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哈姆雷特》《窦娥冤》探讨中西方戏剧审美差异
《窦娥冤》和《哈姆雷特》悲剧艺术之比较
《窦娥冤》和《哈姆雷特》悲剧艺术之比较——兼论东西方悲剧艺术的差异xxx摘要:从《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两部作品,阐述东西方传统悲剧的悲剧主人公的性格,悲剧冲突和悲剧结局方面的不同,探讨造成它们差异的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等方面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悲剧艺术;民族心理;文化传统悲剧,素来被誉为艺术的最高阶段,以其深沉激昂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魅力震撼和感召着世人。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也是关汉卿最杰出的作品。
而《哈姆雷特》则是西方悲剧的一座高峰。
可以说,两者都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针对这两部悲剧作品的比较来研究东西方悲剧艺术的差异,有利于较好地把握东西方悲剧的艺术价值。
一、不同的悲剧主人公性格塑造传统西方悲剧是以皇室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角,身份显赫的地位与悲惨的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
哈姆雷特作为悲剧的主人公,性格是相当复杂的,他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他的犹豫,他的忧郁,他的穿透极强的想象力,我们从中都能感受到他的独特。
性格的多重性和矛盾性,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和悲剧的诞生。
强烈的个体自主意识推动了西方悲剧主人公追求较高层次的境界或是维护心中和谐的伦理思想。
哈姆雷特起先是一个善良的王子,对世界充满美好的理想,对朋友和臣民友好平和,可以说他是一个美的化身。
他热爱生命,认为:“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1](p41)他年轻英俊,坚毅勇敢,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父王母后,有着自己的恋人奥菲利亚,可以说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可是,父亲的突然死去,母亲突然改嫁给自己的杀父仇人,心中的人伦思想破灭了。
“哎,倒霉的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来,我们一块去吧!”[2](p27)一个快乐的王子变为忧郁的王子。
他犹豫,动摇,最后变得意志薄弱,“真是个蠢材,亲爱的父亲被人谋杀了,鬼神都在鞭策我复仇,我这做儿子的却像个下流女子似的,只会用空言发牢骚,学起泼妇骂街的样子来,在我已经是了不得了。
《窦娥冤》《哈姆莱特》跨文化比较解读
龙源期刊网 《窦娥冤》《哈姆莱特》跨文化比较解读作者:袁国超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9年第02期中国元代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和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都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悲剧名作。
同为古典悲剧,两剧却在内容、主题、人物、冲突和语言等方面有着巨大差异。
差异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中西文化的不同無疑是两剧文本各要素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本文拟在对两剧文本各重要要素比较的基础上,探究造成它们产生差异的各种文化原因。
一、文本重要要素比较1.内容、主题比较《窦娥冤》:中国传统文化与蒙元异质文化的冲突关汉卿通过《窦娥冤》艺术地再现元代的社会生活、理性地审视元代的社会现状时,其立足点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
“元代异族文化的入侵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儒家文化的断层给社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1]《窦娥冤》就诞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
作品广泛深入地反映了元代黑暗的社会现实,形象再现了人民群众恶劣的生存环境。
故事一开始就给人沉重的压抑感。
生活陷入绝境的穷书生窦天章,因还不起高利贷,只好卖七岁女儿做童养媳抵债,骨肉分离的人间惨剧让人揪心。
而后,随着窦娥凄苦命运一步步升级,悲剧氛围越来越浓重,元代社会浓得化不开的黑暗弥漫在读者周围:弱肉强食、豺狼横行,是非颠倒、观念错位,法制弛坏、社会混乱,吏治腐败、贪酷成风,道德沦丧、人心不古……而这一切都是野蛮、落后的蒙元游牧文化暂时战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恶果。
窦娥守节尽孝,恪守传统的伦理道德,却被社会残酷碾压、抛弃。
从窦娥的遭遇中,不难看出,在这个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王朝,儒家文化所倡导的道德原则和伦理规范正渐行渐远,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摇摇欲坠。
关汉卿试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武器,与元初野蛮落后的异质文化战斗,以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为标尺,来整合混乱的意识形态。
所以,《窦娥冤》实际上是以关汉卿为代表的坚守中国传统文化阵地的元代知识分子的一次壮烈的文化突围。
试比较中英戏剧中的悲剧精神
试比较中英戏剧中的悲剧精神——从《窦娥冤》与《哈姆雷特》中看差异【摘要】:在中英戏剧传统中,关汉卿和莎士比亚是世界戏剧创作史上两位巨匠.为世界戏剧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是最具可比性的代表性作家。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全然等同;事实上,他们之间尚存在许多差异,有些差异甚至还是根本性的——仅以剧本形式而论,就有对表演性与文学性、诗体与散文体的不同侧重等等。
其实,他们在悲剧创作上存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另一方面,由于两者所处的不同环境与文化差异的影响,莎士比亚和关汉卿的悲剧创作在其各自的矛盾模式处理和这种处理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蕴上又凸显着各自的创作特色。
本文试图从他们的悲剧代表作《哈姆雷特》和《窦娥冤》入手,在相互比较中探讨莎剧和关剧创作的差异,从而总结出中英悲剧精神的异同以及东西方文化心理文化背景的差异。
【关键词】:哈姆雷特;窦娥冤;悲剧精神;文化心理背景【中图分类号】:I23【文献标识码】:ATry to compare in the Sino-UK play's tragedy spirit——Tell Snow in midsummer from HamletAuthor:Ao yuqiOrganization: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collegeAdress:401331【Abstract】:In the Sino-UK play tradition, Guan Hanqing and Shakespeare are the world play creates in the history two great masters. Has made the great contribution for the world play, also most has the commeasurable representative writer.Certainly,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wo completely equate; In fact, between them still had many differences, some differences even fundamental - - only by script form theory, has to performing and literariness, poem body and prose style different stress and so on.Actually, they have many similarities in the tragedy creation, but on the other hand, because both locate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influence, Shakespeare and Guan Hanqing's tragedy creation is highlighting the respective creation characteristic in the cultural embodiment which behind its respective contradictory schemaproccessing and this kind of processing contains. This article attempts from theirs tragedy representative works "Hamlet" and "Dou Eyuan" obtains, in mutual compares discusses the sha play and closes the difference which the play creates, thus summarizes the Sino-UK tragedy ment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s well as the East and West culture psychology cultural context difference.【Keywords】:Hamlet;Dou eyuan;Tragedy spirit;Cultural psychology background关汉卿,一位前朝遗民,生活于13世纪,当时正是中国元朝开朝年间,在徜徉留恋瓦肆勾栏之时,创作了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战斗檄文式戏剧。
窦娥冤和哈姆雷特的文化内涵比较
《窦娥冤》和《哈姆雷特》的文化内涵比较昌宁县幼儿园杨琴[摘要]《窦娥冤》和《哈姆雷特》这两部作品都是中西古典悲剧的典范,悲剧精神的相同点在于悲剧的实质是崇高。
但《窦娥冤》重在冤屈,《哈姆雷特》重在复仇,由于两者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差别,人们对它们的评价也各有不同。
本文将从二者的故事来源、传统文化背景、哲学思想三个方面入手,来探讨这两部顶峰之作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
[关键词]窦娥;哈姆雷特;文化;内涵《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现实与艺术的共同产儿。
《哈姆雷特》也是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典型代表,是一出饱含人文主义思想的时代悲剧。
两部作品都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都为人们展示了悲剧精神的相通之处,都是中西悲剧的最强音。
但作为两个不同民族的古典悲剧,它们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又各有不同。
一、故事来源上的差异1.1《窦娥冤》取材于民间传说关汉卿的《窦娥冤》取材于“东海孝妇”和“邹衍下狱”两则民间传说。
“东海孝妇”出自刘向的《说苑·贵德》以及干宝的《搜神记》卷十一,它说的是汉朝时有一个寡妇叫周青,她虽然很早就死了丈夫,但十多年以来一直都非常孝顺她的婆婆。
婆婆觉得儿媳妇侍俸她这么多年太辛苦了,心里十分过意不去,为了不再连累儿媳,就自己把自己给勒死了。
周青的小姑不知实情,就到官府告周青杀死了婆婆。
官府把周青抓来严刑拷打,因为忍受不住痛苦她就认罪了。
临刑前,周青发下誓愿:“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
”行刑后,其血青黄,当真逆流。
从此以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
后太守上任,有人对他说了下雨的原因可能是周青的枉死。
于是太守就亲自去祭奠周青的坟墓,这才天降大雨。
“邹衍下狱”的传说中,邹衍是周代燕国人,尽忠于燕惠王,却遭到诽谤诬陷而被捕入狱。
他仰天大哭,六月竟然降雪。
关汉卿显然是受了这两个民间传说的启示和影响,窦娥的三桩誓愿就是捏合周青与邹衍之事而成。
这两则民间传说虽然只是《窦娥冤》的部分原型,但它却反映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东西方悲剧艺术的比较
东西方悲剧艺术的比较——《哈姆雷特》与《窦娥冤》的比较摘要:悲剧艺术,以其深沉的艺术震撼力以及犀利的讽刺性,历来便居于戏剧创作的巅峰位置。
相对于喜剧而言,悲剧在人们心理上留下的是更为历久弥新的印记。
悲剧的情节越是悲惨,给世人及社会留下的警醒就越是深刻,其深沉的涵义使得人们不断地思考现世人类以及社会的状况,发掘出那些不为人知的矛盾个体,从而对生活以及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种悲剧心理,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受到人们的追捧,《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部剧作可谓是中西悲剧艺术的代表作。
虽然同为悲剧力作,但是两部作品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我们主要从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受这种文化背景影响所形成的悲剧主角和悲剧结局的差异,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
关键词:悲剧艺术;文化背景;悲剧主角;悲剧结局前言《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作品,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该剧以中世纪丹麦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欧洲上层社会的面貌。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古典悲剧力作,以元代社会为背景,描写性格善良的窦娥受恶势力迫害含冤而亡的故事。
两者虽然同为悲剧作品,但由于作者生活背景及文化根源的不同,作品的角色特点以及结局安排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一、文化背景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西方文化是一种海洋文明,广袤的海洋精神造就了这么一种人群,他们追求个性和自由,勇于冒险而又大胆,具有批判精神和怀疑态度,敢于向统治阶级抒发自己的不满。
在西方这种开明文化的孕育下,西方人在表达思想的时候大胆而又直接,作者在《哈姆雷特》的故事地点的选择上丝毫没有避忌,大胆地选择了丹麦宫廷作为故事发生地点,把统治阶级的现实状况通过戏剧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
通过对人物矛盾的叙述,真实地影射出统治阶级内部的邪恶本质,是作者内心不满的一种直接表露。
在西方文化极具批判和怀疑精神的影响下,剧作中的人物往往具有着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这点在《哈姆雷特》中也表现得较为突出。
情境与终结论《哈姆雷特》与《窦娥冤》的审美趋同性
49
万方数据
情境与终结--论《哈姆雷特》与《窦娥冤》的审美趋同性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徐桂萍
东方艺术 ORIENTAL ART 2001,""(2)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dongfys200102024.aspx 授权使用:深圳大学图书馆(szdxt),授权号:e5dcb010-b314-4571-80a6-9e3601675d01
毁灭,让丑暂时压倒善,黑暗遮住光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除了与人物斯,情人奥菲利娅因失恋和丧父双重痛
明。而且,逆境愈逆,审美效应愈强。 遭遇的不幸、死亡、牺牲或精神世界的苦的折磨而神经失常。剧情发展到这
《哈》剧和《窦》剧,都体现了这方面的特磨难、创伤、痛苦相联系以外,也还和伟里,悲剧已不再是单纯的悲了,它的壮
从。窦娥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宁愿见官 后,奇迹果然出现:阴云布满天空,悲风
也不屈从。不料,公堂上的昏官只听一 怒旋,颈血染练,雪埋尸体,三年不雨,
从《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看中西方悲剧的差异
从《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看中西方悲剧的差异《哈姆雷特》体现西方近代悲剧特征,《窦娥冤》是最有悲剧性质者的中国作品。
这两部经典把中西方悲剧差异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选材不同(一)题材来源:中国古典悲剧多描写社会现实,关汉卿生活在元代社会底层,通过《窦娥冤》揭露统治阶层的仗势欺人和昏庸无能,歌颂窦娥的勇于斗争精神。
西方悲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哈姆雷特》根据丹麦传说改编而成,符合中国美学家朱光潜概括的悲剧艺术制造距离的方法之一:时间和空间的遥远性,使读者产生额外的美感。
(二)事件选择:中国古典悲剧事件的发生具有渐变性,如窦娥的悲剧基调就由其父欠债不还而起,接着有赛卢医谋财害命、张驴儿父子以强凌弱和判官桃杌的昏庸错判,事件由小及大导致矛盾大爆炸,带有曲折美的性质。
西方的悲剧事件则是崇高的基调,不仅人物高贵,而且悲剧事件经历大喜到大悲的巨大落差,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因此哈姆雷特才会以王子的身份为整个民族的幸福而复仇,拥有不惜牺牲生命的悲壮气势。
二、悲剧主人公的设置不同( 一 ) 悲剧人物选择:窦娥是悲剧中心人物,其父窦天章是线索人物。
哈姆雷特是悲剧人物,犹豫的性格使其致命。
中西方相似的悲剧情节选择了截然相反的悲剧人物,而且窦天章将悲剧导向结局,哈姆雷特使悲剧拉开序幕。
这种设计成就中西方悲剧矛盾的不同解决方法:中国是惩罚别人,凡是欺负到窦娥的都没有好下场,西方则是惩罚自己,哈姆雷特就生活在漫长的否定自我中,需要不断忏悔。
(二)人物困境形式:中国古典悲剧人物面对的是儿女私情、夫妻情义等琐碎事情,如窦娥的困境就是不愿婆婆受刑罚而屈打成招 ;西方悲剧人物面临的困境则有崇高性质,关系人类生死存亡,哈姆雷特就肩负为父报仇和拯救劳苦大众的使命。
这导致中西方悲剧冲突的激烈程度不同:中国悲剧冲突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弱小一方只能忍气吞声,西方悲剧则由于冲突双方力量相当,人物才会抗争到底。
所以中国悲剧让人感到人是世俗生活的部分,西方悲剧让人感到人是宇宙的部分。
试析《哈姆雷特》与《窦娥冤》悲剧冲突差异
02
01
03
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程序
公司名称预先核准 发起人认购股份
制作认股说明书 签订承销协议和代售股款协议 申请批准募股并公开募股 召开创立大会
与有限责任公司完全相同
董事会的召开
董事会的决议
董事应当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责任
董事在什么情况下对董事会的决议承担连带责任
经理
01
02
03
04
05
某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有11名董事,下列哪项决议可以通过?
01
5名董事出席会议,一致同意
02
10名董事出席会议,7名同意
04
7名董事出席会议,4名同意
03
募集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集或者向特定对象募集而设立公司。
05
采取募集设立方式的,应当遵循《公司法》规定的程序,主要有: 发起人应当签订发起人协议,并且发起人人数符合法定人数。《公司法》第80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承担公司筹办事务。发起人应当签订发起人协议,明确各自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02
组织形式
设立方式
持股证明
是否上市
股份划分
组织机构设立
人数
信用基础
信息公开程度
有限责任公司
中小型企业
发起设立
出资证明书
否
无等额要求
灵活
较少
兼有人合性
封闭型
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企业
发起设立、 募集设立
股票
可以
有等额要求
严格
较多
_大团圆_与_一悲到底_中西悲剧_省略__以_窦娥冤_与_哈姆雷特_为例_孔莉
[艺术评论]154NO.10 of 2012元代杂剧家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作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关汉卿晚年的代表作。
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代表莎士比亚悲剧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
这两部看似毫不相干的中西悲剧作品却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相似的主题即借助于鬼魂伸冤。
人类长期的生活实践表明,人在命运面前是渺小的、脆弱的,当中西方人们无法改变自己悲惨、不公命运时就把希望寄托于上帝、鬼魂。
《窦娥冤》中的窦娥含冤受屈,满腔冤屈无处申诉,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老天、鬼魂,被斩前发下“血溅三尺,六月降雪,三年大旱”三个临终誓愿,窦娥冤死感天地,泣鬼神,三个临终誓愿一一应验。
窦娥的冤魂托梦给金榜题名为官的父亲,父亲为女儿的冤情昭雪,杀了张驴儿。
《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在德国接受教育,因父王突然去世,怀着沉痛的心情回到祖国奔丧。
而刚刚过了不久,其叔父克劳狄斯就登上王位,不久又娶了哈姆雷特的母亲,他陷入悲愤忧郁之中。
新国王叔父声称老国王是在花园里散步时被蛇咬死的,而老国王父亲的灵魂显灵,向他揭露新国王毒死自己并且篡夺自己王位的真相,并嘱咐他为父亲报仇。
最后哈姆雷特用剑刺死了自己的叔父为父亲报了仇。
两个作品中主人公窦娥和哈姆雷特虽然国度不同(窦娥生长在中国,哈姆雷特生长在英国)、时代不同(窦娥生活在中国的元代,大致是13世纪,距今700多年;哈姆雷特生活在17世纪,距今400多年)、社会制度不同(窦娥生活在封建制度下;哈姆雷特生活在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性别身份不同(窦娥是中国普通妇女;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但是他们在既定命运面前是渺小的、无助的,只能通过鬼魂伸冤来反抗自己的悲剧命运。
通过鬼魂伸冤是这两部悲剧作品的相似处,但是通过对《窦娥冤》与《哈姆雷特》的比较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以《窦娥冤》为典范的中国传统悲剧与以《哈姆雷特》为典范的西方悲剧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区别的。
《窦娥冤》《哈姆雷特》比较阅读
《窦娥冤》《哈姆雷特》比较阅读莎士比亚剧作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而《哈姆雷特》就是性格悲剧的典型代表。
哈姆雷特作为剧中的悲剧主人公,其性格是相当复杂的,突出表现就是他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
他的犹豫,他的忧郁,他那穿透力极强的想象力,使我们可以活生生地感受到他的独特。
哈姆雷特性格的多重性和矛盾性,使他具有了强烈的个体自主意识。
而这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悲剧的诞生。
哈姆雷特最后知道了永远活在犹豫怀疑之中是不可能的,“生存还是毁灭”必须择其一。
是苟活在这混乱像监狱一样的世上,还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
他犹豫过,徘徊过,但最后他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了他所钟爱的美妙理想。
而窦娥则完全不同。
面临着接踵而至的种种不幸,她把痛苦归咎于命运的安排。
她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不用自己去争取。
当她被押赴刑场,发下三桩誓愿时,她求救上天的帮助,替她伸冤。
一个弱势群体中的女子,一个没有被社会赋予任何合法权利的人的生存,一个被社会伦理束缚的人,首先依靠的是当权者的同情,然而官僚是如此地腐败,他们不仅没有给窦娥任何帮助,反而成了凶手。
她只能用自己的精神战胜自己的肉体,用自己的道德意志战胜自己的生命意识,她用自己的死亡震撼人们僵化了的心灵。
论《窦娥冤》与《哈姆莱特》中的复仇文化
浅谈中西方的复仇文化以<窦娥冤>与<哈姆莱特>为例【摘要]<窦娥冤》与《哈姆莱特》两部戏剧可谓是中西两种悲剧的代表作,在这两部作品中都有复仇的情节,但却传递除了中西两种截让不同的复仇时间观念。
对窦娥三载大仇终得以报的褒扬和肯定和对哈姆莱特复仇延宕的批评。
本文认为复仇的时间观念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组合部分,是民族自身情感与社会进程中的思潮、伦理、道德等多方面因素经过不断整合而形成的。
中西复仇的时间观念的差异来自于观念母体——民族文化根源于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关键词】复仇;时间观念;民族文化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呕心沥血之作《窦娥冤》与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莱特》在许多方面都有较强的可比性。
《窦娥冤》写于1291-1303年的元蒙王朝,他准确的触摸到时代的脉搏,被称为“愤怒的艺术”,因为愤怒正是那个时代在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的呻吟和被压迫这的共同情绪。
《窦娥冤》描写了窦娥这个三岁丧母,七岁被父亲高利贷主做童养媳,19岁成为寡妇,为了维护封建礼教,而被封建贪官污吏戕害致死,变为鬼魂为自己复仇的封简历女的形象。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刻画了哈姆莱特这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他最初乐观、积极、朝气蓬勃、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热情。
他赞美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间是座|‘大花园’。
可是,当他的父亲被杀后,他变成了忧郁的王子,他对一切产生了怀疑,悲观情绪溢于言表。
他常说:“世界末日就快来到了”,“丹麦是其中最坏的一间监狱”。
哈姆莱特在遇见父亲的鬼魂后发誓要为父亲报仇只是由于势单力孤才招致了失败。
《窦娥冤》和《哈姆莱特》里都有复仇的情节,但两种复仇反映了东西方复仇文化的不同。
一复仇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古老话题,也是古今中外的一个传统的文学主题。
拉法格在他的《思想起源论》一书中曾说道:“报仇是人类精神最古老的情绪之一,她的根子扎在自己的本能里,扎在推动物与人进行抵抗的需要中。
论《窦娥冤》与《哈姆雷特》的悲剧差异性
论《窦娥冤》与《哈姆雷特》的悲剧差异性作者:胡洋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4期【摘要】中西方文化地域的差异,以及时代的差异,必然导致关汉卿的《窦娥冤》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差异。
本文以文本为基础,通过分析两剧中的悲剧主人公、悲剧冲突、悲剧结局来看悲剧的差异性。
【关键词】《窦娥冤》;《哈姆雷特》;悲剧主人公;悲剧冲突;悲剧结局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053-01一、悲剧主人公《窦娥冤》中窦娥可以说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出生在最底层的贫民。
三岁就失去了母亲,一贫如洗的父亲窦天章想进京赶考,将窦娥抵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
十七岁时就与病恹恹的丈夫完婚,可好景不长,不久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婆相依为命。
最终,在张驴儿父子的再三凌辱下,蔡婆婆只好将张氏父子引入家中试图抢占窦娥,结果张驴儿误毒死自己的父亲,诬告窦娥。
作品中“【滚绣球】……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唉,只落得两泪涟涟。
”最终,这个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她的命运只能成为悲剧。
《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却是高高在上的英雄,有权有势。
哈姆雷特,丹麦王子,生活在令众人羡慕的皇宫,受到高等教育,智勇双全。
这样的王子对人类的理解:“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若不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若不是一个受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若不是生活在一个富贵的王族家庭的人,怎么会有此番人文主义理想的体会?二、悲剧冲突窦娥的悲剧可以说更多的侧重她的悲惨境遇,没有激烈的内在戏剧冲突,更多的是外在冲突,也就是社会的冲突。
窦娥出于对婆婆的孝道,对张驴儿的逼迫只能顺受,最终无可奈何地寄托在三桩誓愿上。
窦娥与黑暗社会以张驴儿为代表的邪恶势力之间的冲突,是正义与邪恶之间的斗争,最终正义战胜邪恶。
东西方的两朵艺术奇葩——《哈姆莱特》与《窦娥冤》的比较
东西方的两朵艺术奇葩——《哈姆莱特》与《窦娥冤》的比较摘要:《窦娥冤》和《哈姆雷特》是中国和西方著名的古典悲剧,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哲学的不同,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主体方面,哈姆雷特是一位独立意识强但又忧郁的贵族王子,而窦娥则是一位在中国伦理道德的桎梏下缺乏独立意识的没有地位的被压迫的弱者女性形象。
在结构模式上,《哈姆雷特》表现为“一悲到底”,而《窦娥冤》则出现大团圆结局。
在审美效果上,《哈姆雷特》的审美价值是一个从怜悯、恐惧到崇高的净化过程,《窦娥冤》则是一个从怜悯、悲愤到崇敬的教化过程。
关键词:《哈姆雷特》《窦娥冤》悲剧比较《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著名的一部悲剧,创作于十七世纪初,该剧以中世纪丹麦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故事,真实地再现了英国和欧洲社会的面貌。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悲剧之一,以中国元代社会为背景,描写善良的窦娥受恶势力迫害含冤而亡的故事。
两者虽然同为悲剧,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以及作家与欣赏者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所依据的文化理念不同,人们对它们有着不同评价。
就哈姆雷特来说,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窦娥而言,人们就只用一个“冤”字来评价。
本文着重从悲剧主人公的角度,悲剧冲突角度,悲剧效果角度,悲剧结局角度来谈它们的差异。
一,悲剧主人公角度:中国悲剧主人公具有弱小善良的性格,几乎没有缺陷。
在关汉卿的《窦娥冤》中,窦娥善良、坚韧和勇于反抗封建势力。
窦娥是一个善良的女子。
第一折中窦娥的婆婆出门讨债,许久没有回来,于是她为婆婆担心:“婆婆索钱去了,怎生这早晚不见回来?”后来在审讯窦娥的时候,窦娥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但是一旦昏官要对她的婆婆施刑逼供,她怕婆婆挨打受罪,情愿认了死罪:“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
是我药死公公来。
”第三折中窦娥赴刑场时怕她的婆婆看见了自己这副模样心里难受,不走前街而绕道走后街也可以看出窦娥的善良性格:“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哈姆雷特》与《窦娥冤》悲剧精神的比较
《哈姆雷特》和《窦娥冤》悲剧精神比较本文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对《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两剧加以比较,认为西方悲剧精神比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而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往往较含蓄内敛,悲剧角色缺少自主意识。
从而探讨中西方悲剧精神不同的深层文化根源。
关键词:悲剧精神,自主意识,文化原因悲剧,历来被誉为艺术的“最高阶段”,戏剧中的桂冠,以其深沉的艺术精神震撼和感召着世人。
从某种意思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饱含人的内在意志激情的悲剧精神的历史画卷。
但中西方人由于最初的社会文化实践选择的不同,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建构起的文化心理、审美态度的不同,因而对社会矛盾的审美观照也就会显现出相应的差异。
以此出发,中西悲剧精神的审美发生也就自然显现出不同的特征。
正如奥古斯丁·比勒尔巧妙地指出:“一条绳子力量的大小只能根据它的最细的那部分去判断,而对诗人的评价则要看其鼎盛时期。
”本文试就中西方两位戏剧天才的顶峰之作——关汉卿的《窦娥冤》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作比较,从悲剧角色和悲剧冲突的两个角度,来探讨中西悲剧精神的重大差异,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不同文化根源。
一、悲剧角色这里的悲剧角色指的是在全剧中属于主导地位的悲剧主人公,而非剧中的其他人物。
对于选择什么样的人物来作为悲剧主人公,中西悲剧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即西方悲剧要求悲剧主人公一般是英雄伟人贵族式的人物,而中国悲剧却要求悲剧角色一般具有弱小善良的特征。
从而中西方悲剧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悲剧精神亦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说古希腊悲剧可以称作是一个把身居高位的人引向死亡的异乎寻常的灾难的故事,那么整个莎士比亚剧作中,人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灾祸是不可避免地来自人们自己的行动,而这行动的起因则是由他自己性格决定的,所以有人说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而《哈姆雷特》就是性格悲剧的典型代表。
哈姆雷特作为剧中的悲剧主人公,其性格是相当复杂的。
这性格的突出表现就是他有着很强的自主意识。
中西古典悲剧任务的塑造异同——《窦娥冤》与《哈姆雷特》之比较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月Jou rna l of Q iqihar Unive rsity(Phi&S oc Sc i) November 2008 [收稿日期]56 [作者简介]孟菲(),女,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助教,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中西古典悲剧任务的塑造异同———《窦娥冤》与《哈姆雷特》之比较孟 菲(齐齐哈尔大学外语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关键词]窦娥;哈姆雷特;悲剧[摘 要]本文以《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为例,从窦娥与哈姆雷特对各自的道德观念的坚持,性格发展同构,命运观的不同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两个悲剧人物的异同及其成因。
[中图分类号]I 1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08)06-0080-02The S i m il a r it ies &D ifferences of the C la ssica l Tra ged ies in C h i n a &W estern C oun tr ies———C o m pa r ison between D ou E Yua n and H am le tM EN G Fe i(School of Fore i gn Language s,Qiqiha r University,Q iqihar 161006,China) Key wor ds:Dou E;Ham le t ;tragedy Abstra c t:Taking D ou EYuan and H am let for examp le,f r o m their persistence t o ethic s,t he sa m e structure of t heir charac ter dev e l 2o p ing and t heir different idea s about fa te,t his pape r expl o re about the si m 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se t wo cha racters and causes . 中国古典悲剧主人公大多是有德的弱者,善良柔弱是我国古典悲剧人物的鲜明特征。
浅析中西方悲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的差异及产生原因——以《窦娥冤》与《哈姆雷特》为例
浅析中西方悲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的差异及产生原因 ——以《窦娥冤》与《哈姆雷特》为例发布时间:2023-01-14T13:57:48.559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16期第8月作者:殷嘉玮[导读] 悲剧在中西方文学史上都是重要的文学样式,而中西方悲剧的差异也一直为人所探讨和研究,由于创作殷嘉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 300222摘要:悲剧在中西方文学史上都是重要的文学样式,而中西方悲剧的差异也一直为人所探讨和研究,由于创作背景、创作理论等不同,中西方悲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也由此产生差异。
本文以《窦娥冤》与《《哈姆雷特》为例,旨在通过探究创作背景、创作理论等因素,将中西方悲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的差异展现出来。
关键词: 中西方悲剧现实意义原因在世界文坛之上,悲剧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因为其不仅能够带给读者富有震撼力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引导读者进行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但由于中西方悲剧的创作根源、创作理论、创作内容不同等,导致中西方悲剧所揭示的现实意义也不相同。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分别是中外极富代表性的两名剧作家,其代表作品《窦娥冤》和《哈姆雷特》也都是中西方悲剧史上的名作。
因其创作年代相近,故而使用这两个作品进行对比更能凸显双方特点。
《窦娥冤》的故事主要讲述了窦娥只有婆婆与她相依为命,却长期受张老儿和张驴儿父子二人欺负,张驴儿威胁窦娥和他成亲,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便怀恨在心偷偷在窦娥给蔡婆婆做的汤里下了毒,可最后张老儿喝了这汤被毒死了,张驴儿却诬陷窦娥杀了人。
窦娥不肯承认,可最终还是判了死刑,奇怪的是刑场上窦娥留下的话全部应验了,证明了她的清白。
《哈姆雷特》主要讲述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父亲去世后偶然得知是叔父克劳狄斯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在亲身验证之后,此前积攒的不满一并爆发,哈姆雷特要为父亲报仇。
但在复仇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变故,波洛涅斯被杀害,其女儿奥菲利亚自杀,哈姆雷特不得不与雷欧提斯决斗。
哈姆雷特的母亲误喝毒酒而去世,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也都中了毒剑,在死前哈姆雷特杀掉了克劳狄斯完成了复仇。
中西方戏剧对比有感
中西方戏剧对比有感——以《哈姆雷特》和《窦娥冤》为例亢菲2012级教育学一班摘要:通过对《哈姆雷特》和《窦娥冤》的解读,剖析出我个人对于中西方戏剧不同处的看法,同时也提出我对于戏剧未来的期待,以及对于戏剧表演形式改进的看法。
关键词: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哈姆雷特、窦娥冤在酒神剧场,古希腊人年年粉墨登场。
同一时期,在中国的先秦时代,孔子删定了《诗经》,屈原写就了《离骚》,老子在讲道,庄子说逍遥,百家争鸣,可谓气象恢弘。
但那时,中国人观赏不到戏剧。
戏剧艺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艰难孕育,待到它蛹化成蝶,距离古希腊戏剧的黄金时代已是千年流失。
但就是源于不同文化土壤上的两种戏剧,造成了今天戏剧舞台上的异彩纷呈。
下面我以《哈姆雷特》和《西厢记》为例,谈谈我对中西方戏剧的感悟。
一、西方悲剧典型代表——忧郁王子“哈姆雷特”1601年,一个经典戏剧人物形象——哈姆雷特在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笔下诞生了。
哈姆雷特的原型是丹麦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有关他替父报仇的传说激发了莎士比亚的创作热情。
经过莎翁的卓越创造,这个人物从苍白的历史记载走上了生动的戏剧舞台,成为了永恒的哈姆雷特。
同时,哈姆雷特也成为西方戏剧塑造人物追求性格化传统的鼻祖。
哈姆雷特是一位非常理想的王位继承人。
但是,一场灾难将这位“阳光王子”拖进了人生的深渊。
哈姆雷特所崇拜的父王死了,他所依恋的母后改嫁了,父亡母嫁的事实让他一时间无法接受。
就在他悲伤迷惘的时候,父亲的亡魂又告诉了他一个骇人的事实:自己是被自己的弟弟,哈姆雷特的叔叔毒害的。
年轻的哈姆雷特陡然间遭到了双重打击,他的悲伤无法抑制,它的愤怒无法遏止。
从此,他长久地生活在这两种负面情绪中,并造就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哈姆雷特是一个谜,一个关于人的复杂内心的谜。
哈姆雷特为什么没有直接剑刺仇敌的胸膛呢?这个问题,400年来没有得到一个公认的答案。
哈姆雷特自己也非常困惑,他不断的自责说:“现在我明明有理由,有决心,有力量,有方法可以动手干我所要干的事,可是我还是再说一些空话……始终不曾表现出来。
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及中西悲剧差异
浅析哈姆雷特人物性格及中西悲剧差异摘要:本文通过论析哈姆雷特“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以及他的悲剧性格特点来深入剖析莎士比亚笔下的这一人物形象,并且通过《哈姆雷特》与《窦娥冤》的对比浅析中西悲剧差异,提出中西悲剧之差异源于民族文化心理不同,同时批驳西方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没有悲剧的论断。
关键词:人文主义者;悲剧性格;中西悲剧差异;民族文化心理;一、典型的人文主义者形象哈姆雷特身上集合着矛盾的两个方而,他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个典型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他的性格中体现出两种思想的尖锐的碰撞,首先他作为封建的贵族,自身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他不可能相信群众,更不可能紧密地团结群众,发动身边群众将封建的毒瘤连根铲除。
但是他己经开始接受了威登堡大学的一些新鲜的思想,接触到了人文主义思想,同时对这样一种先进的思想表示认可,所以在他的身上就体现出来两种思想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比如他相信天命,就源于两个方而,一方而来讲他的复仇除害,却也成为了“害人之事”。
情人的父亲被自己误杀,情人落水而亡间接来说也是因为自己,加之之前自己的父亲被谋杀,母亲又改嫁给自己的叔叔等一系列的事情,让他开始困惑,他不明口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因而将这些全部归结为天命。
另一方面,这也与自己性格中的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有很大的关系。
封建神学思想的思想让他在无法用新思想解释自己所承受的打击的时候找寻到了自身思想的寄托。
这使得他不至于走向崩溃。
二、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哈姆雷特被莎士比亚塑造成为了一个性格丰满,有血有肉的形象,所以他的形象才能够屹立在文学的殿堂中久而不衰。
他有正义、勇敢的一而,同时也有多疑、优柔寡断的一面。
其多疑的性格特点其实是他在承受了一系列的打击之后形成的。
他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叔父篡位……一系列的事件让他觉得没有什么是值得自己信任的。
他的多疑在剧本中得到了彰显,如第一幕中,他以连讽带刺的口吻来而对新国王与王后的问候:王:哈姆雷特,我的侄儿,我的儿---------哈:亲上加亲,越亲越不相亲!王:为什么愁云依然笼罩在你身上?哈:不,陛下,我己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哈姆雷特》《窦娥冤》探讨中西方戏剧审美差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悲剧的概念
2、能够准确找出中西方悲剧不同的表现
3、能够恰当分析出中西方悲剧不同的根源
二、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悲剧概念
何为悲剧: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二、探讨研究
(一)、思考:同是悲剧,《窦娥冤》与《哈姆莱特》的区别正是反应了中国古典戏剧与西方戏剧的不同,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探讨他们的不同?(1)、悲剧角色的设定
(2)、观众的审美要求
(3)、悲剧冲突的设定
(4)、悲剧结局的设定
(二)具体分析
1、悲剧人物的设定
A、中国古典戏剧中的悲剧人物:
一般是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尤其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妇女
B、西方戏剧中的悲剧人物:
2、观众的审美要求
A、中国古典戏剧观众的审美要求:
中国戏剧是为了适应社会文化娱乐的需要;
B、西方戏剧中观众的审美要求:
西方戏剧的文学性很强,欣赏西方戏剧主要是欣赏戏剧的思想内容。
以皇家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角
3、悲剧冲突的设定
A、中国古典戏剧中悲剧冲突的设定:
往往描写的是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不是剧烈的冲突,所以她的抗争显得被动而没有力度;
B、西方戏剧中悲剧冲突的设定:
往往揭示的是人与无法制伏的异己力量的抗争与冲突
4、悲剧结局的设定
A、中国古典戏剧中悲剧结局的设定:
往往以喜剧形式结尾,所谓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是冲突的和解;
B、西方戏剧中悲剧结局的设定:
往往是英雄用生命去斗争,以证明斗争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是冲突的白热化。
(三)思考探究
是什么原因使《窦娥冤》与《哈姆莱特》两出悲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不同的历史文化积淀导致了不同的悲剧精神
二、课后思考题
1、如果你是关汉卿将给《哈姆莱特》一个怎样的悲中带喜的结局?
2、如果你是莎士比亚将给《窦娥冤》一个怎样悲壮的结局?
3、从《窦娥冤》或《哈姆莱特》中任选一个,用现代人的观念进行结局的戏说。