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1.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2. 农业文明的兴起3. 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详细内容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农业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如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如夏商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及其生活状况,认识到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的智慧与创造力。
2. 掌握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过程,理解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
3. 掌握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
难点:理解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以及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远古人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农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等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2. 农业文明的兴起3. 先秦时期的文化与政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2)分析农业文明对中华文明的重要意义。
(3)列举先秦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政治背景。
2. 答案:(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7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具有明显的直立人特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课件
周朝中,宗法制逐渐被封 建制取代,社会阶级从两 极分化向多元化发展。
夏商周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1
夏商的分裂与战争
夏商时期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并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和混乱。
2
周朝的统一战争
周武王率领诸侯进行统一战争,最终打破了殷商统治,确立了周的王朝。
3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周朝采用了封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结合的方式,确立了尚书、大官等中央集权制 度的形成,并逐步完善和发展。
赵胜推翻周幽王建立西周
周文王的死亡
周文王死后,殷商的周幽王 篡夺了太子的位置,并开始 奢侈腐败,致使封建制度中 的分封制度瓦解。
春秋末年的形势
春秋时代中期,战国形势逐 渐形成,诸侯国开始割据, 七雄争霸的格局显现。
赵胜的起义和西周的建 立
赵胜趁西周的薄弱之际,组 织各州起义,推翻了周幽王 的统治,建立了新的王朝西 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 课件
欢迎来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本课中我们将回顾夏商周的变革和统一, 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夏朝的兴起和封建制度
夏朝的起源
关于夏朝的起源有很多传说, 但到底如何建立,仍然是历 史学家尚无定论的问题。
封建制度的奠基
夏朝王权下设诸侯,实行的 是世袭制。这是中国封建制 度的奠基。
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和宗法制度
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是春秋时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其理念强调状态的 德治,崇尚仁爱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
《孙子兵法》的成书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古老 的兵书,也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 军事思想。
春秋名士
鲁国鲁哀公、晋国重耳、卫国田 单、楚国屈原等春秋时期的名士, 他们的言行事迹对社会和文化发 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ppt
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约前2070
约前1600
约前1046
约前770 约前256
原 始 社 会
夏
启
阳城
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 商 西周
东周
周
桀汤
亳
纣 武王
镐京
春秋 战国
洛邑
约前475 约前221
(今河南登封) (今河南商丘) (今陕西西安) (今河南洛阳)
盘庚迁殷
(今河南安阳)
一、早期国家的起源
假如你是周天子,你会怎么管理?
四、 周(B.C.1046-B.C.221)
周朝兴衰: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800多年 分封制 政治制度:
概念: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天子
国都 土地
诸侯
人民
诸侯
诸侯
土地 人民
土地
人民
卿大夫 士
分 封 的 方 法
材料一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 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 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 阜,曰鲁。封召公奭shì 于燕,封弟叔鲜于管, 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 的主要有哪些人?
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地位。《史记 》记载,夏朝自启至桀共16位王。全为姒姓。
思考:两段材料反映了领袖产生方式发生 了什么变化?
传贤
禅让制
传子 王位世袭制 “家天下”
“公天下”
二、夏 朝(约BC2070—约BC1600年 )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朝兴衰: 禹建启继 400余年 亡于商汤 政治特征: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Leabharlann 政治制度方面 的表现(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人教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商的政治制度 中央 地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定义 2、宗法制 定义 目的 目的 对象 核心 内容 内容 影响 作用 破坏 分封与宗法
天子
士
庶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年均以德”
“德均则卜”
探讨: 1.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2.通过对大宗与小宗的关系的认识,谈一谈西周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小宗
小宗
小宗
大宗 (宗主)
卿 大夫
大宗
士
大宗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BCBA
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
天子
庶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嫡长孙…… )
嫡长子……
诸侯
大宗
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西周时已有表示等级制度的规定,即周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②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伍 放花灯
思考:观察《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你能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吗?
分布广泛,遍布南北、
从东到西。主要集中
在大江、大河流域,
尤其是黄河流域和长
江流域。
伍 放花灯
新石器时代
万邦时代 即龙山文化时代,当时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
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伍 放花灯
二、夏朝的建立
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2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传贤”变成了“传子”,
3
历史是真实的,但由于受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对同一历史事件会
有不同的历史认识。
叁
商和西周
16
壹 油纸伞
阅读教材内容,概括夏、商、周王朝的更替过程是
怎样的?
①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首领汤推翻了夏朝,
建立商朝;
②公元前1046年,周族首领周武王率众伐商,商朝被周朝取
代。周朝定都于镐,史称西周;
一重大历史事件。
大量的西周青铜器铭文,
反映了西周贵族的各种活动。
壹 油纸伞
壹 油纸伞
旧石器时代
本
课
小
结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
文化遗存
中华文明
的起源与
早期国家
新石器时代
母、父系氏族社会
三皇五帝
从部落到国家
夏朝建立
商和西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旁栏边角 练一练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和“中国新石器 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分别指出遗址和遗存分布呈现的特点。 提示 旧石器时代:分布较广,主要是沿黄河、长江分布。新石器时代:分布 广泛、多元一体。 结论要语 辨一辨 (1)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进行农业生产。( × ) 提示 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从事渔猎和采集,没有出现原始农业。 (2)新石器时代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 √ ) (3)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 ) (4)部落战争是推动国家产生的重要原因。( √ )
史论判定 黄帝 夏朝
三、商和西周 1.商朝国家治理
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 文字: 甲骨文 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文化 青铜器:殷墟出土了许多青铜器 奴隶制社会生 产力发展标志 中央机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其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
政治 地方:实行 内外服 制度
影响 商朝的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二、从部落到国家
1.部落时代 (1)三皇五帝: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 (2)部落联盟: 黄帝 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 领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 华夏始祖 。 (3)禅让制: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 为“ 禅让 ”。
视角2早期国家的特征 材料 周人逐渐把商人的至上神,转换为天,即把茫茫太空神化和抽象化, 而周王自称为天子,各邦的君主都可以说是上天的儿子,周王是各邦诸侯的 领袖,是大宗,是天的元子,也就是嫡长子,所以是天子。天子可以直接向天 祈祷,可以祭天,而不必再通过自己的祖先,这就摆脱了鬼对人的控制,抬高 了人的地位。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年级开学第一课走进高中历史课 课件(共41张PPT)
【为什么学历史】
1.个人:修养、气质;明智、做人等 2.民族:文化、精神、凝聚力、地位等 3.国家:借鉴、资政、教化、前途等
■龚自珍: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 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 必先去其史。 ■连横《台湾通史》自序:国可灭,而史不可灭。 ■列宁:忘掉历史就历意味着背叛!
(2017滨州中考历史第26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 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略) (1)秦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了哪些革命性 措施?(5分)
(2)上表中宋代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时期,商业高度繁荣, 纸币出现,请写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3分)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是主观的
你觉得这是谁?
你觉得这是谁?
竟然是他
《中央日报》
《大公报》
《解放日报》 《西北文化日报》
1952年底董希文受中央美术 学院交付任务绘制此画,耗费约 二个月时间完成。
离奇的事件发生了
离奇的事件发生了
“历史事实一旦如此就永远如此而无可更改,但历史 学(即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诠释)却必然不断地在更新。 一旦我们的思想观念更新了,原来的史料就被转化为新史 料并被给予新的诠释而获得新的意义”。
趋势: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
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异同
初 梗概、基础
高
中
中
历
历
史 拓展、深入
史
涉及 范围 探讨 问题 编排 体例 体例 长处
初中历史
高中历史
较窄
较宽
较浅
较深
以时间线条为主 以专题模块为主
来龙去脉清晰 有利于研究问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35张(共35张PPT)
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
机构,为纪念此事做此祭
祖彝器。
2.西周的分封和宗法制
(1)分封制
商
周王室贵族
召公奭封国燕 分封对象:
和
功臣吕尚 封国齐
王族子弟
西
功臣
周
殷商贵族 微子启封国宋
前朝贵族
2.西周的分封和宗法制
(1)分封制
商
分封的政治经济层级: 国——采邑——禄田
天子 ———————— 天下
和
—
诸诸侯侯——权—利:国诸侯在封地国上
时代
石 器
晚期 长江流域 良渚文化
黑陶
玉器
出现 祭坛 神庙
石 小结: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器
时
代 新中仰韶河姆渡,人类挨着河流住。
的 南有长江北黄河,南种水稻北种粟。
古 人
养蚕缫丝制彩陶,生活稳定养家畜。
类
和 新晚龙山和良渚,制陶黑色已出土。
文 祭坛神庙和玉器,贫富分化权贵主。
化 私有制度分阶级,华夏走上文明路。
代 年代
工具
活
的
古 人
300—1 旧石器 长江流域 元谋人(云南)打制 渔猎、采集
万年
时代
石器 黄河流域 北京人(北京)
用火
群居
类 和 文
1万—
粟、水稻、
5000年
新石器 时代
中期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磨 制
(南粟北稻) 生活
饲养家畜
逐渐
彩绘陶器 稳定
养蚕缫丝
化 遗 存
5000年 新石器 黄河流域 龙山文化
1.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1)商朝的建立
人教版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PT课件
距今约1万—四五千年前
体形特征: 现代相同 脑量一致 工具: 磨制石器 人工取火 生产活动: 原始农业 饲养家畜 使用陶器 种粟植稻 养蚕丝织 修建村落 社会组织: 血缘纽带 结聚而居 逐渐稳定
甘肃大地湾遗址距今13000-7000年前 浙江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前 河南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年-5000年 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4500年 山东龙山文化距今约4600-4000年 内蒙古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5000年 浙江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左右
(3)思考发问 关于古人类的弓箭 你能提出多少个
问题
(4)历史解说 为什么说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3)思考发问 关于古人类的弓箭 你能提出多少个
问题
弓箭什么时候发明的 弓箭什么材料制成的 弓箭射程威力有多大 古文本中的弓箭名称
弓箭对人类的影响
商代文字
主要是甲骨文和金文。此外还有陶文 、玉 石文字等。其中,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数量最 多,内容最丰富,为研究商代文字的构造提 供了第一手材料。一般认为,商代金文是郑 重场合使用的正体字;甲骨文是在频繁的 占卜活动中使用的比较简便的俗体字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多元一体 源远流长 文明古国
原始人群
氏族公社
早期国家
旧器
新器
母系
部落
状况
距今170-2070年-771年
古人类分布 特点
火的使用 与意义
原始人群
旧石器时代
距今170万—1万年前
体形特征: 似人似猿 额扁吻突 眉粗齿大 工具: 打制石器 知道用火 生产活动: 渔猎采集 生活状况: 穴居群聚 数量有限 条件恶劣 寿命较短
2、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近似的历史事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人教版)推荐(课堂PPT)
右边的的图像可以看出大禹已经从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变为夏国王了。 他的穿着表明了他的帝王身份。
10
一、夏商社会的政治制度
1.基础知识: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
个王朝——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其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后期 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的政治制度如何?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年均以德”
天子
“德均则卜”
士
庶
17
18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天子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宗主)
嫡长子(嫡长孙…… )
小宗 大宗
诸侯
卿
嫡长子
大夫
余嫡子及庶子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
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 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 了一个小儿子,后来这个诸侯不幸病 逝,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 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8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
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9
不他观 同的察 时装材 期束料 有、中 无神夏 区态禹 别来的 ?看插
②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③洋务运动(19C60’~90’)
④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1883~1885年、1894~1895年)
⑤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1898年、1898~1900年)
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⑦辛亥革命(1911年)
⑧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课件(人教版)
—— 刘羽琪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 指某专权一代继一 代地保持在某个血 缘家庭中的一种社 会概念。王位在一 家一姓中传承,这 是王位世袭制的主 要特点,是以嫡长 子继承制为基本特 点的权力分配制度。
禹到了晚年,四处查访继承人,决定推举夷人首领皋陶为继承人。但是皋陶 却先他而逝,无奈,又推举伯益。但当禹死后,部落联盟中一些有权势的大 家族,拥立禹的儿子启即位,便起来反对伯益。启趁动乱之机杀了伯益,夺 得了王位(约公元前1988年—1979年),并传给自己的后代。这样,政治权 利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例2]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C)
A.民主推选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父死子继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自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在夏商两代,还存在着“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传位方式。到 西周开始实行宗法制,其核心内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 八 )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分封制是分配权 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
总结
课后习题
[例1]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D )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解析]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多,逐渐产 生了私有制和阶级,人类社会开始向奴隶社会过渡。而王位世袭制的确 立,是我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 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法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PPT课件
修 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
3 程中的重要内容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必修模块
-
选修模块
3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4
(1)夏禹戴上“冠 冕”说明了什么?
大禹称王,夏朝建立
(2)他是如何戴上 “冠冕”的?
禅让制
-
5
(1)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1.形成(夏启)
尧→舜→禹→(伯益)启→启的儿子
禅让制 (传贤)
2.形式
王位世袭制 (传子)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
6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2) 主要政治制度 1、天的意志,占卜,神秘色彩。(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2、建立起一套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
7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目的 进行更有效地统治。
对象 王族(比重最大)、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特点 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以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
含义 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特点 作用
1.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严格、相对的大小宗体系; 3.血缘与政治结合。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11
2.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 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 支派辈分、人物传略等内容。钱氏重视修订
中国历史社会形态划分一览
原始社会时期: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 奴隶社会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5年 封建社会时期:公元前475年——1840年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年——1949年 社会主义社示意图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精品课件 第1单元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3)生产生活状况 ①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 定。 ②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 平等开始出现,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 生。
知识点二 从部落到国家 1.部落时代 (1)部落联盟 ①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炎帝,结成炎 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②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联盟首领。考古学证明,大约相 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 邦”时代。
——摘编自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互动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提示:中华文明起源具有本土化、多元一体及由多元向一体 汇聚的特点。
论从史出 一、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本土特征:中国大地上很早就有人类居住,这些居民所创 造的文化不断发展演化,最终形成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不是 外来种族入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本土特征。 (2)多元特点: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当代史学家普遍认为中华 文明起源是多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 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等文明程度 相当,都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知识点一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 (1)代表性遗存: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 万年的北京人。 (2)生产生活状况 ①元谋人、北京人主要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 经学会用火。 ②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 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解题指导:世袭制是国家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 体现了权力的不可转移。题干材料表明世袭虽有多种方式, 但都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故选A项。
答案:A
课堂小结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 第1课
级、巩固国家统治,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
(2)推行嫡长子继承制,形成天子—诸侯—
卿大夫 _______________ —士的等级关系。
贵族 在政治上的垄 3.影响:保证了各级_______ 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 和团结。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内容 (1)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 ①夏朝:从夏启开始,禅让制被_____________ 所取代。 父子相传 ②商朝:王位有时 __________________ ,有 时兄终弟及。 (2)行政管理制度
卿士 ①中央:商朝中央设相、__________ 等,掌
管政务。
纳贡 ,并 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______
奉命征伐。
2.特点:奴隶制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思考探究
孔子在《礼记· 礼运篇》 中说:“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又说:“今大道
既隐,天下为家,各亲
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 礼。”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 政治制度。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转变, 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对 立的必然产物,其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 ,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王位世袭制 , 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件)(共45张PPT)
——柳宗元《封建论》
• 材料2: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
——史记《周本纪》
1)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西周世系表
宗法制目的 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土地上的矛盾
九世之乱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在各种典礼、仪式中,不同社会地位的参 与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严格的具体行为规范。 通过这些行为规范区别尊卑、亲疏、贵贱、贤
愚等社会范畴,是周代礼制的基本精神。
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之间何种关系?
分封制
维 护 的 工 具
血缘纽带(里)
政治制度方面的 表现(表)
礼乐制
宗法制
维 护 的 工 具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析:禅让制与世袭制的区别?
公天下
家天下
张传玺教授指出:把“王位”看作是国王 一家一姓的私产,是从夏朝开始。不过夏、商 两代还没有完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嫡长 子继承和“兄终弟及”并行。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世袭制体现了专制, 请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 倒退?
2、占灼:将龟甲在火上烤炙,或用 烧红的圆木在孔中旋转烫灼,龟甲产生裂 缝——“兆”。占灼时,占卜者一面祝祷 ,一面陈说所卜之事。
3、识读:兆纹开裂方向不同,表示 占卜之事的吉凶,由巫师解读,确定吉凶 。
4、刻写卜辞:将占卜时间、人物、 问题及测卜结果是否应验刻在甲骨上。( 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衮服
是西周统治阶级的最高 一级礼服。
人教版必修一高一年级开学第一课走进高中历史课 课件(共41张PPT)
大玉儿在剧中自称 孝庄,她好有先见之 明,连自己死后的谥 号都知道!
刘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袁绍: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卓:洛阳就是豪华,在这里我都乐不思蜀了。 刘备: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吕布:我家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
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是主观的
你觉得这是谁?
你觉得这是谁?
竟然是他
《中央日报》
《大公报》
《解放日报》 《西北文化日报》
1952年底董希文受中央美术 学院交付任务绘制此画,耗费约 二个月时间完成。
离奇的事件发生了
离奇的事件发生了
“历史事实一旦如此就永远如此而无可更改,但历史学 (即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诠释)却必然不断地在更新。一 旦我们的思想观念更新了,原来的史料就被转化为新史料 并被给予新的诠释而获得新的意义”。
2020/2/2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41
谢谢欣赏!
2020/2/28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42
【为什么学历史】
1.个人:修养、气质;明智、做人等 2.民族:文化、精神、凝聚力、地位等 3.国家:借鉴、资政、教化、前途等
■龚自珍: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隳 人之枋,败人之纲纪,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才,湮塞人之教, 必先去其史。 ■连横《台湾通史》自序:国可灭,而史不可灭。 ■列宁:忘掉历史就历意味着背叛!
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便无暇 紧跟老师的思路﹚。 ➢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第一节的古代历史背景、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等部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 掌握我国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明成果。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
重点: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文明成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阅读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华文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探讨中华文明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简答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中华文明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2.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文明成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2)列举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谈谈你对中华文明的认识。
2. 答案:(1)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期等阶段,形成了独特的文明体系。
(2)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夏商周时期:夏禹、商汤、周文王等。
(3)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思想资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否有清晰的认识。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精彩课件
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概述”,详细讲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央集权制度、以及汉到元的政治制度演变;第二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与影响”,分析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演变。
2. 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第一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概述”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 例题讲解:以秦统一六国后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5. 知识拓展:介绍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等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7.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分封制、世袭制秦:中央集权制度汉:内外朝制度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度宋:重文轻武元:行省制度2. 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与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教材,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
2. 答案:参照教材内容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政治制度,思考其与古代政治制度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
14.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 。 纣王的父母都想立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 理力争,说,生微子启的时候商纣王的母亲为 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 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为同一人。 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 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团结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纯正,维护等级制度
1、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 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C
15、西周分封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 分封土地 B 分封爵位 C 规定义务 D 规定贡赋 16、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 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是指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 17、下列制度中,使西周王朝前期巩固了 统治,扩大了疆域的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 —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 我来继承。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 然由我来统治。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 会挑我的。
宗法分封制度。
中国特有的族谱
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
习
题
B
1、 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 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 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2、 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A
A
C
18、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 领地,史称“三家分晋”。从西周的宗法等级来 看,赵、韩、魏三家应属于下列哪一等级?
A.天子
B.诸侯
C.卿大夫
D.士
B
19、西周立国初,大封诸侯,受国者主要为王室 子弟、功臣和商朝旧贵族等。下列西周分封的诸 侯国中,与周天子有血亲关系的是 ①燕②鲁③齐④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立嫡以长不以贤”
“年均以德”
“立子以贵不以长” “德均则卜”
“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 “小”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对周王而言就是 “小宗”,但诸侯在其封国内又是"大宗",依次 类推...
宗法制度配合分封
大宗 (宗主)
天子 諸侯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卿大夫
B.表现: a.楚王问鼎; b.诸侯争霸。
成语“问鼎之心”(也作“问鼎中原”)的典故: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 周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 的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 史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 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 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 西周后期,王权衰 有一座九龙石柱,名曰:九龙 落,分封制破坏. 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
5.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子 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 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 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 人。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 位的应该是 A、甲 B、乙 C、丙 D、丁
B
6.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 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 系源流、支派辈分、人物传略等内容。 钱氏重视修订族谱,充分说明
A
10、《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 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D
11、《荀子· 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 天下,立七十有国,姬姓独五十三人。”可见 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 封时,周王会给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的建立
公元前1046年 周公建制
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西周。
周武王弟,辅助武王伐纣灭商,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建 立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基础。
周族是以农耕著称 的古老部族,起初生活 在关中地区,于商朝后 期兴起。
2.分封制 (又称封邦建国、封建亲戚) ①目的: 巩固统治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②对象: 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③受封诸侯的义务和权利: 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 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权利:在封国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 如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 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赋役等。 无非事者 ……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 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 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 特点。
不他 观 同的 察 时装 材 期束 料 有、 中 无神 夏 区态 禹 别来 的 ?看 插 ,图 大, 禹从
右边的的图像可以看出大禹已经从一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变 为夏国王了。 他的穿着表明了他的帝王身份。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夏的建立及王位世袭: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 朝——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②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③形式:父子相传,兄终弟及 2.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 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 并奉命征伐。
C
3、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 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B 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 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 为大宗的是: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A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4)卿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1234 B.123 C.234 D.23
A B C D 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 中国古代郡县制度影响深远 传统商品经济的发展
A
7.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 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C
8.历史记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 小,二十个或者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 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是: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C
20、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A、家族等级关系
B、政治隶属关系
C、血缘关系
D、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周公建制
周武王弟,辅助武王伐纣灭商,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建 立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基础。
西周 历时200余年 十二王
周族是以农耕著称 的古老部族,起初生活 在关中地区,于商朝后 期兴起。
象看 、图 国并 家阅 、读 目课 的本 ,, 总归 结纳 分分 封封 制制 的的 含主 义要 对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6、内容:它规定,周王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 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 有封地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 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周 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小宗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士
庶人
礼乐制度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了分封制,为 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实行了宗法制, 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定了礼乐制度。
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 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 了什么? 说明西周时已有表示等级制度的规定,即周礼。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为了维护哪一制 度?
—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⑤影响: 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 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C.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 大的 独立性。 D.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 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⑥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 A.原因: 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 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 立性。
C
1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13.(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 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 王问鼎之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 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 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楚王问鼎的真正用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