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逻辑表达与逻辑的哲学分析——从概念、定义与命题理论看莱(精)
哲学学学习总结哲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哲学学学习总结哲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哲学作为一门研究思维、存在和真理等基本问题的学科,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我对哲学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入研究了哲学思想与逻辑推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的学习总结进行归纳和总结,重点探讨哲学思想与逻辑推理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首先,哲学思想对于提高我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哲学思想,我深刻认识到了思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同的哲学思想流派给了我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例如,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启发了我对事物本质和存在规律的思考;康德的唯心主义则让我思考到了人类理性与经验之间的关系。
这些思想启迪了我的思维方式,使我能够更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
其次,在逻辑推理方面,我通过学习逻辑学习到了合理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逻辑推理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我们根据规则和原则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中,逻辑推理帮助我更好地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并做出有理有据的判断。
逻辑推理强调的证据和推论使我能够避免主观臆断和盲目跟从,提高了我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哲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研究与应用也对我的学术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为一个学者,我通过对哲学思想的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深度和广度。
哲学思想的探索给予了我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启发,帮助我在学术领域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提升研究水平。
同时,逻辑推理的应用使我的研究更加系统、条理清晰。
我能够更好地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研究结果。
此外,在实际生活中,哲学思想与逻辑推理也给了我很多有益的指导。
首先,哲学思想帮助我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伦理学和伦理观念的研究,我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努力将其贯穿于日常生活中。
此外,逻辑推理的应用使我在面对困难和抉择时能够更客观地分析问题,做出合理的抉择。
逻辑基本含义
逻辑基本含义逻辑指的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是对思维过程的抽象。
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辩证逻辑包括矛盾逻辑与对称逻辑。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逻辑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逻辑的定义逻辑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
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
逻辑包括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辩证逻辑包括矛盾逻辑与对称逻辑。
对称逻辑是人的整体思维(包括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的逻辑。
逻辑的释义逻辑就是事情的因果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
有时逻辑和逻辑学两个概念通用。
从狭义来讲,逻辑就是指形式逻辑或抽象逻辑,是指人的抽象思维的逻辑;广义来讲,逻辑还包括具象逻辑,即人的整体思维的逻辑。
逻辑和逻辑学的发展,经过了具象逻辑—抽象逻辑—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对称逻辑三大阶段。
对称逻辑是逻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是辩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逻辑发展的最高阶段。
对称逻辑学就是对称逻辑的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
对称逻辑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是天与人、思维与存在、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思维层次与思维对象、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对称的逻辑。
对称逻辑就是对称的思维方式。
逻辑的含义逻辑通常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规律,事物的完成的序列。
2:事物流动的顺序规则3:事物传递信息,并得到解释的过程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规则。
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
有逻辑和逻辑学两个概念通用。
辑与逻搭配读轻声。
逻辑(理则学),源自古典希腊语(logos),最初的意思是“词语”或“言语”,(引申出意思“思维”或“推理”),1902年严复译《穆勒名学》,将其意译为“名学”,音译为“逻辑”;因为该词是由日制汉语“伦理”一词分拆而来,所以日语还把它译为“论理学”。
传统上,逻辑被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
自从十九世纪中期,逻辑经常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研究。
哲学逻辑学理论
We can consider substance itself as a category, for example, “he is a human,” in which case human (a substance) is a predicate. These categories represented for Aristotle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s that are used in scientific knowledge. They represent the specific ways in which whatever exists does exist or is realized.
Logic In Eyes Of Aristotle
--- A discussion
Wang Wenjun Oct. 23rd, 2008
逻辑之基本论述和概念:
逻辑是跨越各种变换而保持某些命题的 特性的系统。在经典逻辑中,这个特性是 特性的系统。在经典逻辑中,这个特性是 “真实性”: “真实性”: 在有效的论证中,推导出来的命 题的真实性由应用保持这个特性的有效步骤 来保证。但是,在其它逻辑属性里,这个特 性不是必须是“真实性”,可以是其它特性。 例如“证实性”.
Conclusion:
Aristotle devised a set of rules that determine when conclusions were rightly inferred from their premises. Although Aristotle’s theory of the syllogism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determining valid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emised and conclusions, his aim was to provide an instrument for scientific demonstration. For this reason, he emphasi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gic and metaphysics(形而上学 )--metaphysics(形而上学 between our way of knowing and what things are and how they behave. That is what he thought that words and propositions are linked together because the things which language mirrors are also linked together.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详细概述
逻辑学在法律解释中也有所应用,帮助解释法律 条文的含义和适用范围,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3
法律论证
逻辑学在法律论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论证 和反驳,评估法律观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科学中的逻辑学应用
实验设计
01
逻辑学在实验设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形式谬误
形式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违反形式逻辑规则的错误。常 见的形式谬误包括假两难推理、不当假设、循环论证等。
归纳推理错误
归纳推理错误是指在归纳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常见的 归纳推理错误包括以偏概全、过度概括、以全概偏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模态逻辑的符号表示通常包括L(必然)、M( 可能)、G(必然地不)和H(可能地不)。
模态命题逻辑
01
模态命题逻辑是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模态命题 的推理规则和形式化。
02
它包括基本模态命题逻辑和扩展模态命题逻辑,其中基本模态命 题逻辑只包含必然和可能两种模态,而扩展模态命题逻辑则引入
更多模态。
推理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已知的逻辑公式和推理规则,推导出新的逻辑 公式。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一些推理技巧,如归结推理、假言推理等 。
04
模态逻辑
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
模态逻辑是研究必然性和可能性这两种模态的 逻辑分支,主要关注命题或语句的真实性程度 。
模态逻辑包括简单模态逻辑和广义模态逻辑, 其中简单模态逻辑只考虑两种模态,即必然和 可能,而广义模态逻辑则引入更多模态。
逻辑学的重要性
逻辑学在科学、哲学、法律、政治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是理解和评估 论证的基础。
中国经典哲学的语言逻辑诠释
中国经典哲学的语言逻辑诠释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
在古代哲学中,语言逻辑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通过语言逻辑的诠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经典哲学的内涵和精髓。
本文将从语言逻辑的角度,对中国经典哲学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一、辩证法的语言逻辑中国古代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之一就是辩证法。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统一,提倡综合全面的思维方式。
在语言逻辑上,辩证法要求我们善于运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看到事物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例如,在《道德经》中就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论断,这种逻辑思维强调了事物发展的多元性和整体性,体现了辩证法的思想精髓。
二、阴阳五行的语言逻辑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它揭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变化规律。
在语言逻辑上,阴阳五行要求我们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阴阳相生相克,五行相生相克,这种逻辑思维强调了事物之间的互动性和相互依存性。
通过阴阳五行的语言逻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发展演变和规律性。
三、道家思想的语言逻辑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在语言逻辑上,道家思想要求我们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追求超越言语的境界。
道家强调“道可道,非常道”,这种逻辑思维强调了言语的局限性和超越性,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深邃和超然。
四、儒家思想的语言逻辑儒家思想注重人伦道德,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价值观。
在语言逻辑上,儒家思想要求我们注重言行一致,言传身教。
儒家强调“言必信,行必果”,这种逻辑思维强调了言行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稳重和庄重。
五、佛家思想的语言逻辑佛家思想强调解脱生死,追求涅槃境界。
在语言逻辑上,佛家思想要求我们超越言语的表面,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佛家强调“言语是假,实相是空”,这种逻辑思维强调了言语的相对性和虚幻性,体现了佛家思想的超脱和超拔。
六、结语中国经典哲学蕴含着丰富的语言逻辑,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的诠释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逻辑基础知识逻辑的含义
逻辑基础知识逻辑的含义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要研究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
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逻辑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逻辑的概念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
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规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响着概念的内涵。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即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数量就越少);反之,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明确,否则会闹笑话。
某小学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讲到"给予胜于接受"。
一个学生即抢着说:"是的,我爸爸在工作中总是努力给予别人,竭力避免接受"。
老师说:"太好了,向你爸爸学习。
随便问一句,他是干什么工作的?"学生说:"拳击运动员"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概念的相容关系有:(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这两个概念就是同一关系的概念。
(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教师"和"教授"这两个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着后者的全部外延。
(3)交叉关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企业家"和"MBA"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关系。
逻辑哲学论里的命题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逻辑哲学论里的命题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主要介绍逻辑哲学论中的命题,并对其进行概述、说明和解释。
命题作为逻辑推理的基本单位,在逻辑学和哲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命题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以及命题逻辑与命题推理的规则和常见谬误是理解逻辑哲学论并运用于实践的先决条件。
1.2 文章结构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分,将介绍命题的基本概念。
我们将定义什么是命题,并探讨它们的一些基本性质,以便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命题的本质。
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命题逻辑与命题推理。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命题逻辑的基本规则,包括合取、析取、否定等操作符,并探讨常见的命题推理类型,比如假言推理、拒取推理等。
同时,我们还将涉及到一些常见的命题谬误,并提供修正策略。
第三部分,我们将研究命题逻辑在哲学领域中的应用。
特别地,我们将讨论笛卡尔的哲学思想中命题逻辑的应用,康德对命题逻辑的贡献及其影响,以及现代逻辑哲学对命题概念的批判和发展。
最后,在结论与总结部分,我们将回顾本文主要内容,并给出未来研究方向以及命题逻辑在现实生活和学术研究中可能带来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命题逻辑在个人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和启示。
1.3 目的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逻辑哲学论中命题的基本知识,并展示命题逻辑在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深入了解命题概念、推理规则和常见谬误,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命题逻辑,并从中获得思维上的启示与指导。
2. 命题的基本概念2.1 命题的定义命题是一个陈述性语句,意味着它可以被判断为真或假。
命题必须具备以下两个要素:明确的主语和谓语。
例如,"今天是星期一"是一个命题,因为它可以被判定为真或假。
2.2 命题的性质2.2.1 真值性质:一个命题可以被确定为真或假。
真值指的是命题陈述与事实相符合。
2.2.2 完整性:每个命题仅有两个可能的取值,即真或假。
2.2.3 独立性:每个命题都是独立存在的,在逻辑推理中不受其他命题影响。
逻辑学与哲学
逻辑学与哲学第一眼看到这两个词汇,便有种抽象难懂的感觉,心中有一定的理解,却又无法完全表达出来。
大多数人对这两个词汇的理解,都是“哲学”的范围要更广阔,也是哲学在身边出现的频率多些,那么,接下来就先由哲学入手,阐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哲学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人们对事物认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包含了人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和社会的有力工具和武器,是人们生活中精神武器。
生活中的哲学,主要是生活中的辩证法和方法论。
关于生活中的哲学,我国古代就有很多,大部分都存留在古代的典籍、典故、成语中。
比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反映的是只见局部不见整体的问题。
再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讲的是质量互变的道理。
但是,当代的比较系统比较正确的辩证法和方法论,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
其中,辩证法的最核心内容就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比如,我们常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两点论的分析方法等。
认识论的最核心内容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生活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非常大。
而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的学问或者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说。
旧称“论理学”、“理则学”、“名学”、“辩学”。
由亚里士多德创立。
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逻辑学就是关于思维规律的学说。
有时逻辑和逻辑学两个概念通用。
逻辑和逻辑学的发展,经过了传统逻辑(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两大阶段,辩证逻辑又有矛盾逻辑、对称逻辑两大阶段。
对称逻辑是逻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是辩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逻辑学发展的最高阶段。
生活中的逻辑学也很常见。
我们经常在脑筋急转弯中问道“2加3在什么情况下等于5 ”我们会很快答道“在做错的情况下”这回答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难,但如果要从逻辑学的角度回答恐怕没有几人能答出来,其实答案是:“如果1加1不等于2,那么,2加3不等于5。
《哲学逻辑学》PPT课件
③变项
④语言表达形式
3.如果A与B两命题的变项相同,则它们的常项( )
①可能相同 ②不可能相同
③不可能不同 ④一定相同
4.下列思维结构形式特征相同的命题组是( )
①SEP与SIP ②SAP与SOP
参考答案: 一、 1、3题中的“逻辑”分别指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现实生活的客
例如: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 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 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这段话中的“逻辑”一词是在研究思维规律、 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的科学这种意义上被 使用的。本书书名中的逻辑也是在这种意 义上使用的。
(三)逻 辑 学 简史
逻辑学
古希腊(以亚里士多德 的《工具论》为代表
任何一个逻辑形式都包括:
常项
逻辑常项 和 逻辑变项
所有S是P
变项
三、逻辑学的性质
基础性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公布
的学科分类目录,就把逻辑学列 入相对于技术科学的七种基础学 科之中,充分肯定了逻辑学在文 化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 工具性 全人类性
第二节、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与方法
普通逻辑学知识系统
概念
判断
推理
知 识
方法 简单 判断
复合 判断
模态 判断
演绎 推理
归纳 推理
概概 念念 的的 特分 征类
内外 涵延
概 念 间 关 系
定划限 性
义
分
制 与
质 判
概断
括
关联 选假 负 真 系言 言言 判 值 判判 判判 断 模 断断 断断 态
判
断
规 范 模 态 判 断
简单 判断 推理
逻辑基础知识逻辑的含义
逻辑基础知识逻辑的含义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要研究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
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逻辑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逻辑的概念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
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规定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也影响着概念的内涵。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即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越多),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少(即这个概念所指的事物的数量就越少);反之,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那么,这个概念的外延就越多。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明确,否则会闹笑话。
某小学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讲到"给予胜于接受"。
一个学生即抢着说:"是的,我爸爸在工作中总是努力给予别人,竭力避免接受"。
老师说:"太好了,向你爸爸学习。
随便问一句,他是干什么工作的?"学生说:"拳击运动员"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概念的相容关系有:(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这两个概念就是同一关系的概念。
(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教师"和"教授"这两个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着后者的全部外延。
(3)交叉关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比如,"企业家"和"MBA"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关系。
以哲学态度和方法解读逻辑学的定义-逻辑学论文-哲学论文
以哲学态度和方法解读逻辑学的定义-逻辑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道路上,逻辑学终于在20 世纪超越规范和方法的发现与描述这种技艺性反思形态而提升到逻辑哲学境界,开始追问作为逻辑规范和方法前提的基本概念,如真、必然性、意义等,它们不能再套用描述逻辑规范和方法那样的认识方式来说明,而是必须作异质性的哲学思考才有希望加以解决。
但是,反思的步伐如此沉缓,以致这种逻辑哲学还没有发展到在主题上把逻辑观念本身纳入视野这种彻底性水平,当然也就不能分享崭新逻辑概念的工具力量---反过来开拓逻辑哲学和逻辑方法---的回报。
质言之,在逻辑是什么这个问题上,逻辑学还没有采用哲学态度和方法加以拷问。
本文意在为逻辑观念的哲学探索作预备性引导,以便增强关于逻辑定义的一种严格哲学分析所包含的性翻转的可理解性。
前定义语境下逻辑词项的使用限制及其语法形态何以逻辑是什么这一关于逻辑观念本身的提问一直没有成为哲学问题?关键在于,人们在应对这一问题时,直接或间接地选择了美诺悖论中的一个选项,即我知道逻辑是什么,从而使问题成为明知故问,让回答变成没有实质认识意义的回顾式自言自语。
其通常形式为,接受关于逻辑规范的反思结果的描述,从中提取逻辑的表述谓词。
有意无意之中,这种做法已经进入循环定义的认识,把本来位列在上认识序位的概念错误地放置到本来隶属于它的下位事物之下,因为按理,不是作为逻辑表现的个别逻辑现象规定逻辑概念,而是相反,逻辑概念决定一种个别思维方式是否属于逻辑范畴。
从方向上看,这种定义方法把前进性认识任务篡改为倒退性的观念因袭,调头返回到已有的逻辑观念水平领域,沉溺于不安全的和不确切的逻辑感觉之中。
不论这种问答经历怎样的过程,其实质都是一个简单的分析判断,即按照认识的结构,在主词逻辑的设立中已经包含后来谓词的内容,差别只在于材料堆砌方式和材料的多寡。
但在这种实际已经作出独断但佯装不知逻辑是什么的假面舞会中,材料实在只是一种伪装,它已经把认识问题偷换为表达问题,即不是在真心询问逻辑概念的内容,而仅仅是在为先入逻辑观念搜寻和编织表述语句,并用装饰材料伪造认识合法性。
逻辑和哲学之间的关系介绍
逻辑和哲学之间的关系介绍逻辑思维,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
是指符合世间事物之间关系(合乎自然规律)的思维方式,我们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逻辑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希望大家喜欢!逻辑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内因与外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
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运动的源泉和动力,它规定着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外因:事物变化、发展的外在原因,即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事例:鸡蛋可以孵化出小鸡,而石头不能孵化出小鸡,因为石头缺少内因(生长发育的功能),开水锅里的鸡蛋也不能孵化出小鸡,因为开水锅里的鸡蛋缺少外因(合适的孵化温度)。
现象与本质从观察表面现象到发现本质规律。
表面现象是事物的外在体现,而本质规律是事物的内在体现。
相对与绝对相对与绝对是反映事物性质的两个不同方面的哲学范畴。
相对是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
绝对是指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
静止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从一定的关系上考察运动时,运动表现出来的特殊情况,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静止的两种情况:(1)一切事物虽然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但是某一具体事物在某种场合下可以不具有某种特定的运动形式。
就其不具有这种特定的运动形式这一点而言,它是静止的。
例如:地面上的建筑物就其对地面没有作机械运动这一点而言是静止的,但是这种静止仅仅是从一定的“参考系”看来才是如此,从别的“参考系”看来又是运动的,如建筑物随地面一起围绕着太阳运转,又随太阳系一起在银河系中运转。
(2)一切事物虽然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但是并非在任何时候都发生质变。
当事物还没有发生质变时,这个事物还是它自己,在这个意义上它是静止的。
量变与质变量变:量变又称“渐变”。
与质变相对。
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逻辑中的哲学问题探究
逻辑中的哲学问题探究古代近代的哲学家很多都探讨过逻辑学的问题,一般认为自从弗雷格创造一套符号系统后,逻辑学就进入了现代逻辑时代。
这套符号系统直到现在仍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很多逻辑学家把弗雷格看作是现代逻辑的创始人。
对逻辑学的分类也有着多种说法,按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这些划分大都没有非常明确的准则,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在下文中会提到一些。
关于逻辑学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哲学的问题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本文下面就探讨一下关于逻辑的这些哲学问题。
一、什么是逻辑目前逻辑是隶属于哲学的一门学科,提到逻辑首先要想到的是逻辑的定义即什么是逻辑。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内涵和外延的方式,逻辑学科缤纷复杂,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外延的方式讨论一下逻辑学的范围,这其实也正是回答了什么是逻辑的问题。
逻辑首先是一个形式系统,目前公认属于逻辑系统的是经典逻辑,经典逻辑是由引言中提到的弗雷格创造的符号系统发展而来的,主要包括命题演算和一阶逻辑。
除此之外产生了许多其他的形式系统,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经典逻辑进行扩充而形成的扩展逻辑,包括各种模态逻辑;第二类是对经典逻辑进行修改而形成的异常逻辑,如多值逻辑、直觉主义逻辑等;第三类是其他一些与经典逻辑关系不太密切的新兴产物如归纳逻辑等。
对于这三类形式系统的逻辑地位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学者概括了这样几类标准:(一)有解释的形式系统才可以成为逻辑,无解释的形式系统只能是符号的集合,这种观点主要是为了把逻辑系统同一般的算术几何的东西区分开来。
但按照这种观点,逻辑所包含的范围甚广,因此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
(二)根据与经典逻辑的相似度来确定什么是逻辑系统,什么不是逻辑系统。
这个标准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怎样才算相似,怎样就算不相似了呢?因此该标准并不能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准则。
(三)对论题具有中立性的系统才算是逻辑系统。
逻辑主要研究的是关于形式的问题,是推理的有效性问题,而不能依赖与所选用的具体命题,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提出这个标准。
哲学中的逻辑问题
哲学中的逻辑问题逻辑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是关于思维过程中推理推断的规则、方法和基本原理的研究。
在哲学思考中,逻辑问题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涉及到问题的概念、判断和推理,还涉及到哲学的基本问题如真理、知识、存在等等。
因此,逻辑问题是哲学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话题。
逻辑是众多哲学学派产生的土壤,而不同哲学学派所采用的逻辑方法也不同。
在古代哲学中,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命题逻辑,对后世哲学逻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命题逻辑是逻辑学的基础,它是建立在二元性基础上的。
所谓的二元性是指命题逻辑中所有的命题都只存在二元关系,即为真或为假。
但是,二元性却不能涵盖所有的推论方式。
在20世纪初,新逻辑学派提出了更为广义的逻辑研究方法——谓词逻辑,谓词逻辑以一种更形式化的方法来描述自然语言中的语句,使得推理的形式更加严格和准确。
逻辑问题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概念、判断和推理。
概念是指对于事物的一般性描述,是人类理解和认识世界的基础。
在概念的定义上,哲学中存在不同学派的分歧。
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概念是物品的名字”,和康德认为“概念是普遍的表象”。
概念的定义方法也有区别,有的认为是定义内涵,有的认为是定义外延,还有的认为是定义的一般特征等等。
判断是指将一个概念应用到具体的某件事物上的过程。
判断包括的问题有真理性、联词、量词等等,也是新逻辑学中探讨的问题之一。
推理是建立在概念和判断之上的,是思维过程的重要环节。
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类,演绎推理是根据前提的真假,推出结论的真假,归纳推理则是从个别的例子中得到普遍性的结论。
在哲学探讨中,逻辑问题也和其他学科产生了联系和共鸣。
例如,在数学和哲学的讨论中,数学家们也在探讨命题逻辑、谓词逻辑、数理逻辑等等问题。
在自然科学领域,逻辑学的思维方式也对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量子力学和计算机科学中,逻辑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总之,逻辑问题在哲学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逻辑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不仅能够深化人类对世界的理解,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哲学逻辑10图解黑格尔的《逻辑学》
自我否定的形态变化
观点解说:否定之否定的两种形式
存在环节:自身生长变化
• 一个过程,两次否定 • 存在环节:从形式否定到 属性否定:生死转化。两 个层次是过程和系统、动 态和静态的对立统一。 • 认识环节:从静态逻辑到 动态逻辑,从逻辑模式到 金字塔形式。由此构成真 理的属性和形式之间的矛 盾关系。
灵魂 世界 上帝 抽象形式 认识能力
物自体 为我之物
存在-实践 关系-理性 统一-批判 菱形范 畴表
知性:有限和有条件事物 理性:无限和无条件事物 辩证论 三分法 二律背反 本质矛盾
功绩:知性范畴是有限的,没有达到真理 缺陷:1、物自体停留在彼岸,割裂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对思维活动只加以历史的叙述,例证法,没有进到本质
第二版序言强调方法、过程、真理
两种真理 过程分析 真理的内容实 质也可说是表现在 两种语言里,一为 感情的、表象的、 理智的,基于有限 范畴和片面抽象思 维的流行语言,另 一为具体概念的语 言。P12
思辨方法
当精神一走上思 想的道路,不陷入虚 浮而能保持着追求真 理的意志和勇气时, 它可以立即发现,只 有〔正确的〕方法才 能够规范思想,指导 思想去把握实质,并 保持于实质中。P5
间接反思:本质 无限性概念
直接反思:种类概念 感觉表象:存在物名称 抽象概念
形而上学-片面性具有的三种表现
独断论 绝对可知
科学理论是 系统矛盾论
片面理论 三种形式
方法环节的对立 绝对性和相对性
黑格尔 逻辑学 的属性
观点环节的对立 可知与不可知
怀疑论 相对性
本质同一 形式对立
不可知论 绝对性
形而上学:哲学理论的分类模式
导言揭示的逻辑关系:目的是规律
关于什么是哲学里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于什么是哲学里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抽象思维。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什么是哲学里的逻辑思维能力,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什么是哲学里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通常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的结论的规律。
说某人逻辑性强,就是说他善于推理,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
说某人说话不合逻辑,就是说他的推理不正确,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逻辑有时也指逻辑学。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规律的理论。
逻辑学分古典逻辑和现代逻辑。
逻辑又有演绎逻辑,归纳逻辑,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等不同类型。
逻辑推理中的已知条件和结论都是可以判断真假的命题。
如果把命题作为最基本的成分,只研究命题推理的规律,就得到命题逻辑。
进一步,把命题再细分为谓词,量词就得到谓词逻辑。
用符号表示命题,谓词,量词,得到符号逻辑。
符号逻辑常用来研究数学中的推理,因此也叫数理逻辑。
二十世纪,数理逻辑发展迅速,它的四个主要分支:集合论,模型论,递归论,证明论已成为数学的重要学科。
现代逻辑如模态逻辑,时态逻辑,概率逻辑,量子逻辑,模糊逻辑等各式各样的应用逻辑层出不穷。
这样一来,逻辑的含义是太丰富了。
逻辑已经成为数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甚至每一门学科的基础。
怎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1、灵活使用逻辑。
有逻辑思维能力不等于能解决较难的问题,仅就逻辑而言,有使用技巧问题。
何来?熟能生巧。
学数学可知,解题多了,你就知道必须出现怎样的情况才能解决问题,可叫数学哲学。
总的来说,文科生与理科生差异在此,不在逻辑思维的有无。
同时,现实中人们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实际上是思想能力强,并无分文理。
而且思想也不是逻辑地得到,而是逻辑地说明。
2、参与辩论。
思想在辩论中产生,包括自己和自己辩论。
例如关于是主权高于人权还是相反,我认为是保护人权的主权大于人权,不能包括导致国王享用婴儿宴的主权,既必须界定主权,前者有条件成立。
《哲学逻辑学》PPT课件
模 复合判 态 断推理 推
理
三 联选假 段 言言言 论 推推推 推 理理理 理
负 判 断 等 值
理理
推
13 理
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现实的简 单的逻辑方法
认识与思维 实践 感性认识
感觉 知觉 表象
理性认识
概念 思
判断 推理
维 形 式
普通逻辑学知识系统
概念
判断
推理
知 识
方法 简单 判断
复合 判断
模态 判断
演绎 推理
归纳 推理
概概 念念 的的 特分 征类
内外 涵延
概 念 间 关 系
定 义
划 分
限 制 与
性 质 判
概断
括
关联 选假 负 真 系言 言言 判 值 判判 判判 断 模 断断 断断 态
判
断
规 范 模 态 判 断
简单 判断 推理
…bad reasoning well as good reasoning is possible; and
this fact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practical side of
logic.
—Charles Sanders Peirce
主讲人:陈世柏
1
课程目的:使同学们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逻辑 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 自觉地进行逻辑思维和表述论证的训练,提 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增强论证的逻辑 力量并培养学生的分析理性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和理解其他各门具体科 学知识提供必要的逻辑分析工具
的名称,如,在这门学科传入我国后,其
逻辑与命题的基本概念
逻辑与命题的基本概念逻辑和命题是我们日常思维和语言表达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对于推理和论证的正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逻辑和命题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它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一、逻辑的基本概念逻辑是研究人类思维和推理的学科。
它关注以合理性为目标的推理方式和论证过程。
逻辑主要研究推理规则、论证形式以及命题之间的关系。
在逻辑中,我们常常使用命题和论证来推导出结论。
二、命题的基本概念命题是陈述句或陈述句等价的表达方式,它可以被证明为真或假。
命题可以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1. 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不能再分解的命题,它只有两种可能的真值:真或假。
比如:“今天是星期天。
”这个陈述可以是真或假,取决于当天的实际情况。
2. 复合命题复合命题是由简单命题通过逻辑运算符(如“与”、“或”、“非”)组合而成的命题。
常见的逻辑运算符包括合取、析取和否定。
- 合取是指两个命题同时为真,整个复合命题才为真。
用符号“∧”表示。
例如,“今天是星期天∧明天是休息日。
”只有当这两个简单命题同时为真时,整个复合命题才为真。
- 析取是指两个命题中至少一个为真,整个复合命题就为真。
用符号“∨”表示。
例如,“今天是星期六∨明天是休息日。
”只要这两个简单命题中有一个为真,整个复合命题就为真。
- 否定是指命题的反面,其真值与原命题相反。
用符号“¬”表示。
例如,“今天不是星期六。
”这个命题的真值与“今天是星期六”的真值相反。
通过将不同的简单命题进行逻辑运算,我们可以形成各种复杂的命题,进而进行复杂的推理和论证。
三、逻辑与命题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1. 科学推理逻辑和命题在科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和实验,根据逻辑和命题的关系提出假设,然后通过推理和证据来验证这些假设。
逻辑的正确运用能够帮助科学家们建立准确、严谨的科学理论。
2. 法律推理逻辑和命题在法律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法庭上,律师通过逻辑和命题来构建合理的论证,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的逻辑表达与逻辑的哲学分析——从概念、定义与命题理论看莱布尼兹的逻辑哲学观[摘 要] 本文重点阐述了莱布尼兹的逻辑思想,了他的逻辑学对他的形而上学的意义,指出了泛逻辑主义解释的局限,探讨了他的概念、定义理论和命题理论的基本及其对逻辑哲学的贡献。
[关键词] 主谓项逻辑学 泛逻辑主义 定义理论 命题理论莱布尼兹是近代普遍语言计划的真正实施者,他不但用符号化的方式重新表述了形式逻辑的三大,而且提出了逻辑演算的七条公理,从而开始了逻辑数学化的工作。
[1—S.205]他继亚里斯多德之后对逻辑与形而上学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并首次提出了二者在根本上一致的思想。
他对概念、定义、命题的论述,对逻辑的有激励作用,他对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区分成了康德哲学和胡塞尔现象学的重要思想资源。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莱布尼兹的逻辑哲学观。
一、 逻辑学对形而上学的意义自亚里斯多德以来,逻辑学便与形而上学、认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形而上学一直被视为“关于存在之为存在”的学问,被视为追求世界的第一原理和最终根据的学问,而逻辑学一向被看作思维形式和规律的学问。
近代哲学所实现的认识论转折不仅为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内在联系的重构提供了新的机会,而且扩大了两者的论域和视野。
在十七世纪哲学家中,莱布尼兹最为明确,最为完整地表述了逻辑哲学的基本思想。
在他那里,逻辑既是理智的伟大工具,又是表达哲学真理的根本,也是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因为在他看来,“通过理智创造的一切可以通过完善的逻辑规则创造出来”。
[2—S.523]莱布尼兹试图通过确立逻辑理性的价值把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上,因为他发现哲学缺乏一种明晰性和确实性。
因此,他希望对哲学进行逻辑化改造从而使哲学概念、命题和推理具有确实性。
在《人类理智新论》中他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哲学的功用,就是造成一些语词,以求给人确切的概念,并求其在一般命题中表达确定的真理。
”[3—p375]按莱布尼兹的分类观念,对所有学说的真理有两种主要处理方法,每种处理方法各有所重,各有其价值和意义,但最好的方法是把它们结合起来,因为它们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这两种方法分别是综合方法(也称理论方法)和分析方法(也称实践方法)。
综合方法或理论方法是将真理按照证明的顺序加以排列。
就像数学证明一样,把每个命题放在作为前提的命题之后。
这样一来,所有表示真理的命题就会呈现出一种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
分析方法或实践方法是从人的目的开始,从善开始,从善的最高点即人的幸福开始,然后过渡到实现善(或避免善的反面即恶)的各种特殊手段。
从这种意义上讲,分析方法是从目的过渡到手段,从抽象进入到特殊,或从一般下降到个别。
莱布尼兹认为,除上述两种处理方法,我们还可以补充第三种方法,即,一种按名词来安排真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索引方法,莱布尼兹将它用于图书分类和编目。
莱布尼兹说,第三种方法相当于古代的逻辑学方法,因为它是按一定的逻辑的范畴来处理知识和真理,其中既涉及对种和属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也涉及对范畴的逻辑外延和内涵的界定。
上述分类法与古希腊人的科学分类法是一致的。
因为古希腊人将哲学或科学分为理论的、实践的和伦理的知识三大类。
理论的知识相当于莱布尼兹在这里所说的综合法,实践的知识相当于分析法,按名词来安排真理的方法则相当于逻辑学。
随着莱布尼兹的思想趋于成熟,他对逻辑学愈加重视。
他说:“至于逻辑学,是教人以思想的条理和联系的技术,我丝毫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加以责备。
相反,倒是缺乏逻辑才使人们弄错。
”[3—p639]他不仅大大扩展了逻辑学的范围,而且力图从命题的逻辑分析入手重建形而上学。
为此,他既需要重新审视并确立形而上学的逻辑前提,又需要建立一套可靠的逻辑方法以便发现和表达确定的真理。
根据罗素的看法,莱布尼兹哲学的主要前提有五个:(1) 每个命题都有一个主项和谓项;(2) 一个主项可以具有若干个关于存在于不同时间的性质的谓项;(3) 凡不断言处于特定时间的存在的真命题是必然的和分析的,而那些断言处于特定时间的存在的命题则是偶然的,后者依赖于终极因;(4) 自我是一个实体;(5) 知觉产生关于外部世界即关于我自己以及我的状态之外的存在物的知识。
显而易见,这五个前提中的前三个均与逻辑学有关。
第四个前提是莱布尼兹认识论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他的形而上学的基础。
但这个前提也间接地与逻辑学相关。
正如罗素所说,“实体概念如我们将会明白的,是由主项和谓项的逻辑概念派生出来的。
”[4-p13]如果说实体概念是莱布尼兹的形而上学的最基本概念之一,那么,主谓项的逻辑概念对其形而上学的奠基作用也就不言自明了。
正因如此,罗素断言“莱布尼兹的形而上学是从他的主谓项逻辑学推演出来的。
”[4—第二版序言]他甚至断言,“莱布尼兹的哲学差不多完全源于他的逻辑学。
”[4—第二版序言]然而,罗素的第二个断语过于夸大了逻辑学在莱布尼兹哲学中的作用,他所做的解释明显地带有从他自身哲学立场出发的泛逻辑主义色彩。
我们且不说他的这一断语如何与他提到的第五个前提相矛盾,单是莱布尼兹的哲学和认识论就无法按其逻辑学来解释。
况且,莱布尼兹对两重真理,即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的区分决定了他无法用纯逻辑的方式来处理偶然真理的,因为偶然真理的发现是离不开经验观察的。
在此,我们暂不细究这个问题,我们仅仅研究莱布尼兹的逻辑学究竟对形而上学贡献了什么。
关于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在莱布尼兹看来“真正的形而上学很少不同于真正的逻辑学,即一般发明的技术。
”[5—p10,12,1]要理解莱布尼兹的这一观点,就必须了解他对形而上学的规定。
从渊源看,他对形而上学的规定主要受苏阿勒兹(Suarez)和魏格尔(E.Weigel)的。
前者使他认识到形而上学是关于实在存在的学问,而实在存在的标志是其可理解性。
实在存在既包括有限的东西,也包括无限的东西;既指物质性的东西也指非物质性的东西,既指实体性的东西也指偶性的东西。
总之,形而上学是探讨上帝及其创造物的学问。
莱布尼兹的《形而上学论》的结构就反映了他对形而上学的这种理解。
莱布尼兹在耶拿时的老师魏格尔则让他认识到形而上学可以成为一门类似数学证明的学问,逻辑与数学的结合将使形而上学概念的定义获得一种精确性,而形而上学命题的证明也会因此获得确实性。
由于这种影响,莱布尼兹终身保持着对形而上学的这种信念。
在苏阿勒兹和魏格尔的影响下莱布尼兹是怎样规定形而上学的呢?他在不同地方对形而上学进行过不同的定义。
比如,他时而说形而上学是“关于可理解事物的科学”[6—p348],时而说形而上学是“以存在,因而也以存在的根源,即上帝为对象的科学”[7—S.227],时而又说形而上学是关于以理性为基础并为经验所证明的一般真理的科学。
他还说形而上学是使用充足理由原则讨论事物的原因的科学。
从他的《形而上学论》所涉及的内容可以看出,他的上述形而上学规定本质上是一致的。
一方面,他认为上帝是万物的最终根源,上帝的智慧是最高智慧,上帝通过给万物赋予秩序,给宇宙赋予和谐来体现这种智慧。
因此,形而上学的探讨必须从上帝开始。
他把这种方法称为寻找终极因的解释方法。
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可以从世界的一般结构中,从自然的构造中,从一般运动的规律中发现上帝的智慧,形而上学的探讨必须从上帝、从万物的终极因和充足理由过渡到有形自然的一般原理,过渡到人的理智和一般观念。
莱布尼兹把这种解释方法称为寻找动力因的解释方法,并认为形而上学需要把这两种解释方法结合起来。
他的《形而上学论》和《单子论》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这两种解释方法。
作为探讨可以理解的事物的科学,形而上学也是关于存在及其可能性的科学,因为按莱布尼兹的理解,存在的实在性及其根据潜存于上帝的理智中。
因此,诚如鲁特福德(DonaldRutherford)所说,“就形而上学是关于可理解事物的科学而言,它也是关于存在的科学和关于神的理智的科学。
在形成形而上学知识对象的可理解的概念中首要的概念是实体概念或自我持存的存在物的概念。
因此,关于一般实体的真理构成了形而上学的核心部分,最后,就形而上学指在获得有关存在物的本性的完整知识而言,它旨在获得足以解释为什么每个事物是现在这个样子的知识。
所以,形而上学与充足理由原则有着密切的联系。
[8—p71]”实质上,充足理由原则不仅是莱布尼兹的逻辑原则而且是他的形而上学原则,他的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一致性首先体现在这里。
按莱布尼兹的理解,形而上学就方法而言也是一门证明的科学,而证明均离不开逻辑推理。
莱布尼兹在《单子论》中给推理确定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同一原则或矛盾原则,二是充足理由原则,用莱布尼兹本人的话说:“我们的推理是建立在两个大原则上,即(1)矛盾原则,根据这条原则,我们判定包含矛盾者为假,与假的相对立或相矛盾者为真。
(2)充足理由原则,根据这条原则,我们认为:任何一件事如果是真的或实在的,任何一个陈述如果是真的,就必须有一个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充足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常常总是不能为我们所知道的。
”[7—s.612]不管今天的逻辑学家是否把充足理由原则作为一条逻辑原则,它被莱布尼兹作为逻辑原则使用却是无可置疑的,它对其形而上学的重要性也是无可置疑的。
没有这条原则,他在《形而上学论》中描述的两种解释方法,即寻求终极因和动力因的方法就无法得到说明,因为如前所述,形而上学探讨存在的本质及其最终根源,而存在的东西及其本质之所以被称为可以理解的东西也恰恰在于它根植于上帝的理智的实在性。
所以,莱布尼兹说,“这些本质和关于这些本质的永恒真理都不是虚构的,相反,它们存在于观念的某一领域,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它们存在于上帝本身那里,上帝则是所有本质的根源。
”[7—B.Ⅶ.s305]以存在及其根据为对象的形而上学之所以要涉及上帝,就是因为充足理由原则要求它这样做。
至于矛盾原则,即便是初步接触形而上学的人也无法否认它是形而上学研究必须遵守的一条思维原则。
逻辑学对莱布尼兹的形而上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为形而上学推理和论证提供了基本原则,而且在于它的命题理论为揭示形而上学真理提供了基本定向。
莱布尼兹虽然没有建立首先由布尔开创的现代意义上的命题逻辑,但他已初步区分了命题与陈述,陈述之真与事实之真。
更为重要的是,他提出了一条重要原则,这条原则被称为主谓词原则。
莱布尼兹对它的表述是:“真理的根据在于谓词与主词的联系,即谓词包含在主词中”[5—p11]。
根据这条原则,在任何由主谓词构成的命题中,谓词表达的概念总是包含在主词包含的概念中,否则这一命题就不是一个真命题。
众所周知,这样的命题在康德那里被称为分析命题并成为他的形而上学讨论的基本因素。
这一原则在莱布尼兹那里虽然不一定像罗素断言的那样确保了莱布尼兹的形而上学是从他的主—谓项逻辑学推演出来,但它的确有利于莱布尼兹把形而上学体系看作一种从少数原理演绎出来的体系,也有利于莱布尼兹说明为何寻求某个事物的理由也就意味着在逻辑形式上肯定某谓词是对特定主词有所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