿液,每次约150-200ml,反复多次,逐渐交膀胱放空。

第十一节、胃肠减压术胃肠减压术是胸外科常用的护理操作技术,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利于伤口的愈合。

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将胃肠道积聚的气体和液体吸出,以降低胃肠道内压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伤口愈合和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应症】1.急性胃扩张2.麻痹性肠梗阻,如急性原发性腹膜炎、出血性小肠炎、低血钾等引起,以解除或减轻梗阻。

3.外科手术后、感染、外伤等所引起动力性肠梗阻。

4.机械性肠梗阻,如蛔虫梗阻引起,必要时可为术前准备。

【人文关怀、爱伤意识】1、操作前向病人说明操作目的,取得同意与配合。

2、操作中应有必要的说明和解释,保护病人隐私,关注病人感受,减少不良刺激。

3、操作后帮助病人摆放舒适体位,整理好衣着和被褥,告知术后注意事项。

【手术方法】1.胃肠减压器三瓶重力吸引装置(见右图)。

按右图所示,安装吸引瓶甲、乙及收集瓶。

吸引瓶甲灌满清水,用时开放排水管,水则由瓶甲内流瓶乙,吸出之胃肠液流入收集瓶内。

瓶甲的水流完后,可将瓶甲与瓶乙互换,重新安装排水管及吸引管,继续进行吸引。

2.中心负压吸引或电动负压吸引器一般在吸引器和胃肠减压管之间加装一调压瓶,可防止吸引力过大,损伤胃肠黏膜。

瓶中盛水1/2,以长管插入水面下的深度来调节吸引的压力,插得越浅,吸引力越小,插得越深,则吸引力越大,用于胃肠减压时,一般长管插入水面下4~5cm即可(见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