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批评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媒介批评的方法
• 媒介批评的系统方法:把系统论引进媒介 批评,在指在批评新闻现象时,不能孤立 地分析任何一个事实,不能脱离它依存于 的那个系统,这就是媒介批评的系统方法。 • 新闻的耗散结构:所谓新闻的耗散结构, 是指新闻在传播过程中在媒介系统之外发 生正负作用,吸收各种反馈意见,不断引 起自身的突变,呈现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过 程。
• 批评文体的差异 • 媒介批评文字活泼,体裁多样,文体容量 可长可短,但一般而言,千字左右的媒介 批评文章较为多见,媒介批评的文体多以 杂感见长。 • 理论、文艺和历史批评具有论证性、严谨 性和抽象演绎的特点。
• • • •
• • • •
媒介批评的两个标准 (一)意向标准 1、意向标准的定义 衡量新闻现象中思想观念、情感倾向的标准就是 媒介批评的意向标准。 2、意向标准的内容 (1)真实性标准 (2)教益标准 (3)是非标准
• 社会主义自由观 • 剥夺敌对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依法制裁 一切企图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违法新闻活 动。保障人民媒介行使自由。
• 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和社会论的媒介自由观的区 别 • 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反对外来的任何限制,社会 论的媒介自由观承认权力对媒介的有限度的限制 • 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视媒介自由为人的基本权利, 而社会论的媒介自由观则视媒介自由为媒介产权 的派生物 • 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以实现个人自由为目的,而 社会论的媒介自由观则认为既要表达媒介的意志, 又要不伤害他人的权利和社会秩序,最终促进社 会的进步为目的。
第三章 我国媒介批评的演变
• 媒介批评专业化及其表现
第四章 西方的媒介批评及其研究
• 英国报刊评议制度 • 美国专业化媒介批评的出现与发展
• • • • 哈钦斯委员会的专业评议 定期专业批评刊物的兴起 专业媒介批评人的出现 新闻评议会的产生
第五章 媒介批评的主体
• 媒介批评的主体是指谁来批评,由谁在批 评,继而表明媒介批评是批评者的主体行 为。 • 媒介批评者的主要类型及其各自特征。
• 媒介自由包括创办媒介和媒介运作的自由, 主要体现为新闻出版、影视传播和表演、 展示作品的自由,核心是言论自由和思想 自由。
• • • •
三种对立的媒介自由观 1、人性论的媒介自由观 2、现代西方的媒介自由观 3、社会主义媒介自由观
• 现代西方的媒介自由观 • 政府通过宪法或法律保障公民言论及传播 自由,媒体免受政府干预。政府平衡国家 利益和媒体自由。 • 政府和媒体利益共生、相互博弈、相互利 用
• • • • • • • • • •
新闻观念与媒介批评观念的区别 它们的反思对象不同 新闻观念:整个新闻实践的自觉意识 批评观念:具体新闻活动的研讨意识 它们的社会功能不同 新闻观念:促成新闻制度的形成与巩固 批评观念:指导批评家对作品及媒体的分析把握 它们的理论范畴不同 新闻观念的实践形态:对新闻实践特征和规律的概括 批评观念:侧重评估媒介行为的社会功能及其效果
• • • •
媒介批评的任务 认识新闻的质量 认识新闻的社会效果 认识媒介和社会
第二章 批评视野中的媒介
• 思想涵化:媒介传播各种政治信息,蕴涵 某种政治主张,引起社会政治理念的潜在 变化,最终影响受众的政治立场,导致政 治变革运动的出现。
• 主流媒体是主流人群接触的媒介,主流人 群掌握消费话语权、政治话语权、知识话 语权和时尚话语权。 • 满足主流人群的需要 • 代表主流舆论(民意) • 采取“主流取向”
• 专业性媒介批评:新闻、出版、广电工作 者与研究人员从提高业务水准出发,对媒 介活动及其作品进行评价,批评内容与文 本形式着重从专业规范角度分析批评对象。
• • • • 专业性媒介批评的特点 1、反映当前媒介某种动态 2、运用评论语言和风格,借事实说明道理 3、释疑解惑的目的
优秀新闻的评选
• 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新闻的立意和思想 价值,是新闻报道的主线,由重要、新鲜、 鲜明和正确(分析正确)四个要素构成。 • 新闻风格:新闻风格是记者再现事件的特 色,在语言、结构上呈现出特有的感染力。 • 优秀新闻的考评项
• 媒介批评的系统方法有哪些规则? • 任何事物都具有相互依存性,分析问题要 使用综合的方法。 • 一个系统是另一个高一级系统的一部分, 由逐步增加的层次构成整体的递进性; • 从多因素、动态复杂的系统的有效性分析 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的媒介现象; • 媒介的最优化考量; • 有序性原则;
第九章 新闻媒体的解读
• (二)再现标准 • 1、再现标准的定义 • 用来衡量新闻作品的表现形式、确定新闻 再现事实的价值尺度,称做再现标准 • 2、再现标准的内容 • (1)选择事实的准确程度 • (2)形式表现思想内容的完美程度 • (3)再现技巧的独创性
第七章 媒介批评的方式和内容
• 媒介批评的方式是指对新闻及媒体作出评价的手 段,由于不同批评方式都带有特殊性,便又构成 不同的批评类型。 • 媒介管理批评是指国家传媒管理机构对媒介行为 的评价和管理措施。国家行使媒介管理批评的依 据保护国家利益,对伤害国家或公共利益的新闻 报道加以制止。 • 中国媒介管理批评的特点:高度宣传控制方式 • 西方媒介管理批评的特点:无固定形式
• 舆论设置:舆论设置作为新闻媒介思想舆论化的 起点,是指面向大众、以强烈倾向的报道与言论, 激发公众的思想和情绪,把公众的意见引导到和 新闻媒介的立场相一致的方向。 • 媒介的公信力:媒体在受众所建立起来的稳固的 信任感和责任感,以公正、正派赢得社会的推崇, 这就是媒介的公信力。 • 媒介大众化:媒介大众化是指媒介的报道照顾一 般受众的文化水平和兴趣,更多地满足大众的需 要。
第十章 新闻的属性及批评的切入
• 新闻的本体:新闻的本体仅仅是指新闻中的事实, 不涉及事实以外的东西。 • 新闻丛:对同一类事件涌现出来的无数报道,造 成信息的井喷气势,形成了新闻丛。 • 评价新闻本体真实的三个方面: • 1、指出记者的概括与事实本身的趋向是否一致; • 2、指出新闻中的细节是否真实; • 3、指出记者的思想观点与事实的内在意义是否一 致。
• 批评者的立场是指批评者在批评活动开始之前, 已有的心理状态和牢固的思想定势,影响或决定 其后继心理活动和思想见解的生成和趋向。包括 如下要素: • 1、历史认识 • 2、所属集团 • 3、先天禀赋 • 4、人生经历 • 5、个人追求 • 6、民族传统
• 媒介批评的价值取向表现对新闻的社会效 益给予正当的评价,使受众和新闻报道者 认识到新闻对社会的利害。 • 批评者评价新闻作品的两种价值取向: • 1、受众需要 • 2、社会需要
• 各种精神产品批评的差异 • 批评对象的差异 • 对新闻的真实性、社会意义和社会效果作出评价,评论媒体反映客观 事实的程度及价值,是媒介批评的主要内容。 • 理论批评是对“理”的评价,逻辑的评价。理论批评有较强的主观能 动性。 • 文艺批评是审美的评价,在于认识作品的艺术形象。文艺批评立足于 虚构的形象和情节。 • 历史批评是对历史真实及历史规律的评价。历史评价所针对的是历史 事件而非现实事件,有推测和想象的成分存在。 • 批评逻辑的差异 • 新闻批评是事实即证。 • 理论批评是确定理性。 • 文艺批评是形象解读。 • 历史批评是评价史实。
• 法治批评的原因 • 1、新闻媒介强化舆论监督功能,批评性报 道无疑要触犯一些人的利益; • 2、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意识到自己 的名誉和人格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对错 误的报道纷纷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3、有些报道事实准确,但不合法,公布后 损坏了他人名誉,受害公民也要打官司;
• 媒介法治批评大体有四种类型 • (1)新闻事实准确,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 不能正确对待新闻纠纷; • (2)因报道失实所引起的纠纷; • (3)损坏他人名誉、诽谤他人或不经本人 同意使用他人肖像谋取利益引起的纠纷; • (4)新闻报道侵犯了他人的版权、著作权 所引起的纠纷;
• 御用批评家:受媒体雇用,给媒体造势发 表赞扬文章维护媒体声誉的媒介批评家。 • 新闻质量:新闻事实的准确性、表现力的 完美和影响力的总和。 • 评选好新闻的三个考评项: • 权衡作品的社会影响 • 权衡作品主题的深刻性与开拓性 • 权衡作品形式是否新颖、生动
• • • • •
决定批评者个性形成的三大要素。 1、政治经济地位; 2、媒介资源; 3、文化知识 批评者个性的本质包括哪些内涵?
• • • • •
管理批评的内容 批评新闻媒体有损国家主权和社会秩序 批评新闻媒体泄露国家机密 批评披露国家事务的虚假材料 批评和制止违规出版或传播行为
• 新闻阅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邀请学者、 退休记者或宣传工作负责人对新闻报道的 优劣作出评价,写出短小的评论文字,肯 定优良的传播效果或指出出现的问题,并 下达到各新闻媒体,是现阶段中国式的追 惩制度。
Fra Baidu bibliotek
• 媒介诽谤:书籍、影视和新闻报道歪曲事实或使 用侮辱的言辞,进行人身攻击,丑化人格,构成 对公民名誉权的侵害。 • 构成诽谤的条件 • (1)针对特定的人 • (2)主观故意,具有明确动机 • 侵犯公民隐私权的方式 • 侵扰:未经他人许可或法律特许侵入他人隐私领 域,以令人厌烦的方式干扰别人的生活。 • 非法公开:未经本人同意,传播自己已知的他人 隐私。
• • • • •
我国媒介批评的主要流派 杂感批评流派 学理批评流派 历史主义批判流派 西方批判理论流派
• 媒介批评的对象与范围 • 1、媒介批评的对象 • 新闻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都应成为批评对象,包括与新 闻报道发生关联的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世界。 • 域内对象:新闻产品 • 域外对象:客观世界 • 2、媒介批评的范围 ① 新闻产品评价(优劣、真假) ② 新闻产品的社会效果的评价(记者的精神道德) ③ 媒体批判 • 完整的媒介批评必须包括新闻作品、记者的精神道德和媒 体这三个范畴,反之,则是局部的批评。
媒介批评复习提纲
2014年下半年
第一章 媒介批评学的基本理念
• 媒介批评与媒介批评学 • 媒介批评是指在解读新闻及媒体的过程中 评价其内在意义及对社会的影响,而媒介 批评学则是通过解读经验理论化的途径, 揭示隐蔽的解读规律,建立评价体系和范 畴。 • 媒介批评是一种新闻评价活动。 • 媒介批评是一种思想活动。 • 媒介批评以指导新闻实践为旨归
• 人性论媒介自由观 • 将自由作为人性的崇高要求,追求人与生 俱来的平等权利,反对外界对媒介的限制, 主张依赖舆论与人们自身的信念消除媒介 行为的放肆 • 以防止权力控制为由,追求意志的自主性
• 媒介力量:传媒通过为社会主流人群提供 必需的信息和思想,获得十分显赫的社会 地位,具有巨大的社会号召力,即构成媒 介力量。 • 权威媒介:媒体影响力大到使公众对其产 生依赖,标志着媒介富有权威。是媒介力 量的标志之一,是主流媒介必备的品质。
• 批评者的动机: • 捍卫真理的动机
• 自我辩护的动机
• 提供鉴赏的动机
第六章 媒介批评的规范与标准
• “时空通观”的规范——把评价新闻现象纳入到社 会的多维联系中,寻求对新闻作品、媒体与记者 言行的全面解读,便构成新闻批评的时空通观的 规范。 • “整体效应”的规范——评价新闻作品、媒体和 记者必须考虑批评对象在整体中处于何种位置和 分量,是整体的过错还是其中某个部分或偶然发 生了错误。 • 效果实证的规范——媒介批评对媒介行为的否定 尤其应以社会效果来证实,彻底排除主观武断, 这就是“效果实证”的规范。
• 报道体制:按照一定报道思想、新闻政策 构成的报道体制,使记者的活动成为一种 相对静止的存在,表现为稳定的某种意识 模式。 • 新闻事件的必然性:所谓新闻事件的必然 性,是指经常出现又带有强制性的因素;
• 制度化事实:制度化事实是社会组织的价值观追求的事实 和有意安排的仪式性活动,它可能成为社会真相的掩盖者。 • 政治新闻:带有政治内容的新闻就是政治新闻 • 政治新闻的作用 • 1、优秀先进的新闻媒介面向人民,不断宣传进步的政治 思想,使人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方向,把公众的意志凝结 成牢固的整体; • 2、媒介与政党同质,权力控制媒介,如果它们背离人民 的利益,宣传错误思想,就会颠倒是非,引起社会动荡; • 3、新闻媒介是民主政治的推进器,新闻媒介为实现民主 政治开辟道路,是一种强大的政治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